首页 > 合同范本 >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共16篇)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共16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共16篇)

微信扫码分享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篇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_农村土地承包法》、《_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一、土地流转方式 甲方采用 转包 方式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山地、鱼塘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的用途 乙方只能将流转的土地用于: 。

三、土地流转时限 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四、土地流转数量及费用 甲方将第六条所列土地 亩、鱼池 亩、 山地 亩流转给乙方经营,土地流转费以现金人民币贰拾壹万元计算。

五、付费方式及时间 土地流转费以现金凡是支付。土地流转费分六次支付,第一次在20xx 年春节之前付陆万。以后每年春节前付 万,直至付清贰拾壹万。

六、流转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七、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①按合同约定收取土地流转费;②监督乙方依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流转土地;③合同到期或解除后,监督乙方对需要还耕的流转土地还耕恢复,收回流转土地。

2、义务:①协助乙方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流转的土地,帮助协调本村组内与其他农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治安等方面的纠纷;②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占用流转给乙方的土地。

八、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1、权利:①在流转的土地上享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管理权、产品处臵权和收益权;②流转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造成经济损失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2、义务:①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土地流转费;②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③合同期内要保护好流转的土地,不得损毁流转土地;④合同到期或解除后,若造成流转土地损毁,必须负责 流转土地复耕;⑤加强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因事故造成损失的,乙方自行承担责任。

九、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①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②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③因不可抗力(重大自然灾害、国家和集体征占用土地等)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2、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收回流转的土地:①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②荒芜土地的,不按约定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的,破坏水利等基础设施的;③不按时交纳土地流转费的。 3、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或占用流转给乙方土地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十、违约责任

1、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赔偿乙方全部损失。 2、乙方违背合同条款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赔偿甲方全部损失。

十一、合同纠纷处理

如双方发生合同纠纷,在双方协商不成时,按《_农村土地承包法》、《_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政策执行,由甲方所在地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或农业局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进行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约定

1、在合同期内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如各种补贴),由 方享有。 2、在合同期内流转土地应交纳的水费和生产统筹费用等由 方承担。 2、在合同期内经甲方同意后乙方可以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经营。 3、在合同期满后,若甲方需继续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可优先受让。 4、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合同一式四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甲方、乙方、甲方所在太泊村、甲方所在彭泽县棉花原种场土地承包管理部门(鉴证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1、流转土地座落方位简易图;2、甲方身份证复印件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3、乙方身份证复印件。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2篇

甲方:

乙方: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_农村土地承包法》、《_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一、土地流转方式

甲方采用转包方式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的用途

乙方只能将流转的土地用于:

三、土地流转时限

从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止。

四、土地流转数量及费用

甲方将第六条所列土地亩、鱼池亩、山地亩流转给乙方经营,土地流转费以现金人民币贰拾壹万元计算。

五、付费方式及时间

土地流转费以现金凡是支付。土地流转费分六次支付,第一次在20XX年春节之前付陆万。以后每年春节前付万,直至付清贰拾壹万。

六、流转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

七、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①按合同约定收取土地流转费;

②监督乙方依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流转土地;

③合同到期或解除后,监督乙方对需要还耕的流转土地还耕恢复,收回流转土地。

2、义务:

①协助乙方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流转的土地,帮助协调本村组内与其他农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治安等方面的纠纷;

②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占用流转给乙方的土地。

八、乙方的权力和义务

1、权利:

①在流转的土地上享有自主生产经营权、管理权、产品处臵权和收益权;

②流转土地被依法征用、占用造成经济损失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2、义务:

①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交纳土地流转费;②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

③合同期内要保护好流转的土地,不得损毁流转土地;

④合同到期或解除后,若造成流转土地损毁,必须负责流转土地复耕;

⑤加强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因事故造成损失的,乙方自行承担责任。

九、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合同可以变更或解除:

①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又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的;

②订立本合同所依据的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

③因不可抗力(重大自然灾害、国家和集体征占用土地等)使合同无法履行的。

2、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收回流转的土地:

①不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的;

②荒芜土地的,不按约定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的,破坏水利等基础设施的;

③不按时交纳土地流转费的。

3、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或以其他形式使用或占用流转给乙方土地的,乙方有权终止合同。

十、违约责任

1、甲方非法干预乙方生产经营,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赔偿乙方全部损失。

2、乙方违背合同条款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赔偿甲方全部损失。

十一、合同纠纷处理

如双方发生合同纠纷,在双方协商不成时,按《_农村土地承包法》、《_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政策执行,由甲方所在地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或农业局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进行调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约定

1、在合同期内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如各种补贴),由方享有。

2、在合同期内流转土地应交纳的水费和生产统筹费用等由方承担。

2、在合同期内经甲方同意后乙方可以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经营。

3、在合同期满后,若甲方需继续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可优先受让。

4、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合同一式四份,经双方签章后生效。甲方、乙方、甲方所在太泊村、甲方所在彭泽县棉花原种场土地承包管理部门(鉴证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附件:

1、流转土地座落方位简易图;

2、甲方身份证复印件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复印件;

3、乙方身份证复印件。

甲方:

乙方:

鉴证方:

年月日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3篇

农村土地流转自查报告

根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土地流转站、以及有关农业,农经、民政、司法等部门对各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自查。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人口*人,*户,***

二、检查结果

1、我镇土地流转期限一般为1-2年,没有超过二轮土地延包期限的情况。我镇土地都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都是流转前经村委会统一规划的,不存在受让方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的情况。

2、我镇土地流转由于期限很短,村民之间一般都是口头协议,给流转合同签署、备案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通过镇流转站和村委会精心摸查,督促村民签订流转合同,近年来,各村都能够按照统一要求,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指导流转双方规范合同书,并备案装订,安排专人保管。

3、经过详细检查,我镇各村在流转过程中不存在强迫、阻碍、承包方意愿等违法违规行为,都是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的流转。杨渔姚渔两村村委会和全体村民也都签署了土地流转委托书。集体发包也都是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不存在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4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 现实困境 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耕地,还包括山地、荒地和鱼塘等各种农业生产用地。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允许农民以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2009年初,_中央_在《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有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土地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目的是通过土地流转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实困境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土地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

1.农民小农经济思想的阻碍

我国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以来,各地推广很大,但是土地流转率依然较低,目前我国的平均土地流转率大约只有5~6%,东部地区土地流转效果较好,而在广大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率很低,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民收人水平提高。农民小农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大规模进行。由于大部分农民祖祖辈辈通过种地来取得生活来源,把土地看作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本身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了解或对其优势理解不深,深怕土地规模化经营后,自己失去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再加上思想保守,不愿意主动把土地流转出去。因此,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形式仍是以农户家庭为核心的小农经营方式为主,阻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程序不规范

土地流转本身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合法交易程序,其中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是最重要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然而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接近40%的协议属于口头协议,根本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与业主间的土地租赁合同多数是双方草拟的,合同的具体条款也不具体,权利义务等项目设定也不规范,口头协议的大量存在使得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很好地落实,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很难处理,不利保障双方的合法流转权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应该包括双方当事人姓名、居住地、流转土地的面积、质量、流转期限、租金水平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切实执行,在很多情况下是按照双方协商的结果而制定的,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期执行情况。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落后,还不能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无法解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特别是耕地仍然是其安身立命的最重要资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落后,使农民对土地流转后的生活没有良好预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对土地流转后未来生活的安全感,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大规模推广。

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创新的对策

1.加强宣传推广,解放农民思想

小农经济思想的存在使得农民把土地看得很重,很多农民都认为离开了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来源,生活没有了保障。针对农民严重的“土地情节”,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知识讲座、政策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普及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优势,不断提高农民对制度的理解,使其认识到进行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不会丧失生活来源,相反会大大地增加收人,降低自己经营管理土地资源的风险;可以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先进农户的大力宣传,提高农民对制度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解放思想。

2.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

为了适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必须在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渠道不畅、运作不规范、产生纠纷多、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在坚持依法资源有偿、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政府要提供专业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为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供一条龙服务。服务组织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正确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完善相关手续办理机制。加强农户自发的土地流转的管理。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以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形式流转,尽可能地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所属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案。规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行政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挠农户自愿合理地流转其土地经营承包权。

3.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土地对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是农民生活的最重要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解除农民对失去土地后生活的后顾之优,坚定进行土地流转的决心。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状况以及财力情况,试点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形式;继续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大重大疾病费用的报销比例,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来。

参考文献:

[1]崔永亮影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非制度性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10.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5篇

合同编号:

甲方(出让方): 乡镇 村 组(户主姓名) 乙方(受让方):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_农村土地承包法》、《_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一、土地流转方式

甲方采用 转包 方式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山地、鱼塘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的用途

乙方只能将流转的土地用于: 。

三、土地流转时限

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四、土地流转数量及费用

甲方将第六条所列土地 亩、鱼池 亩、山地 亩流转给乙方经营,土地流转费以现金人民币贰拾壹万元计算。

五、付费方式及时间

土地流转费以现金凡是支付。土地流转费分六次支付,第一次在春节之前付陆万。以后每年春节前付 万,直至付清贰拾壹万。

六、流转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

七、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①按合同约定收取土地流转费;②监督乙方依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流转土地;③合同到期或解除后,监督乙方对需要还耕的流转土地还耕恢复,收回流转土地。

2、义务:①协助乙方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流转的土地,帮助协调本村组内与其他农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治安等方面的纠纷;②不得干涉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或占用流转给乙方的土地。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6篇

关键词:华润希望小镇;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

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永乐乡距百色市城区20公里,面积约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28户1342人,土地面积共计亩。华润希望小镇建设过程中通过成立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分社引导当地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帮助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以期实现“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原则”。本论文希望借助对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从流转程序、产业规划、服务配套及平台搭建等多角度研究和寻找解决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临困境的方法。

1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多地少、地形复杂导致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细小分散是广西农村土地经营的基本现状。近年来,广西积极克服地形地貌限制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经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逐步增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统计显示,2010年,广西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面积万亩,占全区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11%,涉及农户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4%;2013年,广西农村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累计520多万亩,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涉及178万多农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014年,全区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累计628万亩,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涉及196万户,流转明显加速。

流转形式趋于多元化

在各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站的指导下,农村土地流转不再是过去简单的熟人、亲戚、朋友、邻居之间因外出务工而进行的土地出租和互换,流转形式也由过去的出租、转包、互换为主逐步转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其中规模化出租、整合互换和入股呈快速增加的态势。据统计,广西农村农户承包地流转总面积中,各种流转方式为:转包万亩,占流转总数的;出租万亩,占;入股万亩,占;转让万亩,占;其他方式流转万亩,占。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进入土地流转市场

各地都在积极引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工商企业、家庭农场等主体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形成了“公司+农户”、“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几种主要的土地流转模式,比较典型的模式有龙州上龙村的“小块并大块”、江州区的“土地集中整治”、横县朝南村的“承包土地集体合作”、富川田洲村的“承包地互换”和西林的“承包地季节性流转”等土地流转模式。

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江苏昆山、四川成都等较早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成熟地区,广西地区由于起步晚,地形复杂,土地细碎等多方面原因,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行为规范化程度低

当前广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刚起步,土地流转行为在非活跃区域大多处于自发阶段,土地流转缺少规范和引导,多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发生的农户间的小规模土地流转行为。此种情况下农户间多为口头协议,并未进行登记或者公示。部分地区由乡镇政府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开展的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也因为没有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合同等文件作为参考,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合同各方权利义务约定不清楚、土地流转登记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当土地流转流出方和转入方发生经济纠纷时也会因为没有完备手续作为参考协调处理难度大。另外在土地流转后的生产环节,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对监督义务进行规定和指导,导致土地流转后未按约定生产要求开展生产工作,而是将土地用于非农用途,例如开发度假村、修建固化建筑等破坏土壤肥力难以复耕的情况。因此,通过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引导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广西各地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划欠缺,对一定期限内流转土地区位、数量、用途等没有制定专项规划,导致土地流转后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不能发挥土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土地流转区位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东流转一块地,西边流转一块地,流转地块间从事的种植产业不同,难以同时为这些地块提供统一的交通、供水、设施设备等配套服务。二是土地流转后发展何种产业没有统一规划,即使有规划,如统一种植小番茄、香蕉等农作物,但在后期销售环节因为没有销售基地而导致产品供过于求,承租方的收益降低而不能及时支付农户土地流转的费用。在百色、田东、田阳等地调研土地流转的情况时发现,承租商、合作社等反馈最多的问题就是土地流转后大规模种植的产品没有销路,而且因为当地没有知名的品牌营销策划提供商,导致好的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从而难以取得较好的土地流转收益。鉴于以上情况,为了更好的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不能只重流转,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还要从产业集聚和发展角度,对土地流转后的使用环节进行指导和帮扶。

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健全

广西农村土地市场不发达,土地流转缺乏中介组织,农村土地资产评估机构、法律咨询机构、信息传导与预测机构尚需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于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缺乏,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多为转入方和转出方之间协商确定,没有类似城市土地流转中的基准地价一样的价格作为参考,加之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程序和相关问题不熟悉,土地流转信息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流转费用,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土地流转资金融通方面,土地流转后前期的土地平整、种子购买等都需要大量启动资金和技术顾问的指导,而广西在土地流转的融资贷款方面还没有一些创新服务措施,难以满足转入方发展的需要。

未能针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在农村调研过程中,部分农户反应家中劳动力人口多,如果土地由自己种植经济作物取得的收益将比种植公司和合作社给的流转收益高,但由于自身地块处于待流转区域中,如反对流转将使种植公司和合作社难以开展规模化经营,同时考虑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招商引资的艰辛,只能服从大局,统一流转。而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家庭来说,将土地流转而非撂荒取得的收益将增加家庭总收入,他们是乐意进行土地流转的。解决上述矛盾,尊重农户意愿是前提,只是我们需要寻找更能多方面照顾农户意愿的土地流转方案,后面介绍的华润希望小镇的土地流转方案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

2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百色华润希望小镇建设使原来的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农户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但更重要的措施是华润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开始进行“土地流转试验”,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户得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真正富起来。下面介绍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土地流转的具体做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机构

整个小镇土地流转的管理是以“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开展,具体措施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成立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土地流转、整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小镇土地流转、整理、经营种植等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二是成立华润百色希望小镇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分社,这是华润在百色希望小镇开展产业帮扶的重要平台,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经营管理流转出来的土地。在土地流转分社下设农庄,定名为“华润希望农庄”,设场长、副场长、技术员各1名,组长6名,工人60名,同时聘任右江区农业局2名专家为农庄技术顾问。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和范围

为使土地流转整理稳步、有序开展,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在土地流转实验中先拿出120亩土地作为流转整理试点。试点区域涉及洞郁小区2个小组和塘雄小区1个小组的86户农户。2012年,在前期土地流转试验基础上,增加流转山地和林地500亩左右。2013年,华润加快推进百色市右江区片区土地经营权流转,第二期又签约流转10000左右土地开展圣女果、西瓜和葡萄种植,涉及百色市永乐、汪甸、龙川3个乡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土地流转采用的是土地入股的形式。首先由区直相关部门、永乐乡政府开展宣传和走访,然后组织召开合作社领导、社区组干及群众土地流转大会,征求群众意见。在充分尊重农户流转意愿的情况下,村民自愿将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到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专业合作社,每亩土地为28股,折合股金2800元,流转的土地第一轮流转期限为5年,流转的土地经营不论盈亏,合作社每年都保证按入股股金数额红利(2800元/亩)兑现给入股农户,其余的按盈利分红。土地流转后,合作社出资投入进行平整、兴修灌溉设施、引进先进的耕种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耕种。在该模式下,农户的家庭收入将由土地流转收益、在农庄务工收益(外出务工收益)共同构成。希望农庄试点成功后,借鉴希望农庄的模式,华润进一步引导百色希望小镇村民开展水田及山林地流转,将大部分土地纳入希望农庄统一管理。

3解决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路径和建议

在结合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土地流转实践的基础上,本论文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前述的广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建议的具体内容如下。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的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文本

华润希望小镇不仅在土地流转中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的管理工作,而且在产业帮扶中也走规范化道路。例如在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方面,华润和农户在合同中明确了流转的土地面积、用途、期限、价款及支付方式、合同到期后地面附着物的处理和违约责任。地方政府在指导本地的土地流转工作时,建议结合本地的土地流转现状,推出土地流转的示范合同文本,规范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户的利益。

土地流转规划和产业发展融合,积极对接市场和企业

针对地方土地流转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华润在百色希望小镇通过成立润农农民专业合作总社的方式开展产业帮扶和土地流转试验。结合农业种植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其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引导起步”、“优化品种、合作经营”、“土地流转试验”、“农超对接基地建设”四个阶段开展了百色希望小镇产业帮扶工作,其中“农超对接基地”的模式正好解决了前述的土地流转后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不能解决销路的问题。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农民出土地、出劳力,华润出资金、出技术,通过共同种植小番茄、葡萄等经济作物直供华润万家超市,实现了产与销、企与农的有机对接。因此在以后的土地流转工作中,不能只重流转,还需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前与企业和市场对接,避免土地流转的区位、数量和用途的规划不符合未来市场的需求,导致流转后出现“香蕉滞销、甘蔗滞销”等情况。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2012年3月成立的百色右江华润村镇银行,协同百色华润希望小镇、华润五丰行,引入资金帮扶模式,通过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的方式解决土地流转中承包大户融资难的问题。借鉴以上模式,各地财政和银行推出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同时,还应该积极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土地流转承租方通过和企业合作或者通过资本市场的方式筹集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在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可借鉴华润希望小镇的做法,设立农村土地使用权交易服务中心,中心再下设资产评估机构、土地融资机构、土地保险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土地投资机构等,通过这些组织规范交易行为,减少土地流转成本,为农户提供专业指导及帮助,保护流转双方合法利益。

尊重农户流转意愿,强化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华润希望小镇在土地流转中尊重村民意愿,让村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针对部分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希望自己经营土地的意愿,华润通过希望农庄在实现土地集约整合后又将流转土地划块返包给他们种植并为他们提供前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户承包希望农庄后生产的圣女果、西瓜等经济作物在收成后能够直供华润万家的超市这样既保护了种植大户们的积极性,同时又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广西各地可借鉴以上做法,就地培养农户开展技术学习,由政府和农业大户共同推进本地的土地流转工作。

参考文献

[1]韦丽,张安然,方亮.广西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08):160162.

[2]井艺娜.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264265.

[3]杨碧美.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3):23.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7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关农民的核心利益,它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现代化,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就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分工、分化、稳定与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亟需突破的瓶颈之一,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对土地流转思想上存有疑虑,不敢流转。一是怕变,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保障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土地对农民而言仍然具有生存保障和就业发展的重要功能,怕政策变,担心承包土地流转出去后会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怕乱。一些土地流转之后要进行整理,大规模地推进排灌沟渠、机耕道及其它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建设,原有承包土地的自然形态和界限消失,农民感觉不放心,怕村集体乱来。三是怕骗。怕老板们骗农民,怕老板们的项目失败后到时租金都得不到,所以很多农民宁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敢将土地流转出去。

二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底子不清,不好流转。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仍有万户农民没有得到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有20多个乡镇和130多个村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不健全,农民承包土地面积没有得到确认,四周边界不清晰,土地承包的底子不清楚。自xxxx年开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还有改革不彻底不到位的地方,一些林地和林权的确权与发证工作没有全部完成,存在界址和权属模糊的死角。

三是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不会流转。一是有流转没有土地流转合同,农民私下“口头协议”现象普遍,有的县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仅达到30%。二是有土地流转合同但不规范、不完善,也没有通过土地承包管理职能部门备案,存在合同纠纷隐患。三是有土地流转合同,但不履行,各地都有项目经营失败后公司破产、老板跑路不履行合同约定,给农民造成土地流转利益重大损失的情况。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后改变用途。有的土地流转之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有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存在。

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缓慢,不便流转。全市尚未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主体”的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其运行机制也还没有完全建立。也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有的农户有流转土地意向,却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农村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又找不到成规模的流转土地。农村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因为信息不对称,市场发育不充分,有些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时农民得到的利益不多,存在廉租化现象。

五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利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系统,缺乏操作性,因此在指导实践时经常发生扭曲和走样变形。

二、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与措施

(一)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必须到位,夯实流转基础。一要依法办事。要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工作,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要不留“死角”。清理和化解好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农村耕地、林地及其它土地资源的确权和发证,奠定土地流转的坚实基础。三要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区县和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林地林权管理部门建设,强化管理职能,落实工作职责,把农村土地承包、集体林权改革落实到位,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要加强土地流转之后土地形态变化及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对到期或退转的农村土地做好补证和换证工作。

(二)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确保流转有序规范。一要加强流转市场及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市场及服务体系。二要加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力度。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主体”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合同签订鉴证、政策咨询、纠纷仲裁等服务工作,降低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本和风险。逐步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区县、乡镇和村三级仲裁机构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土地纠分仲裁工作。三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用市场的手段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资源的最合理流动。

(三)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找准自身定位,工作注重引导而不包办,推动而不乱动,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不侵蚀农民土地流转收益。保障农民权益,不仅是要规避流转双方的风险,更要让流出土地农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实现全程收益。要加强土地流转经营者的管理和引导,用制度保证他们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及时兑现农民土地租金,即使项目经营失败,也要保证农民权益和利益不受损。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执法,引导他们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破坏、不改变土地的农业性质和用途,保护好国家耕地政策底线。

(四)完善相关政策,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农民离开土地之后的安全感。要尽制定和完善有效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8篇

今天的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是区委、区政府经过研究后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前,区府办、农业局、莲花镇对现场和会议的组织作了认真准备和安排。应该说组织得不错,内容丰富,现场有示范,经验可学习。莲花镇、横路乡两个发言材料都很有特点,请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蔡区长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意义,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蔡区长的讲话立意高,政策性、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请各位一定要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区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刚刚起步、破题阶段,与湖州、绍兴、义乌等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认真贯彻蔡区长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土地流转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引导。

区里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抓紧成立组织。要抽调农业、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人员,成立一个法律政策指导组,为开展土地流转的乡村提供具体指导。乡镇(街道)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借鉴莲花、横路试点乡镇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在1月15日前报区政府办公室。同时各级要相关召开会议,介绍经验,给群众算账、讲道理、讲法律、讲政策、讲好处,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2、把握流转原则、规范流转手续。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原则。要以法律政策为依据,这是最根本的原则。一定要认真学习法律、研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要以群众自愿为基础。群众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做好群众工作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基础,不能搞一刀切、搞强迫命令。要让群众明白,土地流转,仅仅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从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看,个别农户之间小规模流转的也不少,这说明群众有这个意向,但是这种流转没有规范手续,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而且土地的效益也没有明显增加,要在群众自愿基础上,重点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要以增产增效为目的。土地流转不是简单的换人种地,一定要与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全民创业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土地流转后,土地怎么办?重点要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向种养大户集中,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土地流转后,人怎么办?要流向城镇,流向非农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多渠道就业。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土地流转就是成功的。

在土地流转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规范完善的地方。要规范流转的主体,要把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受让方,作为重点进行规范。还要规范流转的合同,要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使用全区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签定合同,明确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并在区、乡、村三级登记备案。

3、建立五项机制、强化三大服务。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在完善莲花、横路两试点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农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建立服务站,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加强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进行。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完善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各乡镇(街道)、村也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探索建立储备机制。要探索通过合作、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部分农户的土地实行集中储备,定期收集信息,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对接。五是探索建立评估机制。对农村土地开展分等定级,建立价值评价标准,健全评估体系。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指导,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

同时要强化三大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要指导经营者把握市场动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开拓市场,解决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生产技术服务,要研究和推广规模经营条件下省工省时、节本增收的种养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强设施装备服务,要优先在规模经营区域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设备、设施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

4、全面开展调查、统一流转文本。

各乡镇(街道)要在明年2月中旬前完成意向摸底调查,逐一造册登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重点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三簿”台账,及时掌握已流转情况和下一步流出、流入意向等详细信息,为建立信息库和信息打基础。农业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订一套土地流转示范文本,包括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形式流转的合同,流转委托书,流转意向信息簿、流转情况登记簿等。各地要以范本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指导订立正式书面合同。对已经签订书面合同,但不完善的,要引导流转双方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进行完善。对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引导流转双方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进行补签。

5、认真落实措施、严格考核督查。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权益保障;路径

一、四川省农地流转模式及合同执行现状

四川省农地流转模式

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经营模式,业主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流入方,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这一权利的同时,业主需通过农户土地收益权保障给予农户定量补偿,将这一补偿方式合法化的有效途径即是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双方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基础上,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

“公司+农户”模式经营下合同执行现状

在“公司+农户”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实际操作中,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后存在着多种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

其一,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双方地位不平等,突出表现为农户对合同内容的认知度和流转法律知识的熟知度过低。当前,农村留守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和小孩。在这一现状下,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当事人存在年龄偏大、合同知识匮乏等情况。据走访调研四川省几个市县土地流转的农户发现,签订合同的农户对合同的认知仅限于流转土地的亩数,以及土地流转所能获得的收益和支付时间,而对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知之甚少。一方面,公司在合同中并未明确告知农户流转后土地的使用方式,若使用方式发生更变,将致使流转合同结束后,农户无法对归还的土地予以作业。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乡后,他们的土地流转意见与已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老年人不相统一。

其二,合同限定内容不完备,违约责任赔偿不清晰。《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范本)的通知》(川农业发[2003]53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指出农民的权利在于“按照合同规定收取有关土地流转费;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到起收回流转的土地”。不难看出,文件在农民权利方面只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出企业的义务在于“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土地流转费;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进行有效保护,保证合同到期后能复耕”。在违约责任方面指出,当企业不安合同规定用途使用土地;荒芜土地,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破坏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按时限交纳土地流转费的情况下,农户有权收回土地。而没有明确指出当上述情况出现,企业应当作何赔偿。如此,便留有一个协商、裁量的可能,为企业通过关系运作而侵占弄民权益提供机会。

其三,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过程中,业主和农户的信息沟通不充分。公司业主和农户之间直接签订合同的形式并不多见,据南充市西充县百科园业主赵总、崇州市杞泉乡群安村蜀曦农业公司老板郭先生介绍,合同签订主要与村委会直接打交道,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这一过程中几乎不与农户直接联系,在这类合同方式签订的背后,缺失农户与公司业主之间的充分对话和沟通。

第四,土地流转合同单方面执有。作为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的甲方、乙方,农户和公司业主应当同时独立拥有合同的原件,以保障在发生纠纷时不至于某方因法律有效要件缺失而导致利益受损。据走访调研,南充顺庆区搬罾镇土地流转农户、都江堰天马镇金陵村和大观镇茶坪村土地流转农户、崇州市桤泉镇和集贤乡土地流转农户均反映自己无合同原件以及复印件,合同由虚拟产权主体村委会统一保管。作为土地流转的双方,公司握有土地流转合同,而土地流转的直接当事人农户自身却没有土地流转合同,一旦出现租金问题以及土地使用方式等情况,引发纠纷。企业必将寻求法律途径,而此时因缺失有效法律要件,农户势必会处于劣势,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四川省就土地流转合同工作的探索

省政府、农业厅工作探索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发[2002]109号)文件指出要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指导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土地流转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的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应对合同的合法性予以审查监督,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范本)的通知》(川农业发[2003]52号)文件指出农户与农业开发业主之间的土地流转,必须按照范本提供的基本内容和格式,结合当地实际和流转土地的类型、用途,增补相应的约定条款,订立正式书面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农户和业主之间原来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若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应重新签订;不完善的,应当逐步补充和规范,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及时签补。

合同范本中规定农户的权利:按照合同规定收取有关土地流转费;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到期收回流转的土地。规定受让方的义务:依照合同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土地流转费;对流转土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使其荒芜;对流转的耕地进行有效保护,保证合同到期后能复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川办发[2009]39号)文件指出土地流转合同须在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监督下,土地流转双方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一式5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和县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备案一份。同时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应建立“一社一册、一户一页、一地一格”的土地流转台账,随土地流转信息、土地流转合同及其他规范性流转书面材料等一并整理归档。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川农业[2009]150号)文件指出要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47号)的各项规定,推行我厅即将出台的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要把指导合同签订同开展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指导土地流转双方在充分自主协商的基础上,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要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合同签证,对提出鉴证申请的,要及时给予办理,通过合同鉴证,纠正土地流转双方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

取得的成效

第一,通过及时补签和重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解决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和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土地流转合同问题,为土地流转农户保障权益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要件;

第二,规范了合同文本,规定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土地流转中农户享有的收益权、处分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把指导合同签订同开展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指导土地流转双方在充分自主协商的基础上,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

存在的问题

第一,合同内容不完善,没有涉及到在合同终止时因土地肥力、等级、质量下降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在“公司——农户”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下,农户流转出的土地被企业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或搞养殖等,这些土地使用方式改变土地原来的用途。客观上造成了土地肥力、等级、质量下降等问题,为农户收回土地后的复垦带来破坏性影响。文件只提出业主有义务流转的耕地进行有效保护,保证合同到期后能复耕。但并未考虑到现实情况,流转后的土地在某些使用方式下势必会导致土地肥力、等级下降,以致复垦困难,农民权益受到损害,这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一情况下急需土地质量、等级鉴定组织,在第一时间确定土地受损度,并事先拟定好赔偿措施。

第二,权利义务确定不细致,对于以何种形式归还土地没有做出一个规范性指导。土地流转后,农户原本零散、分乱的土地被企业业主进行大规模的重整、区划,势必改变了土地原有的格局。合同终止归还土地时,这种模糊了土地界线的情况易引发相邻土地承包者之间因争夺土地而发生纠纷,破坏邻里关系。因此需事先设想到是按流转合同前的原格局归还土地,还是按照新的模式:一户“一块田、一块地”的方式归还土地。

第三,合同管理不善,绝大部分土地流转农户未执有土地流转合同。目前合同签订大范围内是基层政府或者村集体组织代农户与企业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其中并没有农户的委托书面材料,并且合同只被基层政府或者村集体组织和企业业主执有,农户未执有合同原件甚至复印件。

三、完善合同,保障农民权益对策

规范合同签订程序

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规范土地流转交易的程序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须以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一并告知农民权利义务、流转面积、流转方式、期限、租金收入明细、租金给付方式、违约责任和其他应该写入合同并告知当事人的事项等内容。农民在充分理解、认同合同全部条款的前提下,自愿、直接与企业业主签订流转合同,村委会、村组不得代签、代按手印;如确需代签,须由农民出具书面委托书或者由农民口头委托,村委会、村组与农民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委托书。

完善合同内容

第一,在现有土地流转合同此基础上要考虑到在合同终止时因土地肥力、等级、质量下降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要考虑到业主对土地的使用势必会降低土地肥力、等级、质量,以致农户复垦困难,在这一情况下如何第一时间确定土地受损度,如何鉴定土地质量、等级,并拟好可操作的赔偿措施。

第二,要考虑到合同终结时以何种形式归还土地。土地流转后,农户原本零散、分乱的土地被业主进行大规模的重整、区划,改变了土地原有的格局。合同终止归还土地时,模糊的土地界线易引发相邻土地承包者之间因争夺土地而发生纠纷,破坏邻里关系。因此需事先设想到是按流转合同前的原格局归还土地,还是按照新的模式:一户“一块田、一块地”的方式归还土地。

规范合同管理

引导农民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自愿签订统一规范的书面同文本。一方面,要做到合同当事人双方均握有农地流转合同原件以及复印件,并报发包方和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备案。另一方面,要做到“一社一册、一户一页、一地一格”的土地流转台帐,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应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农业厅合作经济处,四川省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政策法规选编[M],2010(9).

[2]姜晓萍,衡霞.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民权利保障机制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1(6).

[3]田霞,王文昌.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8).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0篇

1、权利。按照合同规定收取土地流转费,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收回流转的土地。

2、义务。协助乙方按合同行使土地经营权,帮助调解本社区和其它承包户之间发生的用水、用电等方面的纠纷,不得干预乙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3、在流转期间如遇土地征用占用情况,由甲乙双方共同作出决定,乙方不得擅自作出决定,乙方没有通过甲方私自作出的决定无效,如因乙方私自决定造成土地被征用、占用及其他损失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费用,赔偿标准为每亩人民币壹仟万元。如确因国家或者集体需要,由甲乙双方共同作出决定的,青苗赔偿费归乙方所有,其他土地补助、土地款、安置费、安置物等所有补偿归甲方所有。

4、合同期内国家给予的农业直补归甲方所有。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1篇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也只有合理流动才能真正体现土地生产要素的性质,土地流转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0月19日,_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决定》的公布,人们又从相关章节中看到了“土地流转”的身影。

所谓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其实质就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激活农村的生产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土地流转的本质,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必然会引发其他要素市场包括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理应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上先行先试,但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在此问题上问题多多。主要包括:

1.土地权属纠纷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新政策的出台,我省农村在生产和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因争夺土地资源而造成的土地纠纷开始增加。这些纠纷有的是农场与农民集体之间的纠纷,有的是农民集体与农民集体之间的纠纷,较突出的是场社纠纷。据介绍,尽管以来,海南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和纠纷排查调处,纠纷的宗数大量减少,但剩下来的一般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今年初,据初步统计,仍有533宗土地权属纠纷尚未解决,涉及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跨市县范围的土地纠纷有133宗。

2. 征地遗留问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省房地产开发过热,有的市县征地过滥过乱,既有政府征地,又有企业征地,而且征地底数不清,当时的一些账册也不全。在征地过程中有的市县被征地农民安置没有落实,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生活无保障。另外有的土地征用以后长期闲置,也导致部分农民在被征用的土地上继续耕作,但是随着闲置土地的处置和开发,拖欠农民征地款等征地遗留问题就不断暴露出来。征地拆迁补偿没有付,农民当然不干,即使有的征地补偿付了,由于长期闲置,农民已经在这种地安家了,也有一个处理问题。此外还有闲置建设用地处置遗留问题和农业用地对外流转遗留问题。前者据不完全统计有281宗、涉及土地万亩,占整个全省闲置土地总宗数的和总面积的。后者造成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地区农村集体土地对外流转的操作程序仍旧不规范,有些村委会干部未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或未经法定程序报经镇政府批准就自作主张对外发包土地,造成了一些村民失地,生产生活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片面追求农业规模化发展,在招商引资时随意承诺大面积、长期限、低地价,甚至以行政命令迫使村镇对外流转土地,造成严重的面积过大、期限过长、地价过低的‘三过’问题。

3.土地流转身份上的限制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般限于特定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经本集体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见,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受让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被作为例外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种受让主体身份限制造成土地承包权流转的封闭性,从而使土地承包权无法按照市场方式自由转让,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制造了障碍。目前我省农村中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生产能力各异,如果仍旧停留在原有的生产格局,各地差异将越来越大,这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悖。同时,这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集体组织间在土地利用上的余缺调节,这不仅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不利影响,也会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很可能局限在一个个孤立的小范围内,以至培育出十分零散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是不相协调的。

4.土地流转条件上的限制 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来讲,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其转让必须经发包人同意。但我们认为,既然已经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定性为物权性质,就应赋予承包经营人完整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流转权是农户依法享有的权利,它与承包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一道构成了市场经济情况下家庭承包制度的基础:承包农户是流转的主体,土地流转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流转收益全部归承包农户,农民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应当有自主权,这样才符合私法自治的原则,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开放。当前侵害农民土地流转权的现象较多,正是因为这种对农户自主决策的限制使有些所谓集体组织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借口,以所谓“反租倒包”等花样,以低价强行“租用”农户承包地,在流转过程中与民争利,或者随意调整承包地,分出所谓“口粮田”、“机动田”,变相剥夺农户土地。

5.土地价值实现上的'限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产权已由原来注重于对标的物的现实支配的具体权利,演变为注重于收取代价或获取融资的价值权。农村土地承包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利,应当具有相应的融资功能,但我国《担保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权不准设立抵押权,《物权法》中也并未将抵押设定权加以明确规定。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不完善的产权,土地收益权不完整、不清晰,难以形成土地融资市场,抑制了农地的价值担保功能,限制了土地承包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针对海南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海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对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做全面排查 因为有些土地历史遗留问题隐藏较深,只有发生矛盾冲突时才会显现。正如姜斯宪副省长所举例,如拖欠农民征地补偿款等征地遗留问题,往往当闲置土地要重新开发遇到农民阻挠时,才会暴露出来。在具体的解决方式上,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坚持协商为主、慎重裁决,以防矛盾激化或产生新的问题。对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单位与农民之间的土地权属纠纷,要努力协调,在法律的范围内让利于民,通过依法确权与让利于民相结合,促进问题的协商解决。对于农民集体之间的土地权属纠纷,则要在全面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与结合点,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工作,协商解决。不能为追求结案率而仓促裁决,要避免因裁决导致矛盾激化,产生新的问题

2. 其次是加快征地补偿安置地方立法工作 制订《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和《海南省土地征收补偿争议裁决办法》,建立规范的征地补偿安置体系,完成“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颁布实施。此外还要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期限、价格和面积作出限制性规定,把“三过”问题解决好。

3.完善法律条文,促进土地流转 法律应明确规定所有权归属及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提供法律保障;对于使用权流转的补偿标准及利益分配、土地流转的管理、土地纠纷的处理等基层难以解决的问题,应通过调查研究加以规定;鉴于《担保法》中对于农村土地使用权不得流转的规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先行制定地方性的条例或办法,指定土地流转格式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对本地农村土地流转加以规范,使土地流转有序进行,从而达到集约利用、规模经营的目的。应争取尽快出台《海南省土地权属确认与纠纷调处条例》,通过这个条例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处理法规不完善、证据不足时如何裁决、怎样认定和保持土地利用现状的问题,完善纠纷调处工作的体制机制,把省委省政府解决土地纠纷问题的指导性原则进一步具体化,落实成法规和规章。

3.大力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 首先,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允许农村土地在一定范围内流转,并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合理的土地转让价格。第二、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率先在全国建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市场或管理中心。第三,健全和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户将耕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流转,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第四,建立调节机制,防止土地使用权过于集中,以调节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垄断和不公平现象。

4.有效发挥政府和村集体的职能 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特点,尤其是我国(包括海南)农村的土地市场还很落后。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对土地流转有宏观上的调控。完善产权登记制度,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逐渐形成城乡地政一体化的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约束政府行为过度干预的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推进土地流转中的角色,监控土地供需总量的动态平衡,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去调整土地资源,与民争利。同时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使土地流转由自发逐步转向自觉。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群众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因此,要抓好土地流转,必须“以人为本”,千方百计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5.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第一,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不稳定,兼业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不稳定性将使他们难以彻底离开土地。因此,应切实加快乡镇城市化进程,依靠科技进步,积极主动地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转移。第二,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的直接上市交易,另一方面,要把村镇房屋纳入市场经济的商品体系,稳步推进村镇房屋商品化、社会化;停止农村宅基地的无偿分配;发展村镇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宅基地明晰产权的改革任务。第三,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物权法》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可见立法者并没有穷举土地流转的形式,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6.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广大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生老病死的保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因而,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保障体系,包括农村社会风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大胆在有条件的市县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对放弃土地的农民应该在身份平等和社会保障方面提供援助,特别要强化可持续的就业能力的培训机制,以避免城市流民阶层或城市“贫民窟”的产生。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2篇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论文

现实状况与区域分布特征,从而为科学制定政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参照和依托,本文利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年鉴》、中央政策研究室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测点调查数据”、国家_“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等多种统计资料,从发展过程、结构特征与区域分布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概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定量解读。

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

土地和劳动力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所关注的两个核心生产要素。农村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_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发[1984]1 号)首次提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出“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其后,农村土地流转一直处于自发的原始状态。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出现了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代耕代种、反租倒包等形式。12月,_中央发布了《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提出: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此后,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

二、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结构特征

从土地流转面积和用途来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通过签订合同实现流转的耕地面积,以及流转后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均不断增长。其中,签订合同的土地流转面积比重不断上升,表明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合法化程度在不断增强。然而,流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比重比较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农村的自然条件、种植习惯以及销售渠道的`限制共同决定的。粮食作为大宗农产品,生产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对较小,成为经营大户规避风险的普遍选择。从土地流向的主体来看,流向农户的土地面积占绝对的规模优势,高于其他三类主体的面积之和,并呈现持续增长,从 年的 10850 万亩,增长为 年的 18006 万亩,增长了 66%。图 9 表明,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仍以农户为主,排在第二位的经营主体是专业合作社。当前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户和专业合作社,这两者都是以农民为基础,他们的生产经营符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基础条件。

三、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分布

按照耕地属性的不同,农村耕地主要包括承包地、自留地、开荒地三类。

首先,承包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承包者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

其次,自留地是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按政策规定分配给成员长期使用的土地。自留地、自留山和自留草场均属于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转让或买卖,也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农业生产用途。

第三,农村四荒地是指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其流转方式包括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 年颁布的《_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规定,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四荒地”提供了法律依据。鉴于土地流转在全国范围内更多是小规模的个案,本文将各项指标的门槛和口径设定得较严格,以便将各方面比较突出的省区凸显出来,使目标区域聚焦更精确,便于对不同方面要求较高的农业产业项目进行更精确的区域选择。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3篇

张连玉(),女,汉族,河南泌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毕晨磊(),男,汉族,河南许昌鄢陵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

车国帅(),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摘要:信阳是个农业大市,由于发展基础较落后,目前信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当前信阳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互换、转包、入股、抵押、代耕等形式。但是现有的几种流转形式在实践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为个案进行研究,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深入剖析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流转模式;形式

个例分析――以淮滨县为例

(1)淮滨县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2)淮滨县土地流转主要模式

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县情实际,科学把握土地流转的趋势和规律,探索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四大土地流转模式”:

①“自发流转”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个人出去打工了或者移居他乡了,把地交给亲戚、朋友、邻居种植,这种模式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70%以上,这就造成部分土地向一部分村民手里集中,现在全县每个村都有几户种植50-60亩的农户,其特点:面积小,几亩或者十几亩;手续简单,一般不签合同,口头承诺;费用低,一亩地100-200元,甚至不要钱,给几袋粮食就行。

②“企业拉动”模式。把土地流转工作与龙头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初步实现了农村土地由分散性、小宗地、亲邻间流转,逐渐向整体性、大宗地、区域间流转过渡。

③“土地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主要依托它的经济实力和信誉,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转包(出租)给具备农业经营资质(经验)的大户或企业,并以此收取开发收益,最后将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和受益人。这样既可以提升土地的潜力,拓宽土地的增值空间,也可以实现土地、资本要素的最佳配置,达到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的分离,更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有地无力开发、有力无地开发”的弊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户流转”模式。一些种粮能手、种粮大户也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推动力。

(3)土地流转中存在具体的问题

①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是高风险、高投入、效益低的一个行业,经营农业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在进行大田整理、低洼田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对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制约比较大,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有关基础设施。

②土地流转程序和形式不规范。其主要表现在农户之间的流转只有口头约定(协议),没有书面合同,不利于承租方长久经营规划;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书面合同内容不完整,在某些方而缺乏法律效力;有些未经过有关管理机构的审核,使得经营方心存顾虑。由于流转方式的不规范,导致受让方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了祸根。在淮滨县的一些村庄中,一些农民围绕着对土地利益引发的争执甚至造成局部的暴力冲突事件。

③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种植大户、专业农村合作社组织,企业业主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但是大多数经营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因此拉动土地流转的动力较弱,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也不足。

④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普遍不足。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即便是现在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或找到一份固定的谋生职业,土地仍然被他们视为“活命田”、“保险田”,所以说他们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4)对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建议

①政府完善土地流转规划,规范运作确保有序流转。立足实际,政府应修订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路,大力开展空心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耕。加大对废弃地、低等田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果。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要引导、指导、规范、服务、要有所作为,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多种途径、多角度从土地上要效益、谋发展。

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和土地流转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大放规模流转效应”,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从而“提升土地经营水平”。

③筑牢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所、乡镇两级流转站(点)的作用,畅通土地流转信息渠道。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作用,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对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项目重点扶持,确保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发挥应有作用。

④完善农村社保机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离开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试行农民土地经营权推出补偿机制,鼓励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或稳定工作的农村人口主动退出土地经营权。

⑤引导工商资本涉足农业。外来资本的介入能带来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技术的提升、市场的开拓,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淮滨县农业跨越式发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加速土地的流转需要工商资本的介入。要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建设、参与土地流转,规范资本用途,使其真正用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上。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4篇

甲方(出让方): 乡镇 村 组(户主姓名) 乙方(受让方):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_农村土地承包法》、《_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当事人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一、土地流转方式 甲方采用 转包 方式将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山地、鱼塘流转给乙方经营。

二、流转土地的用途 乙方只能将流转的土地用于: 。

三、土地流转时限 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四、土地流转数量及费用 甲方将第六条所列土地 亩、鱼池 亩、山地 亩流转给乙方经营,土地流转费以现金人民币贰拾壹万元计算。

五、付费方式及时间 土地流转费以现金凡是支付。

土地流转费分六次支付,第一次在2012 年春节之前付陆万。

以后每年春节前付 万,直至付清贰拾壹万。

六、流转土地类型、面积和质量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5篇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的意义

1、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通过大规模收购或租用土地,进行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这使得离开农村去城镇务工或经商的农民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对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企业,取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

3、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流通权问题得到解决,一部分农民将离开农村,转变为城市人口,并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低廉的劳动力。

4、农村宅基地改造为耕地、扩大耕地面积。农村现有的宅基地一般占地较多,随着农民转移到城市,他们的宅基地可以改造为耕地,这会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

5、随着农民搬迁到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会推动房产、交通、医疗、教育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在未来10多年内都可以继续确保经济高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但是,当前土地流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担心一旦把土地流转出去就会一无所有。为此,多数农户选择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等简单的流转方式,容易造成季节性或者常年撂荒,浪费土地资源。

2、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一是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一些农户之间只采取口头约定的形式,有的土地连片流转虽签订了合同,但条款不全、不规范,没有履行必要的手续。二是有的流转价格确定的不尽合理。如流转价格定得死而低,造成转出承包农户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护。冶源镇2011年土地流转523户,签订合同有418户,约占80%,尚有20%的流转户采取口头转包,无任何手续可言。

3、土地流转范围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多发生在本村亲戚之间、邻居之间或是要好的本村居民之间,大多以村内流转为主。同时处在一个分散的、自发的、不规范的阶段。转包经营农户或业主经营相对规模较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

4、土地流转纠纷逐渐增多。一是由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逐年增加了对种田农民的补贴,许多进城务工农民纷纷返乡要求落实承包土地或索要流转出去的土地。二是一些流入方因生产经营不善或遇自然灾害受损时,农户流转出去的土地收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土地流转合同有的不规范,造成纠纷发生。2011年冶源镇共发生流转纠纷62件,影响农村稳定。

三、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向农民群众讲清楚土地流转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让农民懂得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流转,怎样流转,流转后所能带来的利益。

2、加强引导。根据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壮大特色产业的规模;充分发挥我镇城郊优势,引导农民集中土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农民,依法把承包地转到种养大户的手中。同时,从方便生产、提高效益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变目前土地规模过小、分散等问题,切实提高土地的耕种效率。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第16篇

今天的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现场会是区委、区政府经过研究后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前,区府办、农业局、莲花镇对现场和会议的组织作了认真准备和安排。应该说组织得不错,内容丰富,现场有示范,经验可学习。两个发言材料都很有特点,请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蔡区长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阐述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意义,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蔡区长的讲话立意高,政策性、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请各位一定要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

近年来,我区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于刚刚起步、破题阶段,与湖州、绍兴、义乌等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认真贯彻蔡区长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土地流转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1、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引导。

区里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抓紧成立组织。要抽调农业、土地、司法等部门的人员,成立一个法律政策指导组,为开展土地流转的乡村提供具体指导。乡镇(街道)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借鉴莲花、横路试点乡镇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在1月15日前报区政府办公室。同时各级要相关召开会议,介绍经验,给群众算账、讲道理、讲法律、讲政策、讲好处,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2、把握流转原则、规范流转手续。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原则。要以法律政策为依据,这是最根本的原则。一定要认真学习法律、研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要以群众自愿为基础。群众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做好群众工作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基础,不能搞一刀切、搞强迫命令。要让群众明白,土地流转,仅仅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从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看,个别农户之间小规模流转的也不少,这说明群众有这个意向,但是这种流转没有规范手续,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而且土地的效益也没有明显增加,要在群众自愿基础上,重点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要以增产增效为目的。土地流转不是简单的换人种地,一定要与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全民创业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土地流转后,土地怎么办?重点要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向种养大户集中,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土地流转后,人怎么办?要流向城镇,流向非农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多渠道就业。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土地流转就是成功的。

在土地流转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规范完善的地方。要规范流转的主体,要把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受让方,作为重点进行规范。还要规范流转的合同,要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使用全区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签定合同,明确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并在区、乡、村三级登记备案。

3、建立五项机制、强化三大服务。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在完善莲花、横路两试点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农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建立服务站,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加强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进行。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完善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各乡镇(街道)、村也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探索建立储备机制。要探索通过合作、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部分农户的土地实行集中储备,定期收集信息,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对接。五是探索建立评估机制。对农村土地开展分等定级,建立价值评价标准,健全评估体系。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指导,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

同时要强化三大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要指导经营者把握市场动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帮助开拓市场,解决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生产技术服务,要研究和推广规模经营条件下省工省时、节本增收的种养模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强设施装备服务,要优先在规模经营区域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设备、设施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服务体系。

4、全面开展调查、统一流转文本。

各乡镇(街道)要在明年2月中旬前完成意向摸底调查,逐一造册登记,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重点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三簿”台账,及时掌握已流转情况和下一步流出、流入意向等详细信息,为建立信息库和信息打基础。农业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订一套土地流转示范文本,包括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形式流转的合同,流转委托书,流转意向信息簿、流转情况登记簿等。各地要以范本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指导订立正式书面合同。对已经签订书面合同,但不完善的,要引导流转双方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进行完善。对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引导流转双方当事人参照示范文本进行补签。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共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