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3篇)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3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3篇)

微信扫码分享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1篇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2篇

一、课题: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介绍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学具

教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圆形物体、绳子。

五、教学方法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巧妙、适时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你们都了解了圆的哪些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

1、圆的周长是怎样得到的?

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3、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圆的知识盲点进行整理,提出疑问,激发探索热情。)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有圆,也离不开圆。

(1)请同学们从你的身边或学习用具中,找出一个圆形的物体来。

(2)请同学们先研究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同学们讨论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比划一下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2、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后,有的学生说与直径有关,也可能有的学生说与半径有关。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测量出你们手中的圆的周长。

3、展示、交流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办法和测量结果,并且点名请个别同学上前板演所使用的方法与过程。学生可能会使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1)滚动法。

(2)绕线法。

教师强调:

1、用滚动法进行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做好标记。

(2)不能滑动,要滚动。

(3)要滚动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2、用绕线法测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测量的是打结处之间的长度。

(2)一定要将绳子拉直再测量。

师:无论是用滚动法还是绕线法,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变曲为直)

3、介绍圆周率

教师指出:实际上,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教师板书: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计算时,圆周率(π)的值通常取,即计算时,凡没有具体规定的π都取近似值。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师:根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你能说出圆的周长公式吗?

(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直径×π。)

师:如果用C来表示周长,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5、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示例: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m?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多少周?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从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算出后,学生讲教师板书,并提醒书写格式。

根据C=πd,3、14×20=62、8(m)

3、14×0、5=1、57(m)

62、8÷1、57=40(周)

答:花坛的周长是62、8m,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3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三、尝试练习

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

四、分层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5题。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4篇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1)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周末到了,小红的班上要组织一次游乐活动,她想邀请大家去参加,你们愿意吗?不过小红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她。

师:既然是参加游乐活动,就要穿的漂亮一些,小红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

小红的衣柜里放着六件衣服(出示衣服图片),她可以怎样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介绍连线法。)

③组织学生讨论: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小红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2、智闯五关。

第一关:帮小动物组数

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手拿数字卡片的画面,提问:用数字卡片4、5、6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中摆一摆,并作好记录。

(2)各小组汇报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第二关:走路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走,从少年宫到动物园有C、D、E三条路可走。提问: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线路图,自己用笔画一画。

第三关:足球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活动策略:教师请学生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球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比赛场次清楚、形象地表示出来。

第四关:握手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出示画有四位小朋友的图片,提问: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四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学生活动策略:每个小组选出四位同学实际做一做。

第五关:佳佳的密码箱。

教师出示情境图,告诉学生:佳佳的密码箱中的密码是一个两位数,左边有数字1、2、3,右边有数字4、5、6。可佳佳把提前设好的密码给忘了,她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学生活动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在此题的基础上拓展: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右边的数字有5、6、7、8,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如果左边的数字有1、2、3、4、5、6、7、8、9,右边的数字有1、2、3、4、5、6、7、8、9,佳佳最多试多少次才能把密码箱打开?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P241中B组1.

第2课时:[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新车出厂》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

数学教案-《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观察激趣:1、实物投影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操作明理:小小裁剪师:(1)激发学生想做的兴趣。(2)1、师出示课前做好的小衣服, 学生设......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找一找田忌共有多少种比赛方法以及能够赢得齐王的方法。 (2)分析这种方法为什么能够取胜齐王。3、汇报研究分析结果。 (1)谈一谈你是按照......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5篇

本册教材共需6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2

一、看魔术

3—————5

二、看杂技

三、小制作

7—————8

四、凯蒂学艺

期中检测

10—————12

五、森林里的故事

六、小桥流水人家

14————16

七、制作标本

八、过年总复习

期末检测

如图所示.

教材通过探讨的方法,根据题设中有平行线的条件,结合节例6定理的结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得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这里要强调的是:

(1)本定理的导出不仅让学生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了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由本定理的题设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三种可能,除教材中两种情况外还有如左图所示的情形,它可以看成 BC截

两边所得,其中

本质上与右图是一致的.

(3)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作题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现

的错误,如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4)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还应给学生强调,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5)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形象性语言,如:有平行就有成比例线段,有平行就有相似三角形.

【小结】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6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三、尝试练习

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

四、分层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5题。

课题二用两位数乘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三位数乘两闰数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谁能说说上节课我们学

习了哪些知识?

口算:28×8

89×9

312×7

498×6

22×9

说一说口算的简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题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作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三、尝试练习:完成第46页做一做。

四、分层练习

1.估算下面各题

79×5602×4

87×9

188×2

2.写出下面估算结果。

12×4232×5184×6293×53

五、作业:练习十二第1-3题。

课题三除法口算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口算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快。

200÷50

280÷70

3600÷90

450÷50

2.仔细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与上面的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500÷100

2400÷100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00÷100怎样口算?

2.教学例5。

3.归纳: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哪种方法最方便?

三、分层练习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算式可以看成右边的哪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800÷100

6÷2

600÷200

15÷3

2800÷70030÷6

1500÷3008÷1

3000÷60028÷7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3-5题。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7篇

活动二:量身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并和原来的想法比较,加深对正确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多层次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正确熟练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6、引导学生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结合问题情境,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二、练一练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出示)

1、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板书: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通过算一算才知道。)

3、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的解法。

①(分)

(分)

②()

=(分)

4、通过以上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比怎么样?

5、第17页“试一试”第1题。

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数学广角

【 新知识点】

利用天平找出5 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数学广角

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建议】

1 .加强同学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同学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同学一些时间,让他们充沛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战略。

2 .重视培养同学的猜想、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同学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想、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同学养成勤于考虑、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同学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战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同学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战略。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8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1-32页练习五第12- 1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进―步熟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相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明解决问题的想法。

2.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数量关系并应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培养细心笔算、认真检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常见的数量关系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s

1.做练习五第12题,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提示: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再进行竖式计算。

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的数量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整理信息再进行汇报。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五第13题。

让学生自主填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说说题中已知哪两个数量,根据数量关系式怎么求第三个数量?又是根据什么进行列式计算?

2.做练习五第14题。

让学生说说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在反馈时,重点让他们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列算式依据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3.做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4.做练习五第17题。

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思考的?

明确:根据什么问题找出数量关系?让生注意解答的格式。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五第1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说说是怎样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

让学生自主解答。

再进行汇报。

教师提问:有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2.做练习五第19题。

说说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让学生自己解答。

全班交流过程中让生体会到:列综合算式计算的简便之处。

3.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1.总结评价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五

基本数量关系:

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

数量=总价÷单价/时间=路程÷速度

单价=总价÷数量/速度=路程÷时间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9篇

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为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教学时可预先准备几对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或测量对应元素的关系,然后直观地得出: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符号“∽”,读作:“相似于”,记作:

如图所示.

反之亦然.即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

另外,相似三角形具有传递性(性质).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10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11篇

1.创造情境、复习导入

(l)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请用式子表示.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①69600

②-5746

(3)计算:①

2.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由此我们规定

规律一: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同底数幂扫除,若被除式的指数小于除式的指数,

例如:

可仿照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来计算,得

由此我们规定

一般我们规定

规律二: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p是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

3.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计算:(1)(2)

(3)

(4)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例2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1)

(2)

解:(1)

(2)

练习:P141 1,2.

例3把100、1、、、写成10的幂的形式.

由学生归纳得出:①大于1的整数的位数减1等于10的幂的指数.②小于1的纯小数,连续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0)等于10的幂的指数的绝对值.

问:把写成只有一个整数位的数与10的幂的积的形式.

像上面这样,我们也可以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例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例5地球的质量约是 吨,木星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木星的质量约是多少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

(吨)

答:木星的质量约是 吨.

练习:P1421,2.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12篇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第13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猜数引入

老师想了一个数,它是个两位数,你们猜它是几?(随着学生的猜测,教师用“大了”和“小了”提示)

回忆刚才我们猜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呢?像刚才这种在老师提示下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叫估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计。

[说明:课前的猜数游戏,学生兴趣盎然,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二、感受估计的需要

1.今天的课堂上,除了老师和你们外,还来了你们的一些老朋友呢!(课件呈现8只机器猫)来了多少只机器猫?(当数量少的时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

快数一数,这里有多少?(课件呈现满屏幕的机器猫,造成学生数不清的困难)

2.这么多,一下子数不清,我们可以估一估呀!(学生第一次估的差距比较大,有1000、100、500、200等)

师:怎样估计能精确些?

生1:圈出一份估一估,然后再看有这样的几份。

生2:给这些机器猫排排队。

3.课件给机器猫排队,排成8行。(按先估每行大约有几只,然后乘8的方法估一估)

4.师:机器猫每行有29只,排成8行,大约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

[说明:创设数机器猫只数的情境,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1.直接呈现数量较少的机器猫,学生一眼就可以观察得出;2.呈现很多机器猫,造成数不清的困难,引导学生感受估计的需要;3.由于眼花缭乱,第一次估计不精确;4.通过交流估计的方法,达到比较精确的估算。这样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到了估算的必要性与作用。]

三、交流估算的方法

×8大约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2.交流展示学生的估算方法。

×8≈240,把29看成30。

(师介绍约等号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与等号进行比较)

×8≈160,把29看成20。

×8≈290,把8看成10。

×8≈300,把29看成30,把8看成10。

[说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与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以尽情地流露与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到完善。学生在此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虽然有的'方法还不恰当,但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发展,并在与他人方法的比较中感受到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3.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4.同样是把因数看成整十数,但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这是什么原因啊?

5.通过交流明确: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去掉29×8≈160)

6.剩下的三个结果,哪个与准确值最接近?(课件演示每种估算方法)

(A是多估了1个8,C是多估了2个29,D是多估了2个29和1个8;这里不需要向学生直接说明,只要让学生感受即可)

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7.全班42人,如果送给每人5只机器猫,估一估,这些机器猫够送吗?42×5≈200(只)

和前面一题进行比较:29×8≈240(估大),42×5≈200(估小)。

8.试一试。

21×6≈ 48×5≈ 397×3≈ 510×7≈

9.小结:我们在估算的时候,都是把这些乘法算式中的某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是不是可以看成任意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呢?(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拓展提升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和估算有很大的 联系。陆老师今年暑假的北京之游就碰到了很多和估算有关的知识,让我们以数学的眼光去看看吧!

第一站:长城

长城离陆老师所住的宾馆有点远,汽车每小时行驶53千米,3小时才到达,长城离宾馆大约有()千米。

第二站:美丽的北海公园

告示:每条大游船限乘120人。

正好有4个旅游团,每个团有31人,估算一下,他们能同时上一条船吗?

[说明:此题引发了学生的争论:约等于120,却为什么不能上船?出现认知上的矛盾,学生通过争论后,明白把31看成30是估小了,所以结果也比准确值小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在运用估算结果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必须考虑现实情况。]

比较:31×4○120(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另一个用途)

第三站:天坛公园

每张门票8元,陆老师所在的旅游团共有39人,320元钱够买门票吗?

为什么同样是估算,刚才不能上船,而现在买门票却又够了呢?

学生通过辨析比较发现,刚才是估小了,而现在是估大了,所以够了。

比较:39×8○320

第四站:购买北京特产

每种特产,老师准备都买8份,请你们帮助我算一算,大约要花多少元钱?

反馈:1.(58+11+33)××8+11×8+33×8

≈(60+10+30)×8 ≈60×8+10×8+30×8

=800(元) =800(元)

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单?想一想,老师大约带多少钱就够了?(让学生明白估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估算题材,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关注估算在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辩证看待问题能力上的作用。

1.大胆改变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体验估算的现实性。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并通过现实问题,让学生明白估算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课中所设计的一系列练习,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碰到的现实问题,并具备用估算解决的现实需要,因而整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味。

2.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体验数学课堂的思辨性。

成功的数学课,既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能将简单的问题深化。“乘法估算”一课,教师们都会想到要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必要性”,设计的学习素材要富含现实气息,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现实运用估算的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根据估的结果就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因为估的结果有时估大有时估小,单凭估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准确地回答所要解决的问题,即还需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估大”、“估小”的情况及如何运用这样的结果解决问题,同时穿_大小的训练,从而将现实性、思辨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