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热门6篇)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热门6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热门6篇)

微信扫码分享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第1篇

1.技工教育社会地位低

2.技工教育基础能力弱

近年来,国家对示范性技工学校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技工学校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普遍存在设施设备陈旧、实习实训基地紧缺、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相比于学历教育,技工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要投入实训设备、机器和大量的耗材,因此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银”。学生要取得高技能等级证书,需要不断练习。仅靠黑板、粉笔的理论教学,没有一流的设备,是难以培养出高端的技能人才的。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大对技工院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和教材建设、实训设备更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资金的扶持力度,提高技工学校的办学水平。

3.技工教育待遇不平等

在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教育部门管辖的职业院校,另一类则是属于人社系统管辖的技工院校。技工院校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产业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其招生层次主要包括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和企业在职职工等。学生毕业后颁发人社部门印制的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和初、中、高级或技师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大型企业,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中,第十六项制定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中提到“对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大专毕业生待遇确定”“积极探索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但现实情况是,技工院校毕业生既不能享受到普通学历教育毕业生的待遇,也很难参加普通教育的升学考试,公务员招聘考试仍然规定学历要求,没有将技工院校毕业生纳入招考范围,职业资格证书无法等同于学历证书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说得直白一些,这相当于“选择一种教育模式就决定了一种身份”。作为社会一员,毕业生参加工作都是为社会做贡献,只因个人价值体现在不同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就差别甚远,这对技工院校毕业生很不公平,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

所以,虽然两类院校都以培养适应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职能,但是技工院校的社会认可程度比职业院校更低,更容易被大家所忽视。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可以被称为大专生,而技校学生毕业后则被称为工人。社会上有些人不把技工教育当正规教育,存在着鄙视技工教育的观念,加之在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收入都比较低,这导致学生和家长还是不愿报读技工院校,虽然在技工院校能学到真本事真技能。因此,教育改革不仅要改革高考模式,还应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若能将分属教育和人社两个部门的两类院校统一管理,划入统招范围,就能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减少分开管理带来的弊端和不公平,提高一线技能人才的社会尊重度、认可度,避免由于社会分工不同,社会价值体现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制约,造成地位不同、待遇不同。

二、结语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第2篇

美国、英国、日本是最早开始STWT研究的国家,他们在此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且在过渡途径、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方面各具特色。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目前还处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资料、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的阶段,本文引用美国STWT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实例,在介绍美国教育改革的同时促使人们对我国教育改革进行思考。美国STWT项目在指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出选择时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开始,接着是职业探索和职业寻求。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都市学区实行的由九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参加的“通向满意之路:青少年自我决定过渡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与年龄相适应的四个活动阶段,四个活动阶段与年级相适应。具体如下:

(1)集中阶段:在九、十年级,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以小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2)信息综合阶段:学生们把从第一阶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

(3)探索阶段:学生和指导老师、父母一起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有助于学生对他们的未来做出选择。

(4)联系阶段:学生到社会各个部门参观、访问,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市场搜集就业信息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分流机制下,学校到工作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形成纵向贯通,运作良好的内在体系。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衔接存在制度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提出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技能的学习、意识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因此,达到最终的职业教育目标需要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理念、职业内容和职业指导,并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与实践的机会。

(2)承认学生的内在差别。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影响,其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内在差别,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加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整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核心是整合学习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对职业学校而言,这就要求改革把职业课程教育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生产实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也要为他们将来就业从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第3篇

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但由于校企双方没能找好共同利益切入点并围绕切入点展开后继系列相关的合作,难以构成合作链从而形成紧密的合作态势。因而教育教育改革容易造成断链的现象,显得不够规范和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力度不理想,改革和建设的成效不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强有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首先,对外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确定合作的主要内容,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由学校牵头组建由政府(或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合作平台,以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为纽带,将社会服务、校企文化、科技研发等融合在一起开展合作。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合作平台的决策和管理运行制度,形成合作方之间人、财、物、地的供给保障机制及合作的激励机制。其次,对内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调动内部资源为校企合作有效服务。健全学校内部校企合作校、系、专业(群)三层级组织机构,重点改革学校内部有关工作经费自主使用、劳资分配、人事管理、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科研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保障和激励制度,同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调动校内资源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和服务。

(二)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形成合作

链,共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长效合作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指学校或学校的一个强势专业或专业群选择区域内相关行业领域内产业链长、成长性好的企业集团或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开展丰富的多元合作。各专业(群)应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与校企合作平台的企业成员单位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围绕切入点开展系列合作形成合作链,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校企双方唯有有效整合双方的人、财、物,才能促使利益共同体更快形成并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实现长效合作机制。

(三)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育改革

校企利益共同体只有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同时在社会服务、校企文化、科技研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才能确保校企双方实现最广泛的合作双赢。由于企业和生产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学校传统的师资素质和结构、课程内容、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已难以满足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要求,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革。为了更利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企业唯有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从而形成连续完整的改革和建设链,有力促进学校的全方面改革。

三、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践

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问题。

(一)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改革内部管理,为校企合作提供可靠保障

成立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在校级层面设置秘书处、人才培养委员会、科技合作促进委员会、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资金筹措委员会,明确校企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在系、专业(群)等设置相应工作组,明确行政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出台或改革相应的工作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二)找准共同利益切入点,以建设“七位一体”实训基地为着力点推进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良好的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开展社会服务、科技研发等也迫切需要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双赢”效果。为此,各专业(群)与理事会的企业成员以共建具有“生产、教学、培训、竞赛、科研、实习、就业”等功能的部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为抓手,共同推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

(三)以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建设和运营为载体,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育改革

1.探索实践“筑巢引凤”合作模式,建设校企人才订单培养利益共同体

汽车专业群整合50多年办学积累的雄厚优质资源,根据企业生产任务、流程、规范和标准,与企业共同将基地建成部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级学生技能竞赛基地,在广西同类基地中脱颖而出。国际知名企业德国博世科技、美国福特汽车、芬兰通力电梯、日本丰田汽车、日本小松工程机械等10多家国际名企将其企业生产标准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引入基地。校企双方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在师资、课程、就业、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建设人才订单培养利益共同体便瓜熟蒂落。

2.探索实践“共建共管”合作模式,建设校企共营“双赢”利益共同体

交通土建专业群与校外对口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创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学院土木工程检测中心),将生产、教学、科研等融为一体,不仅是部级实训基地,也是广西资质最全、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试验参数最多的专业检测机构之一。学校提供场地、员工(学生)、技术,企业提供生产任务和管理;双方共同提供资金、设备和师资开展合作。学院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生产任务,结合教学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和实践,完成路桥、建筑、铁路、港口等项目的勘测设计,材料检测、质量监测、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技术培训、职业资格等级鉴定等生产合作便水到渠成。

3.探索实践“品牌效应”合作模式,建设校企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信息类专业群与企业联合举办的技能竞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更好地举办竞赛,校企双方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要求,在将信息类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发展成部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广西信息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基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类专业校企技能竞赛在广西同类专业中已形成极具影响力的合作品牌,在广西信息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吸引了广西润建等10多家广西名企参与合作。企业冠名并提供实际生产任务、奖励资金和产品考核标准;学校设计竞赛项目并组织竞赛;校企共同对产品(竞赛结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奖励,产品归企业所有。竞赛结束后,双方共同举办竞赛产品展示会、技术论坛、就业双选会、表彰晚会等便顺理成章。

四、实践的主要成果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第4篇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气质提升,可以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审美教学可以进一步放大这些音乐教育作用,实现音乐教育意义的提升。本文重点扥下了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中的作用,从教学理念、教师素养、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含义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些音符组成的乐曲,其也具备自己的文化,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有深度的认识。审美是认知音乐蕴含文化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音乐可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不断提高人们的品味,音乐教育也就是需要不断拓展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不断实现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主动性,实现对音乐的有效感知。

一、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之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情境教学,这样的练习方式需要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填压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参与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就被有效激发。同时,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将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心,学生对于这种未知的问题有着更多的兴趣,因此好奇心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审美能力培养属于素质教学的一部分,其学习能力提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从一段曲子中寻找出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作用在学生其他方面学习的能力上,使得学生喜欢上课程学习,主动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氛围

审美能力培养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实施更多的措施(例如:多媒体课件可以烘托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氛围;情境式教学可以模拟某一情境练习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学的氛围,因此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就倒逼出教学的氛围优化。学生只有在具有良好的交流氛围中才能实现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将实现学生听觉的不同刺激,实现他们对事物的不断感知,审美教育方式的有效融入实现学生对这种音乐感知的深化。这种感知的不断深化就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只有在创新意识增强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

(五)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音乐作品都是一些具有美的享受的东西,这种审美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实现了学生对这种美好事物的向往,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将被这种积极向上的事物所消除,因此这种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的构建。

二、实现审美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套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实现音乐教学的主线和灵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和指导。因此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都十分重要。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中没有涉及更多的审美鉴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思想中不断注入更多的审美鉴赏教学的思想,让教师们重视其相关审美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主要通过审美教育注入音乐教学之后,实现其更多的教学效果提升,这是音乐教师不断提高对人文精神重视度的内在动力。因此需要不断宣传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作用,可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的提升,赋予音乐更多的灵魂,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转变,注入了更多的实践教育思想,音乐课程教学就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音乐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

教师要想投入更多感情,融入音乐的审美教学之中,首先需要提升教师自身基本素养。因为只有教师具备相关的基本素养,才能实现这些教学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语等,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一些消极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断注入积极向上的思想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这些思想影响学生[1]。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教师基本音乐审美素养的不断构建和完善,实现更多全面、多元化的教师素养,需要涉及的学习内容有古典名曲等方面。

(三)创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形式

审美教学理念融入音乐教学之中,需要不断拓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这种教学理念,保证音乐教学的意义不断提升。因此创新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在审美教学融入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十分突出[2]。例如,例如,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审美鉴赏小组,布置给他们相关的曲目任务,让他们分组合作,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去实际讨论对曲子的感悟等,最终进行汇报他们的结果,教师再进行总结性的发言,这样一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将被进一步激发。同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不断应用到音乐教学之中,实现学生对音乐感知的更好铺垫,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现代音乐实现审美教学的辅助措施。

三、结语

音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审美教学可以进一步放大这些音乐教育意义。审美教学融入音乐教育中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师素养、教学形式等方面不断构建审美教学的理念,这样可以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婷婷.解读流行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心理塑造功能[A].2014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sychologyandPublicHealth(PPH2014).2014(04):123-124.

[2]胡倬.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A].2014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inHumanities,SocialSciencesandGlobalBusinessManagement(ISSGBM2014),2014(6):162-163.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第5篇

(一)高等教育多元化、特色化

从主办机构看,美国大学主要分两种类型: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是联邦、州或市政府投资举办,其中联邦政府举办军事等特殊院校,州和市政府办综合性或专门性大学。私立大学是指个人投资举办的大学,私立大学又可分为盈利性大学和非盈利性大学。私立盈利学校需向政府纳税,税务以外的收益不受制约。私立非盈利大学不向政府纳税,因此学校的全部收益都要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基于卡耐基高校分类法,美国大学被分为以下六种: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性大学、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和学院、四年制本科学院和大学、两年制大专学院或联合学院、专业学院和印第安部落学院,不同层次的大学根据其定位不同,追求的目标也有所不同。美国大学一般都致力于特色办学,并不盲目追求所谓“综合性”或是“一流大学”。如博士学位授予学校主要侧重于研究,科研在学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者治学,高度自治

在治学上,美国高校的大部分校长都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有长期工作经验的。新颖的办学理念和富有特色的办学规划一直是他们秉承的宗旨。许多著名学府也是同样,各具特色,鲜有雷同,并都成为它们的制胜法宝,如麻省理工学院以工科见长,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培养IT人才见长等等。经营管理上,美国高校大部分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即由董事会负责经营和管理中涉及的所有问题,特别是筹措办学经费问题,使学校既可以按照办学特色规划教学计划,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运营,如开办新的学科,高薪聘用新人才,学校获得经济利润等等。这种经营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还能不受政府干预地自主确定规模、结构。

(三)成熟、权威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

美国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是以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为基础,由自愿参加的私立院校协会或专门职业协会下的独立认证机构(必须是获得教育部或民间性质的高教认证委员会认可的机构)认证的一种高校自我管理手段。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是一种质量保障机制,也成为了学生选择学校的参考指标,因为学校只有通过了认证,在校学生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经济资助(如贷款、助学金),他们的学分在转学时才能被承认和接受。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利益关系,全面、客观、准确、动态评价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反映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从而不断推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不足,质量不高

基于教育部的《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是3460万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8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含独立学院292所),高职院校1321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30个,其中高等学校548个,科研机构282个,在学博士生万人,在学硕士生万人。这样的数字相对于中国亿的人口总数来说,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太少,高等教育在校生人口比例太小,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是目前存在的更为严重的问题。在教学方面,学科管理不当(基础学科不扎实,实用学科不突出,前沿学科无领先优势);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不恰当,片面强调大而全;教学模式简单落后、培养方法固定死板,灌输式和填鸭式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思考、研究、实践、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检验方式是只看成绩和证书,导致学生学习的目的发生变化———取得学分万岁、拿到证书平安。因此,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相当大比例并未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二)盲目追求“大而全”,特色优势弱化

中国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习惯于追求“大而全”,导致目前的高校,不管什么层级、什么类型的院校,都设有文科、理科、工科、经济、法律等大学科,且专业齐全并谋求协调发展。这种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是却因此出现了许多院校主业不精、辅业不行的现象。国家确实需要一定数量的综合型大学,但是更需要的是大量特色突出的专业性高校。在中国,成功的特色院校也有不少,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南京审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外交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但是这些特色并没有成为本学校的主流办学理念,更多的是特色院校逐渐被合并、更名而失掉了原本的特色。同样,在高校里的特色专业,也因上述原因逐渐失去特色和优势。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有趋同化的倾向,这种现象是极其危险的。

(三)高校管理体制僵化、低效

中国的绝大多数高校,是套用国家行政机关的层级性管理,自身尚未建立起符合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规律的管理体制。学校管理者是官员、政客,而不是学者、教育家,管理机构臃肿庞大,造成运营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学术自由受到限制,过多行政力量干预教学、科研活动,学术研究被行政化、官僚化、低俗化。教师受制于不合理的评职机制,为职称“仕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职称论文和书籍,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现象也“应运而生”,正常的教学、科研受到影响。总结起来,僵化的体制影响学校高效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主要是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学校管理层的官员压制学术,用各种方式占用和侵吞了本应批给教学、科研人员的资源和经费,另一方面,教师、学者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受到腐蚀,为追逐权力、利益,煞费苦心去经营权术,无心教学和科研。

(四)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不科学、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还不科学,评估方法也尚待完善,缺点具体表现为简单划一、政府管控、静态僵化。全国各大高校类型众多、起点不一、专业特点和优势不同、发展速度也不一致,用同一个评估去衡量,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一分为二的原理,有失客观、公平、公正,也不能全面反映每个高校的整体实力、专业优势,更不利于高校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全面发展。比如“211工程”虽然是政府主导的评价体系评估确定的高效工程,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实施至今,批评声音不绝于耳,简单划一的评估标准和不适当的操作,使一些实力平平、学科无特色、专业无优势、毕业生就业前景黯淡的高校,因为某一条件符合,跻身于该工程,而一些综合实力突出、专业优势明显的高校,仅仅因一个条件不符合被排除在外。这一工程的评估体系无法与国际通用评估标准接轨,也对社会形势变化和高校自身发展趋势缺乏灵敏反应,无法指引大众对高等教育产生正确的需求和期望等。YUWAISAOMIAO域外扫描

三、中美高等教育对比后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

(一)适度加大高校数量和规模,着重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增加高校数量是中国为提升国民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工作。为此,首先,要坚持稳步、适度、有序的原则,保持合理的增速步伐,做到既不急速冒进,也不畏首畏尾、停滞不前;其次,要防止徘徊在低水平的办学层次上,要创建以本科及以上院校为主的高校;再次,要突出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师资力量和科研总体水平必须有相对优势;最后,要合理地分析和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教育实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加大建校力度,使西部、边疆地区、人口大省、二三线城市成为新校的主要建校地点。在扩大高校数量和规模的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目前中国高校多年扩招,事实上已经是降低了门槛,因此,在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第一,学校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培养,对未达到培养目标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要求将其不合格科目重修或延长学年。第二,学校更要深化教改,使教研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可以被广泛使用于实验、讨论、独立作业、学术活动、考察观摩之中。第三,培养学生完成学习类型转变,向研究型学习、创新型学习和实验试验型学习方向转变。第四,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素质,加强教学工作研究,在注重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不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简单的资料汇总式的研究,要使师生积极参与,综合运用科学模型和合理假设,通过系统论证、实际调查、实验试验、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独到性、创造性的创新研究。第六,科研人员要拓宽视野,加强区域性、国际性的合作交流,借鉴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经验以及教学、科研方法,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学情的办学方法。

(二)以多元化、特色化办学理念为主,培育特色院校和骨干专业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必须要基于我国的社会需要,以多元化、特色化为办学理念,重点建设一批具备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特色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和特殊人才。要改变现状开拓创新,就要做到:第一,如今名不副实的综合型大学改回到原本的特色院校;第二,将学校盲目设立的以及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准的学科、专业进行整合、改进,甚至是摒弃掉;第三,对特色院校和特色专业给予支持,比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硕博点设置、重点扶持特色专业,在课题申报、经费审批、教学评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第四,鼓励和支持具备特色的私立学校,例如大型企业或民间组织、团体、个人等根据市场需求所创办的民办高校。

(三)建立符合教育和学术研究规律的高校管理体制

改变高校管理体制僵化、低效的现状,就要求高校管理必须要“去行政化”。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的贯彻落实,改变行_力主导高校运行的局面。首先,要实行教授治校、专家治校,保障学校高度自治,确保学术自由,成立完全由教师、科研人员组成的教务委员会,对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研究和决策。其次,要改变原有的教师考评体系,更侧重于考察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特色、讲授方法以及原创性研究成果等。再次,要精简高校各个部门及人员,避免机构臃肿,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后,学校重视教学和科研,保障教学科研人员掌握科研资源和经费,使资源能够合理充分地运用到学术研究上,避免教师看重权术而轻视学术的现象在校园内出现。

(四)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第6篇

1、流行音乐的积极影响。流行音乐俨然已经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同时还可以缓解压力、释放自我。在高校的各种活动中,流行音乐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学生们纷纷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出来,以此吸引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社会中各种音乐节目、音乐大赛的产生也为高校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即使不能走上大型舞台,KTV也成了大多数高校学生最喜欢的娱乐场所之一,甚至有学生在寝室上演“个人演唱会”。

2、流行音乐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流行音乐过于伤感、消沉,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生活态度,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有些流行音乐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消极影响,学生们容易混淆是非丑恶,不利于高校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还有部分流行音乐商业化性质过于严重,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道德观念的树立。

二、流行音乐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措施

1、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类型的选择。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发展高校音乐教育,因此,教育界不能阻止某类音乐类型进入高校音乐教育范围,更不能放任任何一种音乐类型的泛滥,在这个基础上,教育改革要首先要尊重高校学生们对于不同音乐类型的热爱和选择,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亦或是其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领域进行不同的教育,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音乐类型,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们要用包容、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的音乐类型,通过了解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2、抓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要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教育等不同方面的改革强化整个高校界的音乐教育改革:转变课程目标定位。高校音乐教育需要注重以人文本,强调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创造新的音乐作品,弘扬音乐文化,加强各种音乐实践。严格音乐教育标准。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需要不断强化。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要能很好的体现人文思想,同时,要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健全的人格,要让学生真正从音乐教育中受益;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最适合、最擅长的学习方法;要组织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优化教学课程结构。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在于重新确立教学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的价值,这就要求高校教育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实践教学;要涉及专业门类课程学习,也不能忽视综合学科的教育;要将必修课与选修课良好结合,同时还要针对地方性、部级以及国际化课程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要通过不同的科目的教学达到理论的完整性,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调整教学课程设置。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首先要适当增加公共类课程和综合型课程的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要将音乐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适当增加基础类课程的教学量,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要强化与音乐相关的实用性课程,例如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学生要在学习好音乐技能课程的基础上,重视相关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同时,要在流行音乐盛行的形势下加强民族音乐、外国音乐等课程的教育。改革教学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高校教师要重视音乐教育的人本化,在教学过程中重情感、重育人,要通过音乐实践课程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丰富他们的情感追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将每个学生的特长展示出来,发挥他们的个性、创造性,追求独特的审美感知;同时,教师还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此之外,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要学会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重塑教学课程评价。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进行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等方式,多渠道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支持,这些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3、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其他类型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或其他音乐类型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看到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的区别,感受其他类型音乐的特色,激发他们学习各种不同类型音乐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够把好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关卡,让学生欣赏到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具的流行音乐,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三、小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热门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