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精选3篇)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精选3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绩效

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很多股权集中的公司来说,很多的大股东本身具有积极性,并全程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对于公司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股东分散的公司来说,十分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导致很多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的积极性相对较小,对于其中的很多活动也懒得参加。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股权的结构和公司的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治理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相应的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于整个公司的治理制度具有产权基础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公司治理绩效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股权性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的股权分散型上市公司的绩效明显优于控股型的上市公司。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的综合治理水平偏低,导致我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在进行治理的时候主要存在两个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很多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中国特色,导致我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政治化,影响了公众股东的投资意愿。

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的表现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具有国有股的限制。导致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比较完善,但是仍旧只有少数人对公司的股票具有控股权。另外,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仍旧十分严重。

三、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绩效的基本思路

1. 全力探寻上市公司“适度”的股权结构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需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选择较为合适的股权结构,确保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逐渐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对于股权来说,进行控制是十分困难的,选择较为合适的控股方式也是比较困难的。虽然目前非常难以找到较为合适合理的股权控制比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找到合适的控股规律,实现对股权结构的合理控制。

2. 继续放开国有股、法人股,取消大小非流通限制

我国存在国有股权较为集中的问题,为了确保我国股票的良好发展,需要对国有股权进行开放。我国政府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已经逐渐实现了股权高度集中问题的解决。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解决方式知识暂时的、只有全面开放国有股权和法人股,取消大小非流通限制,才能够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水平,确保我国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

3. 有意识培养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需要根据我国的投资现状进行机构投资者的培养,以此全面提升我国投资主体的控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利用对机构投资者的培养,全面提升我国的股权结构的发展水平。逐步实现对公司控股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全面控制,做好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发展,最终实现公司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公司日常经营的监督和控制。

四、结束语

从目前我国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的乐观。为了全面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的治理绩效水平,需要利用上市公司,进行适度的股权结构调整,确保公司的治理符合要求。对于国有股份,需要进行全面的开放,对于大小非流通限制要尽快取消。另外,要根据我国目前的机构本身的特点,进行相的培养,确保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建设水平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梁蓓蓓.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许德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J].会计师.2016(17).

[3]黄丽,张朋.公司治理结构变化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中国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30).

[4]杜迎春,姚慧.试论证券市场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05).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 第2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或称公司治理结构(STRUCTRURE)、公司治理系统(SESTEM)、公司治理机制(MECHANISM),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系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其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公司治理的逻辑变了,或者说公司的目标变了,则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财务管理目标也要相应变化。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南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正确认识公司治理的逻辑,进而科学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优化公司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遁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尽管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差异但最近20年来人们在对西方大公司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

目前,西方的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有美国式、日本式和德国式等,各种模式的特点也广受关注,本文不再赘述。但如果仅仅从这种经验的角度去认识公司治理结构,则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也难以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公司的目标。但公司的目标,也就是进行财务决策时的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遵循不同的逻辑,将形成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不妨称之为_股东至上_模式,后者或可叫_共同治理_模式。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公司的目标是只为股东(SHEAREHOLERS)的利益服务,还是为全体利益相关者(INTERESTGROUOPS)或当事人(STAKEHOLDERS)的利益服务。

_股东至上_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在这样一种治理逻辑下,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上的,而人力资本则利小势微,获得授权的经营者只有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才是企业有效率的保证。因而这种治理结构的出发点是,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如何设置一个最优的可以对经营者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使其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努力工作。但是,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所有者的独立利益目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经营者在获取企业控制权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其自由处置行为往往有损于股东利益。至于债权人、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则因在企业中的_声音_弱小,相应的权益自然也难以得到保护,这样就为经营者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为了克服这种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就需要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扬弃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

企业还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合作的集合,其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相互依赖,任何一方的随意退出或机会主义行为都可使对方的利益遭受损失。为了保护依赖性资源免于受损,团队成员只有缔结长期合约,以确保一个可预期的利益补偿。而这种多边式的合作模式即共同治理恰恰有助于保持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从而逐步成为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抉择。

我国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是改进和完善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即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具体表现为政府拥有经营者任免权,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等。可见,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了企业制度效率的基本标准。这样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称得上是_股东至上_的治理逻辑。

在这样的治理逻辑下,我国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渐进过程就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的放权让利以及放权以后对经营者的监控过程。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在设置公司治理结构时也是按照股东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原则设置激励约束机制。但是,由于政府远在企业之外行使所有者职能,企业内并无所有者代表,不仅激励和约束机制最终难以形成,而且国有资本和政府权力的结合使得经营者可以随意剥夺其他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企业职工应有的参与决策权、监督权也往往因职工代表大会流于形式而难以实际发挥作用。由于国有企业这种股东至上的治理逻辑并没有解决关键的所有者被架空、国有资产受到侵蚀的事例比比皆是,股东权益受到损害的非正常行为屡屡出现。

_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_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_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要确保出资人到位。_这为了解决公有制经济下独特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创造了条件。但要落实这一重要文献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因经营者滥用权力而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还必须转变企业治理的思路,遵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_共同治理_逻辑。

事实上,我国在_共同治理_方面已有诸多实践,如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债权人参与企业行为的监控,实行利润分享制度和员工持股制度等。我国《公司法》还明确规定监事会中应有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公司研究决定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但是,在我国将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改制过程并没有按规范进行运作,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如有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在避免领导层内部矛盾的同时放弃了制衡;有的董事会成员与经理成员高重合,为内部人控制敞开方便之门;有的对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的议事规则不以为然。严格的信托责任制度未能形成等。有些做法连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基本的要求都未能达到,更不用说长期以来就被忽视的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平等问题了。

1998年4月,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以根据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来制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性准则。1999年5月,OECD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一套国际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该原则旨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基础的基本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3、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以上几点是关于公司治理结构最为核心的要素。尽管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单一的模式,但有关国家的实践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具备某些共同要素。这些原则就是建立在包容现有各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要素之上的。由于该原则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认识到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和最终成功是利益相关者协同作用的结果,是来自不同资源提供特别是包括职工在内的贡献。因此,如果这些通用原则也可以叫作_模式_的话,从逻辑上判断,我们大致可以称为_共同治理_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 第3篇

各种财务治理结构都是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传统相适应,以股权结构为基础,对财权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配置的结果。目前存在三种典型的财务治理结构,即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导向财务治理结构,日德为代表的银行导向财务治理结构,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家族控制财务治理结构。

(一)各种财务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特征

英国和美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高,资本市场发达,但法律限制银行对企业的影响,这样使得众多的小股东和投资基金成为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分散,且流动性强。日本和德国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并且银行还是企业的主要股东,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大多数国家,控股家族成员控制财团及其所属系列公司的所有权,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占优势地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或法人股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导致“一股独大”;并且国有股或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流通股比重非常低,非流通股中绝大多数是国家股。参与市场流通股票只占总股本30%左右,非流通股中国家股和发起人法人股之和占到总股本的50%―60%左右,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二)各种财务治理结构的财务决策权配置

在英美治理结构中,形成“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经营者控制局面,经营者占主导地位,掌握了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在日德模式中,日本上市公司由法人股东和银行行使集团内各企业的财务决策权,经理层在集团的协同战略下,掌握企业财务战术决策权。德国上市公司则由银行和员工代表组成的监事会来行使公司财务决策权。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财务战略决策由掌握财团最高经营权的家族成员做出,财务战术决策权由掌握所属公司主要经营管理权的家族成员做出。在我国,尽管债权人也是公司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银行债权人,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的原因,债权人被排斥在治理主体之外,并且董事会和经理层人员重叠的现象严重。这样使得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享有的财务决策权,实际上掌握在代表控股股东利益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手中。

(三)各种财务治理结构的财务执行权配置

在英美治理模式中,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和执行权高度集中,公司财务执行权实际由经营者行使。在日德治理模式中,日本上市公司形成了由银行、法人股东、员工以及社会组成的多元化财务治理模式,共享财务执行权。德国上司公司由股东(银行)和员工共同参与财务治理,共享财务执行权。在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治理模式中,控股家族掌握公司的经营权,集中行使财务执行权。我国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的人员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的特点,使得公司的财务执行权实际上掌握在代表控股股东利益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手中。大多数公司实行总经理“一支笔”审批制度,下层人员缺乏应有的财务支配权。

(四)各种财务治理结构的财务监督权配置

在英美治理模式中,公司财务监督权主要通过主要以下方式来实现:一是提高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发挥外部董事的监督作用。对1000家大公司调查发现,外部董事比例已达70%以上;二是在董事会内部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协助董事会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和监控经理层。三通过外部的竞争性市场(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接管市场)、完善的法律保护和信息披露制度对公司管理层形成间接约束机制。在日德治理模式中,日本上市公司的银行和法人股东通过银企集团中信息共享的机制对高级经理进行监督。德国上市公司则由银行和员工组成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行使监督权。我国法律规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享有监督权,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董事会监督经理层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外部竞争市场不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规范;证券市场间接监督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发挥。

二、财务治理结构比较分析

(一)优化股权结构

从财务治理结构的定义可以看出,财务治理结构是在既定的所有权前提下安排的,所有权形式不同,财务治理结构中的权利配置也不相同。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首先应体现在对股权结构安排的优化。目前国际典型的财务治理结构,在股权结构安排上都有向日德模式靠近的趋势――实现公司股权适度集中。这种股权结构安排如下优势:第一,债权和股权比较集中,能够更好地实现最优的所有权安排,通过银行金融机构的参与,实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统一。第二,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银行既是股东,又是主要债权人,关注的是公司长期发展;同时银行的信息和管理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获利能力。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但作为最大所有者的国家股,存在主体不到位问题。这种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使真正有能力、有资格当股东的投资者成了债权人,而没有能力当股东的国家却是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股东。可以说理顺产权关系,改善股权结构,是完善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前提基础。我国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努力培育证券市场,以期改善股权的流动性,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来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财务治理的角度看,实质是对财权结构的调整。即把一部分原由国家控制的财权退出来,让给有积极性、有能力控制企业的股东,这样有利于企业财权的独立和财务目标的实现。

(二)合理配置财权

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权配置,优化财务治理结构实质就是优化公司的财权配置,即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

1.财务决策权的配置

根据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公司的财务战略决策权掌握在股东会和董事会手中。目前“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致使各国财务治理机制更多的向日德模式靠近,即各国都有意塑造有能力参与治理的大股东,通过股权相对集中增强其治理动力,通过明确的大股东来控制公司的财务决策权,保证公司的发展方向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而各国财务治理结构趋同化发展是董事会的结构更多向英美模式靠近,即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和加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

我国国有股的持股者基本上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这些股东并不是真正的最终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人,国家成了虚拟参与方而非实际参与方,存在财产所有者缺位、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不分的问题。因此,完善我国财务治理结构中的财务决策权配置,应构建合理的产权结构,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使国有股这一明确的大股东切实参与公司的财务治理,保证作为所有者的股东行使着公司财产所有者的全部权利,包括委托权,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全权代表了大股东的利益,忽视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目前我国董事会改革应借鉴英美董事会的模式――增加外部董事的比例和加强专业委员会的建设。使股东会和董事会能切实行使财务决策权和财务监督权,维护所有者(特别是国家)的利益。

2.日常的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的配置

根据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公司日常的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掌握在经理人员(含财务经理)手中。经理层财务实际处于财权分层治理的核心。各国财务治理结构趋同化发展:经理层财务向英美模式靠近,即推行经理人激励制度或持股计划,激励经理层日常的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的行使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目前日德、东亚国家也积极借鉴英美模式。

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一直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如何提供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是近几年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问题是激励机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是非常扭曲的。首先,不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不在上市公司领取报酬,怎样的报酬机制都不会起到作用:部分管理人员由政府部门来任命,身份是国家干部,不能从上市公司领取报酬,管理人员未与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或关联公司人事脱钩,身在上市公司挂职,但报酬仍在原公司领取,部分人员存在零激励。其次,过去高管人员薪酬的总体水平低,近年来有所提高。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高管收入增长很快,但高管收入差距过大。再次,在股权激励方面,从2002年到2005年仅有6成多一点的上市公司有高管持股,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的高管没有持有公司股票,在持有公司股票的公司中大部分的高管持股市值在5万以下,总体来讲,中国上市公司在高管股权激励方面的激励强度是很弱的。我国可以借鉴英美模式,即推行经理人激励制度或持股计划,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3.财务监督权的配置

根据分层财务决策机制,财务监督机制在公司内部是分散配置的,即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和员工共享监督权。综合各种财务治理结构,财务监督权的配置有如下共同特点,监事会是相关治理主体行使财务监督权的平台,处于财务监督权的中心;重视和发挥债权人的相机治理作用;重视员工的财务监督权。

我国法律规定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享有监督权,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董事会监督经理层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发挥。独立董事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英美国家,在董事会中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和加强各种职能委员会的建设,特别是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发挥其监督职能,保证董事会监督权的行使。在监事会中吸收有利益动力驱动的终极产权代表、债权人代表、内部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特别是吸收债权人代表,发挥他们的相机治理作用。比如德国,银行是监事会的主要成员,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层。我国监事会中可以吸收债权人加入监事会,行使监督权。而且银行财务监督权的行使,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同时完善员工剩余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如英美模式,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增强员工的治理动力。

(三)完善外部治理环境

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程度对公司的财务治理有积极的影响。外部治理环境包括法律法规制度、竞争性市场和相应的声誉机制。目前各国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都在积极完善各国的外部治理环境,为优化财务治理结构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安然为代表的财务舞弊案揭示后,美国通过修改和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法律,加了对证券交易信息的披露力度和惩处力度。日德等国家都加速证券市场发展,放松对接管市场的管制,旨在增强股权的流动性,来通过外部资本市场治理激励和约束经理层。而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证券市场的评价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声誉机制。可见,为企业营造一个包括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的竞争性市场和相应的声誉机制等外部治理环境是我国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当前工作任务之一。

三、结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公司治理结构怎么写范文(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