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实用44篇)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实用44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实用44篇)

微信扫码分享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得他(她)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对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3.6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抑郁的护理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治疗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

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的发展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可能回被放弃。其实现代护理观念认为---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之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青春活力。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

“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5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1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2]。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3]。

3老年护理的现状

老年护理的概念

传统观念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4]。

新的观念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5]。

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6]。

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1]。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6]。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7]。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万[8]。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老龄化所带来的观念转变

传统老年歧视观的改变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1991年第46届联大提出了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明确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康复,老年人有权利对照顾的方式和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选择,老年人应当享有人道关怀、远离歧视,过着尊严、健康的生活。老年歧视观念的积极、正向转变,强烈要求老年护理执业者改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从歧视、忽视老年人,提供低质量的护理,转变为尊重、重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老年护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7]。

老年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跨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老龄化使老年护理的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护理对象从个体老年病人扩大到全体老年人,护理内容从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扩大到全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能力和预防保健,工作范围从医院扩展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传统医疗护理活动的目标在于诊断、治疗及治愈疾病。病人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是护理活动成效的评判标准[8]。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老年护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同时也作为老年护理活动效果评价的一个有效判断标准[9]。

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人们不仅希望寿命延长,更希望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就随之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据有关调查显示,%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高血压、听力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气喘等。衰老及疾病使老年患者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照顾能力,据有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10]。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对慢性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11]。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12]。

老年护理各方面的保障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7.6岁;病程3~2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由护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全方位的护理。

1.2.1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科里多次召开护士会议,学习优质护理精神,深入了解护理内涵,建立优质护理小组,由资深主管护师或护师任组长,选取业务技能水平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小组,对每个患者实行专人负责到底。熟悉掌握患者的饮食、运动计划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根据自身情况指导治疗与开展健康教育。

1.2.2夯实护理基础:

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基础与专科相结合,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及时、个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对生活不能自理及部分自理的患者,依照基础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健康指导等,如对糖尿病患者每天给予擦身、泡脚等,操作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严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固定的护士负责固定的患者,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同时也拉近了医患关系,使患者易于交流,易于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1.2.3注重细节管理:

改善病房环境,创造温馨、舒适的氛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空气清新。在多功能厅为患者设有糖尿病食物模型、糖尿病杂志、VCD光盘等,供患者学习、休闲。病区走廊墙上,张贴糖尿病教育展板,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控制目标、饮食运动疗法及控制并发症等知识,供患者学习参考。为方便患者,病区设有微波炉、坐便椅、针线盒等。对待患者要来有迎声,去有送声,检查有人陪,服药有人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全程为患者服务。

1.2.4加强健康宣教:

我们通过责任护理小组对患者从入院一开始即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重点宣教,通过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对饮食、体育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监控,提高遵医行为,为有效控制血糖打下坚实基础。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订出院计划,我们为患者发放自制的爱心健康卡片,标注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及相关知识。建立出院随访电子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信息,为健康宣教奠定基础。

1.2.5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完善护理质量管理:

护士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拥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有效的完成治疗、专科护理、健康指导等,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将护理工作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与护士的奖惩、评优相结合,激励护士的主动性,保证护理工作及时、有效进行,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1.3评价方法

患者出院后3个月,比较2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分为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4项共20题,每题按照总是(5分),经常(4分),有时(3分),很少(2分),没有(0分),分别计分,满分100分。得分60~100分为遵医嘱,0~59分为未遵医嘱。该问卷信效度经检验均在0.8以上,符合要求。调查时责任护士采用谈话沟通方式进行解释,患者自填问卷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等治疗方面依从性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该校学习的120名老年护理学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理论,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教学后,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教学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值得应用。

[关键词]

老年护理学课程;目标教学理论;护理实习生;带教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老年人群患病人群明显增多,已成为了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从事老年护理所需的护理人员明显提升,这会加大对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的关注度,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直接影响着老年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着老年人群受到的护理质量,应给予重点关注[1-2]。该文为探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该校学习的120名老年护理学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该校学习的120名老年护理学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每组60名,其中,对照组中2名男性学生,58名女性学生,19~23岁的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岁;观察组中1名男性学生,59名女性学生,20~23岁的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纳入标准:该研究所有的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学生均为同一老师进行教学。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依据理论课时22,实践课时10,对护理学生进行你教学,所讲内容严格依据《老年护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上完课后,为护理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观察组实施目标教学理论,内容为[3-4]:

①依据《老年护理学》进行教学,在课程第一节课,为护理学生展示课程的目标并做好课程标题的解析,在每一个单元的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先为护理学生讲解教学的目的,让护理学生清楚知晓该单元所需掌握的内容,然后为护理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教学活动。

②在《老年护理学》中的第一、三、六单元完成理论知识教学后,组织护理学生到老年院进行实习,通过老年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护理学生分组与老年人交流,掌握老人的现状、愿望、需求等,课后每位护理学生需要交流感想。

③在实施第三单元进行健康评估学习及相关量表的应用,掌握健康评估的使用;在对第六单元进行学习时,第3次进入老年院进行实习,掌握老年人心理、生理方面的特点,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能力,完成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活动。

④完成教学后,带教老师组织护理学生组建小组进行探讨,学生自评,最后老师进行指导纠正。

指标观察

观察该研究中两组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情况、教学效果评分情况。理论成绩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0~100分,护理学生所得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差。实践成绩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0~100分,护理学生所得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差[5]。教学效果评分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为: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每项0~5分,分数越高,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好,反之,表示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越差[6]。

统计方法

将该研究所得数据全部输入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情况

教学前,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教学后,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教学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教学效果评分情况

观察组的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人群为特殊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降低,极易产生各类病症,因此,老年人受到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能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应给予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快,我国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对于老年人方面的护理人员需求量明显升高,关于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了新的问题所在[7]。针对老年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老年护理学》的内容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整体教学效果一般,目标教学理论指的是在依据《老年护理学》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在实施教学前,为护理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然后再实施综合性教学,能让护理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该研究通过对比传统教学与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发现,教学后两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教学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专业技能、学习气氛、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选用[8]。综上所述,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目标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目标教学理论值得在老年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文洁,刘娜,杨云衣,等.老年护理学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6):2021-2024.

[2]罗丹,金瑞华,韩燕.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9):4-7.

[3]祁俊菊,杜秋华,朱丽.延续护理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设计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39-141.

[4]徐文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小组调研法在老年护理课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1848-1851.

[5]邢秋燕,孙晓晖,张洪.情景体验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在本科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75-77.

[6]杨静,侯朝铭,彭正禄,等.T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2):4013-4016.

[7]焦娜娜,曾芬莲,陈凌云,等.TBL+LBL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6):107-110.

[8]高婧,孙晓宁,陈佩仪,等.养老院怀旧互动实践教学模式在老年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6):673-677.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5篇

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10部委在200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真正满足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但经过几年的时间,国内目前养老护理大多的现状是:居家养老不完善、社区服务严重滞后、公立养老机构住不进、私立养老机构住不起;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服务员水平参差不齐。_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_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_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2013年11月对《决定》的解读中明确提到,要研究制订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试点。可以预见,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的需要:我国的老年护理教育自1994年至今已发展了20年,但仍然严重缺乏老年护理专科人才。老年护理被认为是护理领域中的边沿学科,被看做是对特殊人群的护理,而我国的老年护理教育本身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有少数护理院校已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或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专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年护理专业需要把培养高质量适合社会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专业建设理念、制定与优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评价与监控体系,才能达到专业建设的目的。

2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加强养老产业的统筹发展:老年护理专业的建设需要以养老产业的发展为依托。首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了解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养老意愿等,预测老年护理的需求,为专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实际依据。其次,发挥政府工作职责,研究制订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卫生、民政等部门资源,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为不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通过政策调控,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最后,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做为辖区内养老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并定期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身体检查、疾病预防、心理辅导等服务。乡(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利用对辖区内家庭熟悉的特点,积极开展医护上门服务,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照护等专业服务,并对有特殊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康复护理方案。

合力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专业院校、用人单位、护理行业学会等对老年护理专业定位进行调研,共同制定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优化整体课程结构、开发专业性强的教材,出台全国性的专业建设指导意见。继续鼓励和支持相关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和课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培养护生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6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开课时间

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expenditures,[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7篇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4:女,68岁,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5: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二夭后病人高兴出院。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7、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例7:女,64岁,肾孟肾炎,经治疗已显著进步,但病人已卧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动,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让病人下床作适度的活动,并规定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语言性沟通

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非语言性沟通

移情相制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病人搞些娱乐活动,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8篇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遴选程序

采取个人自荐和科室推荐相结合的方法。科室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择优推荐,填写医院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对象推荐表,并附相关材料,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审核

由护理部对申报人条件进行审核,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理论考试,根据各层次人才的遴选条件,确定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名单。最后,公示无异议后,正式启动医院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我院共有1847名护理人员,选取了126名人员列入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其中后备人才78名,中青年护理骨干42名,高级老年护理人才6名。职称:护士及护师84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6名。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目标

通过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养制度的实施,在护理队伍中选拔一批在老年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上综合发展的老年护理人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素质高的护、教、研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和引领团队、增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提升科室内涵质量,并致力于老年护理研究,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能参与医院医疗、医技、护理、药剂等学术探讨,参与或承担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研究的科研与教学人才。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

后备人才

中青年护理骨干

(1)培养目标: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具备应急能力;能够对护理员及其他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完成对护理对象的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和方案、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2)培养内容及方法:培养方式包括参加医院组织的老年业务讲座,并作为授课人对后备人才进行授课,外出进修学习,每人3个月,每人至少参加1次老年专题研讨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机体老化的理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老年人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官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人文知识与技能等,共30学时。技能培训采取情境模拟训练的方式,以提高应急服务能力为主,在急救操作中,引导护理人员独立思考不同的救护措施以及科学分工和配合,培养综合急救能力。

高级老年护理人才

(1)培养目标: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以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问题,提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高级专业护理服务;协助护理人员在医院、养老院或社区卫生机构之间建立联系。(2)培养方式:培训周期为1年,培养方式如下。①依托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参加至少3次国内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学术交流;②开展老年护理领域的科学研究;③承担院内老年患者疑难护理问题的会诊;④每季度到老年护理院进行调研。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的培训质量评价

成立考核评价小组,考核小组由5名人员组成,包括2名护理部主任和3名科护士长。考核评价小组负责全面监督和考核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通过查看相关材料(包括制度、计划、原始记录等),评价培训和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现场答辩等方式,评价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是否达到培训目标。

效果评价

护理人员的科研成果

比较培养前、后,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成员发表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出版书籍、申请专利的数量。

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

由考核评价小组建立老年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考核题库,后备人才与中青年护理骨干以相关基础知识为主,高级老年护理人才以前沿知识为主。①理论考核:每个层级的理论知识考题设立难易程度相当的2份试卷,分别用于培训前和培训后的知识考核。每份试卷均包括100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100分。②技能考核:编写老年护理技能操作题库,每名护士按规定时间到护理操作室抽签考核老年护理技能,参考护理操作流程及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100分。

2结果

培训前,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分,培训后为(±)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3讨论

老年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院开展的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分为后备人才、中青年护理骨干及老年护理专家3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弥补了在职护士在老年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由表2可见,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P<),且老年护理相关的论文、课题立项、专利等科研成果增多,为开展老年科研、提高老年专科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中,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激发了各层次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临床护士护理观念转变,促进临床护理向专科护理发展,使老年护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专科化,护理技能规范化、标准化、专科化,体现了临床护理服务必须充分体现专科特色这一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有助于确保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因多病共存、一病多症等特点引起的复杂的病情变化,为老年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中,除了注重对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还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训。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观看录像《为自己工作》、学习南丁格尔精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等形式的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软技能,促使他们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从而拉近老年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培训后,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由(±)分提升至(±)分(P<)。

4小结

老年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老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目前我国的老年护理尚处于探索阶段,护理同仁应共同努力和研究,探索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途径,以及不同层次老年护理人才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应用型老年护理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9篇

关键词基层培训;老年护理培训;培训模块;课程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_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方法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七个模块的需求评价结果

见表1。

2.2课程需求和授课效果评价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3讨论

3.1老年护理安全的课程需求是热点问题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新生;老年照护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问题。有力推进和发展老年护理事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我院已开始招收老年照护方向的专科生,本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或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老年照护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女生523人,占;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岁。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采用Epidata 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总共336人(),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专科生117人(),总共212人()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专科生212人(),总共280人(),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见表2。

3.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专科生177人(),总共256人()有照顾老人的经历,见表3。

4.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本科生109人(),专科生295人(),总共404人()。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见表4。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57例;患者年龄均在60-89岁,平均年龄为岁;98例患者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共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共28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共9例。

2结果

98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均全部康复出院,其中21例采取保守治疗,7例采取全髋置换术以及行股骨头置换术,另70例均采取多根螺钉和螺纹钉进行固定治疗。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最短住院时间仅有18d,而最长时间则为64d。

3护理专业体会

心理护理

由于该骨折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这无疑给患者精神造成过重的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由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年龄较大,他们同时还担心,自己一病不起,担心给家人造成过重的负担。护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各个成功案例,帮助老年患者朋友建立起治愈的信心,鼓励老年患者的子女朋友给予其更多的关心爱护,为其提供经济支持,使患者受到鼓舞进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

预防呼吸道感染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本身就非常低,而其股骨颈骨折后,抵抗力更是日渐下降,其呼吸道非常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扩胸运动,再深吸一口气后,轻轻活动上身,并轻拍患者的背部,将痰液及时的排除体外,使患者的肺活量得到增加[2]。天气转凉时,注意为患者加厚棉被,防止患者受凉加重病情,并注意保证室内患者的整洁,空气的流通。

预防患者发生褥疮

股骨颈骨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这就给患者留下了创伤,再加上手术后患者不能够随意活动,加大了褥疮的发生机率。因此,护理专业人员必须随时注意患者患处的皮肤情况,避免出现骨突处的受压情况,同时还应当注意床铺的整洁性,每日对患者进行擦拭,并注意对患者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和按摩,使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够保持正常的运转,做好褥疮的预防工作。

预防脑栓塞等静脉血栓

由于脑栓塞等静脉血栓非常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如此,护理专业人员还必须预防患者出现肢体费用性萎缩,每日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拭,加速患者的血压循环,促使其毛细血管有效扩张,进而提高患者的皮肤抵抗力,在进行擦洗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按摩。将患者的健侧肢体抬起,再将其微微屈伸,最后帮助其进行蹬腿运动,同时协助其进行上肢运动,将上肢向外、向内以及向上活动。通过热敷、运动以及按摩能够加速患者的血压循环,进而有效避免形成静脉血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还能够起到预防褥疮、肢体功能退化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按摩、热敷以及运动的同时,还必须对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了解,真正了解患者是否出现水肿,若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当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工作。

预防泌尿道感染

老年人的体制较弱,泌尿系统感染的机率非常高,因此,必须注意定患者的清洗,并叮嘱患者多饮用温水,尽可能减少感染。

4讨论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2篇

【论文摘要】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易患许多疾病,因此了解老年期的变化特点,及时予以心理护理,能提高生活质量,使其愉快度过晚年生活。

【Keywords】oldagethepsycho-

【Abstract】,itsphysiology,,easilymanydiseases,

,,,.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环境的改善,躯体疾病得到良好的救治,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老年人的特点

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1];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

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抑郁: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

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沟通障碍、人际关系紧张[2]: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

3心理护理

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

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

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3篇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的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患者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1岁;干部5例,工人7例,农民10例。采用1992年第10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按病情发展大致分健忘期3例、混乱期7例、极度痴呆期12例;同时伴糖尿病4例,高血压或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4例。不能配合手术治疗16例,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4例,其他原因2例。

方法

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出院后造瘘管的护理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需予以帮助和指导,见表1。通过出院前的指导、电话联系、护士上门服务、专科医生的定期随访、定期门诊及随时就诊相结合并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随诊期6个月~1年。表122例患者及37例家属膀胱造瘘管护理存在的问题(略)

2结果

混乱期患者由于约束不当手挣脱,发生自行拔管1例;造瘘口未及时换药及尿液从造瘘口流出发生感染2例;发生尿路感染4次。口服药物后缓解;其余置管良好,均能定期门诊更换造瘘管及复查尿常规且肾功能保持良好。

3讨论

膀胱造瘘术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做造瘘口,以达到引流尿液目的的手术。一般接受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均为年老体弱或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手术耐受性差、经济拮据者。由于痴呆患者本身疾病所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严重者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给管道的固定、家庭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临床护理工作及出院的指导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及家属在膀胱造瘘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见表1),配合主管医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电话随访、上门服务和复诊过程等,采用讲解、看录像、示教、练习及强化练习等方法进行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重点是家属发放膀胱造瘘术后护理要点、痴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护理要点健康资料、图片或录像带及光盘等,通过反复讲解、强化记忆。如家庭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应有足够的耐心,要细致观察患者的变化,平时注意训练患者自理能力,加强大脑的活动,增加外界刺激,使患者接受更多、更新的事物,对延缓病情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2]。另外患者排泄异常的护理;饮食的护理;患者的安全护理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因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判断、记忆能力丧失或降低,家中的热水瓶、电源插座、刀、剪、玻璃器皿及火源等应放在隐蔽、不易拿取处,必要时上锁。患者均由专人照顾,家人24h陪同,对经常要外出的患者房门加锁防护[3]。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瘘管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复诊时间及痴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护理要点。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示教不配合患者肢体约束和保护、活动时引流袋的放置、造瘘口的换药、更换引流袋等方法。对记忆力减退患者制作各式各样的醒目提醒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的管道护理。一般老年性痴呆患者感觉迟钝,同时缺乏主诉能力,要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教会家属要经常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尿色及尿量变化,随时做好记录。对每个患者基础疾病的不同护理方案应个体化。

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和家属根据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进行练习,回家后1周内经常电话联系指导、提醒,1个月内每周上门服务、强化训练,以后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延长指导、提醒时间,直到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掌握家庭护理的方法。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4篇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哮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20例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处于60岁至90岁之间,且其平均年龄为(74.8士3.2)岁。在这些患者中,有12例患者因劳累所致,有8例患者因精神因素所致,有3例患者的致病原因为过敏,还剩2例原因不明的患者,这些患者的病程处于5至30年之间。

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当既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又对其采用机械通气护理与心理护理的方法,将患者诊治后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记录下来。

2结果

在此研究中观察的6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放弃治疗,剩余的58例患者治疗后均为满意,因此其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8.2%。

3讨论

在所有的哮喘病患者之中,最为特殊的就是老年哮喘病患者,且其发病原因多为呼吸道感染。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过多的分泌物,且不能及时将痰液排出体外,也使得气道阻力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老年患者的发病状况会随着外界气温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说,就应当及时对患者利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基础护理

患者的能够直接影响其哮喘病的发生。当患者为仰卧姿势的时候,会因气流受阻而导致哮喘病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当按照患者出现哮喘时的程度,使患者按照半坐位或者坐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降低患者膈肌,使其体内的消耗量有所降低,从而使其肺活量有所增加,致使其能够调节均匀的呼吸。此外,医护人员应当及时观察患者的病症,严格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程度、生命体征,当患者呼吸困难或者胸闷时,应当尽快的稳定患者的情绪,再对其进行医疗护理。利用干预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应当选择氧气浓度为25%至40%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吸氧程度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条件氧气的流量,进而保证患者能够安全输氧。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室内进行通风处理,保证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花粉、粉尘等可能的过敏物质与患者接触。同时,依据所有患者的实际情况,应当指引患者在室外进行锻炼、减少烟酒的吸食量,并使其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较少冷空气的刺激,能够减低老年患者哮喘病的发病概率。

观察药物不良的反应

当老年患者哮喘病发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病情,应当及时利用肾上腺皮制激素药物对其进行诊治。同时,患者可能会因为使用大量的药物而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在对患者治疗时,应当利用超声雾化吸人的方法,进而达到缓解患者哮喘症状,消炎祛痰、湿化气道等目的。为防止患者出现肠胃道的吸入或者出现局部反应,应当在患者进行吸入雾化治疗之后,立刻使其漱口。对于患有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应当仔细对其进行观察。为了较少患者对于药物的刺激,最好使其在饭后服用口服药。

心理护理干预

当患者的哮喘病发作时,可能会出现烦躁、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根据老年哮喘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医疗护理工作。主要的护理工作包括:及时与患者交流,使患者的紧张感退却,消除患者的情绪,使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有所加强。除此之外,还要为患者增添家属进行陪护,进而使得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所消除,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机械通气护理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5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老年人也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

三、老年护理的现状

老年护理的概念

传统观念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实践证明,对老年人群的护理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这些因素包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这类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目前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应付实际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老年护理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老年病护理。

新的观念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非卧床者)表示不需要护士提供更多的生活护理,充分反映了老年人自我护理的需要,经由自我照顾而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则有助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交的健康。因此,老年护理应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

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护理在德国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个性,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与献身精神。

国内外的老年护理机构发展史1870年荷兰成立了第一支家居护理组织,以后家居护理在荷兰各地相继建立起来。德国的老年护理始于18世纪,1900年老年护理成为一种正式职业。英国1859年开始地段访问护理,19世纪末创建教区护理和家庭护理,1967年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日本1963年成立了老人养护院。我国于1985年在天津成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所老年护理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在上海成立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养老院(老年福利院)439家。根据医疗保险部门统计数据,2004年我市家庭病床共有万,根据市民政局调查数据,上海市有95%的街道(镇)开展了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每月接受服务的老人有万。目前上海市的老年护理机构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4个方面。

老龄化所带来的观念转变

传统老年歧视观的改变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1991年第46届联大提出了老年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大原则。明确指出老年人的健康要在既符合人道又安全可靠的环境中得到保护和康复,老年人有权利对照顾的方式和生活质量作出自己的选择,老年人应当享有人道关怀、远离歧视,过着尊严、健康的生活。老年歧视观念的积极、正向转变,强烈要求老年护理执业者改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从歧视、忽视老年人,提供低质量的护理,转变为尊重、重视老年人,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老年护理,真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1990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跨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老龄化使老年护理的内涵发生了重大转变:护理对象从个体老年病人扩大到全体老年人,护理内容从老年疾病的临床护理扩大到全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能力和预防保健,工作范围从医院扩展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向了“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传统医疗护理活动的目标在于诊断、治疗及治愈疾病。病人康复的速度和程度是护理活动成效的评判标准。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已经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老年护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同时也作为老年护理活动效果评价的一个有效判断标准。

对健康需求、老年护理需求的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人们不仅希望寿命延长,更希望生命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就随之上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据有关调查显示,%的老年人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如: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高血压、听力障碍、慢性支气管炎、气喘等。衰老及疾病使老年患者大部分或全部失去自我照顾能力,据有关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80%~90%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障碍,对护理的需求增加。许多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对慢性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宁养院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家庭作为基本照顾者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加。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医疗需求高、住院花费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

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老年护理各方面的保障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6篇

【关键词】老年痴呆;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A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岁。最短住院时间10天,最长住院时间29天。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15例,初中7例,高中级以上1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方案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一般出院指导,出院时建立患者信息卡。

对照组及处理

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以及一般出院指导。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给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实验组及干预处理

责任护士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并给予关怀护理,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给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关怀护理具体方法包括:①疾病知识:责任护士给予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②饮食指导:做到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合理,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③睡眠指导:给予患者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并控制晚间的饮水量,培养患者良好的睡眠习惯[2]。

评分标准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该量表简单易行,国内外广泛应用,是痴呆筛选的首选量表。其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时间向力,地点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视空间。共30题,每项正确回答得1分,回答错误或者不知道得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测量成绩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正常界值划分标准为: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如文盲小于17分、小学小于20分、中学以上小于24分可考虑有痴呆[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ADL总分为100分,其中:①生活能基本完成:>60分(良);②生活需要帮助:60-40分(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③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20分(差,依赖明显);④完全需要帮助: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应用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治疗前后MMSE和ADL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MMSE评分比较(Mean±SD)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和出院一年后ADL评分比较(Mean±SD)

上述两表可以看出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时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出院1年后,干预组老年痴呆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出院时升高(P

3讨论

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中国的某些城市也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老年痴呆病人提供良好的专业护理和生活照护,以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关怀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护。本研究发现对于AD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关怀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提高ADL水平,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痴呆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双,宋怡.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1):992-993.

[2]武莹英.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2):1107-1108.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7篇

摘要: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老年护理学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岗位的需要,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

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利弊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要的社会问题,为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探讨。然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常用的老年护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以利于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理论规范下的课堂教学。杜威对传统教学有如下见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组成,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赫尔巴特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三是以教室为基本场地。根据调查,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着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在教学效果上,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职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及自控力不高,这就需要一个好学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榜样,带领他们前行。

2.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老年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比较枯燥,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一些老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问题等需要教师具备深厚功底,在授课时做到讲解层次分明,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反思进而升华,循序渐进。通过巧妙的设疑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回答,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技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3.在教学时间上,经济、高效

老年护理学教学学时比较少,很难应对到多而杂的教学内容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授课知识进行整合,依照教学目标,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达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并融会贯通。

三、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只包含教的方法,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传统的老年护理教学就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没有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如下。

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形成评判性思维

老年护理学整个课程内容是以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方法为基础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它去实际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而评判性思维是有效实施护理程序的内在形式,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之一,核心能力在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往往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被动地学习使学生习惯了教师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学生从不质疑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地理解与记忆便成了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与岗位需要是脱轨的。随着医疗环境的发展及护士职业角色的扩展,老年人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判性思维决定了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评估病人需要的能力以及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

2.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8篇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管理

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是一门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新兴的专业,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该专业着力培养系统掌握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机构管理、老年人生活照料、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康复保健技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城乡各级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居家养老等相关领域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管理、护理、保健等工作岗位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是实践教学目标,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最前言的新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使学生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2.1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密围绕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型本科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内涵式专业发展道路。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多种方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了培养用人单位所急需的“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养老专业人才,学校积极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与相关养老机构共同完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2.2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应该重点加强实用性建设,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在编制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按理论课安排实践教学的方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教学体系的两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组成部分,两者各具特色,不分主辅。应该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思想,系统的编写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技能训练、校本教材、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实习指导书等,一个成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要求,努力开拓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强的实践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众多因素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学校师资队伍不具备强大的社会实践能力,就很难担当起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引进医务护理专业管理一线人才;二是加大校内教师的培训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老年服务管理一线挂职锻炼,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出国进修,接受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三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聘请校外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四是适时地进行校际间的交流,加强校际合作,实行资源共享。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在校内实训室建设上,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物质基础。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应根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养老服务行业全面合作设立校内实训中心,建成老年医护实训室、老年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老年养护基地、老年产业基地4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老年医护实训基地可满足本专业《医学基础知识》、《基础护理技术》、《老年病学基础》等医学课程的实验、实训所需;老年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老年护理和老年常见疾病康复》、《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需;老年养护基地能够满足本专业《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概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老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需;老年产业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养老机构经营管理》、《老年产品开发》、《社区居家养老》等课程的教学需要。为了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专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省级的护理技能大赛,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支持学生参与专业调研活动,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到企业做兼职工作,形成重视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开放式与社会化的实践模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在老龄化进程日趋加剧,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紧缺,国家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背景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树立培育新型养老人才理念,建立协同、协作,培育养老人才模式;加强专业群建设、构建养老人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实施养老人才培养工程、养老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资源库协同联动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师资水平逐步提档升级;继续加大与优秀养老企业进行合作的力度,实行订单式培养,形成完善高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壮大。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19篇

[摘要]

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

护理;高职高专; 老年护理学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即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1]。该课程是老年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培养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 《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背景

开设《老年护理学》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亿,占人口的12%[2]。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占总人口的30%[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护理专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求,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相对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4]。因此,加强老年护理科学研究,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开设《老年护理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而一个人进入老年后,会出现生活自理障碍;生理改变常会导致患有一种或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大多为慢性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衰竭,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照顾4个以上的老年人将力不存心,需要其他力量支持。同时,子女由于工作等需求,不能与父母同住,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家庭照料难以实现。家庭式养老模式日渐萎缩,医院的临床医疗难以适应社会医疗需要[5]。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积极开设《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

2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设置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内容

《老年护理学》课时分配表

老年护理学强调如何维持老人的最佳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因此《老年护理学》得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老年护理学概论、老化理论、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其中一部分内容与《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存在着交叉和重叠现象。对此,教师可根据有关课程设置及进展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的把握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方案,见表: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与护理实践,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评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能为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提供有正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方法

《老年护理学》主要研究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内容涉及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包括系统讲授和精讲点播相结合;小组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自学指导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老年患者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包括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及角色扮演的情况和病例分析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理论评价主要是通过结课后进行期末考核,统考理论。

3 小结

《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有利于护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能够让他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能力,为满足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奠定了基础。当然,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是一个新的尝试,其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2] 中华护理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大事记.中华护理杂志[J].2009,44(4):357.

[3] 郭薇.对社区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0):615-617.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前言.

[5] 鲍勇,龚幼龙.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12(8):398-402.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0篇

摘要:目的:在老年护理专业本科教育中,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设置进行探索性实践。方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训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标准等,并以校企双方作为共同师资,在具备一定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对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进行实施。结果:在前期准备工作较为充分的前提下,老年护理实训课程得以成功运行。结论: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能够使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尊老爱老的人文修养得以提升,是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亦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关键词 :校企共建;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老龄化

doi:

Study on the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care under 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HU Yan,WANG Yan

(Nursing college of Tianj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Tianjin300193)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nursing in th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Measure Under the model of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both sides worked out the content,structure,and curriculum standard common teachers,both sides carried out the practical course under given :Outcome The practical course of elderly nursing had been implemented successfully based on the good preparations.

Conclusion:From the practical course,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were exercised,and their humanistic aptitude on respecting and loving the old could be the practical cours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it also exists some improvements.

Key words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Elderly nursing;Practical course;Aging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我国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其进程不断加快,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迅速增加。此背景之下,我校护理学院经过周密筹备,于2010年正式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采取“校企共建”的模式培养老年护理方向本科生,学制四年。三年来,对专业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关系着教学的活动方向和学生的培养质量。而老年护理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的护理操作技能,还需要学习与老年护理相关的操作技能。因此,设计并实施老年护理实训课程既是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的创新之处,亦是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一大特色。在本专业方向的《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结合理论知识,与校外养老机构共同设计开发了以老年护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课程,旨在使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一定的老年护理技能,而且能在对老年人护理的过程中培养尊老、爱老、敬老的职业美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感悟传统的中华孝道文化并将之发扬传承。

1老年护理实训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学正是按照课程所提出的计划而展开的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课程所规定的的各项教学目标[1]。老年护理实训课程的设计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1篇

摘要:

将循证护理运用于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学;教育

分析和评价证据据。通过查找获得大量的研究证据,既有临床试验,又有经验总结,其中可能还会有对立的观点。告诉学生系统文献回顾或研究趋势分析获得的多项随机控制实践性科研结果可信度最高,其次可信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至少一项随机控制的试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类试验性科研获得的实证、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获得的实证或护理专家的临床经验和专家组的报告。

指导和实施护理。对特定的病人个体需求做出评估和判断,指导学生制订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首先实施基础性治疗:包括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和关键,在糖尿病出现肢端坏疽时,必须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

其次,由于皮肤循环障碍,鞋袜要穿的宽松、舒适,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足部血液循环。寒冷时要注意肢端的保暖,对温度感觉、痛觉减退的患者让其注意防止烫伤、冻伤。在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每天观察并记录病情进展或恢复情况、监测血糖、进行搪尿病足防护的健康教育。

分析和评价效果。根据研究证据和病人需要实施的护理,总结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客观地评价并记录,达到丰富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的目的。与学生共同总结此次活动所获得的知识,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对自己应用的效果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与结果

1.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在老年护理学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期末测评,试验组与对照组学生采用同一套试卷,同样的评分标准,组织统一的教师密封阅卷。考试成绩按总成绩及案例题成绩,分别用进行t检验,结果对照组平均成绩78±,实验组85±,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别(P<)

2.问卷调查

制定调查问卷,以开放式问卷形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学习及评判思维能力的评价。调查问卷发放103份,收回103份,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

讨论

第一,循证护理运用于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循证护理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临床常见护理问题引人学习中,缩短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查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表不同的看法,争论激烈,思维活跃,无形中培养和锻炼了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

学中有乐,乐中求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与主动参与者,当学生发现运用自己主动获得的知识帮助病人,为病人解除痛苦,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主动地学习,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第二,循证护理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评判性思维方法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后,他们会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技能的修正是很困难的,循证护理运用于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转变这种观念,验证安全、出色的护理是建立在研究和分析以往经验之后做出决定的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加其对护理知识及对实践标准变革方式的了解。它要求学生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患者生命的潜在的信息,使他们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增加其职业自豪感。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2篇

论文关键词:照护;两重性;养老质量;支持系统

养老保障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保障、住房保障、照护和精神慰藉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观念的影响,当前人们把基本养老的重点主要放在经济和住房保障上,对照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照护,既是基本养老的重要组成内容,又不同于其他三个方面,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从而使其在养老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积极推进。

一、照护既是一项工作又是服务,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照护,包括日常照料和护理。是指老年人因自然生理衰退,导致日常自理能力发生障碍而难以维持其自身正常生活并产生依赖性需求,或因各种可能或现实的疾病所产生的保健、康复过程中的护理需求,家庭成员以及外界对其所提供的支持行为。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和其他年龄段的人一样,有共同点,即都有各层次的,包含了从基本物质到精神的需求;但也有不同之处,就是老年人因生理衰退、体力不支及疾病所造成的生活不便,使其需求的满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依他性。这种依他性即表现为照护。这种需要满足的依他性使照护始终贯穿其生活的各个层面。

这样,照护就具有了两重性,既是同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精神慰藉一样,是一项独立工作,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扶持、服侍和护理,又是一项服务,贯穿于经济、住房保障及精神慰藉满足的全过程。如果仅有基本生活保障,没有照护,老人们得不到有效的照料和护理,基本养老就只能是“养活”,止步于生存层次,谈不上高质量的养老或社会意义上的老有所养;而精神慰藉作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如果缺乏照护支持,没有基本生活的正常化,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满足。因此,照护具有综合性特点,在基本养老的内容系列中,处于物质供给保障向精神慰藉的过渡阶段;又具有渗透性特点,渗透在基本养老的各方面内容中。没有必要的照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难以提高;不发展、不加强照护工作,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基本养老体系。

二、当前养老服务中的种种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照护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在解决基本养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认真探究起来,养老的质量还不高,照护的不足和缺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一是照护面不广,主要以家庭照护为主。目前总体看,我国养老照护主要还是以家庭为主,老年夫妻之间的照料、子女照料是主要形式。低龄、无工作老年人基本自理。城乡差别巨大,农村基本上没有组织化的照护。部分城镇,特别是大城市有以社区为单位的照护服务。农村除“五保”老人外,其照护则主要依靠血缘、亲缘关系。一旦遇上躯体性重症,除了一部分家境较好,可以上医院进行医疗护理外,不少老年人就自生自灭,生活质量极其低下。而家庭照护功能,因为现代化而减弱,出现了看似有而实无的尴尬状态。

二是照护层次较为基本,以基本生活照料为主。照护从内容上可分为日常照料和护理,前者是指对日常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生活服务,这类服务视老年人自理能力的情况不同,又可具体细分为照料生活起居(如帮助老人吃饭、穿衣、洗浴等)和提供生活条件(如帮助做饭、购物、做家庭卫生、外出等);后者是指由专业人员提供的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的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护理服务,包括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服务和患有慢性病但无须特别治疗的以保健为主的服务等。目前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居家养老,在照护服务的提供上基本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照料,康复保健的护理及少涉及,有保健室的也是象征意义多于实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实际情况看,老人照护的重点就是解决老年人吃饭等日常生活问题,对老年人的洗澡、穿衣、起居移动、如厕、清洗等较少顾及,谈不上对老年人应用现代化工具如家电使用、信用卡使用等的辅导,更缺乏专业性的保健、康复等方面的服务,离真正意义上的照护有比较大的距离。

三是照护机构数量偏少,缺乏精细化分类。养老机构是较为专业的照护机构,但比例偏低。按老年床位数来算,2007年,全国福利机构养老床位数万张,约占老年人的,年末在院人数为万,对于庞大的老年群体来说是少数。更为主要的是,这些机构没有精细化分类,无论城市福利院还是农村敬老院,无论国办福利机构,还是民办福利机构,一般都以60岁年龄为限,而不论身体好坏。除城市福利院有分级护理外,占绝大多数的农村敬老院设施简陋,仅满足于把老人集中供养起来。而城市福利院的等级护理,缺乏统一规范,有的一级护理最高,有的三级护理最高。 四是照护队伍总量不足,业务素质参次不齐。目前很难精确统计养老护理员人数。以收养性社会福利(不含儿童福利机构)单位统计,2007年末,全国职工总数为253074人,与在院老人比为l: 7左右。如果去除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这一比例更低。由于来源不同,总体上素质不一。从护士学校毕业的,把照护工作看作是医疗的延续;从农村招用的或城市“4050”人员转行的,则把照护当成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这样就出现了“两张皮”现象,也使照护工作很难真正专业化。

三、全方位建设照护支持系统,切实提高基本养老质量

基于照护的特殊意义、我国照护的现状以及未来照护需求的实际发展,我们必须抓紧规划,建立全方位的照护支持系统。

政府要把照护作为一项独立的养老保障工作立项建设。这既是由照护本身在养老保障中的独特性决定的,没有照护就不可能有整体养老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由我国养老保障阶段性工作重点转移决定的。没有作为专项工作的政府立项和文件,照护工作不可能引起应有的重视,也不可能有整体性照护工作,诸如照护保障制度、照护评估体系、照护设施的增设、照护人员培养等的建设和发展。事实上,在许多发达国家,老年照护早已成为老年社会政策的中心议题之一,照护制度与养老金制度、老年医疗制度并称为老年生活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需要强调的是,在照护工作中,政府应起到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表现在立法上,就是要研究制订诸如佬年福利法》等法律法规,并在法律中,有对照护相关内容的独立、明确规定,使全社会有明确的预期和工作目标;加强政策扶持,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列人预算,发展照护事业;认真研究,制订照护的具体标准,确立社会各方的准人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加强行业管理,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等。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3篇

论文关键词:老年人 养老机构 分级护理 差异性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中,分级护理由医生根据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结合其家属及养老机构行政人员的意见后制定,以医嘱的形式下达,由护工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此护理分级方法受到医生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为了解其是否与“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相适应,并探讨较为准确的护理分级评定方法,笔者于2005年5月对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对老年人进行了评估和量化分析。

1对象与方法

对象广州市2所养老机构中的等级护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龄

方法

护理分级根据文献[1-2]将老年人护理分为3个等级:①一般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个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顾护理服务,定为自理。②半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功能减退,活动受限,个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丧失者,提供半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助。③全照顾护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功能活动障碍或减退,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护理者,提供全照顾护理服务,定为介护。

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2所养老机构现行分级护理资料从其主管业务的行政人员处取得,由笔者和4位经培训的大三护理本科学生对选取对象的当日医嘱的照护级别(自理、介助及介护)进行登记(医嘱护理分级)。然后,根据《广州市托老服务工作守则》[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中的护理分级依据[2],评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即自理、介助、介护(标准护理分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3],对老年人进行分级,Barthel指数计分≤40分为介护,41~60分为介助,>60分为自理。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逻辑检错后采用SPSS 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2结果

3种护理分级方法评估结果,见表1。

表1示,医嘱分级与标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χ2=10·95、20·43,均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4]。养老机构中护理分级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护理级别的依据和护理要求,对养老机构中护理工作以及管理起着规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护工的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及标准护理分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可见,医嘱分级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在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划分由医生、行政人员及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有关。调查中发现,医生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病情变化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与治疗,老年人的护理等级也就很难根据其实际需求来调整;由于不同的护理等级的收费也有所不同及家属的参与,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种护理等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其家属的意愿。除此以外,负责执行护理工作的护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当护理级别与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异时,只能简单机械的执行,使得需要调整护理等级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当的照顾。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护理,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但我国养老机构划分老年人护理等级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年才出台,且全国各地大都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各自制定护理等级及护理内容,至今许多养老机构中护理等级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被国际上公认的ADL评定方法之一,它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是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ADL评定方法之一[5]。临床上对于护理分级差异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数分级法[4-6],它不仅可以用来评定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而且可以预测治疗结果及预后,体现需要护理程度。本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分级,其结果与标准护理分级评估结果一致,而其评定更简单。因此,Barthel指数适用于我国的老年人,可用于评定其功能的高低。

综上所述,不同护理分级方法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医嘱分级较老年人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因而建议将Barthel指数分级作为现行标准护理分级的补充内容,以完善现行标准护理分级制度,同时应借鉴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的经验[7],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适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以充分体现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托老机构照顾护理分级标准及护理内容[S].粤发[2000]2号,2000.

[2]_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民发[2001]24号,2001.

[3]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刘雁梅,汤红梅,等.军队医院病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6):51-52.

[5]顾敏,顾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影响探讨[J].现代康复,2000,4(1):34-35.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4篇

【关键词】高校护生 老年护理 创新模式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省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万,占总人口的,我省老年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且有逐年增加趋势[1],老年护理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院校逐步认识到了老年护理缺口重大、需求急切,并相继进行了政策设计和增加老年护理专业的探索,来防控未来我省老年护理需求的激增趋势。本文提出护理专业大学生老年服务创新模式,希望从大学生群体来助力老年服务建设,对我省老年护理服务行业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应对我省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的关键所在。

一、我省老年护理需求现状

从老年护理需求方面来讲,我省早在1994年便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省已基本解决了老年人的温饱问题,与此同时,温饱之外的老年护理需求却与日俱增。我省老年护理的需求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因疾病、残疾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比重也在增加,长期护理需求增长,老龄化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护理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来服务于老年群体;第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增多,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需求增加,家庭和社会养老模式共存的时代到来,单独依靠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解决老年护理需求,必须结合社会服务模式给老年人提供护理帮助;第三,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社会提供老年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尚未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养老服务需求[2]。

从老年护理服务业发展情况来讲,已有不少省内外学者对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并开始对高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科建设进行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果转化不理想,高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建设与社会不断增加的老年护理需求之间尚缺乏有效对接的手段和路径[3]。

二、社会老年服务和高校老年服务专业建设现状

社会老年服务和高校老年服务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老年服务意识薄弱,尚未形成专业系统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老年服务机构以传统养老院形式为主。在物质上虽然对老年服务有了一定的保障,但缺少精神和文化的需求;第二,高校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专业意识和专业观念不健全,专业设置缺口仍然较大;第三,虽然各高校已经开设了数量可观的老年护理专业,但一般采取普通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针对性的老年服务实践教学严重缺失,实训基地基本空白[4-5];第四,护理专业毕业生缺乏临床护理经验,缺少实践锻炼、社会经验,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学校老年护理专业现状导致护理专业毕业生临床见习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进行培训,来提高护理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

综上所述,因人口老龄化加快,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原因,我省老年护理需求重大,且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各高校在开设大量老年护理专业的同时,课堂教学没有与专业实践相衔接,学生没有建立专业认同感,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一系列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即,社会老年服务需求激增与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不能对接社会需求的现象共同存在[6-7]。

三、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

针对老年服务需求和护理毕业生培养两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结合我校护理专业大学生前期对老年服务的经验和成效,在我院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实践研究,将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参与到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当中,作为老年服务的基础力量,不仅能充分利用大学生这个广大群体资源,缓解老年服务需求压力,提升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改进。

1.加强高校老年护理学科建设

针对高校老年护理专业设置不到位、高护生老年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薄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老年护理学科建设。单独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和在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老年护理学课程,是应对未来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当务之急和根本措施。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已设护理专业中增加老年护理课程,使老年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必修课,在保障师资、精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独立于临床实习之外的老年护理实践技能锻炼,从而多渠道、多举措为老龄人口的增加储备专业医护人才。

2.增加社区护理实践课程,设立系统的实践项目

目前高护生一般采取在医院各临床科室中轮转实习的形式进行实践,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实践内容。因此,在完善高校老年护理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高护生老年护理实践课程,设立系统的实践项目,每学期由专业老师带领定时到社区和养老机构进行老年护理服务,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分别开展独立生活、协助生活、护理生活以及关爱、认知生活等服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内容上还要以临床护理转向以生活护理为主。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护理需求超越医院临床护理需求是必然趋势,高护生老年护理服务实践内容也应顺应未来趋势,加强家庭、社区及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护理实践锻炼。

3.设置老年护理项目学分制

在护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方案上,设置老年护理项目学分制,学生在实践课程完成的同时可以自由选择护理对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最终通过服务对象反馈(老年人)、服务者反馈(大学生)、社会反馈(居委会和老人家人)、大学生服务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合格性。

四、小结

总之,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实践研究,探索课堂学习与老年服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护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前提前接受老年护理服务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根据社会需求优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高校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和护理专业大学生社区老年服务实践路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我省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潮提供优质专业的老年护理服务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蔡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山东省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4):5-9.

[3]孟润堂,胡樱,宇传华.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与护理人员老年护理从业意愿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5,(15):28-29.

[4]李婧.山东省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2,(1):33-34.

[5]王芳.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4,(1):77-79.

[6]胡宏伟,李延宇,张澜.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中国人口科学,2015,(3):79-89.

[7]李春玉,刘姝,陈宏吉.试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14,(3):1-3.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5篇

关键词:校企共建;老年护理办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条例,明确指出了老年人生活和疾病照顾质量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在现代的社会阶段中,我国的养老服务人才出现培训规模小、结构简单、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老服务的发展和进步,致使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中改革与完善。

1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心是思想指导、学术为主、育人为本、校企共赢。校企合作,一方面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的有效培养,以企业对人才的数量需求、岗位需求和能力需求为中心,其培养基础就是高校的办学条件,以校企合作作为契合点;另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有效需求和高等院校学生完成就业,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目的。校企共建的实际教学是以高校和企业共同创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教育的主要平台,以高校的教学实验基地作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作为指导。在两方的洽谈中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安排适宜的课程制度和教学内容,定期聘请资深专家进行讲座,逐渐形成校企统一的实践教学系统。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成立老年护理实践基地高校需要与当地的养老机构、养老院、养老组织和地区医院等具有互动的原则与合作协议,共同制定适宜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实践基地,作为全部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起始点与基础。建设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的老年护理队伍高等学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需要体现校企共建的专有特点。聘请养老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实习培训教师,与高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合作,组成特有的师资团队。其中,聘请的专家学者主要负责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部分。将这种师资团队加入到本科老年护理实践的教学体制中,真正达到校企两个方面的资源相互补充的目的。校内、校外都有教师的指导和教学,这种制度可以取长补短,经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实践中的案例和教材之间融会贯通,一方面提升老年护理实际训练教学阶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创设出良好的职业气氛,让知识学习、技术能力、专业素养这三者共同进步。

2在培养教育课程中不断创新

在课程安排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校企共建中,实行“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殊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制度。“三位一体”包含归纳有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化社会科学、中医特征这三个方面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制;“四加强”指的是加强在基础医学课程和基础护理课程的教学、老年人文化与社会科学、中医护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以生态学的角度对课程安排进行改革与创新

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应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实际的实施,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整体性和共生性老年护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具有较高的本身特性,一方面要求具有严格的理学特性,另一方面要求具有宽广的人文文化特点。老年护理专业的关注点在于老年人的细心护理方面,不断加强人才的塑造和培养。不仅要在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加强教学,还要在实际的课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模式,不断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在老年护理专业中,增减课程是依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不能影响整体知识的宽度和研究深度;在课程之间找到共生性,以点带面,组成良好的教学链。互不影响与互相帮助互不影响指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行为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或造成影响,在群体的相互竞争中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互相帮助与互不影响是对立又统一的,让每个人在独立完成操作的同时与他人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发展。动态平衡生态学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中,生态系统的各个构造和功能将会处于平衡的动态中。在老年护理专业的课程中,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在教学内容、分配、选择、课时长短等方面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此外,增设了老年人文化社会科学和实际培训时间的课程后,展现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医学课程和科学文化课程之间的动态发展过程,突显老年护理专业的特点。

3镶嵌和集中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信息、思维模式、思想价值及表达形式。老年护理实际培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对老年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实践技术技能的培训,发挥高校人才的优势和行业资源的优势,让校企共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趋于互惠互利的局面。在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建设中,有效实行镶嵌式和集中式共同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让实践教学和养老组织的需求达到统一。

在理论课程中镶嵌见习实践

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镶嵌见习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好手段。见习内容包含妇幼保护站的基础服务、健康档案整理、预产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等方面,让学生在新鲜好奇的心理和环境中学习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在临床实习中采取集中方式

在临床实习中应用集中教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培养目标中对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能够完成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为老年护理专业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4结语

总之,结合目前我国养老失业发展研究人才培养的制度,对校企共建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实现了高校和企业的信任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燕,孟繁洁,胡燕,等.校企共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6):65-66.

[2]王冬梅.由日本养老护理浅谈我国老年[J].卫生职业教育,2012(4):25-27.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6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脑梗塞后遗症;老年

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等原因使我国老年群体病例数逐渐增多,而有发病年龄特点的脑梗塞是此部分人群的高危病症[1],临床诊治中常见。由于此病的预后通常不太理想,常伴有后遗症,影响日常生活,所以造成了病患极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改变上述现象,我院提出了加强心理护理的策略,并在2011年全面实施,本文将以其中的38例为分析对象,与2010年行常规护理的38例病例进行效果对比,以分析此护理措施产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2011年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38例(分析组),无认知障碍,年龄范围57-88岁(均值岁),11例女,27例男,病程范围11个月-12年(均值年);2010年行常规护理的38例病例(回顾组),无认知障碍,年龄范围59-89岁(均值岁),13例女,24例男,病程范围10个月-13年(均值年)。

方法 回顾组行常规护理(如体征监测、康复指导等),分析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①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由于病患的年龄均较大,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不佳的现象,所以首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重视基础护理,再者因为病患伴有后遗症生活能力较低,所以应注重生活护理。加强交流,了解每位病患的心理状态,在实践中结合心理学理论,平等对待患者,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炼,不但有利于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能愉悦心情[1]。②调节病例情绪,加强对病例的尊重,尤其是其休息习惯等,多关心其日常生活,对其合理需求尽量满足,使病例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体贴;加强对言行举止的约束,尤其是交流中不应表现出不耐烦等影响护患关系的情绪,多给予安慰,无论病患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耐心的解释或解答。同时由于老年病例的听力和记忆力都有所下降,因此,应使用敬语,放缓语速,提高音量,对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注重个性化护理,使其从容的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现状,对康复充满信心。同时应为病例营造宣泄情绪的机会,以缓解其心理压力,放松心态,帮助其树立勇气和信心,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护理[2]。③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观察病例情绪,及时给予开导,若病例思念亲人或希望与家人交流时应尽量合理安排时间,以避免影响其情绪。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例,应适时地进行单独沟通,以了解其影响因素,积极疏导,避免不良情绪成为主导心态的因素。多与家属交流护理情况,并有家属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病患心态,了解其喜好,以利于控制其情绪。有针对性的消除病例的不良情绪,针对孤独感较重的病例(如丧偶病例、子女不在身边的病例[3])应多给予生活关心,加强沟通,减轻其孤独感;针对悲观病例应多举例,使其了解身边存在很多康复效果理想的病患,减轻悲观心理。④开展娱乐活动,由于老年病例的生理机能下降,器官功能性较差,且心理较为脆弱,所以在面对后遗症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时多感到无助,对生活失去愉悦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导致其精神空虚,严重者极易出现抑郁[3],而加重身体不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应多开展娱乐活动,以丰富其在护理康复期间的生活,同时应注重培养病例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如阅读书报等。通过上述活动,可增加老年病例的愉悦感,使其觉得充实,有助于调节情绪,同时可提高机体功能[4],利于康复。

数据统计 以统计分值为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t检验),采用软件,P<差异有统计性。2 结 果

分析组心理状态(以HAMD分值为标准)优于回顾组(P<),差异有统计性;分析组日常生活能力(以QOL-BREF分值为标准)优于回顾组(P<),差异有统计性,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数据统计(χ±s,分)

组别 心理状态 生活能力

分析组 ± ±

回顾组 ± ±

t值

3 讨 论

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通常有较重的心理负担,不但影响其情绪,还会干扰康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通过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调节病例情绪、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开展娱乐活动等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不但可以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帮助其维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还可以丰富其在护理康复期间的生活,有利于自理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组HAMD分值为(±)分,回顾组分值为(±)分,表明分析组心理状态更佳(P<);分析组QOL-BREF分值为(±)分,回顾组分值为(±)分,表明分析组日常生活能力更佳(P<)。综上,加强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梗塞后遗症病例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素花,刘明宇,赵雪龙,等.住院脑梗塞病人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17(5):48-49.

[2] 王成明,刘红梅.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11(6):56-57.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7篇

关键词: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问题;调查

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成人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动机、需求及文化层次、认知能力等多元化,使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本课题对成人护理学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作出了相关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本课题调查的对象: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

(2)调查的方式。本课题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发放问卷。《成人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存在的主观问题问卷调查》是由本课题的主要成员设计,同时征求了其他几位历年担任成人护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意见后完成。主要调查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对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观问题。

(3)问卷的回收及统计。本课题共向中南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南华大学邵阳医专教学点,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成教在校专、本科学生发放问卷95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无从下笔。此次调查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兴趣不高,重视度不够。学生意识不到毕业设计(论文)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做毕业设计(论文)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能交差就可以了,写得好坏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对毕业设计(论文)兴趣不高,只有的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

(2)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有畏惧心理。此次调查56%的学生,是第一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眼里是不可企及的东西。还没开始写作,心里就已经紧张得难以下笔。

(3)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主要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困难,本次调查设计了一个由五个选项组成的选择题,答案可以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不知怎么选题;45%不知道查阅文献;30%不会收集资料;10%不知道怎么下笔;58%难以将临床中的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并总结出来。

(4)学生渴望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方式。从对于老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方面,体现出学生还是渴望得到老师尽心尽力指导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15%的学生选择主动和老师交流、讨论,有6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都能获得老师的指导。说明成人学生还是有提高自己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愿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希望得到老师的全程指导。

(5)实际的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状况。由于课时的限制,成人护理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系统的论文写作课。只有的学生了解怎样书写论文,说明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

三、结论

此次调查显示急需为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通过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建立和运用,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临床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8篇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用药安全的问题及护理用药安全在众多护理工作中是最重要的。由于精神病人可能有抗拒治疗的心理,因此他们在服用药物时会藏药不服或者攒药多服。而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人则会通过服用大量药物来达到自杀的目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用药问题,要对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通过对威胁老年精神病人的生命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了解到精神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应对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做好老年精神病人的安全护理工作可以大大减少护患矛盾纠纷的产生。因此,广大医护人员要对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并在工作中给予病人充满人性的关怀,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29篇

关键词:养老护理;国际化;想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春季,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简称“NMIT”)在南京开展由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给予资助的澳大利亚三级护理证书培训,旨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先进技术与经验。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是澳大利亚在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领域(TAFE)中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在课程设计、资深教师和高质量项目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开放的办学模式、高质量的教学、灵活的学制闻名澳大利亚,具有澳大利亚政府授权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与授予资质。本次开展的三级护理证书培训(Certificate III in Aged Care),是澳大利亚养老护理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根据澳大利亚的职业标准与中国学员特点开展双语教学与技能实训,并对受训者进行考核,合格者可获得澳大利亚通用、英联邦国家认可的证书,经NMIT注册可与全澳院校互相认可教育资历和学分。

一、证书培训内容概况

培训分为前5周理论实践与培训和后3周技能训练与评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培训由澳方派出具有丰富的国际学生培训经验的教师,每周25节课时,通过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示教示范与小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中方派出翻译老师全程协助,并每周开设6节课用于语言方面的指导与帮助。现第一阶段的培训已经顺利结束,学生们反映良好。

二、培训的评价与分析

(一)评价

根据参加首期培训班30名钟山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0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见表1)可得知。

(二)分析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让我们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外教丰富的肢体语言,形象的教具,技能展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吸收国外老年护理方面的前沿知识,编写相关教材,力求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老年护理人才。注意双语化的推进,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养老护理专业英语的开设是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先决条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出发,查漏补缺,拓展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三、想法

(一)国际化需求日益扩大,就业前景广泛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护理人员的严重短缺成为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未来十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急需200万以上的护理人才,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中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新青年一代信息渠道多,信息量大,容易接受新想法新理念,对于赡养老人方面,更愿意接受高质量的养老护理服务,这就更给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英语学习的行业化趋势明显

教育部于2009年1月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讨论稿,明确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行业英语以行业文化和工作场景为依据,进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如果提前进行护理行业英语的学习,此次培训过程中突显的专业词汇不足,口语表达欠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夯实培训基础,巩固已有成果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0篇

力求摆脱专业化、产业化和机构化对于养老研究视野的局限,将老年护理置于医学人文维度之中,视其为道德伦理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相当部分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学者的共识。本文试图在多学科交叉的视角之内,通过“跨界”审读和评析不同样式及风格并带有一定代表性的实证案例,为笔者和同事们正在进行的老龄化和护理实践的民族志田野研究寻求可资借鉴的思路,并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情境,设计不同的研究框架和获取田野数据的策略。老年护理实践研究的关注点,不能满足于发现“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对一系列由各类病例所组成的“社会事实”背后所揭示的道德和伦理层面多层含义的阐释和解析,以期获得植根于日常生活的前瞻性洞见。医务科研人员从观察家、护理者和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对老年护理领域的过度专业化和制度化现象进行批评并提出改进方案,已经成为一种强大趋势。两位医学领域资深人士凯恩和威斯特结合自身遭遇和体验写成的《不该是这样:长期护理的失败》。[2]马科特和克瑞恩以医疗专家和失智配偶照料者双重身份编撰了《老年失智失能照护者分享故事》,试图表露和展示反映照料支持组织成员的肺腑心声。

《老龄新时代》是《华盛顿邮报》健康专栏撰稿人贝克(Baker)为了促进美国养老机构顺应新时代转型为目的而创作的纪实作品。[4]通过亲自走访北美各地的养老护理机构和设施,贝克以传媒人士专业和敏锐的触角和流畅的文笔,录写下正在悄然发生的制度性变革以及老人们对此的困惑。在书中,贝克毫不留情地指出:美国文化将老年视作一种应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而不是一个值得礼赞的人生阶段。作为这种文化的衍生产品,养老机构不可避免地成了老人万不得已而选择的归宿和病残者的聚集地。作为反思和改造这种文化的前提,养老院所必须将以追求“效率”为导向的现行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一些锐意创新的先行者正在以重新出发的勇气,对包括楼层设置、服务流程、活动安排、定餐菜单、态度作风和规章制度进行里里外外的结构性变革。它们正是贝克竭力推崇的

慢但和蔼可亲的护理人员。儿童、宠物和园艺都可以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在家园式的环境中,一些老年常见病如失智等症状会得到缓解。

得到贝克褒扬和青睐的这些老人家园是否真正会成为全美国养老产业的样板,还是少数幸运者的家园,正在成为“银发一族”的婴儿潮世代不得不面临需要解答的问题。转型样本。如何摆脱专业化、产业化和机构化对于养老贝克在书中记述了历经转型后养老机构的可喜变化。首先是老人能自尊、自得和有目的地度过每一天,对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发言权,而且喜欢所处的环境,感觉与居家度日无异。其次是老人们从与护理人员的亲近关系中得到慰藉,同时也使得服务员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更令人惊奇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不要以高投入和高收费为代价。在一些成功转型的养老机构里,许多服务对象属于低收入群体。地处不同区域的养老场所都有共同价值信条的坚守,即:尊重个人选择、雇员的赋权意识以及凝聚老人、服务人员、家属成员和义工的强烈的社区归属感;以家园模式替代医院模式为设计参照理念;给亡故辞世的老人以得体的送别礼仪等。

通过讲述的转型后养老机构如何帮助老年善度时日的故事,贝克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汇总。首先,好的护理可以低成本地获得。其次,护理人员可以成为被尊重的工作伙伴,而不是高流转产业大军中的一个可以替换的空位。在老人的眼里,片面追求高效率的星级员工,比不上手脚缓。

二、诉说老年的人生故事:田野体验与民族志的洞见

麦厄霍夫(Myerhoff)是一位善于以民族志来记述老者人生故事的知名人类学者。自1972年起她在美国加州威尼斯市的一个犹太老年中心从事田野研究,核心议题是仪式实践和信仰生活。麦厄霍夫于1978年完成出版的《笑度残生》是她在反思民族志、故事叙述和社会理想表达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也是一部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具有高度独创性的专著。在《笑度残生》出版的前一年,她与导演李特曼合作,在艾利亚老人中心实地拍摄了同名民族志电影,并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由于篇幅和媒介所限,影片展现的是老人们积极向上的风貌,隐去了中心日常冲突的复杂一面。麦厄霍夫将这部影片看作一份回馈赠礼,报答老人中心那些热心老人对她的研究所给与的帮助。同时,她利用奥斯卡获奖者的名人身份,继续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通过研究来引起政府和社会关注老人贫病研究视野的束缚,将老年护理置于人文维度之中,如何从观察家、护理者和服务对象的多重角度出发,对老年护理领域的过度专业化和制度化现象进行批评并提出改进方案,贝克在本书中对这些困扰学者人士的议题,以一个个案例为基础,展示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建议。当然,贝克此书所服务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学界外的养老院机构和专业服务的行政人员、政府和医疗部门的决策人士以及部分有需求的老年人。

《老龄新时代》是一部兼具民族志和报告文学风格的跨界专著。对于中国老龄化和护理研究者来说,贝克所考察的这些成功转型的家园式养老机构,为如何协调家庭、社区和机构这三者关系,寻找出适合国情的可行的养老模式,不失为可以进行比较和参考的样本。

孤独的境遇。固定的知情人和报道人,她到访过他们中每个人的住所,带他们去看病、找社工办事、购物、参加葬礼、访问住在养老院和医院里的故友。在获得大量鲜活资料的同时,也产生了困惑:如何让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聚焦点,以便于日常田野工作的运行。几经周折,她选取老年中心外位于海滩步道旁的一排座椅,作为她观察社会互动以及文化景致的聚焦点。对于中心不同性别的老人“座椅行为”的描述,使得麦厄霍夫得以体味出老年中心社区的内在活力。“座椅行为”在协助麦厄霍夫聆听并记录老人故事的同时,也为她反思和回忆自身经历提供了空间。

如何将人类学猎奇的凝视目光转向自我和自己熟视无睹的后院邻舍,如何让民族志讲述有意义的老年人生故事,麦厄霍夫用不同媒介的文本提供了值得效法的准则。值得一提的是,麦厄霍夫的初始研究课题源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老年学科目的人类学部分。她的原定主题是:作为职业生涯的老龄化,对于持续性的关注,老龄化过程中的性别显著差异性。显然,叙事民族志《笑度残生》这一最终成果所具有的人文意义,使其超出了预先设定的研究目标。对于在特定田野场景中(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中从事老龄化和护理研究者来说,此书在方法论和视角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三、孝道之末:如何直面当代东亚社会老龄化进程中的道德危机

径庭。恰恰是这种将存在于个人和集体层面的历史记忆、权力结构和特定地方、场域有机联结的研究途径,能使学界内外所有关注不同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孝顺问题的人士,得到完全不同于精英大师们的注解,而且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从普通市民到村野农夫心声和思维模式的鲜活话语和经的孝道与具体的老年护理实践之间产生了难验。

艾秀慈等学者的跨学科研究视角揭示出一个令人不安的社会事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孝顺”这一令中国人无比珍视的传统,正在日常照护实践中面临被不断削弱和抛弃。来自辽宁、山东、甘肃和湖北的民族志案例表明:二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对于地方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决策者难以预料的变化。以夫妻双方和孩子构成的核心家庭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多代同堂的扩大型家庭,成为农业劳动和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由此带来的婚后居住模式的改变,使“轮养”或“吃轮饭”成为在新形势下为中国农村不同地区的人们所逐渐接受的一种或多或少体现孝顺原则的养老模式。同时,作为孤寡老人在儿子家中轮流吃住方式的补充,女儿在婚嫁之后,

住在附近的公寓。这些老人在移民美国之后经过艰苦奋斗,养家活口,终于使后代得以进入主流社会,而他(她)们自己却逐渐被忘却和冷落。在麦厄霍夫看来,她记录下的一个个故事里辐射出的是老年文化具有的一种力量,使人能够面对日常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如:贫困、冷落、遗弃、漠视、病痛、孤独、无家可归和各种危险。这些故事有趣生动并且充满人生哲理,让读者领悟到仪式的重要、衰老的苦衷和精神的不屈。对于麦厄霍夫来说,在老年中心的那些老人们富有创意的仪式实践使他(她)们得以保持生活方式的延续性,同时让人们注意到自己所在的这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

这部老年民族志除了故事讲述这一鲜明特色之外,麦厄霍夫在老年中心对于田野研究聚焦点的选择,也充分展示了她的过人之处。由于麦厄霍夫自己的犹太裔背景以及出色的人际沟通才能(尤其是善于倾听故事的习惯)使她顺利地进入老人的生活世界,很快与他(她)打成一片。在中心的300名成员中,与她熟识的就有80人。其中的36人是她以中国儒家文化为思想核心的东亚社会,曾被国际学界视作一个老有所养的孝道盛行的人类理想世界。然而东亚社会近三四十年间在人口、家庭组织和社会福利方面正在经历的剧烈转型,使得作为文化理念

以调和的矛盾。著名都市人类学家和中国老年问题专家艾秀慈(Ikles)于2004年适时推出的《孝道:当代东亚社会的实践与话语研究》一书,体现了迄今为止亚洲问题学者对孝顺问题所作的实证研究的高度的专业水准。[6]艾秀慈等学者在研究中采用通过田野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第一手数据的方法,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结构转型所带来的地方性变革与孝顺理念之间的张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讨论。这一研究手段显然与以往那种沉溺于书斋对孝顺课题进行文本考证的做法大相在对自身父母赡养的过程中也在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而农村中不愿接受“轮养”和成为被动的孝敬对象,并且决意自食其力和单独居住的,也大有人在。根据笔者和复旦同事们2006年在安徽一些民工流出地区的研究和观察,“轮养”模式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已难已为继。而田头村间依稀可见的茅舍陋屋,是独居老人的不得已的栖身之地。目睹此景,让人不禁怀念人民公社时代“老有所依”的美好时光。在《孝道》的第六章,哈佛大学社会学家怀特通过对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两组调查数据的比对分析,怀特对于现代性和孝顺传统的关系,作了精到解释。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人口加速老化,关于老年学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们的重视。很多专家学者在西方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性地阐述了老年学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发展长期照顾、居家养老、老年医学、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等实证研究和理论政策研究的同时,开始探索积极老龄化(activeaging)范畴的研究,例如探索现代化过程中老年人的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对生活福祉(well-being)和生活满意度(lifesatisfaction)以及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衡量标准的发展变化,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同时对医学人文的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1篇

摘要:

文章探讨了老年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抽取云南昭通市卫生学校100例护理系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老年护理教学,分析该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结果发现:84%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且喜欢该教学方法;96%的学生的考核结果达到合格;98%的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库资料等多种渠道完成合格的作业。

关键词:

医学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本课程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笔者所教的班级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数通常为50-60人。高职学生优点在于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缺点在于求知欲、耐性、自制力较普通大专学生差。因此,在班级人数如此多的情况下,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学课堂氛围宽松,有些学生便会溜号、搞小动作或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质量;反之,如果教师板着脸让学生规规矩矩的,又会使课堂牢笼一般沉闷,同样对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笔者应用方案设计教学方法每次2学时,第一学时提出内容和要求,学生讨论;第二学时学生代表对其小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相关人员评分统分,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1.预习中的方案设计,应用在教学中总论部分,该部分内容广泛,但不深入。通过方案设计,可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探索、学习、创新,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掌握,对后续分论内容进行预习,使学生心理上喜欢本门课程。

例如,针对老年人特殊心理需求与护理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列出预习方案:设计一个养老机构,并合理安排该机构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以满足他们身、心等各方面特殊的需求。要求设计内容含养老机构环境、规模、作息时间、饮食安排、工作人员种类和数量、老年人每天活动内容及方式等。

2.复习中的方案设计,可在分论内容即将结束时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应用,可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自主进行提前复习,对各章知识点进行掌握,避免出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例如,分论中针对老年期其他常见问题的护理中跌倒这一内容,教师列出方案设计:以安全保障为主,请设计一位居家老人的居家环境及其健康指导。要求:设计内容含简述老年人目前基本情况;居室设置含房间功能、家具功能及位置特点、安全设备、照明等内容;健康指导含疾病健康指导、饮食和活动安全等内容。

应用方案设计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适用范围。适合小班学习,班级人数不超过60人。分组时根据教室实际座位安排,以方便学生讨论为宜。由学生自行挑选小组代表。一旦小组成员确定,可一学期中固定小组成员,避免每次分组浪费时间,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缺乏默契和归宿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2.适用原则。在学期中应用次数不可太多,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用于教学的案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且不宜太过复杂,否则课堂时间难以把握。

3.及时小结评价。教师应给予准确评价,要表扬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措施,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但不管如何,应做到准确、公正、客观、全面,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孙建萍.老年护理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高贵宾.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新校园理论,2011,(11).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2篇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4:女,68岁,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5: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二夭后病人高兴出院。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7、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例7:女,64岁,肾孟肾炎,经治疗已显著进步,但病人已卧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动,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让病人下床作适度的活动,并规定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语言性沟通

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非语言性沟通

移情相制

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病人搞些娱乐活动,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3篇

二、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

1.国内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标准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最早始于美国,继而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美国高等教育老年护理协会、美国护理联盟等部门制定了《美国护理本科教育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标准及课程指南》,其中包括了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高质量护理的核心能力的11项模块: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健康评估;专门技能;健康促进、危险减低及疾病预防;疾病管理;信息和健康照顾技术;伦理道德;人类多元化及跨文化护理;健康照护的全球化;健康照护系统和卫生政策。这些能力能够指导课程设计、课程开发和临床实践,确保学生在所有环境中都能胜任老年护理工作。美国老年学会建议老年护理专业学士课程培育其成员应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增进健康促进及安全的能力;评估照顾需求的能力;拟定照顾计划及协调相关服务的能力;专业间团队合作的能力;支持照顾者的能力;运用资源的能力。我国老年护理工作逐渐从医院过渡到养老机构、社区、家庭,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工作范围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艰巨,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的责任感、爱心、耐心及奉献精神是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的素质;博专兼备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研究表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应具备法制观念、熟练的操作技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和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护理专科技能在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中排在首位。另外,应对老年人急性突发事件的能力、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获取新知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能力、自我防护能力也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迫切需要的。颜君等综合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和有关临床专家分别来自养老院、综合医院老年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见,确定护理本科生在完成老年护理的学习后,能够具备:评价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教学能力;知识综合能力。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由7个一级指标组成: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伦理素质个人专业发展;教育指导能力。通过对4个地区10个单位的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确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包括独立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预见潜在问题的能力、应对老年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干预及心理咨询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我国关于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研究处于分散状态,研究中尚无将能力和核心能力做出明显区分,缺乏系统的核心能力标准。因此,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在借鉴他人研究结果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标准,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检验,不断完善其核心能力标准。

2.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力本位教育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澳大利亚的老年护理教育基本可分为4个层次,中专、高职、大学本科以及硕士,每一个教育层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各司其职,并以中等专科职业教育为最主要的工作人员。中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培训的是老年助手,他们主要从事生活护理工作,高等职业培训教育主要培养登记护士,登记护士的工作内容为除侵入性操作以外的所有护理工作,并接受注册护士的监督与管理。大学本科阶段主要培养注册护士,从事较为高级的护理工作,如静脉给药、伤口评估及护理、心理护理、临终关怀等,同时还要对登记护士和养老护理助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授予老年护理方向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养老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医学高校从事老年护理教育工作或政府职能部门从事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在职护理人员可以接受老年护理培训,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护士更容易注意到老年人的身体及心理变化。对于早已迈向高龄化国家的日本很早就已开始重视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日本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按照学历水平由低至高分别是护理员、助理护士、护士、老年专业护士、老年专科护士。我国老年护理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护理院、老年病院、老年公寓。现阶段,老年护理领域的专门人才非常匮乏,专科护士培养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有少数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构建了“德技并重,工学结合,课证相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设置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的本科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类型养老机构及其他相关领域,也能胜任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工作,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亚健康或患病老年人群。该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培养老年护理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我国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各个层次的培养都已经开始,包括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但是各层次的老年护理教育都处于探索阶段。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老年护理的社会需求出发,多方面全面分析当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前景广阔。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为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上将会出现大量的老年服务机构,需要培养大量的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是社会所需,将大有发展前景。

1老龄化社会到来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__公室2006年12月12日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到亿最大值。”此外,老龄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1]。

2养老工程因社会需求建立和壮大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模式呈现的“四、二、一”倒金字塔形,即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两对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1]。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为满足养老的需要,民政部研究制定老年服务的标准: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标准》、《老年人护理分级标准》等。据2004年底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已有38593家养老机构,其中:国办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454家,集体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3736家,民办养老机构1403家。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工程将伴随社会需求迅速建立起来,同时产生十万计的老年护理岗位群。根据预测,随着老年服务机构的增多,老年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较大的就业市场。

3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3],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目前的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工作量大;二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

上海是我国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老年护理事业发展较早,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先导意义。为此,笔者到上海进行调查,上海总人口180万左右,其中老年人口占20%左右,这些老年人分布在福利性养老机构、老年护理院、医院老年病房和家庭内,需要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达十几万人。

上海目前养老机构主要两类,一类是民政系统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称为福利院。在上海2005年就有474家,床位数49529张。福利院对老人实行医、护、养全方位服务,按照老人生活能力和需求实行等级护理。根据有关调查,的老年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慢性病[2],需要接受医疗护理。此类养老机构内均设有医务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但护士配备数量少,且没有接受老年护理的专门教育,按照护理人员床位比,显示出护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另一类是卫生系统开办的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机构,称为护理院,这是上海卫生系统近年开办的一种医疗功能很强的养老机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这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养老床位迅速的增长。仅奉贤区老年护理床位达到2800张,且床位爆满,供不应求。医院内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是由原有的护士转型而来,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且护士数量少。有的医院120张老年护理床位仅配有8名护士,24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老年护士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4国内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尚属空白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虽然从90年代以来_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只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呼唤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

5国家重视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已经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2月9日,_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421”家庭结构形成和“空巢家庭”的增多,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从上海的老年事业发展,推测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到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将是我国未来很庞大的社会工程体系,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一支很庞大的社会岗位群体。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2]陈茜,张晓君,杨荣。老年护理——最具挑战性专业[J].医药杂志,2003,24(2):66-67.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5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开课时间

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课程内容安排:具体内容详见表1、2。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志丽,杨淑臻。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expenditures,[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红,陈靖。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7]杨志丽,杨淑臻。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6篇

【关键词】 脑梗塞;老年;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8-01

目前,老年性脑梗塞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的脑动脉管腔狭窄,多种因素都可促使局部血栓的形成,进而加重动脉狭窄,导致动脉阻塞,引发神经功能障碍[1]。老年性脑梗塞多发于60~90岁的老年群体,且多数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诱发因素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对40例老年性脑梗塞实施优质康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2],且经CT检查及MRI检查确诊。入选患者具备老年性脑梗塞的典型体征及症状,无精神病史、意识障碍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5~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心理康复护理 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大部分患者面对突发性脑梗塞的发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一时很难接受,再之,老年人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环境相对陌生,非常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期间,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有效安慰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进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与护理人员的康复护理。

环境护理 为确保患者可以尽快康复,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相对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并保证病房内具有相对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光线条件。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适当的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从而使患者在生理上及心理上都得到一定的满足感。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病房内部物品的整齐,确保地面平坦,避免老年患者出现意外情况,从而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康复训练 脑梗塞患者病后通常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加重家庭负担。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包括穿衣、洗脸、进食等。需保证患者所穿衣服简单、宽大;穿衣时,按照先患侧、后健侧的顺序进行。洗脸,开始需指导患者用健侧肢体洗漱,待逐步适应后鼓励其用患侧肢体协助进行洗漱。此外,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关节功能锻炼,如四肢的关节拉伸训练等。在康复训练期间,要指导患者调整好自身的生物钟,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开展康复锻炼。

出院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协助行动不便或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发放写有主治医生联系方式的卡片,出院后,对床单等患者接触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情况,采用专业化的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表进行评分[3],内容包括:吃饭、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用厕、转移、移动、上楼梯,总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越高。100分表示 患者的常生活能力恢复正常;75~100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轻度缺陷;50~7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中度缺陷;25~49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度缺陷;0~24分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非常严重的缺陷。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10个问题,具体内容医院卫生、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病房环境、医疗效果、护理措施、投诉服务、家属服务、医生服务、收费情况、就医流程;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Barthel指数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果见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 讨论

当前,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外,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机体机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治疗,更需实施全方位的优质康复护理[4]。

优质康复护理具有整体性和针对性,注重患者的中心地位,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专业知识。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弥补了常规护理的局限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进步。康复护理分别从心理干预、环境干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开展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环境干预旨在为患者创建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康复训练能够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为功能恢复提供有利基础,减少偏瘫、语言障碍、吞咽受限等后遗症的发生;出院指导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防范日常危险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7篇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90例,按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岁,高血压病程5~30年,高血脂14例,冠心病16例,脑梗死15例;干预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岁,高血压病程6~31年,高血脂16例,冠心病19例,脑梗死10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

(1)年龄≥60岁;

(2)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3)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5mmHg;

(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

(2)神经精神类疾病;

(3)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

护理方法

常规组:护理人员常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注意事项,分发高血压健康教育手册,普及高血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高他们健康知识和技能;定期开展茶话会,鼓励患者间交流治疗经验、感受;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低脂饮食。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

(1)根据患者的自身具体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让患者明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治疗及预后的不良影响。采用疏导解释、安慰、鼓励等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其负性情绪,指导患者怎样调理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指导患者深呼吸、听音乐等措施进行心理放松,使患者出现松弛反应,做到肌肉放松,内脏放松,精神心理放松。

(2)家属支持。护士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了解家属对冠心病的认知,对家属进行知识普及,做好家属工作,使家属认识到家人的支持及家庭环境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的配偶,使其对患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3)健康教育。嘱咐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戒烟酒,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引导患者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打太极拳、散步、气功锻炼等方式,锻炼身体的适应能力。

观察指标

(1)比较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效果;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情况;

(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于预前、后的焦虑程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分值20~80分,将所得总分乘以得标准分,以SAS≥50分为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量表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分值20~80分,将所得总分乘以得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以SDS≥50分为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时,表示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干预组血压控制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主动服药,无1例患者未服药,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

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改善,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组别n依从性好自觉服药被动服药未服药干预组45414410常规组452627117χ2值值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变化(x±s分)组别nSAS护理前护理后SDS护理前护理后干预组±±±±常规组±±±±注: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均<;常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t=均<;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t=均<。

3讨论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8篇

做好监控,准确评估树立以安全为首的工作原则,将安全管理置于第一位,特别是在节假日、夜班等重点时段单独值班的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制度、紧急预案等方面。落实分级护理制度,使护理行为规范化。准确评估住院老年患者不安全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防护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若患者为高危人群,可在床前做好标记,做好时刻警惕。部分老年患者是由意外事件造成死亡,包括跌倒、坠床、自伤等。故对新入院的老年患者应进行既往史、过敏史、主诉或代诉等入院评估,特别是无自护能力、视力障碍、行动障碍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认真给予记录,同时根据风险程度挂警示牌。

提高护士管理意识护士应明确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与需求。落实分级护理,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若发生意外损伤,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经济负担,又易发生医护患纠纷。故护理人员在确定患者有不安全因素存在后,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说明相关规定、注意事项等。护士定时进行安全巡视,做好保护性预防措施,尽量降低危险的发生。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防范能力。

重视环境管理病房内设施合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避免患者滑倒或绊倒杂物摔倒。每天早晨彻底检查床脚的轮子是否刹住,避免床摇晃而增加危险事件发生率。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随时增加防滑提示标识、护栏、扶手等设施。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创造温馨的修养环境。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125例老年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无护理投诉,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降低。护理管理后跌倒、坠床、自伤及护理缺陷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管理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由表2可见,护理后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护理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减退,会造成视力、听力、平衡能力、记忆力、行动力等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我院老年人患者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包括走失、轮椅跌倒、未使用约束带、内误塞开塞露或笔等物体、误吞入双氯芬酸钠搽剂及其他外用药物、开水瓶拿不稳、开水瓶底脱落、热水袋烫伤及抑郁症自杀等。老年患者在医疗环境、治疗护理、营养等方面有特殊需求,故应在护理管理上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护理管理层,能更好的为老龄化患者服务。尽量降低意外事件,以患者安全为首要原则,创建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护士应加强防范意识,根据现有与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未发生护理投诉、护理纠纷,且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护理前相比,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可最大限度减少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

本研究护理后满意度(±)%,与韩斌等基本相同。护理风险管理存在于护理的各个环节与过程中,包括简单、细微的临床活动中也会有发生风险的可能。一旦出现事故或护理缺陷,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痛苦或不可逆的损失。我科室在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前老年患者跌倒、坠床、自伤的发生率分别为、、,而护理后无意外事件发生,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可明显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邬丽满报道1274例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在采取全程安全管理后,无压疮、坠床、窒息、管路脱落、给药等错误事件,只有2例出现意外,分别为在上床时滑坐在地上与服药意外,意外事件发生率微乎其微,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4结论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39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老年科病区工作12个月以上的50名在岗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其中,24岁以下护士29名,25~30岁护士12名,30岁以上护士9名;护师的婚姻状况中,未婚37名,已婚13名,无离异护士;护士的工作年限中,1~3年32名,4~10年13名,10年以上5名;护士的文化程度中,中专学历17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2名;护士的职称情况中,护士职称40名,护师职称6名,主管护师职称4名。

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用相同的指导语进行说明,不记名独立自愿填写,在发放后7d之内收回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其组成内容主要包括35个条目,具有5个方面的子条目,即护理工作与专业、时间分配与工作量、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的护理及管理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按照1~4级评分法进行评定,评分越高则压力越大,其中,轻度压力评分标准分,中度压力评分标准分,重度压力评分标准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将50名护士测评所得的评分值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如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分,则表明具有抑郁倾向,如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则表明具有焦虑倾向。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本组50名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程度上看。50名老年科护士均具有不同程度压力,从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上看,本组50名老年科护士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院老年科不仅需要对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并且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生活养护。相关统计显示,老年科患者中,伴有精神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为60%以上,其通常均具有行为、思维及认知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在老年科护士工作中,患者的不合作为其突出的工作压力源,护士工作压力的增长可对其护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本组结果显示,本院老年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与工作、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的护理及管理与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大压力,本组50名老年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均较为欠佳,与中国常模对比,本组50名老年科护士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与文献报道相符。分析结果认为,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较差与护士工作压力大而产生的工作疲倦感、无价值感与管理抵触情绪等相关。综上所述,本院老年科护士普遍具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工作压力较大且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较易产生护理纠纷与差错事故,应采取有效的心理压力解压方法,以避免恶性循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40篇

【关键词】老年骨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永恒话题,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1],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2]。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老年人接受骨科手术的几率趋于增加[3],而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其他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动脉粥样硬化、慢性气管炎、老年痴呆等;加之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自理困难,近年来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近两年在护理工作中,针对老年骨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体会很深,现介绍如下。

1护理风险的相关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各种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续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心梗等。老年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人,其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3]。

骨科患者的护理风险

压疮患者因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康复时间长,或护理未到位,如未及时垫海绵垫、未定时给予翻身及床单元未平整清洁等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跌倒、坠床、烫伤因骨折后自理困难,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骨折后患肢感觉相对迟钝及年老体弱等原因,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易发生烫伤。

输液外渗骨科患者多用20%甘露醇脱水、消肿,因该药为高渗液体,如输液时外渗,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

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滞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日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受传统护理习惯的影响,护士多按医嘱被动工作,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风险意识[4]。

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由于老年骨科患者存在长期卧床,骨折后限制活动,护理并发症高(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若对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对病情变化无预见性防范并发症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或加重病情;骨科手术发展较快,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若对各种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下肢关节活动仪、创伤治疗仪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以及专业设备本身的问题也会带来护理风险,如机械故障、停电等。

护理工作和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65%的护理纠纷是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4]。年轻的护士工作经验欠缺,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意识,缺乏沟通技巧,“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的概念未付诸实践,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其缺乏信任感。

2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风险管理预案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护理质控人员、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再结合老年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制订各种应急预案。

危险因素的评估评估内容:护理体检、心理社会评估、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压疮高危评估、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输液外渗评估等。

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通过考试、提问等方式检查护士应急能力,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

转变观念、更新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首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事件范围,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事件的呈报等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防范,坚持严格事前控制,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改进工作流程,及时杜绝和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每一例护理缺陷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持续护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遇到疑难病例、复杂手术及新技术、新项目,邀请医师讲课,制订护理计划,有效地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年轻护士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分阶段考核,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对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操作规程统一挂在仪器上。

加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满意度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解决患者的疑问及不适,疏导不良心理反应,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确定把患者服务放到首位,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护理风险预告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常规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学习掌握是基础;工作落实是关键,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医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常规、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

3体会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做好班班交接、层层把关,消除各种安全隐患。1年来差错事故显著减少,各种投诉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一部分,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教育,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4,26(4):418-419.

2韦素清.从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谈临床管理思路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67-68.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41篇

摘要

中职卫校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通过让教师认真上好养老护理学课程,认真备课,丰富相关知识;学校提高认识,加大老年护理学教学投入;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分层教育方法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将使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生能更好地学会养老护理技能,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老年人服务。

关键词

中职卫校;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中职卫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非常必要。但是,笔者在中职卫校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备课、学校加大教学投入、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将能更好地学会养老护理技能,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老年人服务。

1中职卫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

中职卫校老年护理学教师大多数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不熟悉,重点与难点掌握不准确;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不足。此外,学校刚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无教授该课程的老教师传授相关教学经验,年轻教师教学技能技巧掌握不足,不能有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无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教学方法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1.2学生方面

中职卫校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律性不强,不愿意下功夫去学习,对学习成绩不在乎,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这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1.3学校方面

虽然学校有老年护理实训室,但是设置不规范,与实际教学要求相差很远,缺乏必要的实训设备。学校周边缺乏能满足学生生产实习要求的养老机构,缺乏老年护理学见习场所。老年护理学相关教学资源比较缺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2解决对策

2.1教师爱岗敬业,认真上好老年护理学

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把老年护理学教学工作当成自己必须出色完成的任务来对待。除了常规备课外还必须掌握本学科特点,熟悉不同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课堂讲授内容要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内容要合理,重点和难点要突出,符合学生实际,此外,还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互动,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2.2教师认真备课,丰富相关知识

备课即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首先通过钻研《老年护理学》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课堂教学的核心。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尽可能多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辅书籍,如大学的《老年护理学》教材和与老年人相关的杂志,将其中的内容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案例。其次,通过研究老年护理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找到使教学内容能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2.3学校提高认识,加大老年护理学教学投入

学校组织老年护理学教师到有创办老年护理专业经验的学校参观学习,并引进一些先进、实用的教学设备,建设高水平的老年护理实训室;选派老年护理学教师参与老年护理相关会议,让教师掌握最新的专业信息;定期选派老年护理学教师到养老机构进修培训学习,同时定期带学生到老年机构见习、实习;购买最新的、实用的教学视频,供师生学习使用。

2.4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中职卫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发挥学生的潜能,承认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树立学生学好老年护理学这门专业课程的信心。

2.5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直接决定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原动力[1]。在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聊起家中的长辈,使学生对老年人产生亲近感;可以布置“与爷爷奶奶聊天、做饭”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态;可以选择社会养老相关热点话题,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认识等。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热情。

2.6开展分层教育,达成教学目标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他提示我们要了解学生、观察学生,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即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分层教育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做到教育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实际情况[2]。由于中职卫校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育方法很有必要。对学习自律性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必须肯定学生的努力及获得的成绩,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提一些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学习能力、自律性不强的学生,要首先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难点,讲解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要多采用启发式、合作交流式教学方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错,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布置一定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达成教学的基本目标。综上所述,为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中职卫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非常必要。为开展好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爱岗敬业,学校要加大投入,尊重学生人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老年护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将能更好地掌握养老护理技能,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老年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小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29):148-149.

[2]王大红.分层教学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42篇

【摘要】

探讨老年人常患的几种疾病及如何护理

【关键词】

老年人、高血压、老年痴呆症、糖尿病、护理

【前言(引言)部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口年龄发展趋向2个特点: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开始缓慢地衰退,进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后也就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而其中尤以高血压、老年痴呆症、冠心病、糖尿病为最,所以阐述之。

【中心内容部分】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1】,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三次以上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2】。而老年高血压病是指除了血压升高,还伴有心脑肾的损伤,且排除假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疾病【3】。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49%~57%,而80岁以上的老年患病率达【4】。

膳食指导 适当控制体重,控制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坚

持低盐饮食,食盐的摄入量每日≤5g,注意食品搭配,多食瓜果蔬菜,少食高胆固醇类食物。同时应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 【5】 经常锻炼,可以明显减缓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退化,有益于生命健康的保持。夏季气温虽高,亦不宜过于贪凉,过久呆在空调房内,不仅对高血压无益,反而易得_空调病_。正确的保养,仍应择时坚持不懈的活动和锻炼,才能增强体质,提高耐热的应激能力。值得指出,本病患者宜选择节律缓慢, 运动量小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体力不宜过耗。如传统的太极拳、慢速跑或医疗体操以及适宜高龄患者的散步等,要因人而异。在没有心血管紧迫的情况下,运动心率掌握在100次/分钟--120次/分钟,以华佗古医家主张的_恰而汗出_为度,此时能使末梢血管阻力降低,心脏每分输出量适度减少,有利于血压下降,巩固疗效。

用药指导 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根据血压的水平,适当增减剂量,达到治疗效果后调整至维持量巩固治疗。对血压较高的患者,不可降压过猛,应逐步降低,防止因血压骤降,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产生的不良反应。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压~21kPa/12~14kPa,器官无器质性改变,可使用一些镇静药,以解除情绪紧张和烦躁,提高睡眠质量,使血压降低。肥胖者控制体重亦能降低血压。降压药一般选用作用温合、副作用小的药物。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提倡合理联合用药,根据血压变化适时用药,如早晨醒后,血压较高时,应服用常备降压药,卧床休息30min再起床;如虽经常规服药,出现头痛等症状,血压较高时,应及时增服降压药;当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胸闷、心前区不适时,应及时舌下含服消心痛等药物。

2.老年痴呆症

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文化程度较低者发病率较高。较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其他如外伤、中枢感染、中毒、肿瘤等也可引起痴呆是一组慢性、进行性、全面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早期表现有感情淡漠、生活懒散、沉默寡言、做事丢三落四。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记忆力障碍、言语障碍和不同程度人格改变,以及不能料理最简单的吃、穿等日常生活,最终因营养失调合并躯体疾病而死亡。它是一种以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终会导致本人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全面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日常生活护理: 痴呆老人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协助。要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服,居室常开窗换气,被褥常晒太阳。功能锻炼:培养和训练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为了保障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延缓智能衰退。对轻度痴呆的老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与周围环境有接触,以分散病态思维,活跃情绪,减缓精神衰退。对中、重度痴呆老人,家庭护理人员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并陪伴外出,认路、认门,带领患者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长期坚持,使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饮食护理: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对食欲差且少食者,给予营养丰富、荤素搭配、易消化的的食物,对食欲亢进的,可适当限制食量。【6】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可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其他类型代谢紊乱【7】。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DM)患者日益增多,老年DM患者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率18 %~40%【8】。老年DM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老年DM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加强对DM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老年糖尿病将成为 21世纪的主要健康问题。

饮食指导是糖尿病治疗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帮助制定均衡饮食计划 ,避免摄入过多食物或甜食、油腻食物 ,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取 ,增加水溶性食物纤维的摄入【10】。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 ,适当有效的运动可有效增 加自体胰岛素分泌 ,有利于血糖控制,促进全身代谢【11】。与患者共同讨论喜好的运动内容 ,与医生共同设计安全量的运动 ,若运动量增加 ,则要增加饮食量 ,以防低血糖发生 ,运动强度则以无劳累为宜 ,要及时调整运动时间、量和方式。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由于要长期注意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病人易产生厌倦、烦躁、痛苦的心理,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的时候,因此,教育患者戒怒、戒躁、戒忧、戒悲,悲喜有度,知足常乐,学会自我调节。药物治疗略。

【小结部分】

2 1 世纪的老年患者的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努力的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患者的疾病及护理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护理人员不但要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而且要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更要关注、尊重、爱护、关心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王文,马丽嫒,向华.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高血压杂志,2005,13(6):321-327.

【2】 第二版老年护理学2006:125

【3】 第二版老年护理学 2006:125

【4】 第二版老年护理学 2006:125

【5】 王素芳.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4,20(2):169.

【6】王海和,陆敬荣.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6(3)

【7】李元新 老年糖尿病护理进展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 11月第 18卷第 11期

【8】范丽风. 糖尿病护理进展[J ] . 中华护理杂志,1997 ,32 (10) :613【9】蒋国彦. 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 ] . 中级医刊,1997 ,32 (4) :20.【10】张怡,董梅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齐齐哈尔医学报 ,2003年第 24卷第11期

【11】黄华夏.老年糖尿病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 1999, 14 (2) : 124.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43篇

培养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护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老年护理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不仅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还能胜任在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领域中进行老年护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立足于国家卫生事业和地区养老事业发展水平,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校企共建”为平台,打造以护理学为主体、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中医学知识、彰显老年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种描述形式:①按照内容分为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4个版块,共计1988学时;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85学时,约占到全部学时的14%。②按组织形式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即上述每一个版块中均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本文介绍的是其中“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版块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描述为两种形式:“嵌入式”,即嵌入在相关课程中的实践(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竞赛、志愿活动等形式;“集中式”,即独立于4个课程版块之外的集中实践,包括临床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和实习。“嵌入式”实践部分共计285学时,“集中式”实践部分有52周(表1)。每一学年都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特别是在第1学年就安排了学生到社区为老人服务的社会实践,此时学生尚未接受专业课的学习,安排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护理、对老年护理职业、对社会养老事业树立感性的认识,初步形成自己的视角,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接受理论学习,这样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且打破了以往在二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护理”的传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老年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跨专业的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势在必行。行动导向研究者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主张在教学中要引入行动导向式学习,通过行动导向型教育或培训,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行为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如工作过程教学、项目教学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具有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以及要求5个要素,及实现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基于此,在校内实践环节设计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老年护理学实训课程。具体为:将真实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内容改编后引入校内课堂,设计成一个由若干工作情境组成的工作过程,每个情境中均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各情境及其当中的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当一步步地完成各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时,也即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举例见表2。以上实例为1个教学单元,加上教师点评环节共计4学时,对象是1个小组的学生(约10名/组)。以上实例满足工作程序的5个要素:对象是患者,工具是护理操作和语言,工作方法是护理程序,劳动组织是1个由3个班次组成的护理团队,要求是护理操作标准及岗位制度。以“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步骤是一一对应的,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宜安排在三年级进行,一是对以往所学护理理论与单项操作技能的整合与提炼;二则在进入生产实习前开设,有助于学生较早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以“校企共建”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除了传统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学医院之外,借助“校企共建”平台,开辟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有3个,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民办非盈利慈善组织等不同性质的机构。并于2013年其中1个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见习、实习与志愿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不仅用来鉴定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而且用来鉴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是指对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素质的个体要求,而且是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不仅指教师个体素质,而且是指教师队伍构成。基于此,一方面建立教师定期到养老机构学习进修制度和临床带教培训制度。通过定期(每年不少于8周)到养老机构进行护理实践、任职、考取护士资格证及养老护理员证书(中级或高级)等途径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集体备课、专职教师下机构指导、定期交流沟通、师生互评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养老行业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科研机构老龄问题研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讲座等途径,丰富老年护理教育师资队伍,使其更加多元化。在未来,还将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资料开发

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已编写一系列实践教学资料,包括《“双师型”实训教学导师指导手册》《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老年护理实训指导及评分标准》《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等。以《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为例,在其中的“养老机构见习”篇,分为养老机构物理环境、医疗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工作制度与内容、常见老年护理操作、养老机构人文环境等几大部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见习的认知特点:先从整体的物理环境开始,对养老机构先有感性的整体认识;随着见习的逐步深入,开始接触到医疗护理、工作制度、日常护理操作等内容;在经历了数周的见习之后,开始逐渐体会到养老机构的人文环境,如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孝道氛围等。对学生而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外表到内在,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带教经验并不丰富的养老机构教师来说,有了手册的指导,厘清了教学思路,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 第44篇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科多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世界问题[2]。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3]。据报道[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基于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两组患者一般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2)综合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给患者讲授疾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排除负面情绪。此外,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4)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5)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较强,社会价值意识缺乏,抑郁焦虑。因此,有必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早日回归社会;此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发生[5]。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为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6]。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抑郁。综合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措施的总和。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并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极大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艳丽,苏宁,焦丽,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0(9):1388-1389.

[2]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6(17):49-50.

[3]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3):78-80.

[4]何莲芬,樊玲玲,邓怡,等.综合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2016,43(1):155-156.

[5]楼娟亚,董凤芹,张哲,等.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12):1392-1295.

[6]林芬,高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42-10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老年护理学论文范文(实用4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