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优选16篇)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优选16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优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篇

为了让更多不同残疾类型的孩子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我排练了两支有视力障碍孩子加入的舞蹈——《琴键上的梦》和《心中那美丽的花》。在排练舞蹈《琴键上的梦》时,清晰的记得舞蹈中有一个摔倒的动作,因为学生视力的障碍,我摆好这个动作,让学生反复触摸我手的位置、腿的角度、头的方向和身体的曲折。然而摔倒的过程更加的艰难,我只能搂着她的双臂和她一起跌倒——站起来——再跌倒——再站起来,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反复,最终我们完成了这个舞蹈作品《琴键上的梦》,并且荣获了全国第八届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一等奖。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2篇

多年来,我校舞蹈队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分别荣获佳绩。当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用一个个曼妙的身姿,一个个专注的眼神,传递着舞蹈艺术的无穷魅力,此刻的我享受着最珍贵的职业幸福。常常在想,我帮助他们完成舞台上绽放美丽的梦想,同时也是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幸福着,一直幸福着……

更加值得可贺的是,就在今年我的学生刘雨斐、于沣铄、高国庆三名同学也以舞蹈专业分别考入了郑州师范大学和长春大学,去继续实现她们的舞蹈梦想。

我们特教人,虽然少了些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但却享受着育残成材的快乐。一直坚守这方特殊的园地,走过青春,依然无怨无悔,相信舞蹈世界里的特殊儿童定会绽放出无限的光彩,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作 者:赵 钰)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化需求;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自20世纪末以来,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增设了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基础功底厚、实践能力强、受社会青睐的专业人才,成了对各职业院校的考验。当前,舞蹈专业在各职业院校发展得欣欣向荣,规模庞大,但是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教学投入低、师资力量弱、教学质量差、教学方式单一、培养的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因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教学效率任重道远。

一、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产生该现状的原因跟舞蹈本身的性质有关。舞蹈教学属于艺术类教育,相对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往往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其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课程。其实,职业学校与研究型学校不同,培养的学生要求动手能力强,工作能力强,许多职业院校没有认识到舞蹈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安排不足。所以,职业院校对舞蹈教学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也会成为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二)舞蹈课堂教学的设施不健全

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是影响舞蹈教学课堂效率及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不健全的设施,不完善的舞蹈教学设备都会给学生学习舞蹈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例如地板、地胶、把杆的陈旧和破损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练习舞蹈时受伤,因此,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训练,效率肯定不高。另外,钢琴的质量达不到上课要求,许多院校未配备供学生观摩用的电教室。同时,部分院校出于利益的考虑,在舞蹈场地、道具、服装等的使用时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也会限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舞蹈教学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

舞蹈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课程,加之各职业院校本身条件的限制及其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学校聘请的舞蹈教师数量达不到教学要求,水平也相对不够高。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会聘请一些非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来担任舞蹈教师,他们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教学实践上都与舞蹈专业教师有很大差距,这就直接影响了舞蹈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四)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

陈旧舞蹈教学应包括基本功训练,跳、转、翻技术技巧,软开度,毯子功和剧目及舞蹈观摩等,而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只是对知识要点进行讲解,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去观摩某一台剧目,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体现出舞蹈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好。由于舞蹈本身具有生动、活泼、浪漫的特点,所以课堂内容应该是丰富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有舞蹈教学能力的教师甚至可以做一些创新和探索,但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舞蹈教研室却不知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只是认为创新课堂设计就是介绍几个创新的舞蹈动作和艺术行为,并没有把舞蹈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二、提升职业院校舞蹈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加强重视度

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识,重视是关键,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对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教育主管单位要加大对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支持力度,强调艺术教学对转型综合性院校提升综合实力的意义。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文件,加大对舞蹈行业的监管,对院校的舞蹈教育提出鼓励政策。另外,各院校之间要加强联系,特别是舞蹈专业课教师要积极交流舞蹈教学工作经验,相互切磋,相互促进。

(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才能够提升舞蹈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第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身体基础条件、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等条件差距较大,制订的教学方案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帮助其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与信心。第二,加强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帮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以起到双方共赢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基础较弱的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将舞蹈的创编以及新动作融会贯通,更加深刻地领悟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则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不断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第三,合理选择伴奏音乐。合适的伴奏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的韵律感,特别是在创编舞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抓住舞蹈节奏变化的特点与规律,让其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前几年,笔者“临危受命”接了一个临近毕业的班级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巧训练课的教学工作。当时这个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弱,学习热情不高,眼看毕业在即,水平还是很弱,有的学生甚至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引导和激励的办法,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1)为学生制订毕业后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等高校本科的目标,用目标来倒逼他们在课堂上认真苦练,着重提高舞蹈技能,并补齐之前落下的课程;(2)为学生讲述中外舞蹈家成功的故事,借此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3)鼓励学生和同年级其他3个班竞争,争取在毕业时超过其他3个班,用优异的毕业成绩来证明自己;(4)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小作品和即兴表演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5)老师全天候陪着学生们一起练舞,除正常上课,早功、晚练都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有什么问题,即时解决。通过这些努力,毕业时,这个17人的班级,有5人考上北京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本科,一人考上首都师范大学本科,其余10人也分别考上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师,四川音乐学院等的本科。

(三)提高学生舞蹈基础

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效率就需提升学生的基本功基础,对于从小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就很容易接受新的舞蹈知识和动作。但在现实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大部分考生没有舞蹈基础,针对这种情况,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基础训练,提高他们的基本功水平,还可通过课后辅导培训、周末舞蹈培训或假期舞蹈补习班等系统地进行基本功培训,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是舞蹈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策略。

(四)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

第一,渗透教育理念,建立起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培养模式。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两种,一种是艺考生,一种是普通毕业生。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后者并无相关舞蹈基础,这两种学生基础差距较大。所以,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当充分掌握学校生源状况,并根据院校自身设施条件来制订出与院校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应当科学设置舞蹈课程体系。就现阶段看来,不少职业院校的舞蹈专业并没有安排独立性的课程,在选择以及编排舞蹈课程上往往照搬其他院校,而没有结合自身院校情况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具体分为多种方向,且相应的岗位需求也各不相同,然而职业院校中的舞蹈课往往依照的是统一标准,没有根据舞蹈专业细分方向来制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因此必须要对舞蹈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设置,并结合舞蹈理论、实践以及实习等要求来确定舞蹈的课程安排、学时以及学分等内容,以保证舞蹈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第三,应当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本土教材,在设置舞蹈课程时应当有效融合舞蹈理论和实践。选用本土教材能够有效凸显舞蹈的实用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

(五)拓展舞蹈教学视野,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舞蹈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去参与、互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舞蹈模仿秀,即人物模仿,动物模仿;还有拟人化的模仿,例如:模仿高山上的一棵树,一朵花,一株小草,等等;还有即兴表演,如:听一段音乐要学生用舞蹈来表现这段音乐的主题;也可以进行命题表演,就是教师给定题目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来。这些舞蹈教学内容,对于培养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多样化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情境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以及音乐渲染相结合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舞蹈剧情的感染,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将舞蹈的表现形式、风格以及内涵生动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舞蹈的美,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的掌握舞蹈知识。2.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就精心准备与策划课堂教学内容,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性的舞蹈案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分析,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有效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3.创作教学模式在开展创作教学前,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学生的需求以及兴趣,打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作欲望。第一,教师可以采用自编、模仿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舞蹈教学当中。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第三,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将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使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进行舞蹈创作。

(六)科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信息科技高度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职业院校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不但能够让舞蹈教学内容更为直观与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有效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第一,利用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审美感。如,在进行舞蹈赏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世界经典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受到艺术的冲击与感染,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舞蹈的美。第二,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分解高难度舞蹈动作。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教师来对舞蹈动作进行演示,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以及学习的难度。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录制,并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理解情况来进行视频动作回放,并配以适当的讲解、指导与示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要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开展教学效果反馈工作。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与练习舞蹈动作时,利用摄像机将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并在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用以分析与总结学生的肢体动作与形态,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动作及时纠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七)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在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舞蹈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更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地将本校教师送到专业艺术院校深造进修,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同年龄的教师有各自的优势,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都比较新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学的专业水平还是不足,这就需要年长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去指导学生的舞蹈动作,通过不同教师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既能进行资源整合,又能确保专业素养的培训质量。同时,为了优化舞蹈教学工作,还可聘请客座教授对教师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开设舞蹈专业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还普遍存在舞蹈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但是通过实践,可以主动找出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并通过师资投入,教学方法优化,因材施教等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推动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晶.微格教学在高考舞蹈课堂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8).

[2]赵林春.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舞蹈基训课教学实践改革[J].艺境,2007(Z1).

[3]马悦.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4]虞海斌.提高高职院校舞蹈教学水平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6(26).

[5]韦淑萍.高职院校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屈伸动律”;朝_;舞蹈教学

屈伸动律在朝_舞蹈教学中应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舞蹈内容,强化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使得屈伸动律优势得以发挥。

一、朝_舞蹈动作特点

在朝_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应用屈伸动律,就要全面分析朝_舞蹈特点,并且根据朝_舞蹈动作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朝_舞蹈动作具体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鹤步”舞蹈动作是朝_舞蹈中最基本的步态,主要因为朝_人民对丹顶鹤较为喜爱,所以在舞蹈形态上追求丹顶鹤身姿的美观度。朝_某位舞蹈家曾经提出“朝_舞蹈必须要在仙鹤步调的基础上,达到杨柳式的身条,才能提升朝_舞蹈的美观度”,进而形成了“柳手鹤步”的舞蹈动作特点。其屈伸动律的特点为内外、动静结合,要求舞蹈人员能够利用内在的动力带动外在动力,在协调自身舞蹈呼吸的基础上,带动全身步伐,使得舞蹈动作与音乐伴奏相互适应,进而形成韧性、顿性、弹性与含性动率,使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韧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就是在舞蹈过程中,舞蹈者通过松弛、收紧的舞蹈动作,配合自身呼吸与屈伸动率,表现出舞蹈的柔韧美,进而形成良好的韧性动率[1]。

第二,顿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就是舞蹈者在舞蹈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对呼吸进行控制,并且借助伴奏节拍形成顿的动作。虽然此类顿动作在舞蹈中属于静止形态,但是,由于舞蹈者呼吸作用,使得顿动作产生了“动”的效果[2]。

第三,弹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就是舞蹈人员在舞蹈过程中,能够利用肩、手腕以及脚等部位对动作予以表达,例如:在舞蹈者表演《安旦》的时候,可以随着音乐轻快的进行长短节拍表演,使得舞蹈观看者能够产生愉悦情感。

第四,含性动率舞蹈动作特点。此类舞蹈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舞蹈人员表演动作中的“晃动”,就像音乐中的颤音一样,具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同时,此类舞蹈动作较为细腻,可以为观看者带来较为优美的感觉。“含”在朝_舞蹈中有着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在视觉上呈现出“含”的舞蹈动作特点。第二,内在表现形式,就是舞蹈人员利用呼吸体现出“含”的舞蹈动作特点。然而,在朝_舞蹈中,“含”是不可或缺的舞蹈动作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朝_舞蹈角色内心情感深度,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

二、“屈伸动律”在朝_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朝_舞蹈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根据对朝_民族舞蹈动作特点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确保能够提高舞蹈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文针对“屈伸动律”在朝_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几点重要性观点,推进朝_舞蹈教学的进步。

(一)“屈伸动律”在朝_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朝_舞蹈是国家各个民族舞蹈中的核心内容,是我国艺术经典体系。朝_人们都能歌善舞,对于舞蹈艺术有着一定追求,能够在动静之间形成良好的气韵贯通体系,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朝鲜民族舞蹈中的音乐节奏能够表达舞蹈者内心节奏,舞蹈者对呼吸的运用与动作的把握是其内在力量,进而体现出朝_舞蹈风格特点。然而,在朝_舞蹈教学期间,虽然可以利用呼吸节奏表现出舞蹈内在情感,但是,屈伸动律能够直接表达出呼吸的运用情况,由此可见,在朝_民族舞蹈教学期间,屈伸动律是较为重要的教学依据,只有利用屈伸动律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膝部与脚腕等完成舞蹈动作,才能提高学生下肢使用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下肢波及上身与手臂,使其动作的协调性提升。另外,朝_舞蹈教师应用屈伸动律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训练下肢屈伸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运用呼吸,达到控制内心节奏的目的,使得舞蹈艺术形象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4]。

(二)屈伸动律在朝_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朝_舞蹈教师在应用屈伸动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古格里”节奏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因为此类节奏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呼吸的同时,能够带动膝部的屈伸进而贯穿于全身。因此,朝_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屈伸动率要求学生吸气时由丹田发力,然后双膝慢慢伸直经过背部与头部,同时,呼吸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特点,使得舞蹈的舞姿造型达到良好的状态。

朝_舞蹈教师可以利用垂直与平移的屈伸动作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舞蹈步伐上形成良好的状态。这就需要舞蹈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合理控制膝部与腕部的动作,进而形成加强的控制能力。同时,朝_舞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古格里”舞蹈的时候,能够将舞蹈含蓄、柔韧、细腻等风格特点体现出来,例如:仙鹤步、平步、之字步等,在每个步伐迈步之前,都要对腿进行弯曲处理,另一条腿抬起到一定的动势部位,脚跟与肩部位要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屈伸动律”的动作特点学习朝_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体系。

结语:

在朝_舞蹈教学期间,教师要想有效发挥“屈伸动律”的教学作用,就要在教授学生练习腿部屈伸之后,再学习朝鲜民族舞蹈步法,最后引导学生利用腿部的屈伸带动手臂动作,使得学生在全面掌握朝_舞蹈动作特点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舞蹈风格。

参考文献: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5篇

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灵性,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础,体育是保障,美育则是境界的升华。

在我的课堂上,有这样一群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由于听力的障碍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感知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韵律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而我们的律动课就是要对听力障碍儿童潜能的全面开发,发展他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我们的舞蹈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感受舞蹈中的自我美、认识并鉴赏自我美、创造并不断超越自我美的一种美育方式。

对于这些无声世界的舞者而言,舞蹈的美感能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愉悦和身体上的快乐,其灵魂和肢体的完美融合让他们在舞蹈艺术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我们是怎样让这群特殊的孩子在舞台上完成这样一支舞蹈的呢?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6篇

一.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很多人认为,舞蹈是很直观的视觉艺术,课堂上老师教,学生模仿学习就可以了,这种观念只适合那种纯粹为了健身娱乐的广场舞蹈,作为幼师舞蹈教学,应紧紧围绕前面提到的双重目标进行,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都应该精心安排,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具有实效性。

1.科学的协调教学内容。

幼师学生大部分可能之前从未接触过舞蹈,对舞蹈的认识微乎其微,因此,他们的认知能力、协调能力等相对较差,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结合时代性和专业性,尽量让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和收获。

2、围绕教学目标,做好导学工作。

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活动中,要实现将舞蹈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统一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是很必要的,而课前导学是一种很好的手段。例如:让学生课前熟悉音乐,上民舞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民族的资料,了解该民族的风土人情,服饰特征,并自学一些动作,甚至做一些头饰、道具之类,布置思考题:你认为这种民族舞有些什么样的特征,上课时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接触新内容时不感到茫然,且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内偶发情况在课外的巧妙处理。

由于学生的基础存在很大的个别差异。因此,无论教师课前怎样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各种意想不到的现象都会产生,并出现急待解决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灵活处理偶发情况的能力,在有限的课内时间不能解决问题时,巧妙地将问题英引出课外解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小组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

舞蹈的特性决定了舞蹈课堂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如果一味的实行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的办法,会让学生养成只动四肢而不动大脑的习惯,是很难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的。分组训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二提供给学生讨论、协商解决问题的机会;第三能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一批优秀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第四让老师的个别指导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分组练习不仅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实行组长负责制,互相督促练习,并由组长考核,作好评价记录,打出等级,教师上课再进行抽查。这样可以延伸课堂训练,达到进一步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在练习中逐步理解舞蹈作品的目的。

四、多给学生寻找课外活动的锻炼的机会。

有关舞蹈的课外活动有很多种,例如文娱晚会上的舞蹈表演、学校组织的舞蹈社团、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见习等,参加这些活动可以让课堂知识和技能的到应用和提高,增强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寻找课外活动的锻炼机会。

五、课外收集与积累知识与素材。

幼师学生不仅要自己会跳舞,还应该具备幼儿园舞蹈教学与编排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舞蹈教学中把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和创编技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与创编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十分广泛。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口传身授的知识和技能根本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教学和创编的需要,应该要求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服务。特别是幼儿舞蹈创编中,老师只能传授方法,而学生实践中需要大量舞蹈素材,如生活类的律动、动物类的律动创编,需要学生中仔细观察生活和大自然,学习并收集优秀作品,积累大量的动作元素,才能创作出像样的作品,我们的创编教学有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六、课后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地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中难免会出现败笔,但是,当败笔出现后教师应当及时反思,做出调整方案。

例如:在《藏族舞的基本风格》一课中,第一个班上我准备了课件,其中包含有藏族的风土人情、西藏自治区的旅游胜景、以及经典的藏族舞剧目,再配上适当的解说,学生兴致很高,情不自禁的模仿起来,之后还能凭着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藏族舞的风格特征,当讲到女性舞蹈的长袖飘舞、婀娜多姿时,我发现学生表现欲特别强,很多人都在模仿身着长袖舞的状态,但因为课前没准备水袖,有些学生略显茫然,课堂气氛没有达到理想的高潮。在上第二个班时,我事先让学生每人自制了水秀带入课堂,效果比第一堂课要好很多。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7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文化传承;舞蹈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一、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近些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都知道,在舞蹈传承的过程中,每一种舞蹈艺术一旦失去学习者与继承者,就难以传播下去,更不用说更进一步了,基本都会湮灭于历史的激流中。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下一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幼儿园是培养幼儿摇篮,培养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幼儿民族意识是幼儿园的职责。而舞蹈不仅具有独特的抒情作用,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8]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还可以提升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需要让祖国的未来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充分的认知,坚定地走在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可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生命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有了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认同,也就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实践意义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是很必要的。幼儿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又得到了身心方面的锻炼,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铺垫,更容易激发民族无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易认同。提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就不得不提到民族无意识这个名词。我认为,民族无意识是指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民族历史经验凝聚积淀而延传下来的没有意识的心理指向,是民族主体在民族生活实践中不自觉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因为幼儿的这一特点,所以他们接受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会更快更轻松一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告诉幼儿,这是他们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为他们产生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归属感添加助力。

二、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项目组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三点问题。首先是外来舞种的冲击,较多的家长选择让幼儿学习街舞、芭蕾舞等外来舞种,对中国传统舞蹈虽然支持,但并没有让孩子学习。其次是教师只教技术动作,并没有在舞蹈课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幼儿方面

针对于幼儿,我们认为不适合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我们采用了观察法。因为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在长春市的幼儿园中选择了几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经过观察后,我们认为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渗透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时,幼儿会进行配合,不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只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得到我们所设想的结果。儿童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还不完善,神经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较成人差,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较为困难,神经系统与抑制不平衡,所以儿童的感觉统合、协调性、节奏感都较弱。[3]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运动系统的特点与舞蹈教学和训练。儿童骨组织内含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松质较多,而骨密质较少。故儿童的骨骼富有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不过坚固性较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2]

(二)家长方面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8篇

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特点,根据学生课程设置,我在律动课上开展了“绘本舞蹈”的校本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尽情发挥想象,充分发挥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以“绘本舞蹈”——《海浪》为例,绘本舞蹈《海浪》一课是在学生认真阅读绘本故事《海浪》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是自主学习,教师根据故事人物内心及情节设定动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是创造性学习,在完成教师设定动作学习之后,学生可根据故事情节,自己创造符合人物内心情感故事的动作;最后是对比学习,将完整舞蹈录制下来,让学生以观众视角观看自己完成的动作以及其他同学完成的动作,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本节课还巧妙利用道具,一块蓝色的纱巾不仅代表着大海的颜色,同时飘逸的纱巾还形象的代表着波涛汹涌的海浪,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设计具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思维空间大,灵活多样,同时,符合听障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很好的开启了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让舞蹈艺术走进心灵世界,成为他们一生的艺术伙伴。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舞蹈课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之定位

舞蹈课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技能的重要途径,能够对学生进行协调性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等等,它不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学生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包含了幼儿舞蹈基础、幼儿舞蹈律动、幼儿舞蹈编创。从学科结构上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涵盖了音乐学、美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训,还有观念的认知,是集理论课、实训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二、现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课处在正在建设和探索之中,加之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在舞蹈课程常规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

首先,各个高职院校没有统一、权威的舞蹈课教材。各个高职院校要么各自为阵由学校组织编写教材,要么教师上课前自己准备素材,自己观看舞蹈碟片;或者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没有规范。导致课程效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的局面产生。最终形成舞蹈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第二,教学内容过于重视技巧传授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重视舞蹈动作、技法的传授,如何快速熟练舞蹈动作的层次上。对于学生作为一个舞者的素质、素养、品格的培养较少。接触舞蹈的每一个学生在最开始,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动作的模仿上,一节课上完学会了动作却记不起音乐的基本旋律,一味拼命的模仿老师的肢体动作。老师在单方面为完成授课计划、教学任务,也会重视学生对动作的掌握而忽视其它方面素质品格的培养。

第三,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实训),实效性不强。学校开设舞蹈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视理论讲授和舞蹈基本动作的练习,缺乏舞蹈编创能力的训练、实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要为学生编创节目,组织学生编排舞蹈,迎接各项文化活动演出等等。简单的舞蹈基础学习,简单的舞蹈织体基本功练习和理论讲授,难以适应社会上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导致实效性不强。

第四,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少,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制约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近年来,通过组建合并、升级演变而来。职业教育不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足够重视理解,加之很多优秀大学生不愿意去职业院校工作,宁愿去三本工作也不来高职学校。综上原因,导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缺乏舞蹈教师。特别缺乏曾经在幼儿园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三、现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其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一是具有较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二是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从事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三是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弹唱、绘画、舞蹈技能和熟练操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如何培养出上述优秀合格的毕业生,笔者认为在常规教学中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融入民族音乐;精彩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音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幼儿民族精神的培育;二是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育;三是有利于幼儿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等。从目前来看,幼儿园阶段教师以教授较为现代化的音乐为主,忽略了民族文化的融入。基于此,本文将大胆探索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幼儿园课堂教学,以彰显幼儿园音乐教学精彩。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民族音乐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才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教学效果也才会明显提升。其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在激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在学习《草原小牧民》这一内容时,教师以情境带动幼儿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大草原的画面,风景美不胜收,图片情境带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幼儿互动:小朋友们,看到大草原,你们想到了什么民族呢?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常识,因而幼儿们很快回答出蒙古族。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蒙古族的歌曲,歌名为《草原小牧民》,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聆听音乐,大家说好不好?此时,幼儿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有些幼儿还跟着音乐律动起来,音乐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创设吸引人的图片情境,逐步引出民族音乐《草原小牧民》,让幼儿产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法,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

丰富课堂教法,是幼儿课堂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更新理念,优化教法,以幼儿为本,推进课堂创新的进程,促进幼儿发展,不断促进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民族音乐与舞蹈相融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音乐与舞蹈不分家。在幼儿园中融入民族音乐,教师还可以将其与舞蹈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例如:在一次大班幼儿音乐课上,教师以游戏方式引出民族,再引导幼儿利用舞蹈方式展示民族特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多少种少数民族?能大声地数出来告诉老师吗?这一语言激发了幼儿们的兴趣,幼儿们积极参与音乐课堂。“苗族、回族、维吾尔族、瑶族、壮族……”幼儿们大声地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紧接着,教师继续与幼儿互动:你们能利用舞蹈动作展现出各民族的特点吗?小朋友们听各民族音乐,配上适合的舞蹈动作吧(引导幼儿听民族音乐,辨别民族,配上与之相配的舞蹈动作)。这个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活动极大地激发出幼儿的学习热情,音乐课堂其乐融融,幼儿们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民族音乐,仔细地辨别,从而融入舞蹈,衬托音乐。

(二)民族音乐与器乐相辅佐,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习民族音乐,少不了一定的民族器乐。认识民族器乐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在以往的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多以出示民族器乐、讲解民族器乐的方式授课,幼儿被动学习这些知识。这经常导致幼儿听了之后很快忘记所学习的器乐。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幼儿主体,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幼儿民族音乐课上,教师带来了手鼓、小锣、木鱼、梆子、简板、碰铃六件民族器乐。由于带来的民族器乐有六种,因而教师将幼儿分为六个小组,并随机分配民族器乐,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民族器乐相关知识。在小组中,幼儿需要合作交流自己小组的民族器乐像什么?属于哪个民族的?器乐名称是什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幼儿们还可以亲自体验民族器乐,如敲击、碰撞、摇动等,听一听这一民族器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自己在什么场合看见过这种器乐?在生活当中能否寻找到与之相似的声音?等等。这样的教学完全突出幼儿主体,但教师也应做好引导工作、调控工作等。为了强化幼儿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们利用民族器乐,创编音乐,充分发挥幼儿个性,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三、设计活动,促进表现民族音乐风采

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心理,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认可。为此,在幼儿音乐课堂上融入民族音乐,教师还必须设计活动,给予幼儿展现的机会,以最大化促进幼儿表现民族音乐风采,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小规模的“民族音乐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民族音乐,参加民族音乐会。在这个民族音乐会活动中,幼儿还可以自主创编与主题相关的舞蹈,衬托音乐,渲染音乐。教师设计一定的激励方法,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民族音乐会活动。

总之,民族音乐是我国灿烂的文化之一。幼儿是未来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音乐意识,在音乐课堂上有效融入民族音乐,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蕾.幼儿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13(16)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学策略

一、拟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做了一些调整。总目标是就业和升学。1.就业班学生在取得相关资格证(毕业证、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的条件下从事幼儿园、托管班、育婴早教中心、艺术培训学校等育人工作。学生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从事婴幼儿保教工作、管理工作等初级应用型岗位;必须有相对应的通识基础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说、唱、弹、跳、画、做),同时应该具有再学习、再强化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素养。2.升学班学生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入学考试才能成为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根据现在的人才培养总目标,我们梳理出行业、学校对学生舞蹈方面的要求:(1)能够从幼儿发展实践出发,具备科学的舞蹈理论知识与扎实的实践基础技能。(2)能够达到高一级院校舞蹈考试的基本要求。选择适合的舞蹈教学内容是舞蹈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首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幼儿舞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把舞蹈概述、五大民族民间舞(藏、蒙、傣、维、汉)及幼儿舞(幼儿基本舞蹈训练、幼儿基本舞步、学习优秀幼儿舞蹈作品、练习独立创作幼儿舞)及幼儿园舞蹈教学(幼儿园大中小班的舞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把握等各方面技能,以及掌握幼儿舞蹈教学原则与方法)作为中职学前教育的必学内容。其次,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幼儿园文艺活动组织技能。再次,学生会整合运用各种资源,包括儿整合《儿童发展指南》《儿童文学》《音乐》《美术》《计算机应用》等。最后,学生通过对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方面的鉴赏,提高艺术修养。本课程学习目标、内容的确立为解决学生的基本体态,培养学生灵活、协调的舞姿,掌握从事幼儿教育所需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提供依据。

二、依据目标方案,确定课程形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培养目标,我们以舞蹈课为主,辅之活动课、选修课等其他课堂形式落实人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以舞蹈理论、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幼儿舞创编与教学为主,以舞蹈名作赏析为辅。舞蹈本身特点决定了舞蹈教学的渐进性与持续性。舞蹈教学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整体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实践体系支持。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科学严谨的课程研究,设置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该年龄段学生的课程形式,有利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将课程形式设置为课堂集中教学、选修课教学、集训课教学。首先,根据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初级目标和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采用舞蹈课集中教学的课程形式对全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基本功和形体训练,以及民族民间舞组合,幼儿舞蹈创编方法等初级应用型知识技能训练。这种集中教学的课程模式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实现基本学习目标奠定基础。其次,针对学生中一些舞蹈兴趣爱好者,我们以选修课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选修课的开设,对喜爱舞蹈的学生进行拓展拔高训练,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最后是针对升学学生开展舞蹈集训课,通过密集的、高强度的针对性舞蹈艺考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质,从而达到升学目的。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舞蹈史》;舞蹈表演专业;教学研究

得益于新中国以来中国舞蹈史研究的丰厚积淀以及中国舞蹈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国舞蹈史》作为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理论课及公共选修课,目前已渐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普及。该课程主要以高等院校舞蹈学专业及部分非舞蹈专业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以集体课为主要教学方式,旨在讲授中国舞蹈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与客观规律,以期增进学生对中国舞蹈历史的了解,以理论促实践,更好地实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史》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其教学体系建设尚有可探求发展的空间。本文即以武汉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下的《中国舞蹈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以七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为依托,着重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进行个案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该课程体系的发展。

一、《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中国舞蹈史》作为一门舞蹈基础理论课程,旨在鞒兄泄舞蹈文化、提升舞蹈专业理论素养、普及推广舞蹈美育等教育理想。其教学实践从最初的“非专职”教师代课到今天的“专职”教师授课,已经逐步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道路。但从教学现状来看,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教学实践“灵活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中国舞蹈史》作为一门国内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学理论各专业方向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并未形成各自明确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标准。通常情况下,各教学单位或教师自主安排,由此导致不同院校、不同教师的课程教学随意性强,教学效果良莠不齐,课程价值体现不足。所谓“灵活性”有余而“规范性”不足,便是指当前教学现状中,各专业方向的具体教学实践主观随意性强,系统性、规范性不足。

(二)教学内容“丰富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中国舞蹈史》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舞蹈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与客观规律,其教学内容主要源自中国舞蹈史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就此而言,可供选择的舞蹈史论教材版本和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在教学规范和教学标准不够明确的情况下,教师面对“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陷入盲从的被动地位。所谓“丰富性”有余而“针对性”不足,是指教师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容易忽视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和需求,教学层次不清,教学内容泛泛而杂。

(三)教学对象“重实践”而“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论”是舞蹈教育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与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有关,另一方面源于舞蹈艺术实践的特殊性。长久以来舞蹈教育偏重身体技术训练,对舞蹈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这种重实践而轻理论的主观学习态度,增加了舞蹈史论教学的难度。

二、《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内容初探

(一)《中国舞蹈史》课程普遍应用的教材现状分析。《中国舞蹈史》课程教材主要来源于科研与教学成果。前者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中国舞蹈史》(五卷本)、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国古代舞蹈史纲》(彭松、于平著)、《中国舞蹈发展史》(_芬著)、《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_芬和隆荫培主编)、《新中国舞蹈史》(冯双白)等中国舞蹈史论研究著作为代表,后者以21世纪以来陆续出版的《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冯双白、茅慧主编)等基于中国舞蹈史论教学实践而成的专门教材为代表。专门教材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21世纪以来高校中国舞蹈史类课程教学开展和不断深化发展以后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专职舞蹈史论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过就教学主体差异来看,也并非能够完全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便是在个体差异之中生成的。

(二)武汉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蹈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武汉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蹈史》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四年制舞蹈表演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该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以适应武汉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需要为前提,教学课时为每周两课时,共计九周十八课时。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史》课程在九周十八课时中,首先应遵循一般教学规律,完成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史两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其次要兼顾个性需求,从本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以古鉴今,理论联系实践。由此,其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三、《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求索

(一)《中国舞蹈史》课程一般教学思路与方法。《中国舞蹈史》作为专业史论课程,旨在将教学对象置身于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景观之中,认知和把握中国舞蹈艺术发生、发展的历史事实与客观规律,熟悉并了解中国舞蹈历史发展的优秀成果和民族传统,为舞蹈艺术实践及艺术修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当前最普遍应用的《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和《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冯双白、茅慧主编)两例教材来看,《中国舞蹈史》课程的一般教学思路体现在以中国舞蹈艺术纵向历史演进为主线,着重介绍各时期舞蹈艺术发展状貌及主要成就。教学方法上以历史叙述为主,作品赏析为辅,力求图文并茂、鲜活生动。

(二)武汉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求索。武汉音乐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蹈史》课程教学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基础上,试图从舞蹈表演专业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思路与方法的个性求索。

其一,动态导入。所谓“动态导入”是指课程内容的导入充分发挥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优长,选取有相应时段或风格特色的舞姿情态,以视频影像或模仿表演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课堂环境和教学内容。

其二,素材为重。所谓“素材为重”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以史实材料为重心,在认知和了解舞蹈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更侧重关注表演素材的积累。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思路上应注重“点、线、面”结合,对各时期历史事实的介绍避免盲目罗列和堆砌,应由史实或现象出发,例举主要论证资料(含人物、作品、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其三,互动融合。所谓“互动融合”是指将文本历史与身体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史实素材的认知和了解,对各历史时期的舞蹈表演形态与审美特征进行模仿表演和观点讨论。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3篇

“成人舞蹈教学法”是在当代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诞生的针对“成人舞蹈教育”发展的新话题。“成人舞蹈教育”也是继续教育研究发展领域中的新课题,因为传统的舞蹈教育教学法尚未建构以“成人”为对象的专门内容。更多的是通过“通识性”的舞蹈内容教学法来透析不同年龄的需求程度以构成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导向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为例,分析当代舞蹈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成人舞蹈教学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

当代舞蹈教育;成人舞蹈教学能力;本科人才

在当代舞蹈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舞蹈文化的普及,舞蹈功能价值多样化,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特别是对在“成人舞蹈教育”方面具有“成人舞蹈教学”能力的人才需求已经十分迫切。舞蹈学(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已经形成相对完善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那么,通过舞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过程来实施“成人舞蹈教学法”理应将成为舞蹈学专业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新举措。成人舞蹈教育与教学法的推进也将得到有利的提升。

一当代舞蹈教育发展与“成人舞蹈教学”

当代舞蹈教育发展是舞蹈学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议题。之所以重点关注,是因为当代舞蹈教育发展的脉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与就业去向。换言之,舞蹈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及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核心能力,均以当代舞蹈教育发展导向为重要指导思想。“成人舞蹈教学”是当代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板块,由于社会对于舞蹈教育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受传统的学院派纯舞蹈艺术教育的影响,造成了舞蹈传播的加速及舞蹈功能的多元化。当然,这也是舞蹈功能的原本体现。在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近十年都是将人才培养导向定义在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幼舞蹈专门教育机制上。在针对性的舞蹈教学法探索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加强了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无形地对舞蹈大众传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这也促使了“成人舞蹈教育”需求的发生,成就了继续教育的广义性。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要求下,成人舞蹈教育对舞蹈教师提出了更细腻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成人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同大环境下的教学探索还有所差距的情况下,“成人舞蹈教学法”成为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导向与教学实践环节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版块,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开展有助于继续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无论技术、还是艺术领域都提出了当代化的要求。成人舞蹈教育与教学法的水平,也将突出继续教育中的舞蹈艺术领域的水平与速度。

二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导向与教学实践的当代性发展理念

因为舞蹈学本科专业是以培养舞蹈教育教学为主体,表演、编创能力相结合的综合专业,具有职业应对能力灵活的表现。所以当代舞蹈教育人才主要产生于舞蹈学专业本科层次内。尽管如此,在当代性发展速度的要求下,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实践的阶段性弊端还是会对“针对性”的能力有所影响。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导向具有大纲体制的依赖性,大纲体制是在大局观下把握确定的,且设定了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式的周期,大多以五年为标准。但是当代社会的教育进程速度之快是与之难以并进的。特别是在舞蹈艺术的传播速度下,面对以“成人”为对象的教育教学法,更是因为多样性、灵活性密集度与活跃度大,很难结合实际迅速产生效应。所以,当代性发展理念应当将职业需求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摄入与调整。以强烈的教育教学自信观应对当代性发展要求下的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导向与教学实践。换言之,在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导向与教学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策略及具体方法中,一定要清晰地坚定当代性发展理念的指向性。“成人舞蹈教学”的实践应用,必须积极大胆地尝试以“专题”的形式落实。

三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导向与教学实践的“成人舞蹈教学”专题

“专题教学法”一般积极运用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学方式中,其特点是有极强的针对性、思考性与直接应运的可能性。那么,以“成人舞蹈教学”实践探索为专题,开设到舞蹈学本科层面的教学法相关课程中去,的确是一个挑战。是否能有兴趣、是否能有接受与转化的能力、是否能产生主客观的能动与转化性,都会是进行中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通过初步的教学实践,以相关继续教育机构与成人舞蹈教育机构为调研及教学法教学的思考对象。其实因为“成人舞蹈教育”的受教育者大多因为生活学习背景与舞蹈学习目的不一,很难以一个具体层面进行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那么,这样一个多样化的条件下其实是与常规的(大、中专、小幼)的以舞蹈内容为主要教学法的探索路径不同。只能以调研中的主要对象分析,划分为三到五个层次,建立一个教学规划的观念。然后以常规教学法教育为主体,建立以“成人舞蹈教育”为专题的教学法教学,才能有效地增强或提高舞蹈学本科层次的学生对象在职业教育教法可能下的素养。当然,“专题教学”是有效且值得提倡的。但无论是否进行“专题教学”引导,当代教育发展的变化,已经注定了舞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导向需要有针对性的变化倾斜。那么,在运用“成人舞蹈教学法”的专题实践中其实是必然的。

四集中以“成人舞蹈教学法”探索在课堂实践的基本方法

以“成人舞蹈教学”项目式教学开展的舞蹈教学法课程实践教育,事实上是集中以“成人舞蹈教学法”探索的课堂实践。那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舞蹈学本科学生很难通过想象直接去涉及舞蹈内容的教学。甚至,我们通过调研发现50%以上的成人,在选择舞蹈学习时,更多的并非关注内容本身的所谓规范性效应,而是对舞蹈可以造成对自身在原本条件下的“身心改变”。当然,这种目的已然是建立在舞蹈内容授予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法”达到收获的目的。面对“成人舞蹈”受教育者,其主要来源年龄层面主要分为青年、中年、老年;性别层面80%以上为女性;心理层面90%均无生活负担以丰富业余生活为主;特殊层面,职场需要(大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为目的。针对这一表现,事实上舞蹈学本科层面的学生90%是束手无策的。那么,如何建立专题性基本教学方法呢?第一,以案例进行层面分类教学,典型性案例与特殊三类以上案例比较性教学,指定交叉性的教学方案(含内容与方法);第二,以文化传播娱乐为核心目的,在心理上建立舞蹈艺术并非负担的观念,采取趣味专题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第三,以内容鉴赏与当展潮流为核心,建立“热门专题”教学方案设计;第四,以亲子交流为专题,通过舞蹈本身的功能特征建立复合型专题教学方案设计;第五,以各层面交流为专题,通过非舞蹈的舞蹈引导式方案进行教学设计。以上提出的五项基本方法,是通过实践类比及直接性的舞蹈学本科舞蹈教学法课堂引导教学得到的基本教学成果认定。也在教学与实习相间的环境中,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效果明显,备受认可。当然,回归当代舞蹈教育发展的表现上,对于“成人舞蹈教学”适应性的教师的要求,依然具有极大的探究空间。特别是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下的情况,尤为变得灵活。但是具备以上五点基本方法的应用,已经可以把握“成人舞蹈教学”的实践,也能培养舞蹈教师针对“成人舞蹈教学”的能力。另外,在以上实践与理论探索基础上再构建适应于舞蹈学专业本科层面的《舞蹈教学法——成人舞蹈专题》教材建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用设定周期与具体“对象拟定”的方式,以案例助以导向性的相对固定的发展作为核心动力,实现以实际调研结合课堂能力培养,建立舞蹈的教育功能多样发展,起到“一举三得”之作用。

五结语

“成人舞蹈教学法”是针对非舞蹈专业领域中,渴望通过舞蹈继续教育获得一定舞蹈修养的群体,为教学模拟对象的舞蹈“专门”教学法。在当代舞蹈教育发展的变化进程中,对舞蹈行业的教师会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人舞蹈教学法”的实践探索研究,具有成人舞蹈教育发展的核心引领与突破价值;其研究成果将在舞蹈教学法课程中发挥直接作用,让学生为适应“成人舞蹈教学”需求建立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可直接为“成人舞蹈受教育者”服务。在多数院校舞蹈学专业教学中,将舞蹈教学法作为学科内的重要必修课程,而教材及教学手段却依然走在以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层面受教育者为模拟教学法探索对象的老路上。而针对“舞蹈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究在国内同类院校已经相继开展,但是实施程度与方式均尚未建立“成人舞蹈教学法”专门的实践办法。那么,我们应该积极勇敢地开展“成人舞蹈教育”研究,将“成人舞蹈教学法”的实践探索运用到实际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中,以适应在当代舞蹈教育发展中对教师的“成人舞蹈教学能力”的要求。在各行业的职业化要求下,高校相对应的专业已经开展了以“创新创业发展为代表”的各类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发展的新平台开发。而平台及各类教学形式的推进也会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职业性需求的提高。这也自然形成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当代舞蹈教育也逐渐脱离之前的传统固有模式,不断地在继承传统发展的基础上,开辟新的需求途径。作为当代舞蹈教育发展下的继续教育部分的“成人舞蹈教育”已经成为舞蹈人才需求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当然,我们不能因此降低对舞蹈艺术的传统与纯粹的要求。关于“成人舞蹈教育教学能力”成为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的其中之一,也必然只会有效地提升舞蹈多样化功能的实践性发展,不会对舞蹈艺术原本的独特艺术魅力造成影响。即使影响,也是积极地为舞蹈发展做单线发展不可能实现的影响。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4篇

听障孩子跳舞最大的困难在于听不到音乐,完全无法理解什么是“节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视觉、触觉、振动觉”这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帮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视觉——主要通过节奏灯和频率灯对孩子们一定程度上的感官刺激。触觉——主要训练方式可以通过轻拍学生身体,还可以通过地板下分布的振动源,让学生学会用身体来感知节奏。振动觉——主要是动过击鼓和击地的方法,通过震动传递给学生节奏的信号。

这种节奏训练模式是每一节律动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我们最终的教学成果,能否让听障孩子伴随着音乐舞起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5篇

舞蹈课程是艺术课程中较为重要的课程,它是一种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使心灵受益的艺术形式,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却并没有将其列入必修范畴之中。除非是专门的艺术院校,大部分学生自小学入学至大学毕业都很少接触舞蹈课程。正是因为这门课程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又无法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在学前阶段更应该加强舞蹈课程的设置和创新。启示当前学前教育中专业舞蹈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1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专业的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专业的舞蹈课程需要严格的固定的模式和不断地练习,这对孩子养成坚韧的性格有帮助。舞蹈动作的记忆对于小孩子来说完全不是问题,难得的是更为优美地将动作展示出来,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在不断练习中让孩子懂得吃苦,对其性格也是一种磨砺。其次,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艺术类的课程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进入了小学以后,艺术类的课程仅有美术和音乐,而这两门课所在的比例极小,只能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充分的艺术教学,这个时候的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再次,能够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仅是标准的动作,还要发挥想象将感情融入其中,每一个孩子在舞蹈的时候都会对其进行想象,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最后,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舞蹈有单人舞和集体舞,学前教育阶段一般都是集体舞,这对孩子的集体意识和观念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也能够让孩子进入小学后更快融入到学校和同学中去。

2当前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中尴尬地位和原因

尽管上文已经分析了舞蹈课程在学前课程中有着那么多的积极作用,但是事实上专业的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并不多见。这当然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整个教育体系中对舞蹈的不重视,导致了学前教育阶段对其不重视。很多教师认为舞蹈仅仅是一种辅助课程,不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业,但是他们都忽略了舞蹈本身的重要作用。其次,专业舞蹈教师的匮乏。专业的舞蹈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都不愿意选择回到幼儿园或者学前班去教学,而能够去幼儿园或者学前班教学的教师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最后,学生对于舞蹈的不配合。尽管幼儿园的小孩子还是根据教师的意见来进行活动,但是很多孩子不喜欢舞蹈,教师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当前专业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中无法进行。

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创新,否则根本无法达到促进孩子成长的要求。首先,应当从意识和思想上给予重视和创新。幼儿园和教师都应当充分意识到在学前阶段进行专业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大舞蹈课程的比例。舞蹈教学放置在这个阶段比放在其它任何教育的阶段更能起到作用,舞蹈课程的比例在这个阶段应当占据重要地位。其次,应当吸引更多专业的舞蹈人才进入幼儿园进行学前舞蹈教学,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教育孩子。即便再进行创新,也是由人来主导的,没有了专业的舞蹈老师,就算进行再多的创新也是无济于事的。再次,应当在舞蹈课程设置和内容上有所突破,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主动接受舞蹈教学。最简单的方案就是各种情景剧与舞蹈的结合,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故事有着很大的兴趣,用故事来吸引孩子,鼓励和引导孩子以舞蹈这种形式表现故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最后,应当在舞蹈的选取上进行创新。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不宜选择太过于专业也不符合孩子身心特征的,例如街舞这种极度考验人的协调能力的舞蹈就不适合孩子进行,轻柔的民族舞蹈、简单的舞蹈操才是适合的。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 第16篇

一、“一例到底”教学法的呈现

2016年12月某校教学开放日,笔者有幸听了该校张老师的公_课《文化创新的途径》,这节课张老师围绕《云南映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视频2014版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导入新课,然后创设情境,设置探究问题。

情境一: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由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倾情打造的艺术精品。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她用一年多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

问题一:杨丽萍创作《云南映象》的过程给你什么启示?

结论一:立足于社会实践。

情境二:《云南映象》将传统歌舞和新锐舞蹈、现代舞整合重构,再创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

问题二:1.《云南映象》的创作将传统歌舞与现代歌舞完美融合是一个什么过程?

2.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结论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情境三:《云南映象》既包含原生态的舞蹈,同时揉合了彝、苗、藏、傣、白等民族舞蹈。《云南映象》中的许多民族舞蹈有街舞、爵士舞的相似动作。同时,《云南映象》的整个商业运作模式是学习借鉴爱尔兰《大河之舞》的成功经验。

问题三:1.《云南映象》的创作过程是怎样利用丰富资源?

2.怎样看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结论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情境四:关于《云南映象》,高二(7)班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

甲:《云南映象》应该全部采用原生态的乡土歌舞和民族舞。

乙:《云南映象》的创作没必要借鉴街舞、爵士舞的元素。

丙:《云南映象》是乡土歌舞,难登大雅之堂。

丁:《大河之舞》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完全照搬过来。

问题四:你如何看待这四位同学的观点?

结论四: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这节课从问题的引出,到问题的分析探究,再到归纳小结,始终围绕一个案例而展开,采用的是“一例到底”的教学方式。

二、“一例到底”教学法的优势

“一例到底”是指教师利用“一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通过一系列内在联系的问题形成“探究链”,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同时锻炼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例到底”教学法,通过围绕“一例”创设情境,层级设问,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课堂充满活力。

1.“一例”贯穿始终,保持课堂的流畅性

在相当一部分课堂上,教师采用“一理一例”或“一理多例”,课堂的情境材料非常丰富,课堂中材料多而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以《云南映象》为线索,通过设置连续情境将教学知识点一一呈现,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保持了课堂的流畅性。

2.围绕“一例”设问,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始终围绕《云南映象》创设问题情境,情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始终密切关注《云南映象》这一文化创新力作的成功原因,保持了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围绕“一例”设问,引导参与讨论,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构建知识,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演讲和独白,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合作探究性。

3.深挖“一例”内涵,凸显素材的经济性

“一例到底”通过对这“一例”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挖掘,有利于充分利用素材,凸显素材的经济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云南映象》一例创设了情境,并对它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实施有效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一例到底”教学法的思考

“一例到底”教学法,案例的选择是第一步,问题的设计是第二步,围绕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是第三步,教师的归纳点评是第四步。笔者在践行“一例到底”教学法时,发现实行“一例到底”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选择要典型

“一例到底”的教学的核心是“一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那么如何选择案例呢?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案例的选取要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相关。(2)案例的选取要联系社会热点。(3)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总之,案例选取的是典型素材。

2.问题设计有价值

在“一例到底”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推动力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其中问题的设计是否有价值是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的问题必须与情境材料、相关教学内容相关。(2)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3)问题必须围绕情境、结合材料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设计。

3.课堂讨论要有效

课堂讨论是“一例到底”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讨论。(2)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3)规范学生的讨论行为。(4)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以提高讨论的有效性。

4.归纳点评要及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地方舞蹈美育案例范文(优选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