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推荐24篇)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推荐24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推荐24篇)

微信扫码分享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篇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论述题

五(4)P140教育目的(要点)

《_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新时期(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包含的主要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个性也获得发展

(3)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2篇

一、论述题的考核目的

那么,什么是论述题呢,论述题的考核目的何在?简单地讲,与其他题目不同,论述题是一种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考试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法律论证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是要看考生能否具有法律职业者的专业思维,能否作到像律师一样思考、像律师一样论证、像律师一样表达,

二、论述题的基本类型

论述题包括哪些类型呢?通过对过去几年司法考试论述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论述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1.案例+封闭提问型

这一种类型的论述题有两个特点:首先,题干是具体的案件,其次,有明确的问题,为考生指出了思考的方向。这种类型难度相对比较低,其代表性例题是的卷四论述题。

2.案例+开放提问型

这种类型的论述题也以具体的案件为题干,但是提问却是完全开放的:“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出题者没有给考生限制一个角度或思路去思考和写作,而是完全交给考生去处理,考生需要从所给案件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这种类型论述题的难度相对要高很多,其代表性例题是的卷四论述题。

3.命题作文型

这种类型的论述题不提供具体案例,仅给考生一些背景资料或者一个法学命题,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这种类型难度也比较高,其代表性例题是、的卷四最后一道论述题。

三、论述题的答题技巧

(一)画龙点睛――为你的文章起个漂亮的名字

简单地讲,题目不要太长,简洁明了就好;不要太学究气,一上来就是“论什么什么”;题目也不要公文化和生活化,一看就象机关里的工作报告或报纸上的八卦新闻,没有法律人的犀利和严谨,

关于题目,我的建议是:文章题目应当能够表明你的立场,一语道破你的观点;应当使用法律语言,应当准确,但并不排斥轻松和活泼。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3篇

(一)论述题答题的注意事项

?xml:namespace>

这里说的注意事项,旨在提醒考生在复习和考试的过程中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破除畏难情绪,论述题的答题要求和论文有相似之处,许多考生常常因觉得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好,法学基础差,而得了“论述题恐惧症”,觉得怎么复习也不可能提高很多,干脆破罐子破摔。这种想法是有害的,虽然论述题的复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和套路还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应试水平的。

2、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是提升复习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复习论述题比较恰当的时间是考前一两个月。在这个阶段,大多数考生至少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复习,也就是对司法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都已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此时进行论述题的练习,一方面已经有了各科目知识点的储备,另一方面在时间上也有利于正式考试中的临场发挥。如果战线拉得太长,除非能够坚持练习,否则答题方法和套路可能没有办法完美地反映在试卷上。

3、虚心学习他人的临场经验。在临场经验方面,请考生记住以下四点:(1)字迹清楚。要做到这点不容易,因为越写到最后,越没有耐心保持端正的字体,但考生需要明白,你所写的至少要保证让阅卷老师看得懂。(2)保持卷面整洁。落笔之前最好在草稿纸上草拟一下提纲。(3)尽量不用长句。长句容易产生语病,而且不利于阅卷老师阅读。(4)注意分段和叙述条理。分段有条理的阐述有利于排列美观和阅卷老师阅读。

4、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考生而言,要做好论述题,必须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脑中建立法学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法学的逻辑思维。这可以通过在平常复习中随时梳理知识点,寻找共通性的知识点来实现。同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多看一些法学名家们的随笔集,增强法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注意文体。论述题的要求基本都是“答题文体不限”,但是考生如果想要考取高分,应当使用议论文体。这是因为所谓论述题,即需要考生就给出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这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如果将论述题写成说明文或散文,则即使没有违反答题要求,也得不了高分。

6、一定要有理论高度,

纵观近几年的真题,几乎每一道论述题都需要进行高度抽象地概括和论述。出题人实际上希望通过论述题的考查来培养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十分关注各大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答题的理论深度,也有助于防止跑题。

(二)常见失分点

1、审题不准。由于论述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知识,因此,需要考生结合考题的材料搜索大脑中所储备的相关知识点。考生很容易在对材料的理解上产生偏差,而导致审题产生偏差。此时考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先冷静下来,剖析材料中反映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问题,找出其中有利于得分的角度来进行作答。

2、论述不集中,论点过于涣散。这是答论述题的大忌。论述题的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而由于时间的原因大部分考生回答一道论述题往往不会超过1000字。在这短短的1000字内能够把一个论点逻辑而缜密地论述充分已属不易。有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注重语言的前后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的答案自然得不了高分。

3、缺乏法言法语。这是许多考生都存在的影响得分的问题。司法考试作为选拨高层次法律人才的考试,其主观题的回答必须体现其法律专业的特性,不要让阅卷老师觉得这只不过是一篇普通的社评,而不像是一篇法律专业人员写的文章。因此,需要考生拥有一定的法学语言表达能力。

4、论述过于肤浅,理论深度不够。这是许多考生得不了高分的重要原因。经过各个科目的系统复习之后,对于论述题中所出现的具体法律问题,考生大概都可以列举出来。然而这只是论述的第一步,而且往往也不是最重要的得分点。如果要取得高分,考生需要实现理论上的升华,而理论上的升华就必须将材料中的问题与理论法学结合起来,也只有这样,考生的答题质量才可以上升一个档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阅卷老师是大批量地工作,其往往只抓住考生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大概地看一下答题的思路,由此可见理论升华尤为重要。如果整篇文章考生都只是纠缠于具体的法律问题的解决的话,所谓“论述”的意义就体现不出来,而演变为“分析题”。

5、不分段,没句号。这是答题中的细节问题,但却是非常致命的地方,因为阅卷老师是在疲劳和烦躁中看你的卷子,而你的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只有一段话或者只有一个句号,即使再有耐性的老师也不会去仔细在黑压压的文字中去寻找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4篇

高中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步骤三:结论。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3、提供观点型开放题设问方式?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和历史人物,以前所未有的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1)选择观点,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2)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可以例证观点的史实。(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审题和解题方法

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

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

高中历史的选择题在审题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5篇

7月8日开始,我正式开始在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上班,职位是外管前台职员,主要负责与前来办理签证的外国人交流,并受理业务。

在这一个多月,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收获很大。接受的帮助,来自于领导,来自于每一位同事,每一位哥哥姐姐,每一位老师。其实越在这里工作,越来越热爱这里的工作,热爱这里的同事们。

第一天去了工作单位,是有点紧张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想要努力做些什么证明自己不是多余的,但是总感觉不自在。一切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以为会很忙碌,但是,是除了我之外的其他五个人非常忙碌。带我的妥老师是一位非常温柔的警官。老师递给我一本法律条文,我认真研读着,学到了不少知识。外国人签证的类型,外国人入境后需要遵守的规则,关于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各种证件,许可的办理。还有好多的人咨询我各式各样的问题,我在听老师的回答中明白了一些知识,后来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人。

后来,做的多了,也越来越熟悉这里的业务,就越来越感谢这个环境,也越来越明白了在这儿工作的意义。练习英语发音,锻炼我的胆量,培养我的自信,提升我的处事能力,让我变得耐心,温和。接下来,我就分几个方面谈谈我这几个月的收获:

第一想说说我培养出的心性。在前台办理,不是和自己熟识的,内部的人打交道,而是和社会上的人广泛的接触。要做到不急不躁,无论什么样的人来咨询或者办理业务,无论你此时在为工作的事情多么头疼,你抬起头的时候,面对他们的时候,只能有一个平静的带着微笑的脸和一句亲切的你好。我承认我的脾气有点暴躁,在学校里有事情一着急了难免会冲撞别人,或许相熟的同学们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不同,他们是陌生人,如果你的态度有一点不好都会冲撞到他们,免不了一顿吵架。的确,无论自己忙的多么焦头烂额,都要学会把自己此时的焦虑隐藏起来,和气对人。

第二个方面,我想说说我对于这一类工作性质的人们的一些感触。相信大多数人和来这里工作之前的我一样,总觉得警察们都是高高在上的执法者,没有人情味儿,好像警官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有很远。可是在我后来的工作中,我体会到,其实,警官和我们一样,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每天面对他们的工作,他们能做的只是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工作时候的他们认真负责,私底下的他们却有孩子一般的天性。

处于工作中的我和他们站在统一战线,和之前的立场有所不同,所以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办公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与碰撞,他们作为执法者及时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的时候就要接受到人民群众给予的侮辱与责骂。我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他们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在满足一个人的需求的时候,同时没有办法满足另一个人的需求,他们忙起来真的恨不得多出一张嘴巴,两双手,三只耳朵,四条腿,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也许大家会和之前的我有一样的感觉,就是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执法者。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在心里给这个人或者这类人定下一个基调以后对待这个人或者这类人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所以,即使民警们只是用平常的语调和他说话时,他们也觉得像是高高在上的执法者在俯视他们。于是就上升为言语上甚至是肢体上的冲突。今天中午看到一篇报道说儿子违章被拦下后,搬“救兵”也就是他的父亲,殴打交警,导致交警受伤,我在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违法者会“磨刀霍霍”“气焰嚣张”的殴打执法者。或许是出于违法者对于法律的恐惧,对于执法者的恐惧的反应。但是我想更多的是源于警察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一个鸿沟。

在我看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也需要双方的共 但是也要深入民众,不能仅仅凭着那一点点口号,而是要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而民众也要明白,执法者只不过是站在法律的角度去约束你的行为,为了你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你的安全,也是为了他人的安全。本质上来说,警察,就是人民的朋友,代表人民的利益。他们是一切违反纪律法律的敌人的终结者,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富有生机活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方面,就是关于我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一名大一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所以所处的职位会给我很多的机会去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之前的怯生生的不敢说话,到后来的可以开玩笑聊天。我心里一直有些自卑,对于我的发音不太自信。改变是从一位美国老太太坐在我面前,还是鼓起勇气介绍了自己开始的。经过后来的聊天我发现,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我们畅所欲言的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她的和蔼让我放下了心中的紧张,和她侃侃而谈。这是一场愉快的谈话,到临走时,她对我说,希望有一天我的照片也会挂在正式警察的那一栏,为她们服务,她相信我能做到。我兴奋极了,我没有必要那么自卑,只要我自信的面对,相信最后也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会好好学习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我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发展敬上绵薄之力。

第四个方面,就是我关于我人生的一些小感悟。其实在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可以感觉到一些和高中时代,不一样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容忽视。身在其中没有感受到,但是度过了,就是度过了,回首往事,虽不至于后悔,但是却也觉得时光走的太快。当我们回忆起来时,总是想着那时候的'时光多么美妙,却不知道眼下的生活在度过这个年龄段的时候会成为自己羡慕的时光。

有人说,人要往前看,为了未来而活着。但是我觉得不尽然。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不容易。没做一件事情都有做一件事的意义,就如同现在的我,有这个工作岗位就不要辜负了踏带给我的价值。有些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情或者学一些东西,并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总有那么一个时机,让我们看到了偶然间学到的东西发挥出的巨大意义。

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上,肯定要有一个目标,人要堕落下去很容易,但是要活的精彩却很难。所以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推陈出新。

最后总结一下,我在这两个月的社会实践里学习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对我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有很大的拓展。我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也呼吁大家多出去交流,出去接触这个社会,它会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6篇

艺术基础知识的论述题

1动漫

3 泛娱乐化

4 张艺谋和贾樟柯的口水仗

5 从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篇文学作品(小说/散文/戏曲/戏剧皆可),并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说明其原因。

6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构造元素,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谊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意与象融化的复合体,是物象的`心灵化,心灵的物化。分析王维《山居秋暝》的意象,

-意境-人生境界-风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7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例如课本中的“木叶”);而有些意象,则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下面诗词中的“梅”这一意象,表达的感情就不尽一致,试作一点辨析。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8 电影是用声音和画面叙事的艺术。在声音里面,音响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画面里,色彩的作用非常重要。请结合具体的作品,分别分析电影的音响和色彩的作用。

9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电视利用屏幕图像和语言,音乐等作为信息载体,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的优势,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特点,成为最为普遍的大众媒体。结合你所看过的电视节目,试论述电视的功能,并说明电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一 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因此,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1)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7篇

一、高考论述题的答题分析

倡导作品化的论述题

1、“作品化的论述题”是指考生在应答时要有创作作品的意识,要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论述,论述中能注意行文的起承转合,有充分的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

2、同学们在答题时应避免成为扫描式的观点堆积,在评分标准上,既然视考生的应答为作品,那么就要认可作品的多样性,因此向社会公布的是论述题的评分标准而非参考答案。

3、作为作品就要以作品的形式按论述题要求全面评价,反映考生的真实能力,因此运用分析型主观题评化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方面主要是采意评分,其它三个方面采用等级评分。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有了作品化的意识、文体工整,有论点,有论据,论述有层次感,论述也能适当辅之以事实论证。

二、论述题评分答题的基本要求:

1、主要围绕观点,观点全面(11)分,从来看,主要是采意评分。

2、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评分等级(1)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3分)

(2)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不充分,但能就某一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论述(2分)

(3)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但论述不充分(1分)

(4)不能围绕论题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述。(0分)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评分等级(1)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所举材料与论题贴切,且充分。

(2)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所举材料与论题较为贴切;

(3)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但所材料与论题不贴切;

(4)不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

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评分等级(1)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分)

(2)条理较清晰,但语言表述一般,或者语言表述流畅,但条理不清晰(2分)

(3)有条理,但不清晰,语言表述一般

(4)条理混乱,语言不通。

三、同学们在答论述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审题。其实论述题要做成小论文,我们就要把题目当作作文题目来审,同学们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论题,但也要找准角度,对不熟悉的论题,想到也肯定是用课本相关的知识。审题时要注意明确是往往明确规定了答案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的角度(政治、经济、哲学)和答题的范围(特殊指向性是强调党、国家、还是人民还是三方面都有所强调)是论述主体的作用还是它们的相互关系。

2、论述。有一些观点找对了,但是不会论述,这是很遗憾的。同学们可以把握一点在论述的时候,首先,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展开。例如经济常识中的“宏观调控”这个知识点,必须系统的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手段以及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又如政治常识中的“国家_”这个知识点,需要全面把握当代两种国家_的性质、_机关和相应的国家职能。另外同学们在论述时还要详略得当,有一些观点可以详细重点叙述,有一些却可以不作为重点。其次,同学们在相关论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找到与主题的内在联系,要说明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为主题服务的。

3、材料。这是目前同学们最有缺陷的,其实简单的说就像同学们写议论文一样,你要举例说明,你用爱迪生进行一千次实验这个例子来说明要不怕失败这个观点。所以同学们的材料来源首先目标是题目的背景材料,其次是热点新闻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材料,但也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最好能对引用的材料加以说明,说明他能为你的论题服务。

4、 最后答题的格式我建议是

总——分[总(观点)——分(论述和材料)——总(内在联系)]——总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8篇

第一步,找出“矛盾”――材料说了什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阅卷老师要面对成千上万的试卷,如何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抓住老师的眼球,对于论述题的答题来说尤为重要。论述题的出题思路就是希望考生就材料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阐述,而这个问题必定体现为辩证法原理上的“矛盾”。一般而言,阅卷老师对于能够一下子抓住材料中的“主要矛盾”的文章都有比较好的印象分。然而如何才能找出材料中的主要矛盾,需要有一定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二步,分析“矛盾”――体现了什么原理?该原理含义如何、理论依据何在?

在找到材料中的矛盾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该矛盾中反映出来的法律原理进行分析,

第三步,解决“矛盾”――如何解决问题?

在论述题的作答过程中,矛盾的解决往往需要考生对矛盾的双方进行必要的“取舍”,或者在没有办法进行“取舍”的情况下,考生也要通过设定条件的方法进行取舍,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才体现论述的价值。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9篇

经济学考研论述题背诵(微观)

微观部分论述题

? 运用弹性理论评论“薄利多销”这一传统的经商理念。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其表达式为:Ed??dQPP1 ? ??dPQQ斜率

所谓“薄利多销”是指通过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每单位商品的利润会减少,但通过销售量的扩大,厂商的总利润可以扩大。这一传统经商理念的是否成立要视需求弹性的大小而进行具体的分析。

(1)若Ed?0,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意思是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毫无反应。如图(1)所示,当价格由P0降为P1时,需求量没有变化,导致厂商利润净损失为四边形P0A BP“薄利多销”的理论不成立。 1的面积。此时,

(2)若0?Ed?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如图(2)所示,当价格由P0降为P1时,需求量由q0增加到q1,需求量增加的幅度显然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于面积CBq1q0小于面积P0ABP1,所以价格下降后,厂商的总利润反而减少。

(3)若Ed?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如图(3)所示,当价格下降后,厂商的利润没有发生变化。

(4)若1?Ed??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当富有弹性,如图(4)所示,当价格由P0降为P1时,需求量由q0增加到q1,需求量增加的幅度显然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于面积CBq0q1大于面积P0ACP1,所以价格下降后,厂商的总利润大幅度增加。

(5)若Ed??,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如图2-21(5)所示。此时价格无变化,而需求量有变化;或价格略微有变化,而需求量即为甚大的变化,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非常剧烈。这种情况下,若价格稍微降低,由于需求量会无限扩大,厂商的总利润也会无限扩大。但现实中,需求完全有弹性的物品可说没有,很难找到这样的例子。

? 假定需求和供给曲线均为直线,用图证明下列结果:(a)对一给定的供给曲线和均衡点,需求曲线的弹性越是

不足,消费者所负担的“单位产品税”越重;(b)对一给定的需求曲线和均衡点,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消费者所负担的“单位产品税”越重。

答:(a)如图(a)所示,S、S分别为征收单位产品税之前和之后的供给曲线,D1、D2和D3为三条对产品的可能的需求曲线。在原始均衡点E,D1比D2更富有弹性,D2比D3更富有弹性。从图(a)中可知,当需求曲线为D1时,新均衡点为E1,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为E1A;当需求曲线为D2 时,新均衡点为E2,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为E2B;当需求曲线为D3时,新均衡点为E3,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为E3E,且E3E?E2B?E1A,因此,在供给曲线给定的情况下,需求曲线的弹性越是不足,征税后形成的新的均衡点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所承担的税收负担越高。

'(b)如图(b),S1、S2和S3为三条可能的供给曲线,S1、S2和S3为生产者已缴纳单位产品税后的新供给'''

曲线。S1的弹性为零,S2具有单位弹性,S3弹性为无穷大。D为给定需求曲线,原始均衡点为E。从图(b)

'中可以得知,当原始供给曲线为S3时,纳税后的新供给曲线S3与给定需求曲线D形成的新均衡点为E3,消费者承

'担的税负为E3A;当原始供给曲线为S2时,征税后的新供给曲线S2与给定需求曲线D形成的新均衡点为E2,消

费者承担的税负为E2B;当原始供给曲线为S1时,征税后的供给曲线不变,均衡点也不变,仍为E,消费者不承担税负。因此,在给定需求曲线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弹性越大,征税后形成的新的均衡点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所承受的税收负担越重。

? “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例如 ,1990年十位数

字的计算器每台卖150元,到1995年只卖50元,然而销售量却增加了3倍。可见,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 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毫无疑问的,它也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便是。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遵循这条普通规律的。在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然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然增加。

但在现实中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价格等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大幅度地向右下方移动。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

如图所示,假设在1990年计算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与S,其交点E决定的计算器价格为150元,销售量为Q0,到了1995年由于计算器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其他一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的综合作用,计算器的供给曲线由S向右移到S',S'与D相交于E,由此决定的价格变为50元,而产销量却增加到4Q0,比1990年增加了3倍。所以这里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是由生产技术等供给因素发生变化所致。对于供给曲线,不论是技术等因素变化之前的S还是之后的S',都遵循着供给规律,即价格下降,则供给量减少,反之亦然。实际上供给曲线的正向倾斜已表明了这一点。

当然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一些,上面假设需求状况不变。实际上需求状况也很可能发生变化,如收入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但这并不会改变供给规律本身。当需求状况也发生变化时,均衡状况的变化情况可能如图所示。

? 试论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答: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价格,也就是供求双方都满意的价格,也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向于使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便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和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这种形成过程,以及由旧的均衡向新的均衡的变动过程,实际就是所谓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的过程和形式。它一方面通过市场的价格的波动自动调节商品的供求,使之趋向均衡;另一方面,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它又自动地引起价格的变化,使之趋向于稳定的均衡价格。

应当看到,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提出来的庸俗价值理论的大融合。它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以价格代替价值,以价格形成代替价值形成,否定了劳动价值理论,从而为否定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奠定了基础。但就它对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的分析方法,即对市场机制作用形式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市场经济实际的,因而对我国经济建设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在我国进行价格体制的改革中,为了增加那些在市场上供给数量相对缺乏的政府限价商品的生产,一部分学者

提出:只要把政府的限价取消,这类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请分析这样的改革措施的可行性。

答:在多数情况下,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相应的供给弹性系数是大于零的。随着政府限价的取消,商品的供给量会得到提高。尤其是,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大,限价的取消可以带来供给量的大幅度增加。例如,在图

(a)中,政府对某商品的限价为P1,在这个价格上供给量Q1小于需求量Q2,市场上该商品是短缺的。政府的限价取消以后,随着市场实际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会逐步地提高,需求量会逐步地减少,最后在价格Pe和数量Qe的水平上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但是,还应该考虑到其他特殊的情况,某些商品的生产由于受到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供给数量在较长的时期内固定不变。这就是说,这些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相应的,供给弹性为零。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限价的取消不会带来供给量的改变,只能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例如,在图(b)中,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政府的限价为P1,政府取消限价的结果是使实际的市场价格上涨到Pe的均衡水平,而供给数量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增加。

? 最近国际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其影响机制,并说明影响产生的实际过

答:(1)石油涨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在AD-AS模型中,原材料燃料(如石油)等投入品的价格变化,会对经济中供给方带来影响,称之为供给冲击。不利的供给冲击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经济产生短、中、长期的影响,下面通过图说明石油涨价对经济的影响机制。

如图,假设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均衡点为E0。①短期效应。石油涨价,对厂商而言,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则总供给曲线由AS0上移至AS1,与AD0交于E1点,物价水平提高,社会总产量下降,同时由于在本期内名义工资不变,导致实际工资的下降。②中期效应。本期结束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Y1小于Y0,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充分就业量,名义工资下降,物价随之下降,AS曲线向下移动至AS2.。而且只要存在Y对Y0的偏离,就会导致AS缓慢的向右下方移动下去,直到En。③长期效应。经济在En(与E0重合)实现长期均衡,对应ASn。此时经济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后,回到了最初的价格水平,但名义工资下降,进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

(2)影响产生的实际过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短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首先,石油价格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最直接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而成品油支出是运输行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油价上涨对化工、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影响也很大。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成本上升,并引起各类化工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纺织、塑料加工等行业的成本大幅上升,必然使这些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企业还因此而停工减产。再则石油价格上涨还带动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不亚于石油价格上涨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将影响这些行业进一步投资和发展,从而会对经济发展、就业、消费产生不利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每桶原油价格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个百分点。根据欧盟委员会测算,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两年之内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减少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则增加个百分点。

从开放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石油价格上涨会增加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进口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给亚洲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项目平衡、偿还外债、投资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油价上涨也可能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慢,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减少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这对以扩大出口为重要动力的亚洲经济来说,无疑会增加阻碍发展的因素。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变化还可能在发达国家引发汇率动荡,从而波及亚

洲金融市场,并在贸易、投资等众多领域引起连锁反应。

? 今年我国住宅价格随市场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

地都通过招标拍卖获取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如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是否能有效限制房价上涨?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不能,你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答:(1)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拍卖方式获得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有效抑制房价上涨。

①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和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开发成本和房产价格。

因为短期内,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因而如图所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如果不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限制,这就有可能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如图所示,土地的需求曲线会从D右移到D′,从而使土地的价格从P0提高到P1。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的提高。

②“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单方面限制厂商利润的做法无法有效增加住宅供给,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房价。房价归根到底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在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供给无法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房价是无法迅速回落的。

国家通过披露房地产开发成本,可以加强国家规划、国土、房地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公开透明化运作,同时可有效制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哄抬房价、偷税漏税、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也不能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行贿等,这样会有效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房产供应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限制房价的上涨,防止开发商牟取暴利,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大幅度增加住宅的供给。

国家通过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则可以改善房地产供应结构,如通过规定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一定比例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_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市场哄抬房价。但是限制贷款有可能减少住宅等的供给,从而达不到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的。

对房产开发商征收高额税赋这可能会增加房产开发商的成本,房产开发商可能会将税赋向购买者转嫁,从而会提高房产的价格。

(2)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过快,根本措施是有效地调节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过快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的廉租房以及小户型房的供给,转移或缓解住房需求,同时有效增加住宅开发数量和质量。

①目前我国房价过快上涨是由于投机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所引起的,因此,政府应该利用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限制第二套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②为了确保广大居民的住宅需求,政府可以建立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提高廉租房供给来转移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住宅需求。

③政府可以对小户型住宅开发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居民廉价房开发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增加这方面的土地供给,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增加住房的供给,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

? 在中国北方许多大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造成居民用水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

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并回答与你的方案有关的下列问题:(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的影响?(3)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有何补救的办法?

答:方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消费数量的增加,从消费该商品(或服务)的单位增量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增加量呈递减趋势。消费者剩余是指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与他的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由于水资源是准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政府制定的水资源的价格很低,这样造成消费者用水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很多。在中国北方许多大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造成居民用水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即最想用水的居民并不一定获得足够的用水,所以帕累托经济效率不能实现。应该对水资源的价格的征费标准、范围进行调整改革,实行水资源分部定价,具体来讲:第一,扩大水资

源费征收范围,除农业灌溉暂不征收外,其他取用水均纳入征费范围。第二,一定幅度提高征费标准,以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第三,按照取水许可权限,实行分级征收和管理,体现取水审批与取用水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对不同的需求量级别实行不同的价格,即实行分部定价(二级价格歧视)。对需求量处于较大级别的用户制定较低的价格,对需求量处于较小级别的用户制定较高的价格。第四,确定税务代收方式,地税部门依照水利部门出具的缴费通知单征收水资源费。第五,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行收、管分离,票、款分离,水资源费在收缴过程中直接缴入省国库,征收金额全部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第六,改革部分项目的征费计量方式,对煤炭、石油开采行业,按煤和石油开采量计征水资源费。

(1)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消费者的剩余会减少。理由如下:

由于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消费者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类商品,往往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但市场上的商品一般只有一个价格,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例如在消费者持续购买某种商品时,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消费者来说,前面购买的单位商品要比最后购买的单位具有更多的效用。因此,消费者愿意对前面购买的单位付出较多的价格,而一般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那么在前面每单位中消费者就可能因为所付的价格低于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而得到剩余。

进行水资源价格改革后,消费者用水支付的价格提高了,这样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缩小,进而消费者剩余减少。假定原来的价格为P0,调整后的价格为P1,则消费者剩余由原来的图形EAB的面积 缩减至图形ECD的面积。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影响。进行价格的有效调整后,水资源便不是准公共物品。从而具有了竞争性和排他性。在分部定价情况下,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的需求量,需求量越大支付的价格越低。这一方面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体现,又使得水资源流向需求欲望最大的用户那里,即提高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

(3)对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于对水的需求量越小的用户支付的价格越高,从而这部分居民的实际收入会减少。相比较而言,需求量大的用户支付的价格较低,这部分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的幅度要小。从整体上看,水资源的平均价格比原来要高,所以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水平是下降了,下降的部分转移到政府的手中。

补救的办法:由于分部定价的实行,政府提供水资源的收入提高。所以,政府应该给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用户提供一部分转移支付,即给他们一定的用水补贴,以补偿这种不公平现象。

? 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是根据什么理论得出来的?你如何评价这个

理论?

答:(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各自从对单个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2)下面对这两个理论作简要评价:①基数效用论大致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奇沃斯和剑桥大学的马歇尔都是其代表性人物。从专业技术上看,基数论被认为具有三大缺点。

首先,效用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从而它的大小是否能加以衡量构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次,效用既然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那么,不同人的效用之间的可比性构成一个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最后,基数论的成立依赖于边际效用递减,而边际效用的递减又被认为是一种“先验的”规律,即不能加以证明而仅凭大家的经验和内省而认同的规律。这种脆弱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是有损于基数论的科学性。不仅如此,边际效用递减还在意识形态上使资产阶级,特别是很富有的阶层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正如马歇尔指出的那样,货币(金钱)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远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整个社会的效用(福利)便会增加。这样,边际效用的递减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根据。

②鉴于基数论的上述三大缺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的推动之下,序数论取代了基数论的地位,其理由据说是因为序数论能够不依赖于效用的可衡量性和边际效用的递减而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实际上,序数论的这种优点仅仅是形式上的。此外,序数论本身也存在着自己的缺点。

a.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建立无差异曲线要有一个前提,

源费征收范围,除农业灌溉暂不征收外,其他取用水均纳入征费范围。第二,一定幅度提高征费标准,以体现水资源的稀缺性。第三,按照取水许可权限,实行分级征收和管理,体现取水审批与取用水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对不同的需求量级别实行不同的价格,即实行分部定价(二级价格歧视)。对需求量处于较大级别的用户制定较低的价格,对需求量处于较小级别的用户制定较高的价格。第四,确定税务代收方式,地税部门依照水利部门出具的缴费通知单征收水资源费。第五,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行收、管分离,票、款分离,水资源费在收缴过程中直接缴入省国库,征收金额全部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第六,改革部分项目的征费计量方式,对煤炭、石油开采行业,按煤和石油开采量计征水资源费。

(1)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消费者的剩余会减少。理由如下:

由于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消费者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类商品,往往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但市场上的商品一般只有一个价格,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例如在消费者持续购买某种商品时,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消费者来说,前面购买的单位商品要比最后购买的单位具有更多的效用。因此,消费者愿意对前面购买的单位付出较多的价格,而一般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那么在前面每单位中消费者就可能因为所付的价格低于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而得到剩余。

进行水资源价格改革后,消费者用水支付的价格提高了,这样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缩小,进而消费者剩余减少。假定原来的价格为P0,调整后的价格为P1,则消费者剩余由原来的图形EAB的面积 缩减至图形ECD的面积。

(2)对生产资源配置的有利影响。进行价格的有效调整后,水资源便不是准公共物品。从而具有了竞争性和排他性。在分部定价情况下,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的需求量,需求量越大支付的价格越低。这一方面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体现,又使得水资源流向需求欲望最大的用户那里,即提高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利于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

(3)对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于对水的需求量越小的用户支付的价格越高,从而这部分居民的实际收入会减少。相比较而言,需求量大的用户支付的价格较低,这部分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的幅度要小。从整体上看,水资源的平均价格比原来要高,所以居民的平均实际收入水平是下降了,下降的部分转移到政府的手中。

补救的办法:由于分部定价的实行,政府提供水资源的收入提高。所以,政府应该给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用户提供一部分转移支付,即给他们一定的用水补贴,以补偿这种不公平现象。

? 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是根据什么理论得出来的?你如何评价这个

理论?

答:(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各自从对单个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2)下面对这两个理论作简要评价:①基数效用论大致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奇沃斯和剑桥大学的马歇尔都是其代表性人物。从专业技术上看,基数论被认为具有三大缺点。

首先,效用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从而它的大小是否能加以衡量构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次,效用既然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那么,不同人的效用之间的可比性构成一个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最后,基数论的成立依赖于边际效用递减,而边际效用的递减又被认为是一种“先验的”规律,即不能加以证明而仅凭大家的经验和内省而认同的规律。这种脆弱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是有损于基数论的科学性。不仅如此,边际效用递减还在意识形态上使资产阶级,特别是很富有的阶层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正如马歇尔指出的那样,货币(金钱)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远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整个社会的效用(福利)便会增加。这样,边际效用的递减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根据。

②鉴于基数论的上述三大缺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的推动之下,序数论取代了基数论的地位,其理由据说是因为序数论能够不依赖于效用的可衡量性和边际效用的递减而推导出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实际上,序数论的这种优点仅仅是形式上的。此外,序数论本身也存在着自己的缺点。

a.无差异曲线表示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建立无差异曲线要有一个前提,

消费者总是可以通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来维持一定的满足程度。但事实上,人们的欲望具有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欲望要从不同类别的商品的消费中才能得到满足,而不同类别的商品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b.在对序数效用论的论述中,常用两种商品的组合来说明消费者的偏好和无差异曲线。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这种组合当然不限于两种商品,而应把社会上全部种类的商品包括在内。

c.根据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假定,无差异曲线一定应该是凸向原点的。但现实并不能对这一假设作出保证。

d.在序数论中,价格不进入效用函数。但是显然违反事实,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少有消费者能撇开价格因素,而单独考虑商品效用的大小。只有不懂世故的幼童,根本不知道价格是怎么一回事,才会脱离价格而判别他对商品的喜爱程度。

总之,虽然序数论在形式上弥补了基数论的缺点,但是,它在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比较牵强的说法。

? 安全与生产是一种两难选择。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恶性事故频发,不少矿井、煤窑、交通设施在安全条件极

为恶劣的条件下依然大量生产,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巨大,令人触目惊心。试使用经济学原理分析:(1)为什么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2)如果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管制,其依据是什么?可能采取哪些管制措施?(3)你是否能够对安全与生产的协调提出一种建议思路?

答:(1)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来讲:

①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厂商必须要减产。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这一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对任何厂商无论是在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都是适用的。

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增大利润。矿井、煤窑、交通设施在极为恶劣的安全条件下就大大较小了生产的成本。而且厂商带着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恶性事故不一定发生在自己的矿井或煤窑里。所以,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

(2)依据是:市场自身的调节存在市场失灵,应该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调控应该一个原则:使得企业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相一致。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管制措施:政府通过运用法律、法令,制定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防备标准、卫生标准,并通过强制性检查、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措施,要求雇主加以执行。市场机制和事后工伤补偿制度通过增加雇主的相关生产成本,从而间接激发了雇主安全生产的经济动机,而政府管制则运用更为直接的方式可以实现同样的结果。

(3)协调安全与生产的建议思路:

①由于风险的知识有限,劳动力市场的缺少竞争性、工人缺乏流动性和风险津贴差异化失灵,而导致市场机制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这可以通过政府管制,要求雇主记录和公布安全状况,对工人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培训,克服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

②工伤补偿措施在降低工人获取赔偿的交易成本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交易成本,制约了其有效性。这可以通过要求工人的雇主共担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评定机制,将因道德风险造成的交易成本降低到最大限度,从而激发雇主和工人实现安全生产的动机。

③强制性政府管制虽然在短时间更直接有效,但是长期来看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因此,一方面,在标准的制定和推行上要适当考虑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注意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同时要加强对高风险行业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为企业提供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调动企业自身预防安全与健康问题发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工伤事故的社会成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市场、保险和管制等多种措施。

? 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作图论证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产量最大化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原则。

答: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二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

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应同时考虑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组合在一个图上。如图所示,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它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OL1和OK1,这样,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

这是因为,等产量曲线Q3代表的产量虽然高于等产量曲线Q2,但惟一的等成本曲线AB与等产量曲线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表明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因为厂商利用既定成本只能购买到位于等成本线AB上或等成本线AB以内区域的要素组合。再看等产量曲线Q1,等产量曲线Q1虽然与惟一的等成本线AB相交于a、b两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因为,此时厂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只需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改变要素组合,就可以增加产量。所以,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任何更高的产量在既定成本条件下都是无法实现的,任何更低的产量都是低效率的。

? 试述消费者理论中的边际替代率和生产者理论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异同。

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不同点

①所属理论不同。边际替代率属于消费者理论中的概念,而边际技术替代率属于生产者理论中的概念。

②条件不同。边际替代率的前提是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而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前提是维持产量水平不变。

③公式不同。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X2dX2,或MRS12??。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K和?L分别?X1dX1

?K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LK??,或?L

dKMRTSLK??。 dL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MRS12??

④含义不同。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

(2)相同点

①形式上相似。从二者的定义和公式中即可看出。

②都是一种比率。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消费变化量之比。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的比率。

③都遵循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遵循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

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由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变化量总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所以,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因此,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斜率,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由于劳动替代资本,两者总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值,即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斜率,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原点凸出的曲线。

? 分析判断“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那么,要素在生产上的边际替代率不变”。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规模报酬与边际替代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讲的是企业本身的规模发生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情况,规模报酬不变时有f(?L,?K)??Q;而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研究在企业的规模一定时,所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即MRTSLK???KMPL,该式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LMPK

212之比。当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可能不变,如线性生产函数Q?f(L,K)?aK?bL,也可能递减,如Q?f(L,K)?AKL。所以规模报酬不变与边际替代率之间无直接

因果联系。

? 应用最恰当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论述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意义。

答:在生产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当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某一特定值之前,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某一特定值以后所增加的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直到边际产量为负,则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总产量开始递减。从以上分析可知,理智的生产者会选择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且平均产量递减的生产阶段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可变要素的投入是有限度的,过多的投入将带来生产的非效率。

国有企业过多的员工使得企业的生产脱离了生产的经济区域,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通过减员,减少过多的可变要素投入,使得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要素组合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搞活国有企业意义重大。

? 根据经济学理论分析下列命题:(1)如果企业从使用第一个投入要素开始,生产就处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

律中,那么总产量曲线将会以递减的速度下降。(2)假定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用到两种投入要素,如果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则该企业最有效的生产是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

答:(1)该观点不正确,理由如下:

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所以,并不是企业从使用第一个投入要素开始,生产就处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中;而是当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超过最佳的组合比例时,才出现这种规律。

③生产就处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中,并不意味着总产量曲线将会以递减的速度下降。如图所示,从L2开始,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是一直到边际产量减到零,总产量曲线都是在上升。而且边际产量为零时,

总产量达到最高点。

图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2)该观点错误,理由如下:

假定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用到两种投入要素L和K,生产函数为Y?LK,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

MPLPP?K??则即L?当?1?L??1,?1,K。?L??MPKPKP

?时,企业最有效的生产不是用同等数量的L和K。只有当?1时,L?K,则该企业最有效的生产是用同等数?都为P。量的这两种要素。

所以,假定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用到两种投入要素,如果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该企业最有效的生产并不一定是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要素的最佳使用数量还取决于其边际产量。

? 什么是规模经济?并以汽车工业为例,结合我国的情况来说明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答:(1)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是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

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厂商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厂商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厂商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厂商的成本,但是他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厂商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厂商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则是厂商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平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厂商规模扩大而向下倾斜。

(2)规模经济被称为汽车工业的灵魂,不赞成此观点的至少有两个结要解,一是认为某两个汽车项目效益最好时,都在形成规模之前。要注意,这时的高额利润是由高关税下的短缺市场造成的,与规模无关。其二是说达到15万辆“规模经济”之日,就是效益下滑之时。答案很简单,所谓规模经济,包括整车、零部件、销售、产品开发等在内,整车能力达到后,零部件由于厂点分散、投资不足、技术未达标等原因,远远达不到自身的最低规模经济要求,因此成本降不下来,价格居高不下,这还没包括产品开发等其他规模经济因素。

现在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头,因此更要重提规模经济的必要,同时要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规模经济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否则,一是优胜劣不汰,汽车厂越来越多,既然汽车不神秘,谁都可以干,那为什么我不干一把呢?二是中国加入WTO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用国外汽车零部件组装的整车厂,中国也就有可能成为某些媒体倡导的世界汽车工业制造中心。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汽车工业到时候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实实在在地变成跨国汽车公司的“附庸”,付出了开放市场的代价,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换回来。

? 说明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长期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通过用长期总成本除以产出水平,

或作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可以得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是先下降,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呈现U形。

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具体地说,就是以规模经济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部分,而以规模不经济来解释上升的部分。

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收益是不同的概念。规模收益是所有要素投入都同倍扩大而引起的产出的变化情况,所涉及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所要说明的是产出规模扩大与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产生于一个工厂内各种投入要素之间关系的变化。当厂商改变一个工厂的产出水平时,它总是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前的生产技术,即现在看是最有利可图的生产技术。在理论上,经济学家常常把规模经济定义为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具体地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劳动分工合理化,提高专业化程度;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包括副产品、管理效率的提高、大规模采购、信贷等的便利。这一切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长期平均成本。

然而,物极必反。当规模继续扩大时,一定会达到一点,在这一点上规模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相互抵销,过了这一点,就会进入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无效率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增加的情况。例如,假如厂商在增加其各种要素投入之后,产量却没有按比例增加l倍或1倍以上,这就被称之为规模不经济。导致规模不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规模过大,造成管理人员信息沟通缓慢、内部官僚主义、决策失误及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等现象。所有这些都会造成长期平均成本的上升。

对于厂商而言,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由规模经济逐渐转向规模不经济,那么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会呈U形。

此外,外在经济或不经济会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比如由于外部不经济,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从而影响整个行业,这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移;反之,由于外部经济而使厂商也获益,引起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

(2)“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可以积累起有关商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这种效应表现为每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量的逐步降低。这种效率的提高来自技巧和技术的熟练,亦即是实践经验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制造业涉及要把许多部件组装成为一种产品。当工人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关于各个部件之间关系的更多知识时,就会出现学习效应,导致时间和成本的节约。

学习效应对平均成本的影响可用图说明。在图中,有两条平均成本曲线:以LACno表示无任何学习效应情况下的长期平均成本;以LAC表示存在学习效应情况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学习效应会引起该厂商成本结构的累积性变化。所以,当产出非常低时,LAC曲线几乎与LACno曲线相重合。随着所生产的产量(一个累积总量)越大,LAC曲线就趋于越偏离LACno曲线。在图中,这种偏离度是以LACno和LAC这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

虽然学习效应会导致重大的成本节约,但这些成本节约可能会不足以抵销规模不经济的影响。因而,当产量达到某一点之后,LAC曲线会反转向上。所以,学习效应会扩大规模经济实现的区域。

(3)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针对关联产品的生产而言的,指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支出小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的情形。假设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产品,产量分别为Qx和Qy;我们把C(Qx,Qy)定义为生产这些产量的总成本。那么,如果满足下述条件,就可以认为存在范围经济:C(Qx,Qy)?C(0,Qy)?C(Qx,0)

其中,C(0,Qy)是只生产Qy数量的Y产品的成本,C(Qx,0)为只生产Qx数量的X产品的成本。换而言之,上述方程表示的是,如果同时生产Qx和Qy的成本小于分别只生产Qx和Qy的成本之和,那么,就存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导致产品转换曲线向外凸出的直接原因。

范围经济并不像规模经济那样与规模报酬有关。规模经济把规模报酬概念作为一个特例而包括在其中,但范围经济不隐含着任何一种具体形式的规模报酬。

范围经济这一概念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同一家厂商通常从事一系列相关的经济活动。有的学者也将其视为对企业兼并的一种解释。这种兼并在经济上之所以是有效率的,是因为由此而生的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相关产品。

? 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曲线?为什么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

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才和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

答:(1)虽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但二者形成U形的原因是不同的。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呈U形,即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是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这是由于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而当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之平均产量,即AVC曲线自此开始转入递增。

(2)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所以呈U形,是由规模的经济或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增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一段递减阶段以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而由于企业的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越来越大,再增加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将最终转入递增。

(3)作为包络线的LAC曲线上的每一点总是与某一特定的SAC曲线相切,但LAC并非全是由所有各条SAC曲线之最低点构成的。事实上,在整个LAC曲线上,只有一点才是某一特定的SAC的最低点。具体来说(如图):①只有LAC曲线本身的最低点(即LAC从递减转入递增之转折点)T3与相应的SAC3相切之点才是SAC3之最低点,因T3点是呈U形的LAC曲线之最低点,故过T3点作LAC曲线的切线的斜率为零;又因SAC3与LAC相切于T3,故SAC3在T3点的切线的斜率也为零,故T3也是呈U形的SAC3的最低点。②当LAC处于递减阶段时,即T3的左边部分,LAC曲线各点与各SAC曲线相切之点必然位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和上面,或者说有关SAC曲线之最低点必然位于切点的右边和下面。LAC与SAC2切于T2,因T2点位于SAC2之最低点B的左边,即该产品的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平均成本递减)阶段。因而LAC曲线上的T2点的切线的斜率是负数,故SAC2曲线在T2点的斜率也是负数,故位于T3点(LAC之最低点)左边之LAC上的各个点都不是有关各SAC曲线之最低点。③当LAC处于递增阶段时,即T3的右边部分,LAC曲线各点与各SAC曲线相切之点必然位于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和上面,或者说有关SAC曲线之最低点必然位于切点之左边和下面。位于T3右边的LAC与SAC4的切点T4,因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平均成本递增)阶段,故LAC曲线上的T4点的斜率为正,故也是SAC4上的一点T4的斜率也是正数,由此可知T4点不是SAC4的最低点。

图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4)综上所述,由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出来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必有一点也只有一点,长期平均成本才和最低短期成本相等。

? 请解释规模报酬的涵义、变动规律及其变动的原因,并说明规模报酬和生产要素报酬的区别。

答: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规模报酬反映了厂商所有投入要素成比例变动与相应产出变动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也就是说,规模报酬仅与厂商内部发生的技术现象有关。

如果把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厂商外部可能的变动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规模经济问题。规模报酬问题与规模经济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是后者的技术基础。规模报酬递增反映了产出的平均成本曲线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行业(或厂商)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厂商必须购买的投入要素价格上涨了,这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但不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

一般而言,当生产规模变动时,规模报酬的变动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如果厂商所有投入要素以某一给定比例增加,产出以更大的比例增加,这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增,表明此时厂商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报酬(产量)逐渐增加;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以某一给定比例增加,产出也以完全相同的比例增加,则称为规模报酬不变,此时,厂商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报酬固定不变;如果厂商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所有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被称为规模递减,此时,厂商每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逐渐减少。

导致厂商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产规模扩大后管理更合理等。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是由于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后期,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已得到充分发挥,厂商逐渐用完了种种规模优势,同时,厂商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规模不经济,以推迟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到来。在这一阶段,厂商规模增加幅度与报酬(产量)增加幅度相等。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规模过大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等。

规模报酬与生产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把二者相混淆。规模报酬论及的是厂商规模变动时,产量如何变化,属长期分析;而要素报酬考察的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增加可变要素时产量的变化,属短期分析。

? 作图分析“包络曲线”形成的过程,并解释该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不相切及相切的情况。

答:(1)“包络曲线”形成的过程

在图中有三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SAC2和SAC3,它们各自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生产规模。在长期,厂商可以根据生产要求,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假定厂商生产Q1的产量,则厂商会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以OC1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而对于产量Q1而言,平均成本OC1是低于其他任何生产规模下的平均成本的。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2,则厂商会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2;假定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3,则厂商会选择SAC3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为OC3。

如果厂商生产的产量为Q1′,则厂商既可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也可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因为,这两个生产规模都以相同的最低平均成本生产同一个产量。这时,厂商有可能选择SAC1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因为,该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厂商的投资可以少一些。厂商也有可能考虑到今后扩大产量的需要,而选择SAC2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厂商的这种考虑和选择,对于其他的类似的每两条SAC曲线的交点,如Q2′的产量,也是同样适用的。

在长期生产中,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产量水平上找到相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而在短期内,厂商做不到这一点。假定厂商现有的生产规模由SAC1曲线所代表,而它需要生产的产量为OQ2,那么,厂商在短期内就只能以SAC1曲线上的OC1的平均成本来生产,而不可能是SAC2曲线上的更低的平均成本OC2。

由以上分析可见,沿着图中所有的SAC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的。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SAC曲线,于是,便得到图中的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2)“包络曲线”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不相切及相切的情况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1、SAC2相切,这些切点连接起来便形成LAC曲线。但必须注意,LAC曲线与各条SAC曲线相切的切点,并不都在各SAC线的最低点。当LAC线处于下降的递减阶段,相切于各SAC线最低点的左边;当LAC线处于上升的递增阶段,相切于各SAC线最低点的右边;只有在LAC线处于最低点时才相切于SAC线(图中为SAC4)的最低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LAC线所反映经济规模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有递减、不变、递增的变化结果。

? 试证明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的一部分。

证明:下面证明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一部分,在长期中分析方法一样。

对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其短期均衡的条件为P?MC,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又可以写成P?MC(Q)。此式表明: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P,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Q,使得P?MC(Q)成立,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这意味着价格P和厂商的最优产量Q(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高的产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而厂商的SMC曲线恰好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短期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短期均衡点上,商品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用函数关系表示:

QS?f(P)

式中,P为商品的市场价格,且P?SMC,QS表示厂商的最优产量或供给量,显然该式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仔细地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当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4时,厂商根据MR?SMC(即P?SMC)3和P

的原则,选择的最优产量顺次为Q1、Q2、Q3和Q4。很清楚,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点明确地表示了这些不同的价格水平与相应的不同的最优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但必须注意到,厂商只有在P?AVC时,才会进行生产,而在P?AVC时,厂商会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即用SMC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如图(b)所示,图中SMC曲线上的实线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S?S(P),该线上的a、b、c和d点分别与图(a)中SMC曲线上的E1、E2、E3和E4相对应。由图可见,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且是边际成本曲线的一部分。

? 分析完全竞争企业和产业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答:(1)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C,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的惟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和必要条件是MR=MC。设想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MR)大于其边际成本(MC),表明该企业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因而需要继续增加产量;如果产量增加到使边际收益(MR)小于边际成本(MC),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因产量过多而减少,因此,需要减少产量。可见,当企业的产量使MR>MC,或MR

(2)完全竞争市场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这是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三种均衡状态:一是它的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AC)曲线最低点下方,这时企业的总成本(TC)大于总收益(TR),因而处于亏损状态;二是它的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上方,这时企业的总成本小于总收益,因而处于盈利状态;三是它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处与之相切,这时总成本与总收益相等,企业的经济利润等于零。

企业行为由于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当处于第一种亏损状态时,必然要缩小自己的生产规模,处于第二种盈利状态时,又必然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所以,从长期来看,最终会调整到趋于第三种状态,实现企业长期均衡。这时由于需求曲线亦即AR曲线与AC曲线在AC曲线最低点处相切,因而也与MC线相交,所以,完全竞争市场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

(3)完全竞争产业的短期均衡

在任何价格水平上,一个产业的供给量等于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供给量的总和。据此,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则一个产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产业的所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成。

(4)完全竞争产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当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时,整个产业产量的变化有可能对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根据产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将完全竞争产业区分为成本不变产业、成本递增产业和成本递减产业。

成本不变产业指该产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这可能是因为这个产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成本递增产业指该产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成本递增产业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成本递增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成本递减产业指该产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了。产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产业的产量的增加,使得产业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长期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构成长期均衡。

? 作图说明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市场的供给曲线。

答: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供给曲线和市场的供给曲线都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下面分别论述。

(1)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可以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来表示,但并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全部,只是大于和等于短期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部分,即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大于和等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因为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在给定的价格下,厂商会按照边际成本曲线上相应的数量提供产出,但有理性的生产者决不会在不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生产。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它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如图所示。

(2)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短期供给曲线

在任何价格水平下,一个市场的供给量等于该市场内所有厂商的供给量的总和。因此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则一个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得到。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保持了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这就是,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的变动。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如图。

(3)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长期供给曲线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对全部生产要素进行调整。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相似,都是边际成本曲线的一部分,不过厂商长期供给曲线是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大于和等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部分如图所示。

(4)完全竞争市场长期供给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长期供给曲线根据行业特点不同而不同,可以分为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①成本不变行业的市场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指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的行业。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LS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成本不变的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下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市场需求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

的变化,但长期均衡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②成本递增行业的市场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指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的行业。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LS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③成本递减行业的市场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指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的行业。行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生产要素行业的产量的增加,使得行业内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LS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在长期,行业的产品价格和供给量成反方向的变动。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还同时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 竞争性市场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竞争性市场又称为完全竞争竞争,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价格接受者。(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产品具有完全相互替代性,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惟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④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竞争性市场在纯理论形式上是一切可能的市场中最完美的,是一种最有效的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达到最优的效率。具体来讲,竞争性市场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2)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 企业最优决策的基本规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答: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是给定的。因此,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如图,有某完全竞争厂商的一条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SMC曲线和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Pe出发的水平的需求曲

线d,这两条线相交于E点。E点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相应的产量Q*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时的均衡产量。这是因为,当产量小于均衡产量Q*,例如,为Q1时,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有MR?SMC。这表明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总收益的增加量大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是说,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可以使利润得到增加。所以,如图中指向右方的箭头所示,只要MR?SMC,厂商就会增加产量。同时,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边际收益MR保持不变,而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是逐步增加的,最后,MR?SMC的状况会逐步变化成MR?SMC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厂商得到了扩大产量所带来的全部好处,获得了他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润。相反,当产量大于均衡产量Q*,例如,为Q2时,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有MR?SMC。这表明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是说,厂商增加产量是不利的,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如图中指向左方的箭头所示,只要MR?SMC,厂商就会减少产量。同时,随着产量的减少,厂商的边际收益仍保持不变,而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是逐步下降的,最后MR?SMC的状况会逐步变成为MR?SMC的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厂商所获得的利润逐步达到最高的水平。

由此可见,不管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厂商都是在寻找能够带来最大利润的均衡产量,而这个均衡产量就是使得MR?SMC的产量。所以,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企业最优决策的基本规则。

? 作图并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三种基本情况。

答: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SMC,式中,MR?AR?P。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三种基本情况是:短期盈利,短期收支相抵和短期亏损,而短期亏损又分三种:短期亏损但生产要比不生产好;短期亏损处于停止营业点;短期亏损需停止营业。因此,下面分五种情况来说明。

(1)短期盈利

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上方,这时厂商的总成本小于总收益,因而处于盈利状态,如图(a)。在图(a)中,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MR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E,相应的均衡产量为Q*。在Q*的产量上,平均收益为EQ*,平均成本为FQ*。由于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厂商获得利润。在图中,厂商的单位产品的利润为EF,产量为OQ,两者的乘数EF?OQ等于总利润量,它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2)短期收支相抵

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处与之相切,这时总成本与总收益相等,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零,如图(b);在图(b)中,厂商的需求曲线d相切于SAC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SA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这一点恰

**好也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E。在均衡产量Q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都为EQ,厂商的利**

润为零,但厂商的正常利润实现了。由于在这一均衡点E上,厂商既无利润,也无亏损,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为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3)短期亏损但生产比不生产好

需求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下方,这时厂商的总成本大于总收益,因而处于亏损状态,如图(c)。在图(c)中,由均衡点E和均衡产量Q可知,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厂商是亏损的,其亏损量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但由于在Q的产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所以,厂商虽然亏损,但仍然生产。这是因为,只有这样,厂商才能在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以后还有剩余,以弥补在短期内总是存在的不变成本的一部分。所以,在这种亏损情况下,生产要比不生产强。

(4)短期亏损处于停止营业点

在图(d)中,厂商的需求曲线d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是AV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这一点恰好也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均衡产量Q*上,厂商是亏损的,其亏损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该均衡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5)短期亏损需停止营业

在图(e)中,在均衡产量Q*上,厂商的亏损量相当于阴影部分的面积。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将停止生产。因为,在这种亏损情况下,如果厂商还继续生产,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全部弥补,就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厂商停止生产,可变成本就可以降为零。显然,此时不生产要比生产强。

概括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下述结论:企业的短期经营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平均收益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其二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 论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

答:(1)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指在长期中,厂商通过改变所有要素的投入数量,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达到的一种均衡。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厂商在短期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只能调整可变要素的数量,因此,厂商只能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变动产量所引起的短期可变成本的变动来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而在长期中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具体地说,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调整:一方面,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调整;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即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厂商的长期均衡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调整实现的。

①厂商对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的调整。在长期内,厂商为使其利润最大化,必然会调整其工厂规模和产量水平。在某一生产规模和产量水平上,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厂商便会增加产量,扩大规模;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厂商便会减少产量,缩小规模。

②行业长期调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因此,只要一个行业有利可图,新厂商便会进入,增加供给,使市场价格降低,直至长期利润为零;若行业中有亏损,一些厂商便会退出,减少供给,提高价格,直至行业亏损为零。

长期内,厂商在上述两方面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

(2)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如下: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规模,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厂商退出该行业,当该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如图(a)中的PO]达到均衡时,如果这一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则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人数不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从而不再扩大产量,新厂商也不再加入该行业),也不亏损(从而不再缩小生产,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该行业),于是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是:

①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造成整个市场的供给量扩大,使市场价格下降到各个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为止。

③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提供的产量,不仅必然是其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而且必然是其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之最低点的产量,如图(b)所示。

? 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原先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现在如果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那么在极短期、短期

和长期内,是调整产量还是调整价格?

答: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是这样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成本递减的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价格随着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而减少,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和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化。

如图所示,D0为原市场需求曲线,现在D0向右上方移到D'0。那么在极短期(指厂商来不及调整产量,比短期更短的时期,在短期,厂商可以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使用)每个厂商的供给量不变,则市场供给量也不变,从而使市场供给曲线如图上的S0,是一条垂直OQ轴的直线,市场供给量固定为OQ1,于是市场上厂商只能调整价格,产量无法调整。在短期,厂商可以通过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增加产量,另一方面同时调整产品的价格,每个厂商这样做时,市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新的均衡点为C,均衡价格为P2,均衡产量为Q2。在长期,新的均衡点为D,均衡价格为P3,均衡产量为Q3。因为在长期,厂商可以调整厂房设备,新的厂商也可以进入。假定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厂商的生产成本曲线下降,厂商在扩大产量的同时,价格(P3)反而低于原先的均衡价格(P2)。

? 已知某行业是成本固定不变的行业,该行业的代表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资本在短期内固定不

变;该行业原来处于长期均衡状态。现在假设由于收入提高,对该行业的产品的需求有持久性增加,请解释说明:(1)为什么该厂商在长期均衡条件下雇佣的劳动小于(而不是大于或等于)他在短期内雇佣的劳动?(2)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在长期内是否发生变化?(3)长期均衡价格是否发生变化?(4)假如由于技术进步或(和)规模经济等原因,试用作图法表示长期均衡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成本固定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其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成本固定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原因在于成本固定不变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不变的。水平的供给曲线表示:在长期内,成本固定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下提供产量,这个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单个厂商的不变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市场需求的变化只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但不会影响到长期的均衡价格。

(1)根据题意,对该行业产品需求持久性增加,使需求曲线从D上移到D1,从而使均衡价格从原来的P上升到P1。由于价格上升,厂商有超额利润,于是该代表性厂商将生产量从q扩大到q1。由于题目假定该厂商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而短期内资本不变,因此产量扩大只能靠多雇工人,因而该厂商在长期均衡条件雇佣的劳动(产量为q时雇佣的劳动人数)必然小于(而不是等于或大于)他在短期内雇佣的劳动人数(产量为q1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2)由于存在超额利润,不仅该行业原有企业纷纷扩大产量,还使新企业纷纷加入该行业,因而使市场供给曲线S1右移到S2,从而市场均衡产量从Q扩大到Q2。在长期内,不仅劳动可变,资本设备也可变,因此产量从Q扩大到Q2。一方面是劳动人数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资本设备增加的结果。可见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在长期是增加了(见图)。

(3)由于该行业是成本不变的行业,因而新旧厂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不会上下移动,老厂商扩大生产以及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引起市场供给量增加,导致行业供给曲线从S1右移到S2,迫使价格下跌,直到恢复原来均衡价格为止。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并未变化。

(4)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等原因,当生产扩大时,厂商的LAC会从LAC1下移到LAC2,从而使长期均衡价格下降,行业长期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右下方倾斜。(见图)。

? 试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并评价其配置资源的效率。

答:(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这也就是行业内企业数量的调整;另一方面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

长期均衡的条件:LMC=SMC=MR=AR=P=LAC=SAC

①由于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对厂商长期均衡形成所起的作用

在长期内,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则会吸引其他新的厂商加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随着新厂商的加入,行业的厂商数目增加,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市场价格会一直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如果行业内的单个厂商的生产是亏损的,则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就会自动退出生产。随着原有厂商的退出,行业内厂商的数目就会减少,整个行业的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市场价格会一直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最后,由于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都处于一种既无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行业内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也就停止了,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便处于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②厂商结合生产规模的调整与行业内厂商数目的调整来实现长期均衡

长期内市场的商品价格会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单个厂商在每一个变化了的价格水平上,调整生产规模使其满足MR=LMC的均衡条件。在这样一个调整过程中,单个厂商最后必然将生产规模调整到与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所要求的产量相适应的最优生产规模水平。

(2)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①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②再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

③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3)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在配置资源上是有效率的,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完美的方面。

①完全竞争市场尽管可以实现产量最大和技术规模最优,但是没有差异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因为对于同一用途的商品而言,完全竞争市场迫使消费者只能选择一种商品。

②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需求是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横向叠加得到的,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如果在经济系统中收入分配不均,那么,收入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大,而收入低的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市场需求的影响小。这样,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反映收入高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因此,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并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③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每一个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只占市场份额的很少一部分,这就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在市场需求既定的条件下,现有的技术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现有的技术使得平均成本有可能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内处于递减阶段。但是,受到需求的制约,完全竞争市场不允许一家企业提供过多的产出,迫使企业只能

选择小规模的生产技术。所以说,完全竞争市场未必能使企业选择最优的技术,或者说选择最优技术进行生产不一定能满足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

总之,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高效率以及它过于严格的限制,使得该种市场经常被看做一种理论模式。

? 针对电力、自来水、煤气等自然垄断行业,试论述(1)为什么需要由政府对这些行业采取管制措施,(2)政

府可采取的管制措施主要包括哪些,以及(3)实施这些管制措施应遵循哪些经济学原理。(厦门大学研) 答:(1)管制的原因

自然垄断产业都是受政府管制的产业。管制的基本理由在于市场失灵。具体原因有:

首先,自然垄断存在定价悖论。一方面,自然垄断产业的平均成本最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但在单一企业生产条件下,自然垄断厂商有可能凭借其垄断势力制订垄断价格,消费者由此受害。为此,需要由政府介入实施价格管制。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0篇

一、实习收获

(一)实习安排

在城镇分局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民警巡逻、站交通岗、出警处理纠纷、制作公安机关的相关法律文书等等,噪音扰民、夫妻打架、买卖纠纷,不一而足,统统归我们管。在这些警务工作中,民事纠纷还是相当多的,对于一个警察要想双方当事人都到达满意,还是有必须难度的。

在局里的安排下,我跟从一位姓徐的民警过实习生活,他是一位透过社会招考的形式进入到警察队伍的。他是一位壮汉,甚有威势,但却是个心细之人,写字一丝不苟、工作脚踏实地。他工作了有将近十年,在那里,还是个小有威望的人民警察。在工作过程中,师傅经常耐心地教我一些接处警中的知识。例如,当我们接处警时,师傅在和事主了解状况时,我就就应及时将事主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单位、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详细的记录在接警记录本上,透过两个人的配合提高接处警效率,也避免了对事主的重复询问。

记得有一齐纠纷:一妇女为了凉快坐在一店铺门前吹空调,而且还吃东西、喝酒,严重的影响了该店铺的正常营业,女服务员让其离开,不料却发生争执,妇女把服务员的脸部挠出了三道长短不一的血痕,服务员为了挣脱,又把手不留意伸进了妇女的嘴里,大拇指被妇女狠狠的咬了一口。师傅为调节此事,连续一周在此两家之间做调节,最后以妇女向服务员当面道歉,并赔偿3000元医药费了事。在这起纠纷中,师傅表现出了一个年轻警官局表现的最高素质,确实令我等实习学员局折服。事情完结之后,师傅还要给双方当事人写调解协议书,终至圆满。

(二)实习感受及收获

在城镇分局实习期间,让我进一步了认识公安,认识社会,也认识到在公安社会中的自己。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个性是相关的业务知识,比如说公安专业中的查缉战术、治安秩序管理、法学、犯罪心理学等等。三个月实习下来,我从自身工作出发,深深的感觉到了公安工作中的困难。琐碎而繁杂的工作常常要搞到午夜的一两点钟。即便是最常见的吵架,民警们也不仅仅要劝架,要做调查和笔录,还要做调解,工作很细也很烦。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也感悟良多。透过接处警的点点滴滴,我更加了解了警察职业的方方面面。静下心来思考,透过局见局闻,能悟到许多道理,对我将来的做人、做事,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二、对****区流动人口中青少年侵财型犯罪案件的认识

(一)流动人口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系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的流动,超多人员流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对于促进流入地经济的发展、对于缓解流出地的就业压力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违法犯罪。在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案件中,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据_对2361名青少年罪犯调查后发现,闲散青少年为1445人,占,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在大中城市,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也比较严重,最新统计,该群体违法犯罪占一些城市违法犯罪总数的60%左右。可见,人口流动与青少年犯罪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换一句话说,人口流动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

(二)一个典型案例

在城镇分局实习期间,我也多次的遇到过流动人口中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能够说对我触动很大。20xx年4月,樟树市中学生高淑芳透过亲戚介绍,来到了****市公安局城镇分局辖区内的一家发廊打杂。本来讲好,开学前老板娘给她600元工钱的。可眼看着就要开学了,高淑芳向老板娘讨要工钱。哪知老板娘竟说:干29天也是白干,满一个月才能给钱。高淑芳觉得没有办法,在开学前的一天晚上,乘老板娘不在,将店内油机、吹风机以及美容美发用品和一些老板娘的饰物席卷而去。接到老板娘的报警后,城镇分局立即联系了各个有关的收费站点,师傅、还有另外一个民警和我则驱车前往火车站。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我们发现了她。见到我们时,高淑芳显得很从容,而且理直气壮。回到城镇分局在理解我们的询问时,15岁的高淑芳依然不以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她说:“她欠我的工资,我这样做只是拿回自己应得的一部分……”当时在场的警察们是如此的不以为然,可见她的法制观念是多么的淡薄。

(三)城镇分局对流动人口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侦查对策

1.加强对青少年侵财型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工作

针对近年流动人口中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断上升的状况,城镇分局应定期与辖区内各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部门建立警民共建活动,共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监督和引导工作,对发现的违法人员和行为及时通知社区民警,并结合其家人共同开展教育工作,努力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

2.做好刑嫌的调控

要有效的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必然要做好“主动进攻、先发制敌”。加强对管辖区的内重点人口管理,对高危人群就应严格的管理,随时监视他们的行踪,只要发现新的线索或行踪可疑,做好随时主动出击的准备,把他们犯罪的动机杀死在“摇篮”之中。

3.加大打击力度

加大力度打击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要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类犯罪活动,个性是教唆、引诱和胁迫青少年犯罪,传播犯罪方法、传播淫秽物品以及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等犯罪要依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增强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透过各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帮忙青少年加强文化修养和掌握必须的法律知识,教育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三、实习总结

(一)自己的不足之处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实习过程中,我努力将自己在校内局学公安专业知识与实战相结合,透过实战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积累经验,以便在今后学习工作过程中查漏补缺,取长补短,用新的公安理论知识来指导新的实践。在接触案件时虽然自己没有执法权,但也经常会考问自己,这些案件是什么性质,自己处理时该如何处理,感觉很多案件是我把握不好的,这也警示我今后要好好学习。遇到不懂不会的东西,同时跟书、跟例子学、跟别人学,只有想学,肯学肯钻,不懂立刻请教,然后自己再钻研分析,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透过此次实习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感到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局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我会侧重这些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二)展望未来

城镇分局的实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在这三个月里面,我不仅仅仅学习了许多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深刻了自己做好公安工作的信念。今后我将更扎实地学习,充实自己,改正错误,提高不足,发挥长处,努力完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1篇

一、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

(一)阅读顺序

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笔者认为,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如此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本人主张的阅读顺序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

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的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好题目设问。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切忌泛读,只了解材料的大概意思),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

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这三大类材料,以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论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2)文言文材料。对文言文材料的阅读应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自己储备的文言文知识,弄清材料意思,绝对不能像在语文课那样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解决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

二、根据关键信息,联系知识储备、以及相关教材内容。

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不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阅读材料寻找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时,必须根据关键信息断定解答好设问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而思考这些知识在教材中是怎样阐释的。最好能落实好这些知识在教材中的位置(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知识的范围,更好的迁移知识解好题。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要注意回顾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根据阅读中找到的关键信息落实待考知识点在教程中的位置,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而判断材料论断的正确性;其二,用教材知识解释材料中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为答题提供帮助。

三、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是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所以学生在完成以上两步后,应该将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巧妙的融合,初步确定设问所预求的答题要点。学生心中应该明白:该材料解析题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在教材中是怎样阐释的,每个要点又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语句等等。

四、答案表述:观点正确、标的明确、层次清楚、多角度有序表达

1、观点正确

正确表述观点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答案所表述观点与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相一致(特别要注意设问当中的“否定词”);其次,答案所表述观点与材料解析题所提供的材料观点要一致(除非设问要求表述反向观点);最后,答案所表述观点不得违背教材知识点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总之,答题要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经提炼概括,答案严谨慎密,言简意赅。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或任意发挥,空话连篇。

2、标的明确。答案表述一定要写出答题的提示语,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每一小问的回答都必须写。例如:影响是……目的是……

3、层次清楚

组织答案,需要把设问进行分解,分化为不同的层次,将“大题”转化为“小题”,给出的答案应该是:每层的答案一个自然段,留给评价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4、多角度有序表达

表述答案时,要弄清楚设问预设的角度,做到答案不遗漏设问要求的任何角度。答案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常识,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或按影响归类、或按历史事件自身的发展顺序等等。并且在每一个要点前要标明序号,使答案条理清楚。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2篇

2021成人高考政治的论述题答题技巧

第一,分清此题的.构成。论述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或原理;一部分是联系实际,多年来这种构题形式无大变化。例如: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 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阐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非常明显,前一部分是基本原理,后一部分是联系实际。

第二,明白成考政治答题步骤。既然论述题是由两部分所构成,因此,答题也一定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讲述基本理论或原理。这一部分一定要回答好,因为在论述题中, 基本原理占得分数一般都比较高,是题的主要部分。力求把题目所要求回答的原理答完全,并对各个要点作明确的简要解释,还要注意条理和逻辑性。第二步是联系 实际。这是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继续要完成的内容,就是用第一步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对题目所要求的实际进行应用。

这是论述题所要求的,不可缺少或遗漏,否则就要丢分。应用情况比较复杂,有时要求回答对某一事物的指导意义;有时要求回答对某一事物的重要性;也有时要求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等等。联系实际要具 体,也要分层次。基本原理里所包含的主要观点,在联系实际时都应运用上,不可遗缺。

另外,考生在回答论述题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或者说,最应避免的差错是:对论述题的解答不按步骤进行。有的考生一上来就讲实际,结果实际讲得很多,却忘记了回答基本原理,这种回答不可能取得好的分数。

同时,事实政治考试内容都是当年最重要的事件,注意留意一下报刊、杂志、电视,重点去看半月谈,此刊时事信息量非常大,同时还要靠平时的积累。

最后,政治复习一定要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各师给出的重点部分很有价值,如果时间不充裕,只看重点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也可以说这算一个捷径。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3篇

一、从论述题角度看各学科重要性的不同

1.法理学、宪法、行政法最为重要;

2.民法、刑法、经济法次之;

3.三大诉讼法(即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再次之;

4.法制史、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法律职业道德、商法最为次要,

二、从论述题角度看重点学科的常考知识点

1.法理学共四章,包括法的本体、法的运行、法的演进、法与社会。这四章都非常重要,许多论述题的答案都包含在这四章中。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关注这四章中可能存在理论争议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法的本体”部分,如法的概念、法的本质、法的价值(尤其是法的价值冲突)、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适用(尤其是适用法律规则审判可能导致结果严重不公因而需要适用法律原则进行审判的情形)、法的渊源(尤其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法的效力、法律关系(注意掌握如何对不同案件中所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法律责任(尤其是归责与免责)等,

(2)“法的运行”部分,如立法(尤其是立法原则)、执法(尤其是法治社会中执法的基本原则)、司法(尤其是法治社会中司法的基本原则)、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尤其是运用不同法律解释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形)等。

(3)“法的演进”部分,如法的传统(尤其是中国法的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意识等。

(4)“法与社会”部分,如法与科学技术、法与政策、法与道德、法与人权等。

2.宪法与行政法的内容中,涉及国家机关的法治建设、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最为重要,许多论述题的设置都与这两部分的内容有关。

3.经济法中,涉及弱势群体的内容最为重要。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双方力量对比中明显处于弱势的一方。

4.三大诉讼法中,涉及如何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救济的内容最为重要,因此,应当注意掌握我国法律制度如何为受害者提供一整套法律上的救济途径。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4篇

在政治科高考中,论述题是主观性试题的最主要代表。这道题知识容量较大,综合性较强,需要我们利用所学的有关知识,组织材料,综合作答。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榨干材料

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三读三比图表

分析图表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做到“三读、三比”: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首先要注意每则表格前的归纳性语句,如“表1:×××状况”等,以便对每则表格的大致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注意对每则表格中的具体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弄清每则表格内有几层意思;再次,要注意每则表格后面有没有注释性说明,这样的内容对理解表格内容很有帮助;最后,要注意表格后的设问,有几句,问的是什么。

三、列出原理清单

做大题目一定要思路清晰有条理,在作答前应该把能想出来的相关的知识点列出一个小清单,这样才能避免答题时大而不全。从十年高考情况看,论述题对于所用原理的需求,已不是单一的.原理,也不是限于某一课的知识,而是综合运用几个原理或几课书的知识,因此我看在列答题的所需的原理时,不要限于课本的某一章节,要对知识融会贯通,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5篇

论述题四步解答法

论述题失分点

法考的论述题是众多考生的心病,很多考生都提之畏惧如虎,对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论述题,失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地方:

1、论点分散,论述不集中。由于法考的主观题都是有字数限制的,要在规定的字数内把自己的观点表述的既全面又准确是非常重要的,这考验考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若没有连贯性和前后分析的逻辑性,那么这就是失分的关键问题了。

2、题目未审清。由于法考论述题考察的范围较广,考察考生的综合知识。在考试的那么短时间内,往往考生会对所给论述题的材料理解发生误解,就会对审题产生偏差。

3、未分层次段落,缺乏法言法语。部分考生在法考中,可能为了节约一切时间,没有段落层次,老师阅卷是还得帮你找论点、论据。

4、分析浅薄,未达到一定深度。对于论述题来说,很多考生经过系统复习后,都能找出论述题所体现的'法律问题,但是这只是答论述题的开始。接下来的论述才是,对这些理论考点进行分析升华,才能真正得到高分。

论述题答题技巧

1、明确论题。

通过阅读案例或者问题,厘清法律关系,锁定理论考点。即首先要知道论什么。

2、建构逻辑。

论述题一般要求500字或800字以上,但限于考试时间,一般考生也只能写作1000字左右。在1000字的范围内,能表达的关键点有限。因此,应当先在草稿纸上搭建答题主干,即你打算围绕论题谈哪几个主要方面。然后再围绕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展开。切忌读完题目提笔就写,那样容易造成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结局,得分自然会受影响。

3、论证圆满。

论述题考查考生的理论水平。所谓理论,即对一个问题的观点要有解释与评价,且解释与评价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种题型没有什么格式化的标准答案,但要求考生对论题的论证做到充分、有说服力,即要保证能够“自圆其说”。

4、运用技巧。

第一,回答论述题,在内容方面一般需要包括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主要内容:

概述:概念;特征;意义、价值。

比较法研究: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比较。

我国现状与问题:现状;存在问题;问题原因;改革必要性;改革可行性。

改革或完善建议:提出若干建议。

第二,如果对于论题较为陌生,可以从概念本身或者上位制度入手,进而展开。譬如,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如果不会,可以首先从概念本身入手,即先论证什么是非法,什么是非法证据,谁来排除,什么时间排除,排除的程序与排除的后果等。也可以从上位制度入手,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属于证据规则,进而属于证据制度。证据制度为什么要设计证据规则?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侦查人员的取证行为,保障人权,同时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惩罚犯罪。

第三,刑诉题目中,只要论及某一制度的价值或者意义,可以主要围绕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来做文章。具体来说,惩罚犯罪可以重点阐述保障定罪量刑的准确性,实体公正,保障侦查权的行使,提高诉讼效率等。保障人权可以重点论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制公安司法机关职权,程序正义,维护司法公正,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等。

第四,最后一招,自行创新。在改革建议方面,如果实在没有看过相关的文献不知道标准答案,可以根据自己对论题的理解,围绕秩序、正义、效益的价值自行创新理论和观点,只要能够对该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第五,卷面务必“清新”(机考不适用)。判卷老师每天要批阅上百份试卷,一般不会仔细阅读您的大作,基本上15秒左右就可以对你的回答给一个初步的分值印象。因此,先不论内容,也不论字是否写得好看,一定要保证答题内容的格局要整齐、分段、有开头、有论证、有结论。这样判卷老师可能会在一个较高分值水平上给分。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6篇

1.破除畏难情绪,论述题的答题要求和论文有相似之处,许多考生常常因觉得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好,法学基础差,而产生了“论述题恐惧症”,觉得怎么复习也不可能提高很多,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这种想法是有害的,虽然论述题复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和套路还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应试水平的。

2.复习论述题的时机把握。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是提升复习效率最直接的方法。最佳的复习论述题时间是在考前一两个月左右。在这个阶段,就大多数考生而言至少已经进人第二阶段的复习,也就是对司法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都已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此时进行论述题的练习,一方面已经有了各个科目知识点的储备,另一方面在时间上也有利于临场的发挥,如果战线拖得太长,除非能够坚持练习,否则答题方法和套路可能没有办法完美地反映在试卷上。

3.临场经验方面,请考生记住以下四点:(1)字迹清楚;(2)保持卷面整洁;(3)尽量不用长句;(4)注意分段和叙述条理,

4.对于非法学专业的考生而言,要做好论述题,必须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脑中建立法学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法学的逻辑思维。这可以通过在平常复习中随时梳理知识点,寻找共通性的知识点来实现。同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多看一些法学名家们的随笔集,增强法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虽然论述题要求“答题文体不限”,但是考生如果想要取得高分,应当使用议论文体。如果将论述题写成说明文或散文,即使没有违反答题要求,也得不了高分。

6.一定要有理论高度。纵观历年真题,几乎每一道真题都需要进行高度抽象地概括和论述,出题人实际上希望通过论述题的考查来培养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考生必须十分关注各大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7篇

历史论述题答题思路方法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

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

如“归纳”,基本上就是分段概括材料的含义。注意标好点子。

2、看材料

①、带着问题,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勾画出来,组织答案的时候有可能要用到。)

②、运用历史观点,联系史实,站在历史高度读懂材料。

③、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每一个句号、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往往就是一个得分点。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8篇

(一)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谈谈对案例所反映问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

1.需要对答题的内容,即对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准确的把握,

(1)合法性问题。合法性问题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尽管法学中对合法性问题有各种理论,但从司法考试的要求上看,所谓合法性的问题,一是需要把握案件是否具有现行法律法规的依据,如果有,则具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如果没有,则缺乏形式上的合法性。

(2)合理性问题。合理性问题属于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对案件所造成的结果、影响等进行分析,同时也应当结合中国现实进行分析。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否符合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

2.需要对此种题目的要求进行准确的把握。

(1)为什么不能“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其原因在于此种题目属于论述题,而非一般的案例分析题。如果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那就与其他案例分析题无异了,也不符合此种题目“30分”或“25分”的分值要求。

(2)此种题目的要求是不能“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而不是“不能”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30分为例进行分析):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占l8分;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占8分;

(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l000字”,占4分。

(二)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站在法律职业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

1.准确把握题目所设置的问题。

2.根据上述对问题的把握,可以合理推断出以下几点内容是必须回答的:

(1)既然第一个小问题的核心在于“维护权益”,因此论述题的开头就需要先把当事人权益的受害情况交代清楚,

(2)把当事人权益的受害情况交代清楚后,就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简要说明当事人可以用以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或方式。

(3)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选择出一种方式,并指出用该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有优越性。

(4)阐明之所以选择该种处理方式的理由,这是本题的重心。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占18分;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占5分;

(3)“字数不少于500字”,占2分。

(三)直接以论述题形式进行考查

1.准确把握题目所设置的问题。

2.根据上述对问题的把握,可以合理推断出以下几点内容是必须回答的:

(1)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三个范畴的阐述,内容上应当包括对三个概念的界定、辨析和比较等基本内容。

(2)立足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特点,提出考生对“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阐述。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占18分;

(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占5分;

(3)“字数不少于500字”,占2分。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19篇

(一)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谈谈对案例所反映问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

1.需要对答题的内容,即对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准确的把握。

(1)合法性问题。合法性问题属于法律层面的问题。尽管法学中对合法性问题有各种理论,但从司法考试的要求上看,所谓合法性的问题,一是需要把握案件是否具有现行法律法规的依据,如果有,则具有了形式上的合法性;如果没有,则缺乏形式上的合法性。

(2)合理性问题。合理性问题属于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对案件所造成的结果、影响等进行分析,同时也应当结合中国现实进行分析。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否符合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

2.需要对此种题目的要求进行准确的把握。

(1)为什么不能“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其原因在于此种题目属于论述题,而非一般的案例分析题。如果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那就与其他案例分析题无异了,也不符合此种题目“30分”或“25分”的分值要求。

(2)此种题目的要求是不能“仅”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而不是“不能”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30分为例进行分析):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占l8分;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占8分;

(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l000字”,占4分。

(二)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站在法律职业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

1.准确把握题目所设置的问题。

2.根据上述对问题的把握,可以合理推断出以下几点内容是必须回答的:

(1)既然第一个小问题的核心在于“维护权益”,因此论述题的开头就需要先把当事人权益的受害情况交代清楚。

(2)把当事人权益的受害情况交代清楚后,就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简要说明当事人可以用以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或方式。

(3)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选择出一种方式,并指出用该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有优越性。

(4)阐明之所以选择该种处理方式的理由,这是本题的重心。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占18分;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占5分;

(3)“字数不少于500字”,占2分。

(三)直接以论述题形式进行考查

1.准确把握题目所设置的问题。

2.根据上述对问题的把握,可以合理推断出以下几点内容是必须回答的:

(1)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三个范畴的阐述,内容上应当包括对三个概念的界定、辨析和比较等基本内容。

(2)立足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司法制度特点,提出考生对“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阐述。

3.需要注意分析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此种题目的评分标准为(以分值为25分为例进行分析):

(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占18分;

(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占5分;

(3)“字数不少于500字”,占2分。

1.司法考试论述题答题技巧解密

2.司法考试《卷四》论述题答题技巧

3.司法考试论述题答题技巧

4.司法考试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5.司法考试论述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

6.关于司法考试四题型及答题技巧分析

7.国家司法考试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大全

8.司法考试卷四答题技巧

司法考试简答题得分技巧讲解

10.司法考试选择题答题技巧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20篇

1.出题材料的选择

司法考试论述题出题的材料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在案件背后存在着广泛争议,具体包括两种:

第一种是法律实践中所产生的争议和冲突,但这种争议和冲突背后其实又涉及更深层次的争议和冲突。

第二种是在法学界之间对某问题产生的争议和冲突。“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即属于此。

由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合理推论,司法考试中的论述题材料应当具有如下特点:

(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一般都要存在着一定争议;

(2)之所以引起争议,往往是存在着价值冲突或法律文化冲突问题;

(3)这种价值冲突的问题,往往与我国的法律现代化和法治建设有关系,

2.出题角度的设置

(1)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谈谈对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认识;

(2)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站在法律职业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

(3)直接以论述题形式进行考查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21篇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论述题答题步骤

第一、分清此题的构成。

论述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或原理;一部分是联系实际,多年来这种构题形式无大变化。例如: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辨证关系的原理阐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非常明显,前一部分是基本原理,后一部分是联系实际。

第二、明白成考政治答题步骤。

既然论述题是由两部分所构成,因此,答题也一定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讲述基本理论或原理。这一部分一定要回答好,因为在论述题中,基本原理占得分数一般都比较高,是题的主要部分。力求把题目所要求回答的原理答完全,并对各个要点作明确的简要解释,还要注意条理和逻辑性。

第二步是联系实际。这是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继续要完成的`内容,就是用第一步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对题目所要求的实际进行应用。这是论述题所要求的,不可缺少或遗漏,否则就要丢分。应用情况比较复杂,有时要求回答对某一事物的指导意义;有时要求回答对某一事物的重要性;也有时要求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等等。联系实际要具体,也要分层次。基本原理里所包含的主要观点,在联系实际时都应运用上,不可遗缺。

第三、考生在回答论述题时最常出现的问题,或者说,最应避免的差错是。

对论述题的解答不按步骤进行。有的考生一上来就讲实际,结果实际讲得很多,却忘记了回答基本原理,这种回答不可能取得好的分数。

同时,事实政治考试内容都是当年最重要的事件,注意留意一下报刊、杂志、电视,重点去看半月谈,此刊时事信息量非常大,同时还要靠平时的积累。

最后,政治复习一定要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各师给出的重点部分很有价值,如果时间不充裕,只看重点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也可以说这算一个捷径。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22篇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问题一:

⑴ 试述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特征

⑵ 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有哪些?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

问题二:

⑴ 什么是中断?中断有哪些类型?

⑵ 什么是中断响应?什么是中断优先级?什么是中断屏敝?

⑶ 中断处理分哪几个阶段?

第二部分 进程管理

问题一:

⑴ 什么是程序的顺序执行?程序的顺序执行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应考注意些什么问题?多道程序环境程序执行有哪些特点?

⑶ 什么是程序的并发执行?程序的迸发执行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答案在题典p404

⑴ 进程调度的功能

⑵ 何时可进行进程调度

⑶ 时 间片轮转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⑷ 时 间片的大小对系统有什么影响?在选取时 间片是应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三:

⑴ 进程的概念

⑵ 进程与程序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⑶ 进程有哪些特性?

⑷ 试述进程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问题四:

⑴ 什么是死锁?用什么来描述?(资源分配图)

⑵ 产生死锁的原因及必要条件是什么?

⑶ 如何预防死锁?

⑷ 如何避免死锁?

⑸ 如何检测死锁?

⑹ 如何解除死锁?

第三部分 作业管理

问题一:(答案在题典p355)

⑴ 请说明操作系统作业管理的功能

⑵ 作业调度算法是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选取作业并投入运行,调试算法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作业调度算法有哪些?对算法的选择要考虑哪些问题?

问题二:

⑴ 作业的构成怎样?

⑵ 作业控制块与作业的关系

⑶ 试说明作业的几种状态及其转换

⑷ 以批处理方式下作业的管理为例,说明作业调度的主要任务、目标、计价作业调度算法优劣的性能指标、主要作业调度算法及作业调度的时机是什么?

第四部分 存储管理

问题一:

⑴ 存储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对内存的管理,主要对内存中用户区进行管理)

⑵ 多道程序中,为方便用户和充分利用内存以提高内存利用率,内存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内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的共享、存储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⑶ 如何实现存储保护?

⑷ 物理存储器分几类?(内存、外存、缓存)

⑸ 虚存储器的含义是什么?(两层含义)

⑹ 什么叫物理地址?什么叫逻辑地址?什么叫地址映射?地址映射分哪几类?(静态、动态)

问题二:

⑴ 怎样对内存进行分区?(静态、动态;等长、不等长)

⑵ 根据分区情况,从如何实现进程的内存分配?

⑶ 什么叫碎片?(零散的小空闲区) 怎样解决碎片问题?(紧凑技术)

问题三:

⑴ 存储管理方案有哪些?(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虚拟存储管理)

⑵ 分区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主要缺点是什么?

基本思想:将内存划分成若干连续的区域,称为分区,每个分区装入一个运行作业。

主要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内存,也不能实现对内存的扩充。

⑶ 什么是固定分区?什么是可变分区?各有什么优缺点?

⑷ 分区管理可以采用的内存分配策略是什么?

首先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

⑸ 为实现地址映射和存储保护,系统为用户程序提供了哪些寄存器?

基址寄存器、限长寄存器;上界寄存器、下界寄存器。

问题四:

⑴ 试述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① 内存划分。

② 逻辑地址空间划分。

③ 页面大小。

④ 内存分配。

⑵ 试述页式存储管理的实现方法

① 建立页表。② 建立空闲页面表。

③ 硬件支持。④ 地址映射过程。

⑶ 为了提高存取速度,可以使用快表技术。试述这一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问题五:

“段式存储管理”已考

问题六:

⑴ 试述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⑵ 如何实现段页式存储管理

问题七:

⑴ 虚拟存储技术的基本思想

⑵ 虚拟存储技术的理论基础(局部性原理)

⑶ 虚拟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

⑷ 虚拟存储管理的分类

⑸ 以虚拟页式存储管理为例介绍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过程

⑹ 在虚存中,页面在内存与外存中频繁地调试,系统效率急剧下降,称为颠簸。试说明产生颠簸的原因。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防止颠簸的发生?

第五部分 文件管理

问题一:

⑴ 文件、文件系统的概念?

⑵ 文件从不同角度(性质和用途、信息的保存期限、保护方式、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取方式、内容,特别是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可以分哪几类?

⑶ 文件系统的功能和优点?

问题二:

⑴ 文件的存取方式有哪两种?

⑵ 文件的存储设备有哪些?

⑶ 具体阐述常用的几种文件物理结构及其优缺点。

⑷ 文件存储设备、文件物理结构与存取方式的关系。

问题三:

⑴ 什么是文件目录、目录文件与当前目录?

⑵ 文件目录结构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⑶ 为了提高检索速度,对文件目录应做怎样的改进?

问题四:

⑴ 用哪几种方法实现文件存储的管理?

位示图法、空间块表、空闲块链表

⑵ 通过哪几种方面实现文件的存取控制(共享、保护和保密)?要求具体阐述。

问题五:

⑴ 如何使用文件(建立、打开、读、写、关闭、撤消)?

⑵ 文件系统的安全(海量转储、增量转储)?

第六部分 设备管理

问题一:答案在题典p144

⑴ 什么是操作系统管理的设备管理?

⑵ 设备管理可以按照何种方式分类,每种分类方式又包括哪些?

⑶ 设备管理的目标和功能是什么?

⑷ 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方式有哪些?

问题二:

⑴ 简述通道及通道控制结构。

⑵ 简述通道控制的设备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其优点是什么?

⑶ 通道按传送数据的工作方式可以分哪几类?

⑷ 简述通道的工作原理(分五个阶段)。p516

问题三:

⑴ 设备分配的任务是什么?

⑵ 设备分配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设备的独立性:不能因物理设备的更换而影响用户程序的正常运行;

系统的安全性:设备分配不能导致死锁现象发生。

⑶ 什么是设备的独立性?根据设备的类型,设备的分配策略有哪些?(独占设备、共享设备、虚拟设备与spooling系统)。以磁盘为例,有哪些优化调度算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⑷ 为实现设备的有效管理,应采用怎样的数据结构?

问题一:

⑴ 试述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特征

⑵ 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有哪些?操作系统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

问题二:

⑴ 什么是中断?中断有哪些类型?

⑵ 什么是中断响应?什么是中断优先级?什么是中断屏敝?

⑶ 中断处理分哪几个阶段?

第二部分 进程管理

问题一:

⑴ 什么是程序的顺序执行?程序的顺序执行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应考注意些什么问题?多道程序环境程序执行有哪些特点?

⑶ 什么是程序的并发执行?程序的迸发执行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答案在题典p404

⑴ 进程调度的功能

⑵ 何时可进行进程调度

⑶ 时 间片轮转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⑷ 时 间片的大小对系统有什么影响?在选取时 间片是应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三:

⑴ 进程的概念

⑵ 进程与程序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⑶ 进程有哪些特性?

⑷ 试述进程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问题四:

⑴ 什么是死锁?用什么来描述?(资源分配图)

⑵ 产生死锁的原因及必要条件是什么?

⑶ 如何预防死锁?

⑷ 如何避免死锁?

⑸ 如何检测死锁?

⑹ 如何解除死锁?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23篇

因学校的安排,我校04级治安系治安管理专业。侦查系。法律系等专业的同学于7月份至10月份时间到全国各地公安局或派出所去实习。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省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县公安局现有民警300多名,其中刑警大队有民警28名。刑警大队坐落于县公安局内靠西北方向,与花炮缉私大队,禁毒缉私大队共占一座大楼。一二层为刑警大队。刑

警大队现分四个侦查中队,另外还有一个技术中队,由教导员,副大队长,副教导员等分管各个中队。

实习是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一个转换过程。几年的大学是否学有所长,是否学以致用,通过三个月的实习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检验效果。

一、我的实习亲身经历

7月份的县天气是那么的酷热,白天县城的人寥寥无几,到了晚上八点至十点,县城人数达到一天当中最大人数。实习的时候我一直住在刑警大队,我们在值班室时不时地接到报案的电话。喂!刑警大队吗?马步帮派的人在阳乐宾馆外的停车场打架,有2个人还中了枪(改装小口径****),还被砍了几十刀,你们赶快过来人啊!要出人命了!由于晚上值班室就剩值班人员和我们几个实习生在,人数有限就打了中队里其他民警的电话到现场去,等我们出了警到了现场,围观的群众很多,只见受害者满身是血躺在地上。还好头脑还清醒,还能说话,并且还能说出打他的人是哪些,这时120的车子也赶到了现场,而马步帮派的人在我们赶到之前早已逃之夭夭。根据询问,受害者是东门帮派的人,这2个帮派最近经常打架,双方都以小口径,砍刀为工具。

凌晨12点多钟,我们在值班室的都差不多都睡着了,只听见有人在敲值班室的门,我去打开了门,敲门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她来报案。15分钟前她在宝塔路街南门桥旁被一辆载2人的摩托车的青年飞车抢夺了一只女士手提包,包里面有1000多元钱现金,一只手机和相关证件。大约10多分钟后,又有一个20多岁的女的来报案,也是被摩托车飞车抢夺了,摩托车上也是载2个人,和刚才那个中年妇女的报案材料差不多。根据她们的报案材料可以看出,很明显这是同一伙人做的案。于是,我们出了警到县城个街道去巡逻下,看看能发现什么线索,防止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可是很不巧,当天的飞车抢夺案没有发生了。第二天晚上,我们在值班室的又不停的接到流氓帮派之间打架斗殴的事情和飞车抢夺的案件,只是这天的案子多了些盗窃案。其中以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为主。半个多月过去了,每天这样的案子都会发生,可是这并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只是叫我们多出出警,看现场,把笔录做好。

这段时间,由于双抢案件很多,加上流氓帮派之间的打架时有发生,一时间县城晚上阴罩着一种恐怖的气氛,市民纷纷议论说公安局的怎么不采取相关行动。这样一来,市民的言语和舆论压力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整个刑警大队分为2个专案小组,一个小组负责双抢案件,另一个小组负责扫黑除恶。我被分在了负责双抢案件的专案小组里。每天晚上,我们这个专案小组分批机动部队蹲点守候在案件多发地点。每天晚上守到12点。通过半个月下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抢案件明显减少,甚至连续数天都没有发生一例被抢案件,通过现行追捕,讯问。实施飞车抢夺的犯罪嫌疑人多为郊区和附近乡镇的20岁左右的青少年,实施抢夺后,将包里的现金和受机等有价值的拿走其他的全部丢掉。而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多为县城的小混混。他们在黑暗的小巷实施持刀抢劫。案子还算破的顺利。可是,专案组的同志们都疲惫不堪,缺少睡眠不说,好几个民警由于连续熬夜和讯问生出病来,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人民警察的艰辛。也看到了我们的同志们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如何体现在人民警察的身上。通过这次专案组的破案,我看到了人民警察的伟大和公安事业的神圣,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艰辛,同时更加坚定了我要当一名人民警察的信念。

9月中旬,我们接到报案,报案人称有一名20岁左右的男性青少年正在实施盗窃摩托车。当时,我们在袁副大队长的带领下立即出警实施抓捕。盗窃现场是一个人较少的小巷,我们通过前后夹击的方法将小偷抓住。带到讯问室后,初次讯问,这名小偷姓邬,今年21岁,无业,起初他只承认偷了2次。讯问民警不信加大了讯问力度,通过一个通宵的讯问,最后小偷承认了偷了40多辆摩托车,我们对了以前的摩托车盗窃报案笔录,发现大多数符合。这名小偷这次是单独活动,经常以3个人为同伙盗窃摩托车,盗窃之后以200元至400元等的便宜价格销赃。盗窃地点也跨越了多个地点,包括周边的县市。我们追赃都花了2个多星期。

这次系列盗窃案件的成功破获在于:

1,人民群众的举报。

2,有效的抓捕方法。

3,精炼的讯问技巧。

二、案件特点总结

在我国,刑警主要负责侦破刑事案件,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侦查在刑事诉讼中处于首要环节。侦查与起诉,审判阶段并列,是独立的诉讼阶段。刑事案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发案规律。根据_对我国1980年至1990年刑事案件的统计,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有一下特点。总的看,每年的春夏冬季为刑事案件的多发季节。每年有2个发案高峰,一个是8月份,一个是12月份。前者高于后者。而1986年至1990年,每年发案出现三个高峰,第一个在4月份,第二个在8月份,第三个

在12月份。我们所实习的时间为7月份至10月份。由于这一季节性特点,我所在刑警大队碰到的案子特别的多。 县属于省宜春市的一个大县,人口有近48万,气候差异性接近四大火炉之一的南昌。7,8月份的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时候,这一时间,发案率达到一年当中的最高蜂。打架斗殴,抢夺,盗窃等刑事案件每天都有发生。由于案件较多,警力有限,一个侦查人员往往需要同时负责多起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的主办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件一般是根据难易程度投入精力或者平均使用力量,很少以本地犯罪的整体形势等宏观角度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本地多发性或对群众的利益产生较大破坏的犯罪,采取集中力量的打击。这种侦查工作现状就不可避免地使案件具有多发性,而群众反响强烈的案件得不到及时的侦破,日积月累,形成大量积案,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依靠开展专项斗争来解决。实践也证明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是解决重大刑事案件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体现了党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强大威力。

三、夏季如何预防犯罪

针对夏季这一季节性特点我们广大市民怎样来做好抵制犯罪,预防不法侵害工作呢?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市民在出行时自觉走人行道,使犯罪分子无从下手或难以逃脱;携包行走时,应将包朝向人行道里侧;手机或贵重饰品挂在胸前时尽量不要外露;骑自行车时,不要将包放在车衣架上或购物篮子内;夜深时,女性最好不要单独行走;不要携带巨额资金或贵重物品显露人前,应尽量乘坐出租车至目的地,并记下车牌号码;男女谈恋爱,不要在深夜或在地处偏僻路段滞留,以免遭抢劫、污辱;到银行等机构存取较大数额的钱款时,要有人陪伴。切勿在公共场合翻弄、清点大额现金、贵重物品。出门后钱财不应太显眼,可放在衣内口袋里,并扣好纽扣或拉好拉链。上银行取款或携带大量现金、贵重物品上街时,应尽量结伴而行。

搞好邻里关系,彼此之间互相照应,当遇到陌生人在住所附近徘徊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必要时进行监视或拨打报警。家里不要存放大量的现金、存单,存折上的账号、密码要记在日记本上或其他秘密本子上,不要同身份证、户口本等放在一起。做好技术防盗,门窗加固对预防盗窃很重要,安装防盗门一定要选择质量好、安全系数高、信誉好的产品,避免防盗门窗不防盗的现象发生。在阳台外要安装护栏。夏季睡觉要关好纱门、纱窗。外出旅行时,不要让人知道您携有巨款或贵重物品等,以防不测;遇有陌生人敲门,应问明身份情况再决定是否开门;不要让人以任何借口叫开房门而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一般自行车被驳的都是后车轱辘,遇到自行车车条被驳,不要急于下车察看,而是将前车筐中的书包和物品妥善安置好,然后再观察周围的动静,最后再检查被驳的情况。自行车筐里放包,最好用夹子将包带和车筐夹牢固

四、实习心得

公安局负有依照国家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防范和打击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国家财产安全,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神圣职责。其实人民警察的工作是非常艰巨与辛苦的,他们办案不是光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去调查取证,所以才在时间上没有早8点晚6点的限制,无论何时只要碰到你所职责管理的事情,你就要挺身而出。譬如:交警,风里来雨里去,吸灰纳尘,工作十分辛苦。他们的辛苦换来的是交通的顺畅。治安警,刑警等也有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换来的是我们生活的安宁。是他们的付出才保卫了我国法律的尊严,保护了人民,维护了正义。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集体,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了共和国所付出的一切的。

实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还是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不够,专业知识一定要学好。我们要面对的犯罪分子大多数是经验丰富老谋深算的,如何从他们嘴里挖掘出他们的罪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看到了人民警察的工作越来越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公安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公安民警承担的任务和压力越来越重,队伍整体素质还偏低,不少地方存在年龄老化,结构断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能:另一方面,基层民警长期任务不断,工作繁重,接受正规教育训练不多,有限的培训还存在着实用性不强的缺陷,不少基层民警工作思路不明确,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心,很大程度上凭经验办事,难以摆脱旧框框的束缚,打不开工作局面,还有少数民警法律意识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刑讯逼供影响恶劣,群众意见很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成效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总之,不管公安工作面临的困难是多么大。我们作为警校生当前以学好理论知识为主,坚定信念。相信我们3个月的实习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人生体验。以前在学校总觉得学习好苦,训练好累,好没意思,总觉得工作好,不用读书,但当我真正的去体验了上班族的生活以后,我才知道工作是多么的辛苦,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和幼稚,我现在才感觉到读书是多么的美好,你不用去考虑生活上的问题,因为父母会为你考虑,我们只要读好书考上理想的学校这样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我现在好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实习完以后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只有学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以后才会有好的工作。!我要珍惜现在读书的时光,读书是很苦,但它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 第24篇

1、审题。

其实论述题要做成小论文,我们就要把题目当作作文题目来审,同学们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论题,但也要找准角度,对不熟悉的论题,想到也肯定是用课本相关的知识。审题时要注意明确是往往明确规定了答案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的角度(政治、经济、哲学)和答题的范围(特殊指向性是强调党、国家、还是人民还是三方面都有所强调)是论述主体的作用还是它们的相互关系。

2、论述。

有一些观点找对了,但是不会论述,这是很遗憾的。同学们可以把握一点在论述的时候,首先,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展开。例如经济常识中的宏观调控这个知识点,必须系统的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手段以及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又如政治常识中的国家_这个知识点,需要全面把握当代两种国家_的性质、_机关和相应的国家职能。另外同学们在论述时还要详略得当,有一些观点可以详细重点叙述,有一些却可以不作为重点。其次,同学们在相关论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找到与主题的内在联系,要说明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为主题服务的。

3、材料。

这是目前同学们最有缺陷的,其实简单的说就像同学们写议论文一样,你要举例说明,你用爱迪生进行一千次实验这个例子来说明要不怕失败这个观点。所以同学们的材料来源首先目标是题目的背景材料,其次是热点新闻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材料,但也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最好能对引用的材料加以说明,说明他能为你的论题服务。

4、最后答题的格式我建议是

总分[总(观点)分(论述和材料)总(内在联系)]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政治论述题经典范文(推荐2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