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19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19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19篇)

微信扫码分享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篇

1物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将来面对的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生活所接触到的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并且还喜欢刨根究底,找到答案。在他们眼里,自己的老师是万能的,什么事情都懂,老师说的都是真理,他们深信不疑。根据这个特点,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就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要能迅速给学生以满意的答复,这也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因为学生提出“太阳系有哪些行星?”而回答“我不知道,我是教语文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心目中神圣的教师形象受损。物理学中不仅具有与生活相关的的自然常识,通过物理的学习,还具有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掌握都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获取的。

通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科学抽象来概括归纳概念、规律,再通过定性和量性的分析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是具有清晰的脉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物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需要做实验,通过亲手操作不但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物理学习和数学不同之处在于,物理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一般是一题多解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物理教学中还常用到推理、演绎、假说这样的思维方式。推理和演绎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而假说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种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物理中的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在教学设置上更具有生活化、人性化的特点。一些物理知识还可以和生活中安全教育相联系。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师可以根据光线图告诉学生,一些清澈见底的河水看起来很浅,其实这是光线的作用,水的实际深度要比肉眼看到的深得多,不可以贸然凭肉眼判断就下水游泳。有时候“眼见为实”也不可靠。这样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对于凸透镜、凹透镜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以此对他们进行防火和环保教育。例如,在森林里乱丢矿泉水瓶,当瓶子里进入大量雨水后,整个瓶子就会像凸透镜一样,在太阳下聚光后就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样通过实例来演示,比口头警告强多了,也能加深学生印象,能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物理中的惯性在生活中常见,坐车、骑车都会有惯性,而惯性和行车速度过快成正比,一些车祸都是速度过快造成的,因此限速就成了减少车祸的最有效办法。

学生在骑车中也应当限速,避免车祸。这些常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交通安全。还有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避免乱用电,以免造成短路引起严重的后果,还有电磁场对人的影响,电磁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微波炉、电视、电脑使用久了,都会对人造成伤害,生活中要注意远离电磁场。由此还可以教育学生进行防雷教育。小学生对于影视剧中的特技镜头不了解,以为那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学过的动量定理,加上体育中跳高跳远后必须落在沙坑和海绵垫上,跳伞运动员在着地时的团身动作来教育学生,避免他们因过大的运动力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对于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现象,教师都可以应用物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像酒驾、不系安全带对人的危害,利用密度来测试金饰品的含金量,分辨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等。虽然小学没有物理课,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事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3提高高职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因为物理在生活和教学中具有重要用途,所以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物理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一些高职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大,认为小学教学中不需要物理。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而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做了研究探讨得出的宝贵经验。其次,在教材编排上要尽量做到生活化,直观化。因为高职学生学习物理的实用性大于研究性。而物理知识本来就是抽象知识,满篇都是抽象的说教,确实令人难于产生兴趣。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种手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之外,在教学中还要尽量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动手参与以及用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拔河的方式来亲身体验;在教学摩擦力时也可以让学生用亲手实验的方式进行。对于高职学生,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几年春晚的变魔术节目很受大众欢迎,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物理知识利用变魔术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大气压力,可以用“瓶口吞鸡蛋”的方式,还可以用在水杯里注满水,用纸盖住瓶口,倒过来后纸片不落,水也不流出这样“变魔术”的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将来面对的是小学生,并且还是以培养综合素质为目标,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要摒弃目前只重视一门专业的旧思想,自己要具备综合素质,就要文理兼通,因此对于物理这样的常识性学科应该要重视,并且学好,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2篇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是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固的性质。我们对这“稳固的性质”的判断,以适应环境和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标志,是对人的适应环境、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潜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

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一个是上位概念,一个是下位概念。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人的素质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纲要”中指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发掘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应试教育只强调适应学科要求,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种概括。而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凝聚力强、覆盖面大的一面旗帜,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

所谓语文素质,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交际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识。具体地说,语文素质有五个方面:

1.语文基础素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2.语文智能素质,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语文技能素质——听、说、读、写能力;

4.语文道德素质;

5.语文审美能力。语文素质教育,不只是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书(写字)能力训练。知识和技能只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素质教育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的教育,是根本。

语文素质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认识、情意、操作诸因素的统一,语文素质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单项指标,也不是几个单项指标的简单相加,是一种综合效应,综合整体水平。

三、小语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切实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将对各类人才的成长,从基本素质上打好基矗,为此,在语文教学中——

1.明确认识学科性质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这门学科的基本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强语文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素质的行为特征是语文能力。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

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所以,语文课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在大量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获得锻炼提高,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袁微子同志讲:“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3篇

摘要: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对学生要从小培养,从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平等相待,尊重他人;顾全大局,求得和谐;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文明礼仪;道德;养成

一、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一句得体的问候、一次善意的交谈更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会影响我们的交往活动。对学生就要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要首先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所以开始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要求,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学校生活中的礼仪。

集体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学生要“七做到”:做到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坚持佩戴红领巾;做到向老师、长辈行鞠躬礼;做到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做到在走廊上、楼梯上行走,轻声漫步,右行礼让,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不推拉拥挤,不乱蹦乱跳;做到放学站队离校,和老师、同学道别、再见;做到进老师办公室,先轻声敲门,经许可后再进入,见到老师问声好,离开时说声“老师,再见”;做到学校聚会,整队入场,讲究秩序,保持安静。

2、课堂上的礼仪。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七会”:会行礼,老师行鞠躬礼时学生要向老师行注目礼;会端坐,上身自然坐直,两手垂放,两腿自然弯曲,两脚平落地上,端正大方;会站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站立,身体端正向前,不把手插入口袋或放在胸前;会举手,发言必须先举手,举手要一律用左手,小臂弯曲,肘关节平放桌上,五指并拢;会答问,回答问题时,声音清晰响亮,让大家听得清楚;会听讲,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会“报告”,上学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教室,上课时若有需要请假,也要先喊“报告”,经老师同意才能办理。

3、和他人交往的礼仪,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要求学生要“七能够”:能够称呼,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称呼;能够问候,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问候方式或语句;能够微笑,与人交往时能够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能够招手,碰到熟人,但距离较远,能够向其招手示意;能够鼓掌,别人发言完毕或表演结束后,要能够鼓掌祝贺;能够道歉,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时,能够表示歉意;能够右行礼让,在行走时,始终能够做到右行礼让。

4、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

要做到“七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向父母打招呼;睡觉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就餐时,要先请父母、长辈入座。待客时,要做到“起立—请坐—倒茶—交谈—送行”;来客与父母交谈,要主动回避。要文明打电话;父母、长辈工作时,要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扰。

二、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允许他人有独立进行自我判断和个人行动的自由,要容纳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行为,做到求同存异。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善于接受对方,即善于接纳对方,容忍对方,要平等相待,不轻易对对方的言行进行是非判断,不可居高临下,也不可卑躬屈膝;不求全责备,不让对方难堪或不舒服;要努力去适应对方。善于重视对方,要认真地对待,主动照顾,使对方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善于赞美对方,即要善于发现交往对象的长处,并恰到好处及时地给予肯定,表达钦佩或赞美。这是对交往对象表现尊重和友善的途径。

三、营造文化校园环境,浓厚礼仪教育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学校编制《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四、提出礼仪要求,指导学生去实践

利用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在班队会组织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学生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教育训练,持之以恒,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反复,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真真实实,坚持不懈。为此,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守礼仪规,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4篇

一、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构成了数学的系统性,因此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单一接受课本中某一结论、公式,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导出这些结论、公式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的过程,并积极思索探求,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非智力因素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部分

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组成的。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1.多鼓励,培养兴趣

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挖潜力,教会方法

教学中,我利用课本中“读一读”“想一想”等阅读教材,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解题时善于用好的解题方法。

3.善引导,增强毅力

教学中,从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要让学生“会学”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在探索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的喜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念。

4.重习惯,培养自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预习新课内容,经常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审查学习态度,经常在复习中补缺陷、堵漏洞等。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坚信自己的力量。

5.重设计,诱发好奇

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悬念可在课始,也可在课尾。课始悬念必须是中心,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学生会厌烦,精神不集中,就不能引起学生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尾悬念是下堂课的中心,既打下伏笔,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三、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

1.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创造性思维形成于发散思维之后的收敛思维中,可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启迪学生多层次观察,多角度探索,多途径获得。

2.猜想探索,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发现法”教给学生自觉钻研的方法,引导其发现探索问题的方法。同时出示一些典型的问题并交给学生一些感性的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在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加以点拨,使规律的东西时隐时现,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构织思维的疑团,激起学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整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3.标新立异,思维简缩

思维简缩即思维跨越,它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常见形式,在简缩思维过程中思维迅速摒弃那些非本质、次要的东西,而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向思维目标大跨度迈进。

4.巧用构造,勇于创新

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心智。构造法解题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的一种方法,但它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强化学生创造力思维的途径之一。巧妙地运用此法,能使得解题方法最优,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使思维品质、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巧用构造法,引导同学们勇于创新。

5.注重积累,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教育学生注意积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而是提倡“少而精”。积累不是积累数学题型,而是积累数学经验。题目很多,而经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教育学生每做完一道题都有意识地回头看看为什么这样做,这种解法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自己开始是怎么想的,是否走了弯路,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第一感觉,日积月累,就能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

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以前上数学课,主要是我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牵着学生鼻子走,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很少。后来我发现这种方法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就转变了数学观念,有意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主动探求,学会知识。另外,加强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改变传统的、整齐呆板的座次排列,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质疑,互相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力得到长足发展。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5篇

1.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关注的问题

在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

在人格上要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

强调教育教学的技能性和艺术化

养成思维模式的儿童性

2.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加强队伍建设

在我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是中级师范院校。因此,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主要培训机构,其掌握了一套成熟的培养模式,而且的确为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输送了相当多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中级师范院校的培养能力和综合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资源与高等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接受中级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其起点也相对不高,所以经过长期发展导致小学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需要提高。

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沃土

建设完善、系统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关键的还是要依靠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综合性的教育平台。同时,高等教育机构的文化、精神、环境,以及国家扶持等都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高水平的。因此要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必须要根植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沃土。

坚持职前培养与小学教育改革的整合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6篇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_提出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对于祖国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小学生关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十分必要。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学生们会学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知识,论思品课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塔尔气小学王淑梅为日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创造。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是逐渐养成的,特别是正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一时期受到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那必然会对以后的素质发展起到不利的影响。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通过这种教学,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会让学生们久而久之建立起一套教学中所学习的价值体系,培养自强、勇敢、无私的个人品质,对于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可塑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期,特别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当代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中长大,全家上下都把孩子当成宝贝,无论孩子说什么大人都顺着,生怕孩子不满意,这使孩子们娇惯的不像样子。大多独生子女的交际能力都很差,不会用适当的方式与人交往。在学校中,经常有学生相互之间因为一些小事起争执,甚至是大打出手,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从小就在一家人的娇惯中长大,不懂得宽容和谦让。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们平时娇生惯养的习惯,学会谦让和包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遇到和同学摩擦的时候学会用宽容的态度去处理,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做为促进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科目,在第一程度上,比语文、数学的重要性更大。假如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却没有应有的道德素质,那么他会用他的才能做些什么可想而知,对于社会来讲,这个人便是一个危险品。以上四个方面是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所总结出的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思品课教师,只有树立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教学观念,真正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自觉地改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道德思维,将学生道德品行引入健康发展轨道,才能使思品课教学真正成为富有成效的育人教育,才能达到我们对于学生道德建设的教学目的,才能使学生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7篇

【摘 要】

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教学;相互关系;德智体美劳

美育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所培育的美育思想,必须渗透到小学教学的其它领域中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美术教育,因此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同属于小学素质教学的范畴,两种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美术教育与道德教学的主要关系在于,一方面,道德意义是美术教育题材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去反映作品形式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内容的,美术作品的形式反映的内容通常是具有社会正面意义的题材内容,这些题材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往往是与它的具有典型的道德价值与意义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像各种爱国主义题材的雕塑作品,表现英雄事迹的作品等等。以雕塑作品刘胡兰为例,作品本身是一件人物雕塑,但是作品反映的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学生们通过雕塑作品的外在形式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道德教育需要借助美术的形式予以展示。“学校教育在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同时,必须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念。”

美术作品都包含了道德的内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形体美的体验与感昭来实现,实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术教育以美感熏陶入对学生手展开品德与情操教育,远远比一味地灌输思想道德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美术教学丰富了道德教育的方式,为道德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新的形式。另外,在美术教育中,自然景物之美也同样具有德育的功能,以自然景观为内容的美术课程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自然和生的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们尊敬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主要学注重开发学生们的智力,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人的大脑的特点决定的。现代科学家对人的大脑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都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的功能,两侧大脑的功能各不相同,人的活动对大脑的开发也不相同,美术教学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功能。人的大脑的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主要侧重于人的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方面的控制,机时大脑的左半球是人脑处理语言、数字,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思维、辐合思维等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优势半球”。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着重于对人的想像性、虚构能力、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的控制,是人脑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可见,在人的智力活动中,理论思维主要靠左半球控制,而形象思维则主要靠右半球。美术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开发右脑这一智力世界的最有效途径。美术教学本身不只是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们对社会及事物的感性及理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通过具体形象可观的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作的潜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与释放,从而开发学生智力能力。一个人的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等,这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不论是从美术的教学的内容还是从人脑的结构来看,小学美术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与体育与劳育的关系

在小学的教育中,体育与美育二者是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美育与体育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分别作为完善人的整体结构的过程中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目的与手段。以美术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和以运动锻炼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在小学的素质教学中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体育对美育的重要性上,美育是人体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结构是以生理结构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审美活动或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前,必须要保证学生有个健康和身体条件。通过正确有效果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身体条件,确保人的审美心理的完善与发展。

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大脑发育,这样便为审美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小学美术教育在体育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美术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美、精神美、技巧美等,美术教育对体育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活动需要美的思想为指导,美育的思想必须渗透到体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技巧的高难度性,运动造型的艺术性,运动动作的协调性,运动成员配合的默契性以及动作的整体性等等,这要些体育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这些都必须要有美育的思想作为指导,则否将无法完成。因此,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美育与体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美育与劳育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热爱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美,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要从小培育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要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其次是劳动创造美。这是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指出了人类劳动与美的关系,人类的劳动不但是以创造美的目的,而且劳动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劳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暗送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劳动创造性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素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可以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而美术课又对劳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美术课和劳动课有机结合,对儿童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以及综合能力培养,都是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美术课的过程就是劳动课的过程,美术课的目的就是劳动课的目的,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实际场所,通过动手,使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实践能得到完美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同时,素质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手段。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是其它各科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完善,而以美术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则是其它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美术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起作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8篇

一、舞蹈艺术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

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精神追求之一,舞蹈艺术作为艺术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古时期就完成了与文化和风俗礼仪的集合,作为素质教育的三种要素之一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成员开始呼吁将舞蹈艺术教育融入到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实现舞蹈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普及。各个教育机构也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设了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希望能够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于其他艺术的探求,让学生能够在用文化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实现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上学期本文组织学生排练了舞蹈《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根据驯鹤员徐秀娟的故事而写成的,歌曲中饱含深情,有感动也有遗憾,为了将这个舞蹈排练好,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在排练舞蹈之前,先了解这只舞蹈的内涵,然后进行了排练,通过舞蹈的编排,让学生可以将感情投入其中,并在排练中体现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艺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舞蹈艺术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强健中小学生的体魄

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学生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综合素质,还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首先,舞蹈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形体向着健美的方向发展。从教育经验可以看出,受过一定阶段舞蹈教育的学生较之于其他学生形体都更为健美,身体各方面的协调性也相对较强,为其健康发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舞蹈教育中的实地训练课程可以对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现代学生的体质。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肢体力量、协调性以及速度、耐受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舞蹈艺术教育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与灵活性。

(二)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舞蹈艺术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就是通过艺术鉴赏等方面的培养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美学观念与美学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所以虽然中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舞蹈素质教育中的多种手段来完成,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可以通过适当的学科拓展和融合,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完成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学习。但是更多的教育学者仍然坚定的认为艺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亚就曾经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艺术教育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不能够对学生通过歌曲、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然意识成长在成阻碍,而是应该通过艺术来对学生开展美学思想教育。

这一理念在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国际教育社会的广泛认同,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通过艺术教育开展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而我国比较常用的是舞蹈艺术教育,比如组织学生排练了《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两个舞蹈,学生穿着美丽的舞蹈衣,在舞台上偏偏起舞,不自觉地感觉到了美感,并将其身心投入到舞蹈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了学生外在形体特征与内在思想内涵的和谐统一。

(三)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各个方面的身体机能,实现在精神层面上的全身心投入。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舞蹈艺术的表演和欣赏都能够有效的调节个体情绪,舒缓紧张的精神,使人的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调节心态、稳定情绪。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成长还不健全,很容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稳定性相对较差,而舞蹈教育的心理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减缓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平衡学生的心理发育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舞蹈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还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活动的个性。由于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中较为大胆活泼,在社会上却相对害羞娇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通过舞蹈《丹顶鹤的故事》和《书包的记忆》的排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舞蹈艺术学习中逐渐形成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共同体完成相应的舞蹈学习任务。总而言之,中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通过舞蹈艺术教育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基础教育阶段为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9篇

素质教育原则之一。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又承认学生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不同教育措施,这一教育措施就是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

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同时,教师一方面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要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

在教学的实践总结中,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情况,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_面向全体_ ,又兼顾_提优_ 、_补差_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個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_差组_--放缓题 + 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_中组_——基础题 + 提高题,全部批改;_好组_——基础题 + 拨尖题,只批改革1 - 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0篇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1篇

一、学分制的基本理念

二、学分制理念导向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包括小学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而实行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这与学分制的理念不谋而合。随着社会的迅速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当今社会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具有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格的目标,就必须改变以考试分数衡量教育成果的教育教学制度。当然这种改革并不是否定学生评价,而是改变传统的统一课程、统一内容以及统一进度的单一呆板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这也与学分制的初衷与基本理念相契合。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统一。任何把能力培养排斥在外的知识传授都是不科学的教育。因此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甚至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但是在大统一为基础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这种启发式教学并不能真正得到实现,而只能模仿其表面。只有对教育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促成个性发展目标的达成。

(三)促进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学分制理念的贯彻与渗透,首先要求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适应性变革,使之符合学分制理念,反过来学分制也会刺激教师的教学创新。学分制理念本质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教育活动成败都要依学习者的发展为衡量标准。教学管理者必须以新的教育思想对教学进行管理。具体来说,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教学效能应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而不是为了固定任务的达成。学分制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与标准化教育向创新教育的积极转进相适应的柔性管理,这种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和非权利干涉性,由教育和管理艺术产生的潜在说服力,引发的自觉行为的管理而不是管理者意志的具体展现与贯彻。

三、学分制理念下小学教育改革的具体形式探究

(一)直接采用学分制

1.直接采用学分制的优势。学年制和学分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制度,但是学分制在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应用较少,因此,其具体的应用模式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索,以适应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但是从中学教育学分制的试验结果来看,在小学段实施学分制也具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相比较而言,学年制要求教学管理上的整齐划一,学生质量相对比较均衡,但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与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要求不适应。学分制的基本特点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成果的基本依据,学分的计算以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在内的课程为计算单位,并按照其地位、要求以及学习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限定,并以学分的形式予以体现。因此小学教育采用学分制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思维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同时限制考试对素质教育推行的负面影响。

2.小学教育采用学分制的条件。首先,是教学改革的趋势,目前这一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的中小学管理一直采用学年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目前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小学教育正在期待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出现,以适应学生多层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此外,中小学课程改革形成的必修课、选修课以及活动课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课程设置上的先决条件。其次,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学校能够开出相当数量的选修课和活动课,这对于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是一个较大的困难。此外,学分制管理模式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没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跟进,学分制的实施将失去它对于学生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根本目的也无法达成。

3.小学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讨。近年来在部分初中进行的相当数量的学分制试验。试验中学分制教学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素质学分制,其基本出发点是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计量,在学业期间达到一定积分即视为完成学业。二是学科积分制,将学生的课程学习用时作为积分的计算单位,学段内达到规定积分即视为合格。三是部分学分制,只有选修课和活动课采用学分制。由于小学学分制处于试验阶段,尚无经验的分析与借鉴,因此要结合小学教育的特征,积极探索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的学分制。

(二)流动班级制改革

流动班级制是学分制理念下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创新,这两种形式都属于班级授课制,其主要区别是学生的组织方式不同。1.流动班级制的优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集体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统一要求,也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整齐划一注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呆板,利于知识传授但是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采取流动班级制教学形式,可以扩大教师和学生的接触面,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关心和指导,这一点对于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实施流动班级制的条件。

(1)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综合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要适合本校学情的特色教材。

(3)要根据走班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安排进行必要调整。

(4)要有相适应的学生考评以及学业评价制度,以保证走班教学的正常进行。

3.流动班级制的开展方式。

(1)能力分班制。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照能力高低和不同的特长进行分班,对各班的教学内容与课程选择进行区分,并采用不同的进度标准和要求,使他们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也可以按学科的学习能力或跨学科学习能力进行编班,在进行一段学习之后,根据课程变化或学生的发展变化重新进行调整。

(2)学科编班制。这种编班方式的原则是同年级的学生混合编班,但是针对其中某些学生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科,进行重新编班教学,以使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样,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重新进行调整。

(3)作业分组制。在同一个班级内,同一学科的教学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层次性的不同而布置不同的分层作业。或者同时布置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完成之后都视为学习合格。这样可以留给不同学生大致相同的发展余地,实现不平等表象下的实质性平等。

(三)实行弹性课时制

1.弹性课时制的优点。统一课时制的缺点是十分明显的,这种不分年级高低的统一时长,很难适应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及思维素质。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课程设置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选修课以及活动课的增加。而这些课程都按照四十分钟一节课显然与实际需要不符。此外,要真正实施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学时长和课堂容量的适当调整。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时长变革应该以缩短为主,因为小学生的思想集中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小课更符合儿童心理;就小学段的教学内容而言,二十分钟也就足够了,小课的紧凑高效也比大课有明显的优势。

2.弹性课时制的实施条件。首先,弹性课时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上课时间更加紧凑,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在备课上进行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使语言简洁明了,要注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弹性课时制下,传统的课时管理与作息时间的统一性被打破,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对于教学管理进行必要改革,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3.弹性课时制的应用形式。早在上世纪我国上海市的部分小学就实行过讲课时进行大小划分的试验,每节课分别为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效果。进入本世纪以来,部分小学进行了大课40分钟、小课20分钟的试验,实施效果也很明显。具体的时长如何划分,需要更多的教学实验进一步探索。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弹性课时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有效性,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实际学情特征,全国各地的学生心智发育程度并不相同,同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差别也较大,因此课时的弹性也正是弥合和适应这些差别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课时长度进行统一划分,是否有利于弹性课时制效能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理论上看最起码是设想的那样。

(四)不分级小学

1.不分级小学的优势。目前,班级是教学进行的基本单位,编班依据是儿童的年龄,这种分级制学校在理念上认为相同年龄的儿童具有相同的智力发育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且在整个教育活动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层面。上述认识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与现代教育改革中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真正合理的教育必须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同龄学生之间的群体差异。并以此为导向指导整个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基于这一观点,实施不分级小学,而按照学生特质进行同质分组式编班,不仅仅是班级组织形式上的变革,其深层教育理念与学分制理念是一致的。其哲学起点是承认个体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模式下,学生摆脱了年级束缚,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何时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不分级小学的实施条件。首先,对学生的正确分组是不分级小学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不分级小学将客观、直接的生理年龄分级标准转换为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基础标准,而这些标准的不可量化性给学生的正确分级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其次,由于不分级小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放在了中心位置。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不分级学校必须实行纵向课程。该体制打破了学科界限的综合课程,因此学校必须开发出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并与其相融合的纵向课程,这无疑对课程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不分级小学的应用形式。不分级学校理念最早由古德莱德提出,其实施手段就是所谓的“同质分组”。即将学习水平、理解能力和探究特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在课堂上让他们一起学习和讨论问题。由于这种教学形式目前在我国尚无大规模实验的先例,因此,具体实施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索。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已经逐步迈入深水区。学分制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其基本理念是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这种差异采取必要的照顾,并以此为逻辑出发点,选择和制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改革手段。虽然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具有较大差异,但是学分制与素质教育改革在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因此利用学分制的基本理念进行小学教育的设计、谋划和改革就具有逻辑上的可行性。本文在对学分制理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于该理念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其重要意义不仅限于学分制在小学教育中的直接应用,其基本理念导向下的其它改革形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本主义”在教育改革中的体现与发扬。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2篇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师资力量薄弱。

1.第一点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学主力仍然是转正民办教师。这些人为农村教育奉献了一生,劳苦功高,但是也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原始学历大多是初中,高中很少,甚至于还有部分是小学毕业。最近几年,各个学校也补充了部分年轻教师,可扔摆脱不了“分不来、留不住、更新慢”的现状。

2.第二点是老师的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左右。爷爷奶奶辈是小学教育的主力军,这些人教育理念思想观念跟上社会的进步更难适应儿童的发展。年龄的上涨不代表阅历的丰富,反而缺少年轻人的新意与活力。农村教育缺少新的力量的推动。

3.第三点专业学科教师严重匮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可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这些专业教师。因此这些学科在农村学校要么不开要么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流于形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了。

(二).教学设施落后由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太少欠账太多,致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越来越大。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目前偏远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设施设备“普九”后基本没有补充充实更新过。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设施极其落后。一些教育必需的设施比如基本的体育设施、多媒体、实验器材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不能正常的开展并完成。

(三).学生个人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长时间的缺乏父爱母爱导致任性、偏执等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很好的在他们身上开展并得到相应的效果,使得教学工作的困难日益加剧。并且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许多儿童的思想顽固不化,身上带有不良的风气,这就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老师很难的去管理与教育。

二.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切实做好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为了使农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_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当地政府应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仅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会对小学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对当前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力图保证孩子们在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中生活与学习。

(三).师资力量的扩充。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与农村教书的鼓励与支持,并相应的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支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教育事业的最新成果。他们带着无尽的新鲜活力和与时代靠近的知识,让他们去农村教课最合适不过。其次,也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使这些大学生知道农村小学教育对于他每年的迫切需要与渴求,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社会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

(四).完善老师的管理运行机制老师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对象,如何管理老师,留住老师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资作为一种调控老师的手段,要与老师的工作和相结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劳的老师,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势,让老师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切实必要性与紧迫性。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群体,缺少父母以及周围人的关心,从小心理就会产生变化与阴影。因而心理辅导就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心理教育不仅会改变孩子心里的整个世界,同时还会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备受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部分,做好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个性,共性的问题。但是在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帮助下,我相信,农村小学教育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3篇

摘要:教学情境的好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设计教学情境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为中心,创设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通常用激发、发现、讨论、归纳等多种手段,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教学情境;素质教育

俗话说:_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_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点燃,从而就可能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情境的设计就是决定着成功一半的因素。

一、设计教学情境的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评价教学情境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抓住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本课堂知识的求知欲。我曾听过某位教师的化学课,讲的是卤素的第一节,在讲课前放了一段白毛女的片段,说到白毛女的父亲不堪受地主的压迫而饮盐卤自尽,

最终引到了卤素这一章。虽然盐卤中含有氯元素,但和这堂课的内容联系实在有些牵强,有此教学情境不如没有。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尽快地进入角色,扫除新课的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2、把握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计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班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只有在课的开始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_原来我也可以学好化学_的自信,才可以使他们他们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想法。

3、创设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情境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创造力都是在自由、自主的气氛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具有民主的教学思想。只有民主,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学生才能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提出各种个性化的见解;教师才会做到对学生积极地鼓励、宽容,及时地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二、设计教学情境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激发

_好奇_是中学生的天性,教师抓住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寻找答案。

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时,新课一开始,我便请大家回顾初中实验室制取H2时,通常用盐酸和粗锌反应,而不用盐酸和纯锌,难道仅仅是为了节约药品吗?然后分别做这个实验时,却发现相同浓度的盐酸与粗锌制氢气的速度比与纯锌制氢气的速度快;这是什么原因?这样由学生已知、熟悉的内容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不由自主地想通过课堂的学习去寻找答案。

2、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和自我的学习总结产生问题,才会使他们产生自我学习的动力,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开拓知识的领域。

如,在传授乙烯的制法时,可首先让学生亲自制乙烯,通过实验的切身体验,学生很快地发现,液体逐渐变黑,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纷纷提出疑问,而后我又让他们分析烧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可能发生什么副反应,从而找出答案。

善于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是我们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敢于提出质疑。即使某些问题很可笑,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从积极的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得满足,得到快乐。

3、讨论

讨论就是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使教师的主角变为为学生服务的配角。在讨论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善于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索,阐述自我独到的见解,并勇于面对自己的失败,从而虚心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讨论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归纳

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只有善于归纳和总结,才能够在探索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品尝到收获的快乐。归纳法的应用便可唤起学生获得知识的快感,使之乐学。

如,在讲铁的化学性质时,我便将在初中及高一所学的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都总结出来,然后让学生分类、总结、归纳,学生便很容易得出Fe和Fe2+、Fe3+的相互转化,产生获取知识的快感。

总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此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开动思维,创设新颖的、有效的、实用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徐爱明。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学,2006(07)。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4篇

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因

1.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经历了“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时期。

体育课内容庞杂、主题分散、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更有不少学校随意挤占、挪用、停上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开足开齐体育课的不足30%;开设课外体育活动的占40%,开设体育健康理论课的占25%,多数学校不能够开展业余训练。体育教学失去个性,教学过程“蜻蜓点水”,教学质量下降,体育课随意性大,近20%的学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学。

2.体育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待遇偏低。

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存在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课名存实亡,学生体质严重下滑。在教育投资方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差距很大。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体育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需要评职称、晋级,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学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3.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体育设施资源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短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例20%,其中实心球、哑铃、“山羊”、跳绳、栏架、等半数以上数量不够,从布局上看:单、双杠、篮、排球场、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占80%,其中50%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90%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设施条件,更谈不上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所需的体育设施,使体育教学变成无源之水。

二、提高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1.开足上好体育课。

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高、中考毕业、升学的必考课。

2.加快体育教师配备。

鼓励体育教师“送教下乡”,“实施轮岗制度”,定期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

3.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传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4.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

学校体育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不否定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鉴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继承过去同时,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课程建设到体育课教学,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精神财富。将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乡土教材。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5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美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小学生对美术具有天然的兴趣,而且在早期启蒙教育中,小学生已有相当的美术基础,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个优势。小学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又能起到显著的助推作用。

然而,美术在有的小学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领导敷衍、教师应付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切实开展,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要对美术教育充分重视起来,教师要不断提高美术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不断解决问题,实施审美性教学与趣味性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精心培养小学生美的情操。

一、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对基础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确保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不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一要求给小学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对于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纠偏。

小学美术教学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趣味性教学,首先就要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然后对其合理引导。这里所提到的兴趣,既是小学生对美术课程本身的兴趣,同时也有对师生之间互动的兴趣,如何从师者的角度发现小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捕捉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也是素质教育环境下小学美术教学需关注的要点之一。

将小学生的兴趣带入到美术教学課堂,并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才是真正的兴趣引导教学。因此,教师在建立与学生互动关系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兴趣之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审美特征

小学美术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童心童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应在体现审美性的同时,兼顾到教学对象和实施效果。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僵化,通常将模仿性学习和枯燥的理论知识作为重点,这不仅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无趣,同时也压抑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秉持的理念应该是开放性的,是符合学生需求和发展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从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发现美,感受艺术的真谛。比如可以尝试进行授课模式创新,如讲故事、学生现场作画、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师生同台竞技等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画展、户外写生等活动,以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对美获得更直观深刻的感受,使拥有不同个性、长处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和空间,促使他们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上述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根植生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并给自己以启迪和前进的动力。

三、注重欣赏性教学,进行有效评价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6篇

1.培养学生音乐趣味教学的理念

音乐趣味教学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是音乐基本教学知识与学生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就是在哪里教,怎样教的问题,以独特的音乐趣味教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开展的音乐趣味性教学,是我们在我们所讲授的音乐知识上进行的升华,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积极快乐、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上好小学音乐课程。 小学音乐教师在通过课堂的合理设计来实现音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培养一种良好的音乐爱好,让他们在音乐鉴赏的大环境中逐渐的长大。 提高他们的艺术的美、表现力、创造力,要在趣味性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小学生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在我们实施的音乐趣味性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教师主动地带领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审美过程,主要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设计趣味性教学教案时候,在一些教案中融入写直观的审美元素。 小学音乐的教学趣味性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搭建起一个平台,与家长要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

3.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课堂上的发音训练、节奏练习、乐理知识等,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就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潜力,从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比如学习《小小粉刷匠》时,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 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 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 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 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 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 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4.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对大多数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带头给她们带来积极性,让他们听听来时和同学生们怎么唱的,让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慢慢来表现自我,也开始主动地唱歌和跳舞。 所以,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 学生可以在一个音乐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启发他们的快乐和智慧。 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习与演练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锻炼,可以分别扮演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多重角色。 在学生进行相互表演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我们研究了趣味性教学的内容,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在以后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我们来研究,我们要针对趣味性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 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社会上、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研究,可以,因此振兴国民音乐教育就需要众多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出来一己之力。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7篇

一、强化学科基础建设

小学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健全完善的学科体系作支撑,这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科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满足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而小学教育专业又需要多个专业的支撑,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音乐、美术等,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科基础的有效建设。因此,玉林师范学院在小学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多科学、综合性、厚基础的原则,然后再突出初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各学科课程等学科,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学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基础”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的均衡。知识是基础,所以学科体系建设要满足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需求;而能力与素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学科体系建设还要满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学需求。总之,小学教育专业学科体系的建设,需要正确确立知识、能力的素质结构,拓宽专业教学领域,建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重视人文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从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坚持职前培养与小学教育发展的适应

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阶段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新任务,所以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需要积极与小学教育的发展相适应,要把高校周边地区的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基地,通过更多的小学教育实践来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职前培养与现代小学教育发展的积极适应,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教育职业的理性认知,从实实在在的教育现场中获取更多的职业感悟。因此,玉林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非常重视同社会、小学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更多的学校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创建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现有玉东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等多所小学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基地,真正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精神的培养。学校积极建设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构建校内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教学实训室、教师能力提升实训室、教师教育行为观察室、微格教室等,为学生的职前实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将有助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与小学教育实践的协调与适应,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

三、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创新人才而言,其毕业后进行小学就业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需要格外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是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此,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做了积极的探索。首先,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如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开设了识字教学、朗读教学专题、小学文本解读、教师口语训练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例,还要求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拓展训练,如课前五分钟实训、微型课试讲、有效教育模式演练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丰富多样有效的形式。其次,根据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小学教育教研室自编教育见习手册,从大一起就每个学期安排学生去见习,培养学生对小学教师职业的情感和倾向性,在见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做好教育见习的记录、总结和反思,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实习的时间延长至三个月,充分的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要求。另外,在一些班级中探索双导师制,给学生在校内外安排了指导老师,尤其是校外的实践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校外基地的教育实践,在见习和实习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教育专业素质上的缺陷,做到及时的查漏补缺,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从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第一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四、建立健全再教育机制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8篇

一、挖掘优点,及时激励

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未成熟: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所以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写字练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除了培养写字兴趣外,应多寻找优点进行表扬。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对于差生更要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表扬。

例如,我班上有个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差,字迹更是糟,刚开始写字课交上来的作业几乎看不懂什么字,但我没有批评他,还表扬他有完整的作业交上来,并告诉他,老师眼睛不大好,改他的作业很吃力,若下次能工整些就更好了。第二次的写字作业交上来果然不一样,虽然还是差,但可以看出他有认真去写,我便在他的评语栏上写道:“进步很大,老师相信你还会写得更好,加油!”就这样,他的每次作业交上来,我都进行面批,并努力帮他找进步点:多到一行字,少到一个字或一个笔画写好都给他圈出来,尽可能地让他每次都感受到成功和尊重。他对写字课也越来越有兴趣了。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各项作业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幼小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就会破碎,应倍加呵护。”若一开始就把这孩子训斥得一无是处,那么,他将破罐子破摔,讨厌学习。所以,对于学困生教师一定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去看待他们的优点。

二、尊重差异,因材激励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激励。因材激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让写字评价的评语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字一直写得很好的,态度认真,可用赞美的语气评上:“你的字总是那么漂亮,看着真舒服!”“评改你的写字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整洁的字迹,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对于进步快的作业,可采用鼓励式的评价:“你的字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只要你努力,相信你会写得更好!”“嗨,祝贺你进步了,好样的,继续努力,成功将属于你。”对于一些时好时坏的字,可评上:“如果你天天能写这么好,该有多好啊!”“你对自己今天的字迹满意吗?”对于极差的作业,评上:“老师相信你只是没有认真写,对不对,相信你认真写一定会写得更好!”通过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激励的办法,使优秀生兴趣越来越高,使后进生的信心不断增强,写字的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另外,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及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写字习惯。

三、积极自主,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人在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超越自我的心理历程,是学习者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仅自己要激励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形成自我激励,促使学生自觉的习字练字。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告诉学生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收获,让学生时刻记住: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每天用“我能行”来暗示自己是最棒的。其次,用故事自我激励。孩子们爱听故事,自己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对汉字的喜爱,比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最终成为人人敬仰的书法家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梦里练字的故事,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的故事,怀素练字的故事……,这些古人经过勤学苦练,最终有所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要写好汉字的热情,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激励,写字练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成一种内需求。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各个方面注重激励,赏识学生,相信学生会乐于写字的。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 第19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小学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也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里竞相开放,探索最优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当前体育科教学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兴趣;交往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要求。不仅体育教师在教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1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2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体育教学中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有学习的动力。因此,体育课的教学也是需要一定的学习兴趣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喜爱,会引发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喜爱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学习一些体育知识,也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潜力。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让学生该唱时就唱,该跳时就尽情的跳,给学生进行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很容易产生学习动机的。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除了要靠在课上设置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该注意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结合,教师在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的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项目进行训练。学生在进行体育项目的实际训练之后,可以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体育能力,也可以促进自己身体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通过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2.2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教给学生方法: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指导,只有让学生对体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了解之后,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原地单手投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示范的时候把具体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该体育项目的步骤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不断的重复训练。学生在重复训练之中,就会慢慢的摸索出科学的方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

2.3体育教学中交往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无时不体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例如,靠墙手倒立、接力等。这些项目的进行都是需要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交往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了自己的交往素质才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结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结束语

素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体育人才的目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2000字(必备19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