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必备43篇)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必备43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必备43篇)

微信扫码分享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附属医院和三级医院为契机,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应对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我科的服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医院科学发展。

二、目标计划

业务工作量:诊疗人次25000人;出院病人4350人。

业务工作效率: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6天;床位使用率≧90%;病床周转次数≧58次/年。

医疗技术水平及质量: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特别是基础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继续加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努力完成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的技术项目。

业务收入达到1500万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50%

三、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将医疗质量、安全、服务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作为今后长时间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我科由于人员少,无法派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集中或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院、科业务讲座、上级医师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

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落实16项核心制度。科内利用晨会时间,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对各类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入院时:详问病史、全面查体,严格用药;

(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交待事项,建立感情,定期随访。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①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②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

③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一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二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三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五、加强学科建设,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促进业务快速发展

为保证科室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1、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及矮小门诊: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自我营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面,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力争成为通州人民心目中的特色门诊。

2、儿童哮喘门诊

20××年将继续做好儿童哮喘的规范诊治工作。

3、倡导多科室的参与合作,采取协同攻关、优势互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儿科已经与五官科、皮肤科联合开展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项目。

4、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现有资源,尤其是辅助检查,把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诊断清楚,让老百姓少花钱就能看好病,从而提高科室的信誉度。

5、进一步做好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工作,待新病房大楼建成后成立新生儿病房。

六、加大人才培养、加强科内外培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进一步加强业务人才梯队的建设,特别是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和建设,逐步构建合理的、阶梯型的人才队伍。每周一次科内业务小讲座,二周一次科内业务大讲座。弥补因人员不足而无法安排医生进修机会。

科室应进一步加强医、教、研工作。努力带教好实习、进修生。

七、加强绩效管理,建设节约型科室

开展科室预算管理,增强科室每位成员的成本意识和节俭意识,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价廉的服务。

八、切实关心科室每位成员,稳定职工队伍

要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科室每位成员。在工作上,力所能及提供各种支持,如职称评定、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在生活上,给予各种关心,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九、需要院部解决的难题

1、今年我们申请进四名儿科医生,要求为:男女不限,本科以上学历,能吃苦耐劳。希望院部协助。

原由:

(1)由于多种原因,儿科医师人数从最多时的17人减少到目前的××人,儿科实际开放的床位数由43张变成现在的83张。现在是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地步,无法派人外出进修。

(2)20××年新病房大楼建成后成立新生儿病房,仍需要人。

(首都儿科研究所所长罗毅说,“儿科医生不是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毕业生的首选志愿,主要有三个原因:工作量大、工作风险大、收入低。”“一个医学院毕业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儿科医生,至少需要。目前全国性的儿科医生的短缺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太可能很快就得到解决,不仅如此,医患关系在儿科显得更加紧张”。20××年我们申请要男性,本科以上学历,并不是我们重男轻女,而是要早点把人用起来。结果没进到人。)

2、20××年新病房大楼建成后成立新生儿病房,必备的`一些设备,望院部购买协助。谢谢!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前瞻性管理; 效果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1]。少数患者病情短时间内迅速恶化,发生肺水肿、肺出血以及循环功能障碍乃至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2]。因此,对手足口病进行前瞻性管理,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转至抢救房,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手足口病800例,男510例,女290例,年龄5个月~8岁,入院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诊断为重症手足口患儿210例,其中2010年6月-2011年5月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年龄1~4岁,呼吸机辅助治疗20例,死于肺出血的4例,自动出院2例,60例发生循环功能障碍,38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5例患儿出院时有后遗症,需要康复治疗;2011年6月-2012年5月重症手足口患儿110例,年龄7月~6岁,呼吸机辅助治疗30例,死于肺出血的1例,自动出院1例,62例发生循环功能障碍,50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患儿出院时有后遗症,需要康复治疗;其他患儿均康复出院。将2010年6月-2011年5月重症手足口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儿入院后安排在不同的病房,按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前瞻性管理,以提高护士护理抢救手足口病的整体水平。

环境 科内核心小组根据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定好几间病房作为危重手足口抢救病房,入院患儿均先由总住院医生或科主任评估患儿病情后安排床位,如患儿出现精神差、惊跳、呕吐、四肢抖动等神经系统损害或四肢冰凉、皮肤出现花斑等循环障碍以及患儿体温持续高热、血压高或低等都为重症即放在抢救房。普通病房的患儿病情如有以上变化,马上转入抢救房,以方便抢救。抢救房的患儿病情好转后,即转入普通病房。

人员 (1)患儿:根据病情不同,安排在不同的病房;(2)护士:手足口抢救病房由经过培训,小儿静脉技术好、病情观察细心、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组长负责,新入院的或病情变化的患儿不管医生有没有开医嘱,都要第一时间给予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物品 (1)仪器:由固定的人员管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吸痰机等;(2)一次性物品:气管插管、胃管、留置针等保持在备用状态;(3)药物:手足口病抢救药物:甲基强的松、力月西、丙泊酚、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申请作为科内的基数药品,以保证及时用药。并设立手足口病抢救仪器、药物、一次性物品的清点本子,每班清点,保证在备用状态。

培训、病情观察及持续改进 理论培训:全体护士参与培训及考核,主要内容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点考核内容是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与危重症手足口病以及如何处理等,对新入科的护士加强培训的力度。静脉注射、抽血能力的培训:请儿科护士长讲课(扰动脉抽血);请科内静脉注射技术的护士传授技术,并加强训练。并规定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马上给予留置静脉留置针,危重患儿留置两条或三条管道,以防病情变化时立即得到救治。病情观察及护理重点:由于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因此生命体征监测及病情观察特别重要[3]。(1)注意神经系统表现:如发现患儿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等,马上报告医生,并按医嘱处理。(2)持续高热:持续高热可加重中枢系统的损伤,导致患儿频繁抽搐,增加了氧耗,单一的降温措施往往难以奏效[4]。如体温(腋温)大于39 ℃,持续不退时,要马上给予物理降温如戴冰帽、冰敷、温水擦浴、垫上水垫(两个交替使用),并按医嘱使用甲基强的松或丙球,尽量不用药物降温或酒精擦浴,以免发生末梢循环不良。(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此时立即给予吸氧,准备好呼吸机以备抢救使用。(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min,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s)。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使用多巴胺等升压、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此时不能用水垫,给予热水袋保暖,防烫伤。(5)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 mmol/L。所有手足口患儿入院后常规测血糖,如血糖高按医嘱检测血糖的变化。(6)重点药物的使用:甘露醇、甲基强的松、丙球,医生开出医嘱后,护士马上执行,不可怠慢,以防拖延病情,使用甘露醇时要在30 min内滴完,严格按医嘱时间执行。人人知晓此类药物的重要性。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严格执行双人核对,用注射泵控制,注射器及延长管标识好药名、速度、时间、执行者名字,防药物外渗,密切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并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7)上呼吸机患儿需要镇静,常用力月西、丙泊酚等,主要观察患儿的镇静情况,如患儿烦躁,表示药物量不够或静脉通道堵塞或外渗;如患儿反应很差,有可能镇静过度,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以防患儿烦躁时发生意外拔管等。上呼吸机管道护理:记录好气管插管的长度,保持管道的固定通畅,防脱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定时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肺出血病例或使用较高PEEP的患儿则不需要进行降低气道内压的常规气道内吸引,无明确气道阻塞的临床指征时不要施行气道内吸引,如要吸痰最好使用密闭性吸痰[5]。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全体护士的潜力及聪明才智,科内发现手足口病护理中存在问题或不良事件时,全体护士进行RCA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在护理手足口病过程避免了不少的安全隐患。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对照组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008年以来本市手足口病疫情重,本院为预防儿科患儿院内感染。所有手足口病收治在感染科。面对大批的手足口病患儿,特别是危重症的患儿年龄小,变化快,病情凶险,临床处理困难,这使很少接触小儿的全体医务人员手足无措[6]。但为了所有手足口病患儿的健康,科内核心小组进行讨论,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采取前瞻性管理,得到满意的效果。因手足口病流行时,危重病例多,疾病发展的前2~5 d为急性期,病情变化快,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如不及时治疗,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导致肺水肿、肺出血,即神经源性肺水肿,而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是手足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7]。因此,本科所有医务人员提高对手足口病的重视度,进行全员的培训,使每位医务人员能早期识别危重患儿,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前瞻性管理的优点如下:(1)轻重病房分开,使值班护士能有重点的护理观察患儿,是建立护理安全的重要保障[8]。(2)手足口病抢救物资的储备是抢救成功的前提。(3)手足口病变化快,病情观察和危重患儿的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医务人员的抢救技术及护士的静脉注射、抽血技术是抢救成功重点。护理人员通过正规培训考核,专业能力准入,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动作轻柔准确,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留置一次性浅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可提高抢救率,因此加强培训是重点[9]。(5)持续改进是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举措,平时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事件,全体护士集中讨论,如何避免,如何改进,使护士在工作中集中精神,有效地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好地做好手足口病的抢救护理。护理人员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直接护理者,能够掌握患儿的第一手资料,协助医生及时识别重症病例的早期征象以提高对病情进展的预见性和及早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10-11]。因此,前瞻性管理是提高手足口病抢救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__.手足口诊疗指南2010年版[S].__,2010.

[2]任晓旭.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的识别与救治[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1):14-17.

[3]李兰娟.手足口病[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9-94.

[4]马洁葵,李绮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4B):45-47.

[5]陶建平.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34(8):735-736.

[6]许惠敏,张曦,李玉萍,等.重症手足口病心脏超声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73-74.

[7]刘田宇.重症手足口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194-195.

[8]韩梅.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6):1298-1299.

[9]张玉霞,罗金梅,杜焕章.心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患儿康复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11):102-103.

[10]马洁葵,李绮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20(4B):45-47.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篇

柏拉图———是品质管理七大基础手段之一,也称柏拉分布图、帕累托图。柏拉图通过标示频率阐明柏拉法则即80%的结果由20%的投入来决定,频率出现越高的内容对结果影响越大。

最不满意的项目为病室环境,但由于影响病室环境的因素较多,因此重新制作表格,针对可能导致对环境不满意的项目进行拆分,对253例出院患者进行调查,进行调查后汇总情况。

针对调查表所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我科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针对加床患者多、环境差问题。积极向院相关管理方反映,要求门、急诊严格把握住院标准,控制入院人数;科室内合理制订治疗方案,尽量加快床位周转,有效控制加床人数。并且在走廊增设垃圾筐,减少了地上随意丢弃的垃圾。②针对卫生间卫生环境差问题。与总务科联系,对便池及冲水阀门进行维修;与保洁公司沟通,要求增加清扫次数,尤其夜间下班后要有巡视人员再根据情况进行清扫。③针对病室空气、陪侍人多等问题。因收治患儿年龄偏小,家长对开窗通风大都持抵触态度,因此,我们将开窗通风的相关知识及必要性加入健康宣教内容,要求每位责护对所负责的病室家长做好沟通,不必固定时间,但必须做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与保卫科联系,请其协助做好陪侍人员的管理。④针对尿布、衣物乱搭、乱放问题。首先,我们制订了健康宣教手册,说明尿布乱搭会导致交叉感染等问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住院期间尽量使用纸尿裤。其次,在走廊后面安置了晾衣架,使清洗后的衣物有固定的晾晒地方。

时间管理工具———面对有限时间进行自我管理的工具,针对满意度调查表中不满意项次位居第二的护理技术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我科从业3年以内的护士9人,占科室总人数的41%。年轻护士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沟通能力差、操作技术差。为了使年轻护士快速成长,使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科室病种需要,对相关理论、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进行罗列,制订年轻护士培训《时间管理手册》。

实施步骤①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对在规定时间内年轻护士在理论、操作方面应达到的效果进行规划。②列出培训、学习项目清单,运用ABCD时间分类方法进行分类。③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④参加培训的护士做好记录和自我总结。

实施过程在《时间管理手册》使用过程中,各带教老师及时对所负责的年轻护士进行帮助、指导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每月对每位年轻护士逐项进行考核、评价,每月护士长检查落实情况1次。

结果通过对年轻护士培训运用《时间管理手册》深刻体会到,其不仅能够使带教老师及年轻护士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保证了计划的有效落实,适用于各层级护士的培训。

因果图———分析原因采取对策的工具,又称鱼骨图。

在对护士技术不满意的调查中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静脉穿刺,除了加强年轻护士培训,使其尽快成长外,又对我科2013年1月—6月5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情况调查发现,留置针的平均使用天数为(±)d,低于留置针使用规范的72h~96h。频繁更换留置针会增加患儿的痛苦,增加护患纠纷,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虽然经过调查发现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和患儿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还有提高的空间,召集科内所有护士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经过整改,对2013年8月—2014年2月5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汇总。

2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工具应注意的问题

①管理工具的应用要先学后用,熟练掌握每一种工具的特点,准确使用。宁可不用,不可错用。②要恰当使用,能用简单的就不要复杂的。③要有效使用,使用工具后要达到预期效果。④要灵活性使用,在护理管理的各阶段,管理工具可交叉应用,每个阶段可根据要达到的目的应用不同的工具。

3讨论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4篇

【关键词】 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探究

中医儿科护理是在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结合后建立并完善的护理模式, 能够既病防变、未病先防, 在小儿康复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 医护人员针对患儿病情制定较为准确的、严格的护理及治疗计划, 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减轻经济负担, 因此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青睐[1]。为对中医儿科护理临床路径的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儿, 其中男46例, 女34例, 年龄~12岁, 平均年龄(±)岁;疾病类型:小儿腹泻病21例, 衣/支原体肺炎18例, 支气管肺炎33例, 新生儿黄疸8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药物治疗, 无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患儿,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0例,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考组患儿入院后接受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疾病针对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对其相关疾病的相关文献、教科书、资料等进行研究并根据中医文献为患儿制定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案。通过饮食、治疗、护理、宣传教育、出院计划等全面的治疗护理方案。②患儿入院后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每天每项均精确治疗及护理, 通过望诊、指纹观察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及治疗;并在每天晚上对当天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及出现的异常进行统计分析。③患儿出院时根据其病情给予饮食健康教育、行为健康教育等, 从而保证患儿能够更好的痊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对其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药品、检查费用及总住院费用)进行观察。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出现3例肺部感染, 经积极处理后均消失, 并发症发生率为, 参考组患儿住院期间出现7例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 )d、(±)元, 参考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d、(±)元,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更加注重患者的利益, 在医疗方案的制定中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环境及心理等因素, 并通过有效措施对护理活动、诊疗疗程等进行标准化管理, 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并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具体如下:①疾病观察, 通过观面、辨痰、察舌、察鼻等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 面色苍白、神疲肢厥时说明患儿气虚, 甚至出现惊厥等, 而舌质红赤、少苔则说明患儿疾病为外感所致, 患儿平时无痰, 突然有痰则考虑为哮喘、呼吸道感染等, 通过临床诊断给予患儿相关治疗;患儿住院期间常出现肺炎等疾病, 因此需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防止出现内闭外脱、心阳虚衰等严重症候[3]。②饮食护理, 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 尽量食用半流食、流食等, 严禁食用生冷瓜果、荤腥油腻等, 针对患儿病情给予不同的饮食方案, 如脾虚患儿可食用山药粥, 湿热类疾病患儿可饮用橘子水、淡绿茶, 寒湿泻患儿可食用生姜糖茶等。③针对患儿病情给予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 注意寒暖变化, 经常帮助患儿改变。④患儿治疗时根据其疾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中药治疗, 告知患儿家属严格遵照医嘱给药, 严禁私自加药、减药等;患儿住院期间可给予玉屏风口服液等, 从而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对于痰多患儿可给予鲜竹沥、鱼腥草等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其中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 结果显示患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参考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患儿住院期间给予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病程, 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玉琳, 姜仪, 张小蓉,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8):59-60.

[2] 胡玉转, 李丽仪, 陈凤娣, 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2, 27(21):51-52.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5篇

儿科是一支充满活力、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充满凝聚力的队伍,在病人量大增,旧病房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兢兢业业地走过了这一年。全科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住院病人的需求,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下,根据今年制定的工作目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赢得了大部分住院病人的满意。

一、在院领导、护理部及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

1、参加护理部组织护士长会议16次,严格做到上传下达。

2、完成护理部交办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护理部工作开展。

3、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根据护理部及科内计划制定并完成了科内护理计划。

二、履行护士长的职责,抓好病区的护理管理。

1、安全是第一核心,安全意识教育常抓不懈。科室执行严格的查时制度,班班查对每周一次大查对,环环相扣。一年来堵科室药品漏洞10次,查出漏处理医嘱5例,已及时填补,未造成不良后果,各班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合作、全年无明显护理纠纷。严格了无菌物品管理,手依从性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年无一例输液、输血反应。

2、上午充分深入病房,及时解决护士和病人需要解决的护理上的问题。

3、参与并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4、组织护理查房11次,公休会11次,科内满意度调查20次,满意度为93%,10月份达到97%

三、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加大核心质量控制。

1、科室抢救设备运行正常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所有抢救设备专人管理,每周定期检查运行情况、保养、作记录;抢救柜、药柜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如出现缺药、漏药现象,予即时补上备用并记录;各种消毒液及用物每周定时更换,专人治疗班负责,主班每天检查1次,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并即时解决。

2、持续改进并优化交接班制度3次。

3、完善并优化了查对制度流程。

4、为了实现人性化的管理,科室学习了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我科以激励机制为主,大家相互帮助,各班相互检查,出现问题立即纠正帮助填补、循环进行,未得到即时纠正的。被医院扣罚金额达1万余元,科内奖扣相抵后,奖励500余元。

四、落实科室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

1、根据工作年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内容,低年资侧重基础,高年资侧重专科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2、在早会提问;高年资护士讲课及教学师范;在查房中传授;科室每月组织考核;选择真实案例加深培训效果。

3、通过组织学习,心得体会,树立正能量观。

五、抓好实习同学的带教工作,带教中杜绝实习生自行处置,做到放手不放眼

1、根据8周的时间制定教案,结合临床进行培训。

2、基础护理操作查房疾病护理知识查房病房小讲课,操作示范。

六、增收节支,严格按照物价精神收费,合理使用人力弹性排班。

科室护士上半年17人,现增加到了22人。全年门诊量4万余次,住院人次2516人次,特级护理人次3826人次,静脉输液3万余人次;雾化3万余次;吸痰1万余次;静脉采血1万余次;护士平均工作186小时/月。

七、科室护理科研、引进新技术开展情况

1、在科内医生护士共同学习努力下,完成了指脉氧新技术的开展(现已常规实施),耳温测试方法的探索(失败),科室对每例死亡病例、疑难病例都进行讨论,从中总结不足。今年还在我科开展了CPAP5例。护理人员还学习了从重医儿童医院引进的新技术:留置针的运用与护理,硫酸镁湿敷运用,皮肤受损患者使用氧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已在我科运用。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规范了临床护理观察思维及方法,能够即时、准确的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2、今年护理论文发表有2篇。

八、护理工作获得的社会效益

我科护理人员对于常规技术都能熟练掌握。对小儿头皮细小静脉的穿刺技术能做到动作准确、娴熟、一针见血率高,责任班护士都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为每位患者做好入院的环境介绍、生活上的帮助、解释治疗护理计划以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回访,获得病人送来感谢信3封,锦旗2副,书面点名表扬300余次,满意度93%,不足主要表现在:病房环境整洁度;护士的应答能力,加药的及时性上。

九、存在的不足

主要是科研论文这一块需要加强。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6篇

提高护理操作,进一步规范实用的护理程序。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儿童和家庭保健由一个普通的心脏,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程序、护理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纠纷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与成人高等风险相比,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病人家属情绪波动,所以很容易在护理纠纷和医务人员,在面对这种情况下,护士应多关注保健的细节,考虑病人的家属的感受,关注细节和护理,以减少护理纠纷合理安排过程。

2.协助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护理习惯,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

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的建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措施到位及时执行,准确地实施治疗,护理,加强病房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为贯彻落实就业前培训制度,在新护士、实习生上岗之前,进行岗前培训。设置情景客房,模拟练习不安全的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方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护理安全意识。学习,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职业素质和护理安全教育的核心系统,掌握儿科护理的特点,完成岗位职责。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医院应尽量详细的内部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细化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医院护理工作可以标准化,制度化。

3.在做好常规护理基础上应当积极和患儿和家属进行及时沟通,对孩子的照顾要有“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

现在儿童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同时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孩子生病,尤其紧张,焦虑的是父母,过度照顾,夸大病情的严重性,对医务人员过分的要求,护理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人住介绍,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并告知其主任医师,护士,病房床位,护士长,工作和休息时间,以及病房规章制度。对于人文环境,根据儿科病房的特点,创作,类似静电塑料卡通喜洋洋,米老鼠图案儿童的窗口上,从而减少在医院治疗的患儿的紧张青训,宣传育儿知识,在护理站的大厅天花板上悬挂风铃,风铃上挂各种温馨的祝福,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宣传预防烫伤,坠床,窒息,中毒等儿童常见意外。将“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逐渐过渡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来,以满足护理,儿科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服务细节,积极寻找在儿科护理服务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更完美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现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避免误解和沟通不畅造成的护士医患矛盾。护理模式的转变,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第一个“人”,其次是“病”。因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在儿科护理中很重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病人的满意度作为护理的最高目标,在现有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4.结语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7篇

儿科护理个案论文

1、儿科护理学中如何实施病案教学

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病案教学中,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所选择的案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所选的案例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贴切、恰当,能反应教学内容。

(2)案例要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难易适度。

(4)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来创设问题。

病案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和结果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之后,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点评,其目的,能够使我们的同学尽快的习惯临床思维方法。此阶段,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必须要特别的讲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论背景重点指出,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做必要的强化,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疾病。

设计实例

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查体:体重9kg,身长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2、病案教学应用的启示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病案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病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病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在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各科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应用和联系实现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表明:课堂内容与案例的情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临床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一方面,能够将教学内容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的应用增强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8篇

转眼之间20xx年很快过去,回首过去,从医院建院至今,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相互帮助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感动式服务,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科室,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涵养,完善基础,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工作服务病情观察提供理论指导。

二、在临床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无时无刻都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护理。而有些工作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如疫苗接种,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在不断的学习和请教中,渐渐的走上正轨,在新生儿抢救工作中,增加抢救意识,迅速,及时有效。抢救时做到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的填写护理记录单,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做到处理准确。

在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中,严格实行母婴同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呛奶窒息,避免坠床,抱错,无论做任何操作都有家人监督陪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诊疗护理的安全执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沐浴毛巾等一用一消毒,接触前洗手,有特殊感染的新生儿用物专人专用专消毒,做到无交叉感染。我们医院刚刚起步,新生儿科也需要不断地学xxx步,发展。为了工作能顺利安全的进行。本人能和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度难关,并能和其他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积极配合。

三、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以感动式服务理念来要求自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的出生,希望所有的产妇都能高高兴兴的抱着孩子回家,病人的满意度是我们立足的根本。所以我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投入,热心的为大家服务,和医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9篇

流云系不住,清风带走了岁月。20xx年已是岁末,在这一年里,在科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作为一个儿科护士,我收获很多,进步很多,感触也很多,结合工作实际及所见所想,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遵守院纪院规,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服从院里的各项安排,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认真工作每一天,以患儿的利益为中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要求自己,保证自己所分管的护理工作扎实到位,以优质服务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让患儿及家属满意。将心比心,我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护理。可有时候还是有很多家属不配合和理解,越干越感觉,责任巨大。

二、业务方面

在这一年里,我虚心向老护士请教,认真锻炼和提高临床业务水平,特别是小儿头皮针穿刺的水平,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各种抢救设备的应用,患儿病情变化的及时观察发现等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儿科是一个很复杂的科室,也比较难干,责任巨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疾病的临床表现,儿科所以又叫“哑科”,这就需要儿科医护人员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去判断,这是其他成人内科难以相比的,儿科在用药方面更是要“斤斤计较”,少一分则影响疗效,多一份则产生毒副反应。对护士的加药、注射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只有付出百分之二百的认真和努力,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个人修养素质方面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成熟,个人修养和素质在不断提高,我认真做到在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语言规范,时刻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工作,踏实做人,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积极参加院里的一些活动,全力支持主任和护士长的工作。

四、在实习生带教上

我知道她们学生都不容易,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认真的教她们自己所懂所学,做到放手不放眼,亲自示范操作,直到同学弄懂弄通为止,尽快提高她们的水平,让她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20xx年即将过完,回顾一年的工作历程,有劳累,辛酸,无奈和痛心,也有成功的喜悦和欢笑和成就感。目前我院的发展速度迅速,医院水平日新月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的努力要求自己,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为我院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0篇

1、加强医护队伍的职业素质,对护理工作进行合理规范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空姐式的礼仪培训,要求护士必须随时保持微笑,并保证迎来送去有礼貌,巡视患者要积极问候,工作出现失误是主动道歉。要主动接触患儿,给予其妈妈般的关怀,多夸奖、拥抱儿童,多抽出时间陪儿童玩耍,尽量减少与患儿间的陌生感。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患者的治疗。

2、革新护理工作的模式,改善服务的流程在科室内实行责任到岗制度、临床工作制度以及临床记录制度。采用了护士、助理护士以及固定陪工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患者的临床基本护理。将24名护士分成4小组,每名护士负责固定的床,护士每天在上班阶段看护的患者不宜多于15人。其次,负责医嘱处理的工作交给助理护士,而经验丰富的护士则深入到病房,进行临床护理。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定期组织本科室的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丰富其专业的理论储备。通过自学、讲座、进修等多种学习形式来营造科室内浓厚的学习气氛,不断吸收最新医学信息,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在科室内实行分层管理的制度,根据护士文化层次和学习能力来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其次,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种常规和专业的技术操作进行定期培训,在培训结束后马上进行考核加以巩固。对技术不过关的护士不允许上岗,而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表彰,并予以现金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4、开展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本身就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必备部分,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必须重视细节、讲究方法。第一,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患者住院的整个阶段,从入院的健康指导到住院的健康指导再到出院的健康指导,其主要内容包含了疾病预防、用药指导以及饮食、休息等方面的知识。病房内应配备报刊架,提供各种卫生健康类的书刊杂志;走廊中设置信息板,保证及时更换;第二,依据患儿和家长的认知情况与学习习惯来选择对应的教育方式,如口头、文字、形象以及亲身示范等。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交流双向性,以重点知识可适当地重复,加深印象;第三,适当开展集体_流,向患儿和家长介绍常见疾病的常识,为护患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二、结果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1篇

目的:观察并分析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儿,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安全管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为(±)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8%,满意度为95%,对照组安全管理评分为(±)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24%,满意度为80%,两组安全管理评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儿科病房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儿科护理管理;安全管理;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儿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为3月-13岁,平均年龄为()岁;观察组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是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病情分析及观察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安全管理,主要是在深入地分析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及时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安全管理评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满意度。使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安全性,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好;使用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满意度,量表_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基本满意为得分处于60分与89分之间,不满意为得分小于或等于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安全管理评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如表1所示。

三、讨论

1.儿科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1)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所以导致其工作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常见的包括责任分工不明确、赏罚不均等,这会严重影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自由懒散等不良现象;此外,以往工作中疏于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也会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加强自身学习,不利于其护理质量的提高,这均会导致一定的护理风险。(2)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责任感不强。部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导致其服务态度较差。并且儿科的护理工作往往比较繁重,所以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也较大,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导致其责任感不强,也会引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

(3)医院环境设施不健全。

患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再加上其好奇心较强,因此容易出现坠床、跌倒、磕伤等不良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院未能及时地做好防护工作,如不能及时地为患儿的病床加用护栏、未能及时地在卫生间铺设防滑垫等,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4)健康教育不到位。

儿科中患儿的行为预见性较差,语言不成熟,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患儿往往难以准确地表达主观感受,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也普遍较差,这均会增加护理难度。与此同时,在治疗中,家属往往会过度担心治疗的效果,同时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会重复问询临床治疗与护理的目的和效果,在一些治疗与护理缓解也难以积极地配合相关操作,有时甚至会干扰正常的护理工作,往往会延误相关治疗与护理操作,所以容易成为护理风险因素。

2.儿科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1)完善管理制度。

要全面地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并及时地建立护理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地将安全隐患予以排除,这也能够对护理人员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能够始终做到处处谨慎;定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要借助于公平、公正的奖惩方式给予相应的处理,以起到激励作用,针对存在护理差错的人员,要及时地予以纠正和指导,避免出现类似的护理差错。

(2)完善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引导其深入地学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视患儿为亲人,使其可以设身处地地为患儿着想,努力为患儿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注意加强实践学习,为其提供充足的临床实践机会,以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减少甚至避免各种护理差错。

(3)改善诊疗环境。

在儿科护理中,要全面地加强安全防护工作,病房要加用防护栏,卫生间要铺设防护垫,同时开水、药品等要放置患儿接触不到的地方;针对各种防护措施,要注意定期进行维护,以及时地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查和排除;加强巡护次数,尤其是要做好夜间的巡护工作,以便于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增强临床护理的安全性。

(4)加强儿科护理知识宣教。

要借助于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册等形式为患儿及其家属普及儿科护理的基础知识,重点为其介绍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其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增进家属对儿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取得家属在安全管理中的高复配合。本研究中,观察组10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管理,经研究,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为(95.2±5.4)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8%,满意度为95%,对照组安全管理评分为(±)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24%,满意度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这表明,在儿科病房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地增强护理安全性,降低护患纠纷的,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因此,可推广使用。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2篇

儿科;护患交流;专业知识;关爱

十九世纪,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提出[1]。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近代的多数研究者也认为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照顾他人的品质和能力的专业人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护士除了掌握必备的医学护理常识外,还要自觉加强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学习。

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帮助患者清楚的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患者心理的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护患沟通有利于维护和增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它同时有利于增进患者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只有运用好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影响护患交流的因素

护士工作压力大

儿科住院患者多,环境嘈杂,工作繁重,劳动强度大,易使护士身心疲惫,产生烦躁厌恶心理。患者多护理人员少的情况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只能机械地完成各项操作工作,无暇顾及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宣教,或回答问题简短、生硬,致使家长对护士的态度生硬产生反感引发矛盾。而且,医嘱录入、办理出入院、查账等非护理工作占据了护士大量时间,使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减少,护士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减少。

护士专业知识欠佳

个别护士不思进取,理论技术水平难以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如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发错药,穿刺操作成功率低,对患者提出的质疑或咨询不能给予合理的答复、前后(或医护)矛盾等,都将使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造成护患沟通障碍。而且个别护士穿刺技术不娴熟,儿科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家庭的宝贝,接触的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家长,患儿家长都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家长疼爱孩子的情绪严重干扰了护士的心理状态,造成紧张心理,如未能做到一针见血,有的家长就不理解,产生不满甚至投拆。

患儿家长要求过高

他们盼望护士的注射技术能“一针见血”,药到病除,当现实与期望值偏离时,则会产生不满情绪。而且患儿多为独生子女,一旦患病,全家出动,且情绪低落,性情急躁,护患关系一时难以融洽。孩子病了家长心情焦虑、紧张、慌乱,每个家长都希望找到一条就医治疗的绿色通道,在愿望没能满足,经排队看病、取药、输液登记等几个环节后已产生不满情绪,再加之输液穿刺不成功,不满情绪一触即发。

沟通中的障碍

患儿不善表达病情。患儿年龄在14岁以下,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表述病情能力相差很大,婴幼儿更是不能表述,因而对病情的诊断带来不利影响。

2 如何有效地进行护患交流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2]包括书面形式和人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触摸等,借助这些方式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它比语言更富有感染力,能起到语言沟通无法达到的作用。护士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把任何不愉快表现出来,始终面带微笑地投入工作,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除此之外还应学会用目光启动交往,用眼神表达反应。与患儿及家属谈话时,要平视对方以示尊重,还可以用自己特有的细腻和善解人意,领会患儿及家属眼神中所包含的服务需求。另外,肢体语言也很重要,主要包括点头、手势、抚摸、握手、依偎、搀扶、拥抱等,护士要把这些所理解的内容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及时获得信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技术

熟练的注射技术是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一针见血”效果就显得及其重要,容易赢得患儿和家长的信赖。因此作为儿科护士,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练,使自己的注射技术娴熟、准确,尽量做到镇静自如、有条不紊、一针见血,才能使患儿和家长从心理上接受。如果穿刺失败,患者不满时,护士不能推脱责任,说些抱怨的话,这样容易激化矛盾。如果主动说“对不起,请原谅。”找另一个经验丰富的护士扎针,并通过两人配合顺利完成高难度的静脉穿刺,令家长满意。此外,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

关爱患者

把每个患儿当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细心呵护他们。要有父母般的关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情心。要有亲和力,往往一个搀扶的动作,一个拍肩膀的鼓励,一句关心的语言,都会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增进与患者的情感。对患儿家属要宽容和理解,并努力减少纠纷的发生。即使某些家长因为孩子的病情不见好转而胸怀怨气、横加指责,护士也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注重语言艺术,耐心解释。不要激化矛盾。过后家长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变得顺从和依赖护士,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剂”,是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有了微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正因如此,所有行业的服务规范中都列出了微笑服务的要求,医疗服务尤其是儿科医疗服务当然也不例外。对遇到受到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患者,护士可流露温馨、真诚的微笑表示同情关爱,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时,护士可以展现出自信、坚定的微笑鼓励患儿在疾病痛苦面前坚强起来,并且积极配合;在患儿及家属能主动积极配合检查治疗,疾病也迅速康复时,护士可给予赞许、鼓励的微笑表示赏识;在护理过程出现了某些小失误,不要忘记表示歉意,请求宽容与谅解的微笑以获得相互理解。

沟通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①无论如何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轻易批评对方的话。②每次沟通时间不宜过长,根据患儿的情况适可而止。③护士与患儿及家属谈话时,要根据当时情况选用合适的位置,使对方感到舒适。

总之,创造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和监督,定期对引起护理纠纷的现象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沟通虽然不是万能,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护患沟通方式与技巧,学会慎言、能言、善言,有效地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3篇

关键词

外科伤口;换药方法;护理

1、外科伤口换药的目的及方法

、伤口的处理方法

(1)从换药过程中通过碘伏进行杀菌,避免给伤口产生刺激,同时能够通过凡士林油纱有效的缓解病人产生的.痛苦,同时避免组织液渗漏现象出现。

(2)血供充足,感染可能性低的伤口能够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处理,随后进行包扎。

(3)在皮肤存在明显破坏的伤口,从破坏的地方通过盐水进行杀菌,从附近区域通过碘伏进行杀菌,杀菌完成之后,能够通过盐水纱布及凡士林纱布进行包扎,推动伤口快速痊愈。

(4)在伤口出现感染之后要特别强调进行引流排脓,某些情况下应当拆开缝线,进行合理的引流,能够通过双氧水及生理盐水进行杀菌,出现坏死组织之后要进行清理,同时能够通过抗生素纱布进行填充,从伤口附近要能够通过碘酒及乙醇进行杀菌。另外伤口出现感染之后应当及时更换敷料。

、换药的常用药品:

(1)盐水。

(2)3%双氧水。

(3) 高锰酸钾溶液。

(4)雷佛奴尔(黄纱条)、呋喃西林溶液。有抗菌和杀菌作用。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抗生素溶液。

(6)1%~ 2% 苯氧乙醇溶液,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创面连续湿敷。

(7)油剂纱布,具有引流、保护创面、敷料不易干燥以及延长换药时间等作用。创面分泌物少者,可 2~3 d 更换一次。常用有: 凡士林纱布; 鱼肝油纱布: 具有营养和促进肉芽、上皮生长等作用,用于愈合缓慢的伤口。

(8)粉剂、软膏类。

(9)中药类,如红油膏、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紫花烧伤膏、湿润烧伤膏、大青膏等,具有止痛、拔毒生肌、排脓去腐等作用。

2、医务人员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无菌一期伤口换药通常保持于24小时、72小时,系统了解肿胀渗出现状。

、从手术之后三天之内应当保持换药,尤其要强调产生血肿及引流现象规避风险为特别重要的。

、骨科创面比较普遍的为皮肤坏死、褥疮创面,盐水通常同部分阶段,能够从感染明显、渗出明显的创面内得到采纳,能够有效的缓解水肿现象,避免渗出现象。

、再植手术通常可以借助和体温保持一致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给手指进行换药要防止环形包扎,某些地方要通过纱布进行填充。

、在创面方面而言,第一应当强调清创,在遭到明显破坏的肌腱和血管组织进行处理,从换药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处理,假如执意保留,很有可能导致感染现象出现。

、从进行了相应处理的创口中,应当特别强调维持肉芽生长状态,肉芽组织具备非常明显的抗感染特征,若不存在渗出现象,那么应当避免通过抗生素及另外药物进行处理,通过碘伏进行杀菌即可。

、油纱条和创面保持一定距离,要从盐水纱布中,避免盐水流失。

、出现感染现象之后应当开展细菌培养+药敏再换药,保证其安全性。

、护理措施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儿科;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一下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 儿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恐惧不安。幼儿期的孩子生病住院,离开了熟悉、温馨、备受呵护的家庭环境,被迫与家庭成员分离,对患儿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疾病、检查、治疗带给患儿躯体的不良刺激,以及生疏的环境、饮食的不适应等多种因素,都会使患儿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

爱的需要增强。幼儿在生病时,对爱的需要更加强烈。他们依赖母亲,希望母亲陪伴,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引起患儿食欲不振、沉默少言、精神萎靡,失眠多梦,甚至行为异常。

依赖性增强,情绪自控能力差。目前的儿科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日常在父母和家庭成员的百般呵护下成长,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生病后住进医院,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精神上受到打击,加上疾病的折磨,自理能力进一步减低,而依赖性加强。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神经发育还不成熟,表现为耐受力低,尤其是生病后,感情更加脆弱,稍有不适,既表现出焦虑不安、哭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表扬艺术,有效的实施心理护理,影响和转化患儿的消极情绪,激发和调动其积极情绪,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 了解患儿及家属心理活动,用言语技巧满足心理需要

患儿从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到陌生的医院,由于受到家长的宠爱和娇生惯养在无形中养成了任性、霸道、自私等不良习惯,加之生病后家长对其的同情、迁就,使其变得更任性,不愿意接受治疗、讲条件等。对此,护理人员必须用自身的职业素质去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绝不能有责备或用不良的行为惩罚患儿,要以高尚的护理情感去接触、亲近患儿,做好说服工作。在治疗前努力用语言技巧去解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千方百计使患儿从情感上接受并信任护理人员,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协作,因为家长的行为情绪、言语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应使其以积极的心理支持给患儿增加信心和勇气,起到良好的心理传导作用,从而诱导患儿在不愿意的前提下同意治疗。

3 巧妙语言和娴熟技术是顺利完成患儿治疗的保证

在儿科治疗护理中,药物治疗是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造成患儿痛苦、恐惧的主要原因。如输液、注射等均可给患儿造成精神上的紧张恐惧和肉体上的痛苦,导致患儿产生反抗行为。对此,在治疗护理中要抓住患儿的心理特点,在治疗前尽量使用巧妙的语言排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消除见医生就哭、谈针色变的恶性刺激,主动诱导和鼓励并争取他们患儿的合作,千万不能因他们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感情,用吓唬或强迫的行为来完成治疗任务。在做各种治疗时应用娴熟的治疗技术,稳、准、轻、快地完成操作过程,把痛苦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向患儿保证许诺,使患儿从心理上确认许诺是真的,从感情上依赖护理人员,完成从不愿接受治疗到主动配合治疗的心理过渡。

4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由于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儿童患病后家长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情绪倾向可以转化为患儿的情绪倾向,这会直接影响医患配合和患儿自身的康复。作为医护人员应充分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家长的抱怨都忍让在先。适时地向家长介绍情况,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诉他们稳定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利于患儿的配合,减轻患儿的痛苦,并利于疾病的康复。

5 对恐惧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护理

入院后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以客观、理解、关心的态度向家长讲解和说明该疾病可能发生的各种事项,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面对即将发生的所有问题。进行各种检查和治疗操作前应向家长说明检查步骤、方法以及检查目的,求得家长的配合。静脉输液治疗时,要告知家长头皮输液和其他部位是一样的,并且头皮静脉穿刺更易于固定和观察,一旦出现渗漏,可以立即发现。进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有自信心,特别是新护士不要慌慌张张,避免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比如“我试一试”。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和家长交谈,告诉他们“我们将会最大程度地减轻孩子的痛苦”。努力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成功,这样可以减轻家长的恐惧感。

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和加强,使患儿及家属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不但提高了医患合作的效果、增强了医患关系,而且对完善儿科整体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戴晓阳,佟术艳.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杨秀丽,刘前,孙莉莉.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78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5篇

目的:探讨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方法:2016年1~7月期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300例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150例,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儿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明显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措施;成效

为响应_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我院儿科也开启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人文关怀,为患儿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注意个人操作措施及言行,不断控制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针对儿科患儿年龄小、缺乏自主表达及自理能力,以及患儿家属爱子心切等因素,这些都会增大儿科护理的难度,因此,儿科护理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工作时间长,也增加了儿科护理管理的难度[2]。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7月期间,我院300例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150例。150例对照组中,男94例、女56例,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6.5±1.2)岁;150例观察组中,男97例、女53例,年龄3月~10岁,平均年龄(6.4±1.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耐心讲述病房环境及主管医护人员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完善入院的各项辅助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及时汇报主管医师,协助其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3]:①科室召开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使病区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点及意义,针对患儿的心理及行为特殊性,做好儿科病区环境布置,使患儿更好融入到病房环境中,减少其哭闹及烦躁情绪,更好配合治疗及护理。②集中培训护理人员,并集中学习护理制度及岗位执行流程,强调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并以测试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③针对儿科特点,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儿和(或)患儿家属自行填写,对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整体评定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真正意识到服务观念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④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人员资历、学历、能力将其进行分级管理,病房划分责任区,做到责任明确,护士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分配其管理患儿数量,同时,还要做到管理和监督。⑤根据儿科病区特点,合理定岗定人,结合患者需要及生活规律,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确保患儿的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排版模式,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过硬的操作技能及服务态度,赢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从而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⑥在加强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病情及认知能力,提供分级护理服务,由责任护士评估患儿病情后,助理护士提供各项生活护理,另外,减少陪护人数,维持病房秩序。⑦根据患儿特点,进行分阶段的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给予专业性解答,并对特殊病情做好记录,耐心指导患儿家属,减轻其内心压力,增强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护理部每月一次科室专项检查,就基础护理、制度执行、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进行儿科护理质量评分,并将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护理质量评分的分值为0~100分,分为3个等级,<70分、70~90分、>90分[4];出院时,由患儿和(或)患儿家属自行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满意度针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健康教育、巡视病房、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为0~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70分及70~90分的例数均明显降低,而>90分的例数显著增多,整体的护理质量明显增高(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非常满意率明显增高、不满意率显著降低,患儿和(或)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见表2.

3讨论

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减少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后,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规范执行,各岗位工作流程也得到了严格执行,尤其是分级护理制度及查对制度,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掌握患儿的病情进展,动态监测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确保了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强化基础护理,从而真正落实基础护理的各项服务,使患儿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继而改善病房管理中的问题。正确应用护理标识,做好交接班的护理工作,给予患儿及患儿家属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护理标识的重要性,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等现象的发生。加强科室护理质量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执行能力,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并做好不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并与年终绩效考核相挂钩,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耐心与患儿和(或)患儿家属交流,及时解答其关于疾病的疑虑,以高质量服务赢得患儿及家属的认可,从而改善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丽华,赵婷婷,唐姗姗.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5-8.

[2]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9):117-118.

[3]周荣荣,周婧.优质护理在儿内科开展的方法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47-249.

[4]王洪玲,江红霞.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8):333-334.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6篇

护理工作实习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期间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了护士自我鉴定。

以上是我的实习总结。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7篇

20xx年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儿科护士,我感到很庆幸,我希望每个小天使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现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护理人员在政治上认真学习医护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

2、全科护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核心制度全科护理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护理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护理任务繁重、保证正常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查对制度:要求主班,服药班每日查对2次,每日护士长参加查对1次,详细核对病危,病重一级护理,测血压,各项护理,药物与治疗。并记录签字;护理操作时严格要求三查七对;严格病危病重患者,卧床患者床头交接班,并严格交接皮肤病情,治疗!加强了基础护理的落实,每日晨间护理,午间护理,为患者及时整理和更换床单元,营造整洁温馨病区。

3、注重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购买儿科专业护理书,及时组织学习并随机考试。每月定期召开科会,组织业务学习,坚持护理业务查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4、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落实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微笑服务,文明用语。每月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7%以上,也多次获得患者的表扬信,锦旗。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制定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黑板报宣传,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预防,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常识等知识。

5、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坚持了每月定期对病区治疗室的空气培养。也坚持每日对治疗室、病区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好记录。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8篇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结果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80%),其次为患儿及家属因素(15%)、环境因素(5%)。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营造放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是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有效措施,应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

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对策儿科是一个以小儿身心发育、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医学科室,凡是涉及到儿童健康与卫生的问题均属于儿科范畴[1]。鉴于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缺乏良好的认知及自控能力,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对的风险系数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更高,引发医患纠纷屡见不鲜,给患者及医院均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如何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概率成为儿科临床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围绕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展开深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岁~10岁,平均年龄(±)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35例、消化系统疾病28例、神经系统疾病25例、内分泌疾病12例;病程3d~个月,平均(±)d。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儿科疾病者。②无肝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严重病变者。③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①特异性疾病者。②年龄>14周岁者。

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针对患儿临床资料展开深入分析,着重总结诱发护理安全隐患的风险因素,继而以此为依据提出对策。

2结果

儿科患儿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80%),其次为患儿及家属因素(15%)、环境因素(5%)。见表1。

3讨论

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相较于其他科室,儿科无论患者还是疾病类型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特殊性,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较高的风险系数;特别是近些年来家长对于儿童的溺爱程度不断提高,导致儿科临床护理纠纷屡屡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当前本就紧张的医患对立形势。因此,针对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提高临床服务质量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患儿的临床资料,发现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80%),其次为患儿及家属因素(15%)、环境因素(5%)。其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儿科护理人员作为与患儿直接接触的群体,其护理行为中的一举一动均会对临床服务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摆在儿科护理工作面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35%)、服务态度差(25%)、业务水平低(20%)三方面,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将会导致其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足够的职业素质,各项细节护理不到位,使患儿出现滑倒、坠床、烫伤、窒息等安全隐患的概率大幅提高[2];服务态度差则将会造成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哭闹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往往以粗暴行为对待,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充满了恐惧心理,影响其今后身心发展;业务水平低则表现为面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突发意外情况,如:患儿窒息、食物中毒等的处理上手足无措,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抢救时机,甚者出现死亡情形。因此,护理人员因素已经成为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②患儿及家属因素。由于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对于病情缺乏足够的认知,此时家长肩负起了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沟通桥梁的重任。但是,由于儿科疾病类型多样、病情复杂,患儿家长对此往往缺乏足够的认知,不知道如何与护理人员展开沟通,致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误会被进一步放大,最终引发医患纠纷或者是医疗事故。特别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的患儿及家属因素影响更为严重。③环境因素。受制于医疗机构规模的限制,儿科病房数量及病床无法满足日益高涨的患儿就诊需求,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被安排在一个病房内,在空气流动的传播下,多种致病菌以此为递质大面积扩散开来,使得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大幅提升,对患儿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带来不良影响。

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次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以供儿科管理工作的改进借鉴参考。首先,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儿科管理者应坚决贯彻落实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将儿科各项管理制度,如: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等严格落实到各项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再教育培训工作,将最新护理知识及技能传授给护理人员,在约束规范护理人员日常护理行为的同时确保患儿能够享受到优质临床医疗服务[3]。此外,还应加强日常监督巡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随机抽查儿科护理工作成果,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行为做出科学评价,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以为改进护理工作提供帮助。针对屡屡违反规章制度规范要求的护理人员,应给予通报批评、待岗、留职等处理,以从主观上起到震慑作用[4]。其次,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将儿科疾病类型、特点、危害性、具体的处理措施等内容传授给患儿家长,以促使其能够对儿科护理工作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转变患儿家长存在的错误认知,继而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开展;同时还需要患儿家长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去学习、了解儿科工作的复杂性及艰巨性,换位思考,以给予儿科护理人员足够的尊重,使得二者之间沟通渠道更为畅通,共同为患儿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做出努力。第三,营造放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辟更多的就医通道、提供更多医疗资源给儿科,促使患儿能够随治随走,提高病房、病床的周转效率。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强化消毒措施,每日定时对儿科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以最大程度降低致病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儿科病床与病床之间应采用病床隔帘将其隔离,一方面能够降低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相对封闭的空间能够给患儿从心理上带来安全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人员管理、开展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营造放心舒适的就医环境是降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有效措施,应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梅.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151-153.

[2]谭秀梅.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儿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08,27(36):113.

[3]刘海燕,于艳.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14):282-283.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19篇

在临床当中,幼儿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患者,他们的自主表达能力比较差,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在护理过程当中不懂得配合护理人员,护理难度较大;同时幼儿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再加上一些儿科病的季节性较强,在高峰时期患儿的数量会大幅度地增加,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现将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对临床幼儿护理特点进行探讨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患儿4986例,其中1-3岁幼儿患者共有2842例,占。其中男1674例,女1168例。1. 2 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 年2 月- 2011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1 - 3 岁幼儿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信息从医院数据库当中提取,再查阅儿科患儿就诊的病历,由专人对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在这2年零8 个月当中发生的护理差错事件。

2 结果

疾病种类在2842 例患儿当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共有患儿1137 例,占到40. 00%; 消化系统疾病共有患儿484 例,占到17. 03%。发病的种类主要有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毒性脑炎、支气管炎、胃肠炎、哮喘、喉炎,其中肺炎患儿最多870 例,占到30. 61%; 其次为腹泻有360 例,占到; 余为上呼吸道感染( 331 例,占11. 65%) ,无热惊厥( 319 例,占) ,高热惊厥( 298 例,占10. 49%) ,病毒性脑炎( 174 例,占6. 12%) ,支气管炎( 124 例,占4. 36%) ,胃肠炎( 112 例,占3. 94%) ,哮喘( 149 例,占) ,喉炎( 82 例,占2. 86%) ; 其他共有23 例,占0. 81%。

2 .2 患儿病情特点分析①患儿各器官功能较弱,在临床当中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严重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性衰竭,如果患儿合并多器官功能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患儿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②季节性特点。在夏季则以脑炎多见,本组患儿当_有79 例; 例如在秋季患儿容易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本组当中秋季腹泻患儿共有185 例; 在冬春季则以重症肺炎及哮喘多见,本组当_有45 例。③在本组患儿当中,肺炎、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惊厥以及高热惊厥最为多见,均达到了10%以上。患儿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再加上患儿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以及护理的时候难度较大。

护理差错事件在这2 年零8 月当中,共发生护理差错事件33 起,以护理缺陷和投诉争议最多。其中护理缺陷有14 例( 占42. 42%) ,护理差错有5例( 占) ,投诉争议有14例( 占) 。具体分类为: 给药错误有2 例( 占) ,医嘱处理错误有5 例( 占) ,穿刺部位皮肤损伤有10 例( ) ,滴速过快例有16 例( 占) 。

3 护理对策

提高责任心,加强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大部分的儿科医护人员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家长对于某些问题会进行反复地询问。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问有答,而且还要答而不厌。第一,医患沟通也属于治疗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发挥药效的。对于一些重复性的问题,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讲是重复地回答,但是对于大部分患儿家长而言,确实是第一次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耐心进行回答,详细讲解患儿家长不明白的地方,使患儿家长解除心中的疑惑,主动配合治疗。第二,当患儿来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不少患儿有害怕恐惧的心理,此时医护人员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患儿服务,不要怕麻烦。第三,通过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使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病情可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治疗的时候取得信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加强巡视由于危重患儿较多,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巡视,积极做到勤询问与勤观察,不能放过任何的有疑问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通过对患儿仔细观察以及检查来发现一些主要的症状与阳性体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提高危重患儿的治疗成功率。

3. 3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由于患儿较多,当季节性疾病到来的时候,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会成倍地增加,因此,必须要进行合理排班。例如当危重患儿较多时,可以增派人员,加强中夜班等时段的薄弱环节,以保障患儿的安全,使护理治疗工作能够不间断的及时落实到位; 当恢复常态时,再将人员进行调配甚至分流支援其他部门。

4 讨论

临床幼儿病种较多,再加上患儿身体组织以及系统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因此,在临床护理当中,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加强巡视,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尽最大努力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吉华,李慧丽,李兰,郑永华. 幼儿手术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J]. 河北医药,2010,32( 02) : 240 - 242.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0篇

20xx年我科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认真将质量管理贯穿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围绕质量这条主线努力提高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9%

(3)“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

(4)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5)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9%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9)病区管理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10)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1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12)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

(13)压疮发生次数为“0”

(14)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次数为“2”

二、加强规范化培训

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的实施及新入科护士、低年资护士的“三基、三严”的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强化学习专科方面的理论知识及专科技能的培训,加强护理操作训练,科室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学习及专科的护理查房一次及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院感控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规及医疗护理各项规章制度。

三、加强薄弱环节及危重病人护理文书书写的管理

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记录应完整、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实行统一规范的表格式记录,坚持每星期进行护理文书检查一次的制度,以检查、指导和协助年轻护士的工作,体现护理文书书写的意义。

四、加强制度管理,近一步完善科内护理工作制度,各班职责,科室定期组织学习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重点抓好落实工作。

五、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科内护理管理方案及护理质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六、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实行科内二级质控自查制度,质控小组每月自查两次,护士长平时随机抽查,并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到个人,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每月做好质控小结,加强环节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室质控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护理质控工作。

七、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的安全意识,科室每月进行安全隐患的查摆及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原因进行分析,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及自我质量控制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思想上重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八、加强护理信息管理,科室认真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掌握科室的护理动态,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及总结,注重质量内涵建设,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九、加强急救物品及护理用物的管理,每周定期检查,确保药物及器材装备齐全及性能良好。

十、加强临床带教工作,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提问,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进行分析整改,十一、加强科室收费的管理、努力做到规范收费、合理收费,认真做好解释工作,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十二、加强病房的管理,不定期检查基础护理的完成情况,规范病房内物品的摆放,努力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美观、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十三、深化亲情服务,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随时为病人着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设立意见箱、意见本等广泛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我科医疗、护理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扬长避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让我科的护理工作质量更说新台阶。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1篇

儿科护理的建设与发展

儿科护理模式转变与工作内涵延伸

我省儿科护理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建设,经历80、90年代的发展,儿科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以患儿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按系统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进入21世纪,儿科护理有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护士的角色特点从院内疾病照护者向全程健康促进者、专科疾病管理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护士承担的不仅是对患儿的照顾,还要兼顾对患儿整个家庭的支持。让家庭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促使患儿获得生理与情感的最大满足,如设立母婴病房、家化病房,成立儿童哮喘病夏令营,早产儿延续护理、新生儿抚触、开展社区护理义诊服务等。

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医学的发展对护士专业照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以安全舒适为目标,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专科抢救、正确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并能真实、客观、及时地书写护理记录。与此同时,儿科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迅速。早产儿微量持续喂养技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桡动脉穿刺、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中的应用、高频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小儿肠造瘘全程管理规范、儿童皮肤伤口护理技术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技术(PICC)在新生儿、血液病、肿瘤等推广应用大大推动儿科临床专科技能的发展,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与NICU的建设与成果辐射

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近年多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充分认识医学救援的重要,而医院是医学救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队伍中,护理人员占医疗队伍近一半比例,是参与医学救援的主力军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儿童手足口病暴发、甲型H1N1流感暴发,儿童成为这些突发事件的主要受害者。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对儿童造成的损害,我省儿科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里积极战斗在一线,应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配合医疗团队,合理安排抢救护理程序,做好预防处置工作。同时接受省卫生厅派遣任务,积极抽调儿科护理人员远赴安徽抚阳参加救援,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儿科护理队伍与人才梯队建设

儿科护理队伍结构的优化

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省从事儿科护理队伍人数达3034人,特别近几年,从事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由单一的中专教育逐步发展为多学历层次并存,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及本科学历526人,占儿科护理队伍的16%,大专学历占40%,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护理人员799人,占26%。

儿科护理队伍的培养

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梯队建设与医疗机构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内护理学科发展大环境也影响着儿科护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上世纪50、60年代,医院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以合格的临床儿科护士为目标,80、90年代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为目标;随着护理各专业建设步伐加快,对先进的专业人才趋之若鹜,90年代中后期,儿科护理人员也有机会通过医院及省市护理学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走出地区、走出国门进行先进护理管理理念的学习、专科进修和专项培训等,特别近年对建立以专科、专项培训为目标的护理人才培养及应用体系更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点,让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发挥骨干作用,从而有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累计有数十名儿科护理人员前往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进行参观与学习,她们为医院护理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儿科护理临床教师队伍的壮大

注重对临床教学人才培养,全省23所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与省市专科院校协作,40多名临床专业人才走上讲台,其中教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承担大中专院校儿科专业授课任务,使得院校学生能更好地将儿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为儿科护理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临床儿科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

开展儿科优质护理

结合_办公厅印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趋势,将儿科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拓展。在全省三级医院儿科试点病房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共赢协作模式。在儿科护士角色行为中,不仅充当直接护理者角色,明确儿童住院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儿童护理范畴应由医院延伸至社会家庭,涵盖0~18岁年龄阶段健康与非健康所有人群的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士在充当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角色等方面也能实施到位。如:加强住院期间对家长照护能力的提升,是新模式下儿科护士工作的一个新内容,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深入住院患儿家庭中,对患儿护理问题及家长护理行为进行诊断、纠正患儿家长的错误理念和方法,通过宣教、儿科入院指导、制作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家长参与关于患儿安全护理要点、监护、用药、营养、心理护理、卫生活动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并及时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和感受,及时进行评价和再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知识与技能,有效且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让家长有能力在出院后持续性照顾儿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好的健康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发挥护士各自的能力与角色作用,使护患双方相互理解,产生良好互动、和谐沟通、角色互补、价值认同,提升家长疾病照护和预防能力,满足父母及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同时也体现护士专业成就感与社会价值。

循证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推广儿科循证护理,伴随着儿童急重症监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科急重症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将新的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儿治疗与护理结局。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胃黏膜疾病、儿童疼痛与镇静、儿童营养摄取,儿童皮肤护理、非计划性拔管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童监护室中关健性的医护实践质量指标,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儿科护士们探索执行以循证为依据的集束护理干预,如定时的儿童口腔护理,抬高床头30度,气道护理无菌操作的规范等,特别强调定时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性因素。

儿科护理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儿科护理信息管理已是一种护理管理新方向及保障护理安全的有效手段。已有3家三级医院儿科使用移动护理查房系统、采用电子条码扫描进行患儿身份识别、对手术或医疗处置的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在执行处置前的再确认、患儿用药、跌倒的预防等,通过信息化数据管理,保障患儿安全、实现临床护理管理科学化、工作流程人性化,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

儿科护理临床研究与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拓展

我省儿科护理科研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5年取得较快发展,在新生儿护理、儿童急重症护理、儿童康复护理、儿童生长发育及预防保健护理领域逐渐形成儿科特色护理研究领域。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及地市级课题9项,科研获奖3项、获得专利3项、小发明小创造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业技能测试标准与训练指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三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组织拍摄的儿科护理操作视频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儿科护理实验教学辅助教材,并作为儿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教学的培训教材之一。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从最初一次性密闭静脉输液技术代替开放式静脉输液;从钢针静脉穿刺到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新生儿大腿外侧肌肉注射;蓝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简易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PICC穿刺及维护;新生儿院前转运;高频机械通气技术;外周动脉穿刺及置管技术等,大大提高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

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

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举办多场国家级的儿科及新生儿重症提高班,各地报名参加人员近1000人。结合“世界儿童日”和“六一”儿童节,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深入社区及慈善机构的“世界儿童日”护理义诊与献爱心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都会组织一场医院内护理义诊活动,传授儿童家庭护理知识及儿童家庭护理急救技术等,深受家长的好评;每年定期开展儿科护理管理者联谊活动,有力促进了儿科护理管理者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2福建省儿科护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国内先进省市儿科护理发展相比,虽然我省儿科护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与差距。为深入了解我省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由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向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护理部发放问卷,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现状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2份,收回问卷101份,回收率。三级以上医院占34%(其中三甲医院占18%,三乙医院占12%,专科医院占4%),二级医院占62%(二甲医院占43%,二乙医院占19%);儿科床位设置:30家三级医院拥有儿科床位共2237张,占全省儿科总床位的50%,67家二级及以下医院拥有儿科床位总数占总床位的50%,说明二级以下基层医院儿科建设还未完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儿科护理队伍不稳定,人才梯队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儿科护士3056人,编外护士1856人,占儿科护士总数的。编外护士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护士流失率高,增加医院人力成本支出,同时也不利于医院护理队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规划,造成护理人才的断层。职称聘任方面,全省儿科护理高级职称111人,占护士比例3%,护理高级人才比例小,主任护师占,副主任护师占,主管护师占,护师占,护士占,与医疗人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高级职称配比少,造成护理职业生涯的瓶颈及护理研究人才短缺、护理科研能力薄弱,同时也影响儿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单一繁重的护理工作量让新护士甚至不愿意到儿科病房工作,给儿科护理工作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儿科护理新理论与新技术应用不平衡

相对三级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较全面,而对于二级以下医院,由于医院本身规模限制及对儿科投入不足,且儿科产生经济效益少,基本只作为医院的二级分科。专科的不细化造成专科护理的很多新技术不开展或应用少,达不到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能力要求。从社会到家庭,普遍认为护理就是给小孩打打针、换换屎尿裤,是保姆式工作,没有发展前途。

家庭社会需求与儿科护理存在差距

儿童作为特殊的人群,其生理、心理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不同于成人,不是成人的缩影,受疾病影响,小儿对家长、家庭依赖及心理影响更大,而家庭也因儿童住院这负面性生活事件受到影响,家长感到压力与负担。据相关机构调查及文献报道,住院家长的压力主要是对患儿疾病担忧、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的影响及家庭护理照顾能力的不足等。目前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配置不足,护士常无暇兼顾家长及儿童的心理需要及家庭变化,忽略了家长的参与,造成家庭信息沟通的不通畅,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循证护理在儿科应用还不完善

儿科护理人员队伍年轻化,临床经验不足,护士专业技能不熟练,提供以循证护理为依据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护理实践不完善、缺乏科研意识。

3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儿科护理队伍建设方面

(1)保障编外护士同工同酬,2014年~2015年完成实施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

(2)按福建省护理“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2015年三级医院儿科护理人力配比病房床护比达1:。

(3)建立和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发展专科护士、培养护理骨干人才梯队。2015年完成儿科专科护士人才库建设,为儿科护理队伍建设贮备护理人才。

(4)开展护理帮扶互助。每年不定期组织儿科护理管理专家和专科护士下乡,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及接收基层医院进修等方式促进基层儿科护理队伍人才培养。

专科建设方面

建立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015年完成申请并组织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儿童急救专科护士、儿童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建立福建省儿科护理质量评价的敏感性指标。

2015年前完成“护理敏感性指标”,如跌倒率、静脉外渗率、压疮发生率、给药正确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护士离职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等。通过这些指标把关护理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及管理评价目标,从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2篇

20-年工作回顾:

20-年以来,在-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一、不断扩大业务,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20-年1-11月儿科的业务收入达到-38、97万元;1-11月儿科入院人数达4-7人次、1-11月儿科门诊人数达2-10人次。儿科平均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均较20-年同期增长,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全科医护人员从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为了创收而搞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提高社会美誉度等理念落实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去。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重视“重点患儿”的诊治,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等。住院病人数较去年增长。

三、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我科由于人员少,无法派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集中或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院、科业务讲座、上级医师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

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落实16项核心制度。科内利用晨会时间,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

四、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业务发展

1、做好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及矮小门诊

每周六下午的“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由--医师坐诊,目前患儿就诊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经济效益欠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20-年新开设的每周六下午“矮小门诊”由###医师坐诊。开诊以来创业务收入15万元左右。

2、做好儿童哮喘门诊

每周六上午的儿童哮喘门诊。由三个诊疗组长轮流坐诊,儿科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已常规使用一次性氧驱动雾化器进行吸入疗法,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急诊室也配备有儿科专用的雾化吸入泵用于儿童哮喘的规范治疗。

做好实习生、本院轮转人员的带教工作

按实习生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习生、本院轮转人员的带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专门带教,重视教学查房及讲座与病例讨论。

4、科研、论文情况:20-年儿科在省级以上刊物已发表论文六篇。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儿科医疗病历质量存在缺陷。

有部分病历存在过度拷贝情况,有些病史书写过于简单、不能体现疾病的严重性,有的鉴别诊断书写不全等,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2、儿科医患关系处理不到位。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牢固树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则,有些家长认为我花了钱,就该得到满意的服务和疗效,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理解。有的患儿病情加重,家长焦虑、忧闷而医护人员解释工作未到位,有的医护人员因看熟人而怠慢其他患儿。有些家长对儿科疾病的医疗知识认识不足而对医疗行为期望过高。每种疾病有其发生、发展规律,病种、病因、患儿体质、免疫力等差异而致疗效各异,加之小儿疾病变化急速,身为独生子女的家长对病情不理解,要求医生尽快诊断,药到病除,立竿见影,要求护士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家长在迫切要求治愈的焦急心理指导下,就会对医护人员发泄不满情绪。

因此,我们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良好的医疗信誉。才能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

儿科工作节奏快,急危重病人多,家属多,静脉穿刺难度大,所以临床基本功的

训练特别重要。而儿科年轻医护人员多,故加强、加快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抓“三基”

培训,力争使每个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3篇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资料80例为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婴幼儿,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个月8例,2~3个月20例,4~6个月23例,7~9个月14例,10~12个月15例,12~36个月8例。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粪常规检查、腹部X线透视、心电图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酶检查。

病例诊断 结合病史采集及辅助检查结果,区分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以及疾病的轻重缓急,明确诊断。

哭闹原因分析 将80例婴幼儿的463次哭闹全过程进行观察,结合疾病诊断结果,将哭闹原因归纳及分析。

2 结果

哭闹原因及出现时间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婴幼儿哭闹按照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非病理性哭闹,另一种为非病理性哭闹[1]。

非病理性哭闹中,饥饿性啼哭是最见的原因,多见于母乳不足或者人工喂养时奶粉调配过稀,如改善喂养、满足婴儿需要,哭闹一般会立刻停止[2]。此外,婴幼儿所处环境舒适度的改变、温度不适宜、衣着不适、看见陌生人等,也会引起婴幼儿发生非病理性哭闹。非病理性哭闹时婴幼儿一般情况正常,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当上述原因去除后哭闹即止[3]。

本组资料中由饥饿性啼哭、生理性夜啼及梦魇引起的哭闹计37例,占样本总数的,属于非病理性哭闹,在父母的呵护和加强医院护理下,一般均能减少[4]。

病理性哭闹原因比较复杂,凡是能引起身体有不适的任何疾病均可致婴幼儿哭闹。腹痛为婴幼儿哭闹最常见的病因,一般由肠痉挛、肠套叠、蛔虫病等引起[5]。主要表现为哭声尖锐、患儿四肢乱动,经喂奶或抚抱后,哭闹仍剧烈不止[6]。

分析80例婴幼儿哭闹时间多在48h以内出现,达,其中病理性哭闹48h以内出现36例,占45%;非病理性哭闹48h以内出现32例,占40%。而且,48h以内12~48h时间段,婴幼儿儿哭闹出现61例,占,其中病理性哭闹出现31例,占;非病理性哭闹出现25例,占。因此,对于婴幼儿哭闹,要关注48h、尤其是12~48h之内的观察。

本研究发现,生理性夜啼最重要的是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这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也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基本保障。由于婴儿病理性哭闹可见于内、外科等多种疾病,例如小儿心律失常[7]、小儿嵌顿疝[8]、湿疹[9]。因此,儿科医生必须掌握能导致婴儿哭闹的各种常见病、多方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应根据哭闹发生的时间、性质、伴随症状及间歇期的表现,并认真、全面地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从而区分婴幼儿哭闹是非病理性还是病理性[10-13]。如果是病理性,要接着区分其为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上鉴别婴幼儿病理性哭闹与非病理性哭闹十分重要,而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是鉴别的主要方法[14-17]。对于婴幼儿的哭闹,医护人员应该多观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合理地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有条不紊的诊治程序可有效防止漏诊、误诊,避免贻误时机,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王永莉.婴儿及学龄儿哭闹的病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9):90-91.

[2]孔德凤,马莉.实用新生儿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4.

[3]王爱玲,赵青华.婴幼儿哭闹原因观察与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3,10(10):40.

[4]黄电芳.新生儿哭闹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13-214.

[5]武庆斌.婴儿常见的胃肠道不适及处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1):1-2.

[6]白学斌.小儿哭闹原因辨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25-26.

[7]范小燕.新生儿心律失常42例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04):117-119.

[8]蔡巧怡.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措施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01):40-41.

[9]周文英,吕霞.婴儿湿疹的家庭治疗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01):113.

[10]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

[11]彭明琦,张译文,孙真真,等.南京儿童医院近3年急诊患儿发病情况分析[J].现代医学,2015,02:139-144.

[12]陈明.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婴幼儿预防接种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8:2547-2548.

[13]陈玉芳,李春梅,王芳芳,等.我院687例门诊患儿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48-49.

[14]张美伦.中医腹诊在嗜肝性病毒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5]宁克颖,武治国,张文生.婴幼儿静脉采血部位的选择与效果观察[J].安徽医学,2013,11:1643-1646.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4篇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5篇

20xx医院内儿科年终工作总结 20xx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党的_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依法行医能力,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序推进、成效明显。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量不断提高,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20xx我科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个月的业务总收入达到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入院人数达1384人次、门诊人数达13618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和37%,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加大科室综合管理力度,创新优质服务模式

1.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加快行风建设。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反复学习了李院长制定的《向社会服务承诺书》。

二是在全科广泛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为了创收而搞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

四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文明创建常态化、投诉处理快捷化、提高社会美誉度等管理理念落实到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去。

2.坚持服务至上,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

一是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提出科室服务宗旨,树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

二是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日医生查房制度,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建立“医患联系卡”。

三是深化主动服务内涵,设立“微笑服务”。四是提供延伸式服务。护理服务范围从以往的病区服务延伸

到入院前登记和出院后随访。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大量患者的就诊,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3.今年科室将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作为管理的“重头戏”之一。

一是严格将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符合新农合政策及医保政策的规定来抓,加大对医生的管理和惩戒力度。

二是抓合理用药。

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

四是抓合理收费。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

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4.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

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做到三个结合:

(1)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相结合;

(2)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相结合;

(3)平常表现与外出进修相结合。

三.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我科人员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入院时:全面查体,详问病史,严格用药;

(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交待事项,建立感情,定期随访。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①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②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

③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

1、病史采集的真实性,体检的全面性,辅检的及时性,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病历书写及时程度。

2、对病区内设施、急救药品、氧气、抢救器材定期检查。

3、查岗位职责,主班人员不但要在岗,而且要随叫随到。脱离自己岗位5分钟视为不在岗,只一名医生值班是不论任何情况都不准脱岗。

4、科内设立医疗缺陷、纠纷、差错、事故监督小组。出现差错本人必须写出书面说明,科内处理意见、改进措施并上报医院。

5、大交班:

目的:完善质量管理,降低安全隐患,使医务人员对病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重点了解、全面掌握危重病员情况,以便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方法:

(1)每周一进行一次,以座谈会形式举行,每位医生对所管病人重点交班,包括该病人的饮食、睡眠、病情变化、用药、副作用、应注意事项等逐一交清。重点病人当场讨论。

(2)由科主任、护士长做最后安排,把重点病人分离出来重点讨论。

6、大查房:

目的:科主任全面了解病员情况,重点查急、危、难、效果差及伴有躯体症状的病人,以便及时更正诊断、用药、护理级别、进一步规范医嘱。

方法:

(1)每周二、周四有科主任带领医生拿原始病历进行查房,现场办公、下医嘱,并根据查房情况随时讲解,提问有关内容.

2)查房期间,由护士长带领部分护士旁听,提出合理建议,并由护士长随时提问该病相关情况。

(3)下级医生能基本掌握科主任、护士长提出的相关问题。

(4)、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要实行奖励制。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一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三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四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五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是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继续沿着“突出心内科特色,发挥优势,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把科室做大、做强。

(1)继续加快心血管内科建设步伐。把有发展前景、有上进心的优秀人才配到省级医院进修。

(2)倡导多科室的参与合作,采取协同攻关、优势互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3)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现有资源,尤其是辅助检查,把内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诊断清楚,让老百姓少花钱就能看好病,从而提高科室的信誉度。

(4)大胆创新,把进修学来的新技术用于临床实践,今年我科室就对十几例心梗病人行低分子肝素钙的强化抗凝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五、不足之处

“诚信服务、精心服务、爱心关怀”还没有成为每一位员工都认同的价值观,没有处理好各种医患关系,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科室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专科影响力也有待提高,医疗护理技术仍然未被广泛认同等等。

总之,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主流,我们要继续发扬好的做法,改正不足之处,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在科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虹溪医院内儿科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6篇

方法:通过对儿科护士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法律意识,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及职业道德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结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问题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结论: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强调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及教育,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预防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全民法律意识普遍增高,患者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尤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医疗事故概念内涵扩大,这无疑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儿科护理因其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难预料性强、护理操作琐碎、临时处置多以及家属陪伴数多等工作特殊性[1,所以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为此,我们对儿科护理方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明显下降。

1儿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因素

疾病的可变性及病情的难预料性。儿科患儿的病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工作预见性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容易造成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答问题不及时、不仔细,解释工作不到位或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误解甚至反感。同时,由于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安危及患儿家庭的稳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和疏忽,容易引起护理差错和纠纷。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患儿家属期望值与护理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生病,全家都会很紧张,如果出现患儿病情严重或对某些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家属就会焦虑、忧闷而向护理人员发泄内心情感,特别是涉及到有创护理操作,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一旦操作不成功,如静脉穿刺等,无论是否因为患营养过剩,皮下脂肪厚了,浅表静脉难以寻找等客观原因,家属都难以正确对待,认为把他的孩子当作“实验品”,难以忍受,这就与期望的输液一定要一针见血,药到病除,注射时应无痛等要求存在差距;加之,受一些媒体及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有时家属会提一些过高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若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迁怒于护理人员,引发护理纠纷。尤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一些新闻媒体在维护病人合法权益方面进行了大量报道,对医疗行业中的个别消极因素过分渲染,这加剧了医患紧张,使部分患者对医院发生了误会,从而导致纠纷、投诉增加。

工作责任心不强。儿科素来被称作“哑科”。患儿由于自主意识差,病情变化快,却又不能准确叙述病情变化,其有关资料完全靠家长的叙述及护士的观察所得,这就给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护理人员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没有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则很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及纠纷;其次,儿科用药非常严格,用药剂量非常小,一般是按公斤体重计算,如果责任心不强,造成用错药,用药剂量过大或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引起患儿不适,极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队伍年轻化。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但往往因为年轻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儿科专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的现象。在抢救窒息患儿时,需要进行吸痰,就可能由于护士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损伤呼吸道粘膜而导致患儿呼吸道黏膜水肿、出血,加重呼吸困难。在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时,由于专科理论知识不熟悉,对异常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体温未能及时识别而贻误了最佳救治时机,这些都无疑增大了护理风险机率。

护理记录缺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病历具有非常严肃的法律意义,而护理记录则是病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体温单、护士执行医嘱的记录、危重患儿的监护记录、护理诊断、护理计划书、护理措施和护理评价等护理专业性记录,它不仅是—个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生观察疴隋变化、评价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例如在抢救危重患儿时需要护士每小时测量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护士做了,但却没有记录,或者没有测量却又想当然地编造一个数据记录上去,又或者内容不全面、记录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前后矛盾,甚至涂改、丢失、隐匿、销毁护理文件,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的潜在隐患。

护患沟通问题。《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实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因此,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一定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要告知患儿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中都可能使患儿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若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处理不妥善则可导致纠纷发生。例如在静脉输液时穿刺部位不能随意乱动,否则极易引起液体外渗,倘若在进行操作时护士未向家属交待注意事项,造成液体外渗,家属就可能认为是护士穿刺技术不好,或未解释清楚而引发护理纠纷。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诊断及检验手段日趋先进,各种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引入临床,加之各种进口药、新药和一次性用品的广泛应用,这对患儿的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勿庸置疑,这同时也为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家属对医疗收费特别敏感,绝大多数家属不能承受高额的医疗支出。由于医疗费用涉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如患者费用不足,不能及时取药时,一些医嘱如静脉输液、口服给药等就无法按时完成,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催费”就成了护士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此时,只要家属对医疗收费不理解或心存疑虑,就会在护士身上发气,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 护理风险的预防

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儿科护理管理应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护士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应坚持定期地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及相关法律教育,举办有关风险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及聘请职业律师对医护人员进行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法律法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预防等知识讲座,让管理者及全体护理人员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变化。一旦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时,也可以将法律法规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可以使临床护理人员时一刻提高警惕,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交接班、中午、夜间及抢救危重患儿时)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同时,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组织全科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对每一起护理缺陷进行不安全因素分析、重点讲解,以求降低护理风险。

严格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护理规章制度。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①三查七对制度:必须牢记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是父母心中的“太阳”,针对其用药(液)量少,种类又多的特殊性,一定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查对药物的剂量、用法、性质及禁忌,对抢救中的口头医嘱一定要复述一遍给医生听,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过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并签上准确执行的时间和全名。②护理等级制度:实落实护理等级要求,针对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之特点,必须做到定时巡视病房,危重患儿应每l5—30分钟巡视一次,输液病人做到心中有数。③交接班制度:儿科病人治疗多以输液为主。加之量少、时间短。易造成错输、漏输等情况,交接班时除进行物品交接外,更应按程序进行药品及床头交接。④抢救室工作制度:抢救室物品及药品应严格按照定位置、定数量、定品种、定专人分工管理的“四定”原则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完好率达100%.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在抢救工作中应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谈与工作无关的话题,以免引起患儿家属的反感。⑤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在执业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牢固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按照消毒灭菌常规进行各项技术操作。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要及时一回收,彻底销毁;对病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尤其新生儿病区应严格执行保护性消毒隔离制度,杜绝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等。对违反制度造成工作出现缺陷时,不仅严格批评教育,还应按照奖惩条例进行处罚。这样,通过对制度、对人的严格管理,使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转。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7篇

【关键词】

循征护理;儿科;心理护理

1 评估病情,提出问题

根据疾病、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家庭状况及社会状况的不同,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的需要进行评估,循证得知:

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

焦虑、恐惧 3月~7岁患儿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7岁以后担心失去新掌握的知识,忧虑会变成残疾或死亡,疑虑会受到惩罚[1]。恐惧生疏环境,怕医生,怕治疗。

防卫性应对 以3~6岁患儿多见,此期患儿住院后存在的问题:分离性焦虑、惧怕陌生环境、惧怕身体完整性受到损坏。学龄前儿童开始应用防卫机制以应对住院这一危机,他患儿哭闹时,他们极力反抗,要求回家,拒绝治疗等。

不合作 以1~3岁患儿多见,表现明显任性、违拗性,对新环境及治疗产生畏惧心理感到受到束缚,表现出羞怯、疑虑产生不合作反抗情绪。

婴儿行为改变 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如:哭叫、寻母、避开和拒绝生人,住院时间长还可表现为抑郁、呆板、不活泼、表情淡漠。

睡眠形态改变 各年龄段均有,主要是睡眠时间及质量的改变,患儿表现为睡眠不实,哭闹,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等。

知识缺乏 主要是7岁以上的患儿,忧虑会变成残疾或死亡,疑虑会受到惩罚而隐瞒与否认疾病[2]。

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

紧张、焦虑和抑郁 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为了得到肯定答案反复追问医护人员,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希望医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肯定性的推测,不安心治疗而要求提前出院等。

恐惧及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由于心疼患儿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恐惧,表现为拒绝患儿接受某些检查和治疗或者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躲开。

怀疑和敌对 对疾病的不了解、患儿病情恢复较慢常引起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案和医护水平的怀疑,甚至出现敌对情绪,表现为拒绝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已的方法,找相关医疗书籍同诊断和治疗进行对比。

容忍 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歉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

同病相怜感 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长期住院患儿的家长;而新入院的患儿家长有时对长期住院患儿家长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2 循症支持

根据以上问题,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了具体评价,确定了结论。

3 具体实施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安全感,使患儿充分表达其情绪反应。

减轻分离焦虑 鼓励父母陪伴及照顾患儿,护士尽量固定、连续护理。允许患儿留下心爱的玩具及物品,协助患儿保持与家庭以外的接触:电话、书信保持联系。

提供适当的感观刺激 较小的患儿可摸触,拥抱等,较大患儿可鼓励其布置床旁周围环境,贴上自己的图案,吊折纸及问候卡。

减少控制感的丧失 尽量取得合作,减少身体上的约束。在日常活动方面提供可选择活动内容,执行治疗时给予患儿部分选择权。

减轻疼痛反应及不适 侵入性治疗前,应有一定的解释减轻恐惧,治疗中给予患儿适当的机会参与并注意转移注意力。

对家长紧张、焦虑和抑郁心理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房设施,住院期间所要遵循的各种制度,并对主管医护人员进行介绍,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通过对家长进行知识宣教、介绍病因、病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诊治及护理措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同时护士还应加强巡视,及时解决患儿及家长出现的各种问题。

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疾病的预后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家长进行说明,对预后好的疾病,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家长能够有充分的信心;预后差的疾病应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因检查和治疗引起的恐怖,应主动介绍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切忌说一些让家长不信任的话,如穿刺时说“试试看”,并提高护士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对家长怀疑与敌对心理的护理

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引起的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也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技术,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博得家长的信任。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

要向家长指出对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

可以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3]

4 讨论

在儿科心理护理中注意以下沟通技巧:①主动介绍;鼓励患儿自我介绍或提出问题;②耐心倾听和交谈;③诚信;告之事实,提供必要的支持;④保护隐私;⑤尊重情绪和情感变化;小儿情绪变化快,容许小儿受伤时哭泣;⑥循序渐进;⑦体态动作平等尊重;谈话时保持同一水平,保持目光接触。

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和精湛的儿科护理操作技术,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点,洞察患儿及其家长心理变化,形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地护理意识。

参 考 文 献

[1] 周思.循症护理与临床应用.现代护理,2005,10(6):569-570.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8篇

XXXX年,我科护理工作在院领导和护理部支持下和全体护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以医院总体发展目标为指南,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打造我科护理服务品牌,全面推进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年计划目标达标率95%。本年度,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29篇

在这样一个寒冷和暖和不断交替的一个季度,对于儿童的护理也要更加的精心,不能因为春季的温柔和煦而忽视潜在的危险,所以我将第二季度的工作计划作如下安排:

一、工作目标

以医院的新条例作为指导思想,将为病人服务作为中心,认真执行儿科护理的流程,使患者得到细致的照顾,配合医生的治疗,让病人能够更加迅速的痊愈。

二、工作内容

因为孩童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在护理这一方面要多思考,当有不同情况出现时有不同的准备工作和预行方案,让护理工作更加的全面。

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细心地观察在工作中的每一处地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免除安全隐患。

对自己负责的每一位患儿的病情都十分的清楚,记下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每一次细微的变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及时的向医生报告。

在文书的记录过程中,按照真实、客观的情况进行记载,同时按照医院对此的要求和流程仔细的书写,不出现错误和疏漏。

三、学习任务

第一个季度中的学习安排有很多因为一些意外的状况没有完成,同时一些书籍的阅读任务也因为自己的拖延和偷懒,没有做好。因此在第二个季度中我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定好时间表,安排好自己的休闲时间,同时督促自己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学习时间表和工作有冲突时,以工作为先,同时将学习任务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这种冲突有合理的规划,两者都不耽误。在阅读上,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利用闹钟定时,来完成阅读的任务,在学习的同时做好笔记。

第二季度中,我还预备做好和儿童之间交流的学习,了解孩子也是为工作作出更好的贡献。儿科的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的多尽一份力,多尽一份心,仔细地关照患者的病情,为这些可爱的小天使健康成长而努力。

20××年工作回顾:

20××年以来,在×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一、不断扩大业务,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20××年1-11月儿科的业务收入达到××38、97万元;1-11月儿科入院人数达4××7人次、1-11月儿科门诊人数达2××10人次。儿科平均床位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均较20xx年同期增长,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全科医护人员从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为了创收而搞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提高社会美誉度等理念落实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去。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重视“重点患儿”的诊治,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等。住院病人数较去年增长。

三、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我科由于人员少,无法派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集中或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院、科业务讲座、上级医师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

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落实16项核心制度。科内利用晨会时间,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

四、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业务发展

1、做好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及矮小门诊

每周六下午的“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由×××医师坐诊,目前患儿就诊人数较去年有所增加。经济效益欠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20××年新开设的每周六下午“矮小门诊”由###医师坐诊。开诊以来创业务收入15万元左右。

2、做好儿童哮喘门诊

每周六上午的儿童哮喘门诊。由三个诊疗组长轮流坐诊,儿科病房收治的哮喘患儿已常规使用一次性氧驱动雾化器进行吸入疗法,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急诊室也配备有儿科专用的雾化吸入泵用于儿童哮喘的规范治疗。

做好实习生、本院轮转人员的带教工作

按实习生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习生、本院轮转人员的带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专门带教,重视教学查房及讲座与病例讨论。

4、科研、论文情况:20××年儿科在省级以上刊物已发表论文六篇。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儿科医疗病历质量存在缺陷。

有部分病历存在过度拷贝情况,有些病史书写过于简单、不能体现疾病的严重性,有的鉴别诊断书写不全等,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2、儿科医患关系处理不到位。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渐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牢固树立了“病人是上帝”的准则,有些家长认为我花了钱,就该得到满意的服务和疗效,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理解。有的患儿病情加重,家长焦虑、忧闷而医护人员解释工作未到位,有的医护人员因看熟人而怠慢其他患儿。有些家长对儿科疾病的医疗知识认识不足而对医疗行为期望过高。每种疾病有其发生、发展规律,病种、病因、患儿体质、免疫力等差异而致疗效各异,加之小儿疾病变化急速,身为独生子女的家长对病情不理解,要求医生尽快诊断,药到病除,立竿见影,要求护士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家长在迫切要求治愈的焦急心理指导下,就会对医护人员发泄不满情绪。

因此,我们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良好的医疗信誉。才能赢得患儿家长的信任。

儿科工作节奏快,急危重病人多,家属多,静脉穿刺难度大,所以临床基本功的训练特别重要。而儿科年轻医护人员多,故加强、加快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严抓“三基”培训,力争使每个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素质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0篇

DOI:

HOI的发生率可达到以上, 探视者、医护人员及环境等因素均可引发HOI。HOI会给住院患者带来额外痛苦,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住院费用增加倍左右, 还会对医疗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或造成医疗纠纷, 在医疗护理中应预防及控制HOI, 降低HOI发生率[1]。儿科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与功能未实现完全发育, 免疫机制不够成熟, 抵抗能力低下, 抵御HOI的能力较弱, 因此患儿发生HOI的几率远高于成人, 儿科也成为了HOI高发科室, HOI发生率约为普通科室的2倍。本文分析了优质护理对降低儿科HOI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9例住院患儿, 患儿家长知晓研究方案, 签字同意参与, 排除病历不完整, 不能遵医嘱者。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27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男165例, 女114例;12岁20例;原发疾病包括血液疾病16例, 骨骼或肌肉疾病25例, 心血管疾病19例, 营养不良、内分泌或代谢疾病35例, 寄生虫病或传染病22例, 泌尿系统疾病13例, 呼吸道疾病48例, 消化道疾病21例, 中毒12例, 损伤31例, 神经系统疾病37例。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0例患儿作为优质护理组, 男181例, 女109例;12岁24例;原发疾病包括血液疾病19例, 骨骼或肌肉疾病28例, 心血管疾病17例, 营养不良、内分泌或代谢疾病37例, 寄生虫病或传染病26例, 泌尿系统疾病16例, 呼吸道疾病44例, 消化道疾病20例, 中毒9例, 损伤35例, 神经系统疾病39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在儿科医疗工作中运用基础性护理措施, 如监测患儿的体征指标, 及时送检标本, 做好日常巡视及查房工作, 了解患儿的睡眠、饮食与康复情况, 针对性护理病情危重的患儿, 执行无菌消毒制度与隔离制度等。优质护理组运用优质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三点:① 保证儿科病室采光良好、安静舒适, 温度恒定, 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定期清洁消毒病房、走廊、门把手、窗台、治疗器械、床头桌及地面, 对于病房中的空气, 可采用循环风消毒机进行消毒。做好病区隔离工作, 前瞻性监控可能发生HOI的患儿, 根据病种、病情合理分配床位[2]。设置隔离标志, 执行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 接触患儿前应利用消毒液洗手, 预防交叉感染。②主动向患儿与患儿家长介绍儿科环境与住院制度, 与患儿交流时需根据年龄情况合理选择语言表达方式, 注意揣摩患儿的心理与情绪体验, 称呼患儿时尽量用昵称或小名, 保证交流过程语言温柔及陈诉的内容清晰易懂。对于低龄患儿, 可采用抚摸、手势、眼神、姿态及表情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采用游戏及绘画等方法告知患儿禁止食用腐败或生冷食物, 避免相互交换药品、零食、食物或互串病房。向患儿家长讲解预防HOI的方法, 讲解时应采用规范礼貌的语言, 重点宣教饮食卫生、口腔卫生与手卫生知识, 矫正容易引起HOI的不良行为, 确保家长可以积极配合HOI防治工作。限时探视, 避免探视人员过多或频繁进入病房。③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及患儿的免疫状态、病理状态、生理状态应用抗菌药物, 切忌盲目使用或无度滥用广谱类抗生素, 以减少抗药菌株, 预防二重感染、过敏反应或全身毒性反应。护理时尽量避免暴露患儿的机体组织, 实施吸痰或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护理操作时, 应避免损伤黏膜组织, 并尽快拔管。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科HOI情况与总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优质护理组儿科HOI的发生率为, 低于对照组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1篇

护士技术操作过程中的风险:①一些儿科患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发展猛、病情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护理服务过程中常遇到不可抗力的情况,如采取紧急医学措施、患者体质特殊、无过错输血感染、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违反操作规程、护理新技术应用等因素都可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且后果难以弥补修复[2]。②抢救患者时,医生来不及开书面医嘱,口头医嘱多,执行时可能因听不清而用错药、重复用药。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吸力、监护仪出现血压或血氧饱和度测不出、异常心电图波形。

意外事件形成的风险:①不可抗力因素,如突然停电、设备故障等[3]。②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因素:如意识障碍(昏迷或骚动)致碰伤、坠床、撞伤,抽搐、呕吐可导致患者咬伤、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情况发生。也存在如给小孩穿刺时不能一针见血等原因,导致暴力事件,如辱骂、打人、砸东西等。

职业性损害造成的风险:由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急,需要马上救护,面对患者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如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救护过程中在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传播给家人和朋友。

护士心理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急诊室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容易出现精神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等。

病历资料造成的风险:目前护理记录中存在许多缺陷。由于工作量大,存在着漏记或忘记护理记录;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病情记录、护理措施、效果评价与实际不符:护士未按常规观察及记录或弄虚作假,而导致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事故。

2风险管理对策

转变观念,灵活安排排班: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再教育培训和考核。单人值班时一定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加强儿科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尤其要重视职业道德、高度责任感、同情心、熟练的操作技术、广博的知识储备、优雅的礼仪风范、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较强的沟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加强儿科护士的规范化培养:特别关注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努力提高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实行“一带一”制度,帮助新护士尽快成长;定期对护士进行操作考核,通过理论知识笔记,无菌技术操作,静脉采血,静脉套管针的留置,鼻导管吸氧等考核项目,检验护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制造各项操作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等,严格规范进行“三查七对”等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做到在抢救患者时动作准确、敏捷、到位、紧张而有序,同时加强团队及个人抢救能力的培训,抢救患者时,护士之间,医护之间以及科室之间需相互协调和配合[4]。

设立专科仪器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每天清点维护,定时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出入科室实行登记等,保证仪器的有效使用。

制定应急预案及流程:通过头脑风暴法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流程,使护士认识到管理风险的普遍存在,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可能发生风险的护理操作,提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及时发现在护理服务细节中存在的隐患,把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防范,注意每一个细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准、更精。

提高护患沟通措施: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着装整洁,头发不过肩,给患者以庄重的仪表。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护士做到“请”、“对不起”当头,一次穿刺失败需要再次穿刺时规范化语言是“对不起,让您的宝宝受苦了”。避免生、冷、硬语言。当患者或者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应及时呼叫总值班或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发生冲突。

对护士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要爱护护士,关心护士的生活和需要,掌握每个护士的性格特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尽量保证护士的休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大家工作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增强科室的凝聚力[5]。

努力学好《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努力学好《病例书写基本规范》,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准确、客观、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按规定程序修改护理记录。如果患者拒绝检查、治疗和住院,一定要说明原因并签字。

3小结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2篇

①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实践表明,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在护理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倘若能够良好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这两者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患纠纷的产生[3]。有效沟通的概念是,双方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同时影响对方,二者的意见相同,缩短了心灵之间的差距。医护人员要以主动地语气和患儿或者是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的安慰他们,并且要主动帮助、关心以及体贴患儿以及患儿家长[4]。在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目标,组织较为简洁和清晰的语言,重视每一个细节,注意倾听反馈和非语言暗示。

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医院要对护理人员不定期进行实操性强以及高指导性的培训工作。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有效的沟通,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状态,意识到护理人言和患儿良好沟通十分重要的,要大力促进患儿的康复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加对患儿的了解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护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5]。加强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要求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对患者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医院还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反复研究琢磨相关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社会人群或者是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应当履行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及工作职责做出的书面规定,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与严格执行的规则。包括输血查对制度列为10项关键制度、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以及质量监控制度等等,要坚持学习一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本身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活动。

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合理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弹性排班,避免出现因为护理人员精神不济、疲劳工作而导致最终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6]。各个医疗科室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以及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弹性排班。基于我够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的一定特点,加大夜班以及中午的人力资源投入工作,对医疗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也要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节假日的管理工作以及护理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放假期间,值班人员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思想也处于放松的状态,还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有章不循,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耐烦、不周到、不能做到床头的交接工作、对患者体内的不安全因素并没有及时采取方法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也不细致。这些情况都极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7]。针对这种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在节假日期间不定期到病房进行检查工作,让护理工作保持连贯性,提醒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对医疗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3篇

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法

合理安排建筑的功能

儿科的护理单元和成人科室护理单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对功能的需求较强。因此,对儿童护理单元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到其他护理但愿所具备的功能,而且要考虑儿童的特殊需求。如可专门在儿童病房内设置游戏室、学习室和图书室等,让儿童能适应病房的环境。

合理布置空间

患儿是儿科护理单元中的主体,因此,在布置儿科护理单元时,需从空间尺度、屋内的摆放、物品的颜色、大小等,都需考虑儿童生理及心理的特征,将空间布置得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满足儿童特殊的行为需求

考虑患儿的行为需求

患儿住院期间,会表现出渴望与亲人或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和游戏等的行为需求,所以,在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设计中,要为患儿设计符合其心理欲望的空间,让其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治疗。另外,儿科护理单元环境的设计,还要涉及到满足患儿喜欢摸、爬、打滚等行为需求的让设施尺度儿童化、设施的设置尽量安全化。还要对室内窗台、栏杆扶手等相关物体进行安全性的设计,以确保儿童在四处攀爬和走动中不会发生危险。

考虑年龄不同的患儿行为需求

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设计时,需考虑年龄阶段不同的患儿的行为需求。婴儿期的患儿,比较依赖父母,面对陌生环境会缺乏安全感。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患儿的护理单元环境设置,需以患儿及其家属共同休息为主,需设计多个舒适的座位。学龄前的患儿由于语言和思维已经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表现也逐渐明显,因此,学龄前的患儿多喜欢四处爬动,并专注于游戏中。所以,对其护理单元的环境设置,主要以游戏为主。学龄期患儿的语言和思维不断走向成熟,个性化的特征比较明显,会出现积极学习的欲望,因此,可在他们的护理单元中为其提供较好的学习空间,并让其能与同龄的患儿进行交流。

2、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的创新

在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中,还要添加一些创新性的元素,从而使其更能符合患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体的创新设计有:①将室内活动进行室外化设计:在医院空间尺度合理的情况下,可将户外游戏项目(如沙坑、滑梯、秋千、跷跷板等)引进到室内,从而提升护理单元的趣味性,让患儿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②运用多媒体:可在儿科护理单元的公共空间或者病房具体的墙面上安装电视等娱乐设备,播放动画片等儿童感兴趣的节目,也可设置“手绘墙”或者绘画墙;③使护理单元环境家庭化:可为患儿打造温馨的、可爱的护理单元环境,让患儿有回归“家”的感觉。也可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感情交流的单独空间,让患儿不会对医院产生陌生感,从而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恢复。

3、结束语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4篇

主讲人:胡美娟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度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及家属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六、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

、约束带,以防跌倒、坠床等发生。

七、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2、药物、物品标签清楚,分别放置。

八、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

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九、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

加强科室水电暖管理,不漏水、漏电、漏气,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设备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护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

、消防器械保持备用的状态。

十一、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二、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

一、输液安全管理

1、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

2、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液的安全。

3、查对制度

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执行医嘱前需打印好输液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配液。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撕二挤三倒转四照看

一撕:撕开外包装,核对溶液名,保质期。

二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

三倒转: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四照看: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需及时上报。

准确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能张贴。

配药: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更换液体(接瓶/换瓶):更换液体时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

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才能接瓶,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的现象出现,如有应马上更换输液管;

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间隔。

药液输入后,应检查茂菲氏滴管液平面及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4、用药观察

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药物输液滴速

输液外渗

5、输液反应处理

则按输液反应处理流程进行,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二、坠床跌倒管理

1、病房挂防跌倒标识;

2、留陪人,并宣教有关注意事项;

3、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固定;

4、必要时加护床栏,以防坠床:;

5、病室光线充足,地面保持干燥。

6、一旦发生坠床跌倒,立即执行坠床跌倒应急预案。

7、坠床/跌倒事件上报:发生坠床/跌倒后须向护理部上报,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三、患儿安全管理

1、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新生儿入住新生儿室时,在手腕佩带腕带,此标志不得摘除或剪下,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院前摘除。

医务人员将新生儿交给父母及监护人前确认他们的身份。

2、住院患儿的安全管理

儿童住院期间,必须有父母亲或监护人陪同

入院时向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介绍本科医务人员。

3、对人员的身份鉴别:

医务人员值班期间应始终佩带医院的工作身份牌,并做好自我介绍。

值班人员巡视病房时,注意闲逛人员、可疑人员。

对任何出现可疑行为的人应询问、注意并上报。

4、发生新生儿、婴儿及儿童病人丢失的处理对策:

最早发现小儿失踪的员工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和保卫科,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

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封闭病房的全部出口和楼道,仔细搜寻。

.一旦确认丢失婴儿/儿童超过1小时,按规定报告公安局。

如果需要,通知化验室保留血样。

安慰其他患者。

四、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1、医务人员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是锐器伤,尤其是针刺损伤,常见原因有:操作不得法;缺乏职业经验;心理压力过重等。

2、预防: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坚持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核心内容: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等

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需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发生意外损伤后处理程序:

保持镇静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污染的粘膜。

刺激局部出血: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受伤部位的消毒: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发生意外损伤后,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清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高风险时药物预防: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1月、6月间隔)

五、用氧安全使用管理

1、氧气是一种助燃物质,不要与明火、火星和易燃物质接触。

2、在氧气接口处张贴“禁止烟火”,警示牌。

3、安全用氧,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4、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如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5、观察用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发绀减轻,心率较前减慢,呼吸困难缓解,精神状态好转等是氧疗有效的反映。

6、定时更换湿化瓶,湿化液每日更换。

六、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

1、转运下列病人时要按重危病人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

生命体征不稳定;

意识改变;

新生儿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

2、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氧气枕。

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

4、转运病人前,应通知接收部门,以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

6、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留在病人身边,根据需要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5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临床应用

基于现代医疗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传统医疗方案开始注重于护理学研究成果的应用,结合儿科临床护理以促进病况的有效恢复。本次结合我院收录的40例患儿资料,对其人性化护理工作展开探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次供收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40例在我院接受临床护理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治疗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保障临床护理工作取得预定的成效。40例年龄范围,1-5岁,平均年龄2±岁;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3±岁,女10例,平均年龄2±岁。由于所选病例涉及到不同类的病种,对40例患儿主要症状表现进行统计,集中于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等,这些都是临床资料需详细录入的问题。

方法

临床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形式,拟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方案,促进患儿病况的有效恢复,缩短其临床治疗的时间。坚持人性化护理原则展开工作,持续护理7-14d之后,对本次护理疗效进行综合对比。主要对40例患儿护理前后的效果综合对比,借助症状考察对护理成效展开评判,反映出临床护理工作的医疗价值。本次依据中华医学会护理学标准,将人性化护理疗效分为全效、显效、无效等3个级别,依据患儿临床表现作出准确的判断。

2 结果

按照上述3级标准:①全效:持续14d护理,患儿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等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状态;②显效:持续14d护理,患儿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等症状基本恢复,身体无异常状况;③无效:持续14d护理,患儿发热、咳嗽、咯痰、气急、鼻煽等症状,变化不大,与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

3 讨论

小儿由于身体免疫系统功能缺失,对外界疾病缺乏足够的抗体能力,常因各种病毒感染而患上疾病,这就要求医生做好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护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治疗,促进临床治疗成效的尽早实现,这对于人性化护理是很关键的。

儿科临床人性化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6篇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风险管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在危重症患儿的治疗与抢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命质量的重要病房。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而言,保证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1]。由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更应保证患儿诊断与治疗过程的安全。本文就该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共78例,其中男性患儿共44例,女性患儿共34例,年龄为1个月至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岁。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在护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安全相关因素。经过研究可得,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病房自身因素。

各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积极的防范与整改:①护理管理因素。医院对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具备指导性、科学性以及灵活性。由于PICU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缺乏监控力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PICU还存在设备管理不妥善的问题,大多数病床前未配备X光机,对于危重患儿的病情动态监测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医疗设备有限,因此不能随时进行血气分析与血糖测定,使医生无法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进行以下防范与整改措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并要求每位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查三对”,重点检查消毒与隔离情况、患儿病情记录、药物使用情况、检查项目与仪器到位情况等。护士长应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并召开例会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商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2]。②护理人员因素。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耐心、爱心、责任心、细心,但由于大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对于细节问题容易忽视,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一些年轻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均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医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与整改:根据PICU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重新制定排班任务,对于重点时段与重点患者增派护理人手,其他时段弹性排班,以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以达到激励其努力工作的目的。③PICU工作性质特殊性。PICU与其他病房不同,其工作性质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由于儿童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无法进行准确表达,与护理人员沟通时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难以达到准确监测患儿病情、了解患儿需求的目的。因此本院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范: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首先让其在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避免因护患纠纷而造成其受到人身伤害。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时,能够更耐心地了解患儿的生理与心理所需,以改善护患交流的效率,提高护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统计学方法对于本文所有数据使用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本文78例患儿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后,除3例患儿因病情过重最终死亡外,其余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最终转至普通病房进行治疗与护理,死亡率为。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与护理危重病患儿的地方,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忽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引发护患纠纷、影响患儿健康等。PICU常见的护理安全因素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淡薄、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不畅、责任判断不明确等均是导致PICU发生护患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原因。②护理管理因素。院方对于PICU护理工作的管理不科学、人员分配不合理、物资管理不妥善等,均会造成PICU护理安全隐患。③PICU工作性质。PICU与其他科室相比具有特殊性,不仅因为患儿病情均较危重,还因为儿童对于自身病情的表达能力有限,与护理人员交流存在障碍。

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基础护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巩固其法律常识等,能够显著改善PICU常见的安全问题,使患儿能够享受到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并从根本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志弘,朱伟业,屠玲萍.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评价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12(12:235-236.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7篇

1、医院因素:医院普遍存在医院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高、管理不到位现象。对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不够重视,护理人员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加之年轻护士自身的一些特点。医疗环境、病房设施陈旧等,如地面过滑易致摔倒,病床无护栏造成坠床,春冬季节患儿多,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同住一室极易感染。容易引起患儿家长不满情绪。医疗仪器陈旧、修护不当,特别是对平时闲置的抢救器械疏于维护,在抢救患儿时极有可能出现故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患者因素:本院儿科住院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疾病认知不够,对护理宣教接受能力不高,如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对检查收费不理解等而引发医疗纠纷。擅自离院外出或不按时回院,如果发生意外,一定引发医疗纠纷;家长宠爱患儿对护理人员注射要求一针见血,如事与愿违,极易发生纠纷;患儿好动易使针头滑脱就要反复穿刺,引起家长不满。

2、社会不良因素:护理工作的完成需要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传播媒体对医院的片面报道,加之社会对医院的关注度及要求越来越高,造成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质疑不信任,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患者对医院医疗的期望值过高,患儿病情稍有变化或恶化,家长将责任加之于医护人员,“大闹大赔,小闹小赔”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患者的纠纷意识。

二、对策

1、全面提高护士业务素质: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护士职业素养:为护士提供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获得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新老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年轻护士轮转科室,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短期培训学习,不断提高科室护士整体素质。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心理、人文等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能力,解答患儿家长疑问的能力。②新护士要进行儿科安全教育:儿科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科室,安排高年资护理人员一对一帮带,加强操作、考核,快速成长迅速掌握儿科的护理业务,如体温测量、留置针的封管、药物剂量换算等独具儿科特点的护理。对新护士做到放手不放眼,保证护理安全。③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核心制度:儿科护理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给药等疗护核心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重要健康宣教内容要体现在护理记录上。护士长严格执行分级护理病房巡视制度并加大对护理文件督查,及时发现、纠正处理问题。加强医疗护理工作的证据收集和管理。④重视护士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护理管理部门要经常进行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法律等学习。护理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要强化护理安全教育,引导护士学法、知法、守法并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既维护了患者的权益也加强了自我保护意识。⑤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要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儿科医护人员。护理部门根据儿科实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士长根据动态工作强度安排弹性值班,住院儿科患儿较多,中午或晚间安排业务过硬、经验丰富、沟通力强的护士值班以加强护理力量,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2、医院:儿科专用药品,急救器材须安排专人管理,放置于固定位置,储存量足,用后要随时补充,及时检查药品过期失效事宜;定期维护、保养抢救仪器并及时维修,降低仪器故障率,延长仪器的寿命,确保急救仪器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求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

3、患者:针对患儿的特点,健康宣教对像主要是监护人:熟悉病房环境、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如床边要使用护栏,防止坠床;不可使热水袋直接接触患儿皮肤防止烫伤,可以毛巾包裹;保管随身的贵重物品;看管好患儿要离手不离眼;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局部不要接触水,可以套个袜子或手套,避免针尖脱出;患儿手圈要松紧适宜;竖抱患儿喂奶或喂药,注意速度要慢,防止呛奶窒息。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8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护理要点。

方法: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做好健康指导。

结果:经过系统护理干预后顺利有效通过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做好2型糖尿病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增加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本病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失眠、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深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史继心脑血管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位致人死亡的疾病,患者人数以加速度上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了90%—95%。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病率正在明显增加,已经与欧洲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相似,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已经处于世界第二位,超过4000万,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6000万。糖尿病合并感染其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九十,感染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1]

一、临床资料

患者李惠琼女性,68岁,退休医生,已婚,无过敏史。于20xx—4—20患者因口干,多尿约十年,加重2天,呕吐半天入院,查℃、P100次/分、R20次/分、BP108/74mmHg。入院后科测血糖HI,遵医嘱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抗感染及三餐前优必林70/30 18u、18u、18u皮下注射及监测餐前血糖等治疗。于20xx—4—27出院。

二、护理

1、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对健康和生活的信心、有无焦虑、悲观失望甚至恐惧心理、对疾病抱消极的态度、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知病人和家属、使他们了解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终生治疗、规律生活和适当体育锻炼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并与之交流、沟通、帮助病人认识病情、说明不良情绪与病情加重密切相关、解除焦虑、紧张心理、与病人家属共同商讨制定饮食、运动计划、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与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胰岛素治疗 :遵医嘱予小剂量胰岛素把高血糖调到132mmoL/L ,餐前食用优必林70/30来调控血糖 ,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不良反应:如a、低血糖反应,b、胰岛素过敏,c、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解自然恢复。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体重等,以正确判断病情。

4、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科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教育内容包括:

(1)、糖尿病知识指导:采取举办集体讲座,提高有关学习资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地指导,是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在控制疾病,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自觉地配合各项治疗。

(2)饮食指导:饮食治疗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合理膳食可以使患者逐渐恢复到理想体资。病人应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如控制热量、合理配餐、定时进食、食物选择等。

(3)运动指导:让病人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运动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片以应备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昏、无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4)用药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5)疾病监测:用使血糖测定仪者应学会其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测三餐前血糖,并记录结果,作为药物剂量调整的参考。

(6)并发症预防:规律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全身皮肤、尤其是口腔、足部和外阴的清洁,如有破损或感染应立即就医告知病人避免引起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的诱发因素。

(7)定期复查: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与糖尿病控制的有关各项生化指标,一般每三周复查果糖胺,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肾功能进行检查,以早期发现慢性并发症,及时得到治疗。

参考文献

[1]旷炎平,王林静,钟淑婷,叶新.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者血清维生素和免疫水平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月第27卷第4期.

[2]陈燕.多样性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3月11日第28卷第8期.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39篇

众所周知,婴幼儿因其年龄小,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加上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家属不易理解等原因,使得众多护士不愿意或根本不安心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士真的这么难当吗?本人已在儿科工作了整整X年,根据经验所得,谈以下4点体会总结:

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

由于是儿科,液体量少而组数多,许多药计量难算;婴幼儿好动,液体渗漏多,工作量大而繁琐,往往是这边刚加药,那边又肿了,不滴了,到处都在喊你,且又是一样的着急……往往从上班忙到下班,一刻钟也没停过,甚至到下班时所有护理记录都没来得及写。久而久之,容易使护士产生厌倦、不满情绪,觉得儿科护士太累了,跑断了腿,有时还要受家属的气。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应付的想法,觉得工作永远也没可能干完、干好,只要当班时没出问题就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护士首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要有坚定的敬业和献身精神,坚信自己所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因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热爱,关心儿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患儿着想。只要从内心热爱儿童护理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许多护士不愿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宝贝”、“小皇帝”,一但生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就怕宝贝遭罪。一针没扎到血管,就骂你,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把你气得难受、憋闷,还不能发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考虑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勤学苦练,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我认为,这一点是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上面的第二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心上嘛!而许多护患纠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只要我们肯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容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儿科干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努力学习,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发现病情变化

前面已讲了由于是儿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病儿能转危为安,从而有利于治疗和护理。而要做到善于观察,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患儿的疾病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护士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患儿服务。综上所述,要把儿科的护理工作做好,护士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能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善于观察病情变化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40篇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患儿2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例。观察组中男71例,女68例;年龄~12(±)岁;支气管炎26例、肺炎22例、腹泻26例、哮喘15例、惊厥12例、其他38例。对照组中男70例,女69例;年龄~13(±)岁;支气管炎28例、肺炎23例、腹泻24例、哮喘17例、惊厥10例、其他3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观察监测病情、遵医嘱对症治疗、生活饮食护理干预、用药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的同时,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根据患儿家长的文化层次、修养水平,对家长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诱发原因、病症内容、治疗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家长的家庭护理能力。了解患儿生活习惯和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患儿家长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避免出现因家长知识缺陷所致的不恰当护理。另外可针对儿童年龄及兴趣的不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健康教育。如将患儿设置为其熟悉的卡通片人物,通过积极、正面的故事来鼓励患儿,使其配合治疗,养成合理的卫生习惯。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后,因自身病情造成的不适、以往医院就诊造成的恐慌及治疗的原因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用玩具做引导,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抚摸、拥抱、微笑等,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多与其交谈,语气和蔼、真诚,咬字清晰,和他们玩一些小游戏,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开导患儿,帮助患儿消除心理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同时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对患儿进行诱哄,尽量满足患儿的要求,避免打骂患儿,保持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环境护理

根据儿科患者的喜好,在走廊和病房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播放儿童动画片,并在走廊安置滑滑梯、小木马等儿童游乐设施淡化医疗环境。通过转移儿童注意力来消除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及来院就诊的恐慌、紧张心理,使患儿感觉亲切,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自身要做到挂牌上岗、衣帽整洁,关注个人仪表,使得患儿及其家长第一时间建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在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时,需注意言行举止,面带微笑,言语温和,最大程度降低患儿的恐惧感。在实施护理操作前,需与患儿进行5min左右的沟通,并可通过适当的抚摸、拥抱来安抚患儿,使得患者配合治疗。若患儿表现较好,可给予适当的表扬,提高患儿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专科护理

针对患儿的不同病情,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相应的护理要点及方式,做好护理过程中的三查七对,熟练掌握注射、输液、无菌操作等基本护理操作,注意用药配伍的禁忌。在护理操作及巡视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反应,做到及时发现患儿治疗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工作中的失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不断学习,做到充分掌握专科理论知识,细心的解决患儿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耐心回答家长的疑问。

首问负责制

除管床医护人员外,其他病区医护人员也需为患儿提供相关的护理服务。采用首问负责制,针对患儿及其家长提出的相关问题,家长问到的第一位护理人员对其负责,做到全面正确地为患者家长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其完全满意为止。

观察指标

患儿出院时采用问卷形式对其家长做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责任心、仪表等内容,分为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4个等级。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41篇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应用效果

在_颁发的《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中,明确将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提升到了关键位置,该方案指出医院应改善临床护理服务、加强护士科学管理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的工作要求。其中改善临床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护理模式改革、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积极开展延伸服务等[1]。为积极响应_要求,提升儿科护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我科针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发现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即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观察组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5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4例,小儿营养不良7例。随机选取我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前,即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接受治疗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岁,所患疾病包括小儿支气管哮喘11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小儿急性腹泻4例,小儿迁延性腹泻5例,小儿营养不良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因此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则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采用科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等3个条目,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满意度加以调查(由患儿家长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比较。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如表1所示,观察组非常满意26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患者满意度为。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满意15例(),不满意9例(),患者满意度为。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由科室内护士长统一组织,综合分析科室内的患儿数量、患儿患病情况、护士数量及护士综合素质等因素,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由专门的护士负责指定的患儿,即将具体患儿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护士长则主要负责监督护士的工作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护士对所辖病床的患儿均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护士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综合分析患儿生理、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多方面的需求,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护士除根据患儿病情,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外,还应兼顾患儿的饮食起居习惯。按时跟进患儿的进食状况,指导家长制定营养均衡、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对因害怕疼痛或药物味苦,抵触接受治疗的患儿,护士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如可采取鼓励、暗示的方法,使患儿配合治疗。针对因病痛折磨,哭闹不停的患儿,护士可通过讲故事及播放适宜儿童的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创建温馨的家庭式病房也是责任制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为让患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护士可在病房内张贴儿童喜欢的画报和卡通图案等,床单也可选择粉色、蓝色等柔和的色调,以消除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2]。

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我科发现该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 第42篇

【关键词】新生儿 溶血病 观察 护理

新生儿溶血(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the Newborn, HDN)在近年来发病率极高,它主要指的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或是胎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如不对其进行及时地诊断治疗,就会危及患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黄疸,严重的时候则会出现水肿、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1,2]。对此,加强新生儿溶血病的观察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确保患儿康复的重要保证。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例新生儿患儿的具体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

将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78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42例,女性患儿为36例。足月儿分娩69例,早产分娩5例,低体重儿4例。

年龄为1天-7天,平均出生年龄为(±)月;体重为,,平均体重为(±)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23例、20例。

方法

实际方法

将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通过皮测黄疸仪测试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患儿在住医院期间,各班护士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2)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3)对患儿皮肤发生黄疸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疸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4)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护理对策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2)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蓝光照射疗法护理,蓝光照射疗法时注意用眼罩保护患儿双眼及避光尿布保护会,保持暖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单面罩2-3小时翻一次,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治愈78名患儿,死亡1例,治愈率为。其中2例由于全身重度黄染,用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换血疗法,由于家庭因素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结论

针对这一严峻的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其进行仔细地临床观察及护理。根据如上统计的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一条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科学、全面地观察与护理,非常利于溶血病新生儿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郑磊,张鹏,王前,等.ABO血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现状及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6,6(5):549-55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儿科护理典型案例范文(必备4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