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推荐6篇)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推荐6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推荐6篇)

微信扫码分享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农村 三资 管理 措施

一、农村“三资”管理现状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度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复杂性强

(二)农村“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不全面,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农村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挪用支农资金

(四)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有些地方把机动承包和其他收入直接用于支出,使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目的不明确,管理不规范

(五)个别村务工作人员业务不精湛,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

(六)农村强占集体资源现象严重

二、加强农业三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农业“三资”管理现状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郫筒街道办事处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按照上级精神,党工委办事处把“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研究落实,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财政、农经、土地、水利、林业、民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郫筒街道办事处村级集体“三资”中心,配套资金,充实人员,增加办公设施,优化办公条件。25个行政村、居也分别成立了3―5人的“三资”管理小组,加强了“三资”管理工作的队伍建设。2013年12月成为全市首批达标标准化“三资”管理中心。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

(二)健全制度,加强监督

为了保证“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们不断完善办事处村居务管理、财务审批、村居务公开、集体资产管理等制度,完善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转让等管理制度和村级经济合同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健全办事处村级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

(三)明晰台账,管好资产

根据审核后的“三资”清理表格,将各村社区的资产、资金、资源台账和合同等有关资料进行电算化管理。

(四)进一步清理核查,健全台账

首先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核查,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 第2篇

——某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 明确工作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健全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是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力促落实。具体做到“三明确”、“四落实”。“三明确”,即:一是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明确代理机构。按照“村财乡管”原则,确定由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代理中心)统一代理村级“三资”核算业务。三是明确监管责任。形成区乡村三级监管体系,由区农经站负责全区农村集体“三资”运行情况的监管,重点指导代理中心搞好服务、强化监管;代理中心承担本乡镇村级“三资”运行情况的监管责任;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村“三资”管理的日常监督。“四落实”,即:一是落实组织机构。首先,区上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开展;其次,报请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隶属乡镇农经财政服务中心管理。二是落实人员编制。核定一、二类乡镇代理中心事业编制3名,三类乡镇代理中心事业编制2名,并配齐了人员。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及乡(镇)长、村委会及村主任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地位;村级“三资”监管及运行服务的具体工作由乡镇代理中心承担。四是落实办公场所及设备。由区农牧局统一采购,给代理中心购置、配备了专门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扫描一体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及相关业务软件。

(二)核实“三资”底数,规范运作程序

摸清底数是强化和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前提。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三资”清理清查成果,并有效对接,进一步核实“三资”家底,统一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为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着重把好“三关”,即清查登记关、群众参与关、公示公开关。

(三)确立工作目标,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关键。制定出台了《**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审计办法》、《**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处置估价拍卖实施办法(试行)》、《**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益建设项目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实施办法(试行)》等各类制度,使得在实际操作中有制度可依,做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四)依托“三资”平台,保障长效监管

二、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三资”监管能力

从机制上建立了一套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到“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一方面加强了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规范了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会议决定、招投(议)标文书的立卷归档工作,设立了资产、资源动态式管理台账,提升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

(二)规范了村干部行为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村级组织 村级财务 产生 界定

一、村级组织的演变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产生

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渊源于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 ,因而设立三级财务,而村级财务由原大队财务脱胎而来[ 1 ]。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体性质的财务体制已不可能适合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不可能再通过原有的村级财务管理活动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为农民的增收减负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村级财务仍在沿用财政部、农业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西出现了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的雏形以后,村民自治管理体制日益成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直到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_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村民委员会制度得到完善、发展。特别是从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的普遍推行以来,更使得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显得重要和关键,村级财务管理也随着农村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巨大的变化[ 2 ]。真正意义上的村级财务管理并不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而是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简称村民委员会的财务管理,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村级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一种独立于其他政治或经济组织的自治组织,是一个市场独立的产权主体,它独立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村民委员会的经济管理职能不仅体现在对本村现存财产和资金的管理,而且还体现为对本村各种财产资金的运营及获得收益的管理。在各种市场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主要是全体村民的收益最大化和村民社区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产权主体,从而也就产生了独立的村级财权和村级财务管理。

所以,村级财务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是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出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又是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性基础。村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形式,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对全村所有经济事务、资金往来的管理,又是村民委员会机构对其本身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村级财务管理是对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的资金运用的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营运、资金分配等环节,是保证村级组织的高效运行,为村级组织和全体村民创造更高收益的一种财务行为。因此,从村级财务管理的这一概念和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来看,现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1996)并不适合于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村级财务管理的实践需要出发,重新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村级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二、村级组织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村级财务管理范围可分两大类[ 3 ] : 1. 公共财务。公共财务是村级财务的基本内容。要建立村级公共财务预决算制度。其收入范围有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村机构人员经费补贴、用农业税附加方式代替村提留的收入、“一事一议”集资收入、政府财政支农专款、村企事业上交收入等。其支出范围有村机构人员、办公、业务开支、村级公共公益事业经费、“一事一议”的公共事业或公共工程投入、政府财政支农专项投入(包括村配套资金)等。2. 集体资产财务。主要是对集体资本投资、集体资产租赁、集体土地征用或批租、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经营土地等收益和分配的财务管理。其中公共财务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从财务预算的角度来加强村民委员会的收支管理,而集体资产财务可以从村民委员会为资金所有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各种职能。无论是公共财务还是集体资产财务都要涉及到村民委员会这一村级组织作为市场利益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产生利益的分配。所以,本文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仍然是以把村民委员会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利益微观主体和以盈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为基础,通过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最终追求这一村级组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村级财政管理与村级财务管理的异同

尽管村级组织既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有经济管理的职能,但它并不具备财政管理的职能和特征。第一,村级组织或村级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国家政府,它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所以,它不具有财政主体的特征,从而也就不具有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来强制实施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第二,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来看,村级财务管理也与地方财政具有很大的不同,在税费改革之前,村级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村提留和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村级的筹资筹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税附加、财政转移支付和一事一议等。这些资金的来源并不是通过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以财政收入的形式而产生的,而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分配的结果,有些也是村民委员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而获得收益分配的结果。再次,村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等许多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委员会来共同协商决定,也就是说涉及村内的所有重要事宜都需以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议,以村务公开的形式昭示全村村民。另外,村级组织的日常性的规则和制度也通过村级组织的村民章程来确定,显然与财政活动的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异。最后,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的管理职能尽管涉及到村级的公共管理和资金管理,也就是说既有行政性的职能,也有经济性的职能,但不管哪一种管理都要通过村民章程的约定或村民会议的商议。第五,涉及公共预算财务管理和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这也完全与财政活动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不同,村级财务管理不仅仅包括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还有生产活动和关系、交换活动和关系、消费活动和关系等市场经济所包容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4 ]。为此,对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不能笼统地称之为村级财政,否则,既搞混了财政的概念和本质,也弄错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本质,澄清村级财政与村级财务管理的称谓是非常重要的。P>

四、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村级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尽管是一个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它又有许多与非盈利组织不同的地方。非营利组织是在公众支持下为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的组织。其经营目的在于社会利益而不是单个人或组织的经济利益,其最大特征是不以盈利为目标。非营利组织收入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但其主要来源是自创收入。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是业务收入,即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服务收费。除慈善组织外的非营利组织都可以向其服务对象收取一定的费用形成业务收入,以扩大收入来源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自创收入也包括投资收入。非营利组织所获取的资金,在运用于实现其社会使命的具体项目之前,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 5 ] 。

从非盈利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上就可以看出,二者的财务管理是有差异的:首先,从财务管理主体的组织形式来看,非盈利组织是通过法律认可并注册的法人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尽管也是自治性组织,但从法律上来讲,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和划分。其次,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来看,非盈利组织仅仅是对资金的预算管理,谈不上资金运营,因为不存在资金的大量筹集,并不全面参与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却从市场经济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充分地参与,其财务管理活动要充分地发挥筹资、运用和投资的各种职能,充分追求资金的收益最大化。最后,从资金使用的目的来看,非盈利组织主要通过资金的使用来增加社会总体的福利,是为社会利益而进行各种资金的投资和使用活动。而村民委员会则是从本村全体村民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恰当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来达到资金收益的最大化,最终为本村村民谋福利。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村级财务管理与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混同起来,必须要准确界定村级财务管理活动的性质和范围。

五、村级财务管理不同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

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管理者,是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村的集体资产属全村居民所有,是全村的公共资产。村民委员会作为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代表机构,能够代表全村村民,运用村级资产,根据村级组织发展的需要,及时筹集资金,恰当组织村级公共资产使用收益的分配,是本村公共(集体)资产完全意义上的所有者代表。而村集体经济是社区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种经济实体,是公司或企业,是完全意义上的法人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由村民委员会以村公共资产投资形成,所以,村民委员会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人,二者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也是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 3 ]。《_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同时又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也规定:本制度适用于按行政村、自然村或原生产大队、生产队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称村合作经济组织) 。村办企业执行行业企业财务制度。这里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村民委员会的前身,所以,从二者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同样其财务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沿用的制度规定也是完全不同的。村级财务管理仍然沿用1996年财政部发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 》,尽管这已经不能适应村级组织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则适用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 第4篇

一、强化法制宣传,做到依法治村

当前,强化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我们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定期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依法管理,按章办事,为群众谋利益。第三,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二、规范资产管理,力求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在明晰产权、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资产台账

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搞好资本营运,盘活资产,保值增值

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

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征地补偿费的规范管理,是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失地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征地补偿费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规范管理。土地补偿费的分配、使用预算方案要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批准,事后要将土地补偿费的实际开支、管理情况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对征地补偿费收支原始凭证应单独装订成册,并定期向群众公布管理、使用情况。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集体兴办生产、公益事业要求群众出资、出力的,按“一事一议”的办法来筹集。“一事一议”收取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由村民理财小组进行监督,使用、开支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

4.正确处理“村改居”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问题

在“村改居”过程中,应搞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作出资产处置方案,杜绝平调、侵吞、私分集体资产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自觉遵守《会计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并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四、搞好村级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 第5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立足从源头上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通过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该工作能够按照“依法、民主、公平、合理、稳定”的要求,规范化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我镇的社会稳定和“三集中”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监督对象和内容

1、立项对象:有关试点村

2、立项时间:年4月1日至年12月31日

3、立项内容: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保护农村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在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过程中程序、内容、形式的合法性;集体资产清理小组工作人员及村两委会干部在清理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化。

三、方法和步骤

采取有关村自我清查、镇集体资产清理小组专项清查与集体资产清理督查小组日常监察相结合的办法。整个检查从年4月1日开始至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1、建立组织、宣传发动阶段

由镇监察室、财政所、农经中心、土管所、民政科等部门联合组成新桥镇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监察室,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召开一次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专项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大力宣传,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

2、有关村自查自清阶段

3、专项清理、督查阶段

镇集体资产清理小组依据有关材料,对有关村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并依据清理结果,结合村实际情况,提出股份制量化方案并提请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镇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对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作全程监督。

4、总结规范阶段

镇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督查领导小组对在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认真落实处理方案,并以此试点工作为基础,及时总结经验,为今后在全镇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资产清理及股份制量化工作打下基础,以确保我镇的社会稳定和“三集中”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处理意见

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清查小组人员及有关人员中如有弄虚作假、包庇等行为的,一旦发现,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及领导干部的责任。违反《_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重难点;问题;对策;云南景谷。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谷县农村集体资产逐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但部分地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不善、营运能力差、流失等现象普遍存在[1]。农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透明度不高,低价承包、租赁、出让的问题突出,以权谋私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对此,景谷县、乡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将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_、_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

1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县、乡农业农经工作人员开展的管理情况来看,全县大多数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及村民群众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 ”监管比较支持 ,一致认为加强对农村集体 “三资 ”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一是有利于摸清农村集体家底,增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二是可以明确集体资产产权,解决产权不明、账实不符的问题;三是可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有效资源,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提高“集体三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

管理,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事中制约、事后审查,能有效地避免村干部在资金支出、资产处置和资源管理上的不规范行为,减少村干部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对农村的腐败问题从源头防治,起到保护村干部的作用;五是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使群众看到明白账、明白事,心里放心,让村干部丢掉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干得放心;六是通过强化“三资”监管程序,完善监管措施使农村稳定工作关口前移、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干群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和谐,促进农村的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和提高村干部威信,促进农村长治久安。

2 景谷县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所谓农村集体“三资”,就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资产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2-3]。根据县农经站的调查、统计数据,截至 2011 年 6 月底,全县 10个乡镇 132 个行政村 1 955 个村民小组集体“三资”现状是,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 万 hm2(含家庭经营承包面积 );集体总资产 3 万元,其中流动资产 万元,固定资产 3 万元。10 个乡镇 132 个村民委员会的资金和资产都纳入了乡镇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代管,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132 个村民委员会和大多数村民小组都开展了财务公开工作,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根据《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云南省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求,完善了相关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3 项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制度。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难点。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点。

农村“三资”管理的难点。

一是村级债务界定认定问题。有的村债务时间长、成因较复杂,账目不清,特别是有些债务只有极个别村干部清楚,其真实性难以认定,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干群之间的矛盾,造成农村的不稳定,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所有,有的归村民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等问题,产权界定较困难,还有的被部分村民无偿占有使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也是农村的热点问题,矛盾较为集中[3]。三是集体收入较多的村,村干部对实行农村集体“三资”乡镇代理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资源,不愿意乡镇统一委托管理。

4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

部分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导致村级“三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人员、办公设施、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有些工作无法开展。

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乡镇经管部门人员缺少,代理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未落实,不能定岗定编,不能很好地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有的村只是由几个村干部决定,资金开支、资产处置、资源管理上随意性大,缺乏民主监督。有的村干部处理村学校、办公室等集体资产,账务没有公开或公开的不彻底,群众有疑虑、有意见。部分村对资产、资源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存在无偿占用、低价承包、私自变卖、产权不清等现象。特别是个别村民长期无偿使用一些村集体的资源却无人管理的现象严重。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

村级经济运转困难,全县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村级经费不足,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展[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 ,对村级债务缺乏管理,部分村遗留的债务较大,由于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时间较长,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其真实性也难以界定。

有集体收入特别是集体收入较多的村对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有抵触情绪,不愿参加统一管理有集体收入及资产的村,在开展管理中发现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如实申报村级收入和资产,有的村干部认为村集体资产是自己创造的,对实行集体“三资”统一管理有抵触情绪,认为其程序繁琐,限制了自己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权和处置权。

5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成立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农业部门业务指导、各乡镇自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涉及全县 132 个村民委员会 1 955 个村民小组,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是对村干部权力的制约,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领导保证,是不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

制定方案,组建机构,配齐人员。

为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县里与各乡镇都要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任务、工作目标、阶段划分、完成时限以及有关的政策界定做出明确的要求。各乡镇要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村集体“三资”全部纳入代管。为配合农村“三资”管理工作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探索成立招投标中心,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农村集体资产出让、租赁、承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增加透明度,提高群众知情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每年开展 1 次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每年开展 1 次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使农民群众随时掌握“家底”。各乡镇在组织、人员到位的基础上,每年要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的排查清理工作。各村成立由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级事务监督员(包村干部)或村民理财小组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清理小组,有包村干部组织对农村集体“三资”

进行清理。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工作,建立台账[5]。按照登记、核实、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复审、确认、上报的程序,由村清理小组成员及包村干部等分别签字后上报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确认,并做好移交代管的工作。清理清查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相结合。对遗留的债务问题,要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由乡镇审计、财政、经管等部门审计确认,各项债务要本着“谁举债,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先急后缓,分类处理,积极予以化解。对账外的债务,有条件查清的审核无误后进行登账,一时无法认定的,在认定后进行补登。对资源的清查登记以目前由村集体占有和使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暂不统计)、产权清晰的为重点,对资源产权不清、有争议的可暂不登记,待产权明晰后,再进行补登。

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监管规程。本着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管规程、流程,规范指导县、乡两级建立监察制度。二是强化民主理财。组织农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经常培训,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公开检查。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6]。

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形成“在监督下公开,在公开中监督;在指导下规范公开,在公开中加强指导”的良性态势,通过监督、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各项事务规范公开、及时公开、正常公开、重点公开。四是强化培训,加强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落实、配强代理服务中心工作机构和人员,更好地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五是严格执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暂行规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6 参考文献。

[1] 黄云开 . 浅析农村集体 “ 三资 ” 监管问题与对策 [J]. 福建农业科技 ,2011(3):97-98.

[2] 赵春永。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六个关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16.

[3] 何满香。试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3):21-22.

[4] 安杰,黄星华 ,国效宁。我国农村集体资金筹集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74-75.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村集体资产移交表范文(推荐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