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合集8篇)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合集8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合集8篇)

微信扫码分享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1篇

建筑风格的确立,体现历史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建筑是城市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舒适的生活是我们更高的追求。

我的方案主要体现现代人们的生活,讲求现代融入自然。以方盒子闭合式结构为主体外形,其设计线条硬朗,对光线的要求较多;好的采光,吸收较多、较好的光线,更有好的视野和轻松的内部环境;整体环境旨在能够融入自然,和谐美观。房屋整体结构不求突兀,与周围互动协调。平顶的结构将住房空间平均化,统一结构造型,不要琐碎。

院落设计,整体院落狭长,房屋规格将庭院分为两个不同的环节,不同的院落空间可以给予更好的环境感受,小院落可以体现人文环境,大院落宽敞主要作为表达自然环境,建筑不是为表达时尚,而是与自然相融合,和谐中又体现其独特。表达人文精神是我们设计方案的重要要求,而与自然的融合又体现舒适生活更高的需要。

作为独特的通道设计,将其作成大的落地窗户,更好的采光,并连接两栋建筑,统一地将两栋大小不一的建筑连接为一个整体。较大的建筑,面向街道,外窗与露台,表现大方、自由。而后面的小住宅小巧居家,温馨自在。

总结:

这套住宅设计方案,主旨在现代生活与自然的协调并存,将城市建筑这一主体面向自然。建筑是我们所生活社会的组成部分,我的方案设计主要是自然舒适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在追求生活快节奏的同时

又能得到更好的享受。建筑设计是面向人的,也是面向社会的。

方案虽然不很成熟,但代表了我个人的设计理念,那就是将建筑与自然,周边融和在一起。

我在真题色调上进行了反复修改,由浅灰,否定到深色暖灰,最终敲定色调。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酒店建筑设计 ;设计原则 ; 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对城市形态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风格的转变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探讨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与建筑设计风格变化的相互关系 将有利于现代建筑的发展,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需要设计师们不断的挖掘、探讨。

1.酒店设计的原则

酒店设计是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的高度统一,它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为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服务。这是个充满理性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定位

通过与业主深入交流,了解投资方的意向,对酒店所在城市、地区以及相邻建筑、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考察与分析,给酒店一个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的酒店,在设计上是不同的。如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旅游酒店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化设计。

功能划分

酒店的功能划分也需要较理性的思考。在设计之先,最好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各种空间在整个酒店所占位置及面积、比例的不同,绘出一份流程示意图。功能划分既要满足客人食宿娱购行的各种行为,还要保证酒店管理方的各种行为的顺利进行。这需要设计师对酒店设备与各个空间功能及所占比例了如指掌。而后,设计师需要与业主进行研究与探讨,才能确定″酒店功能流程图″。之后就需要设计师对每个空间进行具体划分。国内的酒店设计惯用一套固定模式,尤其是标准客房,设计含量极低。因此,在这个阶段,怎样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进行创新设计,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空间感

空间感是建筑体面的虚实围合给人的心理感受。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酒店设计的建筑规划与室内空间融合为一体。这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而目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设计都是在已有建筑构架之上进行的,因此我们提倡的所谓空间的互融性,也只能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

酒店一般都会出现大的共享空间。如何将室外的光、水、绿化引入室内,如何使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融合达到完美,如何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空间利用模式,需要吸收以往的经验,但更需要创新。

1.格

酒店设计的风格离不开它的市场定位,它受文化背景制约。

2.以某大酒店为例分析酒店的建筑设计

工程概况

某大酒店位于惠东大道(广汕公路)西侧,银基商贸城西南侧,场地东侧为惠东大道,现其余两侧均为空地。项目总用地面积为²,总建筑面积为²,建筑占地面积 为2038m²,为一栋16层一类公共高层建筑。

按甲方及酒店功能配套要求,本项目包括办公管理用房、后勤服务用房、中式餐厅(含800 m²大宴会厅及340 m²小宴会厅)、西式餐厅、娱乐桑拿用房、客房。

总平面规划设计

东侧为城市主要干道,故将该酒店主要出入口设于东侧;北侧为该区域规划主要交通路线,因此将次要车行出入口设于北侧。

该用地近乎为三角形用地,因地制宜故将该建筑体型设计为“L_型,既有最大面积的建筑利用空间,又形成围合感的庭院空间。

该建筑设计为裙楼部分1~3层,塔楼部分4~16层, 裙楼部分主要布置为酒店大堂及中西餐厅,塔楼部分主要为酒店客房部分,南北朝向拥有良好的朝向及自然通风条件。

单体设计

本着该地域的独特性质,将建筑设计为古典结合现代的基本风格,既满足古朴的旅游县城风貌,又有现代建筑的生机。主楼立面主要采用竖向线条增显建筑的挺拔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再配以陪衬颜色的横向线条用以饱满建筑的古典稳重感。裙楼部分两段部设计成大柱造型,进而迎合建筑的稳重感,墙体使用较为大块玻璃结合造型柱,增显现代与古朴的完美融合。形式与元素的重复形成了线形立面的提升感,引人联想,抽象概括,令人回味。隐框茶色玻璃幕墙和厚重的石材贴面墙体,构成了极具现代气息的人文建筑风格。底层部分架空,使得视线更加开阔,增强庭院空间层次感,而且可以利用作为地面停车。相对于室外的立面处理,设计中同样注重人在日夜活动其中的室内环境的处理。通过空间的处理以及装饰和公共艺术、照明和灯光、色彩和质感、小品处理等,来丰富空间,减少巨大空间的单调,使之与人们更加接近,使之产生亲近感。

酒店景观设计

由于场地的限制,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无多大空间发挥。但为满足酒店对生态绿化的要求,在酒店生态景观布局上设计者作出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和安排。酒店营造景观的花.草.树.石全部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山水特色为蓝本,以郊区野外富含野趣或地方风情的山石.水草作为造景素材,精心营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内外景观空间。酒店的四周街道以种植大树为主,相互对称的大树,有效的提供了广场上的竖向元素及柔性空间,大堂门口通过设置点状或带状绿化带,让酒店外部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又在平面上将广场分为内外两个部分,有限分隔车流,再加上水池和喷泉,更加活跃了气氛。

酒店交通设计

本项目设有主、次两处入口和城市道路对接,车流、人流均可通过两个入口到达建筑群的四周。旅客人流主要通过主入口进入,可直达酒店,北侧的入口为酒店次入口,次入口主要为后勤入口,部分贵宾可通过次入口到达酒店贵宾入口。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更有效地快速疏导车流,引导人流,给公众留出更多的室外公共空间。通过对景观水池的引入,消剪十字路口对建筑的威胁,以及建筑对道路的压迫感,留足尺度放松人\车在十字路口的紧张感,结合广场硬质铺地变化及景观元素地配置,为公众提供一个有序、人性化地外部空间。

3.结语

作为酒店,它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空间,或是一个建筑,它更多地会表现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各种不同的文化状态.生活现象都能在这个空间里看到。它已经渐渐将城市以及和城市有关的一切元素进行无意识的凝聚。时尚这个时代的流星,在酒店的坏境里,开始表现得那么的另类。它有意无意地引导着各种流行的风向,不断地揉合着现代社会环境,在融合的过程中,多种文化因为相互碰撞,产生全新的感觉。这样酒店状态的改变无形中就带动了一个城市状态的提升,并且通过它频繁的流动,将各种元素带入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傅娟.当代消费文化与洒店设计趋势[J].新建筑,2005(2).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古建筑;设计理念;思想融合

1引言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中,通过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能够在保证建筑实用性的同时融入古风古韵,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升华。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进行研究。

2现代建筑与古建筑设计综述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实用、便捷成为时展的主旋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自动火灾系统、智能防盗、电梯等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些功能也使建筑形式受到了限制。所有建筑形式的调整与改变都必须优先服从功能性,促使设计者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创意的难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建筑理念非常玄妙,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建筑理念,无论理念是否成熟,在建筑设计受到限制时,必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使设计方案兼顾人们的生活习俗、气候条件等因素[1]。仿古建筑就是对古代建筑形式进行模仿建造。在设计前,需要针对古建筑的部分特征要素进行提取,以此体现出古建筑元素,这种建筑并不是单纯的古建筑仿制,而是通过现代建筑技术体现古代建筑风貌。仿古建筑的设计风格经历过非常大的转变。目前,我国在开展商业街改造时,通常会整体拆除老旧建筑,然后根据商业街的定位确定仿古建筑的年代与风格,设计人员还要结合不同年代的风格元素,重新对整条街道进行规划设计,尽可能地保留人们对老旧街道原有的记忆,使人们重新感受街道的年代气息。所以,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是思想层面的进化,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完善古建筑的整体构思,但在完善期间同样需要兼顾现代建筑的特点。

3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合古建筑设计的思路

时代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建筑材料都发生了改变,使现代建筑设计有了更多可能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应在形式方面增加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约束。而传统建筑之所以经典,在于其设计理念的完整性。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其与古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并不是利用现代建筑技艺恢复以往的建筑形式,而是通过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设计理念与原色优化建筑设计,在保证传承建筑理念的基础上丰富现代建筑的空间感受,同时兼顾传统立意与现代手法,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2]。

4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

建筑形式融合

古建筑的形式美主要取决于其细节,无论是中国古建筑还是西方古建筑,其主要材质基本都是木材与石材,因为材料、技术的限制,建筑结构在发展期间并未出现过较大的改变,只能通过建筑尺寸与细节的优化来表现出建筑的特点,所以,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成为提高建筑附加值的一种方式,并且越是重要的古建筑,其装饰细节越复杂[3]。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设计中的制约因素更多。例如,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古建筑的屋顶、屋身、台基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三者组合后会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但是每一种形态都会在三者各自体系中受到局限。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逐渐模糊了三者相互之间的体系界限,建筑形体的变化更加灵活。另外,在古代建筑中,榫卯结构是一种重要结构形式,通过立柱、横梁等构件相连,能够形成性能优异的框架结构,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将榫卯中的木质材料替换为其他各种建筑材料,在保留榫卯结构优势的同时提高建筑质量。比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便将榫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融入了建筑设计中,然后结合古建筑中的雕花工艺,使横梁更富有装饰性,大大提高了现代建筑的观赏价值。

建筑符号的融合

传统的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划分为新旧对比、抽象简化、材质还原3种形式。新旧对比是在同一建筑中同时应用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设计元素,新建筑以依附的形式与古建筑形成整体。欧洲国家对于古建筑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且建筑物的新旧更迭非常缓慢,所以,往往会通过优化旧建筑的方式使其具有更多的现代化功能,若旧建筑无法适应改造,则会选择在建筑旁进行新建筑的建设,以此来体现时代特征。新老建筑的更替不仅能彰显时代特征,还能让整个街区呈现出一种发展带来的历史延续感。在我国,新旧建筑的交替通常是选择将旧建筑推倒重建,在重新构思建筑设计时,思考传统的延续方式,但是这种方法过于粗暴,无法实现传统的延续,所以,可以在优化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融入传统建筑的特征符号,以此完成建筑历史的缓慢更迭。抽象简化方式则是通过解构、重构等方式提取古建筑意象,并将意象融入现代建筑中。通常情况下,传统建筑的美学解构往往与其复杂程度有直接关系,而现代建筑多追求简单的几何美学,所以,为了传递古建筑中的传统意象,可以通过符号简化的形式体现古建筑特征,例如,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中的兰溪亭,经过简化后的兰溪亭通过自然、走兽等装饰的衬托,兼具现代几何美学与传统风韵。对古建筑进行特征抽象简化时,必须同时关注意象的传达与简化程度,如果刻意追求形式,变成细微精简,会失去简化的意义。而若过度简化,则无法完整地表达出建筑的传统意象[4]。材质还原属于隐晦的符号表达方式,对于现代建筑并没有过多的形式限制。在这种符号表现中,由于其不属于视觉符号,而是从建筑材料出发融入古建筑设计理念,所以,这种方式往往更加接近于古建筑本身。在建筑材料中,木材因为质感、加工便捷性的特点,在建筑中广泛应用。然而在众多新型材料的冲击下,木材因为性能缺陷逐渐被替代,在如今的建筑行业中,木材已成为非常难得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木材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榫卯结构、斗拱等方式还原传统意象。例如,在局部墙面可以利用木材与其他材质进行对比,以此凸显木材质感的柔和特性,而且木材自身的传统文化属性也会在建筑中有所体现。

建筑设计空间理念的融合

建筑空间的意象表达是人与环境相互融合后的产物。所以,建筑空间形式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而改造出的一种空间环境,建筑空间是具有主观性的事物,是将主观意象转化为客观现实的产物。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进行融合时,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手法表现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建筑的功能特点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所以,影响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便是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以及心理层面的感受,虽然不同人的习惯存在差异,但从大方向出发却存在共性。例如,中国人的心理习惯便普遍倾向于居中为尊和空间方正[5]。在古建筑设计中,庭院空间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具有封闭性与内向性。空间属于半私密空间,能够有效满足人员的特定日常活动。因为传统建筑往往会将不同的功能性建筑进行组合,形成庭院。而现代建筑则因为复杂性,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房屋的高度密集性,弱化了庭院空间的必要性,使庭院逐渐减少,此时则产生了围合空间的设计模式。围合空间是通过单体、墙体围合形成的室外空间,这种围合方式非常灵活,不用局限于空间形状。现代建筑对于轴线以及序列的要求更低,空间灵动性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所以,在空间设计中需要体现空间设计的多变性。中庭空间属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空间模式,在公共建筑中较多出现。因为现代建筑具有复杂性与集中性,并不会如同古建筑一般实现平面无限延伸,而且在土地限制下,现代建筑还呈现出了向上发展的趋势,建筑中的不同层级就如同利用多个房间围合出的庭院,经过细分同样能体现出古建筑的色彩。半围合空间属于现代建筑中传统庭院空间理念的延伸,通过将围合元素拓展到景观等设计中,同样能体现出围合的空间感。而且这种半围合的空间设计方式还能令整个空间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更加方便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古建筑元素。对于现代建筑设计,需要通过空间设计的方式兼顾功能性与传统意象,这样才能实现建筑风格的融合。

5结语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古建筑设计是历史的传承,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是时代的见证,二者之间的融合正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能够促进建筑设计领域的长期发展。相信随着更多人了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之间的融合一定会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巩玉发,韩萌.浅析传统大木作在现代仿古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发展——以“南仕堂”为例[J].住宅科技,2020,40(10):65-68.

【2】_兴.现代建筑设计对地域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3):111-115.

【3】刘雅婷,李宪锋.由中国近现代仿古建筑复兴思潮总结现代仿古建筑的发展与革新[J].明日风尚,2020(5):158.

【4】郭琦.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9(12):22-23.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化;中式建筑;设计

中式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无论是在设计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其都有着自身的格调。但是在欧式建筑风格以及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影响和冲击下,现代中式建筑出现了设计上的偏差,中式建筑原有的风味被大大缩减,使得中式建筑变得面目全非。而为了使得现代化中式建筑可以恢复其原有的魅力,就需要加强设计力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其中,下面本文就针对现代中式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究。

1中式建筑概述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逐渐提高。就现代的中式建筑来说,其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建筑行业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建设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建筑,但是社会的发展变迁瞬息万变,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建筑具备现代化的气息,同时也要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中式建筑在发展的进程中,对四方文化有着一定的排斥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艺术园林等建筑均有着很高的成就。而发展到近代,由于战乱等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建筑无法与世界建筑相接轨,在设计潮流上通常都落后于世界水平,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文化逐渐的丧失。而在最近几年,由于建筑设计者思想上的偏差,使得中国的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出现了严重分离的情况,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大力影响和冲击作用下,我国建筑设计人员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进行设计思想的转化,从而为我国的现代中式建筑发展开辟了一个阳光大道。在中式建筑中,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其体现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精神追求变迁。在针对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朴素的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其中,开展设计的新形势,使得中式建筑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高效的体现,现阶段,大部分的中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如园林、家具等的设计,均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也发扬了中国的特色文化,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实现了长久保存。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审美的不断转变下,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法和美感追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与古代人有着较大的区别,当前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代生活方法,无法融入古代建筑的生活环境中,而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传统建筑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为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力优秀的古代文化,而具有中国古代文化代表的就是古代建筑,例如宫殿、园林、民宅等等,在当前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古代建筑不仅是其设计灵感、构造等的借鉴,对世界建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的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古代建筑设计的元素,进行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就现代中式建筑的建设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来进行研究,可以充分的说明,现阶段的建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较为多元化,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建筑感官上,也会对人们的视觉神经带来一定的冲击效果。我国古代的建筑在设计上,采用了多种的设计手法和形式,这些简单的设计中,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特色,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建筑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气。而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中式建筑开始出现,这种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古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融合了古代传统文化和色彩,有效的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目前的现代中式建筑中,即使得古代建筑的实际特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也使得古代建筑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借用建筑形式

现阶段,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融合一些古代建筑形式,并且结合现代建筑形式,使得现代建筑逐渐演化为现代中式建筑。在现代中式建筑中,设计时会充分的考虑到审美艺术以及结构艺术等。在融合一些古代建筑固有的美感和特征后,将现代建筑中所具有一些的独特风格也融合其中,使得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协调融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将现代建筑形式与古代建筑形式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两者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现代建筑的创造性设计。例如,例如万科第五园,其设计为现代中式建筑,建筑的外墙设计为双层墙体,在内层按照空间的要求进行开窗、开门,外层墙体则根据景观、通风等需求进行开洞,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从形式上看与古建筑的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

设计技术上的扩展

在针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对古代建筑中的一些优秀的方面进行汲取,同时结合建筑场地周边的情况,做到就地取材,尽可能的避免远距离材料的运输,在施工材料上要做到有效的选择,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建筑建设现场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因素等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可以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符合当地的特色,也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建设要求。另外,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合理的应用现代建筑所具有的设计手段,将现代中式建筑所应该具有的特色有效的表现出来,并合理的将古代建筑的优秀设计形式和方法也融入到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中,使得现代中式建筑既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又具有古典韵味,在丰富建筑内涵的同时,使得建筑的设计更加符合艺术设计的要求,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在社会发生转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在进行着转变。人类社会的变化会使得人类意识也发生相应的转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会不断的通过生活来获取相应的经验,并且进行生活习惯的累积,逐渐就会融合成属于本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的中式建筑设计中,需要融合这种民族文化,将古代建筑中的一些优秀设计方式和文化融合到现代中式建筑中,使得现代中式建筑更加亲近自然,适应人们的生活,在针对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借鉴古代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人的生活实际情况,即达到发璞归真的效果,又要切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合理的融合周围环境

我国过去的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多注重安逸以及自然的特色,尤其是在对庭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庭院更加符合自然的特色,不断的进行庭院绿化设计,以打造出舒适的环境,而现代的中式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和人们对舒适度的需求,所以在设计中就需要充分的借鉴古代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技术,合理的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从而实现与自然的交融。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而建筑建设是导致环境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能够使得环境得到改善,就需要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有效的发挥出建筑设计的优势,充分的结合现代中式建筑的特色,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合到建筑设计中,从而有效的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追求。现代的中式建筑在设计上,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代建筑设计的形式和样式,然而,现代中式建筑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风格上均与古代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别,现代建筑只是借鉴,而不是模仿,其对古代建筑的设计风格等均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和改进,从而才设计出现在所说的现代中式建筑。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使得建筑的形式以及风格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但是建筑中所蕴含传统风化却逐渐的消失。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式建筑越来越不具备自身的特色。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点,我国必须要大力的在建设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得现代中式建筑具有民族代表性,这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加强对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是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5篇

一、地域建筑文化

“文化”一词至今未有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地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形成特定关系,并体现地域基本特征的建筑。地域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数不尽也道不完,正是它们孕育了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

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当人们置身于历史街区或传统村落时,总会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被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所打动,这种强烈的场所感正是由生活在特定的地域街区、建筑和广场中的人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积累发展而来,并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文化环境。它不仅是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们认同和依恋的生活场所。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使得民族和地域文化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发展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辨证地对待“地域性”与“现代”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得以再生,已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地域建筑的适应性

传统地域性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沉积,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失其魅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对于地域的适应性。建筑师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1)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由于建筑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也不同,这就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

(2)对地域经济技术的适应性地域建筑总是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的,并采用与地域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及地方性建筑材料,形成一套比较生态的建筑技术。

(3)对地域文化的适应性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现象和产物,是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要素的综合体,理应具有鲜明的时空和地域特征,这是不同地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地域建筑必须适应特定地域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

2.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策略

新形势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还包括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建筑师不能一味地接受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要理性地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同时注意挖掘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地域建筑文化,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设计者在创作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地域建筑的再生。

(1)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传统地域建筑都有一些代表当地建筑文化的显著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当地特有的建筑细部构件,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将这些重要的地域建筑造型和细部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重现,再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例如,传统建筑坡屋顶、青砖灰瓦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这在各地古建筑保护中是常用的手法。

(2)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再现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这些人类文化的具体精神形式均统归于符号的范畴。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者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总结,将其具化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形符号,进而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结合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些融入了地域建筑符号的新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

(3)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抽象变异传统地域建筑空间及其特征构件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建筑构件也已经不具有当初的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地域建筑符号,对其进行抽象变异,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地域建筑进行再设计,创作的新建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

(4)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现代更新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外观符号元素,还要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许多都是低级的,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能使用的原材料太少,且价格昂贵。因此,采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再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能创新建筑空间与造型。除此以外,设计者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不但要再现传统建筑意境,还应满足生活、工作的舒适度。

3.地域建筑文化再生的原则

在现代地域建筑再生创作中,除了要注意的设计策略的应用外,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把握地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地域文化的原则;

(2)坚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创作原则;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6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古代建筑;设计;融合风格

引言

古代建筑是我国上千年文化的累计,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是我国5000历史文明发展的结晶,理应得到弘扬和继承。但在现代化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建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但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就必须放弃古代建筑,而是要立足二者的特点,深挖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先进、有效的设计理念,实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能在继承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推动现代建筑建筑稳健发展。基于此,开展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融合的必要性

现代建筑设计反映了现代化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功能丰富,空间多样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需求。而古代建筑是我国上千年文化的结晶,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进程,富有非常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将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相互融合,可设计出更加富有意境,能够彰显我国历史文化的新型建筑。而且还能丰富现代建筑设计思路,实现多样化发展,避免建筑设计的千篇一律。此外,古代建筑丰富极强的传承和继承价值,在现代化发展中也不能丢弃。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设计的相互融合,无论是对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发展,还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弘扬,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建筑具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研究,与周边的环境做好协调。在设计方面,建筑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要按照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科学设计建筑的结构,使整个建筑在景观创造和能源利用上,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第二,现代建筑对功能的需求大于对形式的需求。受结构形式的限制,传统建筑的功能单一、智能系统缺乏,多元化功能和综合性不是很强。而现代建筑的设计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建筑物的空间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使现代智能化设备和多种功能的需求得以运用。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还能自由分割空间,大幅度地提高使用面积,从而使整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也得以提高。第三,现代建筑设计在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演化更新颖的东西。由于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就是设计阶段,只有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实施对建筑的经济管理,才能很好地控制建筑经济方面的各项问题。在能够把控建设成本时,如何提升建筑的创新性显得尤为重要。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区域文化特色,满足当地居民的审美需求,既要彰显当地的文化、风俗、地质条件等,也不但单一照搬、照抄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地区的建筑设计风格[1]。

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第一,建筑材料多为木材、砖等传统材料。从现存的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遗址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筑的主要是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结构方式。从结构上来看,古代建筑由园梁、台基、廊壁、山墙等结构共同组成,各结构之间的连接多为软性连接,因此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抗震性,这一点也是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主要区别。第二,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古代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古代建筑由间的数量及大小共同决定,古代人认为奇数代表吉祥,因此,古代建筑的间数多为奇数,开间数量越大,其等级就越高,这也是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2]。

3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融合的风格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将二者相互融合就演变出了全新的建筑风格,称之为仿古建筑风格。相比于单一的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的风格,仿古建筑更受欢迎。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相比,虽然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都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内容,但设计理念则主要借鉴了古代建筑设计理念,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仿古建筑并非对古代建筑风格和形式的生搬硬套,而是实现了古代建筑设计元素和现代建筑装饰风格的相互融合和有机统一,并进行适当的创新、演变,从而设计超过现代建筑设计质量的新型仿古建筑。我国人民对古代文化、古人思想非常向往和憧憬,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仿古建筑愈发深入人心,仿古建筑可追溯到晚清_战争时期。那时我国正处于外强入侵时期,一些国外的建筑设计人员,看到中国建筑后非常感叹,将中国建筑特色理念和文化,融合到本国建筑设计中,就形成了最早期的仿古建筑。我国从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开展改革开发,西方文化、理念快速将进入我国内部,使得大量传统建筑被推倒重建,出现了很多中西合并的建筑,使得我国仿古建筑陷入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瓶颈期[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保护传统文化的力度逐年增强,仿古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很多设计人员开始研究和反思,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设计出的建筑更能彰显当地的人文情怀和特色文化。

4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方法

加强思想上融合

我国古代建筑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具有非常鲜明的南北特征,比如:北方古代建筑展示了所有者的高贵地位和崇高的身份,尤其是皇宫建筑多由青砖和黄瓦建设而成,符合古代黄色代表帝王色的历史文化。此外,北方古代建筑设计非常重视位置、朝向、风水等。比如:很多宫殿周围布置的建筑都比较短,展现了宫殿的尊贵性。而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和建筑及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在设计中多利用长江以南的地形、植物、河流、庭院等进行设计,实现多元素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具有浓厚的自然风景气息[4]。虽然现代建筑在设计中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古代宫殿建筑的属性,但受到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影响,在设计中开始注重自然属性的加持,使得很多现代建筑也拥有了自然特征。在保证现代建筑的功能和用途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然的利用,体现了古代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也是古代建筑设计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延续。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上的充分融合,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量,并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实现现代建筑可持续发展。比如: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建筑材料上的相互融合

建筑材料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建筑材料的应用,对设计质量、设计品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在古代建筑设计中也同样重要。古代建筑设计材料多为木材、砖石,不仅是因为古代木材来源广,更重要是因为木材更加接近自然。现代建筑材料多为钢筋混凝土,但很多古代建筑材料可以良好的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促使现代建筑同样具有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特性[5]。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古代建筑材料在耐久性、延展性及防腐性等方面的不足,营造更良好的视觉、触觉感受。

现代仿古建筑的建设

现代仿古建筑是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融合策略之一。仿古建筑是采取现代建筑的相关技术,对古建筑的形式进行仿造的一种建筑。但并非单纯的仿造,而是将古建筑的某些可以表现历史风貌、具有历史特征的元素提取出来,并结合现代装饰工艺技术进行创新。中国古建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代建筑提供了大量的思路与灵感。古建筑群改造或对古街进行商业改造古代建筑微观的改造或者对古街的商业改造,也彰显了现代建筑设计和古代建筑设计的相互融合,此种设计方法多应用在自然风景旅游景点设计改造中。比如: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就是以全木材建设起来的,虽然木质结构建筑物不适宜酒店、餐馆等建筑形式的建筑,但为满足古城商业旅游的需求,凤凰古城的吊脚楼由钢筋混凝造为多层木质结构建筑。目前凤凰古城已经建设了近千家木质结构的建筑,立足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地质风貌,将现代设计理念和特点融合到古街规划设计重视,不仅保留原有的古代建筑,而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代建筑文化和享受现代服务的机会,深受游客喜爱。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各有特色,发展现代建筑并不一定要抛弃古代建筑。而且古代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将二者充分融合,既能提升现代建筑设计品质,也有助于古代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且可以为人们一共更加良好的生活空间,展现“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琴.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材发展导向,2020,018(006):32-33.

[2]王轶.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20,(05):56-57.

[3]宋文超.刍议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建筑技术研究,2019,002(002):.

[4]陈督.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65-65.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7篇

海南兰海丁湖花园概念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丁湖路休闲带区域,该区域是定安县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轴线。基地总用地约600亩,其中一期用地118亩;整个场地地势西高东低,西侧与文笔峰道教文化苑隔路相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文笔峰外部自然、人文景观,同时营造优美、惬意的小区内部环境,兼顾文笔峰景观形象和小区自身对文笔峰的景观需求,是本次规划之重点。

二、设计理念

通过对项目的解读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定位,我们将项目定义为涵盖居住生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住宅区。这就必然决定了它与单纯居住小区的区别,更强调与环境、人文的整体融合。

一个成功的住宅区必然取决于此产品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度,而不是与业主的主观意愿而定的,因而密切关注基地周边的经济、人文和自然资源的发展趋势,为住宅区建设确定最佳的市场定位和功能组合。作为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的住宅小区,人文资源的利用和景观资源优势的强化,必然成为整个住宅区设计的关键。我们力求对景观资源最大化利用,使每个组团都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同时尽量与城市的整体风貌保持一致,创造和谐、优质的度假小区。

三、总体规划

1、总图布局

由于本项目位于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上,自身就具备较好的资源,因此便捷清晰的交通组织和功能分区,高尚优雅的环境品味、完善的配套服务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卖点。

方案一中以位于中部的大尺度景观通廊作为整个小区的主入口空间,以保证小区中心的公共绿地与文笔峰景观资源的流动互融;而流畅便捷的道路系统将整个小区分为规模适度、形态各异的四个组团空间,并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景观资源向四周形成建筑高度、户型品质及建筑形象的渐变,形成强烈的核心感。

方案二在总图布局上遵从自然万物的演化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方案布局分为三园三岛、一轴一带。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家思想,将三园命名为福园、寿园、喜园,在每个园的中心都设有一个中心景观绿化带。而在每两个园的交接处为三岛,分别为养生之岛、运动之岛、文化之岛,在每个岛里设置相应主题的休闲文化绿地,将三个组团互相融汇、贯通,浑然一体。整个小区通过一条贯穿南北的步行景观轴将三个组团串联起来, 而位于小区北面沿路的中心景观带为小区带来了良好的形象展示面。

2、空间结构

方案一以两条清晰的空间主轴展开,两条空间主轴互相垂直、贯穿了区内的四个组团,两条主轴相交处构成了整个小区的中心景观节点,而在两条主轴的收尾处则形成了每个组团的景观中心。整体架构清晰流畅,每个组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在每个组团中也有各自的景观绿化走廊,结构完善、清晰,构成了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体。

方案二充分利用基地北面的文笔峰自然景观资源,沿小区的主入口向内部扩散,形成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与小区内部充分渗透的绿色开放空间轴,将外部美景蜿蜒引进基地,融入组团。同时从北向南布置一条小区主步行轴道,由这条步行轴道贯穿三大组团,并在转折处形成每个组团的中心绿地空间。整个小区由水系环绕,在韵味悠长的水系中,将各个组团化零为整、密切联系。

3、交通系统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 第8篇

关键词:传统;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悠久,经过最近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它在功能或艺术上都有着非常特殊的设计内涵。中国的北部最著名的地方就是皇室宫殿,是建筑史上珍贵的宝物,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可以为建筑带来新的活力和经验。而如何把传统的建筑设计与现代的建筑设计互相结合,是建筑师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1传统建筑特点

与现代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大多由木材制成。在木质结构的帮助下,大量天然材料也被用作建筑物的整体支撑。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较弱,但韧性较好。因此,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连接中,大多数采用的方式是软连接的方法。受木结构影响,传统建筑大多是一体化的,必须根据建筑结构和面积确定木桩的布局。在传统的建筑中,庭院布局是主要形式,在垂直方向上有多个入口庭院,可以显示水平排列以扩大其比例,建筑群呈现出各种变化和逐层关系,点、线、面的分布更加科学。此外,传统的建筑对细节和工艺更加的重视,装饰主要以手工雕刻和绘画方式为基础,尤其是以寓言故事或现实内容作为装饰更加具有美感,能够展现出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

2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元素

门窗

在对传统的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先从小的方面进行设计,也就是通常说的细节方面的设计和应用。通过对过去建筑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建筑中很多门窗材料的质量都不理想,因此进行传统建筑设计时,要经常注意门窗的结构特点。通常在设计过程中,对门窗的外部装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门窗的实际功能关注度不高。因此,在许多传统建筑中,都会发现门窗的质量不是很好,但门窗上的雕刻非常独特,具有艺术价值。

斗拱

在分析和研究传统建筑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斗拱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斗拱的门位于柱子和建筑物的屋檐之间。斗拱存在的作用就是能够为房屋进行非常好的支撑,避免房屋的屋顶出现塌陷的现象。桶形拱能够使得距离得到进一步增加,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装饰作用。与此同时,在斗拱的实际应用中,非常明显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够进行一定的抗震设防。在施工过程中,斗拱通常放置在柱梁之间,以承受从屋顶和上部结构传递的载荷。可以看出,在使用的时候,斗拱在加载、卸载和载荷传递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斗拱有着不同的演变,比如有些人认为斗拱是从轴和杆结构的相交处演化而来的,而另一些人认为斗拱是从柱外的悬臂梁演化而来的。另外,也有人认为斗拱的演变已经从柱子的屋檐逐渐演变成对角线支撑的悬臂。这些是斗拱门最常见的演变。

屋顶

传统建筑的屋顶存在的根本的原因并不单单是为了防风防雨,其尽可能地展现了建筑物的特点。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屋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拥有房屋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中所代表的地位。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屋顶的设计一般与建筑物的周围环境互相结合。

3传统建筑设计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直接借鉴方式

直接引用方法意味着在引用其他建筑设计概念时不会对其进行重大修改,在许多情况下,是对其进行直接的应用,它是传统建筑概念在当代建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应用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还不清楚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怎样才能够与体系结构本身完全集成。

间接借鉴

间接引用是传统设计概念相对于直接引用的另一种应用。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变形,一个就是重组。变形指的是应用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元素和概念时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变,方便传统建筑元素能够和现代的建筑最大程度地结合。比如,过去建筑中的拱形元素可以应用于当代建筑的亭子上,使当代建筑更具过渡性,能够和自然融为一体。

4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建筑风格

考虑到建筑材料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因木材的支撑的强度和难度伴随着建筑的高度的增加而成倍增加,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技术能够达到100m以下建筑物的需求,但是有的地标性的建筑物高度超过了600m。尽管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概念是非常接近的。一些传统的建筑甚至比现代建筑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所以说,现代的建筑设计不只是要和传统的建筑技术互相结合,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使其更能够满足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增加传统符号的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概念中,设计师更多考虑了建筑物本身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对建筑物的细致设计反映了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因此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出传统建筑的文化观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现在中国主要讲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现在的都市人越来越提倡田园般悠闲的生活。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应首先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然后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建筑技术充分利用和微调自然环境。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要使用原始的绿色植物或附近的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并避免花费巨资购买不适合当地生态的植物品种,从而造成环境破坏。

5结束语

由上可得,传统的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所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需要设计者重点对其进行关注。设计师可以利用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来设计现代建筑,包括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现代建筑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现代建筑设计说明范文(合集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