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推荐7篇)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推荐7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推荐7篇)

微信扫码分享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1篇

1.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创新。构建了“大学培训、政府出资、企业家受益”的培训模式,搭建了培训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2.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深化改革,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工程来做。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师资选聘、学生教育与管理入手,做到普及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校内授课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员课堂学习与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培养人才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

3.实现了培训机制的创新。学校与政府配合,培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它创新了集政府支持和资金、项目、成果、科技投入方面的优势,将农业产业化、科技项目推广与开发、科技_(专家教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的培训机制,开辟了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

4.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创新。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拓宽了服务渠道,增强了教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识和能力,拓展了教育与科研基地,增强了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期的新型农民培养,始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这是地方政府为基层培养人才的一大创举,实际是要填补我国村级没有大学生高层人才的空白。

沈阳农业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最早始于1993年。为适应地区农村经济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需求,1993年10月份开始,沈阳农业大学与阜新市人事局等单位达成为阜新等地培养一批专科技术人才(在岗人员)的培训计划,到2005年止共为阜新培养1531人、朝阳400人、沈阳53人、锦州20人、本溪73人、内蒙古23人、铁岭142人,涉及农学、园艺、林学、农田水利、农业外贸、农电、乡镇企业管理、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园林、食品、机动车运用、财务会计、畜牧兽医、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目前这些学生分布在阜新市、铁岭市、本溪市及各县区,很多同志都工作在领导岗位。

2004年,沈阳农业大学开始与沈阳市科技局联合举办“一年制、非学历、村来村去”的沈阳市科技_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这是沈阳市在农村人才建设中的一大创举。2004年6月,全市招收的首批100名青年农民被送到我校参加为期一年的研修班,学员的学费、住宿费由沈阳市科技局承担。

2006年7月,这种“政府出资,高校培训,农民受益”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_同志的充分肯定,并指出:“沈阳市选送优秀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到沈阳农大接受非学历成人教育培训,成效显著,是一举多得的好做法。建议进一步总结推广并要求和鼓励各地教育、科技部门和农业院校积极探索,为培养留得住的农村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作开展10年,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255人,293人被确定为科技示范户,61人被认定为农村科技服务站,479人领办和参与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31人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学员毕业回乡后全部被聘为农村科技_,积极参与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引进农林动植物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带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受训的1751名学员创业的产业规模培训之前相比,种植业扩大了倍,养殖业扩大了倍,农资经营扩大了倍,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5652个(次),推广采用新技术2986项(次),带动周边农户参加农村科技培训223672人次,累计增加收入亿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纯收入达到亿元,人均收入达到万元,是沈阳市农村人均收入的11倍,近三年收入增长率,是沈阳市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倍,带动就业11381人;领办和参与创办合作社或协会471个,实现年销售收入亿元,带动就业30452人。

十年的实践证明,“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乡,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对于推动农业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7年,辽宁省委组织部、科技厅、人事厅、农委、财政厅共同组织开展了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工程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在农村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中选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民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为导向、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

2007年9月,首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率先在沈阳农业大学开班。截至2012年,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共培养农民技术员10199人,总量上已经完成一村一名的培训计划。学员回乡后有的创办了农事企业,有的创建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77个,引进新品种1174个、推广新技术875项,注册产品品牌207个,带动农户22万户,新增经济效益19亿元。

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和“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巩固培训成果,根据全省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省科技厅开展了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项目。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2篇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重视关怀下,我市能立足市情,紧紧围绕新兴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目标任务,着力组织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注重政策引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着力构建。

在国家、省、盐城市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出台完善了《关于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大丰市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xx—20xx年)》、《大丰市创建江苏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等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文件。市财政设立了1亿元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4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专项引导资金、1000万元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三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建立1000万元以上的孵化种子基金。20xx年,我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亿元,占GDP比重达到;全市科学技术支出亿元,占公共财政拨款支出4 %。市政府及科技、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能切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20xx年以来,为科技型企业减免税收XX万元;鼓励企业在经费投入、业绩评价以及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强创新,充分调动企业及科技人员的创造性,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政策奖励工作,落实兑现盐城市和本市相关科技政策奖励资金1000余万元。

二、突出平台建设,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为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我市以区园“六有”、规模骨干企业“五有”建设为推进目标,围绕海洋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及临港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重大研发机构,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20xx年,我市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40家规模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丰东公司获批我市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车电机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江苏丰海新能源海水淡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获省认定。截止目前,全市拥有盐城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近200家(个),其中:国家级科技载体平台5家(个),省级科技载体平台 64家(个)。上述载体平台有效助推和促进了我市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增强。近几年,企业每年开发新产品超过200个,每年有80多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20xx年,我市有2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其中江苏丰东 “ASPN活性屏离子氮化炉”产品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战略新产品,获得了200万元的资金扶持,实现了盐城市在该战略性创新产品“零的突破”。

三、强化服务管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效不断彰显。

1、企校企所合作不断拓展深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举办科技人才恳谈会、科技成果交易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服务企业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开展联合攻关、共建创新创业平台等,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共有300多家企业与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中科院植物所、海洋所等270多家高校院所的务实合作。20xx年以来,新签政产学研合作协议218份。通过产学研合作,一大批企业关键技术被攻克,一大批科技成果被我市相关企业转化。

2、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明显。积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利目标管理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及科技部门坚持把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等纳入对镇、区(园)及科技型企业年终考核体系。20xx年全市完成专利申请3250件,专利授权80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1件、授权50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2XX6件、发明申请406件、专利授权600件、发明授权48件。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常抓不懈。20xx年4月,市科技局、知识xxx牵头组织在无锡成功举办了20xx年度大丰企业知识产权高级培训班,切实提高了我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了企业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工作,有XX家企业通过“贯标”验收,其中7家企业获优秀格次,树立了全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品牌。引导服务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等认真实施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组织辉丰公司、森威精锻公司分别申报了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科技型企业培植力度加大。不断完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积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企业在规模、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品牌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市面上更多企业重视、依靠科技创新谋求更大发展。引导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注重引领服务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申报工作,以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0xx年,新获认定国家高企XX家、省高企5家。截止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6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成功开发新产品380多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325个,国家、省重点新产品16个。20xx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3 %。

4、企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丰硕。20xx年,围绕重大项目需求,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计划、国家富民强县计划、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为引导,在海洋生物医药、风电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农业等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科技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申报了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8个,有恒北村“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优质高效耐盐植物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主题的富民强县重点项目等56个项目获得了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取上级资金近3500万元。20xx年以来,科技部门组织申报了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组织申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4个、20xx年省“双创计划”项目9个。

在看到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须进一步下大力气。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较低。三是相关政策优势还不甚明显。对企业重大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和自主研发、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的吸引力还不够。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与要求,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长远发展和应对竞争的角度,充分认清加快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视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做好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3篇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实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来看,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发挥特色,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文章通过介绍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以及培训实施以来所出现的问题,对怎样实施新型的科技培训工作进行探析。

科教兴农的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人民进入了农业科技学习的热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粮食年均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落实的还不够全面,其培训形式还有很多问题,还有很多农民群众没有普及到科技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创新思路、发挥特色、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工作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1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必要前提

近年来,由于__下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以来,各级政府都积极地做出了相应举措。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农业的建设工作,而其中最重要的能动性就是人,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农业科技更好的发展,通过普及农民科技种植、科技蓄养和科学经营的理念,通过具体实践应用到农业的建设中,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意义:保障人民小康生活和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将粗放型、家庭化耕作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着手,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使其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劳动者,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而为土地向生产能手集中、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奠定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对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很有成效的地区调查后,我们不难发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在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后,通过农民骨干的积极响应和落实,带动了更多的同村农民进行了到科学的种植和养殖中,合理的利用田地进行科学的种植,粮食亩产增加,养殖技术和养殖业也都不断扩大,在科学的经营中,部分农民还有空闲的时间进行副业工作,从而全方面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做法及成效

设定多个培训环境

在乡政府实施农民科技培训中,由于农民的参与数量有限、次数有限,导致了宣传和教育的普及发展缓慢。政府部门不仅要在乡镇机关和村委会建立相关的工作机构,还要针对农民的工作密集场所和生活聚集地进行深入的指导教学,并且还要成立田间教学和巡回指导的教学团队。解决因为农民务农繁忙和时间不足而引发的不参与培训工作的现象。

选择培训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

各项目县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正合理”的原则,通过村社推荐,乡镇把关,选定核心农户,建立核心农户档案。除普遍开展普及技术培训外,还结合当地实际,选择致富快、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技术培训。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由于培训的针对性较强,核心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普遍提高,培训效果较为明显。

因地制宜,探索培训模式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4篇

科技活动是让广大学生充分感悟科学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益的活动,为此,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积极开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携手建设创新型全椒”为主题开展的科技活动节,在活动中,我们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促进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读一本科普读物、画一幅科学幻想画、制作一个科技作品等活动,努力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科技教育和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下对我校这次科技活动节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管理,抓好领导队伍建设

1、为了切实有效的组织开展好这次科技活动节,校长易振新同志为此专门召开了宣传动员会,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目标,为科技节的顺利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学校在经费、师资力量调配上为科技节开展各项活动予以优先的保障。

2、各班级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建立了班级科普小组。根据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立足于农村现实,着眼于农村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3、学校科技活动周在校长易振新同志的指导下,开展了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总结表彰三大方面的活动,使我校的科技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并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了较大的提高,科技活动富有成效。我校的科技节具体活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观看科普片、运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电脑兴趣小组、小论文评比、科普黑板报评比和科普知识竞赛等等,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内容。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主题科普活动。

二、完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

1、从去年以来,我校加大了科技活动的投入,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健全,营造了氛围,鼓足了大家的干劲,使学校的科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2、学校领导的重视,并给予资金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正常举行。

三、重视常规,落实科普教育工作。

1、学校经常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校广播台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使科技意识深入人心,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普及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通过活动大家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也在活动中提高了科技意识。

3、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训练,激发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因地制宜,抓好各项目建设。

1、在科普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办学校科技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学生喜欢,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

2、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始终做到有布置、有发动、有评比、有表彰,从而使每次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如观看科普片,进行了知识产权教育与发明专利申请知识讲座,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等等。学生兴趣浓,参与率高。收到很多作品等。

3、在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制作成果展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风貌,学生的科普知识推广体现了我校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也体现了学校领导对科技学科的重视,充分展示了我校全体师生的在科技活动节上的风采,展示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全新概念。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学生创新的潜力也是无尽的,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广大教师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科技教育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5篇

关键词:党校 教学方式 干部培训 创新

党的十明确提出应该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且将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放置到首要位置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_干部培训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此影响下,我国党校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干部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借助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步提升干部培训实效,进而充分发挥出干部培训的作用,为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为中国_党建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当前党校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随着国家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视以及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党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干部培工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提升干部培训工作有效性,促使干部培训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从对干部培训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基层党校在开展干部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所选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干部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党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对相关教学培训方式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导致在实际应用后极易出现理论教学比例大,不重视对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业务、技术方面的知识也相对忽视,甚至部分党校所开设的教学活动无法兼顾不同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教学针对性不足。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党校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党校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党校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创新,为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党校干部培训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重视,提升干部培训工作质量

在党校干部培训工作中,课堂教学是较为重要的形式,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升干部培训工作质量,就应该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选择更为合理的教学措施、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活动对党员干部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党员干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对党员干部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

在党校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重视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措施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教育培训的对象为从事不同社会阶级、不同层次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员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保证不同的学员都能够接受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党校教师应该注意将中国_相关指导思想、上下级部署工作以及地区热点问题和工作重心等进行有机结合,从多角度对学员实施相应教育和培训,促使学员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等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党员干部在后期工作中能够做出前瞻性和实效性决策提供相应的保障。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教师应该针对党员干部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尽量选择能够有效调动党员干部学习自觉性的教学方式,进而增强党员干部参与党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党员干部培训质量,为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强化奠定基础。

(二)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增强培训效果

(三)增强党校教学方式的研究性

基层党校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并且逐步提升党校教学方法的研究性主要是要求党校能够在对党员干部实施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将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作为核心,在党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引领下选择恰当的党校工作方式,实现党校教育工作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有效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凸显党校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在对党校教学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结合具体工作需求选择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和模拟式等多种方式,以研究式的教学促进学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并对学员实施研究性的管理,为干部培训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党校教育方式进行合理创新对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质量的强化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党校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党校创新工作的重视,借助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干部培训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促使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在新时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参考文献: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6篇

[关键词]广西;劳动力;模式;项目培训

一、2001~2005年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近年来,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如表1所示,2001至2005年间,广西外出务工人数从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增加到%,年均增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上年新增人数从2001年的万人,到2005年新增万人,增长倍。2005年广西转移农村劳动力达万人。但是,与全国相比,2005年广西农村转移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较全国低个百分点,农村就业占全部就业比重较全国高近11个百分点,农业就业比重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2005年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倍,高于全国个百分点,这都说明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仍然非常大。来,广西外出务工人员性别结构、文化程度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和提升。从转移者的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逐年上升。2005年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人员占%,比2003年提升4个百分点。在这部分人中,接受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占%,说明了教育与培训因素在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因素人手,分析广西教育与培训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模式。

二、当前广西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模式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是指出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民的要求,为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及其知识技能水平而开展各种职业技能训练活动的方式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目前广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散见于“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和“百万中专生计划”中。“绿色证书工程”主要是按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对广大农民开展培训,培养骨干农民的一项基本科技培训制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是由农业部、财政部和_共同组织实施,以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为目的,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制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由农业部等六部委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的,旨在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引导性和示范性培训的制度。“农业远程培训工程”是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快捷有效地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迅速传播农业科技成果的做法。“百万中专生计划”是农业部从2006起开始组织实施的,依托农广校、农业中专学校等机构,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用lO年时间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的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的实用型人才计划。

三、当前广西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广西农业教育发展主要存在教育培养目标主体错位,教育内容、方式脱离实际,初等农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薄弱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教育培养目标主体错位

农业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和农民家庭、农业干部和中央农业服务人员三类。但是,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因此农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和农民家庭。国外许多国家,如荷兰、日本就非常注重对农民和农民家庭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广西农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国家农业技术管理干部,他们较多关注的是与政府目标相关的部分,对农村发展的关心程度不高,这与国家农业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二)教育内容、方式脱离实际

在教育内容上,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专业化水平较低,兼业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广西许多农业教育单位只顾模仿发达国家设置专业,教育中过分专业化,设计的课程很难适应农户小规模经营的需要,导致农业教育与农村现实需要错位严重。在教学方式上,农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与农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性。农业教育应该在教授学生农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十分强调实践教学。但是广西多数农业教育机构和教学单位主要以传统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实施教育,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不够,同时也缺乏实践教育,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很差。

(三)初等农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薄弱

建国以来,我国始终把为高等教育培养生源作为中小学办学方向,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农村普通教育与城市普通教育实施相同的模式。由于学制和教学大纲限制,我国农村学校进行的农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没有学习过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在广西,这一点更加突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农村学校的升学率非常低,绝大多数的高中毕业生只能回乡务农。因此,农村中就出现大量“科盲”。同时,农村成人教育非常薄弱,大部分县份的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据统计,全区近2/3的行政村没有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劳动者的年培训率只有15%左右。而且还存在培训面太窄、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等问题。薄弱的初等农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是导致广西农村人力资源科技素质低的重要原因。

(四)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 第7篇

目前,许多农民兄弟是“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因此,要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使其尽早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党校作为农村党员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贺州市市、县区、乡镇三级党校创新培训载体,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贺州市的新农村建设。

一、创新培训载体,构建农村党员培训新格局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贺州市以“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六种培训模式”为教育培训活动的载体,构建了“大党校、大教育、大培训、大课堂、大发展”的农村党员培训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贺州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一)发挥党校培训作用,提高农村党员“双带”能力

为贯彻落实开展保持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让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政策,贺州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县区乡镇、街道[党校在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主阵地作用的意见》,扎实有效推进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职能作用。并且将教育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延伸,把培训对象拓宽到广大农村:在教学内容上,由原来的政治理论培训拓宽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市、县区党校根据农村党员的实际需求,分不同的培训专题组织农村党员到党校进行集中培训。

(二)建立“流动党校”,送教上门

针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面广、量大、年高、素质低和外出党员、困难党员多、教育培训组织难、培训经费和师资短缺等问题,贺州市通过建立“流动党校”送教上门的方式,深入到各村寨,根据当地种养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培训。这种开放式培训不仅培训量大、办班灵活、节约经费,在培训中教师和学员面对面地教与学,并且把课堂教学与基地培训、当前培训与长期技术指导和产销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受广大农村党员的欢迎。

(三)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贺州市利用原广西梧州农校校园为教学区,依托附近的贺州市农科所、贺州市种畜场、西牛牧业养殖公司等高新工农业生产单位为示范基地,创建了一个融课堂教学、基地实践于一体的市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示范基地:各县区充分利用各种种养资源建立种养培训基地,如八步区的马蹄产业化基地、优质]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三华李示范基地等,培训内容从当地种养出发,以实用为目的,普及推广适合贺州农村经济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各种实用技术。任课教师以市内农业部门的专家以及市内大中专学校的教师为主,同时聘请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区直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来授课,培训方式采取课堂专家讲授、学员现身说法、观看录像资料、实地参观讲解等,使理论教学与基地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拓展支部书记论坛,全面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贺州市在开展第三批_员先进性教育中建立起了“农村支部书记论坛”,近年来,又在“农村支部书记论坛“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参加论坛的对象由原来的村支部书记扩大到村“两委”干部,每一期“农村支部书记论坛”由政府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拟定相关议题,交给各村委进行调查,村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把存在的问题和摸索的成功经验拿到“农村支部书记论坛”上进行探讨,以供其他村参考借鉴。贺州市通过举办农村支部书记论坛,积极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政策、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工作搭建平台,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党员农家课堂”,农民培训农民

“党员农家课堂”作为一种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有效方法在贺州推广应用。2006年以来,贺州市通过挑选一批农村“两强”党员作为培训户,在农家开设课堂,由农民培训农民,先富带后富,提高了群众致富能力,实现了共同致富的目标。一是加强对“党员农家课堂”培训户的培训,市党校和各县区党校将“党员农家课堂”培训户分类分批集中到党校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户的理论水平和培训能力;二是将“流动党校”与“党员农家课堂”成功对接。派“流动党校”的教师到“党员农家课堂”讲课,以“两强”党员培训户作为实习基地的形式,进行广泛培训。目前,贺州市有“党员农家课堂”培训户660户,年培训党员群众2万多人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创新课题培训通讯稿范文(推荐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