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实用48篇)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实用48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实用48篇)

微信扫码分享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篇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_公布的数据,―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2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校办,民办(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4期。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篇

微电影音乐创作思考

摘要:微电影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更加清晰、简短的语言和情节将完整的故事阐述清楚,满足当前大多数人快餐文化的需求。在电影制作中很多制作方会利用电影音乐提升影响力、创造经济利益。微电影亦是如此,本文将对微电影音乐制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制作

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微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微电影音乐的表现和类型,以研究我国微电影音乐的发展。

一、国内微电影音乐研究现状

二、微电影音乐的类型和表现

很多学者认为电影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功能音乐,对于微电影亦是如此。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支撑剧情发展的作用,有时微电影音乐是作为叙事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存在,有时作为烘托电影气氛的重要手段使用,有时则是为了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传统的电影作品中,都是根据音乐的功能性质来划分音乐类型。我国电影音乐研究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波兰音乐学家《电影音乐美学》中的“功能性分类体系”。

笔者认为微电影音乐的划分可按照以下依据进行:首先,以微电影音乐素材为依据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素材的来源可将微电影音乐划分为原创性音乐和非原创性音乐。直接运用于电影中的既有音乐就是非原创音乐,通常该类音乐产生于电影之前,是完成剪辑后音乐制作人为了满足电影需要而进行剪辑的。实际当中通常有两种引用非原创音乐的方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在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将未经过任何改编音乐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微电影中。例如:制作人老狼曾将崔龙阳《再见克隆人》、荷西《布拉娃》、张智的《巴克图口岸》直接运用于微电影《音乐十诫》当中,并通过在背景音乐中使用这些作品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在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为了达到更加契合电影内容和推动情绪、清洁发展的目的,会将原有音乐作品的配器、速度、力度、和声进行改变。例如:帕格尼尼的《钟》就被间接的运用于薛凌的微电影《造琴师的秘密》中,音乐制作人大胆的改变和剪辑了第三章中部分乐曲片段,使音乐更具时代感。当时微电影音乐制作的主流仍是非原创音乐,这种方式配乐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微电影制作中使用,相对于原创音乐其成本、资源、操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要使影片内容和音乐的契合度高,就必须由高水平的剪辑者完成剪辑环节,另外这种直接应用造成侵权问题也相对较多。

其次,以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来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可以将微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性配乐和拼贴式配乐两种。拼贴式配乐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式剪辑配乐,当前国内微电影配乐中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拼贴式配乐的剪辑采用的是音轨剪辑方式,通过拼贴或混剪若干知名乐曲达到衬托剧情和参与叙事的目的。《老男孩》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怀旧、励志、青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十六岁的花季》《水手》《花仙子》都被通过混剪的方式运用到电影中。这些作品不仅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都一一展现出来,还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氛围,很多八零后很容易就会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三、微电影音乐的前景分析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投资环境 因子分析 综合排名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对一省的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投资环境是外商是否会在本地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也影响和制约着外资的运作效率,完善的投资环境是投资机制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河北省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422376万美元,比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329314万美元增长了,说明河北省吸引外商投资在逐年增加,但是从全国而言,河北省利用外资情况还较少,开放程度较低,投资环境还有待改善。本文参考相关文献,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个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河北省11个城市利用外资对比

近年来,河北省各城市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积极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府政策支持,都做了进一步的改善。由表1可知,石家庄、唐山、廊坊、邢台、邯郸五个城市201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比2010年有所增加,但承德、张家口、秦皇岛、保定、沧州、衡水2011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比201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各城市外商新签项目数2011年均比2010年有所下降,说明,各城市的投资环境都有待提高,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河北省各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三、河北省外商投资环境评价和分析

(一)经济环境因子分析

首先,对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8项指标进行KMO测度,KMO值为,且通过巴氏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模型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通过因子分析可得,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则这两个公因子可以代表x1到x8这8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总量。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某城市经济环境的综合得分,利用以下公式:S=F1*,可得经济环境各城市排名:唐山、石家庄、保定、邯郸、沧州、邢台、廊坊、衡水、承德、张家口、秦皇岛。

综上所述,城市的排名中,唐山经济环境排名居首位,且各方面发展均衡。唐山有用丰富的矿产资源,且临渤海湾,交通便利,极大的促进了唐山经济的迅猛发展。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居第二位,但产业结构排名较低,说明石家庄市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保定、邯郸经济环境排名也较好,各方面较均衡。其余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都较差,还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因子分析

首先,对衡量基础设施水平的8项指标进行KMO测度,KMO值为,且通过巴氏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模型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因子分析可得,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则这两个公因子可以代表x9到x16这8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总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各城市基础设施排名: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秦皇岛、邢台、廊坊、张家口、德、衡水。

综上所述,唐山在基础设施的排名中仍居首位,在震后建设中,注重交通、通讯等各方面的建设,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四通八达。省会石家庄仍居第二位,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客货运中转中心,交通便利,相对也较注重通讯和人民生活设施建设。邯郸、保定的交通设施排名居第一、二位,说明该城市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设施和通讯设施的建设。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为招商引资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环境因子分析

首先,对衡量社会环境水平的6项指标进行KMO测度,KMO值为,且通过巴氏球形检验,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模型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因子分析可得,两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经达到,则这两个公因子可以代表x17到x22这6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总量。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各城市社会环境排名: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秦皇岛、廊坊、邢台、张家口、沧州、承德、衡水。

综上所述,在社会环境中,省会石家庄居首位,说明河北省对省会的社会环境加大了建设力度,而唐山居于第二,说明震后唐山已经崛起,社会环境建设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邯郸、保定、秦皇岛、廊坊的社会环境也比较有利,这四个城市都有较多的高等学校,提高了该城市的整体素质。

(四)投资环境因子分析

经过分项的因子分析后,已经将原有的22项指标浓缩为6项,分别为F1、F2、F3、F4、F5、F6,再次使用因子分析法,将六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根据计算,得出上述11个城市的综合排名: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沧州、邢台、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衡水。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河北省11个城市,关于外商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名,其中,唐山在综合排名中居于首位,说明唐山由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取得了先天的优势,对吸引外资具有很大优势。石家庄在投资环境排名中居第二位,石家庄作为河北省得省会,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方面都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经济相对于其他发达省份省会还有待提高。

四、完善河北省外商投资环境的建议

(一)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水平

截止到2011年底,河北省的人均GDP为33969亿元,在沿海省份中排名比较靠后。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资源流失严重,并且给环境带来较大负担。从因子分析中可看出,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比例失衡,调整产业结构是河北省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减轻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同时减轻环境污染,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改善交通通讯设施和人民生活环境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技成果 转化

一、引言

作为我国三大科技创新主体之一的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成果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进入21世纪,科技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75%以上都是靠科技进步来实现的,美国、日本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80%,而我国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郭晓川曾运用文献计量法对_—1994年国内公开发行的11种、254册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类专业期刊内容进行过统计分析和述评,发现六年期间专门以高校为主体,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论文达198篇。鉴于此,笔者首先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题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发现1979—2011年间发表的文章达818篇。这些足以证明国内学术界对于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关注。为了体现研究的全面性,笔者随后又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发现1979—2011年间发表的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的文章达988篇。通过对这988篇文献摘要的研读,发现在研究内容上,1979年—2011年之间,有关对策建议、障碍因素、转化模式方面的研究是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重点,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文献高达725篇,其中有563篇涉及到对策建议问题,186篇涉及到障碍因素问题,大约为3:1的比例,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对策建议是直接根据现状或者问题直接提出的。另外还有103篇涉及到转化模式问题,有6篇涉及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概念特征问题,有6篇涉及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研究综述问题。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估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只有20篇,这说明学者们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估的研究关注不够。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研究综述

在国外,通常用“技术创新”一词来代替我们所讲的“科技成果转化”。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是“科技成果转化”最早的论断,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创造性和首次获得商业利润,它揭示出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和经济之间的中间环节,本质上是一个在利益驱动下并伴随高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科技和经济行为。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爱德温·曼斯菲尔德、莫尔顿·卡曼、南希·施瓦茨等,曼斯菲尔德把技术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引进一个新产品或新过程所包含的技术、设计、生产、财务、管理和市场诸步骤”。新熊彼特学派的代表人物秉承经济分析的熊彼特传统,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主要是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重视对“黑箱”内部运作机制的揭示,并在分析这样一个过程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技术创新模型。

根据国内外对技术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通过高校、企业、政府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以知识形态为主的科技成果,经过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特征研究综述

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就是由客观因果性向主体目的性的转化,也即是科学原理向技术原理的转化。笔者认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为:

1.成果的可转化性

这里的可转化性是指高校的科技成果经过一定的技术检验和经济检验,具备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可行性。可转化性表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中,包括科技原理上的合理性,实验上的可靠性,操作上的可行性,预算上的经济性以及社会上的相容性等。高校每年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高,究其根本,就在于有些科技成果并不具备可转化性。

2.转化模式的多样性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实质上就是每所高校依据自身的情况,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转化样式。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研究中心或技术中心、联合研究或委托研究、高校技术转让专门机构、大学衍生企业、专利转让等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我国高校常用的成果转化模式,按技术和市场的接口分有:外生型一大学将自己的技术直接转移给企业;内生型一高校创办企业自产自销;混合型一内生型和外生型的融合。

3.转化功能的多重价值性

这种多重价值性表现为:一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成果为社会及企业生产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体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价值;二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可以用以改造专业、更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新的学科和理论。为培养人才服务,从而体现它的教育价值。

4.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独特性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内部结合方式和要素关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独特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动力机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既要满足时代要求又要获得一定经济利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高校自身的内驱力。这就是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还与其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密切相连,这是其转化科技成果的最大动力。这一点是企业和科研院所有所不同。

(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有自身的特点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5篇

听一百遍不如自己说一遍。每天上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开始前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讲历史。不是复述,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某个角度以小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更活跃,也可以在课下更积极地去了解历史。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6篇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通常会将教材上的内容仔细讲解给学生,教学重点集中在考试将会考查的知识点上,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适用于健全人格培养。教师可以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故事讲述法、史料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方式,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的穿插和切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触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史实及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历史,从中接受人格教育。

2.积极开展课堂外实践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学生们无法将课堂学习到的内容实际应用到生活之中,不利于学生用健全人格的各项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展课堂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带领学生融入到历史场景之中,在这种环境下向学生们讲解各种知识是非常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和体会教师讲解内容的,也是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

3.将健全人格评价纳入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同样纳入历史课程考查评价体系之中,分析学生们是否能够采用正确的观点去对待历史实践,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所进行的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根绝学生平时表现及实践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努力使得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健全人格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7篇

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提供给学生们足够的参考和借鉴,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健全人格培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学生很快将成人并步入社会,如果教师只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却并不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们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陷入迷茫,而当今社会的诱惑非常多,高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扭曲的三观,这对于他们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严重损失。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对于高中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很多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他们通常会感觉这些历史知识太过遥远,与现代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历史教师都是围绕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人物、意义和影响等内容进行讲解。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健全人格培养可以促使教师从人文角度进行深入阐释,更加详实地刻画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进而提升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3.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性格品质

高中学生承受着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够坚定,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很容易在强大的压力下产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后经常会出现动摇。积极开展健全人格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作用非常明显,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8篇

表演往往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它生动形象,更能感染人,尤其对于表演者,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每当一个单元结束时,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角度或者情节,然后表演出来,每组时间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下来,学生通过表演前的准备以及表演时的深入人心,可以将这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牢牢掌握。

以上几种方法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和方法。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有些步骤或做法在具体的操作中并无课前课后之分,只不过是各有侧重而已,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使之对知识的掌握更具广度,对知识的理解更具深度,对知识的应用更具创造性。我坚信,学法指导贵在坚持,重在方法,如果大家共同来重视这方面的探索,定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9篇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0篇

1.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使得我们认识到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对于他们自身及其家人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们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不要尝试危险的活动,注意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轻言放弃。

2.遵纪守法,道德高尚

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社会生活中的各项纪律是人们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一直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们遵纪守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较高的行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勇于创新,独立自主

高中学生在未来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核心,而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教师要让学生们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顺利开展都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1篇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

1988年_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_年12月20日_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创新人才;英语综合能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中原经济区是以郑州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全省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3个县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①。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良好的市场运作和沟通。

大量有用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资源。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诸如: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完善培养体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有效提升人才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水平,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可谓是如火如荼,百舸争流,它的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等诸多区位定位的实现,都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参与和劳动。

优良的市场(国内外市场)资源和配置,则是中原经济区健康高效发展的基础和平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外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日益显著。中原经济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发展。一方面,中原经济区的部分原材料的采购、工程建设等离不开国外市场的支持,另一方面,它的多种产品也需要到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这些,都需要人才,人力,尤其是创新性人才去完成,而英语做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对其掌握的水平高低,则直接影响到对外市场的交流水平程度和任务的完成水平。因此,创新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拥有足够的具有高水平英语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人力马达才会永不停歇。

综上所述,具有较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大量的培养具备高素质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保证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3篇

相关文学类的专业课占其总的课程一半以上,光古代文学这一块就包括两门课程,又有现当代文学,以及和文学相关的文学史,课程繁多,深浅不一,要求所学者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

主要文学类课程有《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现代文学作品选》,《当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的文学史,不过一般情况下,一般高等院校是不开设“当代文学史的”,这是中国类的文学课程,还有外国类的文学课程《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外国文学史》,可见汉语言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相当多的,而且都是需要着重掌握的。

所以总的意义上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性事占其总性质大多数,是最重要的性质。

3、文学教育性。

基于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有延展到文学教育性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学教育性,当是其第二大性质。

所包括的专业课,不仅应用性强,而且指导教育性也很强。

文学教育性的最主要体现是其自身的深刻性,理论性以及研究性。

从其相关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知晓:《美学》,《写作学》,《文学概论》,这三门课程,以《写作学》的应用性最强,其它两门则以理论和深刻性为代表。

这三门课程的文学教育性是其本质的特征,也是汉语言专业学习的关键,也是在总体上给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帮助。

文学教育性,在本质上揭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在规律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深刻的性质。

二、汉语言文学与修养

修养是人的内在气质,也是外在行为表现,修养有高低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也就有不同的修养。

有的人见义勇为,有的袖手旁观,有的好逸恶劳,有的勤劳肯干,这就说明了修养的有不同性质,有不同的表现。

各式各样的修养,在总的要求上,却有一个质的规约,那就是向真,善,美方向发展。

这正好和文学的追求一样,文学的追求,客观上来说,也就本质上人的修养的追求。

(1)汉语言文学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文学,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天地,只要进入到文学的世界,你就会被其所有美好的东西所包裹。

对于人的修养,文学则能提高人的修养。

修养,首先就是“修”,有什么样的“修”,就有什么样的“养”。

人的后天模仿性很强,不管是对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人区分好坏的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后天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

也就是说,修养的好坏,与其修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这个道理。

(2)汉语言文学能够修正人的修养

人的修养是各有特色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

文学对于好的一面,可以使其更加坚固的存在,对于坏的一面,则能细致的修正。

文学,因其内在规律的性的存在,对人发之以感染力,让人陷入情知理的思考,以反思自己的行为。

人对情知理的思考,是一个久远的课题,其历史源远流长。

而文学正好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规定,在高的层次上,对人的情知理进行合理合情的概说,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不好的一方面。

起到了很好的修正作用。

(3)汉语言文学能够指导人的修养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4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选题依据

从我所搜集到的对《觉醒》的研究可见,国内国外对该文学作品都比较感兴趣。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18)发表已超过百年,今日已经是美国大中学校的教材。《觉醒》出版后,评论家和公众只看到她在该书中对不贞事件采取了坦白并认为无罪的态度,因而对此感到愤慨,这使得肖邦几乎放弃了创作,小说本身也被遗忘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些严肃认真的评论家才将注意力集中到《觉醒》开拓性的心理现实主义、象征性的意象以及艺术的诚实性等方面,她的作品也因此获得重新评价;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凯特•肖邦被美国女性主义者重新“挖掘”出来的同时,《觉醒》得到了除女性主义之外的更加广泛意义上的解读,如浪漫主义、超验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并被认为是一流佳作,依然具有进一步被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觉醒》的魅力还远远不止于此,有学者提出该作品中还表现出摆脱所谓霸权文化的控制的希望。现在对该作品的研究角度就比较宽泛,而且更加具体细致了。由于女性主义的觉醒是一个心理过程,很多学者都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女主人公埃德娜心理成长到觉醒的整个过程。也有一些学者将重点放在对人物的`分析上,剖析当时社会上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差别。还有一些学者从很细致的角度看该小说里的象征意义。此外,还有大批的学者将《觉醒》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品,例如莱辛的《金色笔记》,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等进行对比。可以说对该作品的研究角度还是很丰富的。

因为觉醒过程已经有很多人研究得很透彻了,我想将我的论文重点放在女主人公觉醒并死亡的结果上。从这个结果,再倒回去看导致这一结果的各种因素。于是,我发现,女主人公会觉醒并最终走向死亡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因此,我的初步设想是重点分析处于特定环境下女主人公觉醒的必然性和死亡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是由当时社会的各种现状决定的。这篇论文将不仅仅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分析,更是对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挖掘和探索。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我的这篇论文将不仅仅是对人物命运的分析,更是对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深入探索,所以,我认为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女权之花的绽放、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发展过程看现今男女平等的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凯特•肖邦的写作风格细腻而生动,不难从她在该作品中展现的各个侧面来分析女主人公觉醒和死亡的必然性,更进一步认识当时的社会。加上我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学者对该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对该作品反复阅读,我对该时代背景下的男权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该设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凯特•肖邦:《觉醒》

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

埃里希•弗罗姆:《逃避自由》

郭颖、王冉:《浅析〈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悲剧命运》

谷红丽:《觉醒》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关晶:《女性的觉醒》----凯特•肖邦小说《觉醒》的女性主义解读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鹿清霞:《自由与责任的冲突——〈觉醒〉再解读》

郭艳颖:《男权社会女性的困苦与挣扎》——谈凯特•肖邦的《觉醒》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5篇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_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6篇

文献综述4

关于英汉翻译中文化传达问题的文献综述

在开放发展的全球化国际氛围下,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着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素有语言关怀传统的翻译理论领域则表现为“文化热”在翻译界的兴起。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一书中,郭建中教授提到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交际理论在翻译理论上的体现,二是对文化转换的重视深刻动摇了重视语言转换的传统(1:136)。换言之,因为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人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理论界正在加强宏观把握,拓展翻译视野,加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

本文从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2:84)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中新的潮流。

关键词

文化语境;文化翻译;文化“传真”;异化/归化翻译

一、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3:38)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翻译学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可见,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语词翻译中词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本文将探讨文化语境中诸多因素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3:46)。

(一)地理环境差异与语词翻译。地理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因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

(二)社会历史差异与语词翻译。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例如,英语中“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是源于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汉语中“败走麦城”是指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两个语词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三)习俗人情差异与语词翻译。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着语言的表达系统。例如:数词“八”在汉语中是现今最受人们喜爱的数额――因为其发音与“发”谐音,迎合人们发财致富的心理,而英语中“eight”则没有这种意义。

(四)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语词的特定含义。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响着英汉语词的翻译。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世俗的王权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们的“野性”,于是基督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的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_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语词来源于佛教、道教。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该词语用来形容机遇非常难得,可见宗教文化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语词的文化意义。

(五)神话传说与经典著作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与经典作品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习语与典故,反映了民族风味、社会世态,使各民族的语言充满了情趣与活力,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如“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东西”,汉语中有“万事俱行,只欠东风”、“逼上梁山”、“叶公好龙”等,以上例子说明在民族各自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语词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鲜明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在价值观念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表现语词的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une.”(自然的幸福靠自己)、“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应吹自己的号角)。在审美取向方面,中国传统喜庆偏向红色装饰,而西方则多为白色,汉语中的红茶,英译为“black tea'’。以上例子表明,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的'差异影响语词的翻译。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语词表达形式及词义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语词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语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86)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而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就要求译者应特别谨慎,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二、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在此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文化“传真”的研究是翻译中的关键部分。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

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翻译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Hawkes把《红楼梦》中的“_”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soul”(上帝保佑),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又如“天诛地灭”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上帝或神)取代。某些含异域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7篇

>>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 国内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述评 国内外图书馆文化MALL建设研究 国内外社区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营销推广实践模式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研究及启示 浅谈信息可视化在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资源揭示中的应用进展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国内外图书馆核心价值内涵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数字图书馆营销策略研究综述 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综述 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基于投资回报的图书馆价值研究对比分析 国内外个人捐助图书馆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图书馆内容管理系统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基于投资回报的高校图书馆价值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csnumber=37853,2012-07-15.

[8]_.图书馆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9]American Library and Technical Services to the Evaluation of Library Collction[M].Chicago and Londo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_.

[10]魏育辉,刘健.馆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图书馆建设,2010,(9):16-18.

[11]孙勇中,袁曦临,钱鹏.外文核心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7,(6):134-138.

[12]路茂林.文献采购中平均文献信息距离比评价指标分析方法[J].图书馆建设,2010,(2):30-32.

[13]陈志仁.关于馆藏文献的评价[J].佛山大学学报,1995,(10):88-92.

[14]曹志梅.图书馆动态模糊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5]周佳贵.论文献评价的三个层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36-39.

[16]卞福荃,李安国,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文献保障体系评价[J].图书馆建设,2004,(6):31-33.

[17]李冕斌,赵德霖,卞福荃.研究级学科文献收藏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2,(2):163-164,168.

[18]朱宁.LibQUAL+与我国图书馆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5):747-750.

[19]沈玉兰,潘淑春,马亚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预订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分析与评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69-72.

[20]马红月,杨春华,张梅,等.从文献借阅量化指标审视馆藏文献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2011,(6):67-69,73.

[21]储昭霞.馆藏纸质文献质量评价分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39-43.

[22]万燕萍,刘华.现代图书馆馆藏评价与优化[J].图书馆论坛,2009,(4):159-161.

[23]汪跃春,胡敏.基于读者发文引文统计的馆藏图书评价与分析——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5):18-21.

[24]雷顺利.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4):33-38.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8篇

内容摘要: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理措施,为制定统筹兼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能源-经济-环境(3E) 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瓶颈制约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国外的能源可以弥补国内能源的不足,但由于存在市场、价格风险和运输制约等问题,能源供应不易保障。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近70%,这种过高的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高居不下,使得污染负荷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目前,我国正值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但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改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对能源提出了新的大量需求,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能源(Energy)、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动态开放系统(即3E系统),实现3E系统内部的综合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们对系统协调发展进行了广泛研究。冯玉广引入协调度概念描述了区域PREE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姚愉芳、贺菊煌将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4大子块放在一个大系统中,采用系统动力学与投入产出模型相结合的多方案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如何协调这四大子系统发展之间的关系。袁旭梅等从“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的角度,运用非平衡系统理论对自组织与组织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大系统理论,提出复合系统协调控制与管理方式。白华对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机制作了深入分析。曾嵘阐述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复杂系统的机构特征及各子系统间内在协调机制和发展过程。孟庆松对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进行了研究,指出复合系统具有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的双重特点。宋松柏等综合采用定向指标框架、评分标准和系统综合指数评价法建立了以模糊隶属协调系数来反映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的协调评价模型。

然而,3E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和多层次的复合系统,具体到河北省这一特定地域,本文在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先计算出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得分,再设立权重计算出整个3E系统综合水平分值,在此基础上以期能够客观准确地对河北省3E系统的发展水平做出系统评价。

能源-经济-环境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复杂系统的测度,仅用单个的指标很难反映其主要特征。这里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这种分析实质是将众多反映不同方面、不同性质的信息,经过数学处理,使之成为具备评价功能的综合量值,其数值大小是对研究对象的量化评价。本着针对性、全面性、系统性和适应性的原则,考虑被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准则层、指标层4层指标体系共44个评价指标,共同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原始指标按对系统发展水平的贡献性质分为二类:正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构建能源-经济-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模型

利用多项指标进行测算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刻画出系统的特性。由于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指标体系复杂而庞大,为了避免由于主观因素而带来的误差,对于能源、经济与环境各子系统考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测算。

根据某阶段发展客观情况,按照设计的指标体系整理原始数据。设有n年数据,每年数据有p个指标yi1,yi2,…,yin,i=1,2,…,n。为了方便处理数据,先对经济单位各异的各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针对某项指标,在各年的指标数据中,找出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将某年的指标值xi与其进行比较运算,求标准化值zi。对正向指标,运用公式:;对逆向指标,运用公式:。运用MATLAB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得出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 。

计算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及特征向量。运用MATLAB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根为:λ1≥λ2≥…λP≥0相应的标准正交特征向量Ci=(Ci1,Ci2,…,Cip),i=1,2,…,p。

计算各指标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根据累积贡献率选取主成分个数,并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方差贡献率αj为各指标的方差在总方差中的比重;累积贡献率则为前m个指标在总体方差中的总计贡献率。凡累积贡献率大于95%的前m个成分已基本反映了原变量的主要信息,因此选取前m个指标作为主成分,后p-m个指标可省略掉。求其头m个主成分:

,式中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各评价对象的综合发展水平值得分公式为:,式中αm为第m个主成分所占的比重,m=1,2,…,k;Fim为i指标的第m主成分得分。

计算综合得分。由于河北省的经济在全国还处于中下游水平,在当前发展水平下,能源保障、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都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可偏废其一,因此综合考虑能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三者之间的权重相同是合适的。按这个比例由下式计算出3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F=αFA+βFB+γFC。其中,α,β,γ分别为能源、经济、环境指数的权重系数, α+β+γ=1。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以河北省2000年至2008年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对河北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价,全部指标数据来自《河北经济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或经计算所得。运用MATLAB和SPSS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进行计算,因为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在这里只把最终结果加以列示(见表1)。

根据表1,可以描绘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曲线图(见图1),该图反映了3E系统和各子系统的整体发展趋势及其之间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河北省3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从2000年到2008年稳步提高,只有2001年出现小幅回落,反映了河北省3E系统水平整体不断趋好。其中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线2004年之前在能源和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线之上,而从2004年开始慢慢落在了能源和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线下;而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开始在三系统中最低,在2003年超越了能源子系统发展水平,2005年又超越了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但2008年又掉头向下,致使三条线又出现重合趋势。这表明河北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对环境有所忽视。通常情况下,当环境状况较好时,经济发展水平低;当经济发展态势好时,环境状况恶化。

河北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治理改善和协调发展;而其传统能源自给率低的劣势及新能源发展的滞后加上环境恶化又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经济发展水平在2008年开始又出现了下降趋势。

基于此,为了保证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能够达到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增长,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和技术投入,可以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河北省现有的环境条件。三是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减少能源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污染物排放量,以促进环境系统的修复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以上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评价中可以看出,河北省2000-2008年间 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系统发展超越能源和环境系统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过度使用,反过来该结果又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三者之间的协调性问题,文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基于子系统间的线性关系的3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结果简洁、直观地反映出了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的发展协调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河北省制定兼顾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的综合决策机制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玉广,王华东.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2)

2. 姚愉芳,贺菊煌.中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应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3. 袁旭梅.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分析、建模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1998

4. 白华,韩文秀.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J].系统工程,1999(2)

5. 曾嵘,魏一鸣,范英等.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12)

6.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0(4)

7. 宋松柏,蔡焕杰.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模型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报,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19篇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0篇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左、右:

8. 基本格式:

(1)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

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 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 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 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1篇

历史已经过去,人们必须通过史料才能再现历史。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可见史料是从事历史教学的基础。

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些内容和直接的历史结论,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形象生动,也不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用合适精彩的史料,将史料和课本中历史结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与历史进行对话,使学生能更真实地了解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凭借史料的总结整理,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增强其历史意识。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2篇

以鲁迅小说桩人日记为例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新的历史语境,文学以其独特的话语进入历史的叙事中,共同参与着历史的叙述。在现代,中国发生了历史转型,新的历史主体代替旧历史主体走上历史舞台,采用符合历史形势与文化语境的文学话语,以显现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便是诞生于动荡的“五四”时期,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了新历史主体话语权争夺的要求,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契合了当时的历史语境。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3篇

关键词:经济效益指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一、单项指标选取的讨论

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价体系历经多次重大的改变,这些体系中的单项指标相差十分悬殊。1997年10月国家经贸委、国家_、原国家计委联合制订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以下简称“新指标体系”),为体现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营效益的要求。去掉了工业增加值率和资金利税率,选取了七十单项指标。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四个指标,是1992年评价体系中已有并保留下来的指标,新增设了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但是,中国的经济效率评价系统的主要选择,资金使用和劳动的消耗水平的指标,系统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工业增加值/平均所有工人数)和资产保值增值的比例,以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尽管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新的工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范围是大于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也是仅有的两个单项指标维持资产和增量的比例和资产的增长速度,经济管理研究学者和专家把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和技术的生产企业发展的人力和技术因素的定义,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评价指标显然是不适合的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因此,笔者在随后的实证分析,通过对引进技术的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指标,以大体反映了人才和技术的作用。

二、对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讨论

综观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观权敷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1997年10月起用的新指标体系仍然主观权敷法:即在考虑指标之间相关性强弱和各指标对综合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基础之上,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已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国内在这方面虽早已有介绍,但缺少更深入的探讨和实证分析,近几年来它用于经济效益方面的实证研究开始有所增加。但上述分析一般都利用横截面数据,目前还缺少用主成分分析法作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因此本文拟根据我国1997~2011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主成分表达式分析其变动原因。

三、实证分析

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价体系变动很大,相关数据较为缺乏。产生r样车数量可能不足的问题。有学者提出,样本数量应大于指标敷的两倍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从主成分分析的原理看+这并不是必然要求,克洛依克(Kloek)和米利斯(Mennes)于1960年提出并验证了“减步维敷在所谓样本不足问题上也可能是合理的基于此。本文选择了5年(2007―2011年)的数据加以分析。根据前面对单项指标选择的分析结果,笔者选取了7项指标:S―资金利润率、S―成本费用利润率、S―资产负债率、S一流动资金周转率、Ss一全员劳动生产率、s―产品销售率、S―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从指标数据范围看,这7个指标涵盖了全国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指标的数据范围为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就指标数据来源而言,全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年)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分析中曾指出应该用总资产利润率指标替代总资产贡献率指标,但是这里却选用资金利润率,主要是因为1997年的平均总资产数据难获得。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同比加快个百分点。不过用资金利润率并不会影响结论,而且可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金利用效果未选择资产保值增值率的原因,主要是相关数据难以获得它的作用虽然不能全部体现出来,但能在其他指标中得部分反映,而不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产品销售率使用“工业产品销售产值/工业产品总产值”作近似测算。

从以上得分可以看出继1997年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上升之后,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虽然1997年同2005年相比下降幅度趋缓,但同2005年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综合得分为负值,说明2007~2011年工业经济效益在2007~2011年期处于平均水平之下。那么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从上面的主成分的表达式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Y中S(资金利润率)、S2(成本费用利润率)、S。(流动资金周转率)、S(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的系数较大且较接近,故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人、财、物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第二主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索为S,也就是说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产品销售率的影响。正如《中国发展报告》(1997年)所指出的那样,我国近几年工业经济效益较低时原因在于:(1)成本费用增长过快,以1996年为例:(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而产品销售成本增长,产品销售费用增长,财务费用增长,全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4,均超过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这就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2)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增加,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1995年应收账款净额增长1200多亿元),资金使用效益较差。这同上面用主成分法分析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且主成分分析为上述结果提供了实证的依据并作出了定量的描述。从上述分折中还能看出:企业的技术投入对经济效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这说明我国的工业经济效益虽然总体上仍然偏低,技术投入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可喜的是,它说明了企业日益重视技术投入而不是单纯依赖资金和物资的投入,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参考文献:

[2]任利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07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4篇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5篇

一个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就是团结,而爱国主义则是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一种强有力的凝聚精神,也是一个民族最为倚重的精神支柱。历史知识中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些优秀的历史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把握好历史这个丰富、生动的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历史教学之中,抓住一切时机,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更好的认识,笔者在讲授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时,选择将两部分进行对比,首先让学生了解中英战争之后,尤其是在五四运动开展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重大变革,并以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先讲新中国成立前,农村是受封建剥削最严重的地区,经济非常落后,劳动者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格尊严。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实施了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彻底翻了身,农村经济也迎来了飞速发展。这种对比讲解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让他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明确了自己肩膀上背负的重担,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

2.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方面,笔者首先采用的是对我国的四大发明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对四大发明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明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四大发明不仅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每个华夏子孙都引以为傲的根本,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顺利滋生,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其次,在近代史中,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先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_主义,最后打败了蒋,建立新中国,以那些以弱胜强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了对祖国的热爱,为了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就会努力学习,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变为推动学生不断向上的动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以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为学习目标,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具有极好的现实意义。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6篇

[关键词]服务业;FDI;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2004年9月22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了《2004年度世界投资报告》(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提出当前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转向服务业。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出版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称,2011年进入中国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首次超过了制造业,然而服务业FDI在服务业的投资结构亟待提高,像房地产、贸易和商业服务类行业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行业,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所占比重却很小。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服务业FDI在我国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减少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使得服务领域的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立足于此,力图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1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国外研究成果

目前因为服务业的相关统计资料不健全,所以具体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文献虽有一定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

从服务业FDI的国外研究来看,有两个基本理论构成了相关研究的基础:首先,比较典型的有巴克利和卡森(PJBuekley,MCCasson,1976,1985)的“内部化”理论,他们在原有的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说明服务企业也有内部化中间市场的优势。卡森(1982)强调,服务消费中卖者的不确定性是市场不完善的来源之一,将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从而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一种必要。其次,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集大成者,邓宁(Dunning。1988)在服务业FDI方面的论述更加系统、完善。他关于服务业FDI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OIL)理论,他认为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相互作用加之服务和服务业的特性使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成为服务业企业的必然选择。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7篇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每个朝代的更替,每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新旧更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的、进步的事物代替旧的、落后的事物,也是历史发展的铁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进步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让学生将目光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上,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的英雄人物、志士豪杰涌现,他们有的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信念,充满了英雄气概,如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时,他的爱国情操可以让学生为之沉迷。有的具有崇高的理想,救人民于危难之中,如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经过了含辛茹苦的十三年,终于治水成功,他们的责任感也会让学生为之触动。还有坚韧不拔,周游诸国的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他的勇敢与坚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再如“闻鸡起舞”的祖逖,他的勤奋、好学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沉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教师要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利用先人的事件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向先人学习,领会他们的高尚品格,并时刻牢记这些英雄故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勇于挑起社会的重担,做一个有理想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8篇

传统的历史学习重点在于对历史知识和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核心是转换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要想实现这种转变,史料教学无疑是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后,史料教学带给学生多样性课程资源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学会质疑。

史料教学改变了教师过去单纯备知识点、讲知识点的领导局面,要求教师将备课的重心放在史料的收集、整合及开发利用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训练学生分析史料上。这改变了传统教师角色,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整个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变为“导”,而不是“教”,学生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总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史料教学的优势,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当然,史料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尤其应处理好史料与课堂时间和效果的关系,避免多多益善,使课堂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改革新趋势下,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史料教学,是一线高中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29篇

(一)撰写资助申请书

比如,消费者教育基金会对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感兴趣。他现在的资助优先领域之一是预防老年人的酗酒和滥用。“社区健康计划”决定向该基金会申请一笔基金用于编写一套老年教育材料。该基金会要求所有申请报告都要有文献综述,以证明所提出的研究或者该教育项目是有创新性和有根据的。

(二)撰写学位论文

一名博士生计划撰写一篇关于新开一门中学课程的论文,这一课程的目标是改变和艾滋病相关的知识、理念、提升与艾滋病预防措施相关的自我效能,以减少艾滋病的危险行为。这个学生被告知,只有通过文献综述回答下列问题,论文才能被接受:

(1) 现在有哪些课程?这些课程是否能满足当前中学生对艾滋病教育的需要?这些课程能否可以经过正式的评估?若评估过,他们是有效的吗?

(2) 现在有哪些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信念、自我效能和行为的测量方法?他们是可靠的吗?他们是有效的吗?

(三)描述和解释现有的知识以指导专业实践

一组医生出于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寻求一系列指导方针或者是建议疗法的目的而进行文献综述。首先他们使用文献综述帮助定义抑郁症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接下来,医生们根据文献获取了关于有效治疗方法的资料。他们发现文献支持对于不同的人群(诸如孩子和老人)、抑郁类型、性别和疗法(包括药物和精神)需要区别对待。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医生们对于不同的关注人群提出了不同的指导原则,并根据性别和抑郁类型的不同方法分别推荐疗法。

(四)寻找有效的研究和开发方法

(五)寻找能够帮助解释现有文献的专家以及寻找未发表的信息源

例如,在评估文献之后,找到了三个同在本市工作的人,他们分别在本主题上发表了至少5向研究。其中两个人同意为我们的项目提供咨询,帮助我们寻找其他有关的出版物。

(六)寻找资金来源和正在开展的工作

通过文献搜索我们检索到了100项相关的研究,教育部赞助了其中的一半左右。我们联系该部门询问是否可以把我们列入他们未来的研究资助目录里。我们联系项目经理了解当前项目中未发表的信息,以填充我们的文献综述。

(七)满足个人的好奇心

有些父母观察到他们的孩子吃了富含糖分的食物之后显得不安甚至激动,吃“过多”的糖是否会诱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文献综述将会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0篇

张定胜还证明,在一个既有外生又有内生比较利益的模型中,当先天条件不同的人先后在不同时间卷入越来越高的分工水平时,收入分配不平等度会发生非单调的波动。当一部分人的专业化水平上升,而另一部分人还在自给自足状态时,不平等度上升,但落后的人们随交易效率改进也卷入分工时,不平等度下降。而当交易条件较好的人们在交易效率进一步改进时选择更高的分工水平时,他们与落后的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又会扩大,而当落后的人们又赶上来时,收入差距又会缩小。这种收入分配不平等度不断波动的理论与以前两种相关理论不同。这两种理论中一种认为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而另一种认为有负面影响。 而张定胜的波动 理论说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度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有时为正,有时为负。最近的经验数据(deininger and squire,1996) 证明随着人均收入的上升。收入分配不平等度是不断波动的。刘孟俊(liu, 2001,又见cheng, liu and yang, 2000)将这种模型发展到有中间产品的情形,可以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经济发展、落后国的产业升级等现象。他与张定胜分别独立地用超边际分析证明,成文利,萨克斯,和杨小凯关于关税政策与分工水平的理论,在既有内生又有外生比较利益的模型中同样成立。

廖伯伟和杨小凯(liu and yang,2000)、孙广振(sun,2000)和张永生(zhang,2000, 2001)则发展了厂商规模无关论的理论模型,

方星海和朱天(fang and zhu,1999), 姚顺天(yao,forthcoming),萨克斯、胡永泰和杨小凯( sachs, woo, and yang,2001)的论文,报告了对转轨经济学进行超边际分析的近期研究。他们用内生专业化的模型分析政治经济学、隐性及显性的腐败,以及其它一些经济转轨中的问题。

杨小凯的论文(yang,1999)则是对资本和投资理论超边际分析的最新研究。此文批评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投资和储蓄决定论(投资率或储蓄率与增长率之间的正关系) ,‘如果投资不是用来发展适当的分工水平和模式的话’,在物质和人力资本或在新产品创新上的投资,并不能自动地提高未来生产力。此文用一个有角点解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将斯密(smith,1776))和杨格(young,1928)强调的资本理论数学化。它证明投资是用来加深迂回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的工具。由于交易费用、专业化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以及固定学习费用之间复杂的两难冲突, 当交易效率很低时, 投资率或储蓄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不是正的, 资本与劳动相对量与资本回报率的关系也可能不是正的。这为c. jones (1995) 的否定这些正关系的经验证据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du (forthcoming)报告了对景气循环超边际分析的最新研究。他吸收了布兰查德(blanchard)对一个内生景气循环、内生增长和内生分工演进的早期模型的批评。布兰查德批评说,在一个内生专业化和内生景气循环的模型中,景气循环可能会被世代交迭平滑掉。

我相信,上面对超边际分析最新研究的评述,一定漏掉了不少正在进行之中的研究。我还需要读几篇刚出来的论文,并对此类文献中正在进行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进行全面了解。从我收到的电子邮件中,我知道这一领域目前还有很多研究正在进行。 四、评论、挑战和批评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1篇

摘要: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1、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3、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2篇

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3篇

关键词:河南省;主成分;经济实力

一、引言

河南省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居全国第二[1],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2]。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得出各市的经济情况,通过分析各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及影响因素,进而衡量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经济实力[3]。

二、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分分析

1.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选取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4]。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应使用城市经济总量,应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状况、拥有的交通运输能力、现代通讯设施状况、商贸市场水平、对外交流水平、人才状况及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等统计指标[5](表1)。

表1:指标体系

2.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13个指标进行处理,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表2),同时求得主成份载荷矩阵,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3)。

表2:主成分提取及其权重

F1的特征值为,方差的贡献率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其在生产总值运总量、进出口总额、邮电业务总量等指标上载荷较大,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又反映了城市与国外沟通的能力,故将其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因子。

F2的特征值为,方差贡献率为,是次重要的影响因子,它在人均生产总值、邮电业务总量指标上的载荷较大,可将其定为经济实力因子。

F3的特征值为,方差贡献率为,其主要在社会消费品总额指数指标上载荷较大,可将其定为社会实力因子。

F4的特征值为,方差贡献率为,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社区服务设施个数指标上荷载较大,将其定为基础设施因子。

前四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其数值变化就可以基本代表上述13个原始变量的变化[5],确定权重(表2),最终得出各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分值及排名(表4)。

表4:各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分值及排名

三、各城市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将河南省的18个市分为四个等级:得分大于1的为第一等级城市,得分在0与1之间的为第二等级城市,其他城市得分均低于0,为第三等级城市。

1.第一等级城市

郑州市的F1得分最高,说明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最优;F2得分仅次于济源,说明郑州的在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优势较大;F3得分偏低,是由于人口较多,生活质量差别较大导致的;F4的排名处于中间位置,说明郑州市的社会生活水平相对较弱。

因此,郑州应继续保持并加强其区域的核心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在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城市内部进行改造和重组,使社会实力进一步增强,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工作质量,保证城市的繁荣。

2.第二等级城市

洛阳的F4排第一,说明基础设施建设较好;F1、F3排第二,说明经济实力和市民的消费能力较强,经济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公路货运能力和对外沟通能力;F2排名中等,说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较低,可支配收入较低。因此,洛阳的发展应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5] ,增强经济实力。

安阳的F1、F3排名靠前,说明经济实力较强,运输业发达,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F2、F4排名靠后说明安阳近些年来大力发展经济,忽略了城镇内部的建设。因此,安阳应在加快工业建设的同时,应注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南阳的F1、F3的排名比较靠前,说明经济实力比较强,交通便利,沟通能力强;F2、F4排名靠后,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较少。所以,南阳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保持现有工农业发展优势,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南阳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平顶山的F4排名靠前,说明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居民工资较高,是因为平顶山的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其它三个主成分排名中游,则说明经济实力有待提高。因此,平顶山市以后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优化工业企业的整体规模。

新乡市F1排名第六,说明经济实力相对较强,这得益于其区位优势和较好的教育资源;其它主成分均排名比较今后活水平较低。所以,新乡市今后应着力发展工业,优化产业升级,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

五个城市均有较强的实力,在河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应重点发挥五市的区域联系沟通功能和经济带动功能,带动整个河南省的发展。

3.第三等级城市

商丘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社会消费品水平较高,但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数目较低;焦作的市民收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较高,但社会消费品水平较低;驻马店的市场发展水平较高,但生活水平较低;三门峡的经济实力较差,但生活水平较高;许昌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较低;开封的经济实力较差,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济源的生活水平最高,但经济发展较差;信阳的居民收入可观,但城市的整体水平较差;周口和濮阳的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中游,但城市的其他方面都较差;漯河的人均收入较高,但经济实力较差;鹤壁是综合实力最弱的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较好,其他方面都较差[6]。

该等级城市综合实力较弱的原因有二,一是地理环境上不如其他城市接近郑州,二是城市的原有规模也较小。因此这些城市应密切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在良好的宏观区域环境下加快自身经济的发展,同时注意发展各自的城市特色。

四、小结

河南省各城市的综合实力相差较大,实力最强的郑州处于河南省的核心位置,次强的五市起到郑州与其他城市沟通的作用。所以河南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把城市继续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以郑州为核心,以第二级城市为支点,加强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树川.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10.

[2]贾晶晶.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10.

[3]张玉双.机遇引资分析评价河南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A].区域经济,2008(09):14-16.

[4]闫卫阳,王发增,秦耀晨.河南省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空间影响力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07:157-161.

[5]张吉献.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河南省个城市综合实力评价[J].河南科学,2009,1:115-118.

[6]马凌.河南经济竞争力的比较研究[A].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6:20-23.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4篇

该领域是怎样发展演变至今的?

该领域是否存在某种发展趋势?

该领域是否存在某种争议,又是否达到过某种共识?

该领域的发展历程中,那些书籍或者文献被誉为经典,又有哪一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应该点明以往研究与当下研究的关系

该领域是否存在明显的研究空白?

该领域是否有尚待修正的错误?

该领域的某些方面是否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三)文献综述应当为我们的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做铺垫、做论证

前人的研究理论是否存在矛盾之处?

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是否正确得当?

前人的论证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局限?

(四)文献综述应指出以往研究所选取的方面、以避免重复

该领域的哪一些方面做得已经很充分,成熟的研究?

哪些方面还未被充分检验?

哪些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5篇

初中历史教学开展忧患意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师明确现阶段忧患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不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忧患教育的质量。

历史课堂实践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针对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偏离的情况,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应对策略,将其作为课堂知识传授以及考察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得其逐步形成忧患意识,进而实现忧患意识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对我国古代史中奴隶制以及封建制度形成与发展相关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遗迹以及文物的说明,使得学生培养起优越感以及自豪感,同时通过对一些暴政以及明清时期历史知识的介绍,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进而居安思危,形成必要的忧患意识。

历史课外延伸与忧患意识教育的结合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与忧患意识教育有机结合,需要以课外延伸为突破口,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主体展览、班报设计以及专家讲座等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将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忧患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忧患意识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结语忧患意识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对于推动学生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主义人才的高效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确保忧患意识教育开展的.质量与水平,文章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忧患意识教育的现状入手,明确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忧患意识教育的有序开展,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6篇

[2] 株式会社夏普.显示板和显示设备:日本,2004-68801[P].20040311.

[3] 株式会社IP舍路信.裸眼立体画面显示系裸眼立体画面显示装置、游戏机、视差屏障薄片:日本,2010-520779[P].2009-07-15.

[5] 苹果公司.三维图像形成和显示系统:美国,11/255348[P].2005-10-21.

[6] 上海交通大学.一种手持式3D人机交互工具.中国,[P].2011-12-20.

[7] 卡尼斯塔公司. 检测和定位用户-对象与虚拟传送设备的交互作用的准三维方法和装置:中国,[P].2001-09-07.

[8] Light Blue Optics 公司.触敏全息显示设备:英国,[P].2008-12-24.

[9] 李小芘,柔性O L E D[J].记录媒体技术,2009,(1):59-64.

[10] 罗佳秀,范兵.AMOLED技术领域全球专利布局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12(Z1):88-93.

[11] 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柔性显示器中心开发第一个触摸屏柔性显示器[J].电子与电脑,2009(3):73.

[12] The Flexible Display Center Produces Largest Flexible Color OLED Display Manufactured With Mixed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Marketwire [EB/OL].http:///press-release/,2012-05-30.

[13] Tae-Hee Han,et efficient flexi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modified graphene photonics,2012,6(2),105-110.

[14] 苹果公司.用于使触觉反馈局部化的方法和装置:中国,[P].2010-07-16.

[15] 诺基亚公司.触觉型触摸屏:中国,[P].2006-09-27.

[16] 森赛格公司.用于感觉刺激的方法和设备:中国[P].2008-09-17.

[17] Craig Michael Ciesla.用户界面系统:美国,12/319344[P].2009-01-05.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7篇

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上边距、下边距均为厘米,单倍行间距,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英语专业字以上)。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几个部分,其中题目:中文字体为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外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二号字,加粗。关键词要求3-5个,摘要字数300字左右。前言、正文、总结三部分中文字体为宋体,四号字;外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四号字。文献综述正文使用数字番号为“一、(一)、1、(1)”。

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直接相关。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对文献综述的文献要求精读3-5篇,作为教师评阅的`主要依据,泛读文献要求为非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15篇;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所列参考文献基本一致,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未加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8篇

这一叙事主体兼历史主体,以解构历史为立论依据,叙述历史上的种种吃人表现。小说中主要采用日记体的方式来进行叙说,以内心独白的形式为主。内心独白是一种自我言说,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但是在小说中,以自我言说的方式分明试图在向他人表达,语言与叙述的指涉对象是外部而非内部。小说中具有一些体现出这种对外表达意图的句子,诸如“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或者“救救孩子”等。这些句子缺少主语,是一种启蒙者的言说方式。这个启蒙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想。他对历史的看法远较一般人更为深刻,不但可以看透历史上吃人的真相,可以穿透其他人的虚伪表象看到内在本质,而且对自己也有极为勇敢与透彻的认识与剖析,清醒地发现“我也吃了妹子的几片肉”。最后,这位启蒙者将历史的真正面目揭开,让所有人看见这一真相,并斩断了人们在精神上的退路。小说以独白的言说方式表现启蒙者的思想,以内敛的叙述方式展现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显示出了鲁迅小说艺术技巧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是现代启蒙者高超启蒙策略的成功。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39篇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渊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

文学的本质是追求真善美,也是意识形态的物化,在这个基础上,对人的修养能启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人的行为方式,还是意识思想的改变,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真善美 修养

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

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

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

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1、语言性。

语言类是个集合总称,它包括语言学,文字学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关于语言类的专业课比较多,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和《训诂学》等,其所涉及的种类也比较多层面也比较多。

不仅有现代汉语的层面,也有古代汉语的层面。

在语言性的延展上,又包括文字学以及文字训诂学。

所以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

其语言性比较强的。

2、文学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一语言性的基础上,而又延展到文学性上,尤以中国文学较为侧重。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0篇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

(二)文献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

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2.评述性

3.先进性

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

总的说来,文献综述系统、严谨、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论著,是反应进展、现状、趋势,展望未来的作品,同时也是是新知识的突破和新技术运用推广的开始。

(三)文献综述的类型

1.背景式综述

这是文献综述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出现。背景式文献综述介绍某一研究问题的意义、背景情况,将该研究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相关的研究背景下,让读者了解到该研究在整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所占的比重和位置。读者可以从背景式综述中看到该研究问题与前期研究的相关性,并了解到前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历史性综述

历史性综述是一种介绍性的综述,主要用于追溯某一思想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研究者们往往对某一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作历史性综述,历史性综述对介绍某一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读者通过阅读历史性综述,会对某一学科的全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3.理论式综述

理论式综述是对解释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进行综述,分别介绍不同理论,比较各理论的优势和劣势,并评价他们对该现象的解释力。当研究者需要整合两种理论或拓展某一理论时,往往会作理论式综述。

4.方法性综述

方法性综述是研究者对研究成果的方法部分进行综述,评价相关研究中研究方法使用是否正确、得当,指出不同的研究设计、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等。

5.整合式综述

整合式综述是研究者整合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为读者展现出该研究问题的现状。

第一节 选择主题

研究兴趣大多来自于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争端焦点问题和信念的好奇。大多数的研究兴趣来自疑问,比如,为什么有的人读大学要比另一些人的收获大?比如在工作中是否换种策略更有效?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记笔记而另一些人喜欢思考呢?日常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会引起我们的思考。

如何将日常生活兴趣转化为研究课题呢?这一转变需要三个转化过程。

首先是具体化。因为只有具体的问题才能作为研究兴趣。

第二是问题聚焦。限定的研究兴趣是否太复杂或者包括了过多的研究对象呢?我们通过简化和选择,集中关注一个兴趣领域。必须设定一个可以明确解析的对象进行研究。例如,想要研究高校治理中学术权力和行_力的关系,要这么研究,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一所大学来进行研究。

第三个问题是选择视角。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想法一般是从个人的角度或者立场出发的,这出于你对某个主体想要有更多了解的个人需求。然而,一个可研究的课题应该是从相关的学术讨论和辩论中产生或者从学术作品中衍生出来的。

二、文献搜索

在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接下来进行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文献搜索,即浏览可能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见文献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 文献检索的步骤

1、发现需要审阅的文献

主题决定这研究的方向和范围,以主题陈述为路标,你需要不断问自己如下的问题: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了解研究对象需要哪一些文献资料?如此同时,你要需要进行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提炼初步主题。在写文献综述的起始阶段,主题要具有灵活性是可变的。

在思考研究课题时候,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1)文献都告诉了你关于研究可以的哪些知识?

(2)你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你的研究课题应该如何陈述?

2、进行文献查询

在这一步,三个方式可以帮助你完成查询任务。浏览文献——快速阅读文献,并掌握主要内容——用图表来组织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你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关于研究对象的哪一些文献是你必须要参阅的。

3、浏览文献

不同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参考资料中获得。我们不能从行业性杂志中寻找某一主题的理论基础,也不能通过查找理论性文章来发现当前问题或者实践问题。在浏览时候,你应当考虑到自己需要何种类型额信息,以及在哪一些数据库中能够找到此类文献。

文献资料的分类

浏览文献的第一步是对符合研究的关注点、视角和文献内容的数据库进行查询。

4、资料的管理

随时做好记录。读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的信息和藏书地点。用读书笔记或者文献管理软件都是可以的。文献管理主要是记录文章中的重要观点或者是自己阅读文献时候的启示、体会和想法。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文献的精髓记录下来,不仅仅为文献综述真正开始写的时候提供大量的“干货”,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都有好处。

(二) 文献检索要注意的问题

1、检索文献的标准:什么样的文献是好文献

如果说选题是文献搜集的前提,那么文献的质量是一篇文献能否可以称之为文献的前提或者是决定性因素。那么我们这么去辨别文献质量的高低呢?

方法层面上我们要做到这两点。高级的文献搜索总是要经过两道筛选程序。

第一道筛选的程序主要是从实用的角度、它主要是从实用的角度。它被用来寻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以能听懂的语言写成的和发表在受推崇杂志上的研究。

第二道筛选程序是方法学质量的角度,用来查找那些最符合科学家和学者赖以收集良好证据的方法的研究。你必须同时使用两种筛选方式才能保证综述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2、具体的来说有如下的标准

所涉及的选题是否已经清楚的流出

论述是否可信有条理

研究的思路是否富有影响力并且经过他人认可并追随

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引用

论述是否可信有条理

结论是如何一步步被分析出来的

此项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

此项研究的意义或者重要性如何

此项研究背后的假定条件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实现

此项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论是否是当前公认的研究此项成果最恰当的方法论

3、如果搜索文献之后发现文献不足怎么办?

事实上很有可能在我们初步选题之后开始查阅文献资料时候发现,文献资料的数量少的可怜或者根本不足以支撑我们所要研究的论题。尽管我们已经尽了种种努力去查阅资料。此时可能出现如下的几种情况:

(1) 或许你所研究的论题是一个学术前沿、因此对于文献资料的欠缺不要过于惊讶

(2)或许你所选择的学术视角过于狭窄以至于材料不够健全

(3)最后一个不太乐观的问题就是你所选择的论题根本没有学术价值。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时和导师沟通以便做好下一步的修正工作

4、如何搜索某个学科领域的文献综述

(1)法学文献来源

法律条文

外文论文

著作(教科书、专著、案例)

(2)经济学的文献来源

经济学词典中寻找线索

经济学专业手册中寻找线索

浏览相关专著中的文献综述以及目录

借助期刊数据库或者图书的目录索引

请专家介绍或者借助同事获取名家的名著信息

此外,选择文献应该有的原则是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的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现状。

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他与要做的文献有没有联系,决定是否将其纳入文献综述中。

其次要根据相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的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和方法、结论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观点不足和尚未提出的问题。

(三) 如何查找、整理、阅读外文文献?

通过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的,抱着一种先下载下来再说的心态。往往下载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着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

对于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这里有个简单方法,只关心三点:

三、文献整理

1、 阅读与筛选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1篇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2篇

论文对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中国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贸易效应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思考,本文将对相关文献按照总体和区际分类的角度的进行评述。

1.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总体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关于人民币币值汇率波动对我国总体贸易影响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纵观这些成果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正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不大。

1.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正面影响

魏巍贤早在1997年发表于《统计研究》的《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分析》一文对此有比较详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最终笔者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出口总量的不断增大与有效汇率的持续贬值密切相关,因此这意味着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以促进出口增长为目标的汇率政策是长期有效的,改革以来的汇率贬值确实起到促进出口长期增长的作用;二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尽人意,长期的出口增长过分依赖于汇率的贬值。临时眭政策因素在短期内也百弱f起出口总量的变化使之脱离它与有效汇率的均衡关系水平。

另外,李海菠2003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一文《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根据1973—2001年的年度统计数据,采用与魏巍贤相类似的方法.即用单方程协整分析检验调整后的实际汇率ARER、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协整关系。加之EG两法估计它们之间的长期关系,最后使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也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笔者还证实了实际汇率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通过检索文献发现.该类文献的数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原因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事实与该理论有所不一致。

1.2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

郑恺2006年发表于《财贸经济》的一文《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SITC比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有负面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要综述

根据有关的国际贸易理论,决定对外贸易通常有3个变量。第一是外国收人大小,第二是相对于外国商品的贸易条件,第三是货币比价即汇率大小。由此,为了度量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必须控制以上3个变量。但由于GNI不存在月度统计数据,笔者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来代替GNI或GDP数据,此外由于我国不存在进出口价格的完整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以利用实际汇率进行替代。在构造实证模型时,笔者将波动率作为外生变量,在存在协整的情况下,相应采用VAR的扩展VEC模型来估计估计短期内波动率对贸易波动的影响。其构造的模型为:

其中,EX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数量的自然对数值,i表示为不同的行业,IPF为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的大小,R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自然对数值,v表示实际汇率的波动率,ecm为误差修正项,反映了贸易变化的长期趋势。J表示变量滞后阶数。

笔者运用了以上VAR的扩展模型进行分析,由于VAR可以解决不平稳数据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可以更好的估算出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他研究了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按SITC出口贸易与实际汇率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一些行业受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

此外,李建伟、余明2003年在《世界经济》发表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同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文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围总体贸易有负而影响”这-fq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笔者利用的是1995年1月一2003年6月的季度数据,与郑恺使用的方法不同.李建伟、余明两位学者运用的是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十日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的重要因素,从而他们认为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波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

1.3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总体贸易影响不大

曹阳、李剑武于2006年在《世界经济研究》发表的《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基于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首先用AK—GARCH模型测算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率。最后采用Engle—Grnager两步法,进行了协整分析,从而对“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

强永昌等2004年于《世界经济研究》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对外贸易分析》一文.笔者通过对我国1990—2001年各种价格研究了1990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首先分别构建了出口方程以及进口方程,根据1990—2001年的样本数据,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的弹性关系不大,相关性较弱的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分别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贸易的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和影响不大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区际贸易效应研究评述

刘巍、郭友群2003在《国际经贸探索》发表了《对人民币汇率与广东省进出口额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笔者运用广东省1987-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人民币牌价汇率变动1个单位,广东省的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O.15亿美元.人民币牌价变动1%,广东省出口额就同方向变动29%。这个结论说明,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广东省出口的增长。得出同样结论的有关研究文献是戴世宏2006年发表于《上海金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贸易收支的影响》一文,笔者采用ADF检验,对上海1993—2004年度的GDP、进口额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力地促进了上海市出口贸易的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口方面,人民币贬值对上海市进口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上两篇文献主要是基于实际汇率与进出口量的关系分析,而陈志昂2001年发表于《商业经济与管理》的《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变动的实证研究》一文则是分别考虑了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对贸易的影响,在泰米姆·贝佑米估计的贸易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1990-199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以汇率和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为变量的长期和短期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浙江出口正相关,实际有效汇率对浙江出口负相关,但汇率弹性较低。

所以,结合以上文献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各省对外贸易的影响的不同结果符合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和“世界加工厂”逐渐形成的事实,并且市场规模的出口效应大都分布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基本与经验判断一致。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3篇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习能力培养。高中学生都是以参加高考并且考取高分为主要目标的,如果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不忽视其应试能力,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将史料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引入对某个事件原因、评价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另一方面,通过理解、分析史料及运用史料完成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阅读史料是利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史料都以文言文形式呈现,所以理解和研究的的前提是理解史料内涵。而最重要的是理解与分析史料。这是我们史料教学的第二个阶段,需要启发学生以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平台,充分利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信息,慢慢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实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最难的是全面分析史料。这是利用史料教学的最后阶段,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深层次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历史思维。比如,讲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时,教师可同时展示两段对其不同评价的材料,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的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可以形成对太平天国的全面评价,既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中的功绩,又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局限性。这就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待,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4篇

对于现阶段初中历史教育中忧患意识教育现状的全面分析,能够帮助教育部门与老师进一步明晰忧患意识教育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以及忧患意识教育的核心要求与重点环节,进而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与忧患意识教育偏离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模式等做出了必要的调整与优化,实现了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但是从忧患意识教育的角度来看,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其在进行情感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虽然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必要的解读与传授,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历史认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历史感与责任感[2]。同时通过对欧美以及亚非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历史观念,能够以一个更为良好、更为开放的心态,进行相关学习活动。无论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责任感教育以及国家意志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学都没有将忧患意识教育进行突出,这种教学目标的偏离以及界限划定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忧患意识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质量与水平。

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缺乏有效连接

初中历史教育的开展以历史教材以及相关知识框架为主要依据,在相关教材内容以及知识框架内,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质量与水平,才能够全面实现学生历史思维与价值观的科学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难找到相关切入点,进行忧患意识教学工作。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相关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讲起,帮助学生理清1945年全面_,以及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英雄任务以及著名战役,通过相关视频以及资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其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责任感,但是却很难进行忧患意识的讲解,即便是教师进行了一定的引导,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使得忧患意识教育与历史教学工作无法进行连接。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才使得现阶段我国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中,忧患意识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5篇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老师。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讲授,忽视过程和能力培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造成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图片、文字、视频等不同史料展示给学生。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一些生动的、有内涵的史料的呈现,会给他们以内心的触动,给他们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这样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丰富多样的史料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有了血肉,极大地增强了历史课的立体感。同时,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使历史课堂有了深度,有了厚重感。这样的课堂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6篇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_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解放战争,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也是为中国社会带来大的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_和中国人民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并世代相传,成为中国_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荣传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前辈,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但是,在目前这种物质财富极其充足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艰苦奋斗没有概念,认为我们不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该享受时就享受。对于学生的这种观点,教师要结合历史上的相关故事进行修正。以“文景之治”为例,汉代皇帝文帝、景帝以皇帝之尊仍然提倡节俭,他们富有天下却不肆意挥霍,春耕时亲自下田,秋收时参与收割,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最终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复苏,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梦想。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斗争,如果我们的党和人民不依靠艰苦奋斗,是很难战胜一次次的困难,也无法建立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对比来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那些错误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贪图虚荣,凭着自己对真理的执著追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定不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属于我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抱牢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以民族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挥霍、不能浮躁、不能见异思迁。这种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并有效利用,传给子孙后代。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7篇

文献综述

二零xx年三月

摘要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前言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正文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总结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一)专著的著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3] M·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 第48篇

历史学科如果生搬硬套会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就是把书上的知识一成不变地转移到脑海中而已,这也使得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教师的创新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不只是书上的知识,只要是相关的课外延伸都可以提出,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气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例如,教学《辛亥革命》一课时,向学生提问: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会适时地向学生讲一下当时的情形,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引导学生提问。在这种参与下,我相信学生会更好地参与课堂,更好地理解历史。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历史学文献综述范文(实用48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