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必备10篇)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必备10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必备10篇)

微信扫码分享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1篇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0例,男36例,女54例,其中唇裂64例,腭裂26例,年龄3~26个月,5~.

2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要根据患儿的健康状况决定手术时机,特别是对待婴幼儿,若健康状况良好,可施行手术。如果体重不足,血红蛋白量过低或患儿有其他疾病,均应推迟手术时间,对于有手术禁忌证的不能手术或暂缓手术。

术前准备

术前应配合医生为患者作全身体格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等,术前8h禁食,4h禁饮,手术应安排在清晨施行,不易安排在午后,因小儿可因饥饿,如啼哭过久而引起脱水、烦躁等情况,使手术安全性降低。

改变进食方式

对施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应从入院开始即指导其家长以汤匙或滴管喂养流食或母乳,以便患儿术后能适应这种进食方式,并告知家长术后患儿吸吮动作对伤口的危害,如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感染等,应设法避免,腭裂患儿仍可进普食。

父母心理护理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2篇

儿科腹泻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方法 对131例腹泻患儿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精心护理。结果 痊愈出院60例,住院天数最少2d(3例),最多12d(1例),平均住院5.48d;好转出院的患儿69倒,住院最少1d(7例),最多9d(3例),平均住院3.71d,无死亡病例。结论 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关键词】小儿 腹泻 护理

一、概述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本病一年内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尤其易于发病,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易感因素 婴幼儿易患腹泻与下列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杀菌力弱,同时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不足,易患肠道感染。

2.感染因素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1)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小儿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其他有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2)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细菌感染中的主要病原,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其他有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真菌和寄生虫: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及蠕虫感染也可引起肠炎。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不当:当喂养不定时、不定量或不适宜,以及突然改变辅食种类等,同时由于食物或食具被污染亦可引起肠炎。

(2)疾病引起:患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可伴有腹泻。

(3)其他:个别婴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以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水或饮食进入消化道,亦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决定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剂量的大小和微生物的毒力(黏附力、产毒力、侵袭力、细菌毒性等)。其中以黏附力最为重要。

(1)病毒性肠炎:病毒侵入肠道后,侵袭小肠绒毛上成熟的上皮细胞,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破坏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

(2)细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主要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侵入肠道后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使小肠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的限度而产生腹泻,排出大量无脓血的水样便;侵袭性肠炎,主要是侵袭性细菌侵入肠黏膜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排出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菌痢样粪便。

2.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饮食性腹泻,由饮食不当引起。当进食过量或食物成分不恰当时,消化吸收不良的食物积滞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中毒症状。

三、临床特点

1.分类

(1)感染性腹泻:除已在传染病章节中叙述的痢疾、霍乱外,其他统称为肠炎。

(2)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食物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腹泻病。

2.分期

(1)急性:病程连续在2周以内。

(2)迁延性:病程连续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病程连续在2个月以上。

3.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4.几种常见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大肠杆菌肠炎:以气温较高的5~8月份发病最高,其中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的.粪便均呈水样,混有黏液,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相似,需作大便培养才能鉴别。

(2)空肠弯曲菌肠炎:多发生在夏季,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较轻。

(3)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炎:全年散发,夏秋季为多。主要症状为发热和腹泻,大便有腥臭味,严重者每日大便可达30次以上,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腹泻频繁者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DIC或败血症。年龄越小,病情越重。一般病程2~4周。

四、护理问题

1.腹泻 与喂养不当、感染有关。

2.体液不足 与呕吐、腹泻丢失体液过多有关。

3.体温过高 与肠道感染有关。

4.臀部皮肤发红及糜烂 与大便次数增多有关。

5.知识缺乏 与家长缺乏饮食卫生及腹泻患儿护理知识有关。

五、护理目标

1.腹泻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正常。

2.脱水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3.体温恢复正常。

4.不发生皮肤黏膜损伤。

5.患儿家长能说出腹泻患儿的护理要点。

六、护理措施

1.控制腹泻次数,预防继续失水

(1)饮食管理:调整饮食、继续进食是必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之目的。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乳糖不耐受者,应限制糖量。对少数严重病例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用全静脉营养。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时送检,并注意采集黏液脓血部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控制感染:严格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纠正体液不足的护理 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者,可口服补液盐(ORS),服用期间让患儿多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如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应当停止服用ORS液。严重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补液中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注意不可过快或过慢。

3.发热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鼓励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体温过高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维持皮肤的完整性 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清洗会阴部,并用较柔软纸巾沾拭,保持干燥,禁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同时常改变姿势和给予良好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可能因脱水而产生的损伤。

5.健康教育

(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教给家长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3)示范清洁口腔、更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的方法。

(4)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5)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受凉或过热。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998-999.

[2]季玉光.腹泻婴儿如何喂养[S].现代护理报,-3-15.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3篇

XXXX年,我科护理工作在院领导和护理部支持下和全体护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以医院总体发展目标为指南,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打造我科护理服务品牌,全面推进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年计划目标达标率95%。本年度,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每月召开一次全科护士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态度好、工作好的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科室利益的人予以大力批评,弘扬正气、鞭策后进,在我科每月召开的工休座谈会及病人满意度测评中,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4篇

20xx医院内儿科年终工作总结 20xx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我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党的_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创新管理方法、提升依法行医能力,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序推进、成效明显。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量不断提高,顺利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

20xx我科工作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1个月的业务总收入达到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入院人数达1384人次、门诊人数达13618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和37%,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加大科室综合管理力度,创新优质服务模式

1.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加快行风建设。

首先我们认真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反复学习了李院长制定的《向社会服务承诺书》。

二是在全科广泛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为了创收而搞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

四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文明创建常态化、投诉处理快捷化、提高社会美誉度等管理理念落实到科室的日常管理中去。

2.坚持服务至上,创新优质服务新模式

一是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提出科室服务宗旨,树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

二是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日医生查房制度,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建立“医患联系卡”。

三是深化主动服务内涵,设立“微笑服务”。四是提供延伸式服务。护理服务范围从以往的病区服务延伸

到入院前登记和出院后随访。一年来,科室在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大量患者的就诊,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数明显增长,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3.今年科室将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作为管理的“重头戏”之一。

一是严格将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符合新农合政策及医保政策的规定来抓,加大对医生的管理和惩戒力度。

二是抓合理用药。

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

四是抓合理收费。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

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4.抓好医德考评制度落实。

工作人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科及医院的形象,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普及医德医风和岗位职业道德的修养,做到三个结合:

(1)学习模范人物与先进典型相结合;

(2)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相结合;

(3)平常表现与外出进修相结合。

三.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我科人员利用早班交班时间、休息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利用病历讨论,主任查房积累临床经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2.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科内定期召开会议,每周一次,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每月两次安全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表现给以彻底整改、彻底查办。

3.抓好“三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入院时:全面查体,详问病史,严格用药;

(2)住院时:严密观察,安全护理,文明服务;

(3)出院时:交待事项,建立感情,定期随访。

4、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是保证科室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位职工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①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②定期对病历进行检查和评估。

③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

1、病史采集的真实性,体检的全面性,辅检的及时性,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病历书写及时程度。

2、对病区内设施、急救药品、氧气、抢救器材定期检查。

3、查岗位职责,主班人员不但要在岗,而且要随叫随到。脱离自己岗位5分钟视为不在岗,只一名医生值班是不论任何情况都不准脱岗。

4、科内设立医疗缺陷、纠纷、差错、事故监督小组。出现差错本人必须写出书面说明,科内处理意见、改进措施并上报医院。

5、大交班:

目的:完善质量管理,降低安全隐患,使医务人员对病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重点了解、全面掌握危重病员情况,以便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方法:

(1)每周一进行一次,以座谈会形式举行,每位医生对所管病人重点交班,包括该病人的饮食、睡眠、病情变化、用药、副作用、应注意事项等逐一交清。重点病人当场讨论。

(2)由科主任、护士长做最后安排,把重点病人分离出来重点讨论。

6、大查房:

目的:科主任全面了解病员情况,重点查急、危、难、效果差及伴有躯体症状的病人,以便及时更正诊断、用药、护理级别、进一步规范医嘱。

方法:

(1)每周二、周四有科主任带领医生拿原始病历进行查房,现场办公、下医嘱,并根据查房情况随时讲解,提问有关内容.

2)查房期间,由护士长带领部分护士旁听,提出合理建议,并由护士长随时提问该病相关情况。

(3)下级医生能基本掌握科主任、护士长提出的相关问题。

(4)、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要实行奖励制。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一是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坚持执行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质量可追溯机制,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是重点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对管理,定期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进行归因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

三是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的技术考核。制定出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和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措施认真组织落实。

四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告知程序和沟通技巧,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五是充分发挥临床护理人才的优势,提升护理队伍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是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继续沿着“突出心内科特色,发挥优势,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把科室做大、做强。

(1)继续加快心血管内科建设步伐。把有发展前景、有上进心的优秀人才配到省级医院进修。

(2)倡导多科室的参与合作,采取协同攻关、优势互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3)充分利用好我院的现有资源,尤其是辅助检查,把内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诊断清楚,让老百姓少花钱就能看好病,从而提高科室的信誉度。

(4)大胆创新,把进修学来的新技术用于临床实践,今年我科室就对十几例心梗病人行低分子肝素钙的强化抗凝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五、不足之处

“诚信服务、精心服务、爱心关怀”还没有成为每一位员工都认同的价值观,没有处理好各种医患关系,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科室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专科影响力也有待提高,医疗护理技术仍然未被广泛认同等等。

总之,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主流,我们要继续发扬好的做法,改正不足之处,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在科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虹溪医院内儿科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5篇

1护理措施

1、1细化注射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本院将注射流程细化,将要交代的事项全部列入规范当中,比如:输液前需仔细核对患儿床位号、姓名、病历医嘱、医嘱日期、皮试,检查药液质量,查看患儿诊断、了解病情,评估心肺功能、药物过敏史。需告知患儿家属:所用药物名称、主要作用;配合固定患儿的方法;穿刺后抱孩子方法;指导其避免触碰穿刺部位;输液皮条保持垂直,避免扭曲等;告知输液室内有专人巡视,输液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联系护士等。

1、2儿科输液室安排专职巡诊护士,重视输液过程中患儿安全本院将巡视工作要求细化,如协助家属安置患儿,将输液瓶安全挂于输液架上;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并记录;告知患儿家属所用药物名称及作用;疾病相关知识、安全及健康教育;指导其不可自行调节滴速,不能随意更改位置,如有不适及时联系护士;巡视过程中观察输液滴速、穿刺局部有无液体外渗、输入是否通畅,及时解决患儿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好记录;巡诊护士责任制,一个巡诊护士负责两个输液厅,保证巡视到位。

1、3儿科输液室开展人性化服务,拉近护患距离本院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我们是朋友”系列活动,制作了精美的文化墙,有“勇敢之星”、“文明宝宝”、“宝宝给阿姨贴星星”等栏目,在日常开展激励输液及患儿选护士活动的基础上,每月组织“勇敢宝宝”及“文明宝宝”的评选以及“宝宝给阿姨贴星星”的互动评选活动,一方面是对勇敢面对输液的宝宝及讲文明懂礼貌宝宝的鼓励,同时对其他宝宝也起到榜样的作用;通过“宝宝给阿姨贴星星”活动,每月评选出服务态度好,穿刺技术高的护士,列入每月最佳护士评选条件之一,对护士也起到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1、4组织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操作比试,深化穿刺技术及沟通规范操作比试本着全员大练兵的原则,要求将新制定的工作规范贯穿其中,科室护士踊跃参与,有近工作30年的老师,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大家都精心准备,从操作的准确度到动作的精美度,每个环节,每个动作,每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通过操作比试,全体护士的操作水平及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好地服务于患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6弹性排班,满足患儿需要为最大程度满足患儿需要,尽最大努力减少输液等待时间。根据工作量特点,弹性安排人力,比如夏季输液患儿早晨较多,安排护士提前上班,缓解夜班工作压力,冬天患儿来院相对较晚,将人力重点安排在9:00以后,这样一方面方便了患儿,同时也相对缓解了护理人力不足的矛盾。

2结果

近2年来,儿科输液室通过开展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了护患交流,融洽了护患关系,营造了护患人性化合作氛围,护士通过对患儿的优质服务,不断学习,规范服务,提升技能,对患儿关爱多了,微笑多了,关心的话语多了;患儿家长也从优质护理的开展中得到了实惠,对护士的理解多了,尊重的话语多了,满意度也从88%提高到98%以上。

3小结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1月—20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158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其中男92例,女66例。年龄1岁~5岁;选择同期同类型患儿15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8例,女70例,年龄0岁~5岁。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儿科常规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基础护理管理上增加危险因素管理,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如下:①社会因素:医患关系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话题,这种紧张的关系造成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其中的复杂性被人们忽视,公众自身又缺乏对基础疾病知识的了解,而对医护工作要求却不断加深,信任度有下降趋势。②药物因素:对患儿来说,其用药的剂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按照体重来进行计算使用,例如利尿药物的应用,对确定剂量方面有一定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且因为患儿天性好动,加之床位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造成护士查对时,容易出现差错而加大了用药的风险性。③护患关系因素:因患儿需要家属在旁照顾,就出现了医护人员到家属再到患儿的三角关系;而在具体护理过程中,对患儿的护理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且部分家属又存在对医学常识的不了解,加之爱子心切,就会对护士产生过多及苛刻的要求,一旦超过护士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引发纠纷。④护士自身因素:护士年轻化,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吃苦和慎独精神,加之年轻缺乏经验,给护理工作埋下隐患。无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且应急能力差,对患儿缺乏足够的耐心从而影响治疗。⑤意外因素:鉴于婴幼儿发育处于未完善状态,平衡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但识别危险因素能力又十分差,一旦跌倒容易出现骨折或者被利器所伤,易出现诸多的危险事件。⑥法律意识淡薄:随着家属的维权以及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对护士法律意识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若不能详细了解相关法律,在护理中就增加了纠纷的风险。

防范措施:①媒体要予以正面公平的引导,给予医护人员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医疗卫生事业存在高压力、高风险性,多沟通了解可以提高医疗质量。②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预防风险因素的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风险管理流程,并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对风险事件的掌控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包括:沟通、药物知识、专业知识等,培养医护乐观积极的工作心态,例如药物的三查七对、规范记录病历等。③健康指导,对患儿的病情,要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加强宣教,耐心向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患儿依从性。可将一些注意事项制成宣传单发给患儿家属学习,从而减少隐患的发生。④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要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技术操作中需谨慎,尽量避免意外出现。⑤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提高我国儿科护理人员的准入标准,严格把关,避免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再者对在职人员也要经常性培训考核,掌握儿童营养学、心理学等,从而更好地与患儿家属沟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研究组未出现投诉事件,危险事件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与护理安全息息相关,更与患者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且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目标。儿科护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患儿的认知能力以及依从性较差,且病情发展迅速,患儿对病情无法正常表达,增加了风险;同时家属陪护较多,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概率。在本文中,对研究组细致地分析了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实施防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且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在我国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危险因素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为确保我国儿科护理质量奠定基础,在减少风险的同时也促进了护患关系。研究组通过加强危险因素的防范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服务态度,改善了护士对危险因素的理解,个人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打下扎实的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更加娴熟;也因此能够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和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医疗隐患及危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事件相应减少。综上所述,危险因素干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相符合,全面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患儿依从性高,家属及患儿护理满意度提升,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价值。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7篇

摘要目的:

探讨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收治56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管理,观察组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

结果:观察组护理综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

结论: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应用可以减少护理中出现的差错,确保患儿在住院期间的安全。

关键词:

安全管理。

儿科。

护理管理

1.资料与方法

7月-年7月收治56例患儿,进行比较研究,随机平均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年龄7个月~10岁,平均(5±)岁。

其中男16例,女12例。

住院时间4~20d,平均(12±2)d。

观察组患儿年龄6个月~9岁,平均(5±)岁。

其中男15例,女13例。

住院时间2~14d,平均(8±2)d。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在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发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化护理。

观察组将安全管理应用到患儿的护理管理中,确保患儿在医院期间的安全。

①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很多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做得不够专业,因此医院应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在上岗之前接受专业的安全管理护理培训,之后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上岗,没有通过的继续接受培训。

上岗后可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先带领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直到其能够胜任患儿的护理工作。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的管理,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将患有相同病情的患儿分到一起,如果病情允许,要做到每天开窗通风2次,30min/次。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8篇

众所周知,婴幼儿因其年龄小,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加上儿科平常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家属不易理解等原因,使得众多护士不愿意或根本不安心儿科护理工作。儿科护士真的这么难当吗?本人已在儿科工作了整整X年,根据经验所得,谈以下4点体会总结:

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

由于是儿科,液体量少而组数多,许多药计量难算;婴幼儿好动,液体渗漏多,工作量大而繁琐,往往是这边刚加药,那边又肿了,不滴了,到处都在喊你,且又是一样的着急……往往从上班忙到下班,一刻钟也没停过,甚至到下班时所有护理记录都没来得及写。久而久之,容易使护士产生厌倦、不满情绪,觉得儿科护士太累了,跑断了腿,有时还要受家属的气。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应付的想法,觉得工作永远也没可能干完、干好,只要当班时没出问题就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护士首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要有坚定的敬业和献身精神,坚信自己所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因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而热爱,关心儿童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要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患儿着想。只要从内心热爱儿童护理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

许多护士不愿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宝贝”、“小皇帝”,一但生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就怕宝贝遭罪。一针没扎到血管,就骂你,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把你气得难受、憋闷,还不能发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考虑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勤学苦练,有过硬的穿刺技术

我认为,这一点是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上面的第二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儿科,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是不行的,“一针见血”在儿科更显突出,尤为重要,因为患儿都是爸妈的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爸妈心上嘛!而许多护患纠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勤学苦练,多总结多摸索,“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在这里得以体现。只要我们肯下苦工夫,多学多看多练,头皮穿刺也是容易一次成功的,而能做到“一针见血”在儿科干护理工作也容易多了,轻松多了。

努力学习,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发现病情变化

前面已讲了由于是儿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病儿能转危为安,从而有利于治疗和护理。而要做到善于观察,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患儿的疾病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护士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患儿服务。综上所述,要把儿科的护理工作做好,护士必须要有热爱儿童护理事业的思想,能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善于观察病情变化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9篇

[摘要]目的分析下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取得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在月—2011月儿科中收治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10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的护理,观察组患儿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可取得一定护理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同时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在儿科中的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儿科;护理质量管理;应用;探讨

在儿科中,护理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儿科中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当前在实际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方法为常规护理管理,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可对儿科患儿进行较为完善的护理,但常规护理管理仍然会导致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意外事件,导致护理质量不佳,甚至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影响[1]。基于这一特点,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已经无法起到较好效果,需要找出更加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该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儿,分析在医院儿科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研究对象上,为该院在儿科中收治的住院治疗患儿,数量为200例。男女分别为116例和84例,年龄在2~12岁之间,平均为(±)岁。其中支气管肺炎66例、急性胃肠炎26例、支原体性肺炎10例,上呼吸道感染58例、喉炎26例,过敏性紫癜14例。将所有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数量均为10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2~11岁之间,平均为(±)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5例、急性胃肠炎11例、支原体性肺炎6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喉炎15例,过敏性紫癜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例和42例,年龄在3~12岁之间,平均为(±)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1例、急性胃肠炎15例、支原体性肺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1例,喉炎11例,过敏性紫癜8例。两组患儿家属对该次研究完全知情并且同意。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护理管理方法

该次研究中需对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常规护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临床护理。对观察组患儿需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方法如下。

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对患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质量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为了较好地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其前提就是需要有着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护理操作标准、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工作奖惩制度以及质量问题处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能够保证到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让护理工作起到有章可循的效果,因而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该次研究中针对当前儿科的实际护理情况和患儿的疾病相关情况,进一步制定出了合理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能够更好地对儿科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事件和疏漏等进行较好的解决,更好地实现儿科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对护士进行培训

持续质量改进对护士的要求也较高,而由于和常规护理工作方法的差别较大,为了更好地实现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也需要对护士进行相应的培训。尤其是需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和儿科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士培训制度,让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得到系统性的培训,改善由于对理论和操作的不熟悉而导致的持续质量改进实施效果不佳的情况[3-5]。而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护理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指标、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监督检查标准。让护士对这些标准和制度进行完善和系统的学习后,可更好地帮助护士熟悉儿科护理工作,尤其是持续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要点,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实施

在儿科护理中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处理,保证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正常实施[6]。该次研究中,使用了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了管理,尤其是可以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小组工作进行反复性的改进。首先是根据当前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和质量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改进计划,并且需要根据当前该院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在对改进计划制定完成后,可对改善计划进行有效实施,在实施中护士可随时对计划实施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收集,针对这些问题可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儿科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效果。

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由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的特点,和常规护理管理有着较大区别,要求护士使用改进过的护理方法对患儿实施临床护理[7-8]。但由于常规护理方法的深入人心和长时间的应用,有很多护士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过程中,会导致患儿家属的不理解。这些患儿的家属认为只有使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会出现不支持持续质量改进的情况。针对这一点,护士可告知患儿家长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意义和以往在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后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患儿的.实例,例如告知患儿家属在治疗后症状缓解的大概时间,让患儿家属能够放心。另外就是可以让患儿家长参与到临床护理管理中,对临床护理的疏漏和缺陷等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报告,以期更好地改善持续质量改进效果。

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进行收集。收集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评分,该次研究中使用该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

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该次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观察组患儿的意外事件发生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评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3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护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当前医院中的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了衡量医院或是科室中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护理质量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对身体各项技能和抵抗力发育并不完全的儿科患儿而言,护理质量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对儿科的护理质量管理有着较多的研究和关注,但在实际的儿科护理中,其护理质量管理仍然是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的。但有较多研究显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的效果并不佳。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可在儿科中使用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即为这样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能够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各项细节要点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尤其是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疏漏进行较好的改善,从而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患儿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该次研究显示,在儿科实际的护理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其护理安全性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实施临床护理时,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取得更佳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庞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儿科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36):4585-4587.

[2]董健.浅析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96-397.

[3]颜斐斐,潘继红,刘宴伟,等.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6):12-15.

[4]宋庆莉.儿科采血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论效果的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3):207.

[5]王春霞.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139-141.

[6]吕顺丽.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2016,10(1下旬版):193-194.

[7]卢世敏.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13):306-307.

[8]陈虹.儿科护理二线值班人员规范化管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167-169.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 第10篇

儿科护理个案论文

1、儿科护理学中如何实施病案教学

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进行病案教学中,注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时效性强的案例,把抽象的内容用形象的、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所选择的案例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所选的案例能够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要贴切、恰当,能反应教学内容。

(2)案例要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要容易被学生理解,难易适度。

(4)基于内容的重点难点之上来创设问题。

病案讨论

教师对讨论内容和结果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之后,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基础理论,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地点评,其目的,能够使我们的同学尽快的习惯临床思维方法。此阶段,案例中的关键点及案例讨论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必须要特别的讲明,把病案中涉及到的理论背景重点指出,结合相应的学科知识做必要的强化,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的疾病。

设计实例

例如在进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教学时,以一个典型的病例导入新课。如:患儿,男,11个月,因哭闹,多汗一个月就诊,混合喂养,未添加辅食,母亲妊娠晚期有肌肉抽搐史。小儿常居在室内,经常腹泻,至今不能扶站。查体:体重9kg,身长70cm,发育营养尚可,前囟2cm×,枕秃,未出牙,方颅、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cm,脾(—),轻度“O”型腿。病例中播放患儿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引起的几种常见体征(枕秃、方颅、肋缘外翻“、O”形腿等等),结合发病机理及图片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佝偻病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患儿出现的后遗症,加深了学生对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的认识,并在看完病例后提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常见病因有哪些?首先,以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听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教师精讲佝偻病各期的临床特点,讨论出现上述体征的发病机制,然后请学生讨论,并且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内容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和对案例的分析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从而归纳出重点内容。

2、病案教学应用的启示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病案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病案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病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作出自己的判断,案例讨论的结果也可能略有差异,没有人告诉你答案。在这样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案例的设计和选择中,不同学科的知识被整合在了一起,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各科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间的应用和联系实现了活学活用。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3、结语

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表明:课堂内容与案例的情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临床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一方面,能够将教学内容简单易懂,生动形象的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病案教学法的应用增强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与儿科有关的论文范文(必备10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