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访问
10
微信扫码分享
一、引言:
数学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产物,是数学思想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优越的符号,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现代数学.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将“符号意识”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标准修订稿》将符号意识界定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也就是说,符号可用于表示,符号间可以运算和转换.此外,《标准修订稿》还突出了符号意识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号可以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
国外学者认为符号意识包含对符号本身的认识,符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符号表示所蕴含的意义,能够用符号进行运算和转换,并能用符号去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首先要了解学生符号意识现状。所以本次调查就是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级学生中符号意识现状,年级之间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符号意识与数学成绩之间是否相关?调查分析符号意识能力以及阻碍符号意识正确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培养符号意识奠定基础。
二、法
(一)被试:在本校五年级和六年级各选取一个教学班。分别发放问卷25份。选取被试对象时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本人数学成绩情况,性别情况。
(二)形式:本次调查采用抽查问卷形式进行,采用教师不加干预,学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关于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符号表示,符号运算两方面内容。
三、结果
(一)本校学生符号意识整体情况
1、调查表明,五六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对于独立的数学符号能够清楚的说出符号的名称和含义。说明对于仅仅需要机械记忆的'符号记忆较牢固。
2、符号表示能力中对于用符号表示数,完全掌握,对于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方面能力较差,例如对于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律的理解较弱。
3、对符号的解释能力, 如代数式的意义,方程的意义显得极为不足。对于符号的几何解释基于具体情境稍好。
(二)学生符号意识的年级差异
符号意识与数学教材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学生比较关注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对于非本学期学习内容普遍不关注,知识遗忘严重。
(三)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
学生符号意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四)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试对象的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呈现数学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符号意识并不强烈。数学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具有的符号意识相反更加好。此问题值得深思。
四、讨论
本校学生对于符号意识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浅表层次,没有深入理解作为该符号代表的深一层更加本质的含义。例如数学符号“π”。六年级学生很清晰的认识表示圆周率,写出值是,甚至可以写出是;但是无一人没有能够深层次的答出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的50份问卷中仅有1份,提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够仅仅教会2+3=3+2。还要从培养符号意识的角度高度出发,先让学生举出其他类似具体的例子,在启发是否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些例子。决不能简单告诉学生用字母表示。
数学符号“0”五六年级学生都从0联想到的表示没有,五年级学生认为它表示最小的偶数,表示非正非负。六年级学生的答案就比较丰富0表示原点,正负数的分界线等。说明随着知识的增长,对于符号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数学学业成绩的学生符号意识差异
数学学业成绩与符号意识之间存在剪刀差。我认为主要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由于学习内容的编排,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发展,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数学学业成绩较好学生不需要借助方程这一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忽视自己符号意识的养成。这是此次调查中较为意外的情况。值得任教教师深入反思。
五、结论:
1、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学生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符号的直观感觉和经验(这就是符号感).符号意识就是在这种直观感觉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教学中,要借助于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转换的能力
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
3、教学中,要讲清符号的由来、本质和意义.教学中应通过实际背景、探索过程、几何解释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表示及其意义,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符号运算和推理,将符号意识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伴随着学生数学思维层次的提高逐步发展。
四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现状问卷调查
性别: 年龄:年级: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我们很想知道你在家里的完成作业情况,希望家庭作
业的布置,既能减轻你的作业负担,又能发展你的兴趣,提高你的综合能力。请你如实填写下面的表。谢谢你的参与!
请从下面的每个题目中分别选择一个最接近你自己实际情况的答案,并在所
选答案前的字母上打勾。
第1题 你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吗?
A、按时B、偶尔拖欠C、经常拖欠
第2题 你最喜欢做什么家庭作业?( )
A、常规的书面作业B、动手操作性作业 C、社会实践性
第3题 回家后,家长能辅导你完成作业吗?( )
A、能B、不能
第4题 你愿意老师每天都布置作业吗? ( )
A、愿意B、不愿意
第5题 你的家长检查你的数学家庭作业吗?( )
A、经常检查B、有时检查C、几乎不检查
第6题 你经常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
A、回家后马上写B、睡觉前写C、早晨上学前写
第7题 你觉得老师留的作业多吗?( )
A、多B、不多
第8题 你愿意老师在节假日留作业吗? ( )
A、愿意B、不愿意 ( )
第9题 你觉得作业能促进你的学习吗? ( )
第10题 你会把布置的作业记录在回家作业本上或家庭作业计划本上吗? ( )
A、会B、不会
第11题 你有一个能使你安静做作业的地方吗?( )
A、有 B、没有
第12题 当你不知道作业该怎么做时,你会寻求帮助吗? ( )
第13题 你会用什么方式寻求帮助,来完成家庭作业?(多选) ( )
调查报告——生活中的折扣
1.前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商家们写出的牌子、横幅等。上面写着某某某商品打多少多少多少折。我不是很了解折扣、知道折扣,不知道为什么要打折等关于折扣的知识与问题。借着这个寒假的时间,以及出去购物、买火车票等这些能接触到折扣的途径,调查了折扣。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的了解了折扣。因为折扣与数学有关,这次调查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也使我受益匪浅,下面便是我通过这次调查所写下来的调查报告:
2.调查中的具体事例:
在调查的另一事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商家糊弄顾客的小把戏,是这样的:我们去一家超市买送亲戚的礼品,那家超市在搞‚年货大促销‛,满100元的东西送50元的代金劵。我们买了牛奶、饼干、水果、糖等,一共花去了元,当然也得到了代金劵,我们以为这代金劵可以现场直接用,可收银员告诉我们得(dei)到下次来才可以用,我们出去时,妈妈说:‚这还蛮便宜的,打半价。‛一直在旁边思考的我,告诉妈妈:‚妈,你以为商家打了五折?才怪!商家哪有那么好?!这是商家耍的把戏罢了!就是用来迷惑顾客!‛妈妈迷惑不解,说:‚不是半价打五折吗?用‘50÷100’不是50%,打五折吗?‛我对妈妈说:‚你说的那种情况是在代金劵可以在当时那次购物中使用才是五折折扣,他不让我们在当时用,就是这个居心!应该是这样算:满100元的东西送50元的代金劵,50元的代金劵下次用,相当于用100元买150元的东西,也就是‘100÷150’,实际约打六七折,并不是表面上的五折!‛妈妈听后仔细思索了一下,恍然大悟,笑着对我说:‚看来我还不如我儿子聪明呢,被商家骗了。‛我笑着说:‚没有,我学过这个知识,还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呢!除了数据,其他都一样!‛我们都笑了。
3.解决问题
(1)折扣是什么?
折扣是商品买卖中的让利、减价,是卖方给买方的优惠,但买卖双方给
予或者接收折扣都要明示并如实入帐。
(2)为什么要打折?
应该是有两点:1.是吸引顾客,使销售量增多,赚的反而多。因为一般
他不管怎么打折,也不会低于成本价,多少要赚,每单个赚的虽少了点,但顾客多了,所以他这反而赚了。2.想快速清理库存,要不很多都会过期、过时。总而言之,商家打折就是为了销售量增多,赚的多。
(3)为什么说研究折扣会增长数学呢?
因为打几折就是百分之几,比如打七二折,也就是乘72%,也可以说节省了原价的28%,所以说研究折扣会增长数学知识。
4.总结
我们了解了折扣,也知道了商家用的把戏,所以——遇到打很低的折扣时,一定要仔细思考,不要被骗了还不知情的高兴,如是商家的小把戏,不至于被骗还不知情的高兴;如果是真的,那就恭喜你,你撞好运了。通过上面的报告,让我们知道学习数学非常重要。数学处处不在,你也许找理由说:‚那只有过年才有这情况吧。‛我定会反驳你:‚买火车票我承认一年中很少,但购物每月都必不可收吧,怎会没有数学呢?况且除了这几种情况,还有很多呢!‛总之一句话:生活少不了数学,也处处有数学!
六(3)班刘名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提要:围绕课程改革的落实情况,我于 2005 年 3 月起深入部分小学进行了持续半年的教学 调查。调查的结果很不理想,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更多的是忧虑。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 的落实在我市、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任重而道远。课改的需要与现实的差距还很大。 我市于 2003 年下学期开始试行新课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组织了四轮培训,二年多来, 新的理念贯彻和落实得怎么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于 2005 年 3 月起深入学校进行了持续 半年的教学调查。共走了 25 所学校,听课 86 节,走访教师百余人。总的感觉是有喜也有 忧。
成 绩
在课改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教学行为在变; 学生的思想在变、学习方式在变。 这是可喜的一面。体现在课堂上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1、变课前铺垫为情境导入。
过去我们的数学教学通常是由复习引入新课, 学生感觉每节数学课只与数字和运算符号打交 道。时间长了,对数学就产生一种厌倦感,尤其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对 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现在不同了,许多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不同的教学情境来引入新课,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进入新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 快。变得爱学数学,想学数学了。
2、变远离生活为走近生活。
几十年来,我们的在校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而不知他们生活的周围 处处存在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这是因为我所教的数学远离学生活。而现当我们走进课堂 时, 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所看到的数学课是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活气息非常浓。我感觉到数学课已经走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教学,学生就不会感到数学离 他们那么遥远;就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一支粉笔一本书, 教师走进课堂就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写个不停, 学生只是静静地在听数学。 这是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教学方法。 现在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根据 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的机会多了,学生在做数学了。这正是新的课程理念所要求的。
问 题
成绩是喜人的,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感到更多的是忧虑。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 的落实,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差异很大。总的情况是年轻的教师比年老的教师 好;城区、厂矿比农村好; 参加过培训的比没培训的好;低年级教师比高年级教师好。总之, 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问题。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 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 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 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 理解教材的真 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级第八册有一个内容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这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 的数据掌握统计知识,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东大街”等地名,这只是给学生一个背景材 料而已, 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在组织 教学资源时,应该、也完全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居住地所分布的情况编一个例题,数据可以让 学生自己去找,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
就由然而生。 象这样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们在调查中感觉到,教师大多是死搬教材,没有一点灵 活性。过多地受制于教材,书上怎样写,他就怎样教,一成不变,缺乏生活气息。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 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 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 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 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 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 看上去热热闹闹, 没有实际效果。 不仅如此, 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 影响学习效果, 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掌握合作学习的真正要义, 老师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 习方式也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展开讨论。往往是学生还没开始学 习,教师就叫停下。完全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给听课者看,使得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给 人以做秀的感觉。
我们不应将“新”与“旧”看成区分教学方法的“好”与“坏”的主要标准,不能采取极端主义态度, 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某些教学方法。 恰恰相反, 我们应当更为明确地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方法有它的优点,时髦的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深入 地去认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才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教 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合作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要动不 动就合作,动不动就讨论。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 这一理念老师们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课堂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 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 方法, 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 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不分年级,不管问题的难与 易,都用表扬他,顶呱呱;你真棒;你真行;奖励五角星和大红花等予以表扬。过多的、廉 价的表扬无异于捧杀。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 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 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 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4、只见老师讲课,不见学生动脑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这离新课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调查中发现,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超过 40%的课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只看见教师不断地在说,看 不见学生在动口、动手。课堂上静悄悄的,看上去课堂纪律很好,有序,可是学生并没有积 极在思维,是被动在学习,有一种被教师牵着走的感觉。这种安静严重却制约了学生的智力 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是与新的课程理念相违背的。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 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 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 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 的,怎样做的。
5、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 这个层面上, 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 有些学生虽然结果 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6、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 不是随口可答的, 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 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 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 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事实上,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几人做 到这点。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似乎惧怕学生出错,尤其是公开课,一旦学生出错,教师就马上捂盖 子。唯恐因此而打乱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课堂是出错的地方,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就不正常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学生都会 了,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学生出错了,教师应该让学生把问题说完,然后分析其错误的 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这才是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答案”所应具备的态度。总之,从上述情况来看,我们的课改任重而道远。
分 析
课改在我市实施已有二年多时间,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没能真正得到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有客观上的, 也有主观上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改了几十年, 改来改去还是这个样; 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上面的领导 为了推销教材而作的宣传,是糊弄人的。因此从思想上就没有把课改当回事,没有引起足够 的重视。
2、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
新课程培训虽然进行了四轮,但对每个教师而言,也许就一次,回到学校后就再没有学习, 据了解, 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见过 《课标》 仅凭几天的大课学习, , 怎能透彻地理解 《课 标》所蕴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谈不上在课堂上如何去实践了。
3、教师年龄偏大
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这是多年来的老问题,可真是爷爷奶奶教小学。近几年小学数学教师年 龄偏大的问题更为突出,有些学区几乎找不出年轻的数学教师,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平均 年龄在 50 岁以上。这些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同时,思想也已成 定势,很难接受新鲜事物;还有些老教师认为,几十年都这样过来了,改不改都是教书。改 革那是年轻人的事。 大年龄的教师在我市小学数学讲台上算得上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因此在 课堂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4、年轻教师同化现象严重。
青年教师本应是“课改”的生力军。在农村,由于大部分学校老年教师居多,进取心不强,学 校很难形成一种教学研究的氛围。 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个不利 于自己成长的环境之中,使得她们在思想上过早地老化,惰性,不思进取。自然影响到她们 的成长,因此,在农村小学中,缺乏优秀的年轻数学教师也就成为必然。课改的落实也就势 必受到影响。
5、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小学教师要什么都会教,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样样都会,势必 样样都不会, 更谈不上精。 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就小学数学而言, 几
加几, 我相信人人都会,收废品的也会,可是要教好数学却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们知道,中学数 学教师来教小学数学也不一定能胜任,何况其它学科的呢。不专就不便于教师钻研业务,自 然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今年教语文,明年教数学,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怎么去专 啊,教师也不适应。不用说精通,就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数 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师参过数学培训后,回到学校却改教语文,而参加 过其它的培训的老师却来教数学, 有的根本就没参加过任何培训, 手中又没有 《课标》 可学, 这又如何去理解新课程理念, 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新的理念呢?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已严
重影响了小学教育,不有说新理念的贯彻,就是常规教学都已很成问题。
建 议
1、加强基层教学研究
切实加强以学区和学校为单位的教学研究。要实实在在地坐下来研究问题,不要形而上学, 重形式,走过场。那种只听课,不讨论的研究活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理论源于实践, 对实践又具有指导作用。 如果教师连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 《数学课程标准》 的具体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呢?因此,在现阶段,教师 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理论学习。学区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3、尽快充实师资力量
新课程理念要靠教师去落实,相对而言年轻人在这方面有热情、有开拓精神,接受新鲜事物 快。而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现象已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作 宏观控制,尽快充实小学数学师资力量。
4、切实稳定教师队伍
要使新课程得到很好的落实,切实稳定教师队伍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师今年教这科, 明年教那科的现象必需得到根植。 只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才有利于教 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才有利于新课程的落实;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农村小学学生素养的调查报告
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一、智力因素
学业成绩的基础就是学生本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而我们通常会用智商来进行衡量,在对智商进行调查时,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学生。
通过对一至六年级学生抽样调查后,我们发现儿童的智商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它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也密切相关,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养育方式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的接触最密切,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越能科学地引导儿童学习更多的知识,智力就越高。学校和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可影响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设施优越、教学方法先进、师资水平高则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父母职业对儿童智力发展也有影响,父母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时间相对规律,有一定的业余时间,就拥有较多的时间能够和家人在一起,从而为孩子创造较好的智力、语言、运动、社交环境,反之则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作用。同时,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智商发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同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也有差别,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总体来说优于非独生子女,主要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相对存在着优势。 根据以上考察结果,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关键,学校要提高家庭教育的力度,学校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智力因素或认知因素而言,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为注意、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在智力与能力发展中起着动力、习惯和补偿作用。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这些非智力因素通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具有维持、调节、强化等多种功能的动力结构系统,对认识过程起到直接制约作用,在学生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把学校3~6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沈德立《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作为调查依据,从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焦虑、学习责任、学习毅力、注意稳定、情绪稳定、支配心、好胜心等11个非智力因素维度来反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1)在小学阶段,非智力因素各维度的发展在年级、性别、学校间存在着差异;(2)现阶段平度市小学生的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兴趣、学习责任的发展水平与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但三年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与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几乎无关;(3)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存在着性别、学校上的差异。
这种非智力因素主要的实例就是:孩子的共同症状是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是玩铅笔,就是东张西望,写作业边写边玩,或者不能记住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事没有耐心,容易发怒。他们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但看动画片或打游戏时注意力可以集中很长时间,家长认为是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改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排除不良的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可达到促进其学业发展的目的。
三、家庭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对学生有确切影响,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在儿童的早期作用更为明显 。因此,有必要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及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对我校四~六年级每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每班随机抽取十名学生,参加测试学生健康状态良好,智力正常,均无重大疾病。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明显的影响。父母通过家庭养育过程中一系列的行为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本研究结果亦提示,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倾向的影响也呈显著性。本次研究所包含的家庭因素的9个因子,包含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等养育方式,均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此9个因子均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倾向产生显著性影响,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对早期教育重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倾向密切相关。如四年级某班蒋新会和张瑞两名同学,父母均为某中学老师,两孩子非常顽皮,智力很好,刚来的时候,从语言表达、反应能力,蒋均在张之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张的听课、成绩渐渐在蒋之上,究其原因,张父比蒋父严厉的多.。
针对此种情况,提高父母素质,改变固有观念,采取适当的管教方式和管教态度对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雨很大作用,学校可经常举办家长学习班,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加强与父母间交流,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积极因素,共同营造和睦环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倾向。
四、教师因素
学生与教师,尤其班主任,都无不存在着关系远与近的若干层次,大概可分为三层:亲密层(教师喜爱的学生)、一般层(与教师情感一般的学生)、疏远层(与教师情感淡漠的学生)。一般而言,学生喜欢教师,亲近教师,那他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望略强于那些疏远教师者,他的成绩也普遍表现为优良层次。相反,那些不喜欢亲近教师、不愿和教师交谈,在教师面前缺乏成功、愉悦心理体验的小学生,往往属于低参与型课堂自我表现类型,其成绩普遍表现为及格和不及格
通过多年的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如果尊重学生、宽容与接纳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就是和谐师生关系、和谐课堂的前提,更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在这种前提下90%的学生会特别愿意学习这门课程,而且愿意和教师交流,喜欢听这样的教师教课。反之,指责、批评、抱怨学生,不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还轻易导致学生长期压抑在沉闷的课堂环境中,不敢展示自我,不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80%的学生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敌对情绪,进而不喜欢这门课程,导致学业成绩降低。
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现意向,必须对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鼓励性的评价能很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活动,对其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学生自身能力性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小学生课堂自我表现机会不均等,很大原因是因为学生的主观意志、情感,即性格能力方面决定的。
例如从课堂发言方面进行调查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愿意表现自己,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人数占80%左右,但到了中年级,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课堂经常发言的只占全班人数的15%左右。课堂上有些孩子希望表现自我,可当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却显得不知所措,或低头,或搓手,或声音细若蚊丝。也有一部分因表达能力欠佳的而造成语言不流畅,结结巴巴,出现较多口头禅。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属于不愿意自我表现者。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类“旁观者”:当其他孩子竞相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们只是静静地坐着,这并不是他们不会回答,如果他被老师点到的话,同样可以作出正确的回答。以上种种情况很突出,在需要“自荐”的今天,这些“主动让贤”“沉默不语”的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终究是要被淘汰的。而对于个人而言,不仅容易造成学业成绩的下降,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我评价偏颇、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状况。
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城市小学生的课堂自我表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实施现状还停留在形式层面,农村(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更是令人忧心忡忡。因此,我们不仅仅应该鼓励和提倡学生用“我最棒”“我能行”来表现自我、创造自我,还应该扎扎实实地制定一些措施,开辟一些途径,来完善和提高小学生的课堂自我表现能力。
六、意志品质 墨子有一句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这深刻揭示了意志品质对智力发展与智力水平发挥的影响。美国心理学者特尔曼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商都在140分以上的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大规模的追踪研究,前后长达50年,最后对各占20%的最大和最小成就者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最大差别不是智力而是意志品质。可见,个人的意志品质对其成功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A班上数学课时小丽爱开小差,不积极思考问题、爱发呆。老师找她谈话后,下课时认真复习了功课,不再想着出去玩了,而是认真复习。可是,今天的自习,又想着玩,上的很不好,还总想发呆。小丽现在想克服玩,却克服不了自己,有时上课想不玩了,下课又玩。做作业时,勉强将它做完,之后又想着玩。这样反反复复成绩在不断的下降,总之,就是小丽缺乏克服玩的意志品质害得小丽学习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下降,一次又一次遭遇失败。
教师针对学生以上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增添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精心设计活动和学习方式
2、确定具体的、可行的目标。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目的、要求必须一清二楚。
3、可以为他们画一张自我鉴定表格,让他们对完成学习计划、良好行为习惯、某种活动目标等情况进行打分。让家长检查,对于孩子进步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七、习惯对小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所谓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或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它也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否则,将使学生的学业受到很大影响。
张江,男,9岁,外来务工子女,去年刚刚从老家转学到B班,随父母居住,还有一小弟弟,平时父母工作很忙,督促检查作业时间较少,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难得来一次学校,偶尔打电话过去,都是停机或关机。主要表现:开始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邋邋遢遢的;常与父母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轮到他值日时还经常不见踪影,早早地溜走;有时还有小朋友反应有乱拿其他小朋友东西的现象。
要教育这样的孩子尽早脱离这种不良习惯应可采取下面方法: 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外,要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是一个从细致的量变到比较明显的质变的过程。
八、学习效率对小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学习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它与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身体健康或舒适情况、智力因素及周围环境等有关,。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效率低,怀疑孩子智力有问题。其实,造成学习效率低的可能因素有多种。
例如:学生甲脑子并不笨,可就是考不出好成绩, 孩子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为什么总是不理想?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练习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数学、英语成绩每次80分左右,在班里处于中游偏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自己着急,家长也是十分着急。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越多。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学习效率的问题。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却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帮助孩子:
1、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_把劲儿使在刀刃上_,听课抓住了重点,做习题抓住了典型,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和做题效率。
2、帮孩子建立学习目标,孩子心中有了学习目标,才会产生竞争意识。有了竞争意识才会转变学习态度,从而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九、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的能力,它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注意力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准备状态,所以它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小学生的注意品质存在着差异性,无数的事实也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明显的差别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坏。
我们对各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大致可分成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注意力本身没有什么障碍,而在于自我苛求、完美主义的倾向,他们常常要求自己能够学习时,心思百分之百在学习上,若是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倾向于自我谴责。二是对上课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或对所学内容的意义认识不足、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用了xx%-xx%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20xx年9月立题;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研究;
20xx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3、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4、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体会
我组全体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如下特征:
1、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
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
2、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
3、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4、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
七、研究影响与效果
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刚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两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xx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
二、调研方法
1、调研对象
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
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以获取直接数据。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共性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的收获。
从实际检查、听课中我们发现,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热心课改,积极参与教学实验的氛围。同时深切体会到:
1、教师已经不再死抱着陈旧的教学观念,而把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在备课中体现了创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实验纳入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加强。
2、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强了教师创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浸润于现代教学环节之中。
(二)、学生方面的收获
学生创新能力统计表
年级 四、2
学习成绩 18
计算能力 20
课堂自主活动量 24
创新能力 15
年级 五、2
学习成绩 19
计算能力 22
课堂自主活动量 23
创新能力
年级 六、1
学习成绩 20
计算能力 24
课堂自主活动量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 配合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精心设问、创造机会、分层教学、恰当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学习动力挖掘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学习手段上、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
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由不会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习。改革了长期的传统的那种单一的集体教学的模式,采用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总之,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的数学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在非禁锢的课堂上,在非封闭单一的试卷上,不仅丰富了视野,而且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数学科的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神奇的窗口。让学生从枯燥的数字中发现了数学美的真谛。不仅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提高,而且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将会继续在这一领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争形成一个科学的崭新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三)、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创新教育教学带来的收获。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响儿童发展的诸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在儿童的整体发展中产生作用,要全面考虑,整体实施,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益。
2、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创新学习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判断问题就缺少一定的依据,更难以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
1、广大教师响应学校的号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农村小学创新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创新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通过一年的实验运作,使我们看到了创新教学在农村学校开展所获得的优势。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将“五段式创新教育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尝试,并将反复实验、探索。以利于构建更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村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论。
一、调查目的
进行此项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一甄别,为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对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服好务,确保此项研究取得圆满成功。
二、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对我乡一至六年级的63名数学任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占25%,35周岁以上的占75%。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
2、教师在职期间接受的专业培训:90%的教师是通过继续教育接受培训的,只有10%的教师是通过其他方式接受培训的。从调查数据看教师接受培训方式单一,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局限性。
4、教后记情况:有95%的教师常常或每节课后都思考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经常写教后记的占40%。
5、教学反思:有95%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师认为进行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较有效。90%的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的篇数在7—10篇。每年撰写教学反思性论文在1篇以上的占50%。没写教学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没时间的占80%。有50%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已养成习惯,而50%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教学反思。
6你认为阻碍个人成长的主要困难:认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的10%,个人缺乏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的占10%。
7、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10%的教师认为是准备公开课,10%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基础扎实、进修活动。
8、开展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教学反思,多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完善学校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形成长期的交流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反思:教师根据自己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的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作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和文章。
(2)师徒结对反思:充分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采用师徒结对的方法,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3)观摩研讨反思: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专题讲座反思: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3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问卷调查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抽19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xx镇中心小学三年级部分学生19人共27人。
(四)调查步骤
10月12日问卷调查
10月13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10月14-24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90%以上学生对数学有较强学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主要体现在:
1、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学习有困难(2人)。
2、对数学没兴趣,不爱学习数学(1人)。
二)有近40%的学生几乎没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体验,从这点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把数学学习当成一件追寻幸福的事去做,而是当成任务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容易跑神,一节课内容掌握常常丢三落四,导致知识掌握没有系统性。
四)30%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不懂得问题长期搁置,而不知道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结论
1、教师备课、上课缺乏层次性、梯度性,难以照顾到学科潜能生的实际情况。
2、教师课堂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科潜能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式评价,甚至对学科潜能生进行讽刺、挖苦,造成学科潜能生学习自信心缺失,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师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4、由于智力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5、部分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经常一下课,扔下书本就玩,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坐不住,总想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后从事自己目前感兴趣的活动,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成绩相对比较差。
6、家庭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不管不问。有的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xx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现象1:挥霍课堂教学时间。一位老师上《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练习,先是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动”,等到题目抄好,几分钟已过去了。学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会儿,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学又大多“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节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学节奏慢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前准备不足,应该课前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却没有这么做,致使寸时寸金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另外,教学时考虑不周密,上台学生板演没有与学生在台下练习同步,毫不吝惜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节奏。
现象2:盲目祛除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而沦为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守旧教师。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好像课堂上下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现象3: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对策建议:
1、必须珍惜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课堂时间一定是学习时间。
2、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些东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状况来定。
3、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点拨、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选择、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一、心理轻视,思维出现偏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长12米的木料,依次锯成长度相等的若干段,锯了3次,每段长多少米?
学生的解法有两种:
①12÷3 = 4(米)
②12÷(3 + 1) = 12÷4 = 3(米)
以上两种解法中,解法①是错误的,解法②是正确的。
出现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轻视,忽视了题中至关重要的词句,根本没有仔细地去思考“锯了3次”的真正含义,想当然地认为“锯了3次”就是“锯成3段”,所以出现“12÷3 = 4(米)”的错误结论。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思考,要教学生画简单的情景图,以帮助审题。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作出认真审题的示范,教给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心理畏惧,信心自我丧失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变得紧张起来,不想再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题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学生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选择放弃。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己,战胜自己,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便会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例如: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 、 - 、×或÷,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学生的填法有:
①2 + 2 - 2 = 2
②2 - 2 + 2 = 2
③2×2÷2 = 2
④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减计算或只含乘、除计算,都按规定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符合题目要求,结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计算,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题运算顺 序的干扰,部分学生把它的运算顺序定势地理解为2 + 2 = 4→4÷2 = 2。这是明显的运算顺序上的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的教学,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教给学生正确地运用概念、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要正确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
四、思路狭窄,思维焦点错位
数学问题中包含着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必须从已知的条件中抓住关键,才能通过中间环节逐步向问题靠近,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焦点转移到关键条件上,导致思维焦点错位,便会使问题无法得以解决。
例如:运一堆煤,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3吨的小货车运了5次,还剩2 吨,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吨?
部分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思维狭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货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只有把大货车运的这一半先求出来,再和小货车运的3×5 + 2 = 17吨相加,才能解决问题。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
看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灵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中的思维狭窄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分析题中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数学思想:
(二)套构的方式强化数学模型:
套构的方式与类比的方法类同,是根据两类或两个对象的相似或相同点,推断他们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类比思想可发现新问题,所得结论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可为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为思维指明方向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极为有利放而类比是数学发现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结构特征上、数量关系上、算理思路与思想内容上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教学。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类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这个题的解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各个加数依次相加,最终得出结构。也可以用加法交换率将算式进行加数上的调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构加法交换率在连加算式中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套构既定数学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三)逆向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首先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其次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最后有利于排除惯常思维过程中。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例如,张兰在暑假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在第一周,他阅读了一本书的一半少40页,在第二周,他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他阅读了30页,至此全部看完。问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利用逆向思维来解答,第二周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阅读了30页看完,即30页加10页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页;剩下的书页数是80页;第一周阅读了书的一半少40页,即比80页少40页,也就是第一周阅读了40页。所以这本书总共是80页加上40页,等于120页。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堆。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人们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时,其最大的动力是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识到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其生活带来益处,所以要努力学生,最终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相反,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情景,能够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够稳定挂图。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问卷 家长签字:——————
1、你认为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适量吗?⑴超量 ⑵适量⑶不算多 ⑷比较少
2.你认为现在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1)偏难(2)适宜(3)偏易
3、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⑴两小时以上⑵一个小时左右⑶半小时⑷20分钟左右
4.能否独立完成家庭作业?(1)能(2)和同学讨论完成(3)与家长讨论完成
5.对老师不布置的作业是否喜欢?(1)不喜欢 (2)喜欢
6.作业是否有意思?(1)没意思(2)有意思
7.回家后,完成家庭作业是否需要大人催促? (1)需要(2)不需要(3)有时需要
8.你经常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1)回家后马上写(2)睡觉前写 (3)早晨上学前写
9.是否会把布置的作业记录在回家作业本上或家庭作业计划本上?(1)会(2)不会
10.当不知道作业该怎么做时?(1)会寻求帮(2)不会寻求帮助
11.是否会检查作业本,来确定自己完成了当天所要完成的全部家庭作业?(1)会(2)不会
12.你是否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1)能(2)偶尔拖欠(3)常常拖欠
13.是否有抄过别人的作业?(1)有(2) 没有
14.每天作业完成情况?(1)能认真完 (2)应付了事(3)经常不完成
15、你完成家庭作业是为了?⑴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⑵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 ⑶迫不得已 ⑷其它
16.每天作业是否影响学生休息、运动? (1)是(2)否 (3)有时 (4)经常
17、除教师所留作业外,家长布置作业情况?
(1)适当地灵活多样地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2)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加以检查,帮助学生做好
(3)买来许多练习题,做完老师留的作业,还要做家长留的作业(4)家长没时间过问
18、你除了教师留的作业外,还怎么做( )(1)有计划地做一些书面练习 (2)和同学搞一些调查、实验(3)参加一些有益的户外活动(4)玩或看电视
19、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请写在下面。
20、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请你谈一下对家庭作业的看法。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问卷调查报告
篇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表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
本问卷旨在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研究之后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因此,请不要担心填写问卷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而且我们会对结果保密。
请仔细阅读每个题目,然后如实地按照你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O(∩_∩)O 1. 你喜欢学习数学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 上课时,老师的讲课会引起你学习的兴趣吗?
( A很有兴趣B没感觉C没兴趣
3. 你的老师是用哪种方式进行上课的? ( A灌输式: 教师从头到尾讲解。
B互动式: 教师设置一些教学活动,讲解重点,并辅助练习。C自学式: 教师指导,学生讲解,自己学习。 4. 你更喜欢什么类型的数学课堂?
( A灌输式 B互动式 C自学式 5. 请你按喜欢到不喜欢的顺序排列: A 数学游戏 B 课堂活动 C 多媒体课件 D 数学练习题 6. 你自己平时会不会自觉、主动地预习和复习学习内容?( A每次都会B偶尔会C从来不会
7. 你愿意经常举手发言、或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吗?(A愿意B偶尔C不愿意 8. 数学老师经常表扬你们吗? A 经常 B偶尔 C从不
9.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时愿意向数学老师请教吗? ( A愿意B不愿意
) )
篇二: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小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学习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它能让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
二、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现状及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注重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调查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调查地点:校内
调查对象:小学
二、三年级各50名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 调查结果分析:
一、这三个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浓厚
1、只有近一半同学对数学感兴趣(其中很喜欢的只占总人数的7%,喜欢的占43%),还有44%的同学对学习数学情感体验一般,6%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学习数学。
2、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按学生喜爱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11%,排在第二的有29%,排在第三的占38%,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22%。
3、喜欢做数学作业的同学只有36%(其中很喜欢的只有4%),而有近一半同学对做数学作业很勉强,还有1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4、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是“兴趣爱好”的只占18%,是因为“考试的压力”而学数学的有26%,而有46%的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是认为数学“有实用价值”,还有10%的同学是由于“老师管得严”才学数学的。
二、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自主学习数学的少,依赖他人学习数学的多。
调查中发现:数学课堂中,最喜欢“听老师讲解”的人数占48%,最不喜欢的只占3%,最喜欢“与同学讨论”的人数占28%,最不喜欢的只占7%,而最喜欢“上台板演”与最喜欢“上台当小老师”的人数分别只占4%与5%,但最不喜欢的却分别占44%与35%,最喜欢“举手发言”的人数只占12%,最不喜欢的也占14%。这说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喜欢表现自我,不愿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们很少自主、主动学习数学,这恰恰也是他们 对数学缺乏兴趣的标志。
三、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教材内容本身的原因。
1、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有30%的学生是基础不好。数学基础是否打好,是学生对数学兴趣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教材内容需要降低难度,学生自己也要牢固掌握基本知识,打好基础。
2、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是“活泼开朗”型的,这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认为:“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是培养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数学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个个必用的一种工具,而任何知识的学习,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把生活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为生活实践服务。只有这样,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价值感与渴求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力量,尝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
调查中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中,因为觉得“数学太难”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人类需要成功,而学生需要成功的感情更为强烈,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学习愿望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就会过高估计数学的难度,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子,从而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
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在平时练习、课堂作业、考试中,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或上台板演时,要让学生能体面地、自豪地坐下去或走下去。当学生出现差错或回答不出时,不要简单地给予否定或让其他同学代答,应耐心启发,适当地给予搭桥铺路,一步一步引导他找到正确的答案,促使他知难而进,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态度,融洽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调查中发现,“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如果当老师的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那么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其次,数学训练不要搞题海战术。因为一大堆的题目会把学生的学习胃口全部打消掉,最能遏制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心烦的,就是反反复复的题海战术。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不是很喜欢做数学作业,主要原因就是数学作业太多,题目又枯燥无味。因此,数学训练,要精选题目,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适量的不同难度的题目,让他们都能轻松地完成作业。
再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
兴趣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激疑情境。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疑激学,造成学生急着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的心理,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三: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问卷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更好掌握我校学生对数学学习各方面的情况,以便开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有20个问题,需要花费你大约15分钟时间,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问卷。非常感谢你的配合!
1、你的性别?( )①男 ②女
2、你的年级、班级?
班
3、你喜欢数学吗?() ①很喜欢②较喜欢
③不喜欢
4、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吗?(
)①很喜欢②较喜欢
5、你的数学成绩怎么样?()①很好
②较好③一般④较差
6、你遇到数学难题如何解决?()
①问老师②问同学
③查资料
逆向思维是发散式思维的一种其基本特征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问题这种思维形式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反联结性是对思维惯性的克服其优点在于首先有利于克服惯常思维的保守性,开拓新的数学领域其次有利于纠正惯常思维所造成的错误认识,开辟数学新方向最后有利于排除惯常思维过程中。逆向思维的方法多用于应用题的解答。例如,张兰在暑假阅读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在第一周,他阅读了一本书的一半少40页,在第二周,他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他阅读了30页,至此全部看完。问题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一共多少页?利用逆向思维来解答,第二周阅读了剩下的一半多10页,第三周阅读了30页看完,即30页加10页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页;剩下的书页数是80页;第一周阅读了书的一半少40页,即比80页少40页,也就是第一周阅读了40页。所以这本书总共是80页加上40页,等于120页。逆向思维这种数学思维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问题和题中已知的部分条件来还原出潜在的条件,运用还原出的条件可以继续向前堆。如此这般环环相扣,最终就能解决问题。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课堂练习、作业、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情况,包括典型错例、易错题例的展开,力求对错例出现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的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特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分析
(一)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问卷调查,问卷的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和少量开放式问答题。内容注要聚焦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例具体产生的原因、题型以及相关的学习习惯等情况。
(二)调查的实施
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三年级进行随即发放,共发放14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 。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首要就是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不高。
多数学生不知道上课听讲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时间很短,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听明白课内所讲的内容,不能及时内化,那么,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知识上不懂的`大问题,当然作业就不能准确、及时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往往会忽视细节,不容易关注一些细节问题。由于学生对于细节的忽视,我们在作业的批改时,试卷的批阅中会发现许多错误都是类同的(数据的抄错,横式漏写结果等种种情况)。这些错误都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紧密相关。对于这样的“粗心”我们老师给予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但是多次的原谅之后,发现我们的学生不但没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粗心”会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为改不掉的坏毛病了,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刻不容缓。
3、学生认知水平差产生干扰造成作业错误
小学生的知觉常常表现为比较随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觉,对感知的对象分析综合、水平差。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由于认知原因造成的错误。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即错题分析记录本,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学生建立数学日记本,进行有效反思,通过小日记进行小结。
3、根据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题的原因,学生纠错时的'具体要求。
比如: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
(二)教师方面:
1、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教师研讨课、调查问卷分析和撰写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观察、总结、反思能力提高了。
2、针对学生的错例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初步形成解决策略: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题(针对性要强;要让错例资源真正发挥作用)
(2)培养学生做题时的习惯(如自主检查方法)
(3)指导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反思。
(4)课堂上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培养学生口算与笔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6)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学必须靠高效课堂来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但这一理念要内化成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却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现象,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动辄搞小组讨论。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有些分组学习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乱叫一阵,给人以表面的积极讨论问题的假象,看上去热热闹闹,没有实际效果。不仅如此,而且还会助长不良风气的形成,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新的两极分化。
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教师的表扬不要随意和漫不经心;要发自内心的,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问已引起老师的兴趣。这种表扬要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否定学生的结论,则要让其明白错误的原因,使其体面地坐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因问题的难易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是必要的;但更应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在动口、动手,动脑;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
7、 分层教学落实不到位,习题设计没有梯度,致使好学生吃不饱,浪费了宝贵时间,而落后学生又跟不上,丧失积极性。
课堂容量较小,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缺乏认真研究,内容设计较少,又没设计上足量的练习题,致使课堂容量小,课堂后半部分师生无事干。
教法不灵活,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在讲解、分析、提问,牵着学生走,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活动的时间少,体验不到成功的愉快,不能够主动学习。
电教手段效果不好,作用代替小黑板,动变内容少,起不到突破难点、直观思维的作用。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追求高效课堂。 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呢
什么是高效课,简单地说,我们所探求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效率高、效果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的课堂教学,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率的教学。即所用时间与完成任务量成正比,教师要在限定时间内让尽量多的学生学会、掌握尽量多的知识。
2、高效课堂教学是高效益的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能将知识和能力延伸迁移,会学、善学、乐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3、高效课堂教学应包括“高效地教”和“高效地学”两部分。教师在进行“高效地教”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指导学生激情愉悦“高效地学”。
如何做到高效愉悦教学:
要真正做到高效愉悦教学,必须从“教”和“学”两方面下功夫,并且贵在坚持,常抓不懈。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向教法改革要高效
我于20xx年11月16日被分配到xx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为期6周,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美术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小学美术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教育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老师所使用的大多数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美术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美术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非主科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美术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都不会影响到自己成绩的高低。因而,你让他们回家画画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画。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使他们对这节美术课的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小学的教学中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减少了教师板书所浪费的时间。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学生大多爱看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很清楚,这就对美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相对减少了。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比绘画能力的提高重视得多,因为创造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对人生产生较大影响的,而动手能力却是家长们过分重视的。调查中,教师采用的大部分是通过提问和回答,讲出和画出自己想法这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方法。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很少会亲自动手来画给学生看,因为这样会容易导致学生临摹教师的绘画方法,从而导致学生自己没有动脑去想自己该怎么画。所以教师就更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工具——电脑、电视等,从而从审美和创造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她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美术学习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美术。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画家,美术学得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低也不会受到家长责怪。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想学好美术的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毕竟小学生也许还是不断需要被一些新鲜事物来刺激一下的。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调皮,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学有所成!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
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习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回眸四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怀揣兴奋、幸福、渴求与希望的同时少不了怀疑、困惑与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积极应对、稳妥推进,低起点、小步伐、不停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基本态度。基于此,“有效性”问题成了我们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的聚焦点。在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强调“有效性”是否就是强调“双基”、是否要回到原来的课堂状态中?这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我们首先从调查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入手,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听了近50节数学课,有公开观摩探讨课也有朴实的常态课。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腑拾即是,而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三个意识的缺乏:一是缺乏学习效率意识,二是缺乏学习结果意识,三是缺乏学习感受意识。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针对性提出策略建议。
根据我校的整体工作安排,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对全区十三所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数学教研室三位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逐年深入听课。共举办了121场讲座。总的来说,所有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这项调查。教师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意识。显示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理念正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日常教育和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稳步发展。详情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成功在于达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淡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知识和技能目标作为基础和突出其地位的重要目标。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全面而扎实的,他们可以及时地扩展和拓展相关知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掌握学生知识和训练学习技能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课堂都是平淡、扎实、有效的。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及时恰当的熏陶和感染。找准时机,不要刻意进行与课堂教学没有联系或者牵强附会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方法得当。虽然今天的数学教学受到纸笔考试评价的制约,但大多数教师并不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但他们仍然可以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这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和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使人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和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采用新课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讲解应用扩展结构模型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清晰,注意各要素的和谐。并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1、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有所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大多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造一些有效、新颖、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发现、思考、提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因为创造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数学生活引发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大多数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建模活动。特别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教师可以掌握各个领域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个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紧紧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核心,借助直觉,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的主动过程,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教授的圆柱体表面积,东升的王申云教授的四边形分类,赵娜教授的辨向,连峰的马世炎教授的理解路线都体现了这一领域的教学特点。在统计与概率部分,统计学概念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连峰的王澍三年级教《均值与方法》,连峰的刘二年级教《统计图》等。都非常重视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并重视学生个人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经验。教学效果不错。这两个领域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建模方面做得很透彻。
3.说明应用扩展的设计是有层次和层次的。它既考虑所有人达标,又注重个体发展,有数学的深度拓展。老师在这个环节一般都会精心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清晰自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度把握每个环节的教学,并以此为重点。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尊重教材和灵活控制教材结合起来。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灵活性更强,这无疑对教师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春明小学的刘茜、辛鸣小学的杨军、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云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尊重并善用教材。同时,根据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实际和个人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思维丰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概念教学的突破。数学概念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从浅入深,新概念逐渐形成。还原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只要会使用,而这种使用只是通过大量实践才形式化的,大多数学生只有一点知识,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应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此,把握概念的本质,分析概念的内涵,对于真正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概念教学,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成功的教学。高太子严复老师讲授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下,充分理解物体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概念。学生对物体表面、闭合图形及其大小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再比如,很多老师上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和认可分数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在折叠、绘画、绘画过程中分数的意义。进入概念的本质理解是令人欣慰的,它不再是一种形式记忆。
(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视听教学设备,通过精致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东胜小学、莲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辛鸣小学、大禹小学的教师对现代电教的利用率较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视听教学。很多老师自己做课件。这说明教师意识到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具备一定的现代视听技术。
虽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各个学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关注,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层面予以关注。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很少有精彩的高潮,更多的是普通的高潮。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同一所学校和不同学校之间都很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需要深入研究。
6、你认为阻碍个人成长的主要困难:认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学校激励机制不完善的10%,个人缺乏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的占10%。
7、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师认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10%的教师认为是准备公开课,10%的教师认为是专业基础扎实、进修活动。
上一篇:违约金起诉书格式范文(推荐6篇)
下一篇:收费站通讯报道范文大全(13篇)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