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10篇)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10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10篇)

微信扫码分享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理论;翻译教学;应用

翻译教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功能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实践能力,因此翻译教学自身存在着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特殊性,它更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翻译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集合的能力,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结合,学会用翻译的语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教学生怎样翻译,首先要教给学生的是如何用另一种语言思考,将思考的过程转换为思维定式,将整个翻译的过程在心中完成,让翻译者不再拘泥于书面的翻译,而是变成自己的思维过程。这种方式方法才是翻译教学中的精髓。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翻译的技能,让学生们拥有语际间灵活转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翻译水平的必备综合素质。我国的翻译教学课程的现状还是与传统的课堂一样,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是被动听讲的一方,将某些典型例句的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这种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是持有不认可的态度的,而教学成果也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的翻译水平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不能应用于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很多翻译教师也只是将教学理论植入翻译课程当中,并不知道应当建立怎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究竟怎样将语文教学理论应用到翻译教学中

一、语文教学理论与翻译教学的有机结合

翻译课程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史,有关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语文教学理论有机结合是现阶段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很多专家学者对翻译理论抱有不一致的态度,有人认为翻译不需要理论支撑,太多的理论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翻译来说意义不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不大。他们认为拥有一定数量的词汇量和语文理论基础,翻译便可以顺利开展。也有人认为,所谓的翻译理论不过是原来翻译人员总结的一些经验而已,笔者认为,翻译的理论是客观存在的,它对具体实践过程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翻译者掌握一定数量的翻译理论可以将自己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有效解决,而不必通过自身实践一点点钻研,是翻译人员快速成长的有效捷径。翻译理论及语文理论对翻译实践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翻译课程应当将语文教学理论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一定数量的理论后再开始实践。但是教师怎样将理论有效传授给学生,学生如何学习理论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是现阶段值得商讨的问题。

1,在翻译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比如,培养学生具有语言的分析能力,要学会快速翻译,将听到的语句快速在头脑中组织语言,将词汇按照语法顺序排列组合,形成正确的语句。让学生拥有合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拥有系统的价值标准,了解所翻译的内容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掌握系统的理论,不能仅凭感觉翻译。

2,教师在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理论,应当让学生明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领,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能力,学会在具体实践时找到能够帮助自己完成工作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不断强化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技能。但是,现阶段的翻译课堂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翻译的发展历程及翻译技巧还应当更加深入探讨,不能仅靠教师的几节课就将整个过程讲解完毕,之后就再不提及。这种做法在翻译教学中是不可取的,它完全忽略了这些理论知识对今后学生的翻译实践有多么重要的指导作用。日后,在学生翻译具体实践中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其实多是因为当时学习翻译理论时对这些知识积累不足造成的,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应当及时贯穿到教学理论中,并不断在实践中进行补充。

二、怎样利用语文教学理论解决翻译教学中的问题

翻译课程中的一切理论都是为翻译的具体实践起指导作用的,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应当更好的为指导实践服务,这也是翻译课程的教学目的。我国传统的翻译课程主要采用的是讲授理论、学生练习、批改练习、讲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但是也有它的独到之处,针对学生的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针对自身的问题纠正翻译方法,并对翻译中的真实困难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练习,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翻译能力,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不少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多是由于对英文及语文的语法掌握不牢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等常见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便是语法知识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语文的理论知识植入到翻译课程中来,让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对语文及英文的语法掌握透彻,打实语言基础。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语法错误及重大翻译错误进行分析和点评,让学生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反复思考,找到错误出现的原因,并在今后的翻译课程中杜绝相同的错误出现,这对学生翻译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让学生既体验了翻译的整个过程,也将语文理论和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对学生练习评述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对翻译实践的理解过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升华整个翻译过程。

三、如何采用语文教学理论进行翻译教学

传统的教学课堂过于单一,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在针对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反复讲述时,不免让学生感到翻译实践会有这么多错误,感觉自己的学习没有成绩,产生消极心理,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过多参与到课程中来,而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听起来没有兴趣点,学生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翻译教学应当吸取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的优点,比如在今后教学中加入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入到教学中来,采用交互性的教学方法,与传统课堂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口语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加深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印象,巩固理解和思考,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翻译的技能,尽量学以致用,摆脱课本中八股文式的束缚。遇到问题,师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方向感,问题得以解决会使学生们产生成就感,从而主动去完成接下来的翻译学习。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觉分组,就翻译中的案例进行讨论,互相探讨解决方法。有目的的选择优秀的译文供学生们鉴赏,通过各式各样的灵活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教学成果测试多样化教学成果如何要通过测试进行判定,因此,在翻译课程中,教学成果测试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测试内容对检测学生翻译水平的影响很大,因此测试的题目需要经过认真的考量,早期翻译课程的测试内容围绕阅读理解、判断正误等题目进行,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选择、填空等形式,而在语文教学理论中,教学测试内容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根据测试的目的及测试的重点不同,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多样化的题目和针对性较强的题目,测试的成果检测越客观公正。除了必要的选择、填空外,适当加入对于翻译策略的探讨、译文的评析等内容也很有必要。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应当借鉴语文教学的实践理论,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结语: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论读书语言结构特征语言的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祈使功能

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选材范围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表现手法多样,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在文体特征上,散文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但却往往又以其结构上潜在的层次感和语言的生动简洁来打动读者的心扉;在语言功能上,散文往往具备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以及祈使功能。

基于散文的以上特点,将英语散文译成汉语时,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结构特点,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功能,使译文的意义完整,语言流畅,地道。下文中,笔者将以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王佐良先生对英国哲学家培根的“of studies”的译文《论读书》为例,简要论述英语散文汉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散文汉译时语言及结构特征的归化

总体而言,王佐良先生的译文与原文是句句对应,有的句子根据汉语语法特点汉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一些句子则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而相应调整了语序,从而使译文流畅自然。例如: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上述译文中,三个介词被译成了三个动词,三个并列的介词短语因此也成了三个动词短语。这样译文符合汉语的层层推进的叙事方法及多用动词的语言特征。又如: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to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is affection:to make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scholar.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原文前部分“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sloth”是用不定式做主语。译文照顾到汉语语言习惯,用“读书”作主语。这既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又符合散文的朴素风格和中文简练明快的特点,原文的后部分“is the humor ofa scholar”巧妙地运用“学究故态”将英语的静态特点转化成汉语的动态特点。

下面一句译文也十分精彩:

they prefect nature,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pruning by study;and studies themselves,do give forth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exgept they be bounded inby experience.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原文中的冒号被译文中的逗号代替,原文中的总分结构也被汉语的连动结构代替。这样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的特点。译文又巧妙地将原文中的“except they be hounded in byexperience”译为主动语态,突出体现了汉语的语言特点。这里,我们不得不赞叹王佐良先生驾驭英汉两种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散文汉译时对原文语言功能的传达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往往具备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及祈使功能等语言功能。因此,在英语散文汉译时,我们不仅要尽最大的努力保留原作所具有的语言特征,而且要尽力传达原作的各种语言功能。

1.译文对原文表情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表情功能体现在它能够改变接受者的情绪状态,能够激发人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感。散文的表情功能就在于它往往能够以简洁易懂的语言引起读者的共鸣。在翻译中,语言的表情功能的传达致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译文的成败。培根的“ofstudies”是公认的劝学名篇,因此译文也应具有同样的功能,在这一点上,王佐良先生很好地完成了他作为译者的任务,使《论读书》成了中国所独特的劝学名篇。

2.译文对原文信息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信息功能即运用简练的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可以更

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散文翻译中,对于原文中晦涩或较难理解的句子,译文应在保持语言顺畅前提下,给予适当解释或说明,从而保证其对原文信息功能的传达。如下面“of studies”中的句子:

abeut studia in mores.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原文比较难以理解,王佐良先生将其翻译成汉语推崇的四字结构,既保留了原文古雅的风格,同时也道明了句子潜在的意义,达到了对原文信息功能的传达。

3.译文对原文美感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语言,给读者以美好的享受。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因此,经过再创作的译文也是为读者服务的,应该将读者的接纳、欣赏和评判作为其生存的依据和标准。散文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文的读者效应,除了考虑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语言应能提示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因此,翻译散文时,除应忠实传达原文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如《论读书》中,以下句子的翻译,就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美感功能。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4.译文对原文祈使功能的传达

语言的祈使功能是指其对接受者行为的影响功能。这一功能可由命令或劝告来达成,但是通常更有效的途径是恰当的解释,有启发的玩笑,或者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它的使用常常暗示某种权威。在翻译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原文的这种语气,也即语言的祈使功能的保留。如在培根的“of studies”中,有如下句子: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nor to findaik and discourse;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3篇

Abstract: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attaches importance on the combin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Based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 taking the translat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tourist scenerie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more customary with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idea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will be better conveyed.

关键词:文化翻译理论;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Key words: 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tourist English;translation strategies

0 引言

随着青海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已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起来,青海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青旅游。如何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信息传递给外国游客,旅游英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国家间旅游沟通的桥梁,更是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纵观青海旅游英语翻译,存在问题颇多,主要有语言问题和文化误译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出可行性的翻译策略。

1 文化翻译理论综述

2 旅游英语翻译中汉英语言和文化差异

汉英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语言文体特色和风格上也不尽相同。文化的差异不言而喻。

语言差异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分析性,表意性,形与意结合的特点。中国人注重整体上的感官认识,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四字格成语,讲究文庄工整对仗,喜欢引经据典。它追求文学色彩的艺术美感,而非事实性的描述。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具有综合性,表音性,重型合的特点。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理性成分起主导。因此,英语旅游文本大多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避免描述语言的刻意渲染。因此,在翻译时,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翻译,只需要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就行了。

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反映,文化的传播是靠语言的。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应该只是语言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诠释,是一种文化的解码。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而西方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它的根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

文化差异主要是指文化冲突与文化缺省,文化冲突指原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与目标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是相反矛盾的。文化缺省指原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词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词,出现空缺。

3 翻译策略探究

音译

音译是指在译文中保留原始的发音(即汉语拼音),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适合于音译的有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的概念而本族语中又找不到对应的词语的情形。例如,青海湖景区简介中,将二郎剑翻译为Erlang Sword scenery,二郎音译,剑意译,将原本为一个概念的东西分开译,目的语读者必定不知所云。所以,直接采用音译的翻译策略,将其译为:Erlangjian scenery即可。

意译

意译主要在原语与译语体现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使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例如一些公示语的翻译。“小草也有情,脚下请留情”,“水边危险,请勿戏水”。这是西宁市海棠公园的两个公示语。它们的翻译分别是:_Small grass also has feelings, please show your mercy.__Waterside is dangerous, do not play with water!_这两句话都是按照字面翻译,看似正确,却忽视了译语文化与原语文化的差异,殊不知,在国外,草地上是可以走、坐的。所以这里建议使用意译的方法,将两句话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No Swimming即可。

音译加解释

由于频繁使用音译严重影响景点名称的翻译质量,尽失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含义,不能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采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例如,倒淌河可译为:Daotang River──regorging River,狗浇尿可译为:Goujiaoniao──a kind of deep fried pen-cake。

增译

增译是指适当地增添理解原文内容所必须的背景知识,如介绍人物身份及其历史贡献,介绍相关历史典故等。例如在青海湖景区介绍时,对于福娃迎迎、吉祥四瑞都应做增译,因为他们有特殊的背景与含义,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外国游客必定不知所云,因此可以采用增译的方法,添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将其翻译为:福娃迎迎:Fuwa Yingying(one of the five mascots of Beijing Olympics. Yingying is the Tibetan Antelope and he is a quick-witted and agile boy who represents the yellow Olympic ring);吉祥四瑞:the statue of four Auspicious Animals(A legend says a cuckoo carries a seed, a rabbit digged a hole and sowed the seed, then a monkey enclosed the hole with a fence, at last an elephant watered the seed. Finally, the seed grew up and became a towering legend means good harvests and longevity of people,auspiciousness and happiness.)。

减译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体风格上的差异,汉语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四字格成语,讲究文庄工整对仗,喜欢引经据典。它追求文学色彩的艺术美感,而非事实性的描述。相反,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喜欢分析推理。英语旅游文本大多严谨,简约,行文措辞简单明了,不用过多的华丽辞藻,避免描述语言的刻意渲染。因此,在进行汉英旅游文本翻译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删减或更改,没有必要将描述性词汇一一译出。还是以西宁海棠园翻译为例:在介绍海棠花时,有这样一句话:_The crabapple has the reputation of 'the God of Flowers','flower imperial concubine','Flower dignity' for its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flower appearance, blossoming like brocade_其汉语意思为”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仙’,‘华贵妃’,‘花尊贵’之称。这个汉语中看似词汇优美,比喻贴切的句子在外国人眼里_It doesn't make sense._(什么都没有表达)根据适度删减原则,可将其译为:The crabapple is known as 'the God of Flowers','flower imperial concubine and 'flower dignity' for its natural and beautiful blossoming quality.

类比

类比是一种寻找两种不同事物最佳关联点的译法。“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就是通过已知的知识借助类比手段推理出尚不为人所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达到认知的目的。”[4]例如,将昆仑神话中的九天玄女比作希腊神话中的Athene(_),九天玄女是中国神话中的战神,而Athene(_)则是希腊神话中的代表智慧的战争女神,二者有相似的地方。这种跨文化的类比手法使外国游客将异国陌生的文化与本国熟悉的历史人物或典故联系起来,可以消除陌生感,有效地达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4 结语

跨文化旅游翻译集翻译和文化于一身。它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解码。在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各国翻译学家都提出了各自的翻译理论,而没有一个理论能试用于所有的翻译文本,在具体地翻译实践中,需要根据各自的特殊情况,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采用音译、意译、增译、减译、类比等方法可以避免因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导致的障碍,从而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Susan Bassnett and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Susan Bassnett and Andre Lefeve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8,123.

[2]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82.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4篇

英语中宗教(relig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ligae,其本意是使紧紧联结。这种词源上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由某种教义或道德准则而使信徒们联结起来,使人们对神圣信仰、义务和崇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文化在人类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方,宗教几乎渗透在社会传统、文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等等各个领域中。而基督教,作为西方宗教的主要力量,几乎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可以说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它。比如说,人在出生后首先会受洗;结婚时会在教堂举行婚礼;离世后,会接受牧师的祷告。在西方各种节日中,最盛大的要数圣诞节了,而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在文学领域里,宗教影响更不计其数。例如米尔顿的《失乐园》、但丁的《神曲》等等。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巨著应该是《圣经》了。它里面不仅涵盖了宗教观点,而且它为西方政治、法律、教育、文学及文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在现代英语语言中,仍然充斥着许多与宗教有关的习惯搭配及用法。这也是英语学习者及译者需要掌握西方宗教文化的原因。这里,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英汉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因素。

1.人物

在英语国家,许多人都以宗教典著当中的人物起名,特别是《圣经》当中有许多人物,像犹大,诺亚,夏娃等等,他们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与之相关的故事,每个性格千差万别,这些人名伴随着他们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久而久之也被赋予了一些除了标识姓名之外的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其数量直达和使用频率之高,使得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随意的一句话竟源于圣经。译者在遇到这些翻译时,必须对上下文进行仔细推敲,以决定是使用直译还是意译。例如:TAdam,butIstillthinkitsfunny.你给我们讲的那个笑话简直老掉了牙,不过我认为还是很有趣的。这句子中有一个著名的圣经人物亚当(Adam),据圣经记载,他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类,而夏娃是第一个女人,他们曾一起在上帝创造的花园—伊甸园中生活,由于夏娃偷食了禁果,他们两个均得到上帝不同方式的惩罚。亚当和夏娃可以说是人类的始祖了,因此“亚当”这个专有名词便蕴涵了新的意义:指古老或陈旧的事物或人。因此,如果对此了解不深,直译其人名,便会曲解原文意思,使意义模糊不清。

2.数字

基督教中有许多富有特殊含义的数字。作为英语学习者或翻译者,对其所隐藏的深刻文化内涵绝不能忽略。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数字“13”了,可以说它是基督教世界里的一大禁忌。这背后又隐藏着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据说耶稣与其13个门徒的最后一顿晚餐上,犹大,也就是其第十三个门徒背叛了耶稣,把他送上了绞刑架。因此那些虔诚的基督徒们相信十三是一个会带来厄运的数字。日常生活中,英美人就像回避“4”一样地回避“13”这个数字。所以楼层号没有13,请客绝不能有13人,飞机、火车、剧院等没有第13排13座,每月的第13日都不宜进行庆典的喜庆活动。另外一个在基督教世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数字是“7”。基督教认为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人类,有七种美德,人的一生被分为七个生长时期,主祷文也分为七个部分,这是一个神圣的数字,甚至连七的倍数也被认为是神圣的。因此,它便经常用来表示规范或调解人类行为以及宗教仪式。比如七宗罪、神的七大礼物、神的七大圣礼,每个教条背后都蕴涵着其价值观及传统习俗。请看下面一则错译的例子:H.他是家里第七子的第七子。很显然,这样的翻译意义不明,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由于数字“7”在基督教中的神圣地位,句中表示此人是“”,当然不会只是表面意义上的第七个儿子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此人在家里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把这个短语译成“非常显要的后代”比较恰当。

3.动物

我们常见到的关于动物的英语习语很多,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引申意义来源于英语世界的宗教文化。而对于那些不了解宗教文化便想当然的翻译与之相关的句子,便会闹出笑话。请看下面的句子:T!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一种神奇的动物,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我们常以龙的精神来代表中华民族,在中国,关于龙的表达方式,几乎都是正面意义的,比如说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飞凤舞等等。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龙在《圣经》中确是一个十足的恶魔或者凶猛的生物,它是一个违背上帝而被教民视作是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因此,龙这个生物,在西方世界绝不是像在中国一样受欢迎。倘若拥有了此类宗教文化的知识背景,这个句子应该被合理地译为“会计科那个女科长是个十足的母夜叉!”又如:Iwasmadethescapegoat,.是别人放的火,让我背了黑锅。这个句子中的“scapegoat”就是来源于基督教。“替罪羊”的故事说的是:上帝_想考验亚伯拉罕对他是否忠诚,要他把爱子以撒献为火祭的供品,亚伯拉罕就在高山上用石头砌起了祭坛,把吓得魂不附体的以撒绑了起来,放在准备点火的木柴上,然后举起尖刀朝着以撒刺去———正在此刻,_派天使急速拉住了他的手腕———亚伯拉罕就把附近一只迷了路,角被荆棘挂住的山羊捉来,代替以撒做了火祭。于是人们就用“替罪羊”来比喻代人受罪的人。

4.典故及习语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5篇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_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基督教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传说,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句子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6篇

【关键词】英汉语言 文化差异 政论英语 翻译

翻译工作起源于语言,但是也终止于语言,这一点在各种语言交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人类思维方式的相同处以及差异点是互相制约和促进的,这一点可以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看出,所以语言表达的差异来源于思维方式的的不同。在语言思维方式的表达中,西方国家侧重于数据分析,将事物通过抽象化的方式展现;但是东方的文化则更注重实践探究,讲物体具体化,实物化。只有依据原文实际进行翻译,又要考虑英汉两国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才能翻译出优秀的文章,被广大读者所认同。

一、翻译工作现状

美国语言学教授了一本关于语言的著作《各国语言文化交流》,他在创作这本书时的意愿是为学习语言的人提供一个参考,但是这本书现在已经为各国研究语言文学的人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二十世纪中期语言的发展就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方法理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他们都一致认为语言依赖于文化,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而翻译刚好就是连通这两者的桥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语言,语言是现代化社会发展构建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从整体来看,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以往翻译遵循的大多是原文分析和原文重现,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知直到本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并引起公众关注,现在文化差异与翻译密不可分,文化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各国文化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翻译工作中应该考虑文化因素,不然就会失去原有的风采。

二、分析英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差异

1.英汉语言文化重要性。世界文化的特点就是多样化,文化作用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内容,我们想要真正的掌握一门语言就要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慢慢地熟悉它。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绝对的联系,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所以语言的差异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文化的差异。文化不仅仅包括风俗习惯,还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语言的表达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篇幅结构、文化内涵、逻辑思维等。英汉翻译不仅可以促进两国之间语言的沟通,也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是两国交流的桥梁。从文化交流的层面来讲翻译是翻译人员摆脱陈旧的翻译思想与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对两国的文化做出变换与融合,并且使其形成一种全新的、有活力的文本。任何的翻译工作都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只有学习并掌握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以及联系,才能把翻译作品提高一个水平,所以英汉两国的文化差异对于翻译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2.方式与语言。思维在语言的表达上也是一项重要的要素。思维是语言的依据,语言表达的工具是思维,两者相辅相成,但是两者的分量却是不均衡的,总的来说思维决定着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思维是没有国界之分的,它是全人类共享的,语言虽然有国界之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推理想象、结合实践理论的方法进行表达,使翻译人员所传达的意思与原文一致或相似。

3.综合型和分析型。人类的思维方式大致分为分析型和综合型。西方国家注重于分析,他们会把一件事物拆解分析,认清他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但这种思维方式却只注重眼前,不考虑以后;东方国家属于综合型思维方式,他们注重各事物之间的联系,纵观全局,全面发展。从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来看,无论是哪一种思维,单项选择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学会语言的表达与翻译。

三、对政论英语翻译的思考及探究

政论英语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谨的工作,不能容许半点差错,每个单词都要确保转换的准确性。大部分的政论概念不仅与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关联,还涉及到国家的领土与问题。首先从国家的经济利益出发,假如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失误,轻则引起两国之间的误解与纠纷,重则影响国家利益,导致经济格局的改变;另外是政论英语与国家文化的关联,一旦在政务英语中出现错误,国家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国家发展格局的表达都会出现偏差,影响国家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最后是对国家及尊严的影响,在面对国外来宾时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旦出现政务英语方面的错误,就会给两国的关系打上问号,或多或少都会对国家的政治格局以及ν夥⒄勾来影响。

四、结束语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7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和全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而在各种社交活动当中,英语无疑成为了最为常用的语言工具。因此,英语的听说写译技能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跨国跨领域交流的桥梁,翻译能力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此外,现代社会中诸如金融业、法律行业、旅游业以及信息科技行业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英语的翻译技能。在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对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英互译”“高速翻译”“翻译精准”等成为了广大大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故而,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多方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翻译能力培养的缺陷和当下翻译教学的弊端

1)重视程度偏低就眼下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束缚,导致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的大学英语培养的首要目的,最终造成了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偏低。尽管现阶段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大多数非专业英语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阅读能力教学,忽略翻译教学的份量。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三、大四学年都不再有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利用某些英语翻译选修课进行翻译能力培养,课堂中重视程度也相当低。

2)翻译材料和课程设置不足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材料在不断变革,但是就当下的英语材料来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和大学英语的教材依然尚未将翻译能力的培养囊括进入。就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来看,其中涵盖了听说材料、读写材料,反而没有专门针对翻译教学的翻译材料。而且,现阶段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课程的开设都只是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进入大三学年的学生已经没有英语课程学习,英语教学断线现象严重。此外,就全国范围来看,专业翻译教学的教材凤毛麟角。

3)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传统单一现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对于教材中的零星教学翻译依赖相当严重,而教材中的教学翻译法由于多年的忽视依然传统。同时,翻译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也较为传统和单一,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是教师传播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单向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翻译教学将翻译结果当做了翻译能力培养的评测手段,过分重视翻译知识和语言知识而忽视翻译技能的问题也屡屡皆是。英语教学的本质来主要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将英语翻译学习学以致用,成为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翻译实践,学生在翻译应用学习的过程中也相当缺乏。

4)大学英语教师翻译能力的欠缺由于重视程度的下降以及翻译教学材料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广大高校也没有将自身翻译教学能力提升的积极性。而且,大学英语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翻译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思想也相对较弱。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翻译教学材料、自身翻译能力不足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眼下我国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翻译能力相当欠缺。

3培养翻译能力改进教学现状的对策措施

1)加强重视,不断培养翻译意识《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已经明确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翻译教学重视起来,应当特别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是非英语专业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都应当加强对英语翻译教学和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翻译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促进翻译教学有效性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例如现代某些高校已经采取课堂播放诸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纯英语生活剧的方式引起学生翻译意识,吸引学生英语翻译的积极性。或者是有的高校开始广泛开展英语辩论活动,培养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让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状态中提高翻译能力。

2)丰富教材,完善课程针对教材不够丰富和课程设置不完善的问题,广大高校应当尽量在大一大二学年的英语教学中根据课程设置增添足够多课时的翻译教学,提升英语翻译教学课时与其他教学的平衡度。而对于大三和大四学年的学生,英语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英语训练和英语翻译教学选修课程。同时尽量增添一些诸如商务翻译、科技翻译等形式的选修课。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国家高校教材委员会,都应当主动接纳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相关规定,将翻译教材编写进入英语教材中。而且,在翻译类教学教材编纂的过程中,编纂人员还应当注意翻译练习、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等内容融入,确保教材内容自身的多样化。广大高校也可联袂各大出版社,联合发行针对翻译教学的教学材料。不断丰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用材料。

3)加强技能培养翻译技能的培养是翻译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面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阻碍,加强和创新翻译技能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具体来说,加强技能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背景的关注。例如“AfterIhadtoldWaltorL,I’.”这段话的翻译过程中,Walt和Larry是英语翻译中最为常见的昵称,类似于中文的张三李四。这便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决定的。学生再翻译过程中就不能直接翻译为“告诉沃特或者拉瑞某种情况如何处理后”,而是应该翻译为“告诉这一位或者那一位某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2.充分考虑语言环境是翻译技能中需要掌握的重点,这是因为往往翻译过程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表达内涵。

3.针对翻译教学过程中某些非专业学生不能灵活变动出现翻译过硬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教授断句、增词、合词、减词和语序调整等技巧,帮助学生应对语言差异。

4结束语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8篇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很明显就能感受到宗教对于美国人民的影响力,在影片中有一个小片段,珍妮拉着阿甘一起向上帝祷告,希望上帝可以解决她的困境,在她心目中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在中国,佛教是很多人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西方与东方的宗教信仰不同,并导致他们遇事情时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一)生活习惯差异造成的影响

以《阿甘正传》为例,阿甘在形容他与珍妮儿时友谊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Fromthatdayon,wewerealwaystogeth-er..”使用词组直接翻译的话,它表达的是“从那天起我们总是在一起,珍妮和我就像是豌豆和胡萝卜一样”[4]。这样翻译会使观影的中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双方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在美国,豌豆与胡萝卜就像我们中国的秤与砣一样,代表着两人的亲密无间。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可以使用中国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表述,比如“从那天起,我跟珍妮形影不离”。

(二)种族倾向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影响

例如《阿甘正传》:“Federaltroops,enforcingacourtor-der,integratedtheUniversityofAlabamatoday”。联邦军队要求强制执行法院命令,令阿拉巴马大学黑白同校,该句台词的文化背景是六十年代,黑人掀起了民权运动,黑人也有同白人一起上大学的权利。句子中“integrated”字面翻译为“整合”的意思,但直接翻译观众会因不清楚这个时代背景而产生理解上的空缺,所以字幕翻译为“黑白同校”,弥补了观众的文化缺失。

(三)价值观不同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9篇

二 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

着名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于1995年发表的名着《译者的隐身》中,首次提出了归化的概念,他提出合理归化是英语文学翻译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策略。归化是指在翻译中以目的语和目的语的文化作为依托,并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一种翻译原则。在西方,归化的翻译传统,是自古代的西塞罗以及随后的贺拉斯、泰特勒等着名学者都比较认可的一翻译原则,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翻译原则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已。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就是在英语文学翻译中,把英语文化中让读者感到陌生的文化因素、成分转化为中文读者比较熟悉的中文文化内容,并始终着眼于中文文化,使广大中文读者也能够像英语读者一样能够全面、深入地感受到英语文学的文学艺术成就、感受到中文文化的妙趣,并使译文在中文表达上更为符合广大中文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当代翻译译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美国知名学者奈达,站在社会语言学一级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翻译,认为翻译必须多站在读者的角度,以读者为服务的中心。他认为,任何信息如果不能真正地起到交际、交流的作用,那么信息将会变得毫无价值。例如,“whit as snow”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成语,在翻译时应该如何处理?按着奈达的说法,世界上有不少地方的读者都没有见过雪,并且其源词中也没有雪这个词汇,如果把其强制性地翻译为“白如雪”,那么很容易形成翻译中的“零位信息”,使对这词汇的翻译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而,在对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将“whit as snow”翻译为“白如霜”或者“白如蘑菇”,或者与此相似的引申义和喻义。照此类推,也可以将“spring up like mushrooms”翻译为中文的“雨后春笋”,将“make hay while it is sunshine”翻译为中文的“趁热打铁”。

从这个角度去考察英语文学中的信息,当对英语文学翻译时,如果译文中的信息不能够很好地起到跨文化的交际作用,那么对英语文化的译作,也就会是一次失败的翻译。因而,衡量英语文学翻译是否成功,其首要条件之一,就是深入考察当广大中文读者在面对英语文学译作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并对中文读者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一番比较,如果中文读者的反应与英文读者的反应有很大的相似性,那么这会是一次成功的英语文学翻译。由此可见,合理归化翻译原则,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占有极其高的重要地位,对英语文学翻译的成功起着极其显着的作用。

要想深入地了解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我们还有必要共同探讨一下归化与异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原则就像是孪生兄弟,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理归化与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配合之下,可以使译文更为自然、透明、通畅,让读者感觉不到是在译作。合理归化与合理异化之间的区别可以追溯到更为遥远的过去,因为它们二者与早期的直译和意译有关。异化主要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去破除目的语的语言规范从而保留原发声语中的异域文化特色。由此可见,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合理异化翻译原则,主要着眼于原文的英语文化,把英语文化成分近似地转换为汉语的形式。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采取合理异化的翻译原则,它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原作、原原本本地反映原文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保留原文中所要持有的英语文化内涵,因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通过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积极应用,可以指引不懂英语的人去了解英语文化中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和异域人们的情感体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主要持合理异化翻译原则的是着名翻译理论家韦努蒂,他从解构主要是翻译思想出发,极力反对在英语文学作品仅仅关注译文通顺的翻译原则,极力要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语言上关注译语言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从这个角度去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合理归化”原则与“合理异化”原则,貌似它们二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要求译文符合中文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中文的文化内涵,从而在行文流畅译文的帮助之下,读者能够尽量减少发声语中的文化色彩。从这个角度去看,合理归化翻译原则似乎与异化翻译原则的目的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合理归化原则与异化原则,都处于殊途同归的境况之中。但是,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往往处于主导的地位,据有关翻译专家学者对傅东华先生《飘》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傅东华先生在《飘》中,主要遵循了目的文化为归宿的原则,也就是主要地采取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其中也少许遵守了合理异化的翻译原则、运用了合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是,在傅东华先生《飘》译作中,合理归化与异化翻译原则的遵守,其目的无非是译者傅东华先生为了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合理归化与异化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并无孰优孰劣之别。

三 “合理归化”原则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例如,我国着名英语文学翻译家傅东华在翻译英语名着《飘》时,就严格而恰到好处地遵守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使这一英语名着全面而深入到广大中文读者中,是一部典型的成功英语文学翻译代表作。在《飘》的傅译本中,傅东华先生把作品中的主人公加上了具有典型中国传统语言气息元素的姓,将主人公翻译为“郝思嘉”、“白瑞德”,并在傅译本《飘》的序言中,对合理归化这一翻译原则的目的做了具体的阐述: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合理归化翻译原则的目的,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趣味精神,而不仅仅追求于原文中的一枝一节。

与此同时,我国早期着名翻译理论与实践家钱钟书先生认为,英语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就是合理归化,将英语文学作品从英语文字转化为中文文字的过程中,在不因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而暴露出牵强附会的翻译痕迹的同时,还能够完全地保留原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风味,这就可谓是达到了英语文化翻译的合理归化境界。让我们来看看钱钟书对合理归化翻译原则在其译文《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中的运用:

原文:“Fie wangling Queen——/Whom every thing becomes,to chide,to laugh,/To weep;who se every passion fully striver/To make itself,in thee,fair and admired!”

钱译:嗔骂,嘻笑,啼泣,各态咸宜,七情能生百媚。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的译文中采取了中文传统的古体语言表达形式,巧妙地彰显出了英语原文的神韵。因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合理归化原则的遵循与运用,可以有效地彰显译者的再创造之美,给广大中文读者阅读英语文学大餐时带来理解上的便利,以及文学艺术上的审美享受,更有利于中文与英文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此外,我国着名的语言学大师老舍,在精通英语的基础上成功地翻译了萧伯纳的后期作品《苹果车》。老舍在该翻译作品中,对于称谓的处理,坚持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并巧妙地使用了合理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原文中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的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广大中文读者。例如,《苹果车》中的这句:“Has he an audience?/No,maam…”老舍先生将其翻译为:

王后:(有点不悦)“他有正式接见的通知吗?”

庞菲理亚斯:“没有,姑娘……”

让我们来分析此例中老舍先生对合理归化翻译原则的运用策略。在西方的人本主义传统文化中,“Maam”这一称谓一般是用于对女王、贵妇人、高级女军官等的尊称,如果翻译为夫人或者女士,这对于王后的称呼都显得不够贴切,而老舍先生将其翻译为“姑娘”却恰当好处地与原文中的意思等值。因为,与英国传统平等的基督教文化不同,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姑娘是皇帝老婆的最高尊称,在宫廷女人中具有绝对的最高地位,并且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素来都强调“仁”、“礼”,要求称谓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的辈分、尊卑、贵贱等,因而,老舍先生将“Maam”翻译为“姑娘”,“姑娘”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王后的尊贵地位,很好地遵守了合理归化的翻译原则,很好地忠实于原文的思想。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 第10篇

翻译标准

这两个翻译标准理论,将作为本文比较各个译本的主要评判依据。

The Gift of the Magi作品

翻译好这篇小说,我们首先要体现小说的写作风格,欧亨利在这篇小说中运用了他一贯的幽默语调和简练的语言,选取了一个生活中看似很平常的故事,但故事中又带有淡淡的哀伤,结尾也出乎意料。由于故事情节主要是靠素材体现,故大部分翻译都能保留原作的跌宕起伏;而对语言的整体选择,大部分译文都体现出简单和口语化的特点,对此在本文中也就不再赘述。

翻译中文的化差异

读完这篇文章,许多读者可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标题为什么叫“The Gift of the Magi”。对于标题的翻译也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大家所熟知的中文标题为“麦琪的礼物”。此外,也有其他的译法,如“东方博士的礼物”、“贤人的礼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的版本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标题的含义。

标题中的the Magi②,实为magus③的复数形式,出自《圣经》典故:指东方三贤人,他们在耶稣诞生时给耶稣送去黄金、乳香、没药三件礼物。黄金表示高贵、乳香象征神圣、没药预示耶稣最后要受迫害致死。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人,都会知道the Magi的寓意,即象征智慧和神圣,看到小说的这个题目自然就能领会这种表达法的含义。但是翻译的目标读者,由于固有的文化差异,很多并不熟知这个典故,所以看到这个题目未必能够明白其中隐含的深层意思。读者即便借助注解能明白the Magi的意思,但仍然很难产生自然的联想。就象汉语中我们用“说曹操曹操到”这个短句一样,我们汉语的读者一目了然,在其他语言中却似乎无法用一两句解释让读者清楚“曹操”深刻的文化含义。

可能正是基于这个缘故,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标题中包含的寓意,伍蠡甫先生最早将The Gift of the Magi翻译成“东方博士的礼物”。可以肯定,参照《圣经》中的典故,这样翻译保留了the Magi的真实寓意,似乎也符合了“信”的标准,但这样的翻译却又难免让人觉得太直白,失去了小说原有的意境。依照莱斯的翻译标准来看,文学作品重在欣赏和体味文章的感情和语言,而这一翻译很明显丢掉了原文原有的色彩。

后来王永年先生将the Magi译为“麦琪”,这显然是音译。此译法难免也有其弊端。首先,译文读者大多不知道典故来源,一眼看到标题“麦琪的礼物”,几乎无一例外的以为“麦琪”是故事主人公的名字。所以有必要为其加一个注解,加注解后,“麦琪”的含义非常清楚。翻译中遇到这类有典故的文化问题,音译加注解不失为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法之一。它既能保持原作风味,又能促进文化交流,不失为上策。故之后的翻译也大都沿用了“麦琪的礼物”这一翻译方法。

两种译本比较来看,“东方博士的礼物”与“麦琪的礼物”两种译法的不同并不能绝对的区分孰对孰错或是否忠实于原文的问题,只是所达到的效果有差别。如果是对于领悟能力较低的初级读者,译者将the Magi译成“东方博士”或者“贤人”既能使读者避免对小说的标题产生误解,又能使读者深刻领会原文the Magi的含义。而对于文学爱好者,翻译成“麦琪”,则一方面有助于中国读者自发的去探究更深层的英语典故,有助于使中国读者接受和熟知西方文化,有利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读者品味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英语翻译论文范文(10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