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访问
81
微信扫码分享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xx年经济运行情况与20xx年预测分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强调,今年全行业要保持全行业经济运行平稳,防止大起大落。同时,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上取得新进展。
xx年行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联合会分析称,20xx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引擎。
据石化联合会统计,预计全年行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万亿,增长31%;主营业务收入达万亿元,增长30%;利润总额8100亿元,增幅约为19%;投资万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约为6000亿美元,增长32%。
其中,化工行业全年产值预计达到万亿元,同比增长32%,与20xx年增速相当,占全行业总产值;化工行业利润总额3500亿元,增长35%,占全行业总利润额的;1—11月份,化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个百分点,占比。
原油20xx年产量基本持平,全年预计亿吨;进口预计亿吨,增;表观消费预计亿吨,增。天然气供需快速增长,全年产量预计1020亿方,增长8%;进口突破300亿方;表观消费1300亿方左右。成品油产需总体平衡,全年未出现明显油荒。炼油版块前11月累计亏损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持续较大幅度增长。
行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20xx年,“调结构、转方式”成效逐步显现。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化学工业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成为提高行业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动力。20xx年,专用化学品利润占化工利润的比重约达,合成材料占比16%。同时,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化肥、橡胶制品等传统化学品在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非公经济比重首次过半
20xx年前11个月,行业非公经济总产值万亿元,同比增长,占比,预计全年比重将达51%,历史上首次过半。公有经济产值万亿,增长,占比;其它经济比重约。与20xx年相比,20xx年非公经济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公有经济占比则下降了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每年平均提高个百分点。
20xx年行业经济运行重在“稳增长、调结构”
李寿生表示,20xx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经济运行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位。要求精心组织好油、气、肥的生产供给,特别要做好柴油和春耕化肥的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防止大幅下降和减少回落;强化行业安全生产。
李寿生强调,行的经济运行应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措施。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选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机制,落实化肥、“两碱”、电石、农药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行业将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领跑者”制度,首先在合成氨、甲醇、烧碱、纯碱、乙烯、合成树脂、子午线轮胎、电石、黄磷等十二种产品中试行开展。
行业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
石化联合会预计,20xx年,行业经济运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有利因素较多,经济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同比将会有所减缓。
预计全年总产值增幅约20%-25%,达到万亿元;全年利润总额约为9500亿元,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约13万亿元,增长20%左右;全行业投资月万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约为7100亿美元,增长约21%。
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强劲、生产平稳
石化联合会预计,受国内农业、工业、房地产及消费市场需求影响,20xx年国内能源及主要化工产品的需求依然比较强劲,同时能源生产继续保持平稳。
预计今年的原油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以上,增幅约;天然气产量约1130亿立方米,增长约11%;原油加工量约为亿吨,增长5%。20xx年,预计化肥产量约为6400万吨,增长约5%;合成树脂产量约5225万吨,增长10%;乙烯产量约1700万吨,增长11%;硫酸产量增长9%;烧碱增长8%;甲醇增长14%。
今年原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至亿吨;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至1482亿立方米;成品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至亿吨;化肥表观消费量约6230万吨,增长;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增长至8080万吨;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至1850万吨。
20xx年,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逐步步入回升通道,投资、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基本恢复到地震及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0xx年,世界经济虽已触底,但全球产业体系分工调整、新技术广泛应用并形成实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一个过程,且生态保护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这些决定了此次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将十分缓慢。同时,国内经济虽总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结构性调整也将会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成都的实际,我们认为:20xx年,成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内需增长将会有所减缓,对外贸易趋紧形势将有所缓解,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扬。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自从20xx年“5·12”汶川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来,成都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在20xx年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然后连续3个季度保持约12%的增速。但从20xx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我市经济增速不断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20xx年全市gdp同比增长,增速同比增加了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更为强劲
20xx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同比增加了个百分点。在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全市房地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在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是近几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出口逆势增长。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xx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20xx年下降4和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20xx年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物价指数明显降低,变动趋势趋向平缓
20xx年我市物价走势基本稳定,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增幅与20xx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基本上徘徊在100-101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据统计,20xx年成都ppi在1月达到全年最高(),之后几个月内持续下降,从8月后开始反转,12月回升至,全年累计ppi指数为,下降。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如何平稳退出超常规的金融刺激政策,将成为贯穿20xx年经济发展的主线。20xx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xx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成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
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 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
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20xx年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xx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
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外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远未结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三F”来表示,即FinancialCrisis(金融危机)、FUelCrisis(石油危机)和FoodCrisis(粮食危机)。索罗斯日前曾指出,美国当前可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目前,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下滑,金融危机已经从次贷蔓延到优级抵押贷款。美国最大的两个房地产贷款公司——房利美、房地美近期陷入困境便是证明。这两家金融机构持有大约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44%。这两大公司面临财务困境,势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危机还远未到达“结束的开始”(thebeginningOftheend),很可能仅仅是“开始的结束”(theendOfthebe-ginning)。
内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1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直接和间接途径
发端子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部分中资银行机构购买的次级抵押债券价格缩水,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是美国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又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机构债发行人,因此中国持有的机构债不仅会账面缩水,而且还会面临违约的风险。无论如何,“两房”危机已经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造成极大冲击。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还会表现在资本流动、贸易保护等诸多方面。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极可能导致短期性投机热钱流入中国,也可能导致热钱的迅速抽逃。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下滑将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进而造成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而美国经济下滑又会引发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
2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根据中国_世经政所的研究人员测算,中国出口对美国收入的弹性大约为4。就是说,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可能下降4%。考虑到其他国家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加上中国出口对许多重要贸易伙伴的收入弹性也在3~4左右,因此,以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1/5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
3对中国的通胀形势必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既有成本推起也有需求拉动的性质。但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说,是经济过热的结果。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的暴涨,以及国内工资成本的上涨(还有天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也是世界范围内经济过热的结果。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第一,通货膨胀的发生和发展,滞后于经济过热的发生和发展数个季度甚至、年以上。2007年的经济过热,不但对当前的通货膨胀,而且对和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会发生影响。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达,依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第二,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是在依然存在物价管制条件下的通货膨胀水平。为了改善资源配置,增加供给,政府必然会逐步放松物价管制。由于价格下调的刚性,一旦解除对关键性产品的物价管制,通货膨胀率将会上升。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如铁矿石)的上涨——尽管目前已经有所回落,已经而且还将增加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中国PPI的上升。
第四,中国的PPI在最近几个月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超过10%。下游企业将越来越难以消化PPI的上涨。一些企业将因亏损而倒闭、减产,但这并不意味产品价格不会上涨。因而,CPI很可能将因越来越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而上涨。此外,CPI并不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唯一尺度。例如,GDP—缩指数依然在快速上升。中国面对的不仅仅是猪肉或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是物价的普遍上涨。
第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通货膨胀的上升趋势得不到扭转,通货膨胀预期将会加强,通货膨胀预期下的企业和个人的自我保护行为(如要求增加工资、囤积、抢购等)将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在目前条件下,抢购之类的现象不大可能发生,但工资一物价的上升螺旋却可能形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前瞻:坚决遏制通胀
_最近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认为,尽管CPI的上升速度可能会因基数和农产品价格回落等原因而出现回落,但对通胀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观经济政策仍应该坚持把抑制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的方针。如果中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经济就不需要急刹车;如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反弹。最终不得不急刹车,损失则要大得多。
1抑制通胀无需惧怕经济增长速度适度降低
由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抑制总需求。换言之,控制通货膨胀就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在中国的总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两部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中国的投资率超过45%,是世界之最。由于房地产投资对总投资的增长贡献最大,且存在较严重的泡沫,因此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抑制经济过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必须付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_关于“两防”的方针是绝对正确的,在通货膨胀回落到可接受的水平之前,切不可以改变。投资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方向,我们没有必要对两者增长速度的下降,特别是对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过于担心。目前速度降一点,是正常的,不必紧张。没有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就不能有增长质量的提高,也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升级。
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可以做些预案,但还没有到需要立即实施的程度。在当前形势下,释放出政府将会对“反通胀”方针加以调整的信号是绝对有害的。即便需要对某些具体政策进行微调,也不应使公众产生“政策将会放松”的印象。例如,基于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许多银行提前放贷,夸大信贷紧张程度,营造信贷需求旺盛、规模紧张的氛围,以倒逼中央银行。_关于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的提法,显示了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为治理通货膨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通胀率的目标今年恐怕难以实现,可以延长实现这一目标的期限,但没有必要对此目标加以改变。而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最终维持在3%左右。
2治理通胀离不开货币紧缩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话虽然不能说得极端,但宽松的货币供应环境毕竟是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离不开货币紧缩。除非通货膨胀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否则,货币紧缩的大方向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减少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治理成本推起型通货膨胀,自然要增加供给,但为增加供给所能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有限的(减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且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一般情况下,即便通货膨胀是由供给方原因所造成的,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除实行其他政策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求抑制通胀,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1980年代,为了抑制由于石油冲击造成的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一度陷入“滞胀”。但历史表明,美国当时的经济衰退换来了以后20多年的低通货膨胀。而这种低通胀,则为美国经济的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多年的低通胀来之不易,一旦失去,要想重新获得,所付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已经越来越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财政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
3为了改善经济结构应继续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本次通货膨胀不能不说同其汇率政策有关。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货币源头及其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优惠的引资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了中国的双顺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顺差日益固化为结构性的双顺差。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需依赖度日益提高。
第二,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在双顺差条件下,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释放出人民币。
第三,央行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为了防止基础货币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央行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冲操作:卖出央票,回收人民币;提高准备金率。央行的对冲是成功的,但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因素,对冲难以完全冲销掉过剩的流动性。事实上,中国的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就为通货膨胀的发生创造了货币条件。
第四,中国的持续、巨额双顺差必然导致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产生,这种预期进而导致了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之外的资金的流入,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央行的对冲的负担。过剩流动性进一步增加。
第五,解决由双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最简单办法是让人民币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浮动。但是,由于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上升幅度可能过大。由于担心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中国选择了人民币缓慢升值这一路径。
第六,人民币缓慢升值和中美利差的倒挂导致热钱流入。在人民币升值速度缓慢条件下,防止热钱流入的唯一方法是实行资本管制。
4必须加强资本项目管制
如果已经确定了人民币缓慢、渐进升值的方针——尽管笔者不认为这是最佳方针——我们就需加强资本管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只有当资本管制完全有效时,才谈得上人民币升值的自主性,即升值速度才可以由中国自行掌握。当前央行对跨境资本流动加强管理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覆盖面应该进一步加宽。“严进宽出”应该调整为对进和出都实行有效管理。在强化对“热钱”防堵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热钱”突然流出、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防患于未然。
现代经济活动中,物流不仅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保障,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影响,而且物流环节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重要利润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间的货物的运输越来越频繁,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运输活动相对来讲时间长、距离远、能源和动力消耗多,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高达50%,因而,运输费用的节约余地大,发掘的潜力也大,无论在物流领域还是国民经济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真分析铁路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一、铁路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_2008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中国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193万人,同比增长,运输发送量完成330354万吨,同比增长。由此可见,在众多的交通方式和运输形式当中,铁路运输占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看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4点明显优势。
1.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高
国外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能耗方面,用于城市间旅客运输,平均1人公里铁路比公路节约60%~90%,而用于货物运输,平均1吨公里铁路比公路卡车运输节约50%~95%;在土地占用方面,1条复线铁路平均每小时可载运的旅客人数相当于16车道高速公路载客量,而前者占用土地面积相当于后者的15%~20%。土地资源的大量节约某种程度上更加凸显了铁路运输的节能优势。由此可见,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量的运输成果,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操作中,相较于汽车公路运输等形式,铁路运输等量换算周转量占用资源最少,可以起到较好的能源利用的效果。
2.铁路运输经济辐射作用大
铁路作为历史悠久的交通形式之一,遍布于祖国各地,因此也就可以实现较为广泛的运输。铁路运输较之公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因为汽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不能进行过长距离的运输,而铁路运输则可比较适合长距离的行驶;铁路运输较之航空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可以完成多个运输任务,实现运输效果的最大化,而航空运输虽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货物的承载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铁路运输较之管道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因为管道运输的运输形式较为单一,而铁路运输则可以实现人、货等多种形式的同时运输,能够满足不同的运输需要;铁路运输较之水路运输有更密集化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铁路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途径的地区比较广泛,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而水路运输则绕开了经济体,直达目的地。
3.铁路运输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一是中长距离运输的不可替代性,指的是在中长途的运输过程中,相较于汽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安全和便捷的运输方式,这种特点对于货物运输的优势主要在于运输费用的节省,因为航空运输虽然也具有较长距离运输的特点,但是从成本上看,铁路运输的性价比要远远的高于航空运输;
二是大宗货物运输的不可替代性,指的是在运输货物量较大的货物的时候,铁路运输具有一定的承重容量上的优势,可以同时运输较多的货物,这种特点对于货物运输来说主要存在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空间性,也就是铁路运输可以比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具有更大的可容性,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
三是高速铁路运输的不可替代性,随着铁路的提速,铁路运输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因此,相较于水路和其他形式来说,铁路运输走的是专门的铁路运输线路,可以达到更加快速的运输的目的和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季节性和时效性的货物,快速的运输是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4.铁路运输安全概率高,运输能力大、速度快
首先,从安全概率上看,据有关数据统计,普通铁路每运行1亿人公里的死亡人数,仅为航空的18%,公路的13%。特别是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人身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是任何一种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因素的考虑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会将安全放在首位,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就占有了非常大的优势。
其次,从运输能力上看,铁路的车体具有汽车和航空运输无法比拟的大容量的特点,另外从运输每一吨货物所消耗的资源上看,铁路运输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运输能力较高。
再次,从运输速度上看,高铁以及动车的通车,都实现了铁路运行速度的飞跃,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货物运输的速度,实现了铁路运输的优势的增强。因为在以往,人们要想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航空运输,而铁路运输在提速后,可以有效的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性价比和速度的双重优势,能够有效的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
铁路运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输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和组织管理上与工业企业不同,反映在运输成本上也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铁路运输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复杂,因此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铁路运输的成本可以总结有以下特点:
(1)铁路运输成本计算的对象和单位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对象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两大类产品,或把客货运输综合在一起的换算成本。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单位不能只按运送的旅客人数和吨公里计算,而是采用运输数量与始发到达作业量、中转作业量和运行作业量相结合的复合计量单位。而在工业成本计算的过程中,只是将原材料和人力消耗成本综合统计起来进行计算,这种方式对于铁路成本计算来说有着片面性,不能够完全的反映铁路运输的情况。
(2)铁路运输成本的构成内容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的成本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主要用于运输设备的运用、保养和修理方面,相对来说所占比重不大,而占比重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约占一半。其次是动力费用和工资,约占1/3。而在工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成本来源是材料费和人力费用,而设备的维护和其他管理费用对于生产来说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3)铁路运输成本和产品数量的关系与工业不同。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支出与运量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像工业生产那样紧密。例如一列客车的开出,无论是缺员、满员或超员,都是同样的作业内容和生产耗费。而工业生产则不同,由于订单量的大小和产品的数量的不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成本。
2.铁路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要做好铁路运输的经济性分析,就必须要将各类影响铁路运输的因素都概括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不利因素的干扰和排除。目前来看,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影响铁路运输的成本的最直接的因素,铁路运输成本基本与运输距离成正相关的关系。按照支出与运输距离的关系,铁路运输支出可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三部分。而其他运输形式在这方面所造成的成本损耗是比较小的,因为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固定的停车运行费用,由此来看,越长距离的铁路运输将会需要越大的经济投入,如果能够尽量的减少运输的距离,那么则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计划好运输路线,尽量选择总长较短的运输线路,这样可以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2)设备运用效率。所谓设备的运用效率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每个设备能够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设备的潜能,将会最大化运输荷载。在铁路确定的'运输设备条件下,通过加强运输组织工作和采用先进工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运用,或对运输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都可以使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提高。
(3)劳动生产率和材料、燃料消耗。所谓生产率和材料、燃能消耗,就是指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铁路运输的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工资支出在运输成本中占相当比重,而工资支出的多少取决于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
三、强化铁路运输经济性的办法
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广泛性,所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铁路运输的运营费用,那么将会节约大量资金,实现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营。所有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都应当成为提高运输经济效益予以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和强。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过程中,要降低运输成本、强化运输经济性,就要根据铁路运输成本构成和成本支出的特殊性,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实现均衡运输
铁路运输由于具有空间性较强和距离较长的特点,使得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地区的不同货物的运输,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好的运输效率,就必须要对不同的运输货物和路线进行调整和规划,也就是实现铁路运输的均衡化。在安排运输中,要使货物运输的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地均衡,货物的流量和流向尽可能稳定,以保证良好的铁路运输工作秩序,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从全路而言,均衡运输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以能力富余地区的不平衡运输保证能力困难地区的均衡运输。
2.不断优化合理运输
运输合理化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理化的运输就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有效调度,也就是要对每一程的运输过程进行合理组织,避免运输资源的浪费。物资的生产和流通,都离不开运输。运输合理化,就是在实现社会产品生产、流通、供应和销售的运输过程中,以社会劳动耗费和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为依据,力求使货物的运量、运程、流向和中转环节合理,保证充分有效地和节约地使用运输能力,以最少的运输资源耗费,及时、准确、迅速、均衡、质量良好地满足运输需求。
3.多组织直达运输
所谓直达运输,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输出地和目的地之间没有多余的运输中转站,这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高速运输。虽然铁路运输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但是从整体上看,铁路运输的直达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经济效益。铁路直达运输,严格地说是指货物在发站装车后编成列车直接运输到站,在运输途中既没有货物的中转作业,也没有车辆的改编作业。根据现行的铁路车流组织办法,车辆在运输途中延误时间最长、作业费用最多的是在技术站的改编作业。一般将组织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货物列车统称为货物直达运输组织,简称直达运输。
4.适当地推行集中化运输
所谓集中化运输,就是指要适当的整合运输资源。一般来说,在集中化运输的过程中,要关闭某些货运量很小的车站,把货运作业集中到少量技术装备先进、货物装卸和运输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的货运中心站上进行,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运输方式。集中化运输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多的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使用,就目前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未来的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的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综合利用。
5.加快发展重载和高速运输
重载和高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以较少的投入增加极大的运输产出。某市铁路局这几年连续以年1000万吨幅度增加运量,运输收入每年增加10亿元,而运营里程和装车站几乎没有改变,人员在逐年减少,主要是靠增加5000吨重载货物直达列车,靠的是提高运行速度,加快货车周转。这种重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也是重载运输的基本运输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适当的提高重载运输可以凸显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内陆省份来说,在汽车和航空都无法满足重载运输的情况下,铁路运输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是运输形式的组织,还包括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率,实现更加经济的铁路运输。
四、总结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作为物流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所具有的经济优越性决定了其必然得到长足的发展。认真分析和把握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对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因素和成本计算方式等当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行的有效方案,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经济专题;工科院校
KAID、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是发挥课程作用的基本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经济专题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一)时效性
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全球经济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数据不断更新,经济政策推陈出新,经济现象瞬息万变,因此,经济专题的授课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二)联系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公民都是经济的参与者和影响者,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地方的经济政策变化均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将来的职业规划受到经济发展趋势影响更加显著[2]。因此,经济专题不仅仅包含讲授经济政策和一般的经济理论,还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经济原理也能轻易在身边找到案例,因此经济专题的内容往往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等存在直接关联。
(三)政策性
经济专题的授课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必须包含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了解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掌握政策的基本内容,科学分析政策的影响过程是授课的基本要求;同时,学习和掌握国家的经济政策,也是分析经济现象和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因此经济专题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四)思考性经济专题授课的思考性,是指引导学生科学分析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科学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思考,日常观察的经济现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掌握的知识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基于上述经济专题的特征,需要授课教师掌握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特别是对于工科院校而言,避免出现忽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象,坚决杜绝形势课“谁都能讲”的误区[3],选配合格教师,熟练掌握国家经济政策内涵,主动联系大学生感兴趣的经济现象,引导大学生主动思考,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二、KAID教学法设计
弯道超车起源于摩托车赛场,即摩托车因同等马力很难在直道上超越,而在弯道线路,车手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超车。就经济发展而言,目前的金融危机正是“弯道”期,这能不能变成**富民强县的机会呢?纵观**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只要抢抓机遇,善于在发展的“弯道”上加踩油门,抢道胜出,就能实现“弯道超车”,富民强县。
一、**经济有 “人”的条件
(一)领导干部充满信心
信心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也是**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县领导干部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确立并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力争达到“保增长、扩投入、促创业、争发展”的目标。面对“冲一冲就上去,松一松就落后”的现实,**县领导干部坚持在困难面前带领群众坚定信心,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创造业绩,倾力打造亮点,奋力争当先进;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走进企业、走近群众,问计于民,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在实干中增强本领;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去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着力提高狠抓落实的能力,定下来的事情和工作,一项一项的做,一件一件的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县领导干部这种敢为人先、求真务实的精神,为**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充满了信心。
(二)人力资源较为丰富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县部分农民工纷纷返乡,为**经济“弯道超车”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和新型理念。据调查了解,自20xx年10月份以来,受企业倒闭、裁员等因素的影响,**县返乡务工人员约为万人,占年初外出务人员总数万人的。如果平均按每人带回资金5000元计算,万农民工将给**带回资金亿元。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一般均在工厂企业里工作,学到了一定的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这为农民工返乡后再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业潜力明显增强
**县数万名提前返乡农民工带着多年积累的资金和先进技术,纷纷投资创业,开启自己人生的第二春,激发了**人创业的热情,也为**经济的“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县太平桥乡中心村的杨连兵兄妹16年前就南下广东打工,从一名普通的打工仔一直做到了公司的部门主管,然而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公司的经营难以为继。杨连兵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投入30多万元,并租用了130多亩耕地,发展烤烟产业;桃花源镇马家坪村的金振华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胶合板加工厂;漆河镇重阳村的金时力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针织厂,现有员工90多人;漆河镇重阳村的胡志权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养鸡场等等。目前,**县2万多返乡农民工纷纷开始在农产品种植、加工、轻工产品制造等领域投资创业,实现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二、**经济有 “车”的资本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逆势而上谋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百亿大关,三次产业比调整为 :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县级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连续两年净增1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亿元,连续六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5元,净增459元,净增额创历史最高纪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09元,增长。几大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全省经济强县标准。**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为**经济“弯道超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20xx年**县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能有力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为县域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经济的“弯道超车”提供了新的亮点。据全面统计,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元,比上年增加459元,增长。全年新发展优质水果万亩,楠竹万亩,**大叶茶万亩,全县新增养猪专业户158户,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个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已初步建成,蛋鸡存笼总量近700万羽,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年内新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总数居全市第一。全县共有杰新纺织、明月油脂、四喜养殖、金果果蔬等8家规模出口企业,出口基地12万亩,年出口创汇2723万元,比上年增长9%。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使全县农民专业组织总数达104个,合作社成员达万人,带动农户万户,户平年纯 收入万元。
(三)项目建设数量增长
>> 新形势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我国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策略 新形势下远洋渔业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模式初探 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出路 新形势下对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浅论新形势下我国导游职业制度 新形势下我国国企薪酬制度探究 新形势下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探析 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与趋势研究 论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风险分析 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新形势下我国的渔政管理 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新形势下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建构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改革创新问题研究 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4―12
②胡笑波.渔业经济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③清光照夫,岩崎寿男.水产经济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④乔怡丹.从物权法看我国现行的渔业权制度[J].齐鲁渔业,2008,25(7)
⑤Chung-LingChen. Unfinished business: Taiwan's experience with rights-based coastal fisheries management[J]. Marine Policy,2012,36(5)
⑥Nobuyuki Yagi, Michael , Lee G. Anderson, Ragnar Arnason, Rebecca Metzner. Applicability of Individual Transferable Quotas (ITQs) in Japanese fisheries: A comparison of
rights-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Iceland, Japan, and United States[J]. Marine Policy, 2012,36(1)
⑦Steffen Hentrich, Markus Salomon. Flexible management of fishing rights and a sustainable fisheries industry in Europe[J]. Marine Policy,2006,30(6)
——以T市H区政府为例
一、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从整体经济到实体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考验,出于保障经济形势平稳的需要,_已经习惯于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各项政策调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更会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正确贯彻落实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将其快速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从微观层面直接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和抓住机遇,使企业在确保生存的同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和实际的课题。
本论文试通过研究分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如何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措施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及其取得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概括总结,力争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性大范围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将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要;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方差异巨大,_的决策部署必然突出指导性和原则性。当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级传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在实际落实上级指令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定适应自己区域特定情况的操作办法,调度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直接扶持企业发展。那么,总结概括一套符合地方实际、适应地方政府操作的有效的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操作办法,现实意义十分巨大。
在理论意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国家层面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非常集中,而对地方政府如何在微观层面扶持企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的不多,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本文即尝试从上述角度进行研究,力争为相关理论的形成做出一些贡献。同时,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其指导下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举措和直接干预手段,政企在金融危机特殊情况下联系十分紧密,明显有别于我们普遍倡导的政企分开等发展方向,由此将会引出金融危机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论文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及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必然从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并作为概念框架来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是由政府经济学研究衍生的,具体指金融危机特定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如何从微观角度发挥服务企业职能。核心概念包括:政企关系、地方政府、扶持企业等。
通过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国外与国内从宏观角度研究把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文献比较丰富,成果比较丰硕,特别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社会转型期如何理顺政企关系的文献很多。同时,结合地方政府职能和施政特点,从微观角度研究其施政过程中如何具体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文献较少见,更少有对社会主义国家地方政府如何采取非常措施扶持企业发展的研究,没有一套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实施办法,更没有形成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相关理论及概念。对此,本文在克服相关文献较少的困难,尽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联想推理、逻辑判断、数字比较等方法对涉及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和分析研究。
三、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本论文研究思路(逻辑进程)主要是:首先,概括总结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和方法。其次,结合上述背景分析,以T市H区政府为实例,综合分析研究基层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目的、实际操作办法及其效果。最后,试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借鉴指导性的、符合地方政府施政特点的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外,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定量统计分析法、试验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调研,掌握企业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其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企业在接受政府直接扶持后生产经营效果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得出结论。
本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选题原创,比较符合时势,具备较强现实意义,创新性总体较强;二是论文纵向跨度较大,从宏观经济走向、_调控到地方实体企业发展形势、地方政府措施都需要阐述,从政府经济学相关理论到地方政府对促进经济、服务企业的施政尝试都需要分析研究,分析的层面、角度较多;三是研究方法涵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四是以顺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有代表性的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实例,采用资料真实客观、鲜活;五是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在当前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实用性、推广性。
四、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理论贡献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研究的理论贡献
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新界定
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办法进行总结
第三节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整体架构
第二章 政府与企业关系概述
第一节 研究政企关系重要性
2. 研究政企关系的理论意义
研究政企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节 政企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
政企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趋势
政企关系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政企关系特点
我国政企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政府与三资企业的关系
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我国政企关系的发展变化性
改革开放前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后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政企关系特点(比照美国凯恩斯主义)
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途径
第三章 _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第一节 _宏观调控的方式
政府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必要性
_宏观调控的方式
_宏观调控的趋势
第二节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
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趋势
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也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三节 _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
金融危机形势与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_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具体政策(财政、就业等)
_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金融危机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例分析—以T市H区为例
第一节 地方政府施政特点概述
地方政府施政环境特点
地方政府施政方式特点
地方政府落实_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式及效果
第二节 T市H区区域发展背景概况
T市H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定位(具备滨海新区特殊背景)
T市H区区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践
金融危机对T市H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T市H区政府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并制定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实施方案(从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角度,结合区域发展规划)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努力扩大内需消费(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潜心打造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平环境(从政府市场监管职能角度)
全力保障企业人员就业、分配和生活水平稳定(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角度)
利用政府优势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分为正常服务和特殊政策措施方面)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的特点和创新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观察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措施的归纳总结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遵循原则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节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相关问题展望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发展趋势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结束语
一、价格歧视的定义
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肯德基的夏日酷饮系列饮料有句广告语:第二杯半价。肯德基一杯爱尔兰雪顶咖啡买9块钱,但是第二杯的价格就是4块五。理解价格歧视概念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它的关键点――产品必须是同一产品。产品不同,价格不同,则不属于价格歧视。同样的一杯爱尔兰雪顶咖啡,肯德基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是9块和4块5,这就是价格歧视。
二、厂商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1.对市场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可以控制商品价格。垄断力越强,对价格的控制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容易被替代,一旦被替代,厂商也就失去了对价格的控制性。
2.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弹性越小的商品越能够实行价格歧视,因为弹性小的商品跟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不管厂商如何定价,我们都得买,就比如水。
3.限制消费者之间的套利行为。就是厂商可以成功的分离开市场,使那些以较低价买入的消费者不能再以更较高价卖给愿意支付高价的消费者。如果套利者存在的话,价格歧视策略就失效了。
三、价格歧视的形式
1.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也叫完全价格歧视。厂商就同一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就好像厂商提前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商品所能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消费者所能接受的最大预期决定商品价格,其价格恰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价格,从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赚取最大的垄断利润。实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比较苛刻,现实中完全价格歧视的例子很少,至多只有近似的情况。
2.二级价格歧视
工业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利润亿元,增长。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
(四)经济增长活力增强
(五)民生得到新改善
针对目前我市物价情况以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综合分析,我市后期cpi上涨的潜在压力较大,初步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价格涨幅在5%左右。
三、对当前经济运行环境的判断
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复苏一直受发达国家高失业率、欧美国家债务危机、西亚北非等国家动荡局势、日本地震等因素的制约呈现不确定性。而且,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油价持续上涨,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但是,世界经济并未因此呈现消极状态,全面持续复苏态势仍然保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月5日公布的2011年中期经济初评报告显示,除日本外的六个主要发达经济体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比预期强劲,尤其中国等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
从自身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的资源性约束、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仍是我市经济社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但是,经过前几年的发展建设,我市具备城市建设加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的氛围浓厚等其他中部城市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全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运行。
四、措施建议
(一)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深入调研,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对基层企业,尤其是目前停产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促使其尽快恢复生产。二是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加强协调引导。继续搞好煤电运协调,衔接好运力,引导企业正确判断原材料供应
、产品销售形势,科学组织企业生产经营。
(二)抓好投资项目的落实与协调,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一是充分利用中央加大“三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投入力度机遇,积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衔接和沟通,大力争取国家对市重点项目和产业的支持,确保中央投资稳定增长。二是继续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招商引资力度,破解我市发展的资金瓶颈。三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三)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逐步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二是继续加强工业企业节能重点。组织实施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行“两型化”、低碳化改造。三是加强管理节能。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
摘 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随之而来的经济理论也层出不穷。本文写作目的是在系统归纳总结前人提出的有关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石的前提下,以发展的观点重点介绍近年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对有关理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指导未来国际经济合作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合作 国际分工 一体化 要素移动
一、传统国际经济合作理论
(一)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进行贸易的基础是以绝对劳动生产率衡量的绝对优势,生产和交换彼此具有绝对利益的产品,以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给各国带来绝对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或者比较成本,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倡导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比较优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2. 要素禀赋理论
俄林-赫克歇尔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都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按照该理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
(二)国际相互依赖理论
国际相互依赖理论中以普雷维什的“中心-”理论最为有名,该理论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另一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中心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都有很多优势,而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两者存在根本上的不平等关系,前者越来越富,后者越来越穷。国家在经济上处于依附中心国家的不利地位,社会生活条件日趋恶化。该理论启示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三)结构需求理论
结构需求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从需求角度对北北贸易和部门内贸易做出了解释,根据该理论,贸易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对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增多,从而带动本国工业制成品产量的增加,如果产量的增长超过了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有能力出口这类产品,只有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才会有较多的需求,因而出口对象国是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相似的国家,这样就使得两国间的贸易量增大。/
二、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1. 静态效果—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建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同盟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品被同盟内其他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的进口所替代,从而使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扩大了生产所带来的利益;同时,通过专业化分工,使本国该项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而把资本用于其他产品的消费,扩大了社会需求,结果使贸易量增加。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2.动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投资的扩大,有利于技术进步。
(二)大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的提出者西托夫斯基认为,把那些被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统一起来,结合成大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可以最大限度追求经济福利,其核心是:⑴目的是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利益;⑵通过市场的扩大,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的目的。//html/jianli/
(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该理论认为,如果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近,该种产品在那个国家生产没有差别,那么一个国家就可以放弃某种产品的生产把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可以放弃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通过协议建立分工关系。
三. 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即指生产要素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在各国间所进行的直接流动,还应包括以商品为外化形式进行的间接移动。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的原因有要素禀赋在各国之间差异性,国际市场机制原因,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扩大等因素。
四.基于超边际分析方法的最新理论动态
超边际分析方法由杨小凯提出,它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复活了斯密关于分工的重要思想。新兴古典经济学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从内生个人选择专业化水平的新视角重整了以新古典经济学为核心的多种互相独立的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发展的前沿课题。即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 然后在角点之间用总效益费用分析,这是处理最优决策的角点解所必须的。超边际分析就是在人们在做出资源配置的决策之前,先选择专业和分工水平,从而就产生的“角点解”和用来使对它的分析简化的“文定理”,不能不说这是伟大的创新./
五.国际经济合作趋势预测及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高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异军突起,新的趋势主要如下,一是wto成为世界范围维护和完善贸易秩序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经济合作也势必以此为解决争端的机制;二是fta的贸易创造效应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旧格局崩溃,新格局尚未成型的转折时期,充满着各种变动和相对不变的因素。只有准确把握时代趋势和形势特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才能正确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挑战,发展自己并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参考文献:
[1].崔日明,李兵,刘_. 《国际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程璐. 《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现状研究》[j]. 当代经理人,2006(7)
一、基本情况
(一)全省情况
20xx年1-8月,全省累计进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16%,比全国水平高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比全国水平高16个百分点;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比全国水平低个百分点。
8月当月,全省累计进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环比下降。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环比下降13%;进口9亿美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
(二)全国及中部六省情况
20xx年1-8月,全国累计进出口27043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14293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12750亿美元,同比增长。
同期,中部六省合计进出口1370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882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488亿美元,同比增长。
二、运行特点
(一)对香港、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出口保持平稳,对东盟出口今年来首次实现增长。1-8月,我省对香港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全省出口的;对欧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46%,占全省出口的;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省出口的。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1%,系今年来的首次同比增长。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中,对非洲、拉美、中东、俄东出口增幅在12%至不等,对日本和韩国则出现和的同比降幅。进口方面,我省资源类产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地,如南非、巴西、秘鲁、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均保持增长,增幅均在9%以上,而以机电、高新技术类产品为主的进口来源地大多出现降幅,如日本和欧盟,降幅分别为和。
(二)电子电器类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有色金属产品增长较快,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大幅下滑拖累全省进口。1-8月,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机电产品中,受手机零部件带动,电子电器类产品出口增速达到。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陶瓷、鞋类、烟花爆竹、纺织品、箱包、打火机等合计出口亿美元,大幅增长,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除打火机小幅下滑外,其余商品均不同程度增长。有色金属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未锻造银和未锻造锰出口增速分别达到和。其他主要出口商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农产品出口增长,钢材出口下降。进口方面,我省机电产品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铁矿砂共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三)一般贸易出口、加工贸易进口快速增长。1-8月,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下降。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占24%,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进口亿美元,增长。
(四)民营企业对全省出口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1-8月,我省民营企业进出口67亿美元,增长,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5%。民营企业出口亿美元,大幅增长,占同期全省出口总额的。此外,三资企业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占;国有企业进出口亿美元,下降,占。
上一篇:企业项目立项申请书范文(实用8篇)
下一篇:公司搬迁报告模板范文(合集10篇)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