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通用25篇)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通用25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通用25篇)

微信扫码分享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改善策略

中职学校的教学与普通中学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中职学校旨在培育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因此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较低,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重视程度也有限。而对数学这一学科进行教学和学习是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求学精神,还能够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基于这一情况,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数学教学的现状加以改善,找寻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数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数学基础差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之一是学生数学基础差。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都为初升高的过程中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不能够顺利升高中的学生,这样的生源自然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作为逻辑性和推理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数学基础便更差了。

(二)教育目标过低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之二是教育目标过低。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的人才,因此以学习技能为主,文化课程的学习则为辅,学校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教育目标设定过低,认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只需要做到“够用”就行了,但是往往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够用”这一原则。

(三)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之三是重视程度不够。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在这一理念下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本位,因此学校在培养的过程都以职业实践作为主线,而对于理论水平的高低则重视程度不够。

(四)课时缩减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之四是课时缩减。中职教育的时间一般为三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外实习。学生在学校两年的学习过程中,专业实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所占的比重在增加,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程等也在增加,相对之下,基础的文化课程课时便不得不缩减,因此数学这一文化学科的课时也自然缩减。

二、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积极意识,鼓励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其主动、积极学习数学。中职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低,其中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基础更加薄弱,中职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的初期,自然是较为基础的知识,一般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但是教师同样应鼓励学生和表扬学生,使学生认为自身是能够学好数学这一学科的,进而能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和努力。

(二)优化教材,突出重、难点

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的特点出发_、从学生未来就业需求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增删、取舍和整合。如财务会计专业对于排列组合和统计初步应用较多,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存款计息、投资收益,以及数学在税收、保险、决策等中的应用进行重点讲解。又如计算机专业时常用到集合、数列、矩阵、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应该重点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

(三)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善教学方式,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另一方面也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中职数学教师在讲授“椭圆和圆的区别”时,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图形变化演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出圆是如何变换为椭圆的,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和记忆这一知识点。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学习气氛

师生情感不仅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转化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而以往的师生关系过于疏远,使得学生不能够转化学习态度,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好感,进而爱上数学学习。中职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小游戏,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五)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往对学生进行评价仅仅以成绩为唯一标准,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中职数学教师不应仅仅以数学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表现和上课表现,将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和科学的评价。

三、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中职数学教学存在较多问题,学生数学基础差、教育目标过低、重视程度不够和课时缩减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中职数学的发展。要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中职数学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优化教材,突出重、难点,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和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其全面发展。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进而成为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玉珠.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147-148.

[2]杨仁俊.浅谈中职数学教学策略[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环境

一、体制方面的相关政策逐步推进,初步奠定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基础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开始阶段,相关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政策着眼点在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强调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到上世纪末,在建立教育“立交桥”、促进高职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方面有了具体的政策规定,要求“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提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等。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又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关于职业教育的体系目标不断推进,体系结构得以逐步完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占有相应的法律地位至关重要。1996年颁布的《_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1998年《_高等教育法》又规定“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由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类型,在我国法律上得到了确认,奠定了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律基础。

从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来看,政策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将招生计划、入学考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下放给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二是确定了入学不转户口、毕业不统一文凭内芯、不发就业派遣报到证、可实行高收费的原则;三是将高职教育限定“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其招生计划为指导性计划”。现在看来,其中有些管理和运行政策(如“三不一高”)并非无可指责,迫切需要调整和改进;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这些政策毕竟在短时期内迅速打开了高职教育资源短缺的局面,对高职教育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育教学方面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基本确定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2000年初,《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又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毕业生,并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意见:一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二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三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四是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五是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六是将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是在当时高职教育规模急剧发展的新形势下出台的一个重要文件,对规范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2002年以来,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控。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可以说,从1998年提出培养“实用人才”、2000年提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到2004年提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表述上的调整,既说明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规格的逐步明晰,也证明了政策制定对现实的反映。该文件提出9条意见,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教学建设和改革、产学研结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制改革、评估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近年来,国家在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2006年11月,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即将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总结了10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广泛征求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线许多同志的意见。这个文件将要指导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这是教育部贯彻落实_、_关于“高等教育发展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明确的要求,将成为今后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经费投入方面的相关政策逐步调整,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的多元投入机制

高职教育的经费政策一直是高职教育政策发展的重心所在。最初,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渠道和使用等并没有给出具体政策,一般都沿用学校改制前的经费政策。到1999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大量出现,国家规定高职“教育事业费以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确立了以“学费为主”的学校经费来源渠道。由于高职教育的管理职责主要在地方政府,高职院校经费的补贴也主要以当地政府的经费补贴为主,而且政府补贴程度也随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政策不同而有很大不同。有关资料表明,2005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元,最高的北京市达到元,最低的江西省却仅有元。

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推动下,2002年后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政策逐步向强调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高等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办学经费,按照高等专科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拨付经费。各举办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行业现有资源”等。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总原则下,国家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方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例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扶持”;最近正式启动实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十一五”期间至少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主要支持示范院校改善教学试验实训条件,兼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作用。

根据《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经费倾斜。但是,长期以来在具有“精英教育”特点的财政拨款机制影响下,目前高等教育的预算内财政拨款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亿元,其中普通本科学校财政预算内拨款为亿元,占普通高教预算内财政拨款比例为%,高职高专学校财政预算内拨款为亿元,仅占%,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与学生数的“半壁江山”地位很不相称。改革当前以“学生学费为主”的投入机制,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入,提高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成为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相关政策突出了“双师型”特征。初步适应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国家对高等院校教师的资格、聘用、培训、进修等都有相关规定。如根据《_教师法》,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而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精神,高职院校教师也实行聘任制等,基本上和本科院校师资的聘用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同。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2002年以后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规定“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予以倾斜”;“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各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所在地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国家一直很重视师资培训工作。2002年,教育部提出“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制定教师培训培养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对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要将有关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高职教育的师资建设初步形成了基础和特色,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在政策上对高职院校师资的编制、资格认证、聘用进修、考核、使用、职称、工资、奖惩和其他福利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规定,在很多方面仍然套用普通高校的教师资格标准及考核和使用办法,使得一些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被挡在高职院校门外,即使进了高职校门也不能解决职称问题。2005年,_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将会产生推动作用。

五、办学条件方面的相关政策不断细化,促进了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社会认可度的提高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初步发展的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通过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培养目标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不满足时,经批准利用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基本方针(“三改一补”)。1999年,国家又提出高职教育由“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承担。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对包括校长、系科和专业负责人、专兼职教师队伍、土地校舍、图书设备、专业以及4年内发展要求等都做了具体规定,使高职院校软硬件建设有了政策依据。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建立了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并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了工作指南、指标体系和试行方案等,使高职教育有了具体的办学条件标准,推进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建设。

从办学政策方向来看,当前政策尤其强调高职院校要办出质量和特色。教育部明确指出:“所谓一流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随着办学条件政策要求的逐步细化,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目前,有10%以上的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超过了8000人,50%以上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了全国平均规模水平,专业教学装备水平较高,校均教学设备值超过了2000万元,一大批有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脱颖而出,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六、思考与建议

总体来看,近20年来关于高职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正在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发展方向和目标不断清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优势。目前,加快完善发展政策与优化环境,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和迫切要求。

第一,建议启动高等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为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一方面,作为法律制定的基础,我国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软硬件资源配置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政策积累;另一方面,目前高职教育招生数已经超过高等教育招生数的一半以上,规模持续增长,特色和质量如何保障,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二,加快建立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政策制度环境,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但还缺少宏观层面的法律约束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性政策。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要保证相关政策法规的可行性和执行力。

第三,加快改革高职教育投入政策,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据分析,“以学生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多元投入政策虽然在一定阶段内解决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但从教育公平的角度,以及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改革这一投入政策与机制,增加公共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强度。建议逐步推广部分地区已经实施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加快完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政策。要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和教师资格标准,对高职院校师资在培养、引进、使用、培训及资格证书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师队伍。建议加快制定优化“双师”结构的相关政策,为院校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逐步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比例。

第五,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相应的学生学业考核和评价制度。要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就要制定具有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和指标体系,要从学生专业和就业的实践出发,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如基础课考核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作品鉴定、学校评价和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等多种监控与考核方法,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评价向就业导向和社会评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_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

[2]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1年.

[3]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

[4]_中央、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

[5]_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

[6]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

[7]教育部、国家计委。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1999年.

[8]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

[9]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年.

[10]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

[11]教育部、国家计委。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1999年.

[1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2002年.

[1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2004年.

[14]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

[15]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年.

[1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年.

[17]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

[18]_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

[19]教育部、国家计委。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1999年.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3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各类职业对从业者的思想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技术素质以及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校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自身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办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自己设定的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子目标,按照子目标的落实思路和策略制定具体的日程表,再分析实现的步骤、程序、检查办法等,通过实现小的目标,最后实现长远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以人自身为开发对象,工作重点是提高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伦理观念、知识技能水平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获得或改进个人和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行为等因素,以利于提高其工作绩效,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而做出的各种有计划、有系统的努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明确方向,完善自我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很多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教师熟悉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熟悉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可以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着力培养某项职业特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从而能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自己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预备。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只有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思路灵活,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观念,才能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的束缚。因此,有必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现代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只有把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非凡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断学习和把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变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自我实现

面对人生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闻名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摘要:即从生理需求一平安需求一友爱和归属的需求一受尊敬的需求一自我实现的需求。所有这些需求又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获得生理、平安、友爱和归属、尊敬的需求,我们更是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能够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征

首先,高校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首要特征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成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很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热衷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对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支持性,也有自己独到的熟悉。

其次,知识型员工具有自我调适性。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能够不断调适自我以适应知识工作的需要。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目前状况保持一致,他们对工作和学习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所以,在高校的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中,和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培训和开发制度必须紧密配合,这才能得到教师们的真正重视。

第三,高校由于扩招,教师工作量大,使得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工作,没有在某一学科真正成为专家。所以,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理顺教师的学科方向,建立同一学科下的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机制,促进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真正成为专家。

第四,高等学校的三个职能确定了大学教师的三方面的工作任务,形成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征摘要:传授高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经常注重本专业本学科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向,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探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效果,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影响学生,并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良好的功能。因此,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的特征。

第五,职称是教师职业追求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以及任职资格标准来进行规划,从而一步步到达职业生涯顶峰。

第六,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对青年教师来说,重点是要突出其学科方向的明确性和工作的挑战性,对中年教师来说,重点是强调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职业培训开发,对老年教师来说,重点是如何发挥传帮带功能。

四、高校教师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的目的,是熟悉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熟悉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喜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

(二)环境分析

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和成长。所以,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征、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形势。

(三)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

在发展期阶段教师应积极参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比如参和和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4篇

【摘 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极为普遍,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教师自身四大方面。为此,经过多方调查,多方访谈,反复讨论,反复实践和总结,一致认为只有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极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适当的换岗机制,才能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兴趣,进而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研究

面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酷爱教育事业的我真的是如坐针毡,所以决定下大决心、花大精力,发动自己能发动的力量进行调查研究,以求找到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兴趣、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归纳,我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教师自身四大方面,这个我已经专门写了《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查报告》并已发表,在这里只把内容提纲列举出来供参考。下面我主要谈谈如何才能提高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社会原因

(1)教师职业地位还不够高。

(2)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过低。

(4)评聘职称难。

2.学校原因

(1)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制度相对呆板。

(2)教育教学质量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

(3)人际关系失调。

3.家庭原因

很多农村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是家庭的支柱,在经济方面也是家庭的主要来源。家,已经不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了,学校工作的烦恼不能够在家里得到缓解,相反的是,像大山一样繁重的家庭压力,累得老师上课是精疲力尽,苦不堪言。年轻教师结婚难、住房难,中年教师孝敬父母难、子女教育难,老年教师精神生活难。这些因素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4.教师自身原因

(1)新老教师的来源及工作表现不一。

(2)工作环境单一。

(3)教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由以上因素可以得知,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极为普遍,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急需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策略或机制。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极力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呢?我们研究小组经过多方调查,多方访谈,反复讨论,反复实践和总结,一致认为以下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对教师的成长和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有重大影响。为稳定教师队伍,尽快消除职业倦怠感,各级政府必须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增强教师职业的待遇优势及吸引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工资、职务等倾斜政策和津贴补贴制度,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对在长期从教于边远山区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三是研究制定教师住房保障政策,建设专家公寓和青年教师公寓。四是落实民办学校教师职务(职称)评定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地位。四是进一步完善《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给教师一点教育学生的自,而且能够在社会舆上正面宣传各种教育事件,减少教师的人为压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心无旁贷地教书育人,改变教师的弱势局面。

2.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个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作为学校,首先应该创造能够造就人的环境,要有优良的教育硬件设施,有舒心的办公室,有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公平的竞争平台,有令人信服的年终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一定要让老师们在心中接纳学校,接纳每一项工作,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要让他们觉得工作干的越多,个人的价值体现的就越充分。这样,他们就会渐渐没有了职业倦怠感。

3.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提高教师地位理论模式启示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为此,不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贯重视教师问题,世界各国也始终把提高教师的地位、作用,优化教师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当作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西方各国探索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与待遇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一、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

(一)专业化理论

一是社会政治地位的保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取立法的形式,将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确保从事教育职业人员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西方多数国家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普通公务人员的工资,如日本法律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一般公务人员工资的30%-40%,后来又增加了骨干教师特殊业务补助费。

三是专业资格制度。从学历制度、资格证书制度、试用证书制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严格教师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

四是严格教师学术进修制度。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均要定期脱产进修。

(二)社会环境决定论

社会环境决定论,即“外控式理论”。这是西方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主流思想,以美国学者勒温为代表。这一理论认为,解决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角色形象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环境条件,因为影响和决定某种职业社会形象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外部社会条件,因此,要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就必须从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福利报酬方面入手。该学说对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时期制定“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从教,确保教育人才的稳定”的社会政策,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教育紧缩政策的实施,“外控式”观点逐渐被新的学说所取代。

(三)人格素质决定论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6篇

关键词: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管理思路;解决策略

中年是人生的一个时期,在我国一般指35~59岁这个年龄阶段。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各部门、各行业的主力,是生理与心理趋于稳定成熟的时期。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承上启下的有力链接,但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遇到发展的高原期,职业倦怠,生理、心理疾病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年教师的再成长。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从中找出解决的策略,以利于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中年教师由于其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期许等原因,造成其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具体表现如下:

1.找不到工作的乐趣

中年教师在事业上,经过多年的成长,大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事业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之后却很难再发展,渐渐地形成了“高原现象”。中年教师随之也慢慢地失去了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方向,面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开始失去乐趣,开始找不到乐趣,以至慢慢产生职业倦怠。

2.找不到发展的方向

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家庭关系的主角,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不相符的现状。与社会上大多数中年人一样,教师在事业上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可是在现实过程中,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已到中年可目标却不能得以实现,甚至失败,如培养出金牌运动员、成为名师、成为学校管理者等,这些理想与实现之间的差距,在没有得到很好的调整和平复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职业的倦怠。

3.生理、心理及环境的压力

中年教师与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在身体上与心理上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一方面在精力上、体力上,中年教师已不能如青年教师一样奋力前进,另一方面中年教师在家庭、社会上也要承受许多压力和责任,如子女的教育问题、家庭生活问题、社会关系处理问题等;此外,人到中年,疾病的困扰也随之而来,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年人的工作及心理。各种压力之下,中年教师更容易失去工作的乐趣、失去奋斗的动力和再成长的目标。

二、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中年老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问题的成因入手,结合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1.转变思路,明确定位,重新获得工作乐趣

学校在有效解决中年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上,首先要以“让教师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为第一出发点进行。如何找回教师的工作乐趣呢?首先学校要加强对中年教师的思想引导,不断进行科学的激励与引导,让他们能明显感觉到学校对其能力与作用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中年教师的角度定位问题。中年教师在教学上已有一定的成就和高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引导鼓励他们从执行者过渡到指导者上来,学校同时要加强对指导者的激励机制,可将其列入学校考核制度中来,通过制度的形式来保证和提高中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努力“走出去”,给中年教师不断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与外界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慢慢找到“突破高原现象”的办法,促进他们更大的发展与提升。

2.科学计划,有序培养,搭建理想平台

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讲,结合每个教师的特点,科学地、有计划地培养人才是学校不断发展、进步的有力保证。在解决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学校要做到“早入手,早发现、早解决”。学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教师的特点来进行引导和培养,如朝名师方向发展还是朝管理者方面发展。在做好定位后,学校就要开始有序地、有计划地进行针对性培养,尽可能多地发挥学校这个大平台的力量帮助教师成长,力求以最大的帮助不断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从而从源头上解决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3.协调管理,人性化服务,实现劳逸结合

中年教师有其自身发展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如生理、心理的变化等,这是必然现象。在学校的管理和解决策略上,这是不容置疑的现实问题,也是解决职业倦怠的重要出发点,学校应正视这个问题,并能群策群力加以解决。在管理上,学校可根据中年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对其工作内容、工作量等做一定的调整,比如一定程度上减少课时量、科学地安排搭班教师,如中青搭配等,适当地调整工作,如进入学校班子参与管理等。

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由多方因素形成的综合性问题,这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学校应正视这个问题,不可避而不谈。在解决职业倦怠问题上,学校要以发展的眼光进行问题的解决,要善于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容与动作,有针对性、科学地进行引导和改进。在解决的策略中,要注意工作的方法、沟通的技巧、时间的投入,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努力防患和解决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参考文献: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就业体制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就业政策从九十年代的“统包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并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10万人,毕业人数剧增导致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及对策的提出势在必行。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备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研究表明,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其职业决策,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行为的坚持性及努力程度也越高,成就愈大。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如何做出成功的职业决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针对师范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的师范生。发放问卷900份,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792份,其中男性266人,女性526人;农村564人,城镇228人;单亲39人,双亲753;一年级224人,二年级280人,三年级200人,四年级88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彭永新教授和龙立荣教授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选择目标能力、制定规划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5个分量表组成,共39道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1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1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性别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

注:表中显示的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标准差(M±SD)表示P

从表1中看出:男女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五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单双亲差异

表2师范院校大学生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单双亲差异的显著

从表2中看出: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的师范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3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差异方差分析

表3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多重方差进行分析,发现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存在显著差异(图1、图2),认为一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自我效能上显著比三年级高。

注:1.00表示大一,2.0o表示大二,3.00表示大三,4.00表示大四。

3分析与讨论

林志红,朱锋(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这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发现男师范生和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这可能是因为在师范院校中,女生人数比例较高,在这样的氛围下,女生的自我评价高,自信心较强。

将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师范生自我意识强,肩负更多的家庭责任,生活压力大,想选择更好的职业来弥补家庭缺陷。

从表3、图1、图2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显著高于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在这两个因子上均有一定回升(图1、图2),这和林志红、朱锋的研究有相同之处。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年级学习目标不同,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能力比较欠缺。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计划能力,就业与考研资料的信息收集能力强。

4本研究对师范学校教育的启示

4.1注重培养男师范生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郭敏的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均低于男大学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原因是师范院校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女教师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男教师,这样的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女生的自信心及男性的压力。因此在师范院校,要更加关注男师范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能力,培训更多的男教师,从而促进男女生在教育事业上的同步发展。

4.2更加关怀单亲家庭师范生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大,给自己定的目标高,这容易产生更多的压力,一旦目标无法实现,会产生挫败感,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多关心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生活压力。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8篇

自己在前面对自己的性格、潜能、职业性向等等都作了一定的分析,我作为一个学生应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行动方案呢,首先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努力参加实践工作,作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发扬自己的长处,拟补自己的不足,积极培养自己的**性,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当自己忧郁时学会适当的发泄,**自己的性格,使自己的性格变的沉稳,不急噪。努力改进自己性格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维持自己对本职业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获取更为好的专业技能,积极培养自己对社会的适应性,来适应日以激烈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在着其中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认真的了解社会,参与竞争!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9篇

一、自我现状分析:

我2009年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毕业并拿到了教育学学位,有着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工作6年,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并担当班主任工作,有一定的语文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水平,曾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心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有爱心,对学生友好、亲切,有耐心。爱岗敬业,有上进心,能以身作则。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中文出身,喜欢中外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修养和内涵。

二、定职业目标:

通过自身努力使自己成为语文学科的骨干,树立个人品牌,最终成长为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语文教师。

三、规划、发展阶段:

近期目标:

1、一年内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2、两年内在语文学科领域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成为本校语文教学骨干。

3、三年内争取成为校五级星级教师、五星级和十佳班主任。

远期目标:

五年内努力使自己成为区级语文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1、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书,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

2、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写反思日记来促进自己的发展。

3、坚持听课,抓住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5、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消除老师与低龄学生的代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6、极参加学校教科研活动,主动承担研究课,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勤于笔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二)加强实践,积累经验。

a)主动上研究课,主动请同事、领导、教研员来听课、评课,以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b)我班的孩子的特点,对学校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实践。

c)每周进行总结及深刻的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对教育教学进行修整。

d)针对我班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点,实现教育教学的整体化与个性化。

(三)发挥特点,树立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1、作为中文专业的教师,培养班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形成良好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双语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英汉语口语交际的能力。生命的价值在于永无止境的追求,我要在追求中奋进,在追求中发展,在追求中超越。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

0.引言

行政管理通常是指运用国家权力对于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也可指一切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行政事物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属于组织系统,其是社会系统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逐渐增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以及市政建设等,现代行政管理应当多使用系统工程思想与方法,有效的减少财力与物力的浪费,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通常是指高职院校按照自身的特点,通过计划与实施,充分的发挥管理的功能,有效的引导师生利用学校的资源,完成教学任务。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运行的关键,因此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

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机构通常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_力较为集中,学校决策也是自上而下的,此种行政化的管理导致行_力占主导地位,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教师职称的评定、学科建设都只能由行政领导决定,如此便导致教师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得到职称,将重心放在评职称方面,不再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此外,由于行_力在高校中的地位较高,高职院校的事务都会受到行政机构的干涉,行政部门的定位也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行政人员将自己放在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位置上,忽略了行政管理的工作职能,致使管理人员与教师的矛盾激化,影响校园气氛。目前我国多数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专业化背景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出现高低不齐等情况,整体来说,专业化水平较低。还有一些在职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长期没有接受过培训,导致管理理念过于陈旧,加上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影响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2.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办学方向不够明确,办学定位不够清晰以及办学没有特点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体制。

第一、行政组织的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大多都采用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权力主要集中在塔尖的位置,学校行政命令后,利用行政组织来实施管理。但这些组织结构较为呆板,会严重影响组织成员的发展。

第二、管理模式较为落后。高职院校管理机构的设置通常是按照政府的行政模式以及行政级别进行的,带有明显的科层制特点,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制未设置激励制度,导致行政管理的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高职院校发展特点教育,影响师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对于行政部门职能的定位不准确。由于行_力在高校中的地位较高,高职院校的事务通常都会受到行政结构的管制,长此以往,行政部门对于自身的定位就会出现偏差,忽视了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没有意识到全体师生的满意度是评价行政管理工作效能的唯一标准。此种模糊的定位导致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得不到师生的信任,影响了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开展。

第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有限。在高职院校内实行专业化行政管理对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来说非常重要。其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以及组织机构专业化等方面,其中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最为关键的要素[2]。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欠缺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工作一般是在职教师担任,这些行政人员没有经过培训,不具备上岗资格,且没有服务意识,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高职院校日常工作的开展。

第五、考核方式较为落后。合格的考核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考核标准仍旧是传统的标准,考核的标准较为粗放,没有较好的体现出高职院校行政管管理工作的特点。

第六、决策机制存在缺陷。在调查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多数教师与学生反映学校民主程度较低,由于一些行政决策不合理,已经影响到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决策机制存在缺陷通常表现为决策过程太过简单,缺乏民主与监督,直接导致行政决策的可行性较低。

3.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方式

改革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调动高职院校以及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是制度创新与制度实施的主体。高职院校应当围绕这一目标来确定组织的规则与制度,将陈旧的制度与规章废除,保证行政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第一、改善绩效考核的标准。高职院校行政人员实施人事管理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保证,而考核体系属于行政人员人事管理的标准,因此,科学的考核体系是评价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标准[3]。想要更好的改革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转变考核方式,行政单位可按照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细致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察行政人员的表现。此外,还应当建立绩效,充分的调动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分配制度通常是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分配,以岗位的工资以及津贴为主,如此便能够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内应当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度,将国家政策补贴以及工资用于非配,课时费以及岗位津贴进行重分配,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业绩联系起来,优奖劣罚。

第二、增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应当按照教育产业服务管理理念的需求,树立起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主动服务师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应当不断的总结管理经验,从实际出发,完善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三、对组织体系进行优化。高职院校内开展的行政管理体系应当以精练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打破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构架,建立起简约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的层次,以此降低管理的费用,如此便可缩短信息沟通的时间,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此外,各大高校还应当建立起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以此优化管理人员的结构。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应当引进有过在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课推行竞聘制,择优录取。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在校内开展,还应当面向社会,激发行政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竞争力。另外,应当消除在岗人员的“安全”意识,认为一旦竞争上岗,就能高枕无忧,针对此种情况,各大高校可开展培训机制,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还可制定奖励制度,对于成绩优异且能力出众的人才进行奖励,促使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管理能力,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第四、树立先进的教育意识。高职院校管理人员想要更好的提升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就应当将当前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与行政管理工作相结合,创立民主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使管理工作得到深化。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同样希望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新的环境下,强化与改进行政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树立起服务意识,营造出和谐的环境,以此实践服务育人的目标。想要更好的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就应当充分的总结管理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按照教育的规律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工作计划,将管理工作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建立高质量的管理队伍。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可按照本专业的特色面向社会以及临近院校进行,采用资源共享以及优势的互补的方式,建立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职院校可聘请一些兼职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曾经在企业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的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才,其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能够有效的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

第六、健全决策制度。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做好民主化,丰富决策的主体,将家长、企业、教师以及学生等均参与到决策中来,以此保证决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高职院校课建立起决策责任制度,通过法律与制度等较为强硬的手段来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决策者应当对其做出的决策负责到底,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得随意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还可建立起专家咨询制度与重大决策的听证制度,这些制度都能够保证决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更好的帮助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服务。

4.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其办学的思想日趋明确,办学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公开的制度,增加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改善信息的反馈制度,保持领导层与基层之间的沟通。使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以此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肖蓉,岳庆明,杨玉芬,刘春霞.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7).

[2] 林海龙,宦丽玲,邹一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体系[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10).

[3] 史慧武,李海云,李建军,邵慧彬.市属公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1(06).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就业体制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就业政策从九十年代的“统包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并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10万人,毕业人数剧增导致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及对策的提出势在必行。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备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研究表明,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其职业决策,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行为的坚持性及努力程度也越高,成就愈大。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如何做出成功的职业决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针对师范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的师范生。发放问卷900份,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792份,其中男性266人,女性526人;农村564人,城镇228人;单亲39人,双亲753;一年级224人,二年级280人,三年级200人,四年级88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彭永新教授和龙立荣教授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选择目标能力、制定规划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5个分量表组成,共39道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1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1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性别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

注:表中显示的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标准差(m±sd)表示p<0.05

从表1中看出:男女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五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单双亲差异

表2师范院校大学生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单双亲差异的显著

从表2中看出: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的师范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3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差异方差分析

表3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多重方差进行分析,发现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存在显著差异(图1、图2),认为一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自我效能上显著比三年级高。

注:1.00表示大一,2.0o表示大二,3.00表示大三,4.00表示大四。

3分析与讨论

林志红,朱锋(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这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发现男师范生和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这可能是因为在师范院校中,女生人数比例较高,在这样的氛围下,女生的自我评价高,自信心较强。

将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师范生自我意识强,肩负更多的家庭责任,生活压力大,想选择更好的职业来弥补家庭缺陷。

从表3、图1、图2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显著高于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在这两个因子上均有一定回升(图1、图2),这和林志红、朱锋的研究有相同之处。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年级学习目标不同,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能力比较欠缺。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计划能力,就业与考研资料的信息收集能力强。

4本研究对师范学校教育的启示

4.1注重培养男师范生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郭敏的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均低于男大学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原因是师范院校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女教师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男教师,这样的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女生的自信心及男性的压力。因此在师范院校,要更加关注男师范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能力,培训更多的男教师,从而促进男女生在教育事业上的同步发展。

4.2更加关怀单亲家庭师范生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大,给自己定的目标高,这容易产生更多的压力,一旦目标无法实现,会产生挫败感,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多关心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生活压力。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2篇

一、明确年限,确定职业方向(20__年—20__年)

由于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还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所以暂且我准备制定一个未来五年内的职业规划。根据我的职业测试的结果,我将根据它制定我的职业目标图。因为我是文学院的学生,主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所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是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

现在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离毕业步入社会找工作还有两年的时间,所以我的五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分为两个阶段,在大学校园的两年和在社会的三年。首先,针对第一阶段,我准备在这两年内尽可能完成一个自我增值的过程,尽可能让自己的学科成绩保持中等以上水平,做好班级工作;对于第二阶段,我计划先用一年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自认为社会经验大大的缺乏,所以这一年打算自我历练。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为自己谋求到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只要能让我自己的经济独立,减轻父母亲的负担就行。

二、自我分析

兴趣爱好:

2、我的性格(优点、缺点):

我自认为我的性格可以说是比较开朗型,但是只有跟我相处过的人才知道,有同学曾经跟我说,我给他们的第一感觉是冷冰冰的难以接近,这好像也差不多,因为当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我一般是不怎么和同学的交流的,我习惯先观察后交朋友。认识我的朋友都说我神经大条,遇事不计较,性格开朗活泼,脸上总挂着一副笑容。但是在我自己认为,我的性格还是有一点偏差:比如我习惯把事情装在心里,自我消化,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并没有遇到难以消化的事情,或许这就符合了职业测评测试中我的挫折承受能力较强吧。我还喜欢帮助人,当然是在我能力范围内,我不是那种可以倾尽所有去帮助别人的人,自认为还没有到这么高的品质。我做事有点粗心大意,做事情有点半途而废,不是那种一门心思栽上去的那种,但是只要我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我会努力达成。总之,自我性格评价:良好。

3、身体状况:

我的身体素质良好,很少生病,应该与经常参加运动有关,院里的运动会每年都不落,还连续两年参加校运动会,大一的时候还参加了新生篮球赛,后来接连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排球赛、羽毛球赛等等,成绩良好。连续两年的体育课成绩平均分在92以上,总体评价:优秀。

4、教育背景:

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班。但因为爷爷和父亲都是老师的关系,我在六岁的时候就在爷爷的指导下,把拼音学完了。直接在七岁的时候上了一年级,学习成绩还算优异,然后升初中,分班的时候被分到了快班,升到高中后,同样进了快班,但我后来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老师曾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我终究辜负了他。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现在进入了大学,前两年总感觉浑浑噩噩,没学到什么知识,所以决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好好地充实一下自己。总体感觉:一般。

5、专长:

说到我的专长,好像我没有哪一方面可以称之为专长的,唯一的比较好的算是我的英语了,我曾经梦想当一名外交官或涉外翻译,但是一想到那个艰苦的过程,我就打退堂鼓了,毕竟学艺学到精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况且山外有山,人外还有人呢。我还有一件较擅长的就是我的书法,(软硬笔)虽然模仿成分居多,但是相较于我们整个文学院来说,还是不错的。

6、过往经历:

在高中以前,我几乎没有什么经历,在班级里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社会实践更不用说了,在进入大学后,我在第一年里担任了班级的体育委员,这是我迄今为止最为值得骄傲的骄傲的一件事,因为在来年的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团体总分名列全院第一名。在接下来的这一年,我通过班级的投票选举,票数位列全班第一,所以我主动请缨,担任了班级团支书一职,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尽量配合着同学们的行动,但是或许因为这样,班级总感觉比以前懒散了,从这里我替自己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我不适合担任领导性的职位,总是对别人严格不起来,如果班级有会,只要谁跟我软语说一声。我就擅自放他走了,由此观之,我还是比较适合在他人领导下工作。

7、思维能力:

说到思维能力,应该跟我们的智商脱不了干系,我也没有认真做过一些关于智力的测试,但是从我数理化学不好的情况来看,逻辑思维能力肯定是不怎么好,文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会通过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把它解决掉,在这里我要说明一点,不要小看投机取巧,它有时候不失为是让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佳办法。

三、目标展望

职业目标:

在步入社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个老师的工作岗位,希望自己在这个职位上能很快的上手,游刃有余,尽量让学生们能听懂我在讲什么,让自己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认为我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不求学校的评定,但求学生的认同。

2、收入目标:

薪资方面我只希望能让自己经济独立,够吃够喝就行,适当的减轻父母的负担,当然多多益善,有可能的话贴补家用更好。

3、学习目标:

(1)因为我将要胜任的有可能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工作,所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接下来的这两年的大学生活中,读书将会占我大部分的时间,夯实自己的文学基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还有就是努力把英语六级过了,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要变成哑巴英语;

(3)继续努力和同学维持友好的关系;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5)按时按点的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6)考过普通话,拿上教师资格证。

4、名望期望:

在学校的`这一阶段,我只希望能尽快靠拢党组织,发展为预备党员,顺利入党。如果还可以继续胜任班级团支书一职的话,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班级工作,增加班级凝聚力。进入社会后,我希望能顺利的找到老师的工作,所做的工作能被学校和学生接受就行,至于作到什么程度还不敢想,只是希望自己努力向上就行。

5、成就感:在校园这个范围内,我希望我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个值得相信的人,提起我来没有不想与之相处的感觉就行。而在社会这个大圈子中,我希望能在同行中处于佼佼者的地位,当然这只是一个遥远的期望,但我会为之努力奋斗。

四、我的专业技能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3篇

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精力和对未来的无限的向往,给了我们奋斗的动力和追逐的勇气。因此,每一个有追求的人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凡的,是独具一格的。世界是被创造的,而我们就是创造世界的人。创造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生活驱使我追逐希望的脚步、追赶梦的身影。地平线的一端,有我的梦。在那里,有希望指引我前行。尽管期间可能有诸多艰险,但却毫不退缩。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用它寻找光明。

一、认识自我

a、职业测评

1、六岛环游测试

使用目的:职业兴趣分析

在六岛环游的测试中,我第一个选择了“研究性:i岛屿”,第二个选择了“管理型:e岛屿”,第三个选择了“艺术性:a岛屿”。

由测评结果可见,我的兴趣爱好在于求知、追求真理、研究探索未知的领域,擅长理性的思维,同时也追求艺术的美。

2、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著名生涯发展理论家霍兰德把人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

他的研究表明:人只有在与自己类型吻合的环境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产生最强的成就感与满意度。

在六种类型的分数之间做一个对比,我的分数分布情况为:

现实型(r) 20 研究型(i) 36 艺术型(a) 14

社会型(s) 29 企业型(e) 29 常规型(c) 20

霍兰德六边形

由测评结果绘出上述六边形可知:我的职业兴趣倾向主要是研究性,其次是企业型和社会型。

3、气质测试

希波克拉底对人的气质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20世纪30年代,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50多年对人的高级神经后懂得研究,认为神经类型的一般类型即为气质的生理基础。

我的各气质得分为:

可见,我的气质类型为黏液型。

(黏液型的特质: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分心,埋头苦干,有耐心,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因循守旧。)

测评小结

通过对以上的测评,我是一个沉着冷静,克制忍让的人,能够敏锐的观察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与周围人进行友好的相处。拥有充足的精力,具有超强的专注性,能够十分的投入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具有严谨的态度,敏捷的思维能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习惯于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不会轻易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习惯于表达和说服。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b、他人评价

c、自我剖析

自我剖析将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自我剖析,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的分析。

优势因素:专注,有自己独立的思维逻辑和思想。有毅力和耐心,对所做的事情充满激情。乐观,拥有良好豁达的心境。成绩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分析能力突出。知识面广,喜欢涉猎经、文、史、哲等各类图书。性情温和内敛,使我拥有较良好的人脉。

劣势因素:公共场所演讲能力差,演说缺乏信心;社会经验匮乏,较少的接触社会;艺术表演能力弱,没有掌握一门才艺;体能较差;对自己失败的事情会陷入自责。

机会因素:所就读的大学为“211工程”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学术创作;拥有众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有利于提升自我;国家政策鼓励、支持优秀大学生的成长和创业。

威胁因素:大学数量逐年增多,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太多,导致大学生的含金量降低,就业困难;既要面对人数众多的毕业生的竞争,还要应对既得利益者和权势阶层的挤压;人才市场管理混乱,就业信息不畅。

d、总结分析:

核心竞争力:

二、环境分析

1、学校环境

大学本科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湖师始建于1938年,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岳麓区河西大学城中,背倚岳麓,远眺湘江。学校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丰厚的人文底蕴,湖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群英荟萃,在这里,有指点迷津的睿智教师,有志同道合的的同学。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研究条件,在这个211工程大学的平台上,有助于我夯实本科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环境

我就读的专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简称“国贸”。该专业的培养能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外贸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等基本理论。该专业能够培养我的经济思维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我从国际范围类来审视国际经济走向,为今后深入学习经济学、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国贸专业目前来说是一个热门专业,市场有着对外贸型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由于此专业开设的院校数目很多,竞争压力也必然很大。

3、职业环境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职业,企业高管是负责一个企业的领导、判断、战略决策的人。受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制约,我国的企业始终无法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国内众多企业始终无法与国外众多的知名企业相抗衡。而目前国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大多有国外引进,在很多方面与中国国情不符。企业管理理论创新已成为我国众多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瓶颈。因此,社会对经济研究型学者的需求仍然存在,具有丰富理论基础的学者型企业高管仍有很大的就业前景。

4、社会一般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难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反垄断法》、《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行业垄断,有效的降低了新企业进入的难度,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的思想解放也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包容性不断加大,人们对自由、冒险的追求,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正不断地融入世界,当今世界已无法离开中国,同时,国内正进行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为今后的职场发展、创业提供了机遇。

三、人生规划单

(一)大学规划(18岁—22岁)

1、大学一年级

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开拓视野,养成独立的思维能力,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认真学习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初步了解经济运行规律,积累专业知识;博览群书,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施方案:

积极阅读课外经济学著作,开拓视野,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关注时事,阅读观看财经类报纸杂志电视频道,了解中国、世界的经济走向。

记住英语四级词汇,练习口语和英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增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接触社会;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社会调研报告的写作流程,初步培养研究能力。

实施方案:

积极参加班级、院、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参加大一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社团、院、校的各种活动,增加人际活动范围。

认真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科学的管理自己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经济开支。

参加院、校级的社会调研大赛,了解社会调研的流程和调研报告的写作。

2、大学二年级

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学习目标: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成绩进入专业前五;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准备英语六级考试;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学习素描,掌握简单的绘画知识;自学书法;初步学习日语。

实施方案:

继续夯实基础知识,深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常学、思、问、写;初步涉及学术创作。

熟记英语单词,准备英语等级考试,并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准备并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

自学素描,掌握一项基本的艺术本领。

刻苦练习书法。

自学日语,初步了解日语。

能力目标:

阅读12本课外各类读物;进一步的加强人际关系;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实施方案:

大量阅读课外著作,积极参加图书馆自习

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培养自己的公关活动的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积极参加院、校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课余实践的兼职,积累社会经验。

3、大学三年级

专业夯实,学术创作

学习目标:

继续保持专业成绩,进行初步的学术创作;继续自学日语,能够对日语进行简单的说、读、写;通过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实施方案:

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企业管理,并进行初步的学术创作研究。

自学日语,阅读1-2本日文书籍

认真准备英语六级考试,阅读2-3本英文书籍

准备研究生考试,争取通过研究生考试。

能力目标:

通过大学生普通话二级甲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实施方案:

参加普通话培训,提高普通话水平。

参加会计考试培训。

4、大学四年级

拿到经济学士学位,顺利毕业

学习目标:

写好毕业论文。

实施方案:

在图书馆大量阅读文献,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继续学习阶段

1、研究生阶段(22岁—25岁)

目标:获得硕士学位,通过博士入学考试

方案:加强学术学习研究,进行学术创作。

2、博士阶段(25岁—28岁)

目标:获得博士学位

方案:深入研究,积累自己的影响力

(三)职业人生规划

1、职场新人,经验积累(28岁—32岁)

阶段目标:企业的中层管理者

实施方案:

积累广泛的人脉,学习职场技能,扎实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创作。

2、夯实基础,创业准备(32岁—35岁)

阶段目标: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实施方案:

积累企业管理经验,将实际经验和企业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学术研究

3、创业阶段,初试锋芒(35岁—40岁)

阶段目标:

创建自己的公司

实施方案:

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经验付诸实际

筹措资金

进行市场分析,制定详尽的创业计划书

4、继往开来,不断进取(40岁—55岁)

阶段目标:

将公司做大、做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实施方案:

改进管理方法,实行科学管理

做优产品服务,实行质量管理

进行制度、产品、技术创新

5、思索过去,反馈社会(55岁—)

阶段目标:

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

实施方案:

继续利用自己的经验、理论知识进行学术创作。

四、成功标准

1、成为一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2、成为一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学研究型学者

3、创建自己的公司

五、缩小差距的办法

差距:

自身各项能力仍有待改进,有目标要求仍有欠缺

社会经验不足

人际关系不广

资金不足

解决对策:

努力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直至达到目标的要求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

广交朋友,扩大交际圈。

通过各方面筹措资金,解决资金问题

六、评估与反馈

对于此职业生涯规划书,我将以月为最小单位,每月进行反思和评估,以确保自己的生活轨迹不偏离此生涯规划书,每三个月对自己的成果与收获进行总结,并将自己的经验体验总结下来,形成经验汇报,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对此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修改。对未能完成的目标,根据现实的环境和自身条件,想办法进行弥补,对于确定无法完成的目标,及时进行目标调整,提出新的目标,提出对自己新的要求,是自己的发展与能力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以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尽管如此,当今社会风云变幻莫测,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变换,未来高节奏和高竞争性的社会存在太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一旦确认此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最终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不一样时。我的备选方案是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七、结语

“没有梦想,生命就如同断了翅膀的鸟雀,再也无法飞翔。”年轻人拥有奋斗的激情,拥有创造世界的无比勇气。大胆的追求自己的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人生绘制完美的轨迹。尽管其中有困难、有挫折,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正如歌曲《水手》中所言“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在逐梦征程中,我将始终铭记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4篇

关键词:行业高职院校; 行校企合作; 执行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

项目基金支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题研究课题,行业高等职业院校行校企合作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015-105。

1. 引言

目前,行业高职院校都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谋求更大发展,特别是行校企合作是此类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决策角度来看,院校行校企合作的高层决策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建设性,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最终决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从有效决策的意义出发,决策是执行的一部分。对于行校企合作来说,院校的执行能力即影响决策实施效果,也影响后续合作的开展。行业高职院校的执行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执行者的能力,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与专业教师;二是内部管理机制,包括内部管理体系与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只有这两个方面的行校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整个行校企合作的执行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2中层管理干部行校企合作能力提升

中层管理人员是院校决策与基层执行的关键连接点,其既要准确理解院校的决策,又要将这些意图准确传递给基层执行者,并带领基层执行者完成各项任务。目前很多行业高职院校因为拥有行业背景,压力小,工作懒散,合作意识差,导致高层决策实施效果不佳。

在行校企合作的决策执行中,中层干部首先要时刻保持对行业现状及学校现况的准确把握,在执行中既能保证决策的执行方向,又能保证决策的有效实施。此外中层管理干部需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互助,通过良好的会议氛围与和蔼的服务态度,增进彼此间的合作情感,在合作中不推诿,积极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积极主动的协调完成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院校从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协作互助等方面开展各种培训与活动,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3. 师资队伍行校企合作能力提升

师资队伍水平是影响行业高职院校行校企合作执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

院校要利用行业背景的优势,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双向交流机制,为教师的“双师型”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加强教师的培养力度,针对教师现状,制定合理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将各专业教师送到教学实践所需的岗位进行企业实践,增强其双师型素养;组织教师参加到企业的新项目或创新中去,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为自身发展挖掘契机;制定合理的“双师型”培养、考核与激励机制,使得教师的“双师型”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敢于使用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引进行业专家成为院校的专业带头人,引进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成为院校的专业教师,为院校的行校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支撑。

4. 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

现有行业高职院校多为集权式管理体系,各级之间相互独立,信息沟通与共享存在一定障碍,部门职能存在交叉重叠,推诿现象存在,很难适应目前复杂的行校企合作的市场环境。

对于一些有重叠交叉的部门,可以合并其重叠职能,组成新的部门,统一管理行校企合作。在这个部门下细分各个管理内容,分解至各个部门,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筹安排,解决信息沟通与共享障碍的问题;将管理内容细化,明确管理岗位职责,避免出现推诿现象;在行校企合作统管部门下,根据合作项目,积极有效的组织各个部门开展跨专业、跨学科、夸部门的合作,凝集全校力量,增强行校企合作的能力。

5. 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完善

完善行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从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度体现,从而激励行校企合作的执行阶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人事聘任、职称评定等方面应该多向对行校企合作做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加大加强对行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行校企合作有贡献的教师,要在绩效工资上充分体现。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行业高职院校进行行校企合作执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优化现有重叠交叉部门职能,完善行校企合作的内部管理体系与管制制度,使得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管理准确积极,通过对行校企合作的各项制度的倾斜,从管理体系与制度上为行校企合作的有效执行提供支持;同时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及协作互助精神的提升,有针对性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为行校企合作的执行力提供保证。这样才能从总体上保证行业高职院校行校企合作中执行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望,童孟良.行业高职院校对接产业园的行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职业时空. 2016, 12(2):5-8.

[2]张元军,饶国清,成洁,吉朝明。基于行业性向的高职院校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3):5-6.

[3]林润惠等.高职院校行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刘建明,张元军,饶国清.基于行业性向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 2015(21):181-183.

[5]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行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 2013(22):60-60.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5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适应教育工作、减少职业倦怠、推动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角色,做好自我评价,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学校则要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氛围。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身职业经历的模式。职业经历包括职位、工作经验和任务,受到价值观、需求与情感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是与教师在学校教书育人的一系列职业经历相关联的模式,如在学校的从教经历、教研活动与教学经验的丰富、教育理想与愿望的实现以及得到学生与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苏格拉底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和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作为刚刚上岗的新教师,做起学问来确实感觉永远也不能知足似的。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考验总会让我措手不及,甚至力不从心。刚迈上讲坛的我心里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为此,我觉得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人生发展规划是必要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具体如下: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一开始工作就让我与一年级的孩子一起学习,孩子们那天真单纯的眼神,那似有若无的认真,那时常只想靠你近一点的亲切都是我喜欢我渴望的自然。我态度比较认真,工作负责,乐于学习,喜于探索,勤于反思。

(二)劣势分析:对小学英语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比较缺乏;个人的基本功还要不断发展与提高。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

(1)研究教材的能力还不够,不能准确地与文本对话,挖掘适合儿童的东西,不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2)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如提问技巧、过渡语言、评价语言、应便能力等还需要好好加强训练。

(3)教学研究能力较薄弱,不能把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文字,不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4)专业书籍及教育教学书籍读的较少,实践与理论常常不能对应起来学习,以后要多多加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二、个人今后的发展目标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6篇

一、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成因

有心理学家分析,教师职业道德淡化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长期的职业压力会造成其情绪失常和情感疲惫。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教师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通,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是某些待遇得不到解决时,心中便充满了怨气,导致心理严重失衡。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笔者认为,教师感受到的压力和职业道德淡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一方面是社会观念的压力。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公众人物。那些政治风云人物和娱乐圈的明星是流星,而教师则是“流星花园”里的恒星。作为公众人物的教师,在社会上“万众瞩目”,在学校里“众目睽睽”,职业道德的规范,举手投足间都是目光的焦点。人们认为教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扮演一个完美的教育者,使自己达到“至善”,使学生达到“至美”,这些都使教师对“做教师难”的感受日益加深。同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为人师表的重要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常常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学校以升学率、成绩排名论英雄的现实,不少教师感到“吾生苦载愁中愁”,因而深感职业道德与现实要求的双重负担,已形成双重压力。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淡化现象。

2.学校原因。如今在校的教师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松、自在。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教师们大多数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晚上还要将作业带回家批改,很多教师放弃休息时间。这就使教师普遍感到身心疲惫,精力不济,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表现得尤为突出。

3.自身原因。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经受心理挫折并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问题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教师本身也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也会导致职业道德淡化,工作缺乏激情,产生精神抑郁、心理疲惫,在自豪中自怜,在挫折中哀怨,最终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局面。

二、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途径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问题,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需要,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身心健康学生的客观需要。

首先,要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作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的需求。教师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与社会其他行业人群或个体相比,有着更加强烈的精神需求,也更为关注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学校管理者应把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就目前来讲,要在满足教师人格平等、社会地位提高、理解和尊重等需求方面加强工作,应积极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譬如,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满足中年教师多出成果的“成就需求”,满足老年教师的“尊重需求”。为每一位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实现自我价值,消除心理障碍;实现人格平等、谋求社会地位提高,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及心理健康。要多为教师解决困难,做好事、做实事,保证教师的合法收入。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主动走访、谈心,开设心理教育讲座,缓解心理压力,使教师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和良好、持久的工作热情。

其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抗压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工作压力就会降到最低,所以要引导教师寻找工作中的幸福感,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让教师真正领悟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乐趣,真正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培养教师热情、开朗的性格,做到“四要”,即工作要把握好度,心理要平衡,行动要积极,劳逸要结合。除此之外,还要引导教师悦纳自己,学会宽容,同事之间真心相交,真情相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抗压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使教师工作生活愉快,身心健康,潜移默化地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7篇

一、自我分析与环境分析

我是一名从事了2016年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说“新”,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从庆岭九年制学校转入天岗中心校也只有两年时间;二是虽然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班主任,但是接受新的班主任观和教学观的洗礼也只有最近三、四年的时间。现在我是天岗中心校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兼任四学年的学年组长。从调入天岗中心校开始接这个班整整两年了,我已经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很信任我,可以说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新的环境中。

我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我想与我的认真勤恳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素质是分不开的。但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职业发展:为什么近三四年发展得较快一些?静心思考后,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我更多地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学习了,更多地用脑子做工作了。反思一下自己的班主任生涯真的很惭愧:那么多年来埋头苦干,“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自身懒惰思想的束缚,我也一度成为应试教育和师道尊严的追随者,曾经的“优秀教师”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真的不能算是一位好老师。所幸的是已经开始了,就不算晚。新的工作环境是我不断成长的动力,“名优班主任培养工程”是我成长的平台,家庭环境也有了我坚持学习的保证(孩子长大了,该上一年级了,我们可以共同学习)。

二、我的新观念

学生观: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朵花,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芬芳。

质量观: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班级管理思想:关注心灵成长,实行自主管理,用细节与文化打造特色管理。

班主任观: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人生引领者、潜能发掘者。

职业观:教师的责任就是爱每一个生命。

三、发展目标

长期目标:五年内成为吉林市优秀班主任,努力做一名专业的幸福的班主任。

近期目标:

1、一年内细读两本以上教育专著,结合实际进行实践研究,每周最少写一篇教育叙事,一年内最少写一篇经验论文,至少两个经典案例。

2、继续完善量化管理,真正地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3、继续打造书香班级特色,坚持每天阅读20分钟,与学生共读共享的读书乐趣。

4、努力保持每天心平气和。

四、发展策略

1、以“名优班主任培养工程”为平台,积极参加学校、进修学校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8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进一步开掘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好的做好一名人民教师,特制订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

1、优势方面

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作之余不忘充实自己,喜欢阅读与研究,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2、不利因素

平时忙于准备活动材料及上课班级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学生和教材深入研究的时间不够宽裕。

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够,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差错,不能那么得心应手。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不够。

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二、职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学以致用,转边教育教学方式,利用3—5年时间,成为研究型教师。

2、具体目标

a、教育理念: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先进的事迹,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踏踏实实奉献教育,诚心诚意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塔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b、探索合适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吸收学生的追求,使课堂上的学生个个成为爱学习,对学习有探索欲的学生。

c、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科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处理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创新、总结、积累知识,自我发展,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同时,多听别的老师授课,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可谓教学相长,就是要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教师。

d、增强科研意识,为专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时代在创新,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还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做一名优秀的新教师。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9篇

1.1量表题项编制

1.1.1访谈(1)对4名体育心理学、4名体育教育学专家及2名高校行政管理领导进行电话访谈,确定量表调查范围的分布等;对8名高校体育部/系/室的负责人进行单独面谈,了解他们对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问题的看法;对7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座谈,调查他们目前教学的现状、内容、感受,以及个人职业规划等问题。(2)量表包含2个部分,共25个题项。①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教龄、婚姻状况、职称、学历、学位、学科专业7个题项。②职业生涯高原量表:根据寇冬泉(2007)的博士论文《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中的调查量表,结合寇冬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设计量表。共18个题项,皆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法,每项指标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递增计1~5分。

1.2.2初测(1)被试:于2013年12月份,在上海市5所民办高校选取30名体育教师进行预调查。其中年龄(33.98±10.27)岁;男性:女性=1:0.73。(2)程序:测试告知所填数据仅限于完善量表之用,填答时,如题项提问的方式、或语词表述不明,可标注并根据自身理解进行改正,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采用集体统一测试和单独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整个量表填答时间在10分钟内完成。(3)结果:预调查测共回收30份量表,回收率100%。对出现提问欠妥及选项表述不清晰的6个题项进行修订,并设计8个反向题,确立复测量表。

1.2.3复测(1)被试:考虑到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本研究排除专任(兼职代课)教师群体,以上海市为个案,对上海市14所民办高校121名专职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其中年龄(34.11±9.66)岁;男性:女性=1:1.24;未婚:已婚=1:10.86。(2)程序:委托课题负责人,于2014年2~3月,采用集体统一填答和单独填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量表复测。测试前告知被试选项无对错、好坏之分,所填数据仅限科研使用,并保证对回答结果严格保密,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无需过多考虑,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整个量表填答时间在15分钟内完成。(3)结果:复测共回收108份量表,回收率89.26%,剔除5份无效问卷(剔除原则:1.填答不完整;2.规律性填答或明显有问题)。最终确定103份量表,有效率85.12%。(4)采用Cronbach’salpha系数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即量表信度。α总体=0.799(P=0.01),表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量表内部题项间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信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2研究结果

2.1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特征分析数据显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1:7:38:15,折射出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的结构极不合理。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建校较晚,体育师资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招募、聘用公办高校退休高职称体育教师,已然成为改善师资结构不合理现状的最有效捷径之一,由此,造成民办高校体育师资呈现出年龄上“断层塔”局面,即近1/4的新进青年体育教师(助教)居于塔的最低层,六成以上的中级职称体育教师居于塔的主体层,而仅一成左右的高职称(聘用或引进的正教授、副教授)居于塔尖,而且,高级职称体育教师,多数为引进或返聘而来。该现象凸显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也从侧面映射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非常明显,且滞时期较公办大学长。此种师资配备结构同样在民办高校其他学科存在,可见,合理配备师资是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所在。

2.2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探因职业生涯高原源于个体知觉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渺茫。为探寻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成因,采用主成分最大方差法,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检验得值0.816(P=0.00<0.01)。根据因子载荷量<0.5、题项数≤3的筛选原则,共获3个潜在因子,9个观测变量,累积贡献率达67.451%,表明这3类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总体的特征(表1)。Cronbach’salpha系数显示:α专业高原=0.872,α职级高原=0.838,α决策高原=0.807,检验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可以接受。其中,“专业高原”因子的贡献率达39.454%,表明该因子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依据各因子内部题项的主体内涵,对3类因子解释如下:(1)专业高原因子:含3个题项(以ZYGY+序号标记),体现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受抑制。内容包括:工作中专业技能提升的可能性小,感觉工作成为单调重复劳动,自身无专业知识提高的意识等。(2)职级高原因子:含3个题项(以ZJGY+序号标记),体现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自身职称、职务、岗位等方面的晋升受抑制。内容包括:晋升职称机会有限,提拔有利因素渐少,以及被提拔的可能性很小等。(3)决策高原因子:含3个题项(以JCGY+序号标记),体现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思路与决策等方面缺乏认同而产生无助感等。内容包括:工作难获得支持,不会拥有更多发言权,工作有无助感等。

2.3构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模型依据结构方程原理,利用AMOS22.0分析软件,将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的3个潜变量作为一阶因子,将“职业生涯高原”作为高阶因子,并设定“决策高原职业生涯高原”的路径系数W=1.00,构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化参数检验中,各变量残差误差项均为正数,且测量模型各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值在0.362~0.847范围内,表明各观测变量均能影响相应的潜变量,模型CMIN=111.317,DF=24(P=0.00),CMIN/DF=4.638<5,StandardizedRMR=0.0599<0.08,说明该模型无违规估计现象。整体参数折射出模型具备较好的拟合度(NFI=0.841,CFI=0.906,IFI=0.912,GFI=0.841,AGFI=0.893)。由此,验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高原主要由专业高原、职级高原及决策高原所致(图1),关系模型各路径系数由大小依次为:W决策高原>W专业高原>W职级高原。

3分析与讨论

1.职业倦怠是个体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大量文献表明,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与其职业倦怠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高原,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停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源于民办高校对体育工作的认可存在偏倚,使得体育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与技术完善的动力缺失,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转弱,对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呈现迷茫状态,由此,导致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满足现状、缺乏执教热情,其职业情绪随着工作年限而逐渐耗竭。(2)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级高原,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自身职位晋升等方面的前景渺茫。从发展的角度讲,个体的成长与自身内部动机、外部组织环境密不可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配备的不合理性,导致师生比例存在极不协调的状态,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大课时量、大学额的工作特征,而呈现出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加之民办高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存在片面性评价,使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缺失。这种超负荷工作压力和低内部动机的工作状态,将导致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位晋升缺乏自信心,由此形成职级高原现象。(3)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决策高原,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的工作决策无法得到领导支持与认可。研究表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因工作难获认可、缺乏决策权、存在无助感等问题,使其职业情感和成就感缺失,由此,将会对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粘滞作用,直至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产生并长期存在。总之,专业发展的懈怠、职位晋升的迷茫、决策成就感的缺失,是直接造成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专业高原、职级高原、决策高原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高原皆具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其中决策高原是主要外因,专业高原是主要内因。(1)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成就感是维系教师和学校关系的桥梁,它体现了教师与外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模型的路径系数显示,决策高原对职业生涯高原影响最为密切,表明或因外界环境影响,使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情感淡漠和职业成就感缺失,可能是其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外因。换言之,激发民办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情感,可能是从外部改善其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最有效途径。(2)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促进个体发展乃至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它体现了教师对自身能力不断的更新与追求。关系模型显示,专业高原对职业生涯高原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表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安于现状、缺乏执教热情与追求,使其职业认同感缺失,可能是其职业生涯高原现象产生的主要内因。换言之,促进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制定合理的评价等级政策,可能从个体的内部改善其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

4建议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0篇

2、我的性格是具有双重性的,在做事方面有时很马虎比较的轻率,有时存在一定的惰性,在理智中又存在着盲目。现在来到学校我想主动的观察已经代替了过去在高中的那种被动的接受,自己在清醒的面对现实时又多少带有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3、自己在学**有点马虎不认真,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以后这方面应该积极的改进,在以后我将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4、自我的潜能的分析,我想没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发挥没发挥出来的问题,在高中里我的理综都较好,数学也还好,英语比较差,我想我的逻辑思维有较好的潜能。

5、自己职业性向的确定,我想职业性向自己可能更倾向于实际性向、社会性向和企业性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去讲实际从实际出发这才是你成功最根本的,社会性向你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你只有才能适应社会受到社会的欢迎,企业性向大概就是创业吧,你敢于拼搏敢于创造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1篇

每个人一生都必须有其职业生涯,教师从其进入学校开始,如能设计好教师职业规划书,最大限度地挖掘,实现自身潜能,就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最佳路线,发展自己的最佳前景、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方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教师的工作及专业发展的设计,协调教师个人内在需求和学校长远目标需求,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和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是学校与教师个人双方的责任,学校与教师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实现学校与老师的双赢。

第一步,树立理想增强奋斗动力没有愿望,人生就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和目标,动力就无法释放;没有目标的实现,就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个人要度过成功快乐的一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就必须有清晰的方向,定出明确的目标,然后做出有效的行为。因此,人生成功的步骤,可以归纳为三点:一,确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二,清楚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三,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实现它。具体进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在纸上先写下题目,规划题目有如下内容:规划者姓名,让人从题目可以看出是谁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年限,就是确定这一规划的时间跨度,要几年;起止日期,何时开始,何时实现目标;年龄跨度,从几岁到几岁。有了题目,就要确定职业方向,也就是确定自己的职业锚:是技术型(教学能手),还是管理型(学校行政人员);是他主型,还是自主创造型;是安全稳定型,还是冒险型,然后问一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时候关键在于弄清楚自己到底希望从教师职业中得到什么,自己的优势与局限,价值观是什么,明确自己的职业周期正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准备期,适应期,稳定期,衰退期,退出期。再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

第二步,找准努力方向关注职业发展机会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找到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人,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特别是已在教育行业稍有成就的同行的意见。因为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面临的客观机遇受到限制,有的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识不足,所以学校有责任帮助老师准确地定位职业生涯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帮助老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校保持竞争力和实施名师工程计划,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缩短名师培养周期,让名师早日脱颖而出。学校要采取各种办法,建立有效的导向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校的办学总目标分解成每一位老师的个人目标,通过培养有目标,有自信的老师来提高学校的工作活力,打造一支忠诚勤奋,心态正,志气高,能力强,身体健的名师队伍。

第三步,分解目标有助实现梦想目标是未来的现实,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灯,而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分解成小目标,更可以轻松地完成目标。有些老师不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因为他们害怕做出具体的决定,选定一个目标,就意味着放弃追求其他目标的机会,而且他们害怕假如达不到目标,会对其自我理想造成打击。其实,分析制定一些小目标可以使我们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并较容易地实现它。如对于刚刚踏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可以做出如下规划:

1-3年目标合格教师教学实践型;

2-5年目标优秀教师师德实践型;

5-7年目标教学能手理论实践型;

7-9年目标特色教师管理实践型;

9-12年目标特长教师学者型教师。

以上小目标有赖于学校正确评价每个老师的能力和潜力,通过对老师实际工作的考评,根据学校目标和老师个人情况与需求,不断进行调适,或予以升迁,或委以重任,或调换工作,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首要条件,学校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学校吸收并留住优秀的老师,有助于老师群体对学校目标的认同,有助于老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有助于老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沟通。第四,认清自我,制定实施方案在过去,我们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解决温饱等基本需求,而现在一旦基本的需求大致满足,个人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往往停滞不前,目标变得模糊不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由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组成。教师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情感需要和事业需要,进而是精神层面的更高层次的追求。现在的老师最缺乏的自信,而一个人最大的根本就是自信,自信是羞怯的消除剂,是摆脱困境的长矛,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后盾。自信是一个人能力增长,魅力提升的根本。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实施职业规划的具体方案时,要不断地了解自身的条件,找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分析自身的差距,找到适合自己的缩小差距的方法,制定出可实施的方案。

综观近几年新生代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发现“读书实践——反思——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读书的好处在此不再一一罗嗦,引用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博士生导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写作不仅仅是一个作家的事情,它应当被看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的生存本领。我们会因得写作的引领,而进入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2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困境;对策

大学作为我国的高等学府,是各类人才的汇聚地。随着教育作用的凸显,国家每年给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类高校不断扩招。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同比1997年增长8倍,而研究生则同比增长10倍。高速增长下掩盖的是与日俱增的教学压力。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力量的主力军,其职业道德自然成为了一个受关注的话题,但该问题如何解决则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的比例已超50%,可以说青年教师已然成为高校师资的中坚力量,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有着一定建树的硕士及博士,且多为中青年,其无论是对工作的活力和精力,还是思维上的活跃性及先进性方面都是极具优势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青年教师的确有着较强的教学水准,但是不能否认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对于教师本身还是对于学校而言都不容忽视。

1.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信念产生动摇如果说道德是一个人的底线,那么职业道德则是一个行业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够被践踏和忽视的。对于教师而言这一点更是如此,高校教师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级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缺少事业心与责任感,无法做到为为人师表,缺少自觉性,且很大一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将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来投入精力,而仅仅将高校教师当成了一个跳板,向着自己更好事业追求迈进。

2.青年教师价值取向趋于中性,精力投入减少传统的大学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种近乎信仰的追求,他们将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教学事业,其最大的关注点都在自身的专业方面,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应当说是所有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学习的。但现今的青年教师,其眼界更为开阔,对于物质的追求也更多,其价值取向更倾向于现实的实际利益,因此通常其对于教学精力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获取实际利益和社会荣誉方面,从而使得其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甚至很多都出现了下降,这应当说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自相违背的。

3.青年教师重研究、轻育人青年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教师在毕业之后依旧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自身专业的相关项目研究方面,而对于教书育人的兴趣不高,乃至于根本不对自己所教育的学生进行管理,只醉心于自身的专业研究。这种现象本身应当说有积极的一面,这说明了高校中有一部分一心研究专业的实干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却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无法在这些醉心于研究的青年教师身上得到其应该收获的教育成果,使得很多学生对此怨声载道。

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能单一的将原因都归结到教师自身,因为很多问题是由社会因素和学校制度所造成的。首先,高校教师的高福利待遇是与工作年限成正相关的,对于个别富有才学的新锐教师,高校在最初所能给予的待遇并不能与其真正的才学相匹配,这就使得青年教师难免会有“大材小用”郁郁不得志的感觉。其次,青年教师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前辈有了很大的区别,学校的很多制度不再适用于应对如今的师资环境,学校的各种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也成了重中之重。最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淡薄,信念动摇与学校在师德的宣传与教育投入不够有关。

1.减少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可以专心教育事业

客观而言,部分青年教师出生寒门,家庭环境并不富裕,而很多高校往往位于一、二线城市,这些地方房价昂贵,而青年教师想要娶妻生子又不能单纯依赖学校分配宿舍,故而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取更多的金钱。金钱的欲望必然影响到其对于教学事业的精力投入。因此,学校应该做好青年教师的后勤保障工作,让青年教师可以减少因为自身生活因素而带来的压力,以此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想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我们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对于专业项目研发所获得的利益与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利益均等化,即,使青年教师自己做选择,而非在名誉和利益的刺激下被动选择进行研究。此外,对于个别偏重专业项目研究的教师,高校应适当给予重视和照顾,尽可能将这些专业人才与教师队伍分开,为其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但是这个量应当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在制度上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选择提高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我们一定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在任职前就要告诉其所要负有的责任与义务,并且将蜡烛与春蚕精神薪火相传,告诉青年教师自身责任的重大,要拥有奉献精神与吃苦耐劳的韧性,如果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就不应该走到高校教师的岗位上去。在任职后也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时刻保持着良好的思想觉悟,从而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教书育人方面。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的生力军同样也是中坚力量,我们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这支队伍的思想纯洁性与良好的主观能动性,让青年教师逐渐接过老一辈教师手中的担子承担起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的教育工作。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3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工作已经快满3年了,3年又是一个新的台阶,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进一步开掘自身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自己是教师生涯规划的首要步骤,它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保证。要通过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发展状况。

(一)优势方面

1、爱岗敬业:热爱教师事业,热爱江宁中等专业学校这个集体。

2、能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2、喜欢读书,能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3、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吃苦、有上进心。

(二)不足之处

1、对学生和教材把握有欠缺,不是每堂课都上的得心应手。

2、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还不够娴熟,注重知识的教授,对能力的培养有所忽略。

3、经验不足,有时候对学生学习的难点,攻破力度不够。

4、教育科研活动还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职业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一)加强理论学习,加快成长步伐

教师们都有同感:“教师每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而且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担任“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老师,更需要争分夺秒地学习。

1、努力学习新教育的理念及精神。按照新教育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既要教学又育人。使班级中每个孩子沐浴在课改的阳光雨露中,自信且成功地成长。

2、上课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勤于实践报告,不断自我反思。

3、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文学素养的提高,如要多读好书和多练字等等。勤于向各教师请教相关方面的知识,以达到从全方位的提高。

(二)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而且要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良好的习惯,具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才能。

在能力方面要求自己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感染力。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

2、因材施教的能力。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

3、完善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控制时间,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和理论知识。

(三)努力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1、积极努力学习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工作中不断阅读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平时也要不断补充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做到多听、多看、多写、多练。

2、积极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三、具体规划:

理论上教师职业生涯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3年目标合格教师教学实践型

2——5年目标优秀教师师德实践型

5——7年目标教学能手理论实践型

7——9年目标特色教师管理实践型

9——12年目标特长教师学者型教师

目前我已完成师范毕业生向一名合格教师的转变,正准备为实现第二阶段目标——做一名有良好师德的优秀教师而努力,对于这三年,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年

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性工作不放松,多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多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研读,并注重实践的积累,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第二年到第三年

研习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构建了自身教学经验体系。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4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关键,中职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师资培训的制度、组织、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是我国职教师资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挑战,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践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

观念引领行为,观念创新是机制创新的先导,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须以观念创新为基础。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观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战略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职教师资培训的战略意义,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当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的长期投资,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行动上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在措施上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2.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改革观。根据我国“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加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为保障”的思想,大力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手段,办出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特色,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树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创新观。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要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改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培训模式,变为以能力、素质提高为主的培训模式,要树立融素质教育与业务培训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制度创新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某一方面的体系。①制度创新是机制创新的主体内容之一,它影响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运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快我国职教师资培训的政策体系建设。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是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一方面要协调有关物的因素,如培训经费、场地(企业、学校)、时间(保障)等;另一方面要协调人的因素,如政府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本人、提供培训的企业管理者、培训人员(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等。如何将人与物的因素协调解决好,实现各方利益的互利、互惠、互赢,是政策制定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建立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必须应对的问题。

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政策要考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要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长计议。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需要长期的保障性政策,如法律法规等,也需要短期的调整政策,正确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特别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减少政策制定的随机性。要建立起有利于职教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政策体系,使政策引领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是起着打补丁的作用。

2.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培训。政策与法律关系密切,一方面政策对法律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政策依照法律贯彻实施。职教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需要在我国现有《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教师从业标准和培训办法,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法制化。

3.制定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具体包括:(1)培训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职教师资状况,理清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我国未来职教师资建设的终极目标,应达到的水平目标,要确立一揽子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培训实施方案,这涉及我国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包括培训实施步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手段、培训考核与评价等,保证我国中等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常规化。(3)培训机构认定和定位,要明确划分培训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保证我国职教师资培训有步骤、有秩序、有分工、有合作、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

4.加快建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效果考核体系和制度。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职教师资培训成绩考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培训成绩作为任职和晋升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仅把培训与评职称挂钩是不够的,还应与教师任职、晋级、加薪等挂钩,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对职教师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形成长期有效的评估机制。

5.建立完善的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制度。我国要对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行完善,并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训的配套政策,形成企业与教育的互利互惠培训体系。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组织创新是机制创新的物质基础,观念的落实、制度的实施都离不开组织这个实体。

1.要形成有利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创新的组织管理系统。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管理机构框架,职教师资管理机构应突破教育与部门、行业条框分割,成立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协调管理小组,建立管理机构的责任制,明确管理职责,统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与协调工作,领导和指导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5篇

工作__年了,虽然有过计划,有过打算,却从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地给自己的职业好好的规划一下,我认为有必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因此认真地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一名好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我要以优秀教师为楷模,以身边的师德标兵为榜样,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真正履行母校的教学宗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我给自己制定计划,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业务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看齐。

1、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

抓紧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且要做好笔记,写好批注,争取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完成一篇读后感。将读书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些书籍将填补我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必将对我一生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创新课堂教学,用事实证明自己

(2)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今的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为此,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转型的重大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制作复杂的课件,帮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探讨和研究如何与他们沟通,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碰撞来确定管理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校级、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给我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平台,因此,我要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同时,每年至少完成两篇高质量的论文。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和教师工作,我充满信心,我将带着百倍的激情投入以后的工作,让自己的规划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回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通用2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