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访问
23
微信扫码分享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乡村的振兴,需要以农业振兴为前提。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供求结构错位的主要矛盾。在农业需求体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供给体系发展较慢,无法与之相适应。想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使供给体系品质得到提高,取得规范化发展,使过去农业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变。[1]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使农业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将农村改造为农民可以安家乐业的家园,促使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综合治理。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从更高层次实现环境、民生、资源、生产等各方面的规划布局,为乡村提供智力支撑,使乡村得到科学治理,推动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继而达成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策略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想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需要结合乡村战略需求做好创新规划,围绕地区乡村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实现科技选题的筛选,完成地域特色农林牧渔重大发展问题的提炼,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科技创新计划,明确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创新性国家战略实施阶段,需要完成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乡村市场培育,需要加强知识的配置、生产和流动管理,才能使科技创新要素流向乡村,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需要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完成科技创新制度政策的设计,逐步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人力资本、科研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通过重点攻关和分工协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合理规划,可以避免盲目进行科技创新,也能在工作中实现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奠定创新产业基础。例如,在青藏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考虑到地区畜牧业发展优势和生态保护需求,需要加快人工草场建设发展,重点研究有利于生态修复的农业生产技术创新问题,并致力于突破劳动节约型技术发展困境,在推动地区天然生态系统较好发展的同时,使畜牧产品质量得到提升,继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
(二)建立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农业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领域,实现多学科交叉,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联系,从而使各方资源得到整合利用,推动乡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深入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完成协同机制的建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与技术链的融合发展。在实践工作中,通过完善协同创新政策机制,可以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战略联盟,实现协同创新文化的弘扬,加强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与联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由政府提供资金、土地、政策等,可以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由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等,能够加快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由高校提供人才、科研成果和理论指导等,能够保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想要使各方面充分各自优势,则要完成产学研协同机制的建立,实现战略、知识和组织的协同,促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得到统筹、协调开展。而协同机制的建立,还要由_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各级政府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能够得到激活,促使涉农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制度得到完善,同时不断推动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动力。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农业科技创新,都需要创新人才。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完成懂科技、善经营和会管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促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整合。针对目前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低下、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人员流失等问题,需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实现农村创业环境的优化管理。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返乡的鼓励,督促大学生群体深入农村成为农业领军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此同时,需要加快农村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庄、生产合作社等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促使农村实现规模化经营。针对现代青年农场主,需要加强CEO培训,同时完成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使农村人才队伍得到不断壮大。此外,需要加快农业学校建设,完成土地资源管理、农业保险、农林经济管理等多门专业的开设,安排农民群体进行农业生产知识的集体学习,促使农村人才培养从单一技术培训向多学科、多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3]采取激励措施,可以引导农民群体在生产实践中加强理论知识的运用,主动尝试实现科技创新。通过完成农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农村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得到提高,继而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保障。
三、结论
只有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牢固支撑载体。所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需要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规划管理,从而明确农村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各方资源整合,加快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才能顺利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学杰,蒋琪琪,徐明国.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莒县阎庄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203-204+207.
[2]陈诗波,李伟.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8):54-59.
[3]王燕,刘晗,赵连明,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34(06):
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从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绩突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研发和推广两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投资强度偏低。2003年,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0•49%,还不到世界粮农组织规定标准(1%)的一半。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农业科技科技与农业GDP的比重)明显偏低。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除反映在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偏低之外,还反映在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均科研经费上。据美国农业部的资料统计,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公共科研机构提供的农业科研经费每年约21亿美元,私人资助的资金也高达21亿美元左右,大约与公共科研开支持平。美国农业科研人员人均年科研经费超过10万美元,[5]而1991~1994年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均课题费仅为0•61~0•97万元。近年来人均课题经费虽有所提高,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6]。
2•农业科技研发资金配置不合理
3•研发资金来源渠道少,风险投资资金缺乏
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少,目前的资金来源有国家拨款、地方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自筹和政府拨款。与发达国家农业科研资金来源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来自企业的经费所占比重相对偏低;其次,我国农业科技活动中风险投资资金急缺。目前企业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的资金除了政府资助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由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银行贷款利率高、期限短,企业不愿意过多地投资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企业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担保,才能进一步丰富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和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农业科技研发政策支持乏力
长期以来,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政府从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出台了不少支持政策,如对农业科技创新产品给予免税优惠甚至财政补贴,但这些支持和补贴的范围很窄,大量的科技创新产品实际上很难得到这种优惠,只有为数不多的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的新产品才能享受。在农业信贷支持政策领域,由于科研创新项目及其成果转化的高风险性,实际上很多农业创新项目及其成果转化难以得到正规的信贷支持,这在教学和科研单位转化其成果的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事实上,很多的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由于资金的缺乏而无法实现。
(二)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和人才的紧缺不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
(一)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情况
1、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泰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省级6家、泰州市级19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据统计,列入泰州市考核的19家农业龙头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亿元,利税亿元,共投入科技开发经费亿元,挂靠科研院校8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项,开发新产品43个,申请专利85件。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0家,其中省“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家,泰州市“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家,省科技型农业合作社2家。据统计,全市15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10年实现销售亿元,利税亿元。
3、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情况
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5个泰州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30个靖江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于这些示范园(基地)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市场信息灵,科技意识强,推动了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近三年,这些示范园(基地)共投入科技经费亿元,挂靠科研院校10家,引进新品种46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30项,开发新产品18个。
(二)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情况
1、农业科技超市建设情况
2、各类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情况
(1)农业技术承包活动开展情况
从1990年至今,我局与农委每年联合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活动,市里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参与承包的农技人员,使这项活动得以持续20年正常开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组织700人次农技人员,签订承包合同365份,承包种植业560万亩次,养殖业1200多万头(只),水面6万亩次,为农民增收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2)农业科技信息采集、活动开展情况
从1999年起,根据企业及农户技术需求,我局组织有关农技人员及农业龙头企业人员到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校,采集最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信息,经筛选汇编成册、制作光盘后,由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信息。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共最新科技信息460多条,组织市、镇、村专题会25场,此项活动深受企业和农民欢迎。
二、现状分析
(一)科技载体持续创新需要多方支撑
目前,我市共2个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个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这4个企业是我市特种水产养殖、肉制品加工、香沙芋种植、鹌鹑养殖加工等四个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已挂靠8个科研院校,初步建立了长江特水养殖、肉制品加工两个科技创新平台,近三年实施部级星火计划1项、省农业三项工程等省级项目6项,市级科技项目12项,这些企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但需要政策(视同省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撑,才能持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二)科技服务活动需要长效化、制度化
开展农技承包活动,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利于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但这种承包是无偿的,工作开展依赖于政府资金的奖励,今后将逐步探索市场化有偿服务机制,使这项活动长效化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这项工作今后一要形式多样化,二要跟踪管理,三要提高成效,使这项工作制度化开展;要不断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科技工作,要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围绕资源特点,重点发展沿江休闲观光农业、粮食物流、肉制品加工等三大特色产业,构建长江特水养殖、肉制品加工产业、生祠高效农业、粮食产业等四个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科技载体建设,培育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省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省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泰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工程中心3个,靖江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制订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氛围,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转化新成果、开发新产品;鼓励企业建立(参与)技术创新联盟,创建工程技术中心。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帮助企业挂靠科研院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已挂靠企业,由单一合作向全面合作、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由一般合作向深度合作发展,切实推进我市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加快科技投入体系建设
依法争取财政科技三项费用足额拨付,不断提高科技三项费用总量,集中支持重点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化科技投入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增加我市科技投入。
上一篇:工程项目情况说明格式及范文(推荐38篇)
下一篇:河北沧州2020中考范文(推荐7篇)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