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实用14篇)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实用14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实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1篇

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的。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压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姝,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有多少人夫家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若夫家不贤,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幸许:在我的牵引下,能走上正途,给我一个依靠。没想到后来却还是疯疯癫癫。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

后来,宝玉出了家,我也只有认了,好在有一个遗腹子,我能守着他,望他像李纳那样,能苦尽甘来。

唉,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像那些望门寡,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只能守寡一辈子(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一了百了),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罢了。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2篇

1 读一读

2 挖一挖

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对含义深刻的比喻句或双关句的挖掘也很关键。具体做法可以是:(1)先找出带有比喻义或含双关的词语;(2)用朴素、直白的语言“翻译”出它们的意思,即把抽象的句子还原成大白话;(3)结合上下文的议论句或抒情句,围绕文章的中心,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把句子包含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一般情况下,这些比喻句或双关句包含的意思就是随笔散文蕴涵的“理趣”。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鉴赏随笔散文时只有找准多想才能挖深挖透文本蕴涵的“理趣”。

3 赏一赏

随笔散文兼具生活性和理趣性,而且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往往是交叉使用,因此文中的妙语佳句俯拾皆是,很值得一赏再赏。

鉴赏随笔散文首先必须弄清鉴赏角度。比如,可以鉴赏精妙鲜活的词语,可以品味形象生动的修辞,可以分析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可以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妙处,可以赏析整句散句结合的妙处……此外,鉴赏随笔散文时一定要紧扣具体语句鉴赏,且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一般来说,可以用“这句话采用

(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了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3篇

“最好”总是人们心目中最向往的目标,最理想的结果。然而,世间万物都只能相比较而言,真正能“尽善尽美”的事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况且各人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也多少存在着不足。因此,绝对的“最好”是不存在的,惟有相对的“更好”才最现实。它总在前途上真切地向你召唤,促使你追求它,赶超它。

课上,延长一天才交上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更差劲的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听了小爱因斯坦这番话,有谁还会对他的第三只小板凳嗤之以鼻呢?

我们评价一件事情,不能仅仅注重它的结局,更要注重它的经过。如果说经过是一条线段,那么结局只是它的一个端点。以中国的辛亥革命为例,其果实虽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我们能因此而否定无数仁人志士在革命历程中洒下的鲜血吗?毕竟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在神州大地上传播了新的思想,为中国历史的巨轮灌注了新的润滑剂。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能够认可故事结局的淡然,但渴求每一则细节的生动。”我们不敢恭维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発是“最好”的,也不敢恭维中国的辛亥革命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它们都是“更好”的。仅是其在过程中倾注的努力,就能博得人们的赞叹;仅是这种“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就足以赢得热烈的掌声!

人生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其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奋斗。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做得比原来“更好”,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问心无愧的欣慰。当我们本着“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宗旨,超越一个个“更好”的时候,成功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4篇

【鉴赏目标】

一、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寻情,仔细体会议论性散文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在分析和鉴赏议论性散文时可以借用分析议论文的一些方法,如分析文章中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用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评价议论性散文中所用的技巧,但也应注意议论性散文常将抽象理论融入生动事例中解说这一特点。

三、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经典阅读】

锻造心情

毕淑敏

心情好像一种很柔软的东西,经常因了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或是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剧烈波动着,蛛丝般震颤飘荡,无所依傍,哪里用得上“锻造”这样充满金属音响的词呢?

心情于我们是那样的重要。健康与美丽,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情与我们形影不离,不,它甚至比影子的追随还要固守得多。光不存在的时候,影子就藏在深深的黑暗中了。只有心情牢牢粘附在胸膛最隐私的地方,坚定不移地陪伴着我们。快乐的人,在黑暗中也会绽出笑话;凄苦的人,即使睡着了,梦中也滴泪。

心情是心田的庄稼。只要心脏在跳动,心情就播种着,活跃着,生长着,更迭着,强有力地制约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

心情是我们的收割机呢!如果你懊丧,收获的就是退缩畏惧和一事无成;如果你落落寡合,只一味地倾诉苦难,朋友最终会离去,留你孑然面对孤灯;如果你昂扬,希望就永远微茫地闪动,激你前行;如果你百折不挠,生活每一次把你压扁,你都会充满了韧性和幽默地弹跳而起,螺旋向上;如果你向每一丛绿树和鲜花打招呼,它们必会回报你欢笑与芬芳。

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意为这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它宁静而坚定,像火山爆发后凝固的岩浆,充满海绵状的孔隙却坚硬无比。它可以蕴涵人生的苦难,但绝不会被苦难所击碎。它感应快乐的时候如丝如弦,体贴人间的每一分感动;它凝重时如锚如链,风暴中使巨轮安稳如磐。它在一次次精彩的淬火中,失去的是杂质,获得的是强韧。它延展着,包容着,被覆着我们的神经,保卫着我们精神的海洋与天空。它是蓝色澄清的内心疆域,在那里栖息着我们永远不疲倦的灵魂。

让我们的成品——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中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从此不再与外界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不再因身体的顿挫不适而万念俱灰,不再因生命的瞬忽飘逝而惆怅莫名……

人生因此健康,因此美丽。

愿你永远有个好心情!

(选自《话说心情》)

灵犀一点

毕淑敏告诉我们,心情是可以锻造的,经过水与火的锻打,经过风与雨的洗礼,我们的心情就会变得澄澈,变得明净,变得纤尘不染。带着这样一份心情,行走在人世间,就不会在荣辱得失中纠缠,就不会在是非恩怨中计较,就会变得淡定从容,就会变得豁达大度,而身边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眼中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寸光阴,为这个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让我们面朝大海,去欣赏春暖花开。

【时文速递】

在一盏很小的灯里,住下

朱成玉

夏日的夜晚,路灯下面,成群的蛾子恣意飞舞。

仿佛一个节日。

如果蛾子们可以歌唱,整个城市将陷入歌的海洋,难以自拔。

蛾子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有的甚至是朝生夕死,但它们并不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哀叹,而是尽所有的能力来庆祝、来狂欢,直到精疲力竭。

它们在享受生命。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凌晨之后的露水很冷,会凉却它整个身心。但是蛾子并不退缩,依然在夜里飞奔、狂舞。最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盏很小的灯,然后收起翅膀,安然睡下,去赶赴命运的再一次轮回。

蛾子们的狂欢让我动容。在上帝面前,我们同样是渺小的,如同这飞蛾。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股票、住房、隐私、考试……这一切仿佛生命之海中的一个个暗礁,随时可以令你的快乐搁浅。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蒸汽机发明导致的交通工具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充了人活动的空间。但谁能说清80天游玩地球一圈的人最终收获的是快乐还是忧愁,谁又能说清终生足不出村的老妪的一生是幸福还是可怜。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5篇

谁为青春买单

走在青春的大道上,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微笑着走过风风雨雨,也走过一段平凡而又奇特的青春路。

手牵手,父母伴我

伴我们启程走进青春;

兼并肩,师长陪我们奔跑追逐青春;

心连心,你我他在命运的琴弦上谱写青春。

谁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你无言,我无言,大家都无言。或许我们都经不起时间的拷问,就匆匆给青春画上了句号,但那不该,不该是我们应有的人生。

风雨无常,父母的手再温厚也只能温暖我们一时半刻而非永远;师长的陪伴也只能定格在仅有的几年情谊;社会,投来的期冀和希望也只是我们青春的一个筹码,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没有永远都幸福的人生。

曾经,为那个大学生感动得落泪,只为他用自己书写的青春向我展示了男子汉的坚韧刚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或许洪战辉应该手捧着四面八方而来的捐助去继续青春,或许他该凭着学校与家庭的关怀去追求另一种人生。但是,洪战辉,他没有。再难也要一个人踏实地走过,再苦,也不接受社会一分钱的捐助。这就是他的坚守,坚守青春,选择自己的青春。

也许,你会认为他是造作,也许你会认为他冷漠,也或许,你把他定格为男子汉的倔强与任性。也罢,青春是自己的舞台,为自己的青春买单是洪战辉人性的亮点。

相反,社会上那些靠别人买单的人。却似乎平淡而漠然地走过青春的舞台,只留下永远的遗憾。记得有篇报道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兰州市民周女士收到儿子千里寄来的脏衣。这怎能不让那些在温室中成长的花草深深低下他们的头呢?家长的溺爱让他们迷失了道路,师长的宠爱又让他们时刻以自己的成绩来定位人生,社会呢?又在为他们营造保护的氛围,摔倒了他们会大哭,永远不会考虑如何站起。在青春的舞台上,他们只是被人搀扶的弱者。

我想,父母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学校和社会保护孩子也是应有的本分。但是,孩子的青春不是用无边无境的爱做筹码的,他们想要放飞,就让他们飞吧,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下,飞翔在广阔的海洋上,去搏击长空,俯瞰人生。

青春,要有保尔的精神,要能绝境中求生,要有爱有痛,不在爱的旋涡中丧生,只激流勇进,追逐一生。

谁为青春买单?

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自己。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6篇

下面我就高中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中所体现的观点怎么运用到写作中来说一下,这个单元的篇目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四篇。

一、《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施行仁政。只有施行仁政,顺民意,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如果施行暴政,只会使自己走向失败,最终失去整个天下。

“施行仁政”主要观点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达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除此之外,国君还要自我反省,不要搞虐政、苛政,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了。孟子围绕爱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等,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进行论述,体现出“民为国本”“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

【适用话题】可用于“正视缺点和不足”“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自省自察”“得民心者赢天下”“爱民”“仁政”“暴政”“民生”“以民为本”“民心向背”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举例】“五十步笑百步”逃跑五十步的嘲笑逃跑一百步的人,同样是逃兵,嘲笑别人是多么可笑的事。文中梁惠王对百姓所做的事只是比其他国君多了一点,就想要得到“民加多”的效果,同样可笑。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五十步笑百步”的人,同样自己也逃跑了,自己犯了错误不知改正,还要和其他犯错误的人攀比。自己内心懦弱不敢面对错误,还要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懦弱,总拿别人的错误说事,回避自己的错误。做人不能无原则地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开脱,要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孟子典型的生态环保思想,有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如果一味捕获、砍伐毫无节制,那么资源不久将会耗尽,就不可能达到吃不完,用不完的地步。子孙后代将会无所用。现在社会我们更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合理开发并利用资源,为子孙后代多留一点资源。

二、《劝学》

荀子认为应该劝勉、鼓励人们多学习。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如有的人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效果不佳,而有的人学一会儿就明白了好多。所以,效果不佳的就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如何来学习。荀子在《劝学》中给我们回答了关于怎样学习的问题并且给我们指引了学习的方向。学习不仅让我们积累知识,也提升了我们人生品位和境界。我们要多学习,并且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适用话题】可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善于借助外物”“有恒心”“专一”“积累”“舍与不舍”“知与行”“学与思”“勤奋”“不放弃”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角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人想要成功有作为,就要善于借助外物,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在现在生活中,我们做一些事也要借助于外物,如技术、车辆、文化、人才等。再如,学生可以借助同学、老师、教参等来解决不懂的问题。所以,要学会利用外物来为自己所用,使自己达到成功的彼岸。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任何事物都是由积累变多的,知识也是如此。所以,平时的学习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要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写作文也要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优美句子多了,自然就能写出华丽的文章;同理人生也需要积累,经历得多了,你的人生才丰富多彩。积累的过程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路,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过秦论》

贾谊学识渊博,很有才华和抱负。他也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遭遇相同,壮志难酬遭人陷害,于是他针砭时弊,提出了改革措施,体现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变现实的态度。如《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主张治理天下要实行仁义,否则会自取灭亡。然而,朝中的那些大臣对他并不赞赏,在文帝面前毁谤他“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文帝只得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转任梁怀工太傅。梁怀王堕马死后,他自恨失职,忧郁而死,死时年仅33岁。贾谊经常被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自古以来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现在也是这样!秦国的兴衰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人们向往的幸福、仁爱、和平的同时也反对贫穷、暴虐、杀戮。为了我们人类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适用话题】可用于“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和”“仁政”“关心百姓”“怀才不遇”“民心”“教训”“态度”“仁爱”“改革与发展”“以民为本”“民心向背”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角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要齐,什么事都可以做成,所以成就大业就要得民心。人心涣散,万事难成。九_队兵多将广,人才众多,可他们各自心怀私心,在秦的攻势下大败。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指挥,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所以,无论国家或集体,都必须上下团结一心,唯有人和,才能产生真正坚不可摧的力量。

“施行仁政得民心。”作为最高统治者,应该心怀天下,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支持。秦始皇骄奢淫逸,用残暴的手段对待天下百姓,结果失去民心,失去了天下。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仁义待人,获得大家的支持和赞赏。如果不仁不义失去了群体的支持,只能一事无成。

四、《师说》

《师说》中所有人都是自己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也适用于今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人天生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任何方面都优秀,既然都有不足,那么就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学习。然而,我们现今的时代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极差,对老师大呼小叫,丝毫不存敬意。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对我们十分重要。尊重老师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适用话题】可用于“善问”“尊敬老师”“师生关系”“超越前人”“创新”“从师学习”“师道”“敢为人师”“相互学习”“要勤学善问”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角度】“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天生都是有疑惑的,有疑惑就要想办法解决,要解决就得跟从老师学习,所以要勤于向老师请教,才会不断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勤于发问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士大夫让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就是没有抓住根本,是不正确的求学态度。学习要抓住根本,找到规律,_曾说过“不懂就要问”。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地位、年龄的差距。老师和学生应该平等、互动。老师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学生思维活跃,在创新方面也强于老师,所以老师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见解。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7篇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8篇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_,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 一枝一叶一世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9篇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溶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的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伤痕累累。朋友,铁血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其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是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世间最美是真情。最难挣脱的也是感情。

_亦一代暴君矣,然人言:“虎毒不食子。”当敌人以其长子相挟时,他毅然决定,不!不能用亲子之情去换人民之福。我们不知后世将以何种目光俯仰这位褒贬皆存的人物,但至少这一次,我们不得不敬服他至亲之情后所掩藏的英锐的目光与理性的审判。

谁不知“无情未必真豪杰”,没有亲疏之别,怎能体悟深夜父母燃起的心灯,怎能感怀严冬朋友投寄的温情;没有亲疏之别,国土沦丧时我们凭什么去护卫,家园陷落时我们凭什么去战斗?然而,不要让感情的云烟缭乱了你的目光,不要让亲疏的尺度混淆了你的评判!该忘却时就忘却,当亲情直面正义,我们要做生死抉择摆正认知的天平;当友情直面道德,我们要如大法官捍卫评判的尺度。法官妈妈尚秀云之所以感动全国的母亲,因为她懂犯错的孩子也如自己的女儿需要温柔呵护。而你我,没有宽怀,却也能够忍心看感情二字曲解了人生的正直?人这一路上,鲜花稗草,杨柳刺棘,何尝不是并肩而至,取舍的时候,何妨扪心自问,我可曾为道义评判,抑或只为情感左右?如此,这一生才无怨悔,才有辉煌!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10篇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顷,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当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11篇

课文“面”的处理艺术

“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情节熟悉了,才能为后面“点”的赏析打好基础。例如教学《陈奂生上城》一文时,先要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情节,感受陈奂生上城的行路和心路历程:

从乡下进城(悠然)―自卑;

在车站生病(突然)―惶惑;

到宾馆住下(偶然)―懊恼;

由城里回村(飘然)― 神气。只有熟悉了这些内容后,“点”的教学才有可能。

散文讲究形散神聚,理清散文的思路,就是要弄清散文“形”的变化。如教学《故都的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五幅“秋景图”: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

教议论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议论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灯下漫笔(节选)》的议论结构:我们变成奴隶后万分喜欢(是什么)――中国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能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个循环时代(为什么)――我们要创造第三样时代(怎么样)。

课文“点”的处理艺术

课文的“点”是指根据课文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要点,教学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障碍,教学基点是根据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也简称“双基点”,新课标为“知识和能力”)。如果说课文的“面”还只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表象,那么课文的“点”就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本质。但是“点”是在“面”的基础上提炼组合的,应以“面”托“点”,以“点”带“面”,点名结合,相辅相成。

小说、戏剧的“点”是作品中突出地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语段。处理教材时,教师就要紧扣这些语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厚度。如教学《陈奂生上城》时,在弄懂了基本情节后,应以陈奂生住宾馆的细节描写为“点”来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对陈奂生“交五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的对比赏析,来把握陈奂生善良质朴而自私狭隘的性格特点。

散文短小精悍,一般要短文细教。它的取“点”范围较大,一般是文章的形神聚合处,基点凸现处,难点突出处。这些“点”不像小说、戏剧你那样相对集中,而是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发现他们。不同的教师会取“点”不同,这就反映出教学能力的差别。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文章主要的“点”应在描写荷塘与月色的三个短落(4―6)中确定。这里的讲点很多:比喻的明与暗,比喻的形与神;描写对象,描写角度,描写顺序,描写作用;景与情;炼词炼句;等等。这些理解、分析综合、鉴赏等能力的训练,都是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典型“例子”。除了这些主要的“点”之外,课文前面的“文眼”、景物衬托、心理独白和文章后面的“六朝采莲”的联想以及结尾的卒章显志也可作为“点”,因为这些对理解散文的“神’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12篇

生命如夏花之绚烂,死亡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注定要在这充满夏日激情的歌会上唱歌。我日日夜夜在黑暗地里忍受孤独的煎熬,在漫长的等待中,我学会了守望。我身上流淌着家庭的血液,流淌着坚强的.力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关于盛夏的美丽传说像火一样在心中燃烧,激励着我。夏季充沛的雨水顺着丰腴而润泽的土地的空隙流下来,松动了土地。我身上喷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在我身上不断地蠕动。我奋力地爬,向着那个未知的、美丽的、神秘的地方。

泥土透进一丝光亮,我知道那个我等待了一生的时刻即将来临。我蓄满了全身的力量破土而出,世界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面前。刺眼的阳光温暖着我,可在我还来不及享受这一美丽的世界时,生命的本能又驱使我开始又一个漫长的等待。

当阳光再次照在我身上时,我努力挣脱我的驱壳。一瞬间,我听到阳光张裂的声音。我努力张开翅膀,我看到我的翅膀在阳光中闪烁着。生命的力量像潮汐般涌向全身。盛夏的第一次回荡在绿荫掩映的午后。

我紧紧地贴着树干,敞着喉咙声嘶力竭地呐喊着。顿时,高山、流水、丛林、田野上空浮动着我们家庭的呐喊。天上的浮云也似乎在随着我们的交响乐而起舞。我们欢呼雀跃,用激情歌唱这场盛会,用呐喊拥抱这人间天堂。

我们日复一日地歌唱,在风轻云淡的早晨,在阳光泛滥的午后,在暮色四合的黄昏。我们真真切切地活着,我们从不辜负上帝赋予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尽管我们知道,我们将在这盛夏还未结束之前就要走向死亡。但,这又有什么遗憾呢?

毕竟我们拥抱过等待了一生的阳光,抚摸过夏季的肌肤,吮吸过泥土的芬芳……毕竟我们歌唱过夏天的美丽景色;毕竟我们唱响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华丽与凄美。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13篇

散文化议论文集散文与议论文两种文体优势于一身。散文重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议论文重在有思想见解,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就是好文章。它不仅具有充足的论证力和说服力,而且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

散文化议论文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散文化,有散文的特质,避免了传统议论文语言的枯燥乏味和空洞抽象。“语言就是力量!”雨果如是说。它最有利于展示语言的魅力,能把语言做好、做精和做美,使文章锦心绣口,文采飞扬。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也明确规定要富有文采。而且评卷时,同等内容的作文以语言的优劣评定分数的高低。

因此,散文化议论文也最能体现出文学性。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能展示较深厚的文化积淀,最能见出考生的文学功力和文化底蕴。而且语文阅卷老师也大都喜欢此类文章,因他们最钟爱于文学。

散文化议论文的本体是议论文,而议论文往往观点明确,便于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能迅速抓住全文观点和所写内容,不致于费时费力,阅卷既快捷又准确。很多学生包括语文老师都认为记叙文多年写作,十分熟悉,写记叙文最稳妥。殊不知,学生最难写好记叙文,一是语言平凡甚至平庸,二是难写出叙事的波澜曲折,所以学生不具备写好记叙文的能力。况且记叙文必须全文看完才知所写内容,而如此则会耽搁很多时间,不合考场阅卷习惯。因此记叙文难得高分,除了经典的小小说,但经典的小小说又是极难写成功的。而散文化议论文适宜于写任何内容,可谓以不变应万变。何况,散文化议论文还可做出具体模式,供学生借鉴运用,学生极易操作,精益求精,大多学生都能写好。

当然,练好散文化议论文必须首先练语言,而语言必须从高一开始慢慢训练,而且要用多种方法全方位训练:积累语词,尽量运用新鲜、新颖和新奇的词语,避免运用大众词、常见词,因汉词丰富多彩;多用典雅、纯正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乏表现力的口语,可增强文章的书卷气;练句练段,不在乎句段的长短,重在其有意蕴,耐人寻味,力争练经典句段;练各类仿写和扩写,强化整句意识,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练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排比,这是散文的重要特征;练各种描写,描写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最具文学色彩;提炼诗语,诗歌语言是语言矿藏中的铀,能提炼或运用诗语,更增文章的含金量。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名言警句、经典语段、新诗精品、古典诗词名句名作,学生多加领悟、背记和运用。通过种种举措,学生可提高语言水平,写好散文化议论文。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 第14篇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2015年高考议论性散文精选(五篇)2015年高考议论性散文精选(五篇)。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_内心的教师_,他要让_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_,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_啊,真丑!_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_数字化生存_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考议论性散文范文(实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