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推荐3篇)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推荐3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推荐3篇)

微信扫码分享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 第1篇

姓名:林云恩 性别:男 年龄:36岁 身份证号码:44058219820xxxx

工作单位:

擅长内服方药诊治脾胃气虚导致胃脘痛病

疾病名称:胃脘痛病

代码:BNP010

中医药技术名称:内服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炙甘草等。

本人擅长使用内服方药对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痛的诊治独具特色,现将其论述如下。

3.1.脾胃气虚导致慢性胃痛的病机

慢性胃痛,多有病程较长、反复不愈的病史。久病不已,必损中气,则致脾胃气虚。气属阳,有温煦、推动作用。脾胃气虚,一则无以温煦荣养胃腑,以致疼痛;二则无以推动脾胃之纳运、升降,以致聚湿、生痰、气滞、血瘀、食滞、肝郁等,形成以中虚为病理基础,诸邪留滞丛生,虚实夹杂于中焦,使胃失通降职能,不通则痛。

3.2.脾胃气虚之胃痛的证候特点及方药设制

3.2.1 证候特点

脾胃气虚之胃痛的证候特点为胃脘隐痛,遇劳则甚;痛处喜按,按之稍减;得食痛缓,多食则胀;腹部柔软,压痛不显。食少纳呆,或伴胃脘痞闷,泄泻便溏;或伴腹胀、嗳气、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不华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弱,在诸证中尤以痛时喜按,遇劳则甚,得食稍减、多食则胀对于脾胃气虚之胃痛的病

证,有着特征性的意义。

3.2.2 兼证的辨证要点

兼气滞:脘腹痞胀,时轻时重,虽得呃逆,嗳气不减,脉弦无力。兼血瘀:胃脘刺痛不移,或入夜尤甚,或有吐血便血史,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细涩。兼痰湿:脘腹满闷,口淡黏腻,舌体胖有齿痕,苔白多津或厚腻,脉濡缓或濡滑。兼食滞:胃脘胀满,食后尤甚,厌食,嗳腐吞酸,舌苔厚腻,脉滑无力。兼肝郁:胃脘胀痛,连及胸胁少腹,每因情志变动而加重,烦闷善太息,脉弦无力。

3.2.3 方药设制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砂仁、木香、炙甘草等。制方意义:脾胃气虚,本四君子汤以治,为众所知。然李老常用香砂六君子汤获效。其理何在?盖胃以通为贵,脾以运则健,尤喜通利而恶壅滞,是其生理特性。胃为多气多血之乡,脾乃运化水湿之脏。香砂六君子汤在药性上动静结合,守走并用。方中主以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取四君子汤义,共奏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之功,立足补虚。辅以小量陈皮、半夏助胃之降,行胃之滞;木香、砂仁助脾之运,疏脾之郁;俾脾胃斡旋,升降有序。四君得四辅,则益增培补之功,四辅配四君,使补中寓行、补而不滞,成为通补、运补之剂。若脾虚失运,痰湿内生,可酌增陈皮、半夏之量,立二陈方义,以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中虚气滞,则适加木香、砂仁之量,以芳化疏通,调畅气机。同时,气机顺畅,津液得行,则痰湿无由可聚。临床施治,贵在变通,适可切中病机,而收良效。临证加减:气虚较甚,痰湿气滞不显者,半夏、砂仁、木香宜适减。若患者腹胀暂不用党参、黄芪。须补气者先以太子参后用党参易之,以防补而壅滞。脾虚湿盛,泄泻便溏,酌加薏苡仁、泽泻、车前子、白扁豆。气滞中阻,脘腹时胀酌加厚朴、乌药等。痰湿寒化,口淡黏腻,酌加桂枝、生姜、苍术、厚朴。瘀阻胃络,刺痛拒按,酌加丹参、川芎、元胡。食滞不化,嗳腐厌食,酌加谷麦芽、稻芽、鸡内金、神曲、山楂。肝气犯胃,脘胁少腹胀痛,酌加香附等。

典型病例:

比如,林某,女,66岁,退休工人。主诉:胃脘胀痛反复发作9年余,于2009年4月29日做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一萎缩性胃炎。现症:胃脘满闷胀痛,胀甚于痛,以饭后加重,口淡黏腻,纳差嗳气,食后不易消化,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面色痿黄,舌质暗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稍腻,脉细弱稍弦。诊断:胃痛,脾胃气虚兼气滞湿阻食积证。

治则:补中健脾益气、化湿行气消食。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药:太子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0g,枳壳12g,厚朴10g,麦芽15g,莱菔子10g,神曲15g,炙甘草5g,5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患者胃脘胀痛明显减轻,考虑到气滞已减,湿邪渐化,上方去厚朴,再服5剂。患者胀痛大减,饮食大增,加减调治2月余,诸症尽失。按:本例患者虽有气滞、湿阻、食积等邪实,但其致病根源于中虚,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补中培本,而兼以祛邪,冀其祛邪而不伤正,培本以绝其生邪之源的功效。

本人内服方药诊治的胃痛病,主要治疗中医辨证下的脾胃气虚、脾胃湿热为主,亦涉及临床上出现的各种证候(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和脾胃虚寒证)引起的以胃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本人专长不适用于西医学中的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疾病、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胃痛。

对于胃痛患者初次就诊,一般要排除其他原因可能引起的胃痛,例如胃癌,如果本人自觉诊断不清楚,还是会让病人先去上级医院诊断明确,明确后才采取中医方药治疗。如经治疗胃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则建议患者前往大医院诊疗,本人在临床运用的中药是在药典规范的剂量范围内进行。药物配伍等遵循中药的配伍规律,避免相反药物同用。

从学医至今,不完全统计有,本人已经调理了2000多人次脾胃气虚导致胃痛患者,有效率达到75%左右。疗效评价标准:患者自诉胃痛改善即为有效。

本人在医术实践中较常见的药物风险反应有:

谨慎用药.量味宜简,我们辨证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7.1.药味用药不喜庞杂,力求简练;多在l0一l2味之间。

7.2.药量不喜过量,主张轻灵;这样煎煮后药液不至于过多,病人易接受,同时脾胃也能承受。

7.3.用药不宜过于壅补,胃以通为补,切忌早补、峻补,因补不得法,反而会补而生滞,壅滞中焦,使病情反复,胃痛发作。即使中气不足者,也很少用党参,而用太子参;阴津亏虚者往往仅用沙参、麦冬、白芍等不腻之品,特别慎用熟地、萸肉、桂圆等以防壅补碍胃。

7.4.用药不宜过于苦寒及温燥。少用黄连。若本人用黄连药量仅为3g左右,同时多加吴萸1~2 g寒热相配,以防黄连苦寒伤胃。或换用黄芩。本人认为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在治疗选药中一定要重视脾胃这个特点,切忌用温燥或温腻药。

从医多年以来,本人为不少患者提供治疗,病痛得到解除,生活质量也同时提高,这是本人学习中医以来最值得自豪的地方。由于用药平淡,所以至今没出现一例安全问题。

这次感谢国家政策给予机会,让我们中药师能有机会参加中医专长的考核,中药师也能合法合规地开中药处方,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本人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完善技术,提高中医水平。谢谢各位老师。

8.本人对以上填写内容真实性做出承诺,如有虚假,愿意按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承担相应后果。

承诺人签名(按指印):

时间:年月日

本文地址: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 第2篇

本人擅长使用内服方药与毫针诊治胃脘痛病。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反复性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_心痛_、_胃心痛_、_心腹痛_、_心下痛_等。《医学正传》说:_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_后世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有了明确的区分。胃痛病位在胃,而及于脾,与_真心痛_发生于心系等之病证有本质的不同,临床应加以区别。

胃痛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等病。

病因病机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 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总之,胃痛发生的总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辨证应首先区分寒热、虚实、气滞、血瘀的不同。一般来说,凡病程长,痛呈冷痛、喜热食、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证;凡病程较短,痛呈灼痛,喜冷食,泛吐酸水者,多属热证。凡病程长,痛处喜按,饥时痛重,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凡病程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后痛增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短,疼痛呈阵发窜痛、胀痛者,多属气滞;病程较长,疼痛持续,固定不移、刺痛者,多属血瘀。临床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治疗原则

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旨在疏通气机,恢复胃腑和顺通降之性,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胃痛属实者,治以祛邪为主,根据寒凝、食停、气滞、郁热、血瘀、湿热之不同,分别用温胃散寒、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诸法;属虚者,治以扶正为主,根据虚寒、阴虚之异,分别用温中益气、养阴益胃之法。虚实并见者,则扶正祛邪之法兼而用之。

分证论治

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甚则拘急作痛,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

良附丸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若寒重,或胃脘突然拘急掣痛拒按,甚则隆起如拳状者,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桂枝;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可加紫苏、生姜,或加香苏散疏风散寒,行气止痛;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夹食滞症状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若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散寒止痛。

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

本方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健胃下气;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理气;连翘散结清热,共奏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本方为治疗饮食停滞的通用方,均可加入谷芽、麦芽、隔山消、鸡内金等味。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厚朴、槟榔行气消滞;若食积化热者,可加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可合用小承气汤;若胃痛急剧而拒按,大便秘结,苔黄燥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可合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荡积导滞。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 第3篇

本人从医 10多?年以来, 本人为不少患者提供治疗,病痛得到解除,生活质量也同时提高,这是本人学习中医以来最值得自豪的地方 。由于用药平淡 , 所以至今没出现一例 安全问题。这次 感谢 国家政策 给予 机会, 让我们民间中医 合法合规 地 看病治病,为更多 患者 带来健康。 本人 一定会更加努力,不断学习,完善技术,提高水平。谢谢各位老师 。

风险:本人擅长的毫针技术诊治胃脘痛病,潜在医术风险主要为局部(腹部,背部俞穴)取穴时会存在误伤内脏情况,譬如针刺腹部俞穴如:中脘?梁门 易伤及内脏,胃俞 膈俞 脾俞等后背俞穴引起气胸,引起呼吸困难,休克等。

防范措施:所以本人对于局部(腹部,后背部)针刺,特别谨慎,患者一般采取平躺或者卧位,后背俞穴采取斜刺,或者平刺,以避免伤及内脏,先针为寸毫针,进针为寸,不使用提插捣刺手法,以捻转手法为主。

8.本人对以上填写内容真实性做出承诺,如有虚假,愿意按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承担相应后果。

承诺人签名(按指印):

时间: 年 月 ?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医专长胃脘痛综述模板范文(推荐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