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访问
37
微信扫码分享
关键词:案例教学;医德;应用
一、案例教学概述
早在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就在法学和医学中有所应用,因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应用而得到迅速推广。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对典型事件进行模拟和提炼,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因势利导。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能力。
我国于1980年引入案例教学,随后迅速在管理学、法学、心理学等各学科中得到应用。
二、医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目前多被列为理论课,但有很多模块,如面试种类及技巧、简历制作、医德、职场适应等实践性较强,简单的讲授法很难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
从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中不难发现,医德的历史与医学一样悠久。《大医精诚》一文专门讨论了医德问题。传统医学注重仁爱原则,强调医学要尊重患者。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医德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科学,_早在1988年就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提出了七条医德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的相关文件对这一要求有新的表述和规定。党的十报告中提到了要提高医疗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
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医学伦理学、医师法教育、就业指导等。良好的医德教育体系能够推进医疗行业的软环境和谐化,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提升医疗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然而,医德教育领域还存在授课内容陈旧、授课形式单一、师资薄弱、学校不重视、学生抵触等问题。
三、医德教育模式探讨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目前已经涵盖医德规范、医学伦理教育、职业教育、医患关系教育、医德实践教育等内容。另外,医德教育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展,从单一的课堂教育延伸到临床实践领域,医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仅从课堂教育来说,医德教育也有横向发展,各医学院校除开设医学伦理学外,在其他专业课堂上也会融入医德教育内容,以增强医学生的医德认知,培养医德情感。此外,校园的整体医德教育氛围良好也是进行医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入校之初,组织新生进行医学生宣誓活动,使其熟知医学生誓言;校内设立医学名人雕像,教学楼、实验楼走廊挂满医学界名人名言,加强校园医德环境氛围建设,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本文以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医德教育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合理的授课模式强化学生对医德的认识,而通过对近千名毕业生调查发现,有76%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加入案例教学模式。
四、案例教学在医德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1.案例主体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乡韩家店的村民于某一家本是幸福欢乐的,某一天不幸却从天而降。2015年6月份的一个周末,四岁儿子突然瘫坐在地上,孩子母亲发现情况后,将孩子送到了当地诊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的病情并不见好转。在外打工的父亲赶回来后,将孩子送往市里的三甲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诊断结果是孩子得了脊髓灰质炎,这辈子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家里人不愿意相信这样的结果,随后带孩子辗转石家庄、北京、承德等多地,孩子病情不见好,医疗费用却已经花费了十几万,这已经使家里负债累累。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康复科的大夫们一直对孩子进行康复治疗。然而大夫们也明白,现在的常规康复治疗并不能帮助孩子恢复健康,只能维持现状。在了解到孩子家庭情况后,康复科的大夫们开始出谋划策,为于某一家提供帮助。
2.课前准备
(1)按7~10人一组分组,给每组成员相应的A4纸、笔等,以便记录小组讨论意见。
(2)查阅相关资料,以便各小组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以提高讨论效率。
(3)调查医院相关工作流程及相关政策。
3.适用对象
在医院见习期间已经进行科室轮转的学生,对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联系部门有充分了解的医学生;刚进入医院工作的毕业生。
4.教学目标
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了解医德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及评价标准。
(2)医德培养的方法、途径、意义。
(3)唤醒学生医德意识,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并最终外化为行为。
5.课堂设计
本案例内容简明扼要,案例脉络清晰。首先,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设问:“作为医生,你会为这个家庭提供哪些帮助?”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时间10分钟,并在发放的A4纸上写出小组最终讨论意见,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结果陈述。
其次,把案例中康复科医生们的做法加以真实呈现:第一,科室组织了募捐活动,自己捐献的同时动员身边力量。第二,有的医生提出来自己免费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但由于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和场地,无法实施。医生们对孩子妈妈进行了简单的康复治疗培训,一些日常的康复训练由其母亲代为进行,以减少医疗费用。第三,科室医生们还积极寻找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为其争取到了医院全年的免额费用一万元。第四,医院联系当地大学相关部门领导,借助学生力量并成立了扶助机构,把此项工程长期坚持下去,使有类似遭遇的家庭能得到一定的帮助。通过分析医生们的行为,启发学生提高医德认识水平。
最后,梳理国内医德相关文件和重要节点,明晰医德内容,并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德的重要性和延伸,梳理正确的医德观念。
6.课堂讨论
(1)如果你是医院康复科的大夫,你会怎么做?哪些因素促使你做出这些行为?
(2)你所了解的医德内容有哪些?面对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你对医德有什么新的思考?
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德教育有助于医疗卫生行业整体医德素质的提高,促进医疗行业软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医学生人格完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必须建立完善的医德教学课程体系,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什么是师德?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没有爱是谈不上尊重人的生命,“爱”是师德之源,是教育的永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教师的责任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育对象上要关注全体学生,在教育目标上要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在教育途径方法上要关注教育规律和人才的成长规律。把自己的教学态度调整到一个合适的状态,重视学生,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重视自我全方面的方展。这是当好一名好教师的基础,也是关键。
近几年,我担任低、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后转入学生,期中小徐的转变使我终生难忘。
三年级上学期,都开学一个月了,我们班转来一名新学生——小徐。正赶上星期三,我给同学上作文课,我清楚的记得 作文的题目是《我喜爱的小动物》。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都把作文交上来,而小徐的稿纸上只写了两个字“蚂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作文,他只字不说。我郁闷极了。
此时,我想起了我们刚见面时,他妈妈跟我说过的一句话:“这个孩子,如果老师对他不公平,他会很生气的!”当时没有在意的一句话,现在想起来觉得此学生非同一般。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怎么办?
我首先找他谈话,了解他的心理状态,可他站在老师面前,脸却转到一边,我一句话,要重复几遍,才能使他从嗓子眼里挤出一两个让你根本听不清的字!真是让人着急。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不能急,要耐心。我心平气和地给他讲道理,如:与人讲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对别人的尊敬;要回答别人的提问……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以及与家长的沟通,我找到了小徐的症结。
原来,他是被原来的学校挤出来的。在原来的。学校,常常遭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待遇,对老师一直怀有敌意。学习方面,从来不交作业,经常不在教室内上课,在校园内到处溜。每次开家长会,家长看到的都是优秀的成绩。可是,他的真实成绩是不及格,考试时不答卷,就是因为提前没有练过考题。
针对此人,我首先尊重他,以理服人,让他在班级里得到公平待遇。其次,给他讲清楚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克服困难,每天亲自辅导他,给他安排学习好、有耐心的同学帮助他学习。他长时间不写作业,我就给他安排重点的、尽量少一点的作业,再加上每天利用记事本与家长联系,帮助他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渐渐地,他开始完成作业了,但还是需要时常监督。有时候,他也会不想写,使我很生气,便批评他一顿。事后,我就找他谈话,讲清楚老师为什么生气,还顺变问一句:“老师批评你,你生气吗?”开始他摇头,后来再有这样的事,他会说:“不生气!”我很高兴。常常与他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发现,他与老师的关系比刚来时好多了,对老师没有了敌意。
我一如既往的关心他、帮助他、教育他,一个学期下来,他变得爱说话了,不但跟同学关系好,而且很愿意帮助我、关心我。一次,吃午饭时,我不甚将一点菜渣掉到桌子上,他看到后,悄悄拿起纸巾到我桌前的菜渣擦干净,我激动地对他说:“谢谢你!”还有一次,他拿了大把巧克力糖果送到我桌子上让我吃。这一系列的变化,使我惊喜不已,我决心更好的关爱他、帮助他。虽然他仍然比较难管。很快,又一个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他能够独立答卷,并且很少空题,数学、语文考了七十多分,英语考了六十多分,我很高兴,发短消息给他妈妈。他妈妈晚上特意打电话感谢我。
著名的教育学家韩风曾说过:难以教育好的学生,是没有了自尊心的学生;能教育好的学生,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学生。这句话将永远影响我的德育工作,我想只有爱,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而我们必须保护孩子们最珍贵东西----自尊。
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会遇到许多需要我的爱和鼓励的孩子。我会用我的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帮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范跑跑”案例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关怀理论 教师素质
一、案例陈述
二、案例分析
(一)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的阶段,其特点是避免惩罚,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不好的。在以相对功利主义为定向的阶段,其特点是依据各自的利益行事,认为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不好。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经过对“范跑跑”所言所行的深入分析,可见他正是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他看重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不管不顾,而对自己的这种自私、纯粹利己主义的行为却大放厥词,认为他这样做正是珍视自己生命的表现,可见其思想的狭隘性,这恰恰证明了他处于道德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二)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 道德是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知情意行。认知和行为是主,情感和意志为辅。
道德认知是基础。人们只有对某件事有正确深刻的认识,才会愿意付诸行动。由此看来,“范跑跑”在地震中的表现是由他错误的意识造成的。在一般人眼里,“范跑跑”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他所就读的大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学校,他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可是这种“好”只是局限在一个很狭隘的圈子里,这个圈子只是告诉他如何考高分,如何进重点,告诉他只要上了名牌大学,就是一个“好学生”,而恰恰忽略了一点,就是对他道德品格的塑造。在他的眼中,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联系,更别说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尊重生命等。说他的行为是由他错误的认识引起的,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问题,是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的。
2.道德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经过外部道德准则不断内化和内在道德观念不断外显的变化。
环境对一个人的道德行成是很重要的,不能说“范跑跑”所处的环境不好,只能说那个环境没有使他形成正确的认识,因为人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的,一个风气好的环境会有很多优秀的范例出现,可以给予其学习和重新认知的机会,可是“范跑跑”仍是按其固有的思维模式生活着,这不能不说是集体教育的失败。地震以前,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他能够意识到外部的道德准则和自身的道德观念存在冲突,那么诸多荒诞的言行就不会出现。
(三)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
内尔・诺丁斯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关怀理论,得到了教育理论界的响应,学会关心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主题。她认为教育最好围绕关心组织:关心自己,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关心知识和学问。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关心别人,关心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告别自私。“范跑跑”正是由于存在道德的缺失,对学生缺少最基本的关心,才更应该使其明白“什么是关心”、“该关心什么”、“怎么去关心”。
三、换位综述及改善建议
如果我是“范跑跑”,我就会首先组织学生安全撤离,即使我个人像“范跑跑”一样先逃生,也会怀着一种内疚羞愧的心情检讨自己的行为。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尤其是在危及个人生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选择生的权利,但是在危及时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保护每一名学生安危的责任,不能逃避,应该坚守。换句话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对人性的弱点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但绝不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自私说成美德,把怯懦说成高尚。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应该在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尽量减少这种在应试教育中产生的道德缺失,在学生个人档案中建立道德评价这一选项,从而体现出一名学生从入学到踏入社会工作之前的道德表现。老师可以在学生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真实性道德冲突,促成其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化。
摘要: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能够填补我国小学教育的空缺,丰富传统德育教育的内涵,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之材。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案例入手,对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小学生的鉴别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入手,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发掘出小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渴望,为小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将从案例中学习和成长,分析小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一、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
王某是学校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平常成绩较差,并且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在教学中,王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这类学生划分到“坏学生”的范畴中, 对其不闻不问,使得学生更不愿意来到学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学生放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沟通,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用阳光、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战。因此,教师与王某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并用很多鼓励性的语言,使王某渐渐打开心扉,与教师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教师对王某心理中的担忧和焦虑进行了疏导,并与王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多关注王某的心理变化。慢慢的,王某在教师的关怀下渐渐抛开了阴影,拥有了更多的好朋友,与家长的关系也更好了,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与同学互帮互助,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成为班级中的数学课代表。
二、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对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敏感,教师的态度和话语将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较好,是团队中非常优秀的教师,但是却非常不注重自己的口头用语,经常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在他的课堂上曾经有一名女同学由于肚子疼旷课,这名女生的性格比较内向,面对男性教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旷课的原因,在教师询问她的时候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最终这名教师由于生气不由得讲了很多脏话,使女学生心理上非常的害怕,以为教师在骂她,最终回家以后生了一场大病。这位教师本身没有太大的恶意,只是在态度上和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就使一名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德育意识,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首先,应提高文化素养,不仅让自己在学科专业上有较强的素养,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应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坚决不说脏话,注重自己的x表和卫生,在品行方面给予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应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在教学空闲时间多多学习额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好带头表率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多让学生参观些革命烈士纪念馆,沐浴在革命烈士的教育之下,体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例如,在每年的元旦、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等我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通过板报、手抄报、写感受、表演自编的节目或开辩论会、走出校门体会外界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变化等等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生活、内心充满对生活的一种向往。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杨风,南天涯,冉旭.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证研究[J]. 运动,2016,(18):58-59+135.
[2]闫闯,郑航. 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15,(10):72-78.
[3]毛云飞,李宇. “立体交叉”:联通和优化儿童德育与心育流程――楚州实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创新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5,(08):3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基本程序 注意问题
德育课是一门品德教育课,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作用。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上好德育课”“如何使德育课堂更加灵活多样”。以往的德育课,以知识为本位,运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空洞的说教,忽视了学生认识、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是造成德育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彻底更新观念,改变德育课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职业,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阐释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或“从例到理”,或“从理到例”,或“理例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举案说法、举例论理,生动、形象、逼真的正反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决定,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德育课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2.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或观看案例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大胆的交流讨论,并且用口头或笔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自圆其说,学会以一种有说服力的、令人信服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以避免班上其它同学的反驳、挑剔,因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改变了单纯由教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做出归纳总结,这种强烈的师生互动,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一种活跃进取的状态,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等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中现实生活中选取经典的教学案例运用到课堂中。[1]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1.教师选择、展示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去选择案例,并且尽可能用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等方式清晰、简明地向学生展示案例,同时,选择案例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案例要注重实效性。案例必须从实际中来,紧跟当前的社会形势,精选当前经典案例,如果所选案例都是陈年旧事,会让学生缺乏新鲜感而失去听课的兴趣。第二,案例要有针对性。选择的案例应该与德育理论、学生思想实际和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案例,这样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案例必须要有教育性。选择案例应该把握正确的方向,尽可能运用一些正面的案例去弘扬正气、激励学生,少用、慎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因为中职学生的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过多的引用反面、消极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甚至在思想上产生迷惑,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有可能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四,案例必须有系统性。案例编写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有序地编排、展示,不能是简单的罗列、堆砌。
2.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案例
对案例的分析研讨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与关键。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材料,然后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在思考分析案例时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班级交流。对于同一案例,不同学生可以发掘不同的意义,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坦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把案例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一堂案例教学课是否成功,就看其分析是否透彻、研讨是否深入、是否让学生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3.教师总结、点评案例
案例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交流做出归纳和总结,指出讨论的结论意见,进行补充与提高性讲授。这个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做,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学会辨清是非曲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树立“双主体”教学理念
“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主持设计、规划安排教学过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是接受者和参与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过程,体现了“双主体”的教学理念。[2]
2.教师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要强
案例教学法要求德育课教师广泛地涉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的思路要清晰,思维要缜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案例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同时,教师必须在课堂讨论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避免学生对社会、生活产生消极、悲观心理。同时教师要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案例教学法存在耗时多、课堂预见性与可控性差等现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把握课堂时间、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并随时注意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观点和立场上,保证教学有序、顺畅和高效的进行。
在中职德育课中引用案例教学法,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枯燥为生动有趣,便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了德育课的教育目标。
[1]余永龙.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应用[N].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上一篇:怎样写个人综述范文(推荐7篇)
下一篇:个人政治思想汇报范文(实用28篇)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