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微信扫码分享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师范生 口语交际试讲 试讲模式

师范生试讲实践教学包括汉语拼音试讲、口语交际试讲、阅读教学试讲、作文教学试讲、语文综合活动教学试讲、校本活动教学试讲、说课教学试讲等。试讲,是师范生对教学工作的初步模拟训练,是初步建立教学效能感的关键点,是全面提高师范生综合职业素养,有效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试讲既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又为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口语交际试讲是指师范生在详尽学习口语交际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备课,以组为单位在师范生间模拟课堂教学,完成口语交际授课训练,进而全面、有效地夯实师范生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方法,提升口语交际教学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秉承实效、科学的口语交际试讲理念,笔者尝试探讨“引、疏、放”式师范生口语交际试讲模式。

一、“引”中学习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一)寻口语交际之“源”――交际话题生活化

口语交际话题是一节口语交际课的源头,源是教学之本。后续教学行为教学素材的甄选、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整合都要依此展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课的话题要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其目的是告诉文本执教者,口语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学生原本的生活。因此,师范生在解读口语交际文本时,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蓝本,搭建学生“零生活距离”的交际平台。在还原学生的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升华学生的生活真实。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交际平台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及社会交往,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

我国现行通用小学语文教材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版、浙版等。其中人教版、北师大版是辽宁省通用教材。以人教版为例,1~12册小学语文教材本着不同阶段儿童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编排了92组交际话题。选课之初,笔者引导试讲学生从宏观上科学整合口语交际文本话题。深入研究后,学生发现教材中的文本话题从宏观上可分为两类:生活性话题文本与距离性话题文本。对于生活性话题文本,如《爱吃的水果》《打电话》《我该怎样办》等,学生备课选材时,可依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就地取材,实现生活化交际。对于距离性话题文本,如《奇妙的动物世界》《珍惜资源》等,学生则要充分研读文本,考量小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等,围绕话题单元专题,创设特定生活情景,切入生活话题,让小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真实或实践再现的生活情境中,找寻似曾相识的生活经历,搭建“零距离”生活交际平台。

(二)建口语交际之“境”――交际情境生活化

一节口语交际课,并不是学生围绕交际话题简单进行听与说的训练,而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有序、和谐、文明的动态沟通过程。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它是本节课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得以科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平台。笔者认为所谓口语交际情境是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以特定教学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有理有序、文明得体地进行沟通交流的教学方法。

1.把生活植入情境创设。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社会生活。原生态的社会生活是小学生语言交际的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交际素材,诱导其产生强烈的语言交际表达欲望。师范生依据交际话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时,应充分考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习惯、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把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植入他们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表达时化抽象为具体,化杂乱为有序。如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上《我会拼图》,依据学生课前拼好的拼图创设“我是谁”“我是怎让拼成的”“与拼图娃娃交朋友”“开拼图商店”“巧买拼图娃娃”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的生动、有趣、活泼的交际情境中发展个性与创造性思维,实现生动、具体、有序的口语表达。

2.情境层次设计由浅入深,呈梯度螺旋式上升。学生知识的习得是“点”到“面”、“面”到“体”的动态变化过程。交际情境的层次创设也要本着学生知识构建规律由简到繁,由简单的原生态生活情境(一两句话的生活情境描述)到复杂的原生态生活情境(一段话的生活情境描述)再升华到创意生活情境(加想、想象的生活情境描述)。如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上《奇妙的动物世界》,由简单的原生态生活情境:“你好,我是猫头鹰。你是谁呀?”到复杂的原生态生活情境:“大家好!我是奇妙的猫科动物――猫头鹰。我身披褐色带白色斑点的羽毛外衣。我的双眼很特别是长在正前方的,而不是像其他鸟类那样生在头部两侧。我的眼睛又圆又大,晚上时特别明亮,很像猫的眼睛,可以看清猎物。所以,我常常在夜间活动。小朋友,你们知道晚上谁最怕我吗?对,是老鼠。因为我可是大名鼎鼎的捉鼠能手呢!”再升华到创意生活情境:我与猫头鹰的故事――“前几天,妈妈下班回家时给我带回来了一只猫头鹰。它的样子怪怪的,黄黄的眼睛,毛茸茸的鼻子,弯钩一样的嘴巴,柔软的翅膀老是扇来扇去的,好像很不安似的。一双小脚丫非常乖巧、可爱。每次我去看它,它都会把小脚丫立起来,好像是叫我看它跳舞呢!第二天,我打开笼子想和它一起玩。谁知它展开双翅,蹭地一下就飞到了我的肩膀上,还‘喵喵’地叫,好像在说:‘妈妈,我不想呆在笼子里,我的家是美丽的天空。妈妈,救救我吧,让我回家。’……后来,她飞走了,我没有伤心,反而觉得有点高兴。因为我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们快乐,我们才能快乐!”如此,在情境梯度层面训练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表达内容,实现交际的梯度螺旋式上升。避免了交际训练浅尝辄止,流于形式。

(三)立口语交际之“序”――交际语言规范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口语交际语言是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交流中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交际双方准确地理解、获取、传递交际信息的重要媒介。6~12岁是儿童交际语言形成、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儿童语言的习得是在一种自发状态下观察、模仿、加工、实践及自我再创建的动态可控的更新过程。师范生在执教口语交际课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生交际语言,使其具有通用性、文明性、规范性、逻辑性。具体表现为授课教师根据交际话题限定的交际对象、特定的交际地点、场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做到交际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交际内容丰富多彩,交际思路清晰有序、循序渐进。

(四)面口语交际之“众”――交际对象众生化

交际对象众生化是指口语交际课应面向全体,让学生在双向互动动态实践中,了解、掌握口语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提升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众所周知,口语交际课的课堂可调控性较小,授课中口语交际互动层面不定,生生交际、师生交际随机性较大,难以从宏观上掌控。易出现几人争春、多数看景的被动局面。因此,执教者要努力创设利于互动双方共同学习、探索研究、共同提高的交际情境氛围,情境设计关注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交流中。同时结合契机适时予以鼓励,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如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上《我会拼图》一课时,可依据学生课前完成的创意拼图,创设利于每个交际个体(学生)主动交流的交际情境。例如交际情境之一:学生根据拼好的拼图介绍“我是谁?”。如学生拼成的是紫葡萄,交际时他(她)就可做如下介绍:“大家好,我是可爱的紫葡萄。我有甜美的果实,如果哪位娃娃口渴了,我愿把我甜美的果实奉献给你,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如学生拼成的是顽皮的猴子,交际时他(她)亦可做如下介绍:“大家好,我是一只顽皮的小猴子,我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我爱做鬼脸。你们看,我的脸长得就像桃子一样,所以呢,我最爱吃桃子。希望大家跟我玩,也愿意和我交朋友!”……这样的设计既结合了授课契机,又鼓励学生全员热情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从而使课堂交际面向全体,实现交际对象众生化。

二、“疏”中完善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一)名课仿学

名课(公开课)是一线教研展示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对师范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观看、研摩一节好课,师范生可以学到如何围绕交际话题科学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展示的“教”与“学”直观教学环节中,了解本节宏观教学理念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情境的梯度设计、学生学法的一般引导方式及教学语言、教学组织语言、教学评价语言的准确运用。使师范生将学到的学科专业理论较好与实践教学对接,进而“适教”。

如观看、研摩欧阳智慧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欧阳老师秉承“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既注重情境创设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又重视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学会分享中学会实践与创造。“我是谁”“我是怎让拼成的”“与拼图娃娃交朋友”“开拼图商店”“巧买拼图娃娃” “邀请朋友共赏拼图”六个循序渐进的交际情境,在教与学的全方位碰撞中,学生学到了交际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学法指导的一般原则:仿学与创造性学习。即德・斯普朗格提出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学情境设计容量在教学时间上的一般分配原则即规范的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语言,基本课堂提问教学用语,人性化的教师激励语言等。

(二)说案会诊

说案是指师范生以组(6~8人)为单位进行的8~10分钟的简单说课。主要从说交际话题、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理论依据、说本节口语交际课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讲述。每名学生说课后,组内评课,就交际话题、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方法运用及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提出整改方案。学生根据组内评议重新整理、编写教案,为下一步组内微格做准备。

(三)组内微格

微格教室内的试讲教学(以下简称微格试讲),是一种以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即时反馈评价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视听技术,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微型”细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化、可调控、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可模仿、可描述、可分类、可定位、可控制、可反馈等特征。

组内微格一般以6~8人为一组,分“热身”微格和正式微格两步进行。五分钟“热身”微格训练时,执教学生可根据试讲后的录像回放反思本节口语交际教学知识容量、课上机动留白处理、交际情境创设、教学语言运用等是否合理,反思后再次整编教案。二次微格,在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更好地根据机动的教学情境,训练自身的教学语言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变化技能等,初步建立教学效能感。

三、“放”中升华、拓展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一)实训试讲

陶行知先生说过:“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步入真实教育情境―一线小学生中,学生在跃跃欲试地兴奋之余,也了解到备案与授案的不同,体悟到教案留白设计即同一问题,可据不同的学生预留几种不同的答案的重要性。“教然后知困”,实习后,学生对以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三个月的教育实习,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口语交际专业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升华。

(二)赛课试讲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实训建设,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准优秀教师”。我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赛前,参赛学生仔细研读教材,把握赛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依据交际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年段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科学制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三维教学目标,努力找寻既面向全体又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策略。赛中,学生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教学内容,“以人为本”的师生、生生互动使参与的小学生在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了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赛课试讲既检验了师范生自身教学技能又促进他们互相学习、沟通、交流。使他们不但了解了常规课的操作模式、策略、原则,又尝试摸索出了展示个性的个人风格课。

在“放”的教学氛围中,师范生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接,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反思性教学实践推动了他们教学行为研究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拓深了师范生口语交际专业理论。

[参考文献]

[1]丁炜,钱晓林.培养有能力的交际者――美国的口语交际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

[2]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微课教学 教学效应

一、微课概述

近年来,微课教学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十分盛行,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微课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从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微课概念可被概述为:按照教学规划及教学实践的需求,以5分钟~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教学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述。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微课理念应用的案例及分析

(一)用微课作为伏笔,打造探究性课堂。

案例1《鸿门宴》教学设计: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目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当播到该部分影片内容时,我突然停顿下来,而影片中也出现了我的身影,并伴随着一个提问)我: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范增会“数目项王,而项王却默然不应?”(我的问题一提出,大家纷纷放下书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其次,我故作神秘地说:“大家带着问题继续观看视频。”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当播到该部分时,我又顺势停下来)我:同学们!看起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可为什么他要针对沛公呢?

在微课的视听引导下,一连串问题不断涌现,大家的好奇心完全被激发,我则顺势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针对视频问题,展开探究。

最后,我要求各小组选派成员阐述讨论结果,当他们全部回答完后,我则继续播放视频,此时我出现在视频里,为大家亲自解答两个问题。由于我在视频中的亲自现身,大家更有兴致。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 第3篇

摘 要: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理科基地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学校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总结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理科基地微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精品开放课程背景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精品开放课程;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1 充分利用资源,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2 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以近年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微生物学相关SCI论文为案例。教师在学期初给出若干个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名词,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成3~4人的学习小组。每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信息学课程上学习到的文献检索方法查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学术论文。通过论文的翻译和学习,先进行学习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达到对论文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和贯通,然后将论文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oster(墙报),最后每个小组推举1人参加全班的报告交流。学生学习了课堂之外的内容,他们制作的poster还成为教学案例,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查找文献,制作poster,答辩等各种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思维,对培养高素质的生命科技人才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 鼓励科研训练,提升教学效果

4 重视学习能力,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本课程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采用“6211制”,即总成绩为10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60分,案例教学占20分,平时作业占10分,学习态度(考勤、讨论和答疑等)为10分。期末试卷用全英文考题,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也可以用中文回答。案例教学的成绩由学生自己评定,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做poster演示和答辩时,其他学生都作为评委对答辩同学进行评分,全班同学打分去掉5个最高分和5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

5 结束语

学生通过微生物双语课程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国内外微生物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培养了英文阅读的习惯,提高了用英语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环节获得了学生的肯定,这个环节的培养让本科生能获取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为提前进入科研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在微生物双语课程教学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如少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有畏惧心理,对这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难点;英文授课速度慢,而课时有限,在精讲和泛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难以把握等,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调整,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宋存江,王淑芳,李国强.开放课程背景下的微生物发酵工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1):3-6.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微格课教案范文(通用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