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通用15篇)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通用15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通用1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当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团体的智慧和才能。所以,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教学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进取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团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向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教研组内同事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进取,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供给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应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样的教研氛围,不仅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到达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经过督促、检查教师们构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一至六年级识字写字竞赛与一至六年级经典诵读活动。

四、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走过场,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团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2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

与生机勃勃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和百家争鸣的大学外语教改相比,有关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学术论文规范上,对于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问题仍缺乏深入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戴炜栋、王雪梅,2005)鉴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执教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之上,对一门重要的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感悟,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程。主修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将来多数会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由于硕士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中学历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推行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基础外语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为此,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全面的探索:从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到课程内容的抉择,从教学方式的更新到教学评估体系的变革。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门充满活力的、动态的、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已经建立。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在课程与教学的运行当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确立课程教学目标。(Tyler,1949)在考虑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把“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研究生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和外语教学方法。此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是考虑了硕士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二是考虑了他们将来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学方法的训练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教学理论素养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Richards & Rogers,1986)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而且日新月异,加之这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刚性内容和弹性内容。刚性内容是指研究生必须掌握的课程知识,包括中外外语教学流派的评析、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基础等等。弹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外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分析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变化的。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克服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课程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的弊端,采取“学生主题发言和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堂讨论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常常要研究生轮流在课堂上作主题发言,精要介绍一种外语教学流派或外语教学方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完善。这样做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师讲授的主要是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就构成了课堂讨论的内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得益彰。

在教学评估方面,改变了以往单凭学期论文评定成绩的方法,而将研究生的权威著作阅读效果、课堂主题发言、课堂讨论、学期论文四项内容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样做有利于促使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指定必读权威著作,严格检查阅读效果

实践证明,对于任何一门硕士学位课程来说,要选择一本内容全面、对问题阐发深刻的教材十分困难,因此我们常常给研究生指定几本有关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权威著作,如和所著的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1986),所著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1996)以及Peter Skehan所著的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1998)等权威著作。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这些著作进行纲要式地介绍,然后要求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以便于系统地把握外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深刻领会外语教学法不断发展演变的轨迹和缘由。为了检查研究生阅读权威著作的效果,我们经常和研究生的导师积极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严格检查,如提交读书报告或组织讨论交流。

三、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反映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主要载体之一(另一主要途径是学术会议),它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撰写学位论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除了要学习指定的权威著作之外,还必须经常阅读外语学术期刊。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对此非常迷茫。一是不知道应该阅读哪些期刊,二是阅读过的文献七零八碎,缺乏归纳整理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参考文献库所收录的论文必须来源于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然后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参考文献库进行逐级分类并逐年更新。一级分类包括: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及其批判与继承、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外语教学、词汇教学研究、语法教学研究、阅读教学研究、口语教学研究、听力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和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等十大类。一级分类类别不宜过多、过细。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之上,我们又进行了二级分类。例如,在一级分类参考文献库“词汇教学研究”下设了七个二级文献库:词汇量调查研究、教学大纲词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词汇水平研究、写作词汇研究、口语词汇研究、心理词典研究和词汇搭配研究。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对二级参考文献库进行进一步分类,以构建个性化的参考文献库。为了及时更新参考文献库,我们对每届研究生进行了分组,每组负责及时更新一个一级参考文献库,教师定期查看更新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实践证明,参考文献库的建立,不仅使研究生对该门课程的研究范围、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使他们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了清晰而全面的把握,为他们未来的硕士论文选题提供了有用的文献资料。通过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教师也把握了外语教学研究的概况及研究前沿,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四、选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

如前文所述,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加之这门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就会陷入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因此,有必要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抉择,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些外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然后让研究生在阅读指定专著和课程参考文献库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就这些专题展开讨论。就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对各种外语教学流派的历史分析及批判继承上;难点在于各种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何催生了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和流变;热点问题是动态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为了使研究生能更好地进行专题讨论,我们常常会提前公布讨论话题,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话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培养研究生共同发现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文秋芳等,2006;戴炜栋、王雪梅,2005)此外,我们会对每个研究生在讨论中的的表现进行记录评分,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我们发现,专题讨论既可以以点带面,又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和理论思辩能力,同时还可以检查和监督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营造科学研究的气氛和求实求真的科研精神。

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究”二字上,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是研究生了。(林文勋,2005)而研究生的“研究”又集中体现在论文写作上。要写好学术论文,其关键是做好论文选题,因为“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过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多数研究生在论文(包括学期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比较茫然,要么选题太泛,要么重复别人的研究,要么把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误认为是学术创新,即把学术空白等同于学术前沿。(林文勋,2005)通过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后,发现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比较敏锐,选题通过率明显提高,而且他们所提交的学期论文选题和硕士论文选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师生课堂互动所探讨的重点、热点问题或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外语自主学习、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改革、任务型教学法的本土化等等。

五、理论与实践互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我国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课程学习+发表文章+学术性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结果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学非所用,不少学生甚至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阮平章,2004)外语研究生的大多数课程都比较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张德禄,2005)而研究生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会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阮平章,2004)基于这些理念,我们着力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在开设“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同时,尽可能地给研究生安排适量的教学任务或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求教学机会,或是让他们充当本校任课教师的助手,目的是让他们亲历外语教学第一线,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六、结束语

“英语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位课程,根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按照现代教学理念,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质性的改革,初步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位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当然,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Richards,J.,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Tyler,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3]戴炜栋,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协作探究模式——界定、理据与应用[J].中国外语,2005,(4).

[4]林文勋.导师,你应该教给学生什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

[5]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

[6]阮平章.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8).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3篇

本学期小学语文研训工作继续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学习新课标、把握新理念、通研新教材、探究新教法;科学建构教育教学理论新体系;以学科教学建议的学习落实为契机,重点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规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不断丰厚师生人文底蕴。

工作思路:

一、开展读书活动,丰厚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课改实验的第一轮已经结束,本学期各校要继续重视对《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的学习,针对课改一轮以来各学段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将标准中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

2、引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各校应为语文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每学期一至两本)理论专著,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倡导师生共同读书,营造书香校园。

二、优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常州市教研室修订的学科教学建议,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教学管理机制与教学研究体系。各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常规的学习和内化,切实通过常规的实施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同时,依据我市《学科教学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关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对“常态课”“常规课”的研究,使语文课堂回归本色。

2、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学期将继续立足学段开展课堂教学研讨,通过汉语拼音、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专题的研讨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切实抓好课堂常规,通过精致巧妙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平时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长期积累与提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本学期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①进一步提高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各校要加强对各学段写字教学的过程管理与指导,要及时地进行检测、评价与归因。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4篇

本学期我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过程、体验语文、经历语文。以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首要目标。以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同伴合作学习工作重点。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学习民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以往,教师在课堂中是以教学活动的主宰者面目出现。学生早已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只是被压抑着;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只是没有施展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上,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智能表现的形式和特征不一。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引导者,归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的搭配。

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的搭配应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作用。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本学期,我们立足“合作”这一出发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中的到启发。并培养各个学习小组长进行内部灵活调空控。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在小组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往的良好机会,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只有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内容。例如:我讲解的《乡村里的大花园》一课,在复习整理环节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大家共同操作,通过提问、答辩、质疑.从基础知识的回顾,到复习整理提高,再到实践与应用始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修辞手法,想象等写作方法,学会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领并体验探索与成功的快乐。我亲自上的语文表达课《热门话题》设计让学生合作进行调查自己身边人现在谈论最多的奥运活动,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并设计出有一定环保意识的问题和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家庭理财问题,给学生多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4、把握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二要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三要当学生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语文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使他们获得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和思辩的氛围,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5、培养实验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一方面我从理论学习上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从新理论新方法上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首先,成立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型组织课改理论研究会。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研讨学习的形式,请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师为研究会理事,使学习的内容、研讨专题都有计划地得到了落实。负责领导积极参与,努力成为课改理论研究学习中的设计师、仆人和教师。此项活动实行周活动制。切实转变了观念,为真正将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做好了铺垫。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5篇

此次参与“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科的学习培训,尽管非常累,但是大家收获多多,现在我把本人参与学习培训的感受和想法给总结出来大家共同来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三、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学校中更为普遍,小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6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开题论证会于2012年4月21日下午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是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指南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范围,经过投标、评审而批准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1年9月15日下达了立项通知书。(课题批准号FHB110067)此次论证会,就是按照全国教规办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而召开的。

应邀出席论证会的课题评议专家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研究员,北京市考试研究院副院长臧铁军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饶杰腾教授。

出席论证会的有关单位领导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学科主管徐美贞副研究员,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主编、课题组副组长郭海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校产办主任、课题组法律顾问程振勇律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社长陈鹏教授。

课题组学术指导、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赵明,课题组副组长、各地区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厅教研室朱芒芒、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胡廑、内蒙古教育厅教研室田万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来平、黑龙江教育学院孙雷、山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伟忠、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邓危及课题组副组长兼秘书长、《教育艺术》常务副社长、《语文导报》副总编刘桂英等到会聆听专家评议。到会聆听评议的还有课题核心研究员孙廷锋、王金华、王炳新、何文宏、付立金、梦阳、王绍礼、范效彬,等等。正在北京参加校长国家级培训的部分中小学校长也出席了论证会。论证会由课题承担人、课题组组长、甘肃省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景民主持。

论证会开始后,首先由全国教规办学科主管徐美贞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接着,由评议专家组组长田慧生主持评议。课题组副组长朱芒芒报告课题方案。评议专家对课题设计进行充分论证,并发表了评审意见。

专家们认为,“‘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少教多学”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教育本真的回归。它不仅指向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与课程改革的精神高度一致,而且完全符合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和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抓住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摸索“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必将会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上是有价值的,在理论上也有长远的意义。专家们还认为,本课题的研究实际上是挑起了一副重担。因为,几十年来,历经多次教学、教材及课程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我们追求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专家们建议,要认真地学习语文教学的科学理念和优秀传统,认真地研究课程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找准研究的起点,明确研究的目标,在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坚持正确方向,去探索符合语文学科教的规律和学的规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专家们指出:课题研究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方案设计合理、有序,研究内容比较全面,研究方法适当,研究团队力量雄厚,保障条件可靠。

针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这些问题包括: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要素应有明确的界定;要清晰地梳理出研究的顺序、过程、路径及效果检测标准;要把研究聚焦在“少教多学”策略、方法的操作体系和评价体系上,给予教学活动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赵明代表课题组向评议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课题组领导成员及核心研究人员,借此课题论证的机会,有幸当面聆听国内顶级专家的指导和批评,这对于提升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及未来实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各位专家的评议使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到这一课题研究的性质、价值及意义,同时也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增强了我们达成研究目标的信心和希望。我们知道,“少教多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策略与方法,但它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我们的研究不是要拿出一个现成的教学模式去推广,也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来。我们的基本任务是提出一个思路,搭建一个平台,带出一支队伍,让教学一线的实践者变成研究者,坚持面向基层,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最终让学生受益。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各位专家的批评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题设计。我们相信,有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有课题指导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基层学校的积极参与,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一定会顺利、有序地开展起来,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历时三个小时的课题论证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圆满结束。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7篇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 成立课题组。

2、—— 开题、评审、修改。

3、—— 实验、明确要求。

4、—— 初步总结。

5、—— 归纳模式。

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8篇

【关键词】语文;引导;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引导,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引导是否得法,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引导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过度关注引导本身,却忽略了它的有效与否,引导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过于关注引导技巧,忽略引导的价值源泉

当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堂引导的关心并不是从研究的角度出发,而是在应用上过于追求引导技巧的应用,备课、上课时关注的更多的是各类问题的比重,关注热热闹闹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关注自我表现等等。将自己_于多种技巧之间,以为自己的问题学生们总是热烈响应就是问题很有效;以为引导后只要给学生等待的时间,他们就会搜寻到答案;以为不断的追问就会找到教学中的意外收获。忙于用各种技巧解决教学中的不如意之处,却做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表面工作,解决的只是眼前问题,缺少对引导的价值源泉的追问。

“引导的技巧”成了小学语文公开课追求的一种形式主义。引导技巧总结出几条很简单,但应用起来却很不简单。因为它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随机的,很不稳定,要在教师具有丰厚的底蕴时才能很好驾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就是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忽略了作为引导技巧的支撑的关于某一技巧得以应用的原理,即在教学中此技巧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应用此技巧,以及如何应用效果好,单纯谈起了技巧,以为技巧可以解决一切,这是不正确的。

二、问题过于细碎,打破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引导”成了教学中的关键词,没完没了的“引导”便因此开始上演。不论是小学语文知识的掌握、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都要用上引导“引导”,以示教师的循循善诱,以实现的课堂热烈氛围。如此过于细碎的问题充斥着课堂,如笔者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常规课录像,她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提出了包括重复的问题共17个,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提出的引导问题过多,很多问题都失去了自身的价值,随意性很强,看似热闹,却成为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牺牲品,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形成。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更多的是为应付这些问题而疲于奔命,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无法感知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的脸关心,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细碎的课堂引导使得师生长时间纠缠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失去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就失去了教材内容的重点,教学内容趋于零乱,淡化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学生无法关注到文章各部分间的关联,无法把部分和整体结合起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三、引导表述不明,难以把握引导意图

课堂教学中除了因理解不清、应用不当而造成的引导困扰外,还有能力欠佳而出现的引导问题,教师表述不清也是课堂引导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并没有进行充分备课,而是讲到哪,想到哪,引导到哪,缺少逻辑层次,使学生一头雾水。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生字“兔”时,引导学生与“免”字进行区别及以后,对同学说“你能表演一下吗?”结果教室里的“小兔子”闹开了锅,半分钟左右学生们才在她的组织下安静下来。课后才知道此热闹的场面不是她的预设,而是要模仿一下小兔子的形象。其实有很多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经验设计问题,这样往往会脱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对教师的问题难以理解。有些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有限,难于一次性将问题表述清楚,要么冗长赘述,要么反复补充,使学生难以捕捉到教师引导的关键词,对于教师的引导只能是一脸茫然。

四、方式不够灵活,课堂引导缺少灵动

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应用十分普遍,但方式单一的现象十分明显。比如课堂教学中的直问引导过多,常出现教师一问到底的情况,教师甚至无法做到设计追问,或者根据课堂生成而随机追问;也不会变换引导的形式,发问乏味,令课堂沉闷呆板。之所以如此也和语文教师对引导作用缺乏了解有关。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引导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由很多子目标组成的,而不同的目标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来实现。

比如对于小学中年级来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难度较大的,我们可以变换引导的形式,将直问句转化成填充式的引导,将概括思路呈现给学生,请同学补充关键内容。再比如当需要澄清知识上的疑点时,可以用选择式引导方式,让学生在选择中对知识内容加以辨析,提高学生的分辨力,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只有多种引导方法并用、多种引导形式并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才能实现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引导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对此,我们要及时加以注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唯其如是,才能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中的引导,收到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9篇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时间的流逝印证着我们每个人,每个学科的变化。在过去的一个学期当中,我们全体教师,继续扎实工作,继续深入学习小组合作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中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进而不断提高对小组合作的把握能力。下面把我对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工作做一简单汇报总结:

一、课题的研究方式

1、理论学习

本阶段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为了对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了解合作学习现状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有关理论专著和有关文献。理论的武装使我们能更加准确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不断完善方案措施,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注意积累实验材料,及时做好阶段总结,新学期以来,我们学校大规模的进行了全员性的达标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参加了讲课、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观察分析教师们的课堂调控方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总结了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修改、完善。

3、撰写论文和小结

结合研究过程撰写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还可以促进我们及时整理阶段性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顺利地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我们所撰写的论文和小结都在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接受组员的评价和检验。

4、 研讨和交流

(1)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和交流。我们根据本课题的阶段性和课题的有关环节定期召开研讨会,以交流和会谈,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新认识和新的体会。

(2)与其他研究小组的交流。我们和其他研究小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互相借鉴。

二、课题实施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3、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主讲,学生听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容易产生师道尊严。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而只有在这样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生观,培养出学生的现代人格。

4、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俗话说,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三、反思及展望。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喜人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小组合作学习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教师和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在小组合作改革和小组合作实效性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虽然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小组成员对开展小组合作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掌握欠佳,对小组合作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透彻等。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把本班的小组合作工作开展起来。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0篇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的学期即将结束。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6人,这是一个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组内教师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治学严谨,教育教学气氛浓厚。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具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几年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认为,一桶水岂能解决?古人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吗?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选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研究》等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杂志,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每位教师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学习、阅读蔚然成风。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组内听课活动,促进整组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积极开展听课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开出一节组内研讨课,其他组员认真听课、议课,研讨氛围十分浓厚。在此基础上,推荐彭毅老师上校级研讨课,围绕开出了一节真实、朴实,并力求扎实的课,受到领导及其他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初次尝试了集体备课,为以后的`备课改革铺平了道路。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总之,_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_,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我们相信,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1篇

我校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活动开展有半年多了,重点是进行教学预设的研究:“教学结构设计”、“教学问题设计”、“教学语言设计”??辅之以增强课堂生成的意识。 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和课题组的成员经过认真学习,进一步认识了教学预设的含义和对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教学预设,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实施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尝试、验证。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发展,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质疑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议的权利交给学生。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有效练习的设计。注重锤炼教师的教学语言,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潜能,促进课堂生成。

为了调动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我开展了“今天你提问了吗?”的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每天能提出一个问题,以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采用☆级的方式表示评价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提的问题要有价值。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提高要求,升级为“每节课你提问了吗?”。要求学生能每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思维习惯。

课前我总是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思路。多次上课题研究课,邀请学校领导和同事随堂进行听课指导,向全校公开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向家长开放教学《白杨》,及时的反思,以调整以后的教学策略。

总之,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我从埋头教学逐渐走上了一条科学探究的道路。我们下一个阶段重点进行课堂生成的研究:“对话争论促生成”、“多元解读促生成”、“质疑问难促生成”、“捕捉意外促生成”??辅之以结合教学预设的思想。为此,我会继续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搞好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反思、积累,在教学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新课程的理念,为以后本市级课题的顺利结题铺路,为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加码,让我的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命力。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2篇

一、重视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1、以研究课为中心,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认真做好语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力争早出成果。按计划开展课题实践,及时做好个案积累,及时汇报了课题进展情况。

二、依托课题,深入教研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我围绕本年段制定的子课题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围绕课题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校园文化。本学期我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三、实施课题,突出特色。

本学期我在实施课题,深化教研的过程中主要以四大板块为课外阵地,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以学校阅览室、图书室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每期期初向学生开列出阅读文学名著的书目,初步规定每个人每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其次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必须写读书札记。最后是要求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素养。如写读书随笔、书评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2、以“艺术天地”为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本学期,我班继续加强对学生课内的书写指导,狠抓写字教学,强调书写教学规范。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3篇

时光匆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几多感慨,几多欣慰。我们组根据学校科研处工作安排和要求,以追求“有效备课”“有效上课”为目标,重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基础性工作,加强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积极投身教育教研工作。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活动有计划、有程序、有总结、有成效,扎实、有序地落实每个环节。现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组内进行同课交流,集体听课,集体评议。每节语文课不许拖堂,语文课堂作业不得挤占其他课时间完成,家庭作业尽量在课上完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二、以发展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组开学初就制定了低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从常规抓起,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重点抓好作业的.规范性,写字的工整性,读书,写字的姿势等,各个班级还开展了讲故事活动。学校班级文化墙上张贴学生和老师的优秀书法作品,并选出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及奖励。

三、以常规为核心,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

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安排一次组内教研,以抓好学生的常规,有效教学,同课异构为目标贯穿每次教研活动。集中的同年级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每次活动前要求同年级老师集体商讨,第一次教研时进行说课,全组成员发表建议,并参与听课。第二次教研时进行反思,议课,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成长,学生们在教研活动中收获。我们共进行四次同课异构活动,另外,我们组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因此,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写好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骨干力量,是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为切实加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三中心一主线”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特此,语文组要求每位教师以年级段为单位,经常相互听课(至少一次),执教者必须上交详案,听课者必须有听课、评课记录及课后反思。在此基础上,请选出一名代表,经过集体备课,上年级段的校级教学研讨观摩课。本学期,教研组组织了六位教师进行了校公开课,课前上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年段教师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建议,使每堂课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并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去培训、听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存在不足

组内个别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发展水平与当前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还很不适应,对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课程意识比较薄弱,教学创新的能力不够强。

本学期我们虽然开展了不少的教研活动,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原因是各班学生人数多,五六十人,生源参差不齐,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工作力不从心。

六、下一步的设想与努力方向

教研组工作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在活动形式、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们有付出,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下学期,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4篇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课改实验以来,我们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然而,据我们多次深入课堂发现,多数教师仍然以“教师讲授式”为主,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学行为没有转变;因此,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率不高。2011年起,我县纳入MS-EEPO有效教育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县,这给我县的教学改革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目前,我县有五所小学进行该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实验的重点科目。孟教授认为教师组织教学的课型方式有多种,其中基本形式为“要素组合方式”,即构成汉字“聪”的七个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这七个要素互换互动,构成中国式的课型方式。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教学相长”的基本教育思想,同时还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因此,如何把要素组合方式课型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旨在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寻求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在小语课堂中的操作策略和模式,找到提高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并在全县小学推广实验经验和成果,以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

(二)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这是孟照彬教授创建的有效教育(MS-EEPO)的核心理念。课型方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对应提出的一种具有功能指向的基本教学方式,是介于方法论和方法之间的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呈现的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要素组合方式课型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上能有效培养人才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能有效地避免教学活动中单一方式强化的疲劳,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此课型方式在我国一些省份进行实验,云南、山东的一些中小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效。广西的玉林市玉州区、柳州市柳南区、南宁市兴宁区也参加该项目的实验,至今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们看到参与实验的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有效课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以MS-EEPO有效教育的要素组合课型理念、学习方式理论等作为支撑点,以实验学校课堂为主阵地,立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用要素组合方式课型方式备课、上课、研讨、改进,从而找到提高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金钥匙。

(三)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堂的基本问题是教与学的问题。而教与学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素组合方式是MS-EEPO课型方式中最著名的十大主流课型之一,是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变革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上,能有效地培养人的七个最基本的素质:听、看、讲、想、做、动、静,使学得快、学得慢的、有特色的学生互相促进。近年来,当我们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多数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能适应教改形势所需,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单纯的读、听、写为主,课堂效率不高。采用要素组合新型的课型教学方式,可调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夯实语文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创造欲望,张扬学生个性,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旨在通过此课题的实施研究,让教师尝试改变常态教学,用要素组合方式进行教学,打破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瓶颈,调集学生多种感官,顺应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适时进行动静转换,激活课堂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要素组合课型方式是我县开展此项实验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教师如能很好地掌握好此课型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就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实验的进展。另外,此课题重在研究课堂教与学,操作性很强,实验成果对于全县的小学教师都可以使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1.掌握目前我县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实验前后分析,找到提高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探究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的操作模式、要领和技巧。

3.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究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在小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模式。

(二)研究内容

1. 以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实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教师当前的教学状况,分析实验前后我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2.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出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模式要领和方法。主要分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3.探究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备――教――评”的小语教改模式,以便在全县小学校推广运用。

(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 主要观点要素组合方式是MS-EEPO课型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要素组合方式能有效地培养人才的七个基本素质:听、看、讲、想、做、动、静,能有效地避免教学活动中单一方式强化的疲劳,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素组合能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的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七要素巧妙运用,效果可达90以上;学生专注时间有限,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专注时间只有7-8分钟,因此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要强化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记住、记牢。强化次数要训练到12-17次,如果是做中学,要一般是5-7次。要达到一定的强化次数,不能靠简单地重复,因此,七要素要轮流用,组合用,反复强化关键要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2.创新之处:根据目前我县小语教学的实际,改变常态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课题创新探究要素组合课型方式“备――教――评”的小语教改模式;课题关注人才培养的七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同时,此课题能结合我县课改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操作性、适应性很强,实验成果可推广至城内、农村各小学。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调研分析:围绕研究目标,先以问卷的形式调查目前小学课堂教与学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深化学习EEPO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理念,研究学,改进教,通过理论和学科教学的相结合,探究用要素组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模式等;并提炼研究成果加以推广应用。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课题顺利实施

组长:滕小彦 负责课题立项、全程监控课题的整体实施情况,制订总课题具体方案,负责召集该小组成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实践活动,撰写研究报告等。

副组长:陶文清、龙爱凤 负责主持此项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收集相关数据、撰写材料等。

组员:谢丽娇等 围绕研究目标开展课题研究,负责撰写收集好课题的过程材料、包括教案、论文、阶段性总结、问卷、图片材料等等。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 第15篇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谈小课题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一、小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

在小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回想教师对学生原始的爱更多是出于喜爱,很多教师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教育,但是教育孩子的工作不能只建立在此基础上。因为他们身心需要发展,各方面要和谐、健康地成长,还需要成人更多理智的爱――教育之爱,它是建立在喜欢孩子的基础之上更深刻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包括思维发展规律。所以,只有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儿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小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1.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聆听”是了解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实践的依据,而“反思”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杠杆。我们把传统的授课变为“效果分析”“观察反思”,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质量、有故事。这一变化,把教师的地位从主宰者拉回到观察者、支持者;把反思,分散到教师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时刻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把孩子一些寻常时刻的寻常事定格在特定的情景中,这些“寻常事”常常令教师们兴奋不已,更激起大家关注孩子的兴趣,它们将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案例,充实着我们的实践研究,留下实实在在的研究足迹。

2.在小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是与自己对话,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跳出自我,提高教育决策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前的说课和实践后的自我评析。

课题研究的实施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发现问题首先要会反思,在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题实施之初,课题组老师只是跟着教研人员的思路去开展活动。问题是管理者发现的,方法也是管理者提出来的,教师只是方法的实施者,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要求教师撰写活动后的反思,从寻找问题入手写课后分析,到从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办法写反思,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能力逐渐提高,并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先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实施,教师们正是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去完善教育目标、方法,去完善自我。

三、通过小课题研究,丰富和充实了课程内容,可以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必须要立足于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充分发挥农村独具的乡土资源的优势。我们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课程资源,以此为依托,开发园本课程。

1.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体现课程资源的乡土特色

活动内容:《各种各样的土》

活动反思:“土”是一个非常好研究的主题,幼儿不仅了解有关土的相关知识,而且走出了课堂,接触了大自然,充分感受泥土的特性,了解了土的多种用途。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根据提供的材料玩土,用放大镜观察土里的小昆虫,用筛子过滤土里的杂质,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幼儿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在实践中发展了自我价值。

2.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

活动内容:《怎样利用水发电》

活动反思:社区资源的利用在农村户外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施课题《怎样利用水发电》,正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取得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本地有著名的“山美水库”,有电力丰富的水电站。参观之前,我们先实地考察,取得电站工作人员的支持,请他们当解说员,带幼儿参观大坝、发电机房,讲解发电全过程。

活动内容:《石磨的本领大》

活动反思:有效利用家庭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数家长认为农村户外科学活动安全系数小、花钱多、卫生条件差。为了让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召开了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家庭访问等举措,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指导他们参与幼儿的活动。

四、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的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大胆鼓励教师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树木而不见森林,要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研究的表面形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语文校本课题研究范文(通用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