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访问
88
微信扫码分享
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20xx年2月16日,古寨中学正式开学。古中学生很快适应了学习生活,并在新学期体现出了应有的新气象。2月16日,分别了一个寒假的古中学生们步入校园,在教室中畅谈起来。同学们很快就投入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古寨中学的上空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2月17日,即开学第二天。学校德育处组织了学生会纪检部全体成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仪容仪表全面的检查。在学生会同学的督促下,整理了发型、服装,恢复了学生的状态。并在各班班会上,班主任组织了“新学期,新目标”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确定了恰当的目标,并下决心为之全力奋斗。老师们也专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校园又呈现出了繁忙充实的努力景象。
新闻的写作特点
一、新闻的特点
1、短小精练:新闻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新闻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新闻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 通讯的种类:
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 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 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 事件通讯:
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五、 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模仿着别的去学。
2、写新闻要有由头,最主要特点就是新,发生的事件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
3、多写短新闻,可以扩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报纸都特别提倡的。
写作特点(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2)浓淡相宜,真切再现(3)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特写种类新闻特写主要有事件特写和人物特写,事件特写以写事为主,人物特写以写人为主。描写是新闻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 ,截取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一个片断 、一个场面、一个情景、一个镜头,运用文学笔法进行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实描绘真人真事,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要以现场观察为描绘的基础,像新闻摄影一样拍摄现场真实情景,捕捉典型瞬间的生动形象, 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写作上要求集中、突出,忌面面俱到。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新闻特写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布勒松说:“在所有的表现方法中,摄影是唯一能把精确的和转瞬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照片以这样独有的力量抓住了转瞬即逝的重要瞬间,而新闻照片在蕴涵了新闻价值的同时更是能让人回味称绝。
新闻摄影报道的体裁主要有三种: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特写摄影是新闻摄影中打动读者最好的一种表现方式,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是专注于使用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来展现重大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
“特写”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视觉效果,并达到从更深的层次揭示新闻事件的特点和意义的目的。与图片新闻相比,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具有深刻性、揭示性和典型性。从对新闻要素的表现方面看,图片新闻主要交代的是何时、何地、何人和何事,而特写性新闻图片重在交代何故和如何。从报道的先后顺序看,一般是先有图片新闻,紧接着有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相互衔接、配合,从而形成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事物的完整、全面的报道,满足读者不断了解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心理要求。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要求每一幅新闻照片都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有明确的主题;2.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把观众的注意力汇聚到特定的主题上;3.照片应当简洁明快,没有杂乱无关的信息。特写性新闻图片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和概括新闻事件。特写镜头所具有的“局部放大”和“拉紧拉近”的效果,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特写性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抓住富于个性的特征和从富于个性的角度加以表现,对细节进行强化处理,从而让人获得“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局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要抓住典型的场景、情节和细节,这有助于“典型性”的体现和展示,从而达到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善于抓典型瞬间。
著名的美国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威是一位特写摄影的大师,他摄于卢旺达的一张照片,是在当地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一位年轻人的特写镜头,人们从他脸上的那几道深深的刀痕以及那只被削去一角的耳朵,就能够想象到那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有多么可怕,这样的照片极具表现力并蕴涵着震撼人心的力量。1984年拍摄的反映萨尔瓦多内战的照片。画面上,近处的三位小姑娘躲藏在大树后,掩面哭泣。远处一架军用直升机正低飞盘旋,似乎在寻找袭击的目标。直升机扬起的烟雾沙尘,在昏暗的大地上和森林中弥漫,土地、森林也仿佛在颤抖和哭泣。在这种环境气氛渲染下,人们不能不关心这几位小姑娘的命运。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更多地是用来表现日常生活新闻,通常从对平常事物的富于个性的角度的揭示来表现深层次的生活哲理,把新时尚、新风格、新观念通过照片和文字来传达给读者,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用一种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去审视。与特写性新闻图片相结合的文字的写作也重在提示性、阐释性,要引起读者的思考。对特写性新闻图片的一种常见的错误认识是把用长镜头拍得的或近距离拍摄的“特写镜头”都当成特写性新闻图片。而实际上决定是不是特写新闻图片的因素不是景别,而是是否富于揭示性。有些富于揭示性的新闻图片并非“特写镜头”,而是特殊角度和特殊认识。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让摄影记者能够从容地对报道对象加以仔细的观察选择和思考,从而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微观细节来表现宏观全局。记者也能有较多的思考和选择,从而使技术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力求图片达到技术上的完美,这就使得特写性新闻图片更具有“艺术性”和“可欣赏性”,更经得起技术和艺术两方面的推敲。
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由远到近适用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情绪。
一般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一、远景 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的景物线条透视和影调明暗,避免画面的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二、全景 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小花园,加进一个所有景物均在画面中的全景镜头,可以使所有景色收于镜头之中,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一目了然。
在拍摄全景时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以防喧宾夺主。拍摄全景时,不仅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还应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
三、中景 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中景的分切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和力的分布,而其内部结构线则相对清晰起来成为画面结构的主要线条。
在拍摄中景时场面调度要富于变化,构图要新颖优美。拍摄时,必须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都富于变化。
特别是拍摄物体时,更需要摄像人员把握住物体内部最富表现力的结构线,用画面表现出一个最能反映物体总体特征的局部。四、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的内容更加集中到主体,画面包含的空间范围极其有限,主体所处的环境空间几乎被排除出画面以外。
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用它可以充分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比如看一个杨丽萍的舞蹈时,人们的注意力自然会移到那柔软件的手臂上,用近景画面则将画框接近动作区域,非常突出地表现了手的动作。
利用近景可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交流感。如果您经常看新闻节目的话,各大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或纪录片的主播或节目主持多是以近景的景别样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的。
在拍摄近景时,要充分注意到画面形象的真实、生动和客观、科学。构图时,应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背景要力求简洁,避免庞杂无序的背景分散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五、特写 特写一般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通过特写,可以细致描写人的头部、眼睛、手部、身体上或服饰上的特殊标志、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细微的动作变化,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展现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对形象的处理宁大勿小,空间范围宁小勿空。
另外,在拍摄时不要滥用特写,使用过于频繁或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观众反而降低了对特写形象的视觉和心理关注程度。如要拍摄盛开桃花的桃树,当画面以全景推向中景,桃树的外形逐渐被“排挤”出画外,树木内部及树上盛开的桃花逐渐成为变化的结构主线。
景别取自于摄影的专业术语,顾名思义就是取景大小的区别,与动画 制作过程中画框的大小,概念是相同的。在创作设计稿时,景别的处理 尤为重要,它既能准确充分地展现出导演的艺术构思,又能清楚地传递 出剧中人物的各种情节信息。
大特写主要表现的是某一个局部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包括动作过程的细节和形体运动中的微妙差异。特写是局部的刻画人物或事物的景别处理方法。
运用这类镜头,能 够准确地传达故事情节,直接地反映出剧中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同时,也能间接地影响观众的心理反应,特写不一定只是刻画人物表情 的,手、脚、道具等与剧情有关的物体,只要需要,都可以用特写来表现。这种镜头,主要是表现人物眼睛和头部的神态,应当注意的是通过 人物表情、手势、动作来表现情绪,所以必要的画面提示一定要做,而 且要做足,动作幅度的大小,包括其他辅。
新闻特写含义特点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一种体裁。它报取新闻事头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1。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2。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3。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4。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惧等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5。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6。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标 题
导语。用一段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总的印象。
正文。确定主题,安排结构,列小标题,逐点逐层报告,正确地表达内容。
结尾。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深化主题,做出结论。
关键词 新闻特写;特写写作;新闻创新
新闻采写中特写的出现是新闻传播行业的创新之举,在社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飞快的今天,多种多样的新闻传播方式让受众应接不暇,新闻特写衍生于消息和通讯,却又有创新的特点,主要以其渲染主流情感,传播社会正能量而受到受众追捧,同时,新闻人物的榜样作用也被发挥到极致。新闻特写对新闻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洪流中,俨然成为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创新新闻形式。
1 问题的提出
新闻传播起到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凝聚百姓意愿的作用。新闻传播信息,沟通情况,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提供文化娱乐、解答疑难问题。新闻作品密切党群关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国情民意,反映现实生活。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新闻采写中特写就是应社会需要而出现的创新新闻形式,是新闻信息、社会主流情感和正能量的载体。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向受众传播新闻事实。新闻特写是一种新闻采写的体裁,区别于消息、通讯、评论类新闻体裁,借用电影中特写镜头手法,将新闻人物和事件赋有特征的片段、镜头和瞬间定格放大,通过一些文学的表现手法组织起来,使新闻更生动,感情传播效果极佳。新闻特写的特点是将新闻中心和主题集中且突出,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立体感。
新闻特写具有很多创新的特性,在记者巧妙合理的安排下,结构精巧,语言生动,文字优美,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曲折、传奇而有吸引力。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深入了解一些人物、事件,挖掘新闻故事。写作时着力渲染主流情感,传播社会正能量,突出新闻人物,给社会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新闻采写中的特写依循新闻的各种原则,新闻故事真实、有时代意义。记者尽可能将文章制作的精美得体,生动形象,有韵味、有意境,发人深思,让读者回味无穷。特写的使用已经是信息洪流中突出新闻、吸引受众注意的重要手段。
2 新闻采写中特写的作用
同时,新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给人以启发、教育和引导。新闻传播的是时代精神,是社会正能量。通过新闻特写的重点烘托,创新精神,高尚道德品质,与时俱进,这也是新闻价值的体现。新闻特写的重点之一就是渲染主流情感。新闻特写所带来的情感渲染就是要突出人物、事件的中心意义,让读者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酸甜苦辣的社会百态,通过文字的艺术,将真挚的社会正能量传播出去,传神又传情。故事大部分是人为的,就会有主人翁,对人物的突出可以有效的树立榜样作用,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效仿。即便是反面角色,也有警示作用。新闻特写用事件烘托人物、用人物带出事件,彰显各种正能量情感。
3 新闻采写中的特写写作策略和建议
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是从消息和通讯中衍生来的,但又区别于他们。特写保留消息的简明,高时效的特点,同时描绘新闻事实中有代表的镜头。特写也保留了通讯报道事实的特点,但是却重视事实的某一方面,是事实中某一特定时间、空间的描绘。新闻采写中的特写是新闻性与文学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多特点,记者在把握特写写作方法时要注意这些特点。较为重要的特点是特写要有镜头感和现场感。特写具有类似电影的镜头感,记者通过巧妙的截取,适当的放大,增加内容的立体感。同时特写还有现场感,通过记者的文学功底,将新闻内容写的活灵活现,使读者身临其中,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冲击和感染。
新闻特写在写作时有着灵活但严谨的方法,记者选取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时间、空间的片段,也可是是一个情景,然后对这个“镜头”进行放大,使用文学方面的创作技巧,将事件或人物的特点凸现出来,生动又具体。新闻特写仍属于新闻的范畴,所以新闻特写必须保持新闻的特点,以真实有效的传播新闻信息为目的。新闻特写所写的内容必须具有时效性,就是要新近发生的新闻,即使是回忆形式,也要有时代意义,不能让读者感到旧事重提、算旧账。另外,新闻特写在写作上 有独到的特点,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闻创新文体形式。所以在写作时,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辜负新体裁的存在价值。
新闻特写的内容大多是故事形式,由于新闻的要求,这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新闻拒绝杜撰、虚构,新闻特写也是如此。虽然在新闻采写的特写实现过程中,需要记者的文学功底和文艺创作,但是这都是基于真实的新闻而进行的。这种故事写作要求到了绝对真实,新闻特写的人物、时间、事件、场景等都是真实的,绝对不能有任何虚假。如此一来,新闻特写对记者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采写过程中,记者要找准故事的自然背景、历史背景等,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例如新闻特写所截取的“片段”中人物的具体动作、表情、神态,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天气情况、附近景物等。特写既然来源于影视手法,就要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像电视特写镜头那样,有形、有景、有声、有色,而记者要注意决不能简单概括,要尽可能地详细,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能够身临其境。
参考文献
[1]丁柏铨编.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海贵著.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电视新闻特写的内涵及特征。电视新闻特写,作为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电视新闻稿多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是介于电视新闻消息和电视新闻专题之间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消息相比,电视新闻特写更生动、更鲜活、更具体、更有感染力;与新闻专题相比,新闻特写着重描绘新闻事实的横截面,更及时、更直观化。
胡志峰在《内容为王》一书中阐述:“当前的电视内容生产必须进行诗意的提升,生产出更富美学意蕴的艺术产品,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可以说电视新闻特写便于观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新闻事件的经过和新闻人物的内心,使新闻报道更有人情味、更有冲击力。
电视新闻播音的共性要求。电视新闻特写播音作为电视新闻播音的一种,播音员在播音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声音圆润,吐字清晰;基调准确,层次分明;叙事清楚,新鲜感强。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慢而不散、快而不乱,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它的语言要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流畅。但是,要把电视新闻特写播出它自身特有的魅力,仅仅准确、鲜明是远远不够的。
电视新闻特写播音的个性要求。电视新闻播音一般要求播音员表达时冷静客观、含蓄内敛、感而不入。但电视新闻特写因为自身的写作表达特点却要求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创作时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绘声绘色,言语有心;蕴情于声,声情并茂。也就是说,在准确、鲜明的基础上做到生动、感人。
电视新闻特写一般短小精悍、篇幅时长在2分钟左右,但是截取的往往是新闻事件中最富有光彩、最具代表性或最有特点、最打动人心的一面,所以播音时对播音表达往往有更高的要求,语言配合画面要迅速吸引观众,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把观众带入新闻事件中,引起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广西卫视在2010年_期间有一篇电视新闻特写《见证广西代表履职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做得就非常成功,篇幅时长1分57秒(广西卫视《广西新闻》栏目2010年3月6日播出):
(口播)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梁启波和他带来的一份关于“新农保”政策的建议引起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今天上午,中央电视台对梁启波等广西代表如何在两会上履职进行了现场直播。
(配音)这是在两会上经常能够看到的一个讨论场面,梁启波将自己在基层调研新农保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带到了审议会场,引起了许多代表关注并参与讨论。而在千里之外的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梁启波之前调研过的充口岺村,当地村民和农保干部也在电视机前观看他们曾经嘱托过的人大代表是怎样把他们的心声带到两会上,并参与发表意见。直播过程中,梁启波与村民们不断进行讨论争辩,表明各方观点和要求,气氛十分热烈。
去年两会上,梁启波代表提了一份关于“农民养老保险”的建议,和国家的民生思路不谋而合,当年9月份,国家开始在10%的县区展开新农保试点。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梁启波就新农保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完善改进新农保政策的建议并带到大会上。
今天的直播也是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见证履职》第一场异地连线的现场直播。
新闻记者将镜头和笔触敏锐地对准中央电视台两会特别节目的第一场异地连线的现场直播,新颖而生动地从代表提案讨论这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播音员的情绪饱满充沛、有意识加强重音处理,节奏起伏处理得当,将提案讨论会场与百姓收看形成对比并紧密贴合,一开口就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电视新闻特写在语言表达上,大量运用描写式的语言,讲究修辞,注重文采,与电视新闻消息相比,更富有文学性。可以说电视新闻特写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涵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新闻特写强烈的现场感要求播音必须刻画到位,绘声绘色,言之有物,言语有心,引发观众的共鸣。
比如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军事报道》节目中播发的海军某部加强文化建设,丰富官兵生活的新闻特写《百连特色文化扮靓军营》(2011年12月11日播出),大量细节的描写、刻画和比喻修辞的运用,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栏目中的新闻特写《特色拉拉队 抢眼全运会》(2011年10月26日)则是把镜头对准三支富有特色的拉拉队在全运会赛场的表现,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的修辞,体现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协作的精神风貌,使报道富有较强的趣味性。播音时一定要深刻理解稿件,有意识地突出、强调这些细节,重点地刻画,做到绘声绘色、言之有物、言语有心,尽力传达出新闻特写描绘的现场感,进而才能表达出新闻本身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电视新闻特写,往往通过记者的现场目击、亲身感受,再现新闻场景,使观众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播出创作电视新闻特写稿件时,播音员要感情充沛,蕴情于声,声情并茂。反之,则很容易流于平淡。
比如2009年国庆60周年期间中央电视台采制的新闻特写《我爱你中国》(2009年10月3日《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外国记者眼中的新中国60周年庆典》(2009年9月29日《新闻联播》栏目播出),通过巧妙的构思与角度,表现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播音时要感情真挚、饱满,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汶川地震救援中涌现出了大量如《女警蒋敏》、《小英雄宁浩》、《母爱》、《绿色生命线》等优秀的电视新闻特写。这些作品以小见大、平中见奇、悲而不伤,播音中播音员更要感情深沉,隽永深长。
电视新闻特写播音张弛有度、传达真情。“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电视新闻特写播音创作也不例外。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准确与否,是电视新闻特写播音成败的根本。因此,播音员应恰当地控制情感流露,有分寸地把握有声语言,既要避免“欠”,更要避免“过”。播音员在播音时要有真情、有激情,但在播音时不能故作深情,更不能用一种刻意修饰的语调、声音去面对观众,而是要用自然、热诚的态度,使自己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并与新闻特写事实融为一体,获得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真正做到入而不陷、淡而不离。我们强调电视新闻特写播音时要有真情实感,但不是纯粹的感情宣泄。感情的流露要有内心依据,应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在播音时,要正确把握好情感流露的“度”,要从新闻传播的特定要求、人类情感流露自然的体现方式,做到入情入理、适度得体。
总之,电视新闻特写播音,要加强对稿件的认知、理解,细细揣摩新闻稿件内涵,感情真挚、热烈、饱满,动之于情,形之于声,力求播出电视新闻特写特有的魅力。
新闻特写具有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一神经一情感一思维的感应过程:透视全局的特点。
新闻特写通常有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的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开掘题材。
如此说来,能纳入新闻特写写作范畴的题材是十分广阔的。可以说,要写的内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但要写好新闻特写,还是要精心开掘和选择的。
我们可以参考朱利安・哈瑞斯在《全能记者必备》中归纳的一些方面的内容:
(1)不平常的情况。奇怪的事、反常现象、巧合、特殊人物。等等。
(2)平常的事情。众人熟悉的人物、场所、事情:里程碑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例如可以写市政厅外面街角那个卖报的残疾青年……
(3)带有戏剧性的情景。突然变富的暴发户、大笔奖金的获得者、被遗弃的婴儿、英勇抢险行为或震撼人心的险情、倒霉的事情、与野兽搏斗的英雄、受迫害的人。等等。
(4)指导性的文章。关于麻烦事、食谱、健康、礼节、集邮;花卉栽培、木工技术以及对其他各种各样事情的建议――以及对公民投票的建议。
(5)信息。统计数字、各种分析、各类纪录、历史综述、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情况的类比和对照、人物传记,等等。
这个归纳较细。我们不可照搬照抄,按图索骥。现实是千变万化的,用这个“教条”去索取新闻特写的题材,也有刻舟求剑之嫌。我们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掘那些有闪光点的、有趣味性的、有可读性的、有生动形象感的、有新闻价值的题材作为新闻特写的写作内容。
2深入提炼主题。
新闻特写虽然是截取现实生活的横断面,抓拍一二个镜头,不像通讯那样“长”和“大”。但不是没有大主题,深主题,而是以小见大,出形见骨。通过特写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场景,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内涵或者一个带有全局性的社会问题。
3恰当地调动角度。
新闻特写的定义,中外是有区别的。外国的概念要比中国的外延大,几乎除却“纯新闻”的消息这种文体外,凡是有生动具体描写的。都可以归类于新闻特写之中。从一些外国的新闻特写中可以看出,有些作品篇幅长,内容也较为丰富。有的不是截取事物的一个横断面。也有“纵剖面”之感,当然不是全景式的。中国的一些特写名篇也有这种趋势。所以,我们在谈及新闻特写的角度时,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特点。
4合理地安排结构。
【关键词】新闻特写 价值 现场感 短小精粹 时效性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传媒业的同仁们越来越重视电视新闻特写的拍摄和制作。同时,在广播电视学术领域,对电视新闻特写这种新闻表现形式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那么,什么是电视新闻特写呢?概括地说,电视新闻特写是指电视记者直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新闻价值较高,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向观众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电视新闻。篇幅短小精粹、现场感强是电视新闻特写的最大特点。电视新闻特写的采制应遵循什么原则,需要把握哪些关键要素呢?
一、电视新闻特写,要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一篇优秀的电视新闻特写,首先要看它的内容,是不是反映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新闻特写的采访和选择上,在新闻特写主题的提炼和展现上,以及在背景材料的收集和运用上下功夫,以增强电视新闻特写的新闻属性。比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新闻特写《离北京很远 但我们的心很近》,记者从在云南昆明亲切会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七名干部群众代表,共同谋划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座谈会上,选取了几名参与座谈会的干部群众,跟随他们返回大山深处的独龙江乡,见证当地经济和社会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分享与_会面的难忘经历。在遥远的独龙江乡,对边远地区百姓脱贫的牵挂和关怀,对当地山水人情的如数家珍,让乡亲们备受感动。_无微不至的关怀,乡亲们发自内心的感动是这篇新闻特写最成功的亮点。
二、电视新闻特写,要有较强的现场感
在电视新闻作品中,最能表现新闻事件现场感的报道方式,就是电视现场报道。电视新闻记者必须使电视新闻特写具有较强的现场感,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所见所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真实地向群众报告新闻事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让他们能感受到真实、强烈的现场气氛。目前,现场报道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形式:
1.在新闻事件正在进行中的现场报道。在重大新闻事件或突发性事件结束前,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手持话筒边观察边做即兴口头报道,叙述、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过程。如神舟飞船的发射、奥运会开幕、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等,就属于这类报道。整个报道有的需要在新闻事件进行时完成,难度较大。记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临危不乱的心态,都会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
2.新闻事件终结时的现场报道。当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新闻事件已经结束,记者借助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在现场做有充分准备的报道。此时,记者并不像第一种现场报道那样以目击者的身份直接叙述新闻事件,而是以第三者的身份通过采访当事人引用当事人的话,或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进行报道,让事件的目击者直接出面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3.重新制作的现场报道。记者在现场只录制了新闻导语,而其余部分用解说词配画面进行播报。这种报道方式比较简单,效果没有前两种好。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制,目前大多从以上三种报道方式中产生。
三、电视新闻特写,篇幅要短小精粹
新闻题材无论如何重大,电视新闻特写始终不能离开“短”的要求。电视新闻特写必须简明,短小精粹,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选取的新闻事实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物声情并茂、场景历历在目,让观众通过电视画面非常直观地感知现场发生的人和事,进而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形象地说,新闻特写应该似压缩饼干,体积小(篇幅短)、分量大(内涵丰富)、五味俱全(事实要素齐全)。缺少一个都不能算新闻特写。因此,做到短而精不等于舍弃事实的5要素。任何一篇新闻特写,都要准确无误地交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缺一不可。至于5要素的交代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不可挤在一起搞“目录”式的导语模式。2012年6月6日浙江电视台采制的新闻特写《杭城万人送别英雄司机吴斌》总播出时长仅有短短的54秒,但新闻事实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全城送别英雄,这是一座城市“向善”的特殊表达。报道使用极少的解说词,用声音和画面这些鲜活的、极具感染力的形式,展现了全城送别英雄的宏大场景。它突破了传统英雄片的说教形式。这篇报道不是报纸的、广播的,它只属于电视这种独特的传播形式。这部作品还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四、电视新闻特写,要以单一的主题取胜
对于电视新闻特写来说,要在1分钟甚至是几十秒的时间里完成多个主题的报道是不现实的。因此,优秀的电视新闻特写往往都是以单一的主题取胜的。一个主题的驾驭至少需要记者两个方面的功力做保证:一是在纷繁的事物中和构成复杂的事件中准确提炼主题的能力,知道什么东西重要,应该强调什么,然后根据确定的主题组织事实材料;二是在常常被人忽略或视而不见的平凡小事中捕捉有意义的事物,以小见大,见微知著。2012年2月2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新闻特写《当水成为礼物》,是以云南省抚仙湖边禄充村一户村民的婚礼作为报道对象,来反映当时云南省持续干旱的严峻现实。作品中村民张勇平的结婚“大礼”不是家用电器、小汽车等时尚用品,而是一桶一桶极普通的水。在我国结婚送彩礼千百年来司空见惯,可是把水当成结婚礼物就很耐人寻味了。记者就是通过这些平中见奇的小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地旱情异常严重这一大主题,手法朴实,以点带面,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五、电视新闻特写,要及时快捷时效性强
上一篇:民事被告答辩状优秀范文(汇总4篇)
下一篇:英语书信范文(5篇)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