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优选6篇)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优选6篇)

小车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优选6篇)

微信扫码分享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 第1篇

将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常挂于口,铭记于心,自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循证医学的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需要,所以产生

循证医学到底是什么?这是李教授在讲学和接受采访过程中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她说,如果要用最短的文字来描述循证医学,那就是――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从单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变,因此相应的治疗也就变成了综合性治疗。在综合性治疗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因此对其评价就必须要借助特定方法,即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1948年,英国人进行了人类第一项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证实链霉素疗效非常好。如此确切的疗效,再加上如此严格的研究方法,使其结果很快得到公认。从此,RCT被确立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尽管使用的都是RCT,不同研究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问题就这样产生了:每项RCT都号称是最高级别的证据,都是权威专家做出来的,那么,面对各不相同的结果,临床医师应该相信谁?

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方法学应运而生。方法学可以保证把应用相同干预措施治疗相同疾病的所有高质量临床研究都集中起来,最终拿出一个结论,从而来解决临床医师无所适从的问题。

循证医学的实施也需要一系列方法学来保驾护航。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和质量控制需要方法学,以保证设计出来的试验是科学、真实、符合临床实际。借助方法学,才能把世界上此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临床研究都收集起来,严格评价后进行质量评价,若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量化的结论,若不能做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描述性结论。随着时间的过去,不断产生的新证据会对这些结论进行更新和补充,使其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情况。不可否认,当今的临床决策已经越来越依赖这种高级别的证据。

总之,是疾病谱的改变、治疗方式的改变及证据的不断产生这些很现实的问题,催生了循证医学。回首循证医学走过的路,刚开始时只是个别人的问题,后来变成了前瞻性的探索,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凝练出方法,再上升为学科,而现在正在向学科群发展。

三要素,二核心,四原则

李教授说,在循证医学实践过程中,讲究医师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要“三要素拍板”:①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②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因为临床医学是一个高度实践的科学,所以医师的经验和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③尊重病人的选择,将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例如癌症病人要考虑到其经济情况及个人意愿,年轻病人要考虑到其性生活能力。如果脱离了“三要素拍板”,那就不是循证医学,而是经验医学。

此外,循证医学还有两大核心,一是“证据要分级,推荐有级别”,二是循证医学的证据要不断地“与时俱进(updating)”。把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别是循证医学所提出的要求,可分为下列5级:大样本多中心RCT或者收集这些RCT所作的系统评价和(或)荟萃分析;单个的大样本RCT;设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无对照组的系列研究;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和病案报告。

为什么要参照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因为如果一个疾病没有被消灭,那么世界上患这种疾病的人数就是以这个病名为中心,没有半径的圆,即患病人数无限增加。而任何一个临床试验,都是以这个点上的试验去推测整个人群的患病情况,都是“以点推面”。试想一下,如果以点推面,当然希望这个点越大、越多,而且分布得越均匀,这样才越真实,越有代表性。专家意见之所以被排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最低级别,就是因为专家的局限性。专家意见只局限于一点,无法去与全世界治疗同一个疾病的高级别证据的全部结果相抗衡。

至于如何做好循证医学,李教授总结了“四原则”,即基于问题(临床关注的问题或重大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参考当前最好的证据决策,关注实践的效果,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十三年三个阶段

因性疾病及其综合性治疗的疗效”而提出的。

循证医学在提出之初,非常强调对RCT的系统评价。但10余年后的今天,人们才发现,大样本多中心RCT数量很少,而且有些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RCT。此外,临床研究中存在着大量设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CCT)。因此,基于这样的现实,循证医学专家们现在正在研究怎样把CCT中的有效成分拿出来的方法学,并给它一个权重。

循证医学原来只着眼于临床治疗,现在已逐渐扩展到诊断、中医药、外科和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即1996-1998年间,英国人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方法和证据进行政府决策,解决公共卫生、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体系中的问题,提出了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的概念,将高级别证据用于社区人群和大众。

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李教授根据循证医学的哲学理念,将其外延到各个需要证据决策的领域中,提出广义循证观,定义广义循证观三要素为:①凡事都要循证决策;②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出现的高级别证据不断补充和完善现有评价;③后效评价,止于至善。该概念2003年首次在Cochrane年会上提出,即被全世界循证医学同行认可。因此李教授于2004年提出了循证科学(evidence-based science)的概念,她认为是基于以下内涵:①各行各业、各种层面都在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和它的成本效益比;②重视信息的采集、加工、挖掘和合成;③由第三方进行权威评价。现在,各个行业都重视数据库的建设、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建设和第三方的权威评价。

综观十三年来循证医学的这三个发展阶段,其核心问题是循证医学的原理没变,但是针对不同对象,要研究出适合不同特定条件的方法学。只有方法学跟进了,学科才能发展。

三成“确定”七成“不确定”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 第2篇

在国家加强支持中医中药的新形势下,中药饮片的使用大幅增加,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如何培养合格的验收入库中药师是当今的难题,一方面中药验收入库面临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中药入库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中药师,一方面中药师培养较慢,中药师的知识和经验传授方式滞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如何在新形势下引入新的思维方式进行药库带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是指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它将最佳医学研究成果(证据)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疗决策的一门学科[1]。笔者在传统的中药带教方面引入循证医学思维进行带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传统中药带教方式

目前,药库的高资历药师经长期积累,充分利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以鉴别药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并以传统的带教方式传授给学生:

1.1自由跟带方式

自由跟带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带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证药库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采取让学生自行到中药格斗中认药,引导学生在认药过程中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这种方式学习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

1.2集中讲解式

集中讲解式主要由带教老师按实习安排事先准备好实习内容,再将所有实习的学生集中起来以授课的形式讲解。这种带教方式由于需要组织较多的人员和占用一定的时间,安排讲解的次数和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接受有限。传统的带教主要为师承方式,能够有效地继承经验,但也有效率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现阶段药库带教所面临的问题。

2循证医学带教方式

2.1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获取最新、论据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步骤: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一个可回答的问题;②查找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最佳证据;③严格评估证据真实性和推广应用性;④把严格评价的结果与临床经验、病人的生物学特点、价值观和个体情况相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⑤评价执行①到④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并尽力去改善它们以便今后更好地应用。在现阶段,借助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带教可以克服传统带教中信息更新慢、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不足。

2.2在传统带教方式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探索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 第3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 单病种管理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Doi:

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双侧肢体近端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伴血清钾水平改变,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性神经病,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然而诊断治疗规范及时,绝大多数患者可痊愈而无后遗症。继发性HoPP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1]。因此规范化的诊疗过程和系统的病因学筛查是低钾周瘫患者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病种或手术所制定的一套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必须遵循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2]。单病种管理起源于美国的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 System,DRGs)。DRGs是以疾病诊断为基础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将疾病诊断与治疗和费用联系起来,从而为付费标准的制定尤其是预付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该制度对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质量有着显著作用[3]。2009年_开通了《单病种质量报告系统》,并不断推出多种疾病的临床路径,这为单病种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2011年底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也指出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要求三级医院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结合本院实际筛选病种,制定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因此,在我国,单病种的临床管理已不是医院自主行为而已变成了政府主导的管理行为。

我科自2010年4月正式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根据神经内科专业特点,自行研发了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路径,既保证了医疗安全,又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10年4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间连续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第一诊断为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的患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及循证医学方法。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基于现有最好的证据,兼顾经济效益和价值取向,进行医学实践的科学。实施循证医学,将有利于推广低廉有效、物有所值的措施,阻止新的无效措施进入医学实践,淘汰现行无效的措施,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临床路径制定过程中循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近些年来临床路径相关项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科研结论;二是本学科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三是患者的需求[5]。

临床路径制定应遵循的原则[6]:①体现病人第一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适用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⑤医患双方共享的原则;⑥持续改进的原则。

低钾周瘫临床路径制定方法。临床路径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和多学科合作性。其制定的基本技术路线见图1。

收集资料,充分循证。首先,回顾调查分析既往收治的HoPP患者病历,收集该病相关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平均住院日、平均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比例、相应医疗转归率及可能的并发症等;其次。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中报道的HoPP诊治、护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为科学临床路径的制定提供依据。

形成临床路径证文本模版。将病历回顾调查分析和文献检索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对照HoPP诊断治疗标准,撰写专题综述,作为制定临床路径文本的重要参考资料。以甄别、筛选符合循证实践原则的诊疗服务项目,从而形成“病种临床路径文本的循证模板”。其用途:一是作为制定本病种临床路径文本的模板和临床实践规范化的证据;二是作为对本病种临床路径文本进行评审的依据;三是为制定本病种临床路径预期目标值提供参考数据。单病种临床路径文本循证模板包括内容如下:①入选病种/病例识别(包括病种诊断名称、ICD一10编码等);②临床路径类型(分为单科病种临床路径和多临床科室合作式临床路径,手术临床路径或非手术临床路径);③病例回顾调查分析;④病种临床路径目标参数,即分析测定临床路径预期目标的参考值,包括医疗质量特性要求满足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比例、相应医疗转归率[7]。

制定优化的临床路径流程。制定的临床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符合HoPP的患者(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标准住院日5-7天。住院第一日均予以持续心电监测,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电解质、尿液分析、肝肾功能、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测、心电图、肌电图、肾上腺CT或超声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可选笔的检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彩超、肌酶检测、醛固酮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测定,治疗以口服补钾为主,一般口服10%氯化钾溶液或口服氯化钾缓释片,严重病例可静脉补钾。详见表1。

临床路径在低钾周瘫单病种管理中的意义。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我科对HoPP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我院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该病种的诊疗常规探索制定了该病种的临床路径。HoPP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极大地规范和优化了该病种的医疗服务流程,既能安全、有效、及时地救治患者,确保医疗质量,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平均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疾病复发,降低医疗资源消耗。本组HoPP患者中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者平均住院费用仅为±元,平均住院日仅为±天,为未来HoPP单病种付费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我科制定的HoPP临床路径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 第4篇

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应用及问题

神经外科循证医学教育的应用及问题

1992年David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模式,其后欧美等国开展的循证医学教育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或Meta分析,特别是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RCT的客观证据为基础,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众多临床治疗决策发生了根本的观念性改变。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循证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其优缺点有所扬弃,在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尤其是注重实证,以临床证据为行动依据,注重依靠证据评价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但目前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中的循证医学教学内容相对缺乏,神经外科学特别是近年来涉及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和肿瘤学的理论与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治疗方法、方案大量出现,所以出现文献报道结果不一甚至相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依靠教师个人临床经验积累、观点缺乏共识甚至矛盾等,较易令学生重主观,重师承,轻客观,轻实证,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神经外科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通过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并综合分析,最后获得合理的循证医学结论,可有效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据此指导神经外科临床实践,对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大有裨益。

2结合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循证医学培训体系的内容和评价

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具体授课内容

教学效果的评价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 第5篇

1中医、西医哲学思维差异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除了受到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外,哲学思想的指导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中国和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和西医走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哲学思想中起着持久影响作用的是文化理念。

中国的先哲们认为,宇宙是连续的,万事万物之间都是通过“气”和“象”联系起来,是不可分割的。老子《道德经》以及《周易》都表现了这一种思想。所以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中,也仅仅是以阴阳、五行等事物的“象”(也有人说成是“属性”)去表示它,其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经常会随环境而改变,这一特点反映在医学上,则是同一疾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地点都会有不同的疗法,即“同病异治”。

而西方的哲人则认为宇宙是结构化的。这种思想使得人们认识事物都从微细的、具体的、静止的角度出发,表现在西医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人体结构的具体化分析,也就是现在讲的细胞学、分子学说。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医学中,曾经出现过颇为相似的学说,即中国的五行学说和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学说。中国的五行学说讲的仅仅是“象”,如肺的“象”是“金”,“肺金”并不是说肺是由金构成的;而恩培多克勒的认识却是具体的,如“神经由火、土和双份水组成”。之所以产生这种不同的结果完全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不同的思维方式及认识所决定的,而这也导致了中西医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方医学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人体解剖的开展和对人体物质化学的分析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细胞学和分子学说虽然相似于中国的“象”,但相比之下中医的“象”更为抽象和复杂。

2“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学优势所在

如果说连续和结构的观念对医学的直接作用决定了中西医发展的不同方向的话,那么从中衍生出来的系统和还原的观念则决定了医学这一门具体学科在中国和西方不同方向中的进一步升华。在中国,人们认为宇宙是个整体,所以人体的生理状况也是和自然环境高度统一的。“天人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在西方也出现了一种类似的且很有影响的占星术,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医“天人相应”思想是视人体为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生生相息,宇宙中某一部位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体相应部位的变化,这是系统理念的表现。而占星术则认为天体的运动引起人体的变化,这是把人和自然相割裂的,就比如街上的噪音引起人的反应一样。所以在中医中可通过研究某些特殊部位如面色、舌象、脉象的变化来诊察疾病,通过望闻问联系五脏六腑出现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变化(也就是西方医学认为的病理变化),采取中药、针灸、理疗等整体治疗手段,达到气血和顺、阴阳平衡,使人的正气充沛、病症缓解和痊愈。

西方医学中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都是割裂的,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就是把人的器官、组织、细胞进行分解,对疾病的研究也是先把人体和病原分开,再逐步深入地讨论。这就使得西医走上了与中医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如中医学在理解整个人体的同时,把内脏发生的微妙的病机作为诊断依据,却被后人理解为模糊化;而西方医学在精确地探讨人体内各部分细胞、分子状态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人的生命整体的把握,所以临床上多为“对症下药”。

3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

闭合和开放的思维方式使得中西医在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法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医使用闭合的方式思考问题,认识世界也总是以自然社会为本位,改造自我以适应之。而在西方则是开放的思维方式,以自我为本位,改造自然社会适应“我”之需要。这种思维方式的区别也深刻地引起中西医特别是在治疗上的差异。中医针对的主要方面并不是疾病而是证,是通过增强人的抗病能力调整内环境,下一番扶正祛邪的功夫,病就可以痊愈,所以有着“异病同治”的说法。在这中间就可以看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即增强自身免疫能力,适应天地间环境的变化。

首先,对构成物质元素的理解不同。西方自然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因此,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是有个体的,是有形的。而我国却是气一元论自然观,即世界万物是由连续的物质——元气构成,且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气是整体无形的。气能托起宇宙,气能穿透万物,在人体中气能推动血液,贯穿于五脏六腑之间,成为不可缺少的物质。

其次,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统一,善于对客观世界加以整体理解,故在中医里有重阳则热、重阴则寒、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理论基础,在人体发病论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中国哲学上不占重要地位的世界本原问题却是西方哲学所关心的。西方哲学认为天人各异,先辨其异,再求其合。其思维方式偏重于逻辑分析,侧重于对自然和自然观的思索,尝试对客观现象作出各种解释和说明,思维习惯于从个体出发,故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世界。由此造成了西方医学以机械观点看待疾病,强调各种致病因子,过分依赖检查结果和理化检验数据,完全用仪器等理化手段影响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强调以局部病灶诊治疾病,着重于从微观机制上研究疾病。18世纪意大利医生莫干仑和法国医生毕夏分别把疾病定位于器官和组织,而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创立的“细胞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细胞的变态。这些都表明西方医学侧重于点的研究。

中医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运动、变化及发展的根本规律在于事物内部的两个对立方面一阴一阳间的相互独立相互依赖。只有保持相对阴阳平衡,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才能“天人相应”不发生疾病。但是中医毕竟由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而来,同样受到道家儒家的影响,所以个别医者过度重视整体,忽略了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分析,忽视科学的逻辑推理及对具体形态、结构的认识,如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使得中医学的解剖知识缺乏深入的探讨,因此使其无法从微观方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特定的科学、文化理念及哲学思维的背景中,由于社会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不同而形成了中西医两大医学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这是建立中西医结合理论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其次,两种医学体系的理论框架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实践中新陈代谢,在吸收中重构新的理论大厦。第三,它们中的某些要素经过改造可容纳到另一个理论体系中去,在相互补充中发展自己,如中医已吸收西医学的化验、影像学等检查方法;西医也已经把针灸和中药用于了治疗。

可以通过寻找二者之间的交叉点与共同点,然后逐渐将其分化、发展,使传统中医学在某些领域或局部真正实现与现代医学的理论统一。同时,因为中医学中的某一证往往包括了西医学的多种病,而一种病又常常涉及到多种证,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就应该先把中西医之间的“病”和“证”规范统一化。

西药的研究也是从分子量子的角度出发,而中医药在辨证之后往往可以因人而异制订出不同的配伍,所以中医辩证施治可以更好地为西医在整体上保驾护航。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某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比单一疗法更为优越的疗效。中西医作为两门博大精深的医学理论体系,随着各自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相互汲取与消化,一定能为人类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走出一条更宽阔的道路。当中医药克服重重困难与循证医学一起翱翔时,它也定将赢得更重要的发展契机。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 第6篇

[摘要]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医疗模式的转化、健康观念的更新,中医的诊疗思路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疗效判断由“以病为本”渐向“以人为本”迁移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客观地回答“中医有效性”成为中医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明了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本方法。强调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证候标准规范化研究,重视生命质量,合理选择结局指标,引入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等现代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加强多学科密切合作,严格质量监控,组建专业机构和培养专业人员等。

[关键词] 中医; 结果评价; 方法

General methods for clinical effect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disease spectrum, medical models and health concep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ith the effect assessment being changed from diseasebased model to patientbased model,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explain the validity of TCM has become the premis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CM and dissemination of it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effect assessment of TCM, and proposed some general methods for clinical effect assessment of TCM, including formulating criteria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ies, paying attention to quality of life, proper selection of indexes for outcome assessment, application of modern clinical study methods, such as the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clinical epidemiology, design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ultisubject cooperation, strict supervision of the quality of researches, and establishment of organizations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utcome assessment; method

1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虽然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但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只侧重于症状的改善、消失,仅停留在个案报道及病例的临床治疗总结上。

由于中医本身比较复杂、模糊,又受传统临床评价标准影响,现阶段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够重视临床科研方法学,缺乏严谨合理的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少,随机质量不能让人满意,盲法应用少,仅从单侧面、生物学指标判断疗效,缺乏影响生命质量的评价及对远期结局的评价,对不良反应、随访资料的收集欠缺,统计方法比较落后,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简单地照搬西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等,从而造成了疗效评定困难,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不能充分体现中医个体诊疗和复合干预策略的特色和优势。使得中医药的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难以得到国际认同。

2 如何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作为一种药物或治疗措施(统称为干预措施),应该具有改变某一个体和(或)人群的特定病证或非健康状态的自然进程、结局或预后的能力。如何客观地判定干预措施确实具有这种能力,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循证医学综述范文800字(优选6篇)

微信扫码分享